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分析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研究进展
(1.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2.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钴酸锂 一般
一般
尚可
较高 热稳定性好
NCM811 最高
一般
一般
最高 易热分解
而富镍层状的镍钴锰酸锂(LiNixCoyMn1-x-yO2(简 称NCM,0 <x,y <1)三元材料虽然也存在缺陷,比如 稳定性较差、安全性能不高等,但因其其他方面性能 相对均衡,兼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环境友 好等特点被建议作为具有前途的正极材料应用到下 一代锂离子电池中[20-24]。在三元材料中,只有镍和钴 具有电化学活性,锰的存在只是为了稳定晶体结构,
Key words: lithium-ion battery; high nickel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 LiNi0.8Co0.1Mn0 O .1 2 (NCM811);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conductive additive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备受人们广泛关注,开发可 持续能源是急需的[1-5],在未来可持续再生能源将会
1.2 NCM811的合成方法 三元NCM811正极材料合成的关键技术在于其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_周恒辉
收稿:1997年3月,收修改稿:1997年5月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周恒辉 慈云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100871)刘昌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100080)摘 要 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中正、负电极材料的制备、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正极材料包括嵌锂的层状Li x M O 2和尖晶石型Li x M 2O 4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M=Co 、Ni 、M n、V ),负极材料包括石墨、含氢碳、硬碳和金属氧化物。
侧重于阐述控制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可逆嵌锂容量和稳定性的嵌锂电极材料的结构性质。
给出118篇参考文献。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嵌锂材料 正极 负极Progress in Studies of the ElectrodeMaterials for Li -Ion BatteriesZhou Henghui Ci Yunxiang(College o f Chemistry &Mo lecula r Engineering ,Peking Univ 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Liu Changyan(Institute of Chemistr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 s the rela tionship betw een synthesis,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intercala tio n electrodes with lay ered Li x M O 2a nd spinel Li x M 2O 4structures (M =Co 、Ni 、M n 、V )as cathodes ,and g raphite ,disordered ca rbo n a nd m etal o xide as an-odes in Li-ion batteries.Em phasis is focused on the structural pro perties o f intercalatio n electrode m aterials w hich a re related to the recharg eable capacity and stability during cy-cling of Li io ns .118references are giv en .Key words Li -ion batteries ;intercalatio n materials o f Li ions ;catho des ;ano des 自1859年Gaston Plante 提出铅-酸电池概念以来,化学电源界一直在探索新的高比能量、循环寿命长的二次电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蒋 兵(1981-),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材料的检验和测试工作。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蒋 兵(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湖南长沙 410015)摘 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钒的氧化物以及导电高聚合物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
LiCoO 2在今后正极材料发展中仍然有发展潜力,通过微掺杂和包覆都可使钴酸锂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循环性能大大改善。
环保、高能的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必将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材料的首选。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中图分类号:T G146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540(2011)01-0039-04自日本Sony 公司于1990年首先推出以碳为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产品后,因具有工作电压高、容量大、自放电小、循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重量轻、体积小等突出优点,目前,其应用已渗透到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
另外,国内外也在竞相开发电动汽车、航天和储能等方面所需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
对锂离子电池而言,其主要构成材料包括电解液、隔膜、正负极材料等。
一般来说,在锂离子电池产品组成部分中,正极材料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正极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最终锂离子电池产品的性能指标。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探讨。
1 正极材料的选择正极材料在性质上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1)在要求的充放电电位范围,与电解质溶液具有相容性;(2)温和的电极过程动力学;(3)高度可逆性;(4)在全锂化状态下稳定性好。
其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层状或隧道结构,以利于锂离子的脱嵌,且在锂离子脱嵌时无结构上的变化,以保证电极具有良好的可逆性能;(2)锂离子在其中的嵌入和脱出量大,电极有较高的容量,并且在锂离子脱嵌时,电极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不大,以保证电池充放电电压平稳;(3)锂离子在其中应有较大的扩散系数,以使电池有良好的快速充放电性能。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和其他传统能源越来越稀缺,迫切需要有效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
但是,这些新能源供应不稳定且持续不断,因此需要先转换成电能再输出,这促进了可充电电池的研究。
传统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存在使用寿命短、能量密度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
当前,电池行业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可替代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迫切需要开发无毒、无污染的电极材料和电池隔膜以及无污染的电池。
与传统的二次化学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吸引人的特性已经在电子产品中占主导地位,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引言国际能源结构正从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逐渐转变为低碳、清洁和安全的能源,以二次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已成为最有前途的储能技术之一。
