中国古代九流-中医流派
极具特色的中医七大流派,你看好哪派?
极具特色的中医七大流派,你看好哪派?极具特色的中医七大流派,你看好哪派?2022-03-05 08:08·归芍中医学派是由于学说师承不同形成的群体和派别,是中医发展中极为突出的医学现象。
一般说来,一个学派的形成应具备三项条件:一是有一个或几个有威望的学术领头人或宗师,如伤寒学派的宗师是张仲景、河间学派的宗师是刘河间等。
二是有一部或数部反映这派观点的传世之作,并保持该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学术风格,如医经学派以《内经》为主导著作,围绕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养生、治则等展开研究。
三是有一大批跟随宗师的弟子,他们本身也必须是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医学人才,例如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是张元素,其弟子有李东垣、王好古等人。
形成历史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学派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蜂起,形成争鸣之势,医学是这股文化洪流的一个重要分支,受主导文化思潮的影响,因立论的学术宗旨不同,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手段的不同,以及研究者的哲学观念、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医疗方式和学术见解,形成用针、用药和重切脉的三大派。
西汉时代已汇合为医经和经方两大派别。
其中,针灸和切脉者并为医经一派,重视使用药物方剂者则发展为经方派。
《汉书·艺文志》明确记载,当时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
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治疗外感热病卓有疗效,以六经辨证,在理论上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石,著成《伤寒论》一书,以后其学术络脉承传,成为一大学派。
宋代科技发达,儒学打破了汉代经学定于一尊的局面,始有门户之分,这成为中医学家突破意识的前提,形成了金元时代医学家的争鸣局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这种儒学和医学的相关变迁现象称之为“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在金元时代有被称为“四子学派”的四大医家,即刘完素(即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等人,他们各有所长,刘完素创立火热论;李东垣师承于张元素,主补脾,著《脾胃论》;张子和立论邪之法而主攻下;朱丹溪则撰著《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而创立了滋阴学派。
中医七大门派
中医七大门派中医七大门派一、黄帝内经派黄帝内经派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
该派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协调。
其中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分别论述了人体的基本构造、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方法。
此门派强调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等观念,在临床上注重辩证论治。
二、针灸派针灸派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主要以针灸疗法为特征。
该派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和经络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具有独特特点的针灸学派系,如吴式、赵式、马氏等。
针灸派注重辨证施治,通过针刺手法的不同,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三、草药派草药派是中医学中应用最广泛的门派之一,其特点是以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
该派注重研究草药的性能、功效以及配伍禁忌,并通过草药的组方来治疗疾病。
草药派的代表性著作有《本草纲目》等。
此门派强调辨证施治,根据疾病的不同病机,选用相应的草药进行治疗。
四、推拿派推拿派是以推拿手法为主要特点的门派,通过推、拿、揉、按等手法,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派注重手法的准确性和疗效,包括经络推拿、脉络推拿、神经推拿等。
推拿派的代表性著作有《医经推拿》等。
此门派的治疗方法一般适用于一些外伤、骨伤等疾病。
五、外科派外科派主要以手术治疗为特点,治疗各种外伤、疮痈以及一些内部疾病。
外科派的代表性著作有《外科正宗》等。
此门派讲究手术技巧的熟练和操作的精确性,对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也有一定要求。
六、医学派医学派是以现代医学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诊疗的门派。
此派的医生既掌握了现代医学的相关知识,又熟悉中医理论和技术,能够综合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医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有《中西医结合教程》等。
医学派的治疗方法更加综合、灵活,适用范围较广。
七、五行派五行派是以五行学说为特点的门派,通过调节人体的五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该派强调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来平衡人体内外的五行元素。
中医历史上的九大学派
中医历史上的九大学派在中医学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
而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又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及文化特色,中医学派知多少?一、医经学派(一)校勘诸家1.全元起(南北朝,生卒年不详)。
校注《素问》,名《内经训解》,宋代后散失。
现可从《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见到少数《训解》的内容。
2.林亿(宋,生卒年不详)。
《新校正》,保存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
(二)注释诸家1.王冰(唐,约710-804)。
注《素问》,名《素问十问》,现亡佚。
现今所见,为宋·林亿校正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2.吴崑(明,1551-1620),安徽歙县人。
注《素问》,名《内经吴注》。
3.马莳(明,约15-16世纪),字仲化,自号玄台子,浙江绍兴人。
注《素问》,名《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灵枢》,名《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简称《发微》。
后者对临床很有参考价值。
4.张志聪(明,1644-1722),字隐庵,浙江杭州人。
与侣山堂诸人共注《素问》、《灵枢》,名《素问集注》、《灵枢集注》。
