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全面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高中必修二第三专题第四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历史的回声”为内容编写课文。
它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瞬间,进行忠实记录。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
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科目标设定如下:(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3)流利地背诵本词。
其中,教学目标一、二、三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目标一又是难点二、说教法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充满伤感、的词,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主动投入学习?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宋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在声色动人的朗诵中,引导学生走近词作者、走进词境界。
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顾及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建立起以品悟性探究为主、以欣赏性理解为目的的学习模式,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尝试写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教材入选这首词,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023最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课件中包含了课文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文的寓意。
可全面提升孩子们对于语文的兴趣。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设计的。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课堂讲学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全词2、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重点难点: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2、作者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一、导入新课: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三、听朗读、串讲词的大意。
四、分析词的上片:思考: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
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阅读下片,分析层次。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
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下面给大家分享《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逐步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聚】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随着这雄浑的旋律,我们似乎回到了那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在神州大地上纵横驰骋,在历史舞台上尽显风流,他们上演了一幕幕令后人心惊魄动、热血澎湃的历史故事,而其中的赤壁之战更是流传千古的著名战役,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那火光冲天、呼喊动地的激烈。
今天就让我们踏着这壮阔的歌声,一起走进三国,走进赤壁之战,走进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诗词阅读“三看”(投影显示)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1、根据投影提示,指导学生在阅读之前先关注诗词的这三个部分。
2、学生讨论后交流看完这三部分的收获(教师加以指导,投影显示答案)看题目怀古主要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板书:写景叙事抒情)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
语文ⅱ人版第三专项“历史的回声”教案
语文ⅱ人版第三专项“历史的回声”教案【一】题内涵解说专“历史的回声”是指集体的历史经历以及这种经历在前人心中的价值意义、感情态度,是前人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和记录。
学习“历史的回声”专题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因何追踪历史,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行忠实的记录;在于学习前人的智慧,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昭示以后。
《历史的回声》专题由三个板块组成,“后人之鉴”选入两篇史论,苏洵《六国论》和杜枚《阿房宫赋》,皆为兴亡论。
“千古江山”选入两首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基本上个人对江山和历史的咏叹。
“永志不忘”所选的新闻报道,一篇是长篇通讯《落日》,是历史的现场实录,报道了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战舰上进行的日本受降仪式;一篇是《消息二那么》,记录着人们关于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作出的回应。
学习《落日》一方面要了解历史,了解我国自甲午战争以来因日本帝国主义欺凌所受的民族屈辱,抗日战争中全民族的重大牺牲,反法西斯盟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艰难卓绝的斗争;一方面要深入领会课文,研读文本,体会作者感情。
三个板块又在“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统领下共同承载着积存文言语感、理解文本内容、观赏章法艺术、培养史识素养等从文字、文章到文化的专题目标。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把握历史、感悟历史的常见文本形式,了解新闻作品的特点和常用的样式。
2、通过沉吟涵咏,熟读成诵,对古代史论和怀古词进行品赏,丰富感情世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从史论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议论文如何处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4、了解文言实词活用的知识,并能够予以运用。
5、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历史遗踪的寻访、考察和史料的搜集、整理,同时选择合适的文本,抒发自己的见解或感受。
6、了解通讯和消息的特点,并通过采访练习写作。
④专题内容解析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六国论》教案苏洵教学目标:1、理解:弊、率、完、暴、速、再、数、礼、宜、故事、颠覆等词语的含义。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4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2.1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2.3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4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两首诗的背景、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4.2 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4.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4.4 分析: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5.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6.2 教学难点:分析两首诗的经典句子,探讨其修辞手法和表现效果。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准备7.1 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关文本。
7.2 参考资料:关于两首诗的背景、注释和解读。
历史的回声
历史的回声”专题知识分析及《念奴娇赤壁怀古》情境教学设计一"历史的回声"专题知识指前人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和记录。
学习“历史的回声”专题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因何追踪历史,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行忠实的记录;在于学习前人的智慧,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昭示未来。
《历史的回声》专题由三个板块组成,“后人之鉴”选入两篇史论,苏洵《六国论》和杜枚《阿房宫赋》,皆为兴亡论。
“千古江山”选入两首宋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个人对江山和历史的咏叹。
“永志不忘”所选的新闻报道,一篇是长篇通讯《落日》,是历史的现场实录,报道了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的日本受降仪式;一篇是《消息二则》,记录着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作出的回应。
学习《落日》一方面要了解历史,了解我国自甲午战争以来因日本帝国主义欺凌所受的民族屈辱,抗日战争中全民族的重大牺牲,反法西斯盟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方面要深入领会课文,研读文本,体会作者感情。
三个板块又在“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统领下共同承载着积累文言语感、理解文本内容、欣赏章法艺术、培养史识素养等从文字、文章到文化的专题目标。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把握历史、感悟历史的常见文本形式,了解新闻作品的特点和常用的样式。
2、通过沉吟涵咏,熟读成诵,对古代史论和怀古词进行品赏,丰富感情世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从史论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议论文如何处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4、了解文言实词活用的知识,并能够予以运用。
5、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历史遗踪的寻访、考察和史料的搜集、整理,并且选择合适的文本,抒发自己的见解或感受。
6、了解通讯和消息的特点,并通过采访练习写作。
三、课时安排(11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情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9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9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一设计指导思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属于“历史的回声”专题,这一专题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
本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愤情怀。
但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这首词几乎全词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
为此,教学这首词,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印发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过程中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在诵读中具体研讨用典的用意,从而达到理解词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2、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1、探讨用典的意义;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教学过程】一、预习、复习。
1、预习课文,对照课文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
