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古诗词三⾸课⽂ 四年级语⽂⽼师在教学第⼀课《古诗词三⾸》时,要引导学⽣读懂这三⾸古诗词,感悟每⾸诗/词中描绘的独特景⾊,体会表现⼿法。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古诗词三⾸》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古诗词三⾸》课⽂ 《独坐敬亭⼭①》 [唐] 李⽩ 众鸟⾼飞尽, 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 只有敬亭⼭。
注释 ①敬亭⼭: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在的样⼦。
③厌:满⾜。
《望洞庭①》 [唐] 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②, 潭⾯③⽆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④。
注释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指⽔⾊和⽉⾊融为⼀体。
③潭⾯:指湖⾯。
④青螺:这⾥⽤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
《忆江南①》 [唐] ⽩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 春来江⽔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这⾥是其中第⼀⾸。
②谙:熟悉。
③蓝:⼀种植物,叶蓝绿⾊,可提取青蓝⾊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独坐敬亭⼭》赏析 敬亭⼭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诗⼈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做过太守。
李⽩⼀⽣凡七游宣城,这⾸五绝作于天宝⼗⼆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活,使李⽩饱尝了⼈间⾟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时的情趣,正是诗⼈带着怀才不遇⽽产⽣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活写照。
前⼆句“众鸟⾼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只鸟⼉⾼飞远去,直⾄⽆影⽆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群⼭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
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本课内容包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水调歌头》,这三首诗分别取材于我国古代文学名篇,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本文将从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1.《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登临鹳雀楼时,以鸟类为主要题材,作品具有宏伟壮丽的景色描写,意境深远,为后人所传颂。
这首诗在表现壮美景色的也蕴含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同时也包含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雄鸟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渲染夜晚的宁静和思考,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想和感慨。
整首诗以夜晚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思乡的心情,通过对孤寂、静谧的夜晚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切的思念。
诗人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奋斗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3.《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名篇,该诗以描绘水乡风情为主题,通过对江南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人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悠扬的吟唱、淳朴的民风、宁静的江水和蓝天白云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三首古诗虽然在题材和意境上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生感悟的抒发,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古诗三首》的这一课程设置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学习,旨在通过古诗词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诵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背诵复习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背、默)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第2课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世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诵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背诵复习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背、默)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第2课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世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词风缠绵而不颓废,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选编这三首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人教四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课《古诗词三首》:1、《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歌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从“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一句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孤独的心境。
这首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诗中最能表现洞庭山水秀美的诗句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其中描写江南色彩艳丽的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这首词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2、解释词意。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得的样子。
厌:满足尽:消失。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青螺:这里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3、课内理解: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意: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我曾经对这里的风景是那么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第二课《桂林山水》1、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总领全文。
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诗意
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首古诗,分别是《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古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深远。
一、《春晓》1.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2. 诗中以“春雨轻”、“东风快”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3. 通过“出门看”、“街尘”、“行人”等描写,诗人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世界的向往。
4. 《春晓》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静夜思》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夜晚的寂静和自我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2. 诗中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意境。
3. 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文字,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展现了浓厚的乡愁情怀。
4. 《静夜思》通过对大自然和内心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给人以深远的启迪。
三、《登鹳雀楼》1.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景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思考。