简称《集注》,水平较高,且贴近临床实际。
(三)分类研究诸家1.杨上善(隋唐,生卒年不详)。
把《素问》、《灵枢》的两个81篇全部拆散,分做19大类,名《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
现存本缺损较严重。
2.滑寿(元,约1304-1386),字伯仁,祖籍河南襄城,迁定浙江余姚。
删减《素问》,分为12类,名《读素问钞》。
因内容不太完整,故局限性较大。
3.张介宾(明1563-1640),号景岳,原籍四川绵竹,后徙居浙江绍兴。
把《素问》、《灵枢》分为12大类,著成《类经》。
4.李中梓(明1588-1655),号念莪,上海浦东人。
精选《素问》、《灵枢》(14万余字)分为8类,著成《内经知要》,不到2万字,概括性较强,适于初学《内经》者。
(四)专题发挥诸家以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刘完素、刘舒温为代表。
中医学术流派简介
中医学术流派简介学派,是指一门学问中由观点、主张相同的众多学者形成的派别,而不必有具体的组织形式。
中医史上影响深远的学派有:伤寒、河间、易水、攻邪、丹溪、温补、温病七大学派,形成中医学术发展的主流。
这些学派之间,或学派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由于学术观点、主张不同,展开的学术争鸣蔚为风尚,有时异常激烈,针锋相对。
例如,丹溪学派提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后来温补学派主张“阳常不足,阴本无余”与之争辨:在温补学派中,薛立斋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说,而赵献可则倡言“补脾不如补肾”与之论争。
如此等等,各派医家依据自己的实践提出的不同认识,实际是互相启发、补充与完善的问题,一般不存在谁是谁非,客观上推动了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
可以说,中医学术发展史就是一部学术争鸣史。
必须指出,中医史上这七大学派是在“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学术环境中形成,其学术争鸣也是在传统中医框架内进行。
随着外在学术环境的变迁和中医学术传授方式(教育)的改变,导致现代新学派的兴起,古代七大学派早已不复存在了。
本文所指的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领域现实存在的“经典派”、“现代派”和“结合派”。
这些新学派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在学术上各有特点、优点和误区,它们各自发挥,多少年后,殊途同归,形成后现代科学的医学形态,而对人类健康做出卓越贡献。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学派形成的客观需要与必然众所周知,医学科学原本是因社会需要而产生和存在的,也必然以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为导向而不断地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中国,且由少到多,逐步居于主流地位,其中虽有某些人为因素,但毕竟是适应社会之所需。
而在中西医学激烈碰撞中,中医学蒙受非议、蔑视、误解甚至否定达百余年之久,虽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其在国内地位不断下降,但毕竟卓然自立迄今,近年来还以迅猛之势流传国外,越来越被世人青睐,都是需要使然。
社会为什么需要西医?因为西医不断融纳现代科技,揭示了许多疾病的病因本质和病理损伤,疗效卓著,不可替代。
中医的七大门派分别是什么你知道吗
中医的七大门派分别是什么你知道吗中医的七大门派是指传统中医学中的七个主要学派或流派,它们分别是:黄帝内经学派、伤寒论学派、阴阳学派、气血派、经络学派、脏腑学派和经方学派。
下面我将对每个门派进行简要介绍。
1. 黄帝内经学派黄帝内经学派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该学派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强调人体阴阳平衡和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提倡预防为主、调理为辅的医疗观念。
2. 伤寒论学派伤寒论学派以《伤寒论》为代表,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张仲景。
伤寒论学派主要研究传染性疾病,强调辨证施治,对温病和传染病的防治有着重要贡献。
3. 阴阳学派阴阳学派强调阴阳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平衡。
该学派的代表作品有《素问》等。
阴阳学派认为疾病是由人体阴阳失调引起的,治疗上注重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4. 气血派气血派强调气和血的重要性,认为气血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该派别注重通过调理气血来治疗疾病,对于慢性病、血液病等有一定的专长。
5. 经络学派经络学派强调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性,该学派的代表作品有《灵枢》等。
经络学派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研究经络的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对于疼痛症状、运动损伤等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手段。
6. 脏腑学派脏腑学派以脏腑理论为基础,研究脏腑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
该学派注重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7. 经方学派经方学派以方剂学为主要内容,研究和应用古代医药方剂。
该学派注重通过合理运用中草药来治疗疾病,对方剂的配伍、煎煮等有着丰富经验。
以上就是中医的七大门派的简要介绍。
每个门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研究方向,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和交流。
这些门派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治疗实践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医学的多元性和综合性使得它能够在保健、治疗和康复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
中医流派精解
中医流派精解我国历史上的各个中医学术流派,都是历经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在学术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其鲜明的学术观点与主张,往往由某学术流派成员自己提出,但又为历代医家所公认。
但对某学术流派的命名,则往往是后人给予和约定俗成的。
正因如此,中医学术流派的命名不尽统一。
有以代表性人物命名的,如河间派、丹溪派;有以学科命名的,如医经派、经方派、伤寒派;有以观点或学说命名的,如补阴派、温补派、汇通派;有以地域命名的,如易水派、新安派、绍派伤寒,等等。
不统一反映了多样性,故不必强求一致。
中医学术流派的类别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学术流派灿若群星。