(材料在课前一天下发)3、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4、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入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明确: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赤壁怀古教案5篇
赤壁怀古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赤壁怀古教案5篇一份精心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制定多样化的教案能够满足学生对不同学习方式的需求,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赤壁怀古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和意境,分析其艺术特色。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从词句、意象等方面鉴赏古典诗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的意义、主题和情感。
(2)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鉴赏古典诗词。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理解。
(2)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背景和意境。
(2)收集相关资料,如诗人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古代赤壁战场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了解诗的作者和背景。
(2)查阅词典,释义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苏轼和辛弃疾。
(2)展示赤壁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古代战场的景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音乐美。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生僻字词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两首诗的背景和意境。
(2)分析诗中的意象、词句和艺术特色。
4. 对比分析:(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比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感受。
5. 课堂练习:(1)学生练习朗读两首诗,体会诗的音乐美。
(2)学生尝试背诵两首诗,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两首诗的意义和主题。
(2)学生对诗的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一、导入登临古迹,回顾历史。
历史的一幕幕仿佛影片一样岀现了脑海,浮现在了眼前。
今天,让我们起走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感受辛弃疾面对往昔巨变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借助涵咏词意,内化作者用世报国的情怀,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2.依托作品中“用典”与“表情达意”间的关系,窥见豪放词风一斑。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词作内容。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领会辛词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
四、整体感知(一)解读题目“怀”指心有所感;“古”,指眼前能触动情怀机关的古迹和与古迹、情怀密切相关的古人古事;“怀古”,即因古而生怀,寄情怀于古。
触动辛弃疾情怀的古迹是哪里?“京口”是今天江苏镇江,“北固亭”是京口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可以想象,辛弃疾面对锦绣江山,定有很多感慨存储心中,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着笔写下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
(教师点拨:注重节拍、声调、韵脚、平仄)五、深入研读(一)从全词看,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哪些古人古事?请结合注解(及南宋时代背景)简要概括。
明确:1.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2.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政权;3.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4.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大礼而还;5.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刘义隆到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6.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
(二)在诗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是什么表现手法?明确:用典(三)析词作用典,感词人情怀1.请同学们齐读典故1所关涉的词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并赏析。
明确:(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词赋”,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本篇课文详细内容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这首词的解读、赏析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字词、句式及全文结构,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了解作者的感情世界,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解读和赏析,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把握课文的历史背景,理解词中的意象和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 课文解读:详细解读词的字词、句式,分析课文结构。
4. 赏析课文:分析词中的意象、寓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进行词的仿写,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作者:辛弃疾3. 背景介绍:南宋,瓜洲,京口4. 课文结构:上阕、下阕5. 重点词语:春风、明月、怀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意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辛弃疾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词人的感情世界和创作风格。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解读:详细解读词的字词、句式,分析课文结构。
2. 赏析课文:分析词中的意象、寓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一】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9.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词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2、难点:苏轼词的风格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经常说自己的民族历史有多么多么悠久,今天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预设学生的答案:提供经验教训;丰富文化积淀;增强民族自豪感;等等)大家的回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
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回答是这样的:“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一旦我们被某个历史人物、某个历史事件深深触动,我们就会激情澎湃、情难自已。
用诗歌的形式把这些激情记录下来,我们就称之为怀古诗词(板书:怀古诗词)。
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历史题材作为题咏的对象。
本堂课我们就来研读这样类型的两首宋词。
先说三国。
三国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因此也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为后来人所品评,那么大家来看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是哪些英雄人物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孙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周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写曹操)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因此在他被贬黄州立于赤鼻矶头时,就想到了周瑜,也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朗读有人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分别用“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和“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来形容,你们认为有道理吗?(关于豪放派词: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
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词。
b. 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词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c. 能够了解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b.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验诗词中的意境。
c. 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感受古代词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b. 体会诗词中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两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欣赏。
b. 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创作背景和诗词风格的比较。
2. 教学难点:a. 诗词中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和理解。
b. 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赤壁和京口北固亭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氛围。
2. 诗词欣赏:a. 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b. 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让学生体验诗词的美感。
c. 对比两首诗词的主题和情感,探讨苏轼和辛弃疾的创作风格。
3. 词人介绍:介绍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四、作业布置:1. 背诵两首诗词。
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词的比较分析essay。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词,对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创作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验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诗词;(2)能够分析两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词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首诗词的异同点;(3)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思想;2. 诗词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3. 诗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古代历史知识;2.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3. 诗词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两首诗词的文本、译文、相关历史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和辛弃疾两位词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诗词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4. 比较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点,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体验:学生朗诵两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学生背诵两首诗词,深入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诗词创作背景。