锂离子电池因其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和体积小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主体由正极、隔膜、负极、封装壳体四部分组成,就提高电池的比能量而言,提高负极的性能相对于改进正极、隔膜、封装壳体更为容易。
负极又包括了电流集流体(通常是铜箔)、导电剂(通常是乙炔黑)、粘结剂(通常是聚偏氟乙烯)和具有与锂离子可逆反应的活性材料。
电极的性能几乎取决于活性材料的性能。
1嵌入型负极材料嵌入型负极材料嵌入机制可以描述为,材料结构中可以容纳一定的外来的锂离子,相变形成新的含锂的化合物,并且能在随后的充放电过程中脱出外来的锂离子,恢复到先前的原始结构。
嵌入型负极材料,包括已经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非石墨化的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TiO2以及钛酸锂等。
其中碳质材料的优点包括良好的工作电压平台,安全性好以及成本低等。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电压滞后、高不可逆容量的缺点。
钛酸盐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安全性、成本低、长循环寿命的优点,但能量密度低。
石墨作为层状碳材料,是首先被商业化和人们所熟知的LIB负极材料,也是最成功的嵌入型负极材料,锂离子嵌入后可生成层状LiC6,其放电平台在0.2V(vs.Li+/Li)以下,有优异的嵌/脱锂动力学性能,是比较完美的LIB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研究现状摘要:科技的不断发展带来无数的便利与逐渐增高的能量需求,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则因为高比容量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与反应机理,重点分析了该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不足,列举了当前研究较为热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改性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与对环境较不友好的缺陷推动着人类不断寻求着更为清洁与便利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便是人类不断发展研究出的一个方向。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与容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之中,但随着锂离子电池不断地被运用于各行各业,传统锂离子电池比容量不足的局限性也体现出来。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正极材料,因此具备远超常规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的富锂锰基锂离子电池开始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被认定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1]。
虽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相比传统锂离子正极材料大大提升了比容量,但是富锂锰基锂离子电池也存在着首次库伦效率低、严重的容量衰减与倍率以及循环性能差的不足,限制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商用[2]。
为了改进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性能推动其商用化,现在许多学者均在研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改性,本文将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为基础分析,并介绍当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改性的研究现状。
1富锂锰基正极材料1.1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结构结构是决定材料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对于LRM(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两种认可度较高的学说是单相固溶体模型与两相纳米复合体模型。
单相固溶体是早期研究常使用的模型,该模型下的LRM晶格参数的变化规律符合Vegard定律,被认为是由LiTMO2与Li2MnO3组成的固溶体。
固溶体模型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解释LRM过渡金属层中锂与过渡金属原子比例为1/2的客观事实。
两相纳米复合体模型是近期更受认可的结构,这一模型下的LRM由菱方晶系的相与单斜晶系的相组成,化学式可表示为x Li2MnO3(1–x)LiTMO2(TM=Ni,Co,Mn...)。
我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此 外 ,该 研 究小 组在 单 壁碳 纳 米管 表 面设 计 合 成 了小 于5 m的 高度 分 散P基 核 壳材 料 , n t 其 P原 子 对 乙 醇 的 催 化 氧 化 能 力 是 商 品 化 t
2 0 次 容 量 保 持 率 8 %) 倍 率 特 性 ( 1C 00 3 与 在 0
( / 钟 充 放 电 )倍 率 下 容 量 保 持 率 8 %,容 6) 7 " 0
锈 0 年 第8 第5 ( 第4 期 ) 21 1 卷 期 总 4
的 电子 电导 率 ,无 法 在 大 电流 密 度 下 进 行 充 放 电 ;而 且 以L i 负 极 的锂 离 子 电池 在 i 为 TO
韵
■
【 羲{ 釜霎# 譬 蝣 蓦
瀚 嚣 搏 博 梅 毒 々
使 用 和 贮 存 过 程 中 由于表 面 催 化 反 应 ,有 持 续 胀 气 问题 ,带 来 一 定 安 全 隐 患 和 降低 循 环 寿 命 。对 其 进 行 表 面 包 覆 是 解 决 其 问题 的 有 效 途 径 之 一 ,但 如 何 得 到 均 匀 的包 覆 层 以及 实现 在 较 低 温 度 下 得 到 高 电导 率 的包 覆 层 一 直 是 一个 重要 的技 术难 题 。 中 国 科 学 院 物 理 研 究 所/ 京凝 聚 态 物 理 北 国家 实 验 室 的清 洁 能 源 实验 室E 1 博士 生 赵 0组 亮 与 胡 勇 胜 研 究 员 等 提 出 了一 种 利 用 含 氮 元 素 离 子液 体 实现 均 匀 薄 层(~ n 含 氮 元 素 掺 1 2 m) 杂碳 包 覆 L i 极 材料 的技 术 ,包 覆 改 性 i 负 TO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N C A 材 料 ,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结 果 可 知 , N C A 材料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纳米片当中,电性能 测试结果显示,包 覆 后 材 料 在 0.1 t 放电比容量由 194.8mA‘h’g—1提升至 a n .Qm A'h'g—1, 倍 率 性 能 、循 环性能都得以提升。
成 一 层 保 护 层 ,防 止 电 解 液 分 解 时 对 材 料 结 构 的 破 坏 。通过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表征可以发现,L P A N 掺杂包覆不但提高了锂离子的迁移率,同时也提高 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W A N G 161等通过化学沉 淀 法 在 事 先 利 用 M g 掺 杂 的 L i C 〇02 表面包覆了 Z K X F 、层 。通过电化学测试后发现改性后的材料在 3~4.5 V 的电压范围内仍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同 时容量保持率也得到了提高。分析可知,元 素 Mg 的掺杂可以稳定L i C 〇0 2的晶体结构,同时包覆层抑 制 正 极 材 料 和 电 解 液 发 生 副 反 应 ,这样电 池 的 循 环 性能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富镍材料相对钴酸锂体系具有更高的容量 密 度 ,同 时 成 本 更 低 &对 环 境 污 染 小 ,因此被视为 未来电池正极材料的候选材料。由于高镍层状正极 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较差,因此会引起 电 池 容 量 的 衰 减 问 题 ,这 将 严 重 影 响 电 化 学 性 能 , 通 过 分 析 发 现 材 料 的 失 效 主 要 归 因 于 :① 在 高镍锂 电 正 极 材 料 中 ,由 于某些的原因 导 致 一 些 过 渡 金 属 的阳离子与过渡锂离子发生混合占位的现象,称为 阳离子的混排。在 高 镍 系 材 料 中 主 要 存 在 N i /L i 的 混 排 [7]。② 材 料 表 面 容 易 发 生 相 变 ,且 此 相 变 过 程 是不可逆的。③ 界 面发生副反应。④ 当材料在截止 电压较高的充放电环境下长期进行充放电循环时, 晶格边界处由于材料应力放电深度变化的诱导产生 微裂纹。
