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范文】中考政治复习八上第一单元教案

【范文】中考政治复习八上第一单元教案

中考政治复习八上第一单元教案八年级《思想品德》八年级复习课教案第一课时(八上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爱在屋檐下一.我知我家.家庭关系的建立(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P5(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P5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P6(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2)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填写家庭树,看看自己家庭结构的类型;讲讲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庭里出名的人。

二.我爱我家.大人讲我小时侯P8(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2.无悔的奉献:(1)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2)父母对子女之爱——概述母爱和父爱。

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P9(3)父母对子女的义务——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P103.感受家庭温暖___(1)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P11三.难报三春晖.爱洒心间(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思品八上单元备课(第一单元)

思品八上单元备课(第一单元)
教材
结构
分析
人际关系是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本单元将学会与家长、老师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关系作为本学期思想品德课内容的起始部分。家庭交往是人际交往的开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重要的支持,教师是青春期的孩子的“逆反”对象。本单元设计了两课内容:走近父母和理解老师。
八年级上册思品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
教学
目标
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3.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情感。
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解决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是操作性极强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认识,而且掌握了一些理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走近父母的教学目标。
第二课《理解老师》,主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引导学生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中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重点
难点
分析
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是本单元重点。
2.正确理解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辩证看待和克服“逆反”心理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本单元的难点。
3.了解、尊重老师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4.学会与教师沟通、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既是本单元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课时
安排
第一课《走近父母》安排3课时
第二课《理解老师》安排2课时
教学
对策
充分利用对媒体教学手段,在广泛搜集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的基础上扩展文本,将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的实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实例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和谐的与父母、老师相处,建立起新型的长幼师生关系。

八年级下政治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下政治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下政治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篇思想品德(Moral education)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接下来是关于八年级下政治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八年级下政治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完成马克思主义教育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初二政治教学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本学期初二政治教学力争平均分达88分,优良率70%,及格率100%。

二、初二学生特点总体上讲,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课堂纪律好,普遍都有自觉性,求知欲强。

但是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三、教材分析初二政治教本可读性强,教育功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文体通俗易懂,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

突出了重点、热点、思想点。

这是教材特点。

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教理导行,课本的八课书都较重要。

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学生的践行指导。

四、教学任务和进度初二政治下册共8课书的教学教育工作。

总授课时32课时,18周授课完毕,19、20周复习,21周期末统考。

其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中每堂课授一框内容,授完一课复习一节(练习一节或检测一次)。

五、教学措施(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教纲。

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

做到授课胸有“书”。

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全收全改,及时收发。

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及时检测。

2、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1、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化。

2、抓优扶差。

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材料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材料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材料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和相互作用;3. 知晓一些常见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4.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道德与法治的概念- 定义道德和法治的概念;- 分析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2. 道德与法治的相互作用- 探讨道德对法治的作用;- 探讨法治对道德的作用。

3. 常见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介绍国家的主要法律和规章制度;- 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分析不遵守法律的后果;- 强调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三、教学时序1. 导入(5分钟)- 利用有关法律和道德的图片或案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10分钟)- 讲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基础知识巩固(15分钟)- 练题:根据场景判断属于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4. 新知探究(2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探讨道德对法治的作用和法治对道德的作用。

5. 拓展延伸(20分钟)-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不遵守法律的后果,并讨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6. 总结归纳(10分钟)- 小结道德与法治的概念、相互作用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激发兴趣法:通过图片或案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2. 讲授法:通过讲解概念、原理和实例,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

3. 小组探究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思考。

4.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从而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如回答问题、讨论活动等。

2. 练题评价:根据学生在练题上的答题情况,评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4. 案例分析评价: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观点和论证,评价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课时家,温馨的港湾(总第1课时)教学案设计:辛伟【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孝敬父母的原因和怎样孝敬父母。

2、能力目标:用爱和孝敬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不忘父母养育恩。

学习重点: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学习难点:不忘父母的养育恩。

学法提示:自主学习课文、把握基础知识;回归生活、反思自我。

一、预习任务(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任务一: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内容,思考:本节课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这一内容?如何学习和把握?(用铅笔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任务二: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的“基础检测”的“网络填空”任务三:根据“综合能力训练”的“知识盘点”,再一次回扣教材,熟知本节课的知识点。

