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

合集下载

第八章 中间试验解析

第八章 中间试验解析

⑥8:25~8:55时间段内冷却水量
W·Δθ =163.71-161.23=2.48Kg
将上述数据代入式(5-8),得到反应釜吸热时 的传热系数:KR=-51.83 Kj/(m2· h· ℃)
对9:15~10:15时间段进行热量平衡,采用上 述方法求得反应釜放热时的传热系数 KR’=534.68 Kj/(m2· h· ℃)
⑤Q4-釜上封头对环境传热量
Q4=KRAT(T’-τ )Δθ (5) 式中:KR-封头散热的传热系数, Kj/(m2·h·℃) AT-封头的散热面积,m2 T’、τ -封头的开始和终了温度, ℃ Δθ -测定的时间间隔,h
2018/11/27


⑥Q5-釜夹套侧对环境的传热量 Q5=KRAj(t-τ )Δθ (6)
162.14
162.94 163.35
31.0
31.3 31.5
31.5
31.5 32.0
8:55
9:15 9:25
59.4
54.97 49.6
52.0
50.0 45.5
63.2
22.7 22.1
62.8
25.1 23.6
163.71
164.17 164.65
31.7
31.8 32.1
32.0
32.0 32.0
②夹套内水的加权平均温度 同样对夹套进水(t1)出水(t2)温度求加权平均 值,得出: t1=63.48℃,t2=62.72℃ 则夹套内水的平均温度为: t=(t1+t2)/2=63.10℃ ③环境加权平均温度
用相同的方法求出环境的平均温度τ =31.30℃
④釜内汽相加权平均温度T’=46.50℃

T
(43 52.2) 2 10 (52.2 56.5) 2 10 (56.5 58.3) 2 5 (58.3 59.4) 2 5 10 10 5 5

科技统计指标解释

科技统计指标解释

科技统计指标解释科技统计指标科技活动指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内,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的、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

所谓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指在一个机构的范围之内,并列入这一机构的工作计划,由这一机构的人员有计划地进行的科技活动。

目前科技活动统计包括研究与发展活动、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

研究与发展(R&D)指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开创新的用途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

它具备四种基本条件:创造性、新颖性或创新、科学方法的运用和新知识的产生。

它包括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

基础研究指不直接考虑用途,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为目的或对已有的规律、发现、学说作系统性的补充而进行的理论研究或实验。

其成果以科学论文、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指利用基础研究所发现的知识,确定特定的目标,为了明确基础研究成果的实用化的可能性,探索新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及时对已经实用化的技术探索新的应用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研究。

应用研究实际上并不直接产生新的(或改进)产品或工艺,其成果为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和专利等。

实验发展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从事的系统性工作。

其成果为一种具有新产品或新技术基本特点的原型,可达到设计定型的新产品或新工艺、实验报告等。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指为解决研究与发展活动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等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中运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具有创新成分。

此类活动包括为达到生产顺利进行以及为形成生产规模和应用领域而进行的适应性试验、小批量试生产等。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规定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公众和基因工程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基因工程,包括利用载体系统的重组体DNA技术,以及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把异源DNA直接导入有机体的技术。

但不包括下列遗传操作:(一)细胞融合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二)传统杂交繁殖技术;(三)诱变技术,体外受精技术,细胞培养或者胚胎培养技术。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一切基因工程工作,包括实验研究、中间试验、工业化生产以及遗传工程体释放和遗传工程产品使用等。

从国外进口遗传工程体,在中国境内进行基因工程工作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工作,成立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负责基因工程安全监督和协调。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基因工程工作进行安全管理。

第五条基因工程工作安全管理实行安全等级控制、分类归口审批制度。

第二章安全等级和安全性评价第六条按照潜在危险程度,将基因工程工作分为四个安全等级:安全等级Ⅰ,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Ⅱ,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Ⅲ,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Ⅳ,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高度危险。

第七条各类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等级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备案。

第八条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评估潜在危险,确定安全等级,制定安全控制方法和措施。

第九条从事基因工程实验研究,应当对DNA供体、载体、宿主及遗传工程体进行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重点是目的基因、载体、宿主和遗传工程体的致病性、致癌性、抗药性、转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以及确定生物控制和物理控制等级。