氧化钴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氧化钴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氧化钴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和高稳定性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较低的自放电率、长寿命、高电压稳定性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当前,氧化钴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就氧化钴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一、氧化钴的物化性质氧化钴是一种黑色粉末,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它的晶体结构为三方晶系,晶格参数为a=4.266Å,c=8.150Å,空间群为R-3m,氧化钴中的钴原子处于六配位状态,这种六配位离子晶体结构表现为金刚石结构或尖晶石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氧化钴是一种良好的电极材料,它的理论容量为273mAh/g,常用的电池中采用的是LiCoO2,容量为140mAh/g,实际容量为100mAh/g左右。
二、氧化钴的合成方法氧化钴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三种:硝酸法、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
硝酸法:以硝酸钴、氢氧化钠为原料,在加热搅拌的过程中先质量不变,而后成糊状,淡蓝色,又称为钴酸铵,将其在空气中焙烧生成氧化钴。
水热法: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钴溶液,通过控制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条件来控制氧化钴的晶型和粒度。
利用水热法制备的氧化钴晶粒尺寸小、分散性好、表面平整,这有利于其在锂离子电池中进行循环充放电。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氧化钴材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化学反应和溶胶凝胶法处理,形成黏稠的凝胶。
在若干个干燥和煅烧步骤后,凝胶转化为颗粒状氧化钴产品。
通过控制溶胶中的浓度和添加其他元素的方法可以改变氧化钴材料的性能。
三、氧化钴的电化学性质氧化钴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充放电反应如下:充电反应:Li1-xCoO2+xLi+ + xe-=>LiCoO2放电反应:LiCoO2=>Li1-xCoO2+xLi+ + xe-(其中0<=x<=1)根据LiCoO2的化学反应式,可以计算出其理论容量为273mAh/g。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综述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综述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刘文 2015200807近十年以来,通过对新电极材料和新存储机理的开发研究,基于锂的可重复充电电池技术得到了飞跃发展,电池性能不断提高。
得益于纳米技术的不断探索发现,传统电池材料存在的许多重难点基础问题极有希望得到解决。
一、纳米技术致力于解决传统电池领域的哪些重大问题?1. 体积变化导致活性颗粒和电极的开裂与破碎传统嵌入式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较小。
而对于新型的高容量电极材料而言,由于充放电过程中,大量Li物种嵌入和脱嵌,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
经过多次循环之后,活性颗粒和电极材料会开裂和破碎,影响电学传导,并造成容量降低,最终导致电池失效,大大缩短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据报道,合金型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率中,Si为420%,Ge和Sn为260%,P为300%。
而传统的石墨负极只有10%。
图1. 活性颗粒和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开裂和破碎的过程硅极负极的解决方案纳米材料一个天然优势就在于,其尺寸较小,可以在颗粒和电极层面上有效抵抗力学上的破坏。
高容量电极材料有一个基本参数,叫做临界破碎尺寸。
这个参数值取决于材料的反应类型(譬如合金反应,转化反应)、力学性能、结晶度、密度、形貌以及体积膨胀率等一系列参数。
而且,电化学反应速率对于颗粒的开裂和破碎影响重大,充放电速率越快,产生的应力就越大。
当颗粒尺寸小于这个临界尺寸时,锂化反应引起的应力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缓解颗粒的的开裂和破碎行为。
研究表明,Si纳米柱的临界尺寸是240-360 nm,Si纳米线的临界尺寸是300-400 nm,这一区间范围主要是受到电化学发宁速率的影响。
晶化Si纳米颗粒的临界尺寸大约是150 nm。
图2. Si纳米线负极材料可以适应应力的影响因此,颗粒的破碎问题可以通过使用低于临界尺寸的各种纳米结构材料来实现,譬如纳米柱、纳米线、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棒、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等。
至于电极的破碎问题主要是采用一系列胶粘方法将Si纳米颗粒粘结在集流器上实现。
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锂电池的研究进展摘要:锂离子电池由于比能量高和使用寿命长,已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要电源。
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在不同混合溶剂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性能。
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Li/有机电解液/LiMn2O4电池的电化学行为,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制备、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转涂布工艺,在较低的退火温度(450e)下制备了尖晶石型LiMn2O4薄膜。
关键词: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薄膜1前言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液的主体成分,溶剂的组成和性质影响和决定着LiMn2O4正极材料的宏观电化学性能。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大小、电解质溶液在电极表面的氧化电位以及电解质溶液对电极材料活性物质的溶解性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LiMn2O4电极材料的容量、寿命、自放电性能和倍率充放电性能[。
近年来,寻找合适的电解质溶液组分,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LiMn2O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系统地研究溶剂组成对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影响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电解质溶液因素,进一步明确新型电解质溶液体系的优化目标,将为LiMn2O4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本文使用恒电流充放电和粉末微电极的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尖晶石LiMn2O4正极材料在不同混合溶剂体系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结合溶剂组分和电解质溶液的理化特性,详细探讨了影响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溶剂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是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关键。
作为正极材料的嵌锂化合物是锂离子电池中锂的/存库0,它应满足:(1)在所要求的充放电电范围内,具有与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相容性;(2)温和的电极过程动力学;(3)高度的可逆性;(4)全锂化状态下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层状的LiMO2和尖晶石型LiM2O4(M=Co、Ni、Mn、V等过渡金属离子)。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及其性能优化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及其性能优化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能源存储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需求愈发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环保的电池类型备受瞩目。
