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研究新取向探析
浅析新课程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之我见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信息的不断涌现,我们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参与教改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变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
那么,新课改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传统的语文教学行为都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变化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来谈一下,自己在新课改下教学行为的变化:变化一,备课改变:教改前──备课备大纲、教材、学生、教法;教改后──备课备新课标、教材、学生、教法、收集资料、备课件。
课本只是实施课标的载体,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教学资源提供的可能性进行再处理;信息社会缺乏的不是资料,缺乏的是对信息的有效提取的能力和技巧;资源共享、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制作课件的素材,但面对大量素材,需要的是淘宝的慧眼和慧心。
备课需要的时间加长了,个人在备课中信息的接触量多了,对信息和材料的提取技巧提高了,课件制作水平有长进了──点点滴滴的行为改变,无一不影响到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成长和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改变。
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教师还随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变化二,教案改变:教改前──教案具备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改后──教案除了具备上述的各项之外,常常还有:教材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分析、情境设置、讨论话题、探究主题、教学反思等。
教案没有了大一统的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教师们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教学目标中多了由三维目标细化了的教学目的,凸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彰显了新理念下的课堂观。
从众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实录中,可以看到由于新教材图文组合形式多样,学生活动内容增加等特点,同时由于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教案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便于自学方面也下了苦功,如学习导语引人入胜,强调以图代文等,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
新课程的推出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不仅改变了传统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变革。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其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引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
教师教学行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变。
目前,关于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教育学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特点,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他们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教师教学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教师自身的教育背景、专业素养、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外部因素。
在研究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全面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四、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和建议为了提升教师教学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进步。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3.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5. 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推动新课程的落实和实施。
希望不断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反思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报告.docx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反思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课改来了,课改的名字已深刻在每人的记忆中,但课改的理念依然是浮光掠影,还远未曾为人所深知。
走进一些老师的课堂,就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追崇新鲜名词的居多:这些老师始终跟着教育的步伐不落伍,一会儿“万事表扬”,一会儿“创新教育”,一会儿“合作学习”,一会儿“自主学习”等等新鲜名词不断,盲目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孩子的童真,失去了教学的纯真。
2、课堂浪费的居多:老师不能准确地为课文“把脉”,不能科学地为课文“抽脂”,引然了“话语霸权”、“集体失语”等怪现象,教师教得疲劳,学生学得费劲。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常常无意识地发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重复,逐渐产生固定的框子,形成一定的教学定势。
如果教师不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合理地分析、细致地反思,那就很可能停滞不前,教学也就成了例行公事。
如果能经常全面地、客观地分析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自我反思,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强调指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成长 =经验 +反思。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只有通过深入实际的反思才能提升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实践体系。
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其研究目的主要有如下两点:1、让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将相关的教育理念融入到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之中,帮助教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2、让教师在不断研究中养成反思习惯,增强反思意识;掌握反思途径,提升课堂教学行为;知晓反思方法,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如此循环往复,在教师反思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课堂教学行为也会得到最优化:从强化应试转变为提高学生素质,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从“本本”转化为“人本”。
新课改后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
新课改后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重中之重。
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才能的施展提供了平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础。
为此,我们对楚州区中学2500名高二学生及语文教师课堂的操作行为进行一次较为系统深入的调查,把握其现状、特点,旨在促进教师教学专业的发展,为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效益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一)对象采取学校、班级两级分层随机取样,以淮安市楚州区三所中学的高二2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方法1.问卷法,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广泛听取部分中学领导和有经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编制问卷试题,进行正式测试。
