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如何知道学生自学课题研究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言:教学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的主动参与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自主探究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本文就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探讨。
一、理解自主探究的概念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目标,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独立地进行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过程。
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去思考、质疑、实践,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适宜的学习环境教案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首先要创设一个积极、开放、安全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室布置、课堂氛围等因素,确保学生在一个舒适、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准备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
三、明确探究目标与任务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需要明确每个课时或每个学习环节的探究目标与任务。
通过明确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和方向。
而任务的明确性,则帮助学生掌握自己需要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工具教案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书籍、资料、实验设备等,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获取信息和开展实践。
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学习工具和学习平台,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五、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与组织形式教案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和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共同讨论与探究问题,促进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还可以设置展示与分享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六、引导学生反思与分享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分享。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研究性学习
参评论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研究性学习颍东区口孜镇汪庙中学王光民内容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着重抓住三个环节:一是自学质疑,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发现问题;二是互助解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问题,彼此交流看法,发表不同的见解;三是注重实践,即联系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质疑解疑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并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研究的过程,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和掌握知识。
因此,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时,教师所承担的职责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督导和要求学生着重抓住三个环节,即自学质疑,互助解疑,加强实践。
一、自学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质疑是思维的火花,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推行研究性学习,更是始于问题,让学生质疑,使之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从而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生活实例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主动联系实际。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研究,发现问题。
如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我设置了一个“故事感悟”情境,“在一个博物馆内,有一扇大门紧闭着,门上写着“这里面关着最需要拯救的动物”。
一群参观的学生怀着好奇之心,让展馆工作人员打开大门,同学们进去一看,里面置立一面大镜子,映入的却是同学们的身影。
大家不禁一愣,都陷入了沉思”。
于是我随即设疑,“最需要拯救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拯救他们?”从而引导学生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这一教学重点问题去思考研究。
最新初中思品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优秀名师资料
初中思品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一、研究价值1、培养学生在思品学科中自主学习能力2、是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的体现3、符合初中思品学科课本的特点二、研究内容及目的1、初一:口头表达能力目的:学生能恰当运用书本关键的词句,有逻辑的表达自己的观点2、初二:阅读课本能力目的:读懂书本,领会书本核心观点,会归纳,会运用3、初三:质疑能力目的:在理解课本观点的基础上,有思考,能质疑,会解答三个年段虽说各有重点,但同属于一个整体,层层推进的同时,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三、具体内容(一)初一:口头表达能力第一阶段:基本发言素质训练(侧重外在要求,以老师规范引导为主)1、外在的形似:姿态端庄、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恰到好处地以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2、内容上:层次清楚,有条理,首尾照应,注意概括性第二阶段:老师指导下恰当运用书本关键的词句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带领学生理解书本核心词句,学生在自己的发言中能运用到这些词句第三阶段:在口头表达中自觉运用书本核心词句注:探寻多种形式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研究如:小组讨论时的发言;起立发言;到讲台前的发言;演讲(二)初二:阅读课本能力第一阶段:老师就书本上的简单内容提问(主要考察学生有无读书),学生能回答第二阶段:自己能归纳书本某段正文的中心意思。
第三阶段:自己就所看内容能提出问题。
(联系材料)第四阶段:经过组内讨论,能归纳出一框(课、单元)的结构体系(三)初三:质疑能力第一阶段:敢于提问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勇气,敢于质疑课本、质疑老师,质疑社会现实第二阶段:会提问v第一类:梳理教材基础知识类价值:帮助我们读懂教材,理清结构,了解基础知识。
v第二类:基础知识(基本观点)理解运用类价值:帮助我们在生活中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基本观点)。
v第三类:发展创造性思维类价值:促进我们形成开放、批评、创新的思维品质,为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空间。
第三阶段:能解答(创造性思维类)能主动思考问题,并努力合作解答问题四、研究切入点(一)初一:口头表达能力1、三个阶段整体推进策略研究(子课题组长)2、具体实施方法策略研究:(从实践的具体问题中来)(1)学生不参与发言,怎么办,--激发学生参与发言的方法研究(2)听众不认真听,怎么办,保证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方法研究(3)不同形式的发言不同的要求所形成的策略研究(4)在训练中的老师引导方法研究(5)口头表达基本规范性方法研究(6)最大范围内鼓励学生参与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训练,以及如何评估目标达成研究(二)初二:阅读课本能力1、四个阶段整体推进策略研究(子课题组长)2、具体实施方法策略研究:(从实践的具体问题中来)(1)阅读方法研究A略读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的研究一、研究的背景1.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就是为了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是提高学校教学成绩的客观要求。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课时少,分数低,学生家长重视程度低,考试压力大的客观实际。
面对沉重的教学压力,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学法的指导。
是“授之以鱼”,而学法指导是“授之以渔”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即有“学会”转变为“会学”。
具体讲学法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一把金钥匙。
二、研究的界定1、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阅读要抓好三点:一是课前预习阅读,了解某节内容的全貌;二是在教师讲解基础上再阅读,理解有关知识及观点;三是学完某课后阅读,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
在阅读中要圈点批划,抓课本中的黑体字,抓关键词,如基础、标志、总之、因此等,抓排比性句子,抓某段开头或结尾的结论性语言,标明自己在阅读时所理解到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就能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听课。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用生动而富于鼓励性的语言,用典型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用漫画或录音、录象等手段,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激活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
思想品德课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口坩德课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探。