而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尤其是其正极材料的性能,是影响整个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础结构入手,通过对正极材料的组成元素以及内部作用机制的探究,分析其性能特点,并结合当前的研究进展,探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方向。
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础结构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扩散为工作原理的电池。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存储锂离子和提供电子传导。
正极材料的基础结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金属氧酸化物、导电剂和粘结剂。
其中,金属氧酸化物是正极材料的主要成分,占正极材料的大部分重量,其在电池中起到存储锂离子的作用。
导电剂主要是为了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增加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的传导和储存能力,减小电极极化和电池内阻。
而粘结剂则是为了保证正极材料的结构牢固稳定,能够经受反复的充放电循环。
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组成元素及其作用机制1. 金属氧酸化物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三种金属氧酸化物:三元材料(如LiCoO2、LiMn2O4等)、锰酸锂材料(如LiMnO2)和钴酸锂材料(如LiFePO4)。
三元材料是较早研究和应用的正极材料之一,其磷酸根结构稳定,特别是在高温下稳定性好,同时其储能能力和功率密度优秀。
但是其中的钴含量高,钴资源稀缺,同时钴价格昂贵,因此其成本较高。
锰酸锂材料具有环保、价格低廉和锂离子传输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其钠离子掺杂还可提高其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但是锰酸锂材料的能量密度较低,且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钴酸锂材料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安全性、优异的循环性能以及适合大电流放电的正极材料。
该材料的选择主要基于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高的电子导电率。
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是现代电子产品中最常用的电池之一,其高能量、高比能力、长寿命和环保等特点,使得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锂离子电池由负极和正极组成,因此正极材料的性能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都有着关键的影响。
磷酸铁锂作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具有结构稳定、容量高、寿命长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一、磷酸铁锂的基本性质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具有嵌锂过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晶体结构属于层状结构。
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稳定,安全性好,具有很高的比容量和长寿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车等领域。
二、磷酸铁锂与其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比较1、与钴酸锂的比较钴酸锂是当前锂离子电池中使用最广泛的正极材料之一,其具有高能量密度、较高的循环寿命和优秀的高温性能等特点。
但是,钴酸锂的成本高、资源稀缺且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其替代材料备受关注。
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的成本低、资源丰富且无毒、可回收等环保优势。
而且,磷酸铁锂具有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高比功率、安全性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
2、与锰酸锂和三元材料的比较锰酸锂和三元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正极材料,锰酸锂具有高比能力、成本低的优势,但其循环寿命较低;三元材料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优点,但其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
相比之下,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比容量、更长的循环寿命和更好的安全性,是一种替代锰酸锂和三元材料的新型正极材料。
三、磷酸铁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1、固相法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是最早的方法之一,其操作简便、制备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固相法制备的磷酸铁锂容易出现分布不均匀、晶体尺寸大小不一的问题,从而影响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进展
三大空间结构 层状结构- LiCoO2, LiNiO2, LiNi1-xCoxO2,Li(Ni,Co,Mn)O2 尖晶石结构-4伏LiMn2O4 与5伏LiMn2-xMxO4 橄榄石结构-LiFePO4以及掺杂衍射物
3、几种主要正极材料存在的基本问题
LiCoO2成本和安全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4、镍酸锂(LiNiO2)
20世纪 80年代 发现
20世纪90年代 掺杂研究 发现Ni-Co二元体系 Ni-Co-Al Ni-Co-Mg Ni-Co-Mn体系
镍钴铝酸锂(LNi0.8Co0.15Al0.05O2)概况
1、性能特点
2、松下18650电池在特斯拉电动汽车上的应用 分析
3、镍钴铝型正极材料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分析
LiMn2O4敏感的高温性能
LiNiO2与LiNi1-xCoxO2敏感的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
LiFePO4微量单质Fe或者Fe2O3引起循环过程中的电池微短 路、材料批次一致性与低温性能差 Li(Ni,Co,Mn)O2低压实密度、电极滚压时的二次颗粒破碎
4、基本解决方案
体相掺杂
成功案例: 1、镍钴铝以及镍钴锰体系的研发与应用 2、尖晶石锰酸锂中掺杂铝与5伏尖晶石结构材料的发现 3、磷酸铁锂中掺杂镁
一次单晶颗粒尺寸控制
钴酸锂:15 ~20um 锰酸锂: 8~10um 磷酸铁锂:纳米级 镍钴锰三元材料:4 ~ 6um 层状富锂高锰材料:亚微米 晶粒尺寸控制因素: 1、合成工艺与晶体生长(内在) 2、电极加工性能,特别是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外在) 3、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倍率性能 (外在)
2、表面性质控制
德国巴斯夫和日本户田化学 1000万美元获得授权 主要特点: 高容量>250mAh/g 低成本- Co含量小于10% 需要解决: 倍率问题、 低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产品一致性问题。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电源应用很广泛,但是在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选取电化学性能良好的正负极材料是提高和改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最重要的因素。
简单介绍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原理和从新型碳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三方面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现状0 引言目前全球最具潜力的可充电电池是锂离子电池。
用碳负极材料的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可逆比容量已达350 mA∙h/g,快接近理论比容量372mA∙h/g[1]。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科技日新月异,电子产品日益普及,发展中的电动汽车等对电池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主要包括能量密度、使用寿命等[2]。