问卷共分为四类十个方面:①课堂提问(记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②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自取、课堂语言流动);③课堂练习(课堂内练习,周周练);④学习兴趣(各层次学生、创新能力)。
2.课堂观察法,组织教师进行听课活动,进行现场观察和诊断,并作记录。
三、结果和讨论(一)课堂提问情况统计分析表1提问类型回答方式回答反应提问停顿提问时间/课堂时间记忆性74.2%齐答42.3%鼓励74.2%有13.3%分析性20.1%独答16.2%批评14.3%无86.7%56%从表1可以看出:1.高密度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问答时间占整节课时间的56%。
2.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较低认知水平的“结构性问答”,这种问答组织化程度高,有利于扫除教学障碍,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3.教师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74.2%),分析性问题次之(20.1%),强调知识覆盖面,但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
4.学生齐答比例很高(42.3%),多数是低级问题,教师完全控制课堂。
追求完成教学进度,顺利完成集体备课计划。
5.注意对学生鼓励、称赞(74.2%),但鼓励形式单一,时常有打断学生或批评等情况(14.3%)。
6.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86.7%),不利于学生思考。
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热点问题及未来趋向
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热点问题及未来趋向一、概述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未来趋向。
通过回顾国外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不仅关乎教学质量和效率,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深入剖析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热点问题,以及探索其未来研究趋势,对于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主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的实际教学行为,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方面。
这些研究旨在揭示有效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依据不足、研究方法不恰当等。
本文在梳理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趋势和走向,以期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对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揭示其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热点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研究应注重多元化研究方法、关注情境变化和复杂性行为研究、以及重视学生学习行为研究等方向。
本文总结了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贡献和不足,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建议。
1. 简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重要性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精准有效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也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推动教育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研究新的课程改革实施已几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同时,广大教师也在经受新的教学理念的洗礼,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
一些教师在新的思想的冲击下,感到不知所措,究其原因,这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特征与内涵没有把握。
对教学行为反思与实践环节缺乏认识。
对此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上做了深刻的阐述,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文章。
什么是好的教学?课堂教学究竟应如何实施?好的课堂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教师要研究教学行为、明确教学行为的特征、内涵。
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形成有效的教学行为。
一、教学行为的特征与内涵(一)教学行为的特征教学行为之所以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与教学行为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教学的特殊性质的紧密相连有关。
第一,教学行为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第二,教学行为具有个人性的特征。
第三,教学行为具有情境性的特征。
第四,教学行为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二)教学行为的内涵我们对教学行为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认识教学行为的性质与内涵。
唐松林把教师行为定义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能力的自觉与信念。
它是教师经过专业化训练和在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维、认知结构、人格特征及与之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认识教学行为,我们当然不能照搬这样的定义。
相对于教学行为,这里的教师行为的定义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第一,教师行为并不等于教学行为。
教师行为包括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只是教师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教学行为是一种“自觉与信念”这样的意识吗?显然不能这样认为。
行为不是意识,虽然它在一定意义上受到意识的控制,但它并不总是意识的结果,也不等于意识。
第三,说教师行为是“行为方式的总和”,无疑是同语反复。
我们把教学行为定义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教学技能与能力、教学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应对具体教学情境与问题的诸多因素所采取的教学操作方式的总和。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取向探索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取向探索新课改实施以来,每个教师都从通识培训到课程实施,可以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改中来。
但新课改的实施结果到底如何?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接下去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些都是现在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经历了经历了新课标教材的教学。
下面就以自己几年来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自己经历的,谈谈我们现在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取向。
希望能抛砖引玉,探讨出我们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应有怎样的教学行为。
一、备课的行为取向如今的师生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老师不是绝对的权威,平等意识已成为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想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要想提高一堂课45分钟的效率,必需把课上的精彩,把学生吸引住。
而备课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所以我们绝大部分老师对备课是相当重视的,化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故在备课中我们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如第一个变化是:多了多煤体课件的制作。
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成熟,我们在备课中经常要制作课件,也逼着我们老师上网查找资源,进行资源共享。
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水平和课堂的效率。
第二个变化是:多了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我们,上好新课之后必须要有反思,所以基本上每一位老师都在写教学反思。
并且有些老师已养成了课后及时反思的习惯,促使我们对课堂、对学生和教学设计进行研究,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