一般认为,中医学派的真正形成是在金元时代,以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与朱丹溪为代表的四大家,其依据是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提出的“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近代中医学者谢利恒先生在《中国医学源流论》中说:“北宋以后,新说渐兴,至金元而大盛。
张刘朱李之各创一说,竞排古方,犹儒家之有程朱陆王。
”但也有学者认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受当时百家争鸣学术氛围的影响,医家在临床中就有偏重针灸、主用方药和强调切脉的三个流派。
任应秋先生认为,汉代已有“医经”和“经方”学派。
〔4〕《汉书•艺文志》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至于中国古代究竟有多少中医学术流派,可谓说法纷纭。
谢利恒先生在《中国医学源流论》提出有刘河间学派、李东垣学派、张景岳学派、薛立斋学派、赵献可学派、李士材学派等;范行准先生在《中国医学史略》提出有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东垣学派、丹溪学派、折衷学派、服古学派、叛经学派等;《中医各家学说》二版教材提出有河间、易水、伤寒、温病四大学派,四版教材提出医经、经方、河间、易水、伤寒、温热、汇通七大医学流派;而《中医各家学说》五、六版教材则提出了伤寒、河间、易水、丹溪、攻邪、温补、温病七个医学流派。
中医历来派别
中医历来派别??古往今来,一共分为以下十大门派:伤寒派、千金派、局方派、温补派、攻邪派、温病派、汇通派,滋阴派,火神派,阴阳派一、伤寒派(经方派)----第一次大总结创派祖师:张仲景着作:《伤寒杂病论》(古名《金匮玉函经》),后世被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TipsTips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后世应用本方,还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肺炎、牙痛以及瘟病时疫等具有传染类型的疾病,如乙脑流行等,皆被任为重要的治疗方药。
该方被后世的温病派充分发挥利用,成为治疗温病四大证的重要方剂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药工作的道路并不平坦。
建国初期,卫生部门受余云岫思想的影响还比较深,余云岫本人仍受器重(注:余云岫是民国时期力主废除中医药的始作俑者,若非全国中医界的奋力求生,中医则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而与其同气相求的卫生部领导王斌也说“中医只能在农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治疗的安慰作用”、“封建社会封建医”,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取消中医的措施。
后为党中央所觉察,给予批判。
但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思想,而是代表了一种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思潮,扭转一种思潮,并不容易。
十年浩劫更提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这一口号,实际上否定了中医药学自身的特色。
在这一口号下,中医机构受到裁并,老中医人员下放;中医临床技术的发掘整理、抢救老中医经验等工作也落了空。
正如前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所说:“中医实际上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尤其是“***”的十年,中医事业遭到严重地摧残,造成中医的日趋衰落,中医药从业人员人数减少三分之一,全国中医医院从1960年的330所减少到129所,中医学院由21所减少到11所。
在这个事关中医存亡的生死之秋,中医的命运因一首方剂而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变。
当时,恰逢毛泽东主席染病发高热,主席是不喜欢吃中药的,也从不找中医诊治。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主席一直是采用的西医的抗生素及解热等对症治疗手段。
中医学的八大流派。
中医学的八大流派。
1、伤寒学派:创立于东汉之际。
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理论与方药熔于一炉,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专门探讨伤寒杂病的诊疗规律。
其书被奉为经典,其人被尊为医圣。
从晋唐至宋元明清,研究者如云,历代不衰,各展所长,形成了时间最长,医家众多,影响最大,学术昌盛的伤寒学派。
影响深远的中医流派:伤寒学派伤寒学派是以研究、阐发“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病、机、论、治为主的历代医家形成的一大医学流派。
伤寒学派的诸多医家从收集《伤寒论》散在旧论,订正校勘,继而在学习过程中阐发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并同时进行着医疗临床实践的过程。
《伤寒杂病论》成书近2000年的时间里,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誉为讲究辩证论治而又自成一家的最有影响的临床经典著作。
古今中外曾有七百多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留下了近两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
没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不会有伤寒学派。
张仲景(原名张机),东汉末年,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
生平大约在西元150-219年。
《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把古代理论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内容明确系统,理法方药完备。
确立了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占有承前启後的地位。
晋唐时期为搜集、整理阶段。
《伤寒论》成书不久,未及广泛流传就已开始散落,晋代王叔和是最早搜集整理该书的医家。
他从脉、证、方、治入手,按照张仲景辨证施治精神进行编次。
唐代孙思邈在晚年见到《伤寒论》,按照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分类条文,每一经病中,又采用“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的研究方法,突出主方,以方类证,提出了桂枝汤、麻黄汤、青龙汤为治疗伤寒的三纲思想,颇有见地。
宋金时期为校正定型、展开研究的阶段。
能使《伤寒论》有定型版本,并得以广泛传播的,全赖北宋校正医书局的林亿等学者。
从宋代起研究《伤寒论》蔚然成风。
古代职业——三教九流
宫廷音乐家: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给力指数 ★★★★★ 代表人物李延年李龟年
劳动人民不懂高雅音乐,但宫廷懂,士大 夫们懂。汉代和唐代,代表了高雅音乐最高 成就的李延年和李龟年们,他们的作品一问 世,总是有不少的听众发出会心的微笑。 据说,有一回,李延年为汉武帝唱了一 首歌:“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感慨地说: “好呀,只是这世上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佳人 呢?”一旁的平阳公主向汉武帝推荐说,李 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的佳人。因了这首歌, 李延年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汉 武帝。