开发新型、廉价的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就目前而言,主要有新型碳材料、锡基材料、硅基材料等,本文研究了这些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原理锂离子电池是指用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作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必须有能够接纳锂离子的位置和扩散路径,目前应用性能较好的正极材料是具有高插入电位的层状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和锂的化合物,如LixCoO2,LixNiO2以及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等,这些正极材料的插锂电位都可以达到 4 V以上(vs.Li+/Li)[3].负极材料一般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6,其电解质一般采用溶解有锂盐LiPF6、LiAsF6等的有机溶液。
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个锂离子浓差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构成.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此时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负极处于贫锂态.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与构成电极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本身及锂离子的浓度有关[3]。
2新型碳材料在新型碳负极方面,未来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高功率石墨类负极及非石墨类高容量碳负极,以满足未来动力和高能电池的需求。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
高镍三元材料(NCA、NMC等)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代表之一,因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等优点,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晶体结构、合成方法、性能优化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介绍高镍三元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基本性能,阐述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优势与不足。
将重点综述高镍三元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固相法、溶液法、熔融盐法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高镍三元材料的性能优化策略,如表面包覆、掺杂改性等,以提高其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等。
本文将展望高镍三元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够为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二、高镍三元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高镍三元材料,通常指的是NCA(镍钴铝)和NMC(镍锰钴)等富镍正极材料,其中镍的含量通常超过50%。
这些材料因其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
高镍三元材料的晶体结构通常为层状结构,属于α-NaFeO₂型六方晶系。
在这种结构中,镍、钴和锰(或铝)离子占据3a位置,氧离子占据6c位置,形成八面体配位。
镍离子因其较高的氧化态(+3或+4)而占据锂层中的部分位置,这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
然而,高镍含量也带来了结构不稳定性的问题,因为镍离子半径较大,容易引起晶格畸变。
高镍三元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高的能量密度,这使得它们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理想选择。
例如,NCA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可以达到275 mAh/g,远高于传统的钴酸锂(LCO)材料(约140 mAh/g)。
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分析
关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分析摘要:锂离子电池是绿色环保的可充电电池系统之一,具有电压高,循环寿命长,毒性低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商业石墨具有价格低廉和导电性好的优点,是最广泛的工业负极材料。
然而,石墨的放电容量较低,这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电池中的应用。
能够提供高放电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的开发已成为突破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限制的关键。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引言: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已经达到其各自理论比容量极限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比容量的提升只能依靠负极材料的发展。
在新型碳材料中,石墨烯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青睐。
锂离子可以储存在石墨烯片的两侧。
基于双电层吸附结构,石墨烯的理论比容量非常高,相当于传统石墨负极的2倍。
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基本特点锂电子电池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锂电子负极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锂离子负极材料要为层状结构或者隧道结构,这样结构能够使得锂离子脱嵌,并在锂离子出现脱出、嵌入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从而使得锂离子电池电极具备良好的充放电能量,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第二,锂离子要能够尽可能多的完成嵌入和脱出,从而使得电子具有较高的可逆性。
同时,在锂离子脱嵌的过程中电池本身要能够实现平稳的充电和放电。
第三,第一次不可逆电池的放电量比较小。
第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性能。
第五,锂离子电池材料和电解质溶剂的相容性比较好。
第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资源获取丰富、多样,价格低廉。
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基本类型(1)碳材料①石墨。
碳材料按照结构可以划分为石墨和无定形碳元素。
石墨是锂离子电池常用的碳负极材料,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和结晶度,且石墨本身还具备完整的层状晶体结构,十分适合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在工业领域会选择多鳞片的石墨来作为碳负极原材料。
②无定形碳。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镍的研究进展
湖南有色金属HUNANNONFERROUSMETALS第37卷第2期2021年4月基金项目: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6QY003)作者简介:张淑琼(1990-),女,硕士,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面研究。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铁酸镍的研究进展张淑琼1,2,3,赵群芳1,2,3,王 嫦1,2,3,蒋光辉1,2,3,欧阳全胜1,2,3,胡敏艺1,2,3(1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先进电池与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2 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3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石墨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过渡金属氧化物铁酸镍因原料易得、制备简单、具有高的比容量,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
铁酸镍虽然有较高的比容量,但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因较大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的电极的极化,这会使得材料脱落并导致电池容量迅速衰减。