2. 诗中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雄伟壮阔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气势磅礴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3. 通过“登高”、“望远”等动作的表现,诗人表达了对博大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4. 《登鹳雀楼》通过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豪迈与激情,激励人们勇攀高峰,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艺术魅力,也可以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所传达的智慧和启迪。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到诗意的美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人生感悟,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词三首》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首优美的古诗词,并掌握其中的词语和句子,以及诗句的韵律和意境,让学生在享受美感的同时,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素质。
本文将以这三首诗词为主线,详细阐述其内容和知识点。
(一)《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全诗咏叹了凭高而望所见景色的壮美,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本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了解词语:鹳雀、望、船、江流、山色、茫茫、江山、云。
2、感受诗歌的韵律:本诗属于七绝,每句四个字,韵脚为“流、色、东、洲、故、侯、神”。
3、理解诗歌的意境:诗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王之涣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则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
(二)《清明》《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描绘了清明节时的寂静与悲凉,以及对亲人逝世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的感人才情。
本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了解词语:江畔、踏青、无限、惆怅、哀时、苦、暗香、天半、流光。
2、感受诗歌的韵律:本诗属于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韵脚为“鸟、声、人、生、擣、衣、空、悲”。
3、理解诗歌的意境:诗中“绿肥红瘦”,表现了春景,而“惆怅”、“哀时”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暗香”、“天半”的描写则更加突出了诗歌的唯美情调。
(三)《江南春》《江南春》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名篇,诗中以细致而富有生气的笔触,描写了江南春天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展示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丰富艺术创作才能。
本诗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了解词语:春、江、岸、雨、烟、柳、花、风、篱、浦、行舟、渔舟。
2、感受诗歌的韵律:本诗属于七绝,每句四个字,韵脚为“春、草、鱼、乡、柳、头、岸”。
3、理解诗歌的意境:诗中“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烟花三月下扬州”,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行舟绿水中,看取晴空白鹭洲”则表达了诗人在江南春天的游览心情。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总结
课Hale Waihona Puke 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和主要 内容。
学生发言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古诗词的理 解和感悟。
下节预告
展示下一节课的预告和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 一课《古诗词三首》ppt 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起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 首》。通过欣赏、介绍和学习这些古诗词,我们将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课堂导入
自我介绍
分享我们的姓名,年级和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学习诗词的目的
了解为什么学习古诗词对我们的成长和个人发展很重要。
课堂互动
学生背诵
鼓励学生逐句背诵这些古诗,提高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诗词接龙
以诗词接龙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互动,培养他们对诗词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诗词抢答
通过诗词抢答的游戏形式,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课后作业
1 背诵《悯农》
要求学生诵读并背诵《悯农》,加深对诗词 的记忆和理解。
2 仿写诗词
鼓励学生根据模仿古诗的形式,创作自己的 诗词作品,培养创作能力。
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探索古诗词对于我们了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和提升语言能力的意义。
课文学习
1
诗词欣赏
通过欣赏《悯农》、《静夜思》和《登鹳雀楼》,我们将领略其优美的艺术表现 和文化内涵。
2
诗词介绍
探索三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以及诗词分析,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3
诗词口诀
通过简单的诗词口诀学习,记忆和掌握这些古诗词。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字组词带拼音1:古诗词三首杂 zá杂草杂念杂烩杂人杂交杂教九流稀xī 稀客稀罕稀饭稀奇稀释人烟稀少篱 lí篱笆篱栅篱帳青篱竹篱寄人篱下蜻qīng 蜻蜓蜻蛉蜻蜻蜻虰蜻蛚蜻蜓撼石柱蜓tíng 蜻蜓蜓蚞蜓翼蜓类虺蜓蜻蜓点水蝶dié蝴蝶蝶影蝶化蝶羽蝶类莺歌蝶舞宿 sù 宿舍宿命宿主住宿留宿宿怨深仇sù 住,过夜,夜里睡觉。
xiǔ 夜:一宿两宿xiù 星座:星宿徐 xú 徐步徐州徐娘徐徐徐宅轻重疾徐疏shū 疏苗疏略疏讫疏通疏离才疏学浅茅 máo 茅房茅厕茅庐茅草分茅三顾茅庐檐 yán 檐口檐板屋檐帐檐车檐飞檐走壁翁wēng 阿翁醉翁朱翁老翁盲翁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赖 lài 依赖赖账赖婚耍赖赖精万籁俱静剥bō剥夺剥削剥皮剥运剥文剥茧抽丝————————————————————————====================================杂念 zá niàn我们应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杂烩záhuì:1.用几种原料混合烧成的菜。
2.比喻杂凑而成的事物。
他是个淘气的小精灵,他常把天籁之音和巴黎的声调和成一锅大杂烩。
杂乱无序 zá luàn wú xù: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相似词:杂乱无章反义词:井井有条这片地域被分为了几个区域,皆是以一排排的奇木划分界线,看似极为的杂乱无序,实则井井有条。
——————————————————————————————————稀客xī kè圣诞节大拍卖:手工礼品,专为稀客准备。
稀释xī shì我们彼此的友谊是真诚的聚合;加进了虚伪,友谊便会稀释。
人烟稀少rén yān xī shǎo:人烟:指住户。
指住户少。
相似词:杳无人烟我国西北的有些山区,人烟稀少,几十里找不到一户人家。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语下第一课古诗三首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语下第一课古诗三首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代表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语下第一课古诗三首》是一堂关于古诗的课程,在这堂课中,我们将学习和欣赏三首古诗。
本文将以古诗的形式展示这三首古诗,并对其内容和意义进行解读。
古诗一:《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古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景象,诗人在春季的清晨醒来,发现四周鸟儿的鸣叫声满布于空气中。
夜间的风雨声渐渐停歇,花朵在风雨中掉落,唤醒了诗人对花落的思考。
这首古诗表达了生活中观察自然变化的乐趣,并引发了对花朵凋零与人生离别的深深思考。
古诗二:《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的朋友问起他何时能够归来,诗人却表示不确定。
他描述了在巴山上的一个秋夜,夜雨滂沱,池塘水位上涨。
诗人希望能与朋友一起剪烛西窗,畅谈他在巴山上的夜雨时光。
这首古诗表达了因为离别而引发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情感的表达。
古诗三:《月夜》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银河方向分。
银河北斗西北转,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月夜的情景。
行人在路上行走感到恍惚,于是向星星讨问银河的方向。
星星告诉他,河的北方有一个北斗星,并指引他西北的方向。
在午夜时分,没有人在私下交谈。
这首古诗展示了月夜的宁静和神秘,诗人通过描绘夜晚中的场景,抒发了自己对于迷茫和寂寞的感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于自然和情感的深切关注。
同时,这些古诗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些诗歌作品。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对于文学和人文的兴趣,并且通过古诗中的智慧,来启发我们对于生活中的思考和感悟,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
语文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
语文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主要包括《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和《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个篱笆围成的院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但树叶还未长得茂密浓绿,儿童们在欢快地奔跑追逐,追逐着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了。
《四时田园杂兴》以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中有景、有情、有乐、有趣,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这三首古诗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忆江南》
.