中国古代的职业
“三教”指的是:儒家、道教和佛教。
“九流”指的是:儒教、道家、法家、 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 农家。 “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 和“下九流”。
上九流
:
一流佛祖(释迦牟尼)二流仙(元始天尊、 太上老君、八仙等等)三流皇帝(真龙天 子、封建帝王)四流官(大小官吏)五流 烧锅(酒厂,封建时代曾是最大厂家)六 流当(当铺)七商(商贾)八客(庄园主) 九庄田(农夫)。
一流——佛祖
二流——仙
元始天尊
太上老君
三流——皇帝
四流——官
五流——烧锅
六流——当
七流——商
八流——客(庄园主)
九流——庄田(农夫)
中九流:
一流举子(举人)二流医(医生、郎中、 大夫、药房先生)三流风水(风水先生、 阴阳先生)四流批(批八字、算命先生) 五流丹青(书画)六流相(相士、看相 的)七僧(和尚)八道(道士)九琴棋 (古琴和围棋,标志文人)
侠客:一柄痛与快的双刃剑 给力指数 ★★★★★ 代表人物荆轲聂政
侠客们活在世上好像仅仅为了一件事,那就是 逢人便问尤其是那些看上去像是弱势群体的人“你 们遇到了不平之事吗?我可以为你打抱不平。” 在很多人看来,比荆轲更优秀的侠客是聂政。 聂政本来的职业是屠夫,当侠客属第二职业。他行 侠杀了人,带着母亲和姐姐逃到齐国,但侠客的名 气使他欲罢不能: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毕恭 毕敬的态度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 聂政 政推辞不干,也没有收严仲子的黄金。聂政这么 做,并不是他决定放弃侠客这第二职业,而是他认为母亲还活在世上,姐姐也 没有出嫁,自己还不能死。不久,他的母亲去世了,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 之礼,使聂政深受感动。埋葬了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然后前去刺 杀侠累。 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一剑刺了 个透心凉。警卫们围了上来,聂政看看没有脱逃的可能,就举剑自杀了。咽气 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来,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他这样做的 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的姐姐。
极具特色的中医七大流派你看好哪派
极具特色的中医七大流派你看好哪派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流派。
这些流派在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各有千秋,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医的七大流派,看看它们各自的魅力所在,也思考一下您更看好哪一派。
首先,咱们来说说伤寒派。
伤寒派的理论基础源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这一派强调通过辨证论治,准确把握疾病的发展阶段和症状表现,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他们认为,人体受到外邪侵袭后,会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而六经辨证就是伤寒派诊断和治疗的核心。
伤寒派的用药特点往往是药味较少,但药力峻猛,直达病所。
在临床上,对于外感热病以及一些慢性病的急性发作,伤寒派常常能发挥出显著的疗效。
接下来是河间派。
河间派的代表人物刘完素主张“火热论”,认为火热是导致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他强调六气皆能化火,在治疗上善用寒凉药物来清热泻火。
河间派的出现,打破了当时墨守成规的用药习惯,为中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派在治疗温热病、热毒病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然后是易水派。
易水派的创始人张元素重视脏腑辨证,他对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弟子李东垣更是提出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观点,强调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地位。
易水派在治疗上注重调理脾胃,常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方法。
对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良等病症,易水派的治疗思路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说说滋阴派。
滋阴派的代表人物朱丹溪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
他倡导滋阴清热的治疗方法,常用熟地、知母、黄柏等药物。
在临床上,滋阴派对于阴虚火旺、肝肾阴虚等病症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接着是温补派。
温补派强调阳气的重要性,认为“命门之火”是生命的根本。
代表人物薛己、赵献可等在治疗上常用温补阳气的药物,如肉桂、附子等。
温补派对于阳虚、虚寒性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为许多久病体虚、阳气不足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中医历史上的重要医学派别有哪些
中医历史上的重要医学派别有哪些中医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重要的医学派别,它们各具特色,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要提到的是伤寒学派。
这一学派是以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为基础发展而来。
张仲景总结了前人的医学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诊治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伤寒学派强调辨证论治,注重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症状和脉象进行准确判断,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其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成为中医诊断和治疗外感病的重要依据。
接下来是金元四大家所代表的医学派别。
刘完素被称为“寒凉派”,他主张火热致病,倡导用寒凉药物清热泻火。
他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治疗上善于运用寒凉之剂以降火。
张从正为“攻邪派”,强调治病要以攻邪为主,善用汗、吐、下三法驱邪外出。
李杲则是“补土派”的代表,重视脾胃的作用,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主张通过调理脾胃来治疗疾病。
朱震亨创立“滋阴派”,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在治疗上注重滋阴降火。