为了提高材料的性能,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设计纳米结构的铁酸镍电极材料,二是与可作为缓冲基底的碳材料形成复合材料,三是与其它金属氧化物进行复合。
文章综述了以上三个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过渡金属氧化物;铁酸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图分类号:TG146 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540(2021)02-0056-04 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持续爆发将使用节能器件推向新的高地,进而使得大规模的能量存储设备的需求量逐年升高,锂离子电池作为环保存储器件得到很多的青睐[1]。
研发容量高、循环性能好、不可逆容量小、倍率性能好,在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稳定,且环保廉价的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研究的热点方向[2]。
目前,报道最多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多数集中于碳基类材料,包括无定形类的碳材料和石墨类碳材料,但这类材料的容量上升的空间较小。
除此以外还有硅基、锡基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等。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工08-1 3080313115 班继航摘要: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材料已商品化,但还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所以寻找性能更为优良的非碳负极材料仍然是锂离子电池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综述了在锂离子电池中已实际使用的碳素类负极材料的特点和研究进展情况,并且介绍了正在探索中的锂离子电池非碳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非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与其它二次电池相比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质量轻、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工具等领域,并有望成为未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动力汽车的能源供给之一。
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的。
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地制成,关键在于能否制备出可逆地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
目前商业化石墨类碳负极材料虽然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但由于存在较低的质量比容量(理论值为372 mAh/g )和较差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尤其是体积比容量相当有限。
因此进一步提高其容量的空间很小,远不能满足未来高容量长寿命电子设备的需求。
近年来,金属及合金类材料是研究得较多的新型高效储锂负极材994 料体系,其中锡金属与锡合金具有高质量比容量(锡的理论值为mAh/g)和低成本的优势,特别是具有高体积比容量(锡的理论值为7200 mAh/cm3,是碳材料体积比容量的10倍,因此现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研究的主流负极材料之一。
然而,传统的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研究方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锡基候选电极材料的多样性,因此从理论上去寻求锡基嵌锂材料,探索一种合金理论设计方法,并用于指导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模拟和预测锡基材料的各种电化学性能,对未来合金电极材料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来说,选择一种好的负极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比能量高;相对锂电极的电极电位低;充放电反应可逆性好;与电解液和粘结剂的兼容性好;比表面积小(小于10m2/g),真密度高(大于2.0g/cm3);嵌锂过程中尺寸和机械稳定性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空气中稳定、无毒副作用。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近年来,新能源电池市场的发展迅猛,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在家用电器、电动车、太阳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电池的性能,同时也能够为其更进一步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前景。
一、研究进展1. 电极材料改进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性质,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电极材料的改进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电极材料为石墨,但石墨有低比容量、低导电性、易热化等问题。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革新主要是基于正极和负极材料之间的平衡。
目前用于正极的材料有LiFePO4、LiCoO2、LiMn2O4等,用于负极的材料主要有石墨、金属锂、硅材料等。
这些材料科技的不断创新进步,使得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得到不断提升。
2. 电解质电解质是电池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赋予电池主要的性能(如循环性能、电池容量、能量密度等)。
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一般使用液态电解质,但液态电解质有泄漏的风险,而且易于氧化和燃烧。
为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性能,目前锂离子电池中主要使用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中,最为主流的是氧化铝、氧化锆等陶瓷材料。
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与高无效性的锂电求得更高电化学性能和更安全性的使用。
3. 电池系统除了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改进之外,电池系统的研究也是锂离子电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研究领域。
在电池工作过程中,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变化会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
而电池系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电池系统研发的一个核心是电池管理系统(BMS),BMS在锂离子电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对电池的使用和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电池系统的研究还包括了钝化处理、电极的表面改性等专业技术的研发。
这些研究都可以有效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应用。
二、应用前景随着汽车、家用电器、通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锰酸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1-9731(2019)03-03028-05锰酸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张天戈,张竹柳,李延伟,姚金环(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 要: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锰酸锌(ZnMn2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重点探讨了改善ZnMn2O4电化学性能的几种方法,即电极材料纳米化、表面包覆、碳材料复合。
在此基础上还简要介绍了ZnMn2O4全电池的研究进展。