(标注到教材上)二、预习诊断(认真预习了下面难不倒你,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1、请你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家是什么?2、阅读P5“大增”的事例,想一想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母爱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3、从P6小故事中“儿子抱自己病中的母亲这一生活中的小细节”,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三、预习质疑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我已经掌握了四、导学过程:(一)预习交流1、谈谈你对家的感受与理解。

2、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赞扬那些孝敬父母的人,而那些遗弃父母的人会受到人们的一致谴责,甚至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为什么呢?3、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孝敬父母的具体要求也在不断改变,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4、你能讲一个有关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小故事吗?能说出几句赞美或歌颂的俗语或诗吗?(二)探究提高故事发生在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来探望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仁,手开始抖。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积极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2.学会如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3.如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社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课堂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案例材料:用于分析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案例4.视频资料:用于导入的社会生活场景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社会生活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问:视频中哪些行为影响了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题“走进社会生活”。

通过PPT展示,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典型病例,讨论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备课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单元名称: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爱小家(家庭)和爱大家(国家)为教育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学会主动与父母沟通,与家庭成员共建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教育学生认同祖国文化,珍惜民族大家庭的团结,继承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 1.1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二 2.1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三 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三 1.6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学情分析:◆以自我为中心◆"亲子矛盾"比较突出◆爱国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2,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3,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能力】1,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2,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知识】1,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3,初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重点难点:1,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3,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法学法案例分析法、谈话法、练习法课时划分及主备人新授4课时,复习1课时,考试讲评1课时,共6课时,习题筛选结合综能力训练和单元测试。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课题:绪论(一课时)教学目的:1.师生相互认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新教材特点的认识,使学生对本学科初步了解。

3。

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建议与要求。

重点:师生交流,新教材的特点介绍。

难点:对学生提出本课程的要求。

教学方法:活动教程:[导入] 自我介绍一、认识班级成员(学生自我介绍)[活动]1、分组:把全班学生编成两大组,看哪一组成员的介绍更精彩?2、要求:每位学生在黑板上“签名”,并用1—2句话介绍自己。

3、评价4、获胜组代表讲话。

注:每位学生介绍后都以掌声鼓励。

二、新教材特点介绍内容生活化,活动内容化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身心素质三方面,其中“思想品德”包括政治素质、集体观念、遵纪守法、道德修养。

“身心素质”包括体育课成绩、平时锻炼记录、心理健康水平。

发展性素质包括创新与创造,技术技能,组织管理水平,文体特长,知识面的广度等因素。

整套教材,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构建的基础,以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建康的生活为追求,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与积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为基本原则。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教育内容,统筹设计教材结构。

——七年级,针对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把握自我成长等问题,以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为教育主题,以关爱、自尊、自强为核心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自我调适等能力。

——八年级,针对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遇到的“我与他人关系”问题,以学会交往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以交往合作、权利义务为核心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维权等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和正直的品质。

——九年级,针对学生生活扩展到国家社会层面及面临的未来选择问题,以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为教育主题,以责任、使命为核心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和选择等能力。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丰富的社会生活设计说明此课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步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设立的。

从内容上看,此课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参与的社会生活的范围在不断拓展,随之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为八年级上册整本教材的展开起到了统领作用。

此课以“社会中的我”为议题,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逐渐走进社会,开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此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的丰富性以及我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确“我是社会的一员”。

此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

引言开宗明义,指出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意在告诉学生,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离开社会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个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我们要把社会当作成长的课堂,在其中学习、锻炼、发展,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第一框“我与社会”,从初中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认识到随着身体的发育、智力的提高、能力的增强,我们会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进而认识到“我”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我”是社会的一员,在社会交往中建立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探究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支持和帮助,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养成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做到努力践行亲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此课,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践行谦让、分享、助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教师案

八年级思品上册第一单元教师案

教学课题第一单元复习相亲相爱一家人主备人张宝军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总课时数上课日期二次备课人审批签字二次备课审批时间学习目标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难点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学习过程一、知识框架:父母也不对他进行管教。

