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发展进程新历史现象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发展进程新历史现象的思考
2010年06月10日 17:15:54 来源:北京日报
本文核心观点
□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人均GDP还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却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要理解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国际上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必须透过表象看本质,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种新的制度体制之上,发挥了巨大社会潜能的新的历史现象。
□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均GDP还不高的发展中国家,较短时间内造就了世界级的基础设施,惠及全民;我国对基础设施、基础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和投入充分表明,改革、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少数人和某些集团的利益,更不是西方式“选举秀”的口惠而实不至,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中国的发展实践使制度之争有了新定义,终结了“历史终结论”;判断一个制度是否有优势,关键是看这种制度能否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中国的发展及其成果已经成为近年来世界热议的现象。在中国迅猛的发展进程中,形成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历史现象,与人们已有的认知与经验完全不同,国内外有些人一时难于理解,他们常常孤立地对待经济数据,只看一些表面现象,由此生发了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人不解,中国人均GDP仅有三千美元,为什么在国际上产生了世界大国甚至强国的影响。中国发展虽快,经济总量也不小,但也有一些人抱怨没有享受到人均GDP3000美元的发展成果。也有人认为,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难以证明中国的制度优势。凡此种种,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如何看待中国道路,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而,有必要对中国发展中形成的新的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思考。
一、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人均GDP还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却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民经济实现了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到2008年经济总量达4.3万亿美元,位次跃升至世界第3位,人均GDP达到3266美元,世界排名第104名。我国工农业产品生产得到飞跃性发展,产量居世界前列的工农业产品达200多种以上。尤其是钢产量突破五亿吨,超过全球十大钢产量国之总和,粮食产量以5.28万吨独占世界鳌头,几乎是名列世界第三、另一人口大国印度的两倍、名列第五位的法国的六倍。发电量居第二位,煤炭产量几乎占世界的一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已提高到0.7个百分点,位居世界第一,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和影响越来越大,外汇储备由长期的外汇短缺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现在的中国不仅经济总量大,各项经济指标遥遥领先,而且不少社会指标也位居世界前列,如中国的研发投入已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居世界第五,增长率居世界第一。现在,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互联网用户国,第一大手机使用国,等等。
在当今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信心仍不稳定,西方政治模式遭遇诸多问题、经济模式屡受诟病的形势下,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制度释放出的勃勃生机,成为近来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一些观察人士惊呼中国已是一个“头等强国”。在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中国已经具有影响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分量,并提出了G2的概念,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甚至提出了“中美国”(Chinamerica)的概念,意指“中美国战略共同体”。这些提法尽管我们不能认同,但它们至少反映了外界人士对中国的重视,反映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反过头来,再看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包括一些发达国家,有的人均GDP虽然很高,却产生不了中国这么大的影响。比如德国,2007年人均GDP2.9万欧元,日本2008年人均GDP 34023美元,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有的国家人均GDP达到七八千美元,却根本产生不了像中国在国际上那么大而深刻的影响力。
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人均GDP仅有3000多美元、国际排位在100名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却在世界上产生了世界大国甚至强国的影响,对此,很多人难以理解。经济总量很大、世界排名靠前而人均GDP却很靠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却有着世界强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集中在中国身上,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的“发展之谜”到底何在?我认为,要理解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国际上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必须透过表象看本质,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种新的制度体制之上,发挥了巨大社会潜能的新的历史现象。如果离开这一点,是很难找到解开中国“发展之谜”的钥匙的。
这种新的制度发展优势,至少有三点表现: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因而有资本主义国家不可企及的社会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既尊重个人利益,又维护集体利益,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统一的先进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激励下,中国人民有共同的理想、追求,这就为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而对共
同奋斗目标的认同和追求,形成了支撑国家发展的持续的精神动力。在近三十多年间,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可以使人们在利益关系的得失比较和现实矛盾的分析处置中分清主次,产生一种资本主义国家不可企及的凝聚力,它能够团结社会成员,凝结社会意志,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而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DP很高,但个人或利益集团各自强调自身利益,内部摩擦成本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意志的统一和凝聚力形成。因而,难以形成发展的持续爆发力。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有资本主义国家不可想象的对社会力量的调动能力、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人们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下,政府、公民社会以及社会团体能够有目的地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重大社会活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党和政府能始终成为社会动员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不仅重视对个人积极性的发挥,而且重视对个人力量的整合。资本主义制度搞个人权利至上,这虽可能有利于个体的孤立发展,但作为一个整体,却难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积极性,又能充分将个人力量整合起来,能产生全社会的聚合效应;而且,社会主义制度重视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对社会资源的使用和调动能力,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无法企及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度特色下所形成的社会结构是一个紧密型的社会结构,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形成的松散型的社会结构,紧密型社会结构能够更好地将全体成员动员起来、调动起来,为共同的追求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聚沙成塔,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凝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之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共同努力。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相对完善的政府体制,有其它制度不可比拟的政府效能。资本主义经济运行靠的是自由市场的机制,重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