9. 教学反思:10. 学生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掌握两首词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色。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历史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念奴娇·赤壁怀古》:介绍作者苏轼,解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1.2.2 《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介绍作者辛弃疾,解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两首诗词的主题、情感、表达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1.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2.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简介苏轼和辛弃疾,引发学生对两首诗词的兴趣。
3.1.2 讲解诗词: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1.3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两首诗词,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
3.1.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分享心得体会。
3.1.5 总结拓展:总结两首诗词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讲解诗词:15分钟3.2.3 对比分析:10分钟3.2.4 实践练习:10分钟3.2.5 总结拓展: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的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阅读准备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三、熟读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3、学生齐读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一)阅读上阕,讨论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通用10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篇1一、导语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曾经评价过中国古代的一位文人,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展示课件1,逐一让学生猜想说的是谁)不错,这位文人就是北宋的大文豪苏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文艺通才,他在诗词文等各方面都开风气之先,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紧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尤其是他的词,打破了传统婉约的靡丽词风,开创了壮丽雄劲的豪放派词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示课件2,题目),感受一下他豪放的气概!二、学习目标学习这一课,我们要注意三个问题(展示课件3,目标),1、带着感情去朗诵苏轼的词作,2、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3、了解苏轼豪放词的特点。
在下面学习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这几个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诵读课文1、听朗诵。
(展示课件4)这首词很短,文字上没有多少障碍,我们直接看词的内容。
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词,请大家认真体会,并注意纠正个别的读音。
2、学生自读。
请大家自己自由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体会其中的感情。
(学生在读课文时,师板书题目)3、齐读课文。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尽可能慢下来,要注意抑扬顿挫。
(二)分析题目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基本上感知到了苏轼这首词的美。
大家看一下这首词的题目,有两个部分组成。
1、“念奴娇”是什么?(词牌名,只要词牌确定了,每句话的字数也就确定了)2、“赤壁怀古”是什么?(题目,告诉读者词的内容)3、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诗词的题材有很多种,比如送别啊,边塞啊,田园啊,这首词你觉得应该属于什么类型的诗歌?题目中有两个字已经提醒我们了!是怀古诗!它也是一种很典型的诗歌类型,这一类诗词有很多,下面我们会陆续遇见。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MS zhou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兼拓:婉约词风);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诗词吟诵; 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教学时数:2-3
教学过程:赤壁怀古
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教学时数:2-3
教学过程:赤壁怀古
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叶振棠-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楮上 /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文学常识:
1.复习回顾苏轼相关文学常识,背诵《赤壁赋》
2.《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妓,调也因此得名。
它有双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仄体有100字,较为常用,平韵用者较少。
此词牌高亢,适合抒情。
“赤壁怀古”是题目与内容相关。
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二、学习研读
1.齐读正音。
2.诗歌鉴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在长江这里,自古出现过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
在开始寻找英雄们遗迹的时候,词人终于找到了他心中最景仰的英雄——“周郎”。
但他在这里却先埋下一笔,暂时不展开写,引起悬念。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用此句感叹语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合为一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迫人”之感。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
2、以美女衬托英雄,更表明他当时春风得意。
3、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的嫂子,所以周瑜和孙权外看是君臣之别,内观则是连襟之亲。
周瑜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问题研讨:
a.豪放风格的体现(拍电影用什么镜头,比较“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风格)?
b.为什么“一时多少豪杰”独写周瑜不写曹操?
c.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与史是否一致?(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文脱胎于史,又高于史)
d.是否与苏风格冲突?(乐观――平和、旷达)
e. 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觉得可以不可以?
“风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f.:“三国周郎赤壁”周郎?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公瑾”?“周郎”?
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
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g.词下阙为什么写小乔?初嫁/出嫁?
新婚新婚燕尔!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
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
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
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
苏轼这里是故意为错,有意如此去写。
大家是否忘了开头我提的4个字,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
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懂得感情,懂得爱情,他不仅仅是勇武有力“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
如果说,美女陪衬英雄,也不能说错。
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雄姿英发”描写的是风流人物的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
“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
既能武,又能文。
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流人物”!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面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武略,文韬
f.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学术界争论:“樯橹”有的版本作“强虏”哪个更好?
“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
“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存在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
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
“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学过程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导入:东坡词豪放,有铁板铜琶之称,看下面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同样一首怀古古词,一起学习。
[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
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
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
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
表面看來,朝廷队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
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
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
二、赏读: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英雄业绩)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精锐部队)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草率)(落得)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不堪哪堪)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