最后对今后要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锰酸锌;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全电池中图分类号: TM91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9.03.0060 引 言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高功率、长寿命电池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3]。
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该材料具有电子电导率高、Li+扩散系数大、体积变化小、嵌锂电位低等特性;但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理论容量只有372mAh/g,并且与电解液相容性差,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粉化脱落,导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难以满足新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要求[4]。
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替代负极材料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过渡金属氧化物在众多锂离子电池负极备选材料中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自被报道以来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5-8]。
锰酸锌(ZnMn2O4)电极材料因具有比容量高、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友好、较低的工作电压等优良特性,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9-10]。
另外,ZnMn2O4中的Zn和Mn彼此间电极电势不同,因此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能够作为相互缓冲的基体,有利于缓解体积效应,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Zn还能够与Li发生合金化反应,从而使该材料具有784mAh/g的高理论比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本文由minzetu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⑧~第 l 0卷第 1 期 19 9 8年 3月维普资讯 化学进展Vo . 0No 1 11 .M a ., 1 9 r 8 9PROGRES N S I CHEM I TRY S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T M /周恒辉慈云祥北京 10 7 > 0 8 1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昌炎 V(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摘要北京 10 8 > 0 00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中正 , 电极材料的制备 , 负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正极材料包括嵌锂的层状 L~ i MO: 尖晶石型 L o 和 i M 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 — M c, , , , oNiMn V> 负极材料包括石墨 , 氢碳 , 碳和金属氧化物 .侧重于阐述控制锂离子电舍硬池循环过程中可逆嵌锂容量和稳定性的嵌锂电极材料的结构性质 .培出 18篇参考文献 . 1 关词锂子池嵌材键离电锂堪螺蛾材料Pr g e si t d e f t e El c r d o r s n S u iso h e to eM a e il orLiI n te is t ra s f — o Ba t reZ o e g u a n in h uH n h i Yu x a g钮桃:C l g f e sr & Moeua n ier g P k ies y B in 0 8 1Chn > ( ol eo mit e Ch y lc lrE gn e n , e ~gUnvr i , ej g1 0 7 , ia i t iLi uCh n y n ag a(n t u eo h mi r , eC ieeAc dmyo ce c s ei g 1 0 8 , ia Isi t f e s y Th hn s a e f in e ,B in 0 ~ 0 Chn > t C t S iA t矗 t Ths p p r r ve h rhto s i e we n s n h ss sr c u e n r c i a e e iws t e e in h p b t e y t e i , tu t r s a d p o e t so n e c lt n ee to e t a ee O2a d s i e . tu t r s r p ri fit r aai lcr d s wih ly r d Li e o M n pn lLiM 0lsr c u e ( = C N iM n V>a a h d s n r p i M o, , , sc t o e ,a d g a ht e,ds r e e a b n a d me xd sa _ i d r d c r o n alo ie a n o o e n Li o a tre .Em p a i i o u e n t e sr cu a r p riso n e c lto d s i - n b teis i h ss sfc s d o h tu t r lp o e te fit raa i n ee to e ma e il Ih ae r lt o t e rc a g a l a a iya d sa i t u ig c — lc r d t raswh c r ea e t h e h r e b e c p ct n tb l y d rn yd i cig o o s 1 8 rf r ne r ie . l fLi n . 1 ee e c sa eg v n n i Ke r s Li n b te is n e c lt n ma ei l o o s a h d s n d s ywo d 4o a tre }i tr aai tras fLi n c t o e a o e o i l l自 15 年 G s nPa t 提出铅一 89 at l e o n 酸电池概念以来 , 化学电源界一直在探索新的高比能量, 循环寿命长的二次电池.1 9 年日本 S NY公司率先研制成功并实现商品化的锂离子 90 O 电池是在二次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既保持了锂电池高电压 , 高容量的主要优点 , 又具有循环寿命长, 安全性能好的显著特点, 在便携式电子设备, 电动汽车, 空间技术 , 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迅速成为近几年广为关注的研究热 0 一]收稿 :1 9 9 7年 3月 ,收修改稿。
1 9 年 5月 97维普资讯 化学进展第1 0卷所谓锂离子电池是指分别用两个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次电池 . 电池充电时 , 当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嵌 , 负极中嵌入 , 电时反之 . 在放需要一个电极在组装前处于嵌锂的状态 , 一般选择相对锂而言电位大于 35 且在空气中稳定的嵌锂 .V 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正极 , Ll C O2 0 如 i o ( < < 0 8 , i Ni ( . > L O2 0< < 0 8 . > 及 L … MnO (< < 157 作为负极的材料则选择电位尽可能接近锂电位的可嵌入锂的 i 0 >63 ,.化合物 , 如各种碳材料0和金属氧化物0 . 由于用锂离子在负极中的嵌入和脱嵌反应取代金属锂电极上的沉积和溶解反应 , 免了在电极表面锂的枝状晶化问韪 , 避使得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远优于二次锂电池 . 本文系统地评述控制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电池中正负极活性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正极材料的制备 ,结构和性能作为正极材料的嵌锂化合物是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的" 贮存库" .为了获得较高的单体电池电压, 倾向于选择高龟势韵嵌锂化合物}] .—般而言 , 正撂材料应满足 : ①在所要求的充放电电位范围内, 具有与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相容性。
②温和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⑧高度可逆性。