在备课中的第三个变化是:参考书的变化。
以往的备课我们是以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为主,我们绝大部分老师是应用课本来教学,所以我们的备课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完成课本上的要求即可。
但现在我们是绝对不能这样备课的,也不能这样上。
因为北师大版的设计讲情景、重实际应用,轻数学的严密论证,所以在课后作业中学生的解题常遇到了困难;而现在的浙教版,每一堂课都排的满满的,书上也提供了大量的习题,我们一堂课根本无法处理完,需要我们精心选择。
所以现在我们备课时除了课本和教学参考,还要参考作业本和自主学习资源,需要精选题目。
有效教学中教师行为的取向
课改论坛新课程NEW CURRICULUM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有效教学理念已被大家接受,但有效教学的有效实践仍处于一个薄弱的状态,究其原因,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值得在有效教学下认真反思。
那么,教师行为取向怎么才能切合有效教学的要求,产生有效性。
遵循学生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的教要切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叶圣陶说:“教学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惊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叶老一语中的教学的本义。
学生的学习是自我的,因此是自主的;自主的学习,才会有收获有进步,如同小孩学走路。
一方面,路一定是要走的,且必须自己去走,哪怕最初不会走,随时绊倒、跌倒;另一方面,扶着走,扶中有放,放中有扶。
但是,在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相信学生,不要看到孩子走得很辛苦就去抱,或者是全包全替,代替学生走路,或者让学生看着自己走路。
不管那样孩子自己是走不了路的。
我们的教学就是这样,教师必须学会坚守“扶孩子走路”的行为取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热情,满足学习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最宝贵的。
教师从扶手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出现错误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对待这些错误和不足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简单包办,也不能一味责难,就好像小孩子走路跌倒、绊倒是一样的,如果家长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而一味说是因为路的原因或者是其他原因,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也就是说,在教学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耐心和只会去看待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做好铺垫。
“扶孩子走路”的教师行为取向,从扶手到放手(扶手的目的是为了放手,放手之前需要必要的扶手),成就的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完善的是学生自我的成长、个性的发展,切实做到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
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同教学生用地图,着眼整体、知道原点、明确目的、找好路径。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取向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首先探讨了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不同取向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内容为中心的取向。
然后介绍了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方法,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最后探讨了未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发展方向,提倡个性化教学和技术辅助教学等趋势。
总结指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对教学至关重要,展望未来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将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取向,重要性,不同,影响,教学效果,提升,方法,发展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出的行为方式和教学风格,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的教学行为取向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果,因此教师应当认真思考和定位自己的教学取向,以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包括多个方面,比如传统教学取向、问题解决教学取向、激励式教学取向等。
不同的取向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教师应当根据班级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适合的教学取向。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教学取向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为了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适合的教学取向,并注意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性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性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至关重要。
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备课,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摘要】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中所展现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基础、重要性、分类、特点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未来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互动和反馈等。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取向、理论基础、重要性、分类、特点、实践、未来发展、启示。
1. 引言1.1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概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态度、方法和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行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影响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行为取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有积极向上的教学行为取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包括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管理的技巧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只有通过正确的教学行为取向,教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实现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基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等方面的理论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心理学则指导着教师如何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社会学则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研究引言教师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有助于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
一、教师授课方式的观察教师的授课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观察教师的授课方式,可以评估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对学生的言语指导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言语指导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指导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指导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关键。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及时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师与学生互动观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