小林的父母这样做是没有履行对子女____的义务。

()A.抚养B.赡养C.扶助D.教育8.慧慧今年13岁。

去年,慧慧的父母离婚后,慧慧的母亲拒绝向慧慧支付抚养费。

慧慧母亲的行为()A.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并不违法B.虽不违法,但违反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C.虽然是不道德的行为,但不违法D.既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9.小妮同学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孝敬父母的表现的有( )①帮父母洗脚、修剪脚趾甲②父母心情不好时,就与他们聊天谈心③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④听父母的话,一切顺从父母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10.右图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如下现象()A.有些家庭生活比较困难B.有些未成年人不尊重父母的长辈C.有些老人不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D.有些子女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11.一天,王某与年过七旬的母亲因故发生口角,王某一气之下便将母亲赶出家门。

王母只得露宿街头,以乞讨度日。

王某的这种行为( )A.没有履行道德义务,但不违法B.没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但不违法C.虽然违法,但应得到人们的谅解D.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12.如果我们的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应该()A.批评制止B.置之不理C.装着没看见D.与父母断绝关系13.当你长大自立后,父母已年迈体衰,没有生活来源,而你的工作又十分繁忙。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主备教师:李锡奎参与教师:周瑞琴、钱建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家庭中的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

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辩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第一课我的父亲母亲1、家庭的含义: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5、孝敬父母(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6、几个重要认识:(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1)进入青春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3、代沟、逆反心理(1)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1.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就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

知识点1 感受社会生活一、丰富的社会生活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知识点2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提示:同学关系。

提示:师生关系。

提示:母子(女)关系。

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01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01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

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是依据“健全人格”核心素养中“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这一目标而设立的。

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学生将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理解各种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的做法。

二、单元教材分析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此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

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此单元为后续各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此单元以“走进社会生活”为主题,有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向的考虑,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的必经之路。

此单元的主要内容:(一)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将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推动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

(二)互联网开创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空间,初中学生也是网络社会的公民。

为了更好地引领初中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此单元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怎样在日常生活、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改变了人类社会;认识到网络在丰富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遭遇不良信息的诱惑、易沉迷于网络、网络安全面临威胁等,进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做守法、理性、负责的信息化时代的公民。

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3.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确立的。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从襁褓之中的嗷嗷待哺的小孩到今天的中学生,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那么我们与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来揭开这个答案——我与社会。

阅读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答案提示:让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答案不统一。

教师:各位同学回答得都非常不错。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借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讲授新课】一、感受社会生活1.教师: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阅读教材P3探究与分享,回答: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答案提示:据实回答即可。

3.教师:大家都谈论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思想品德八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八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一、教学分析(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同时又在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上存在较大差异。

一方面,部分学生已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愿意参与社会生活,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缺乏人生目标而无法迈出努力的第一步等,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因此,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在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理解人是社会存在物;认识到亲社会行为对于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促进个人发展,以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以及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3)情感目标:感受亲近社会的重要意义,克服冷漠情绪和“看客”的心态,自觉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学习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及途径。

3.学习难点: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条件以教室为场所,借助多媒体、板书和精美的班级布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本节学习的代入感。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师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一)交流展示,提升能力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二)看一看,想一想(情景导入与问题生成)狼孩的故事1920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在一个巨大的白蚁穴附近,发现狼群中有两个"狼孩"。

辛格把她们送进了米梅纳普尔市孤儿院。

据辛格讲,这两个孩子刚回到人类社会之初,具备狼的特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

部编版初三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初三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初三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单元备课第一单元单元基本框架从这张单元基本框架中可以看出,本单元包括两课。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课两框内容分别是“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二课两框内容分别是“网络改变世界”“合理利用网络”。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社会交往形式更加多样。

从而引导学生在行为上,主动融入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互助关爱、合作共享,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本单元从现实和虚拟两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

首先,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通过学习,将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社会因人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而产生和存在;——个人因社会提供的成长条件而由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进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从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网络对社会的作用。

介绍了网络对“日常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新的正向作用”,从“网络安全、不良信息、个人隐私”等方面介绍网络的消极作用。

教材从“个人理性参与”与“利用其对社会的作用”的两个维度,提出了虚拟社会生活中人们正确的行为指向。

二、单元地位作为八年级上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对社会生活的理性阐释,具有统领全册教材的地位。