腾冲县第七中学蒋艳芳研究性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式。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性教学的方法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不被看作教育的主体,而被看成是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时时处处都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自己执教的每一节课能最大限度的面向全体学生,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其道德内化。
实行主体性教学,核心问题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担负着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应该设计问题情景给学生主动探究空间和机会。
创设疑问情景就是让学生“迷中悟理,疑中明理”,让学生自己发现未学习又须学习的东西。
从而确立学习目标。
进而围绕目标主动探索,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
2.创设开放性课堂,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在开放性环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提不出问题,就无从谈及设计解决问题案,也无从知道围绕什么主题收集分析资料信息,更无从着手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各种科学学习中的知识储存。
初探品德与社会课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式
初探品德与社会课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式【摘要】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它以课堂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科内容为主要学习目标,以探求真实问题为根本特征。
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沿着一定的研究方向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自主获取方法、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性学习一、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以课堂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科内容为主要学习目标,以探求真实问题为根本特征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沿着一定的研究方向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自主获取方法、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对于教师来说,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它是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中心,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采用生活化和连续性的教学内容、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精神以及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提出的依据1、源于《课程标准》的思考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观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2、源于教育学的思考研究性学习是以正确的学生观为基础,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心理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全体学生人人都能有所成功和进步,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
因此,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浅议小学思想品德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浅议小学思想品德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关键词: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学会探究学会参与文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快乐成长。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这鲜明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重要理念:“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使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快乐成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师可以声像、实验、挂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情境;或运用小品、舞蹈、歌曲、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互动,以此唤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进而唤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二、注重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
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能够开展自主有效地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也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
然而,在当今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大多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匮乏。
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不会学习,不能主动、自主地学习。
尤其是对思想品德课程,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形成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建构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从教师角度看,多数仍存在方法陈旧、模式单一、手段落后等问题,更多地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很少启发学生自主寻找、选择、思考并解决问题,这就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位置,抑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薄弱。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自主学习,学生只有经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观点,产生疑问,才能很好地与别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在学校里如果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对其以后的终身学习、不断发展,将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探索进行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自已主动地学习,即自学。
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从教的角度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在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要求和更多地自主机会,让其自发地、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能力调整自身行为和自我评价,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将彻底改变教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的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现状,使学生彻底解脱被动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校本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含5篇)
校本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含5篇)第一篇:校本课题开题报告: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初中思想政治课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从而运用自学的方法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结合以下几方面需要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1.时代的需要2.新课改的的需要3.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4.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1.教师的教学现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以“三尺讲台为舞台,一支粉笔做教具”机械的传授知识,教师着重于让学生听、记、背;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知识成为很多学生的负担,学习让很多学生畏惧,学生主动学习欲望消失已尽。
新课程改革则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教师,应从过去的“应试教育”阴影中走出来,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积极适应并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
另外近几年内大批量的青年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他们在把握课堂教学程序,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学生的学习现状如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两类:(1)学生没有机会自主学习。
在各种压力之下老师总担心学生成绩考不好,每一个细节讲了又讲,似乎这样才算是尽职尽责的老师,但也因此几乎占据了整个课堂,学生只好被动接受。
一到复习老师会为学生整理非常详细的复习提纲,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如何总结归纳、如何学习,因为老师会为他们铺平所有道路,铲掉所有的拦路虎。
加之学生作业负担较重,大量时间已经被作业占用,也不可能花更多时间去主动整理、消化知识点。
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已经习惯被老师拉着走、扶着走。
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分析