五、教师对学生学习情绪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师评价与反馈观察教师的评价与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及表现的客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方向起着重要作用。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的方向。
七、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观察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关键之一。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维持课堂秩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八、教师的教学资源利用观察教师的教学资源利用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合理利用教材、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师的创新思维观察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决定了其教学水平与效果。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取向与教师行为定位
教学设计取向与教师行为定位教学设计取向与教师行为定位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就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取向是指教学活动的设计方向和目标,它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设计;而教师行为定位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和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它包括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定位。
本文将针对教学设计取向与教师行为定位进行深入探讨,并探讨它们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教学设计取向教学设计取向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方向和目标,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设计。
教学设计取向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就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取向可以分为任务型教学设计取向和项目型教学设计取向两种。
1. 任务型教学设计取向任务型教学设计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突出任务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任务型教学设计取向强调从问题出发,以任务为中心,围绕任务完成的过程和成果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任务型教学设计取向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促进学生的教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项目型教学设计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突出项目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项目型教学设计取向强调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团队合作为方式,注重项目实践和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行为定位1. 指导型教师行为定位指导型教师行为定位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示范性,注重教师的指导和控制,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指导型教师行为定位重视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示范和指导的作用,注重教师的权威和专业性,强调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设计取向和教师行为定位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就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探析
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探析【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直接影响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学生情绪和教学态度。
良好的教师行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必须严谨而专业,亲和又严格。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关心学生的情绪和成长,以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行为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
只有不断完善教师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教师行为、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学生情绪、教学态度、教师行为的重要性、教师影响学生、教师有效行为。
1. 引言1.1 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探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
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对课堂的氛围、教学效果、学生情绪和教学态度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在课堂教学中最直接的体现。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行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轻松地掌握知识。
教师的行为也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氛围。
一个亲切和蔼的教师会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和乐趣。
相反,苛刻和严厉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紧张,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情绪。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师行为,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2. 正文2.1 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取向【摘要】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态度。
本文首先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了其分类和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策略。
在介绍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发展趋势和重点方向,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引导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理论基础、分类、重要性、影响因素、提升策略、发展趋势、重点方向、未来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各种行为表现,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备受重视的事业,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则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正确的教学行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教学行为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相互合作、交流与学习。
3.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行为,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探析
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探析【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的教师行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的行为对班级秩序和学生情绪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行为可以帮助维护班级秩序,引导学生情绪。