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也具有重要地位。
温病学派是在研究和治疗温热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叶天士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将温热病的发展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理论也是温病学派的重要成果,他将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根据温热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进行辨证论治。
此外,还有经方派。
经方派侧重于运用经典的方剂进行治疗,他们对《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中的方剂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精准的运用。
认为经典方剂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确切的疗效。
在中医历史上,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派别——火神派。
火神派重视阳气的作用,善用温热药物来扶阳救逆,治疗各种虚寒病症。
这些医学派别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
它们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使得中医体系更加完善和全面。
古代医学流派(汉代五类)
古代医学流派(汉代五类)古代医学流派,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技略》中记载,汉代关于医技大概分了五类,分别是医经、经方、房中术、神仙以及医技。
医经就是研究医学经典的一派,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其余的书已经失传。
经方派主要是一些方书,也就是古代的秘方禁方一类的书籍,最有代表的书是《汤液经法》,这本书的内容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杂病论》中有部分内容保存了下来,因此《伤寒论》是后世经方的代表书籍。
房中术主要是关于房事养生的书籍,有关于房事卫生保健的相关的内容,房中术在汉代特别盛行,但是大部分书籍已经失传,有一本《素女经》记载了部分内容。
另外在马王堆汉墓辛追的儿子的墓里出土了部分房中术的书籍,此外在海昏侯的墓里也出土了部分房中术的书籍。
神仙术是关于养生修行的书籍,这些书籍后来道教保存了一部分,由于历代道教时而被推崇时而被打压,故而好多书改了名字,亦或是失传了,后世的道教典籍保存了部分内容。
医技主要是一些医家的传承,由于这类都是医生代代相传的,流传的东西都是口传心授,故而没有相关的书籍存世,好多都在后世医家的书籍中有相关的记载。
故而内容省略了,其实汉代医学只分了四类。
附录《汉书艺文志》的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向编的皇家图书馆目录《七略》和《别录》,班固引用了刘向的《七略》和《别录》的一部分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附录内容如下:右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
拙者失理,以愈,以生为死。
《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右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於外,是所独失也。
中医的两大理论体系和八大流派
中医的两大理论体系和八大流派中医学的起源,自医巫分家,在神农时代,即出现医经和经方两大理论体系。
至汉代两大理论体系都发展到一定水平。
《汉书·艺文志》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这一记载,明确了医经和经方的定义和理论特点,即:医经,是以脏腑经络、阴阳为主要理论,汉后加入五行六气,形成时方,又称岐黄、哲学医。
经方,是以八纲为主要理论,至东汉形成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又称农尹、汤液、仲景医学。
胡希恕谓:“循孔穴以行针刺,因有经络脏腑的学说;依证候而用方药,遂有辨证施治的法则,治术的所本不同,故其流别亦自各异也。
前者详于《黄帝内经》,后者载于《伊尹汤液》。
”他认为由于治术的不同,自然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
由于历史种种原因,本来有史为鉴的两大理论体系,却被误读而变得含糊不清,导致“中医只有医经一个理论体系”的观点产生。
一、经方是原创思维理论体系通过从《伤寒论》内容和《伤寒论》理论来源考证大量资料,可得出经方是原创思维理论体系的概念。
(一)、《伤寒论》内容来源1948年杨绍伊出版《伊尹汤液经》一书,考证了《伤寒论》的传承及内容情况,并指出张仲景整理了流传于东汉的经方著作,即《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汤液经法》,整理后其书为《论广汤液》。
此史实记载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有力证明《伤寒论》主要内容来自《汤液经》,而不是《内经》。
可惜的是,整理成书后未能在业内人士中流传,原因是“《汤液经》为方技家言,不通行民间。
惟《汤液经》家授受相承,非执业此经者,不能得有其书;医师而异派者,无从得睹其书。
汉世岐黄家言最盛,汤液经学最微,以是传者盖寡。
对中医流派的总结
对中医流派的总结
中医流派有很多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四大名医”所代表的四大流派:张仲景的伤寒论所代表的伤寒学派、孙思邈的千金方所代表的方剂学派、华佗的妙招所代表的外科学派以及李东垣的伤寒杂病论所代表的杂病学派。
除了这四个流派,还有其他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流派,如针灸学派、草药学派、五运六气学派等。
这些流派各自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方法,但归根结底都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器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任何疾病都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的重点在于调整身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以恢复人体自身的健康机能。
医师资格考试中医流派发展历程
现代医家流派
形成背景:随着 社会发展和医学 进步,中医流派 逐渐形成
代表医家:张仲 景、孙思邈等
特点:注重临床 实践,强调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
影响:对后世中 医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中医流派的发展
章节副标题
古代医家流派的发展
扁鹊学派: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 创立,强调望、闻、问、切四诊 法
主要流派:伤 寒派、温病派、 寒凉派、攻邪 派、补土派、
养阴派等。
形成时间:自 春秋战国至明 清时期,逐渐 形成和完善。
代表医家:张 仲景、孙思邈、
叶天士等。
近代医家流派
形成背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 遇。 主要代表人物:张锡纯、丁甘仁、时逸人等。
特点:注重临床实践,吸收西方医学知识,强调中西医结合。
学术传承:学术传承,继 承发展
创新传承:结合现代科技, 创新发展