④全锂化状态下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层状 LMO 和尖 i .晶石型 LM 结构的化合物上 ( =C NiMn V 等过渡金属离子 >1 ] i O. M o, , , [ " . 1层状 LMO 合物 . i 化理想的层状 LMO. 构属三 i 结方晶系 , 离子以稍微扭曲的立方 O一紧密堆积排列 ( 1 r , 原子处图 > ]M - 9于涂成阴影的八面体层 , 工而』原子处于无阴影的八面体层.这类层状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 键是在 L 离子的脱嵌与嵌关 i 入过程中结构变化的程度和可逆性.( > Co 1 Li O2最早用于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图 l 层状 LMO i 化舍物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正极为 LC O2 用 L O3 io - r , i C 或LO i H与 C C 等钴盐混合在 90 2 o O. 0 "烧制而成 , ( 但其容量较低 , 循环性能较差 . oho等0_ Y si 8 用钴的有机酸络合物作为原料制备的 LC O , i 由于原料的混合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 , o 可逆容量为 1 2 h·一, 3mA g 循环性能也得到改善 .该化合物制备相对简单 , 有高达 4 5 的工作 .V 电压, 在充放电过程中 ,i o L C O 发生从三方晶系到单斜晶系的可逆相变0 但这种变化只一 ,伴随很少的晶胞参数变化 , 有良好的可逆性 . 故但是 ,i C O L— o 的容量一般被限制于 1 5 2mAh·一, g 否则 , 充电将导致不可逆容量过损失和极化电压增大 , 且其价格高, 有毒.因此 , 随着价廉而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研究的深入 ,~o 的使用量将逐渐减少 . LC O维普资讯 第 1期( > VO2 2 Li周恒辉等锂离子电弛电极材料研究进展钒的价格较钴低 , 亦能形成层状化合物0 但与 LC Oz , io 不同.当 u 离子脱嵌时, 层状的 LVO 变得不稳定 , L VO: , <O 3时 , 有 13的钒离子从钒层迁入缺锂层 i 在 i 中当 . 约 / 形成电化学活性很小的有缺陷的岩盐结构 . 而破坏了锂离子扩散用的二维平面 , 从且锂离子的嵌入不能再生原有的层状结构 .( > Ni 3 Li O2镍与钴的性质相近 , 价格比钴低 , i i LN O 是继 LC O 后研究较多的层状化合物口蜘. io :一般是用锂盐与镍盐混合在 7 0 5 固态反应制备 " .LNi 0 —80c经 ] i O:目前的最大容量为 ,10 A g 工作电压范围为 2 5 .V, 5m h·~, .—4 1 不存在过充电和过放电的限制, hu u 认为 O zk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 .与 L C O 一样 , i o. 在充放电过程中 L C O 也发生从三方晶系到单斜晶系的可逆 i o.相变0 .L 子的嵌入与脱嵌通常发生于 z 一0 6此范围内 L Ni 的晶胞体积减 i离—O . , i O.少约 2 7 , . 这种较小的变化使得 n 离子在该电极上的嵌入与脱嵌有良好的可逆性.尽管 LNi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有许多优于 LC O 处 , LNO: i O io 之但 i i 的实际应用还受到限制 . 这主要是因为制备三方晶系的 LNO 时容易产生立方晶系的 LN O , ii ii 特别是当热处理温度大于 90 时, i O 将全部以立方晶系形式存在I , 0 c LNi 】而在非水电解质溶液中, 立方晶系的 LN O 无电化学活性 . LNO. ii. 故 i i 的制备仍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 og r R ui e 等利用样品的粉末 x衍射图, 磁性质联合监测合成条件对 LNi 组成的影响 , i O. 制备出了组成为 L N . . i 0 的样品.O zk 等[ 用掺杂部分钴原子的方法制备 LN C hu u " ii oO 复合正极 , 想借此稳定 LN O 的结构 .但其电化学性能比单独的 LNO 或 LC O 差 . i i i i. io .(> Mn 4 Li O2由于锰的来源广泛 , 价格不到钴的 1 %, O 且低毒 , 回收 , 易各种嵌锂的氧化锰备受重视 [ " .层状的 LMn 一般用层状的岩盐结构化合物 L: O.L · O > " ] ' i O.i Mn ( i O Mn 酸处理制备[ 2 .与 LC O: 同 , 种 LMn 属于正交晶系在 2 5 4 3 之间充放电, 逆容 io 不这 i O: .- .V 可量为 20 A 0m h·g 左右口 , 过第一次充电, 交晶系的 LMn : 变为尖晶石型的经正 i O 转 L Mn ] i . 口 .因这种 LMn O i O 在空气中稳定 , 而尖晶石型的L~ : 在空气中不稳定 , i O. Mn D h 等[3 a n 3认为这可作为尖晶石型 L . z i MnO 的前体 . 结构类似于 LC O2 io 的层状 LMn 最近由 A m t n i O2 r s og等用离子交换法从层状的 r N Mn 制得. 4 3 .V之间低电流充放电时 , a O. 在 . ~34 可逆容量高达 20 h· , 7mA g 最为有趣的是在 3 V左右并不转变为尖晶石型的 L , i O.即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 Mn 性, 这将成为今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新热点之一 .2 尖晶石型 LM, . i O.尖晶石型的 LM ( i O. M=Mn C , , V等> M. . o 中 o 骨架是一个有利于 L i离子扩散的四面体与八面体共面的三维网络 ( 2E 氧原子作立方紧密堆积 ,5 的 M 原子交替地位于图 > , 7 立方紧密堆积的氧层之间, 余下的 2 的 M 原子位于相邻层 , 5 因此 , 在脱锂状态下 , 有足够的 M 阳离子存在每一层中以保持氧原子理想的立方紧密堆积状态. ( > Co O4 1 Li 24 02 0 "左右制备的 LC , 构类似于尖晶石型的 LMnO _ 其放电电压约比层状 ( ioO.结 i 3 ,维普资讯 化学进展第l O卷的 LC O 低 0 5 循环性能差, io . V, 主要是因这种 LC z 并非理想的尖 ioO晶石结构 . 当地用酸处理 , 以改适可善 LC 的循环性能口由于价 ioO .格方面的原因 , 晶石型 LC 尖 ioO.的研究不会有更多的发展 , 钴作但为其它尖晶石嵌锂化合物的掺杂元素可能是很有意义的( > V2 2 Li O'与 LI 类似 , 晶石型的 vO 尖 LV 作为正极 , 锂的脱嵌过程 i O 在图 2 尖晶石型 L. t M . 的结构示意图中, 结构从尖晶石型变成有缺陷的岩盐型 , 约有 19的钒离子从富钒 /层进入相邻层而破坏了供锂离子扩散甩的三维空间, 而限制了该化合物的应用 . 然而 , 由于价格上的优势, 嵌锂的氧化钒仍受到人们关注__ ] 用新的制备方法 , 3 3. }8 采如模板合成法0 , 水热法0 , 以及掺其它金属离子或导电高分子材料 , 以设法稳定脱锂状态下的晶体结构及其充放电的可逆性 , 将是推动嵌锂氧化钒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实际应用最有希望的途径( > i n 0 3 LM 2LMnO i . 是尖晶石型嵌锂化合物的典型代表 , 众多的研究者对其进行过广泛而深入有的研究 : . "因为在加热过程中易失去氧而产生电化学性能差的缺氧化合物 ]使高容量的 , LMnO 的制备较复杂 , i 现在常用的合成方法有多步加热固态合成法法 , 沉淀法_ ]P c ii _ J 6 , ehn 法 6 . 】 2, 溶液一凝胶当 - 0到 1范围内变化时 , i 有相对于 L / i r在 L O. Mn i L 电对 4 的电压平台 , 此范 V 在围充放电, i . L 0 体积膨胀和收缩对晶格参数影响较小 , Mn 能保持尖晶石结构理论容量为18 A g 实际容量一般在 10 h·以下口 .容量的逐渐损失主要来自离子 4 m h·一, 2mA g " 锂完全脱嵌困难Ⅱ和 L Mn0 的溶解 ] 若深度充电, L . . 锂离子可以进一步嵌入 L i 0 中, Mn 出现了 3 左右的另一个电压平台, V 对应的组成是 l ≤2 此时由于Jh — ee 效应导致 <x . a nT l r l L. : . i O 的晶体对称性以立方晶系逐渐变为四方晶系的 L : 利用 4 Mn i O口 . Mn V和 3 V两个电压平台充放电, 理论容量高达 25 A g 但相应的 C L Mn0 或 L/ i z 8m h·一, /L :. i 0 电池 L Mn 的容量在循环过程中迅速下降. .G m w等E] . u mo s认为两相共存时结构的不相容导致的电 4 极材辩粒子问电接触不良是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但 D h 等 9 a n z 认为上述解释不能合理贝阐释 3 V平台容量下降, 4 而 V平台容量变化不大的事实 " . ] " 如何克服循环容量下降" 成为目前 LMn 研究的焦点.G m w等合成出组成 i O. u mo 为 L 或 L v ∞的尖晶石型合化物 ( i Mn一 + i I O. n 约 00 >循环容量下降很小 , 比 .5, 但容量仅为 10 0mAh· _.利用掺杂其它金属离子 , Ge c , e c , , n Mg等 , 定 g. 如 , rF , o NiZ , 稳LMn0 的尖晶石结构是目前解决循环容量下降的最有效方法 i] .最近 A ie m n 等用溶液一凝胶法制备的掺少量 N 的 L. Mn i 0 仅有一个 3 电压平台 , 1 i N. . + V 充放电时可以维普资讯 第 1期周恒辉等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保持立方尖晶石结构不变 , 且循环性能好 , 比容量达 10 mAh· . 因此 , 们认为尖晶石 6 g 我型特别是掺杂型 LMn0 制备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可能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 i . 的应用前景的发展方向.二 ,负极材料的制备 ,结构和性能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应用 , 关键在于能可逆地嵌入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的制备 . 类这材料要求具有 : 在锂离子的嵌入反应中自由能变化小 } 锂离子在负极的固态结构中有高①②的扩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