教师的行为也能够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性,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绪,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以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
【关键词】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行为、学习效果、班级秩序、学生情绪、教学氛围、思维能力、全面发展、重要性、促进。
1. 引言1.1 课堂教学中教师行为的探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班级秩序、情绪状态、教学氛围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教师行为进行深入探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和作用,进而指导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位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而一位教学态度不端正、缺乏耐心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的行为也直接关系到班级秩序的维护。
一位严格要求、举止端正的老师,能够有效地维护班级秩序,提高课堂纪律。
相反,一位教师不够严谨、态度不端正的教师,可能导致学生的纪律松懈,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行为举止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教师行为的深入探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通过积极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教学设计取向与教师行为定位
教学设计取向与教师行为定位教学设计取向和教师行为定位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教学设计取向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选择的方法和策略,而教师行为定位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定位自己的教学角色和行为表现。
教学设计取向和教师行为定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取向和教师行为定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教学设计取向教学设计取向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选择的方法和策略。
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向会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设计取向应当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向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取向就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项目设计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设计取向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
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向,语文课程需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取向就要注重言语交流和文本阅读,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学设计取向应当注重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活跃性。
多样性和活跃性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取向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教师行为定位教师行为定位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定位自己的教学角色和行为表现。
教师行为定位与教学设计取向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益。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观念。
教师应当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为本,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0 1 J . u 1 1 3 . N 2 o 0 . 1 4 3
课堂教学中教 师行为研究新取 向探析
李 巧 平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 院 教务处 , 湖南 长沙 4 1 0 1 0 0 )
[ 摘
要] 教师行为是促成 有效师 生关 系的关键 。教 师行 为研究极 大地 丰富 了教 师行 为 内涵 , 为
师 的某 种 影 响 作 用 。这 是 一 种 有 效 的 师 生 关 系, 这个判 断从心理学 意义上教师行 为 的内涵 中 也 能够 推导 出来 。然 而 , 事实上往往 也可 能 出现 不 良师生关 系 , 学生 没有 表 现 出预 期 的行 为 、 达 成 预期 的 目标 。为达成有效师 生关 系 , 教 师行 为
指导下所表现出来 的有意义的活动单元。 l 2 教
师行为 是 “ 有 意义 的活 动单 元 ”, 有 意义 指 的是
堂教学 中教学弊病 , 从哲学 的高度考察课堂教 学中教师行为对 师生关系的影响, 无疑能够引
出对 现 实教学 问题 的新 认识 。
一
教师行为指 向一定的 目的, 活动单元指 的是教
师行为可以被划分为离散 的、 整体上又协调一
致 的教 学 活动 。这 主要是 由于教学 活动 目标 的 阶段 性 以及 教 学 所赖 以发 生 的 时空 的间 断性 。 教 师 行 为总 是 指 向学 生 的学 习活 动 , 学 生 是 教
、
教师 行 为是促 成有 效师 生 关 系的关 键
揭示教师行为对师生关系 的影 响提供 了学 理上以及实践研究上 的依据 。建构 的师生关 系正是 由批判 的、
现实的师生关系生成 , 从教 师行为的角度 , 重新 阐释教师角色行为转换意义下 的师生关系 , 增加 了师生 间
心灵和情感 的交流 , 对 达成 良好 的师生关 系具有重要 的启发 作用 。
心理 学范 畴 的教 师行 为指 的是 教师 为实 现
教育教学 目 标而采取的一 系列具体行动。“ 教 师的想法 、 情感、 情绪以及教育理念等都是通过
行 为 表现 出来 的 , 学生 也都 根据 教师 的行 为 , 来 理解 教 师 的具体 要 求 , 从 而 实 现 掌握 知 识 和 技 能、 养 成 良好 品德 的学 习 目的 。 ” … 这 种 对 教 师
有 效 师生 关 系 的关键 , 这是 一 些研 究 者 共 同持 有 的观 点 。 教 师行 为是 教 师 在 职业 活动 中 , 在 其 观念
真正 的哲学都是 自己时代精神 的精华” 。这是 马克思对哲学 的看法 , 作为 “ 爱智慧 ” 的学 问 ,
哲学 不 仅 是 时 代 精神 的精华 , 同时也 是 人 类 思 想 的结 晶 , 对 哲 学 的把握 无 疑 能 够跳 出世 俗 的 眼光 , 洞 见事 物 精 微 的本 质 联 系 。针对 现 实课
性、 伦理 性 和生命 价值 。 理想 的教育是 一种 具有 伦理 关怀 和本 体意
为的课堂只能算是完全的学生 自习, 没有教师
的活动 和 引 导 , 在这 种 情 况下 确 实 看不 出教 师 行 为对 师生 关 系 的作 用 。即便 如 此 , 在 教 学 管
味 的生命实践 , 这与当下教师行为 的转变是相
由此可 见 , 教 师行 为是 师 生 关 系 的 “ 语
言” , 通 过教 学 目标 或学 生 的发 展 目标 , 教 师行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3- 0 2 [ 作者简 介] 李巧平 ( 1 9 7 3 一) , 女, 湖南浏 阳人 , 湖南 大众传媒 职业 技术学 院教务处讲 师 。研究方 向 : 课 程与
教 学论 。
[ 基金项 目] 本文为 湖南 大 众传 媒 职业 技 术学 院 院级 课题 “ 高 职 院校 师生 课堂 生 活质 量 的研 究” ( 编号: 1 1 J Y 2 2 ) 的研究成果之 一。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l 3一
为链 接 了教师 的教 和学生 的学 以及 师生 之 间 的 互动 , 这 就是教 学 的展开 。很 明显 , 缺乏 教师 行
最看 不见 的精 髓都 集 中在哲 学 思 想 里 ” , “ 任 何
为进 一 步 明确 教 师行 为 的 内涵 , 需要 从 教
师行为研究的角度进行梳理和挖掘。教师行为
研 究 指 出 了教 师 行 为 的 内涵 , 以及 教师 行 为 与
课程、 教学等相关概念 的关系 , 尤其是与师生关 系这一重要研究对象的关系。教师行为是促成
契 合 的。就 达成 有 效 师 生关 系而 言 , 课 堂 教 学 中教师 行为 必须 满足 积极关 注 和合理 支 配 的条 件 。也 就是 说 , 在 教 学过程 中 , 教师必 须 积极关 注 学生 和合 理把握 课 堂教 学活 动才 能够对 学生
产 生积 极 的效应 。
理制度下运作的学生 自习, 总是 间接地受到教
学活动的另一主体 , 是教 师行为链接 的“ 另 一
端” 。有 意 义 的 活 动 单 元 , 指 的 是 教 学 活 动 的 内在 目的一 指 向一定 的教 学 目标或 指 向学生 心
理 及行 为 的变化 。
行为 的看法从一般意义上揭示了教师行为的内 涵, 为进一步辨识教师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 关键词 】 课堂教学 ; 教 师行 为 ; 探析
[ 中图分 类号] G 4 5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4 5 4 ( 2 0 1 3 ) o 4—0 l 1 3— 0 3
哲学是文化 的灵魂 。“ 哲学从其整个发展 来看 , 不是通 俗易懂 的” , 真正 的哲 学家是 “ 自 己的时代 , 自己的人民的产儿” , “ 人 民最精微 ,
第
l
2 01 3
耋 年 7 月 期
J O U R N A L O F H U 湖 N A 南 N 大 M A 众 S S 传 M 媒 E D I A 职 业 V O C 技 A T 术 I O N 学 A L 院 T 学 E C 报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