基于对社会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和思考,本单元为后续单元关于社会规则、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的探讨提供了逻辑起点和认识依据。

本单元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公民的必经之路。

基于对时代环境和初中学生成长阶段的认识和判断,构建学生认识社会的科学框架,为他们清醒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明确自身应该肩负的使命,努力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

三、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由单元导语、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两课组成。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教学设计

学科名称:政治科年级(模块)名称:八年级(模块)章节:第一单元(填单元名称)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七课(填课题名称)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题(填框题名称)我知我家关键词(3~5个):爱家家庭【教学目标】【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家庭是学生最熟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价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温馨和亲情。

特别是独生子女,过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长辈的关爱,意识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而且在学生中也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使得一些学生因家庭不富裕而埋怨家长没本事,看不起父母,嫌弃家庭,更谈不上感恩。

针对这一心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

让学生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二)教材分析《我知我家》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授课内容。

本框架由两目组成,包括家庭关系的建立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教育。

其中《我知我家》一框通过教学与活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

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自我教育活动、老师的点拨指导、及课后的践行为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两段材料。

2、搜集一段体现家庭功能的材料。

3、多媒体制作学生准备:1、各类型的学生搜集自己的家庭照片。

2、了解自己与亲人的关系3、了解自己家庭的好家风和传统【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我知我家一、家庭关系的建立1、家庭的含义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3、家庭结构的类型4、家庭的功能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1、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2、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3、要了解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教学过程】(适合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堂上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1、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称为()A、集体B、家庭C、亲情D、家族2、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A、不可选择的B、可以随意改变的C、用登报的方式可以改变的D、可以选择的二、多项选择:下列可以确立家庭关系的是()A、小林和小曾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B、“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小宝宝降生了C、老程夫妇收养了一个2岁的小孩D、丧妻的龙某和已离婚的王某结婚三、问答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课外作业:可以放入成长档案袋的有:贴一张家庭合影的照片,用语言描述其中的亲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名称: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
单元教材分析:
七年级教材的主题是自我修养,而孝敬父母是构筑自我修养的延伸。

启下:八年级上册课本的主题是学会交往,而与父母交往是学会交往的试验场,是与同伴交往,与老师交往,是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主题探究善于与父母相沟通第一课主要内容包括两框:“家是温馨港湾”和“学会与父母沟通”。

第一框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一般主要情况,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孝敬父母,并将孝亲敬长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第二框主要是围绕与父母沟通的问题,让我们学会怎么与父母沟通。

第二课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2.认同民族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 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能力
1.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2.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

●知识
1.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

3.初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
1. 青少年要孝敬父母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子女胜过爱自己。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

②父母不仅在生活上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从思想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③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

(2)怎样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要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2. 青少年要学会与父母沟通
(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因素
①心理方面: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逆反心理的支配下,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产生抵触情绪,感觉与父母沟通困难,影响沟通。

②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影响沟通。

③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影响与父母沟通。

(2)怎样与父母沟通
①要理解自己的父母。

理解父母的唠叨,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理解父母也有烦恼,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②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当与父母有矛盾、意见发生分歧时,不回避、疏远和顶撞,必要时作出让步和道歉。

③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和建议,主动和父母聊天,和父母开展一些增进感情的活动,交换彼此的看法等。

3. 我们的祖国是可爱而伟大的,我们要热爱祖国
(1)我们的祖国时可爱而伟大的。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各族人民和睦团结。

(2)我们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就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学习祖国历史,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灿烂的民族文化而
尽心竭力;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

4.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在和平时期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丰富了民族文化,促进了社会进步;在祖国遭受外敌侵略和面临分裂危险时,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共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族人民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开拓了民族团结的新局面,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努力奋斗。

(2)我们中学生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做到“三尊重,一维护”。

即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5. 维护祖国统一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全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青少年要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6.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建设美好家园的征途上,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今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2)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时间划分:
1.1家,温馨的港湾————————1课时主备人:刘文娟
1.2学会与父母沟通————————1课时主备人:刘文娟
2.1我爱你,中国—————————1课时主备人:刘文娟
2.2我们都是龙的传人———————1课时主备人:刘文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