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分析摘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具有自主研发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最主要的外部条件,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就此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要依据教材具体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独具匠心地创设情境,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点燃其求知欲望,激发其兴趣,将其带入一种好奇、渴盼而急不可耐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声像相配,创设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道德观念的认知。
二、精心设计,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师可结合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二课《历史的昭示》第一框题《弘扬民族精神》内容时,我利用社会关注的“5·12汶川大地震”的有关材料创设情境,并层层设问:1.积极组织抗震自救的灾区人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2.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的志愿者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3.为救助被埋群众把个人安危抛之脑后的人民子弟兵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4.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纷纷的慰问和物资支援又说明了什么?5.我们青少年应该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6.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应该怎样落实到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选取社会最新、最热点和教材中的知识有机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处理好理论知识的现实问题,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热点问题的引导下,层层深入探索,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堂中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课堂中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
强调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 2009年我省全面实行新课改,新课程的“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理念要得以贯彻,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在思想政治课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特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和构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研究现状素质教育已普遍推开,创新教育已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所有这些都将对思想政治课堂探究性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探究式学习在我省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很多学校进行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性探索,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和完整的课堂体制,我们学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遇到很多困惑和问题,相信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教学中,也普遍存在于所有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常态教学模式中。
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梳理,对一些牵涉教学实施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回答,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效。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将对我们将来的教学产生很大影响,对于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参与,自主学习。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激励和鞭策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方式,自觉主动地学习。
何为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教学情境。
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与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发展情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它不仅是对人的知识方面的要求,更是对人的能力方面的要求。
这就进一步要求人们改进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自主学习的必要性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并非学生独行其是,而是指学生不盲从老师,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
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这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
在未来发展中,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
”封闭的教室、固定的教材书、单一强制的教学过程组成了基本的教学环境,书本、粉笔、黑板构成了基本的教学媒介。
在这种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变成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诲的容器,变成了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帮手,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兴趣、个性思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在这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一味空洞的说教下,单调、沉闷和压抑充斥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无法得到充分地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习爱好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起未来发展的状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有传统的重教师“教”向学生“学”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的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社会轻车熟路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现在的政治课由于应试的原因,课堂教学主体倒置,气氛沉闷,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情绪明显。
思想品德课中的小课题研究
思想品德课中的小课题研究思想品德课中的“小课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
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会沟通、分享、合作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课题研究活动的一般流程是“确定课题———制定方案———实施研究———交流成果与评价”。
下面,笔者就围绕这四个环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确定课题确定课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课题确定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也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
确定课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自己确定课题;二是由教师提供若干个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课题。
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甚至同一内容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但是每个问题的研究价值却是不一样的。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课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题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又是学生感兴趣的;二是课题必须是生活的,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来源,最好是那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社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三是课题必须是可研究的,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当作课题,课题的确定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相适应,既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例如,在教学初一《我是中学生了》这一课时,可以确定“本班同学学校生活适应情况调研”的课题;在教学《相逢在花季》这一课时,可以确定“同学交往中的困惑及其应对方法”的课题;在教学《护佑生命安康》这一课时,可以确定“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周边环境调研”的课题或者“未成年人安全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的课题,也可以确定“未成年人上网情况调研”的课题等。
二、制定方案当课题一旦确定,制定一个比较规范、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十分重要,以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确保研究课题达成预期目标的决定性条件。
初中思想品德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探究-4页文档资料
初中思想品德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还是一门德育课。
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思考和体验,才能形成良好品德,并真正理解教材内容。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创设教学情境,用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时,就会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识水平,根据这些因素来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使思想品德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政治教学情境创设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境精彩、有趣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