文献传承:整理研究古籍, 传承学术思想
创新方式
引入现代科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中医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跨学科合作: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合作,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推 动中医的创新发展。
国际化发展:借鉴国际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推动中医的国际化发展,让中医走向世界。
近代医家流派在 中医发展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近代医家流派对 现代中医发展的 启示和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代医家流派的发展
现代医家流派的形成背景
现代医家流派的主要代表 人物及其贡献
现代医家流派的诊疗特色 和学术思想
现代医家流派在中医发展 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医流派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学术流派思想总结报告
中医学术流派思想总结报告中医学术流派是指在中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学派或思想流派,各流派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差异。
下面将分析几个主要的中医学术流派及其思想特点。
首先,黄帝内经学派是中医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该学派的核心经典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学派强调“四气调和”、“阴阳平衡”等基本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天地之间存在的阴阳和四时的变化密切相关。
此外,该学派还注重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张仲景学派是古代中医学另一个重要流派。
该学派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学派主张“治未病”和“治已病”,即注重预防和治疗的结合。
该学派注重病因的分析和辨证施治,通过药物治疗来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
另外,望闻问切学派是中医诊断方法的重要流派。
该学派强调通过观察、闻听、询问和触摸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该学派注重与患者的沟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细致的观察来确定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如太阳学派、阴阳学派、五行学派等也是中医学术流派的代表。
这些学派都对中医理论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解释。
如太阳学派强调阳气的作用及病机,阴阳学派注重阴阳平衡的调节和辨证施治,五行学派关注五行的相互作用和生理病理的分析等。
总体来说,中医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生理和病理是相互关联的。
二是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认为疾病是由于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三是强调个体化治疗,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独特的,治疗应根据个体的差异制定。
在今天的世界中,中医学术流派的思想仍然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各个流派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丰富多样性,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这些思想对于保障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承。
通俗文化简图
通俗文化简图,教你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股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 1 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
“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
而不觉其“白”。因此“坚”
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
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
春秋末期 郑国大夫邓析
惠施
魏国宰相 《庄子》保 存了惠施的 “历物十 事”
公孙龙 《白马论》
墨家—有知识的劳动者阶层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其社 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反对儒 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提出尚贤、 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反对 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主张; 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 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
后期墨家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 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 “墨家后学”;并对判断、推理的形式 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墨子
墨家思想
兼爱—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尚贤—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 节用—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天志—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明鬼—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争也。”
“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法是指健全法制;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商鞅:“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阴阳家代表人物