江南好,
忆 风景旧曾谙。 江 日出江花红胜火,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 居 能不忆江南? 易
.
江南好,
忆 风景旧曾谙。 江 日出江花红胜火,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 居 能不忆江南? 易
.
江南好,
忆 风景旧曾谙。 江 日出江花红胜火,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 居 能不忆江南? 易
பைடு நூலகம்
江南好,
忆 风景旧曾谙。 江 日出江花红胜火,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 居 能不忆江南? 易
.
忆 江 字 乐南
天 白 , 号 居 香 易 山 居 士
.
江南好,
忆 风景旧曾谙。 江 日出江花红胜火,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 居 能不忆江南? 易
.
江南好,
忆 风景旧曾谙。 江 日出江花红胜火,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 居 能不忆江南? 易
.
江南好,
忆 风景旧曾谙。 江 日出江花红胜火, 南
.
江南好,
忆 风景旧曾谙。 江 日出江花红胜火,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 居 能不忆江南? 易
.
江南好,
忆 风景旧曾谙。 江 日出江花红胜火,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 居 能不忆江南? 易
.
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 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 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 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 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 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 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 作婴儿啼”。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古诗词三⾸课⽂ 四年级语⽂⽼师在教学第⼀课《古诗词三⾸》时,要引导学⽣读懂这三⾸古诗词,感悟每⾸诗/词中描绘的独特景⾊,体会表现⼿法。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古诗词三⾸》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古诗词三⾸》课⽂ 《独坐敬亭⼭①》 [唐] 李⽩ 众鸟⾼飞尽, 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 只有敬亭⼭。
注释 ①敬亭⼭: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在的样⼦。
③厌:满⾜。
《望洞庭①》 [唐] 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②, 潭⾯③⽆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④。
注释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指⽔⾊和⽉⾊融为⼀体。
③潭⾯:指湖⾯。
④青螺:这⾥⽤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
《忆江南①》 [唐] ⽩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 春来江⽔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这⾥是其中第⼀⾸。
②谙:熟悉。
③蓝:⼀种植物,叶蓝绿⾊,可提取青蓝⾊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独坐敬亭⼭》赏析 敬亭⼭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诗⼈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做过太守。
李⽩⼀⽣凡七游宣城,这⾸五绝作于天宝⼗⼆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活,使李⽩饱尝了⼈间⾟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时的情趣,正是诗⼈带着怀才不遇⽽产⽣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活写照。
前⼆句“众鸟⾼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只鸟⼉⾼飞远去,直⾄⽆影⽆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群⼭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 厌:满足。
(“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
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 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 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用 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 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 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 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 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 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 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 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孤独)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 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 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 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 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 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 “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 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 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 的精神面貌。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 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 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 约3900平方公里,
首联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和谐融合 颔联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颈联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碧绿 尾联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轻轻的田螺
诗句大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 面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 铜镜。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 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 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 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 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古诗文中游名胜
姑苏城外(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人西辞(
),烟花三月下扬州。
( )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朝辞(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欲把(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晚年 又号香山居士,今河南 郑州人,我国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有 “诗魔”和“诗王”之 称。
忆江南
词,又叫长短句,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 一种。词可以歌唱, 每一首词根据格律, 都有一个曲调名,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赞美祖国山河的词语
锦绣中华、山河壮丽、 大好河山、江山如画、 山明水秀、青山绿水、 风光旖旎、人间天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成为词牌。《忆江
春来江水绿如蓝。
南》就是词牌。宋 朝时词创作的鼎盛
能不忆江南?
时期,因而有“唐 诗宋词”之说。
诗句大意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 经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 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 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 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 草一样碧绿、清澈。 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 忆吗?
独坐敬亭山
——世间万物似乎都在讨厌我, 不愿意和我待在一起。四周静悄悄的, 只有我和敬亭山两两相望了。我凝视 着秀丽的敬亭山,而它也一动也不动, 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只有它不厌烦 我,在我失意的时候愿意陪伴着 我……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三首
独:独自一人。
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省 宣州市郊外。
李白(701-762), 字太白,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他写 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 权贵的诗歌。他的诗 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 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 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淡凉 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 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 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 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 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 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 到安慰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