例如,教学“保护自我”时,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事例:“一所中学的几名四年级学生,在星期一上课途中乘坐已经报废的汽车。
由于车况差,汽车在行驶的路上发生侧翻,其中有三名学生严重受伤。
相关部门把报废汽车进行了回收,对司机进行了处罚。
”学生看过视频事例以后,感觉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生活相连,激发了自我保护意识,进而主动去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感悟知识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以切身感受学习内容。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在熟悉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后,结合自己的社会、教学等经验,组织开展各种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一是引导学生去积极实践,观察社会的行为规范,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
把班级学生分成几组,开始实践互动,共同探讨社会行为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关系,完成实践任务。
三是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正确观点。
四是欣赏与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感知,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道德判断力。
三、启发学生自主构建和探究学习内容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让学生主动对社会事物进行观察、思考、想象,进一步对事物进行分析、体验和归纳,能够自主地去学习知识,并能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处理社会问题。
初中思品课自主探究教学要走好“六步-”
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教学要走好“六步”“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必须突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主体性、差异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自主探究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结合了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特点,借助网络技术工具、信息时代的力量,形成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因此,称为思想政治课“新六步”教学模式。
一、定向,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这是搞好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在备课中,要熟知新课的教学重、难点,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密切联系时政,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着力寻找与挖掘同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进行加工、创设出特定的情境。
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情景的创制,案例的选编,要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不得领先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因此,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有趣味性的材料来创制情景,选编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内驱力。
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教学目标,且有启发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通过启发性的设疑,启发性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性、发展性的学习的能力。
二、自探,学生自主研读教材,通过网络等收集、查阅、整理所需的知识与信息。
这是搞好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并为学生的自学自研提供一些材料或提示查找范围。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个体的自主学习过程,自学自研教材的基本知识。
一部分条件好的城镇中学已经装置网络教室,在教学《我国的人口问题》,可让学生上“中国人口信息网”查阅资料。
要给学生充足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勤于在学生中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或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挖掘、收集、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的资料,从而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归类,推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打印在屏幕上,作为下一步重点讨论的问题。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摘要: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讨论为形式,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自主探究会问想学会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巧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驱动力,“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验、去观察”(波普尔)。
李政道博士曾指出,现在的教学是学“答”而不是学“问”。
苹果落地现象司空见惯,但牛顿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他思考苹果为什么落地,从而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发现。
问题既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凭空产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生活中大胆质疑,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思品复习“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战争的游行、中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原则立场等录像片段,然后要求学生对录像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调动,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根据八、九年级的知识点提出了很多问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升华。
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因此,“想问”的基础上还要求“会问”,“会问”才会增长智慧。
这就是说,学习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
初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探究
初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研究跟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单调被动和陈腐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讲堂中推动的一个阻碍。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事――学会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生的内在质量而言的,是指较少依靠他人的帮助而自己相对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相对立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详细地说,是教师经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渐培育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单爱学习并且会学习,并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获取充足的发展。
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中要修业生对为何学习、可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响。
一、应充足认识和认识自主性学习的特色1.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教师第一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立。
学生感兴趣又具备必定条件的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是讲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长,也可能是对校外各处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能够是实践操作的;能够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能够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在研究过程中,表现横向的、互相交错的状态。
2.认知的知识范围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模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合用于对事实性知识、技术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而对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感情类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经验系统。
学生经过自主的研究、实践、发展和体验,进而培育起科学精神、创新思想以及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形式到内容都拥有开放性。
自主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稳固运用和考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喜好、专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惯例教育等等,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得学习时间、学习形式等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