浮法玻璃几种结石缺陷的处理方法

浮法玻璃几种结石缺陷的处理方法

浮法玻璃几种结石缺陷的处理方法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浮法玻璃作为建筑玻璃和产业玻璃的主要原材料,随着后续加工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产品分类也逐渐明细。

利用图像识别分析技术进行在线自动分选是浮法玻璃质量等级划分的主要手段。

浮法玻璃板中出现的结石缺陷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利用偏光显微镜和荧光仪,对浮法玻璃生产中的几种玻璃结石缺陷进行检测,鉴别缺陷类型,分析其晶体结构及组成。

在浮法玻璃生产中,质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人员要懂得相关的工艺常识、质量检验知识及日常的安全知识,合理、合规的控制产品质量,满足不同客户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浮法玻璃;结石缺陷;处理方法引言浮法玻璃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连续系统的工艺流程,从原料粉碎、配合料制备、高温熔化、玻璃液澄清均化到冷却成形、退火切裁等过程,工艺制度的失稳或操作过程的差错,都会造成玻璃缺陷的产生。

浮法玻璃熔制缺陷按其状态的不同分为三类,结石(结晶夹杂物,固体夹杂物)、条纹和节瘤(玻璃态夹杂物)及气泡(气体夹杂物)。

不同类型的结石,其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也各不相同。

根据结石产生原因,结石可分为配合料结石、窑碹结石、耐火材料结石、析晶结石和外来污染物引起的结石。

1我国浮法玻璃工业发展历程1.1探索及中间试验阶段我国从1960年开始,由建材研究院和上海耀华玻璃厂开始探索浮法工艺。

1965年由建材研究院正式开展实验室工作,经上百次小型静态单元试验和六次半连续工艺试验,对浮法工艺中关键问题进行了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探索性试验,取得了有价值的结果,迈开了浮法试验的第一步。

并在中试期间,获得了表面质量好的浮法玻璃,这是我国浮法发展史中一个重大突破。

期间,还试验了锡槽槽底材质、流槽安装位置、拉边机拉薄试验等一系列内容,为工业性试验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工艺根据。

当时的国家科委、计委和经委,对浮法工艺的研究、试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

在1966年试验室工作取得结果后,1967年12月,国家科委批准了浮法中间试验,投资180万元,使浮法研究能及时地进入中间试验阶段。

国家税务局、国家科委关于科研单位中试产品免征所得税问题的若干规定

国家税务局、国家科委关于科研单位中试产品免征所得税问题的若干规定

国家税务局、国家科委关于科研单位中试产品免征所得税问题的若干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1989.12.23•【文号】[89]国税所字第220号•【施行日期】1990.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经费与财务,税收征管正文国家税务局国家科委关于科研单位中试产品免征所得税问题的若干规定(1989年12月23日(89)国税所字第2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科委,各计划单列省辖市税务局、科委: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运用税收经济杠杆,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增强科研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加速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鉴于科技活动的特点,现对科研单位的中试产品免征所得税问题作如下规定:一、中间试验是指经初步技术鉴定或实验室阶段研试取得成功的科技成果到生产定型(生产鉴定)以前的科技活动。

应包括:1.科研单位独立进行的中间试验:2.科研单位进入大中型企业和租凭承包中小企业或与企业形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后进行的中间试验。

二、中试产品的范围是指经初步技术鉴定或实验室阶段研试成功的科技成果,为验证、补充相关数据,确定、完善技术规范(即产品标准和产品工艺规程)或解决工业化、商品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而进行的试验或试生产阶段的产品。