战国时,有公梼生、公孙发、南公等人, 但以邹衍最为著名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附有邹衍小传 邹衍(约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40年),战 国末期齐国人,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 “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山东淄博)著 名学者
阴阳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载: 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 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 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 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苏秦 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最后以苏秦失败,张仪胜利告终。
纵横家思想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 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利用联合、排斥、危逼、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 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的智谋、思想、手段、 策略基本上是当时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最好办法。
在历史观上,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 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
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赞成儒家仁义学说
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 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法家—法律法治,以辅礼制
荀子
春秋战国时期 “ 百家争鸣 ” 中主张 “ 法治 ” 的一个学 派。
名家主要活跃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善于辩论,善 于语言分析而著称于世。
名家思想
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 两派。
“合同异”,强调事物的
统一性,即认为万物之“同”
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
“合”其“同”、“异”而一
体。该派以宋国(今河南商丘)
人惠施为代表。
“离坚白”,强调事物的
差异性,即认为一块石头,用
家 法家者流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名家者流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墨家者流 贵俭;兼爱;尚贤;右鬼;非命……
阴阳家—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
敬授民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 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于解释社会人事 而得名。
这一学派,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 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 行家"。
《汉书 ·艺文志》
从横家者流
诸 子
杂家者流
十 农家者流
家
小说家者流
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 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 见王治之无不贯 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
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纵横家—政治外交
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 派 《韩非子》:“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 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申不害(韩相19年) :
重术—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韩非子:
尖锐攻击儒墨之道,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 想,形成了较完整的专制主义理论。
名家—中国古代逻辑学
名家是先秦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 的学派,战国时称“刑名家”或“辩者”,西汉始称 “名家”。
阴阳家思想
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 演化论
在地理观上,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 “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 “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 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
法家代表人物
荀子:
在尊王道、举贤能的基础上,主张“性恶论”, 兼称霸力,法后王; 不迷信天道鬼神而强调人的能动性,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成分。
商鞅(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称之商鞅,秦相 ):
重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布之于百姓
慎到(赵国人,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
重势—君主集权,独掌军政
先驱者:儒家学派的最后一 位大师荀子(号荀卿,赵国人,今
山西运城 )
集大成者:荀子的弟子韩非 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
韩非子
法家思想
Hale Waihona Puke 法律作用——刑礼不偏、定分止争法家重视法律礼制,但不主张维护贵族特权礼制法律的作用 明确物的所有权,则不能争夺,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慎到:“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
中医学术流派
郑洪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
绪论
《汉书 ·艺文志》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六大学派:阴阳﹑儒﹑墨﹑名﹑法﹑道
儒家者流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道家者流 诸
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子 阴阳家者流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