应包括:1.经初步技术鉴定或实验室阶段研试成功的样机(或样品),为了稳定、完善、提高性能而进行的试验或试生产阶段的产品;2.经初步技术鉴定或实验室阶段研试成功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科技成果为了用于工业化生产而进行的试验或试生产阶段的产品;3.为了消化、吸收、推广国外先进技术(系指能填补国内空白的)而进行的试验或试生产阶段的产品;4.对原系统的性能有较大改进的系统性项目,经初步技术鉴定后所进行的试验或试生产阶段的产品;5.农、林、牧、渔、水利、医药卫生、社会福利、能源、环保等科技成果,经初步技术鉴定或实验室阶段研试成功后在试验场、基地、室、车间(农业包括小面积试验成功后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医药包括临床试验)进行的试验或试生产阶段的产品;6.对已有产品在产品结构、性能、工艺上有重大改进,经初步技术鉴定或实验室阶段研试成功后所进行的试验或试生产阶段的产品。

第八章 中间试验

第八章 中间试验

12.72
18:20
18:50
60.57
60.37
52.0
52.0
23.1
23.4
30.7
33.8
151.3 3
151.6 3
33.8
33.2
34.0
33.2 6.37
19:20
19:50 20:20
60.43
60.43 60.37
51.5
51.5 51.5
23.1
23.8 25.0
36.5
41.9 45.2
制在60~65℃的温度范围内。
2017/11/21

1.中试装置 见图1,反应釜的夹套中通入冷
却水及时移走反应热,其进出
口温度及流量分别为 t1,t2 和 W ; 釜内采用 2 支热电阻温度计分
别测量液相温度( T )和气相
温度( T’ );在反应釜两侧 相对距釜壁 500mm 处放置温度 计测量环境温度τ1、τ2。
个比较简单的釜式反应器为例加以说明。
2017/11/21

例:在开发某氧化反应过程时,用100L带搅拌的搪瓷反
应釜作为反应器,测定与放大有关的工程数据。小试中
发现,反应放热量大,且对温度敏感,当反应温度低于 60℃时反应速率缓慢;当反应温度超过65℃时,反应剧
烈,温升很快,以致无法控制。因此,反应温度必须控
2017/11/21
表4 测定物料的热化学性质
时间 釜内 液温 /℃ 14:00 37.1 汽温 /℃ 38.0 夹套内 环境 温度 τ 2/℃ 35.8
主反应 物量 /mol
进水温 出水温 出水量 温度 /℃ /℃ /Kg τ 1/℃ 34.8 37.8 148.6 1 35.5

中医科研方法类型

中医科研方法类型

医学科研的类型一、根据研究性质分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般可将医学科研分为三大类型。

(一)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在一般学科中主要是指增加科学知识和发展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活动,而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实用目标,其成果常常对广泛的科学领域产生影响,阐明一般的和广泛的真理,或者成为普遍的原则、理论和定律;在医学科学领域中是指阐明人体内在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等。

因此,当一项研究是为获得对自然(广义的)更充分的了解,或要获得对新的探索领域的发现,但又没有考虑近期的实用目标时,这项研究就可以称为基础研究。

1.特点:所研究的课题着重于知识的深度,未知因素多,探索性强。

特异性及针对性不明显;研究周期长;对研究手段要求比较高;研究成果短期内效益不显著,但对学科的根本性进步影响深远。

如细胞结构的研究、核酸性质的研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中医藏象研究、证的实质研究、诊法研究和治法研究等。

2.主要目的: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提出新发现、新学说,对已有的规律、发现、学说作系统性的补充、验证或开辟新的探索领域。

它的研究结果是获得新观点和新信息。

因此,基础研究不是为了改变目前的情况而提供信息,它的目的在于发展出一种模型或理论,以期识别特定环境中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它总是致力探索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如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等。

基础研究的成果常常说明一般的和普遍的真理,常常成为普遍的原则、理论或定律。

例如:①保持人体健康的规律,健康指标的分子基础;②人体功能与结构的研究;③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全过程的规律及分子基础;④人体衰老过程的规律及分子基础;⑤人体的生物力学、流体力学、电子学;⑥DNA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基因结构的变化;⑦经络本质的研究。

(二)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对某一问题的探讨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方法或预测出一定问题。

应用研究既具有针对一定的实际应用目标去发展基础研究成果的性质,又是为了实现某些特定的和预先确定的实际目标探讨新的方法或途径,其成果对科学领域的影响是有限的,它涉及的是特定的领域。

医学专题制药工艺学化药工艺

医学专题制药工艺学化药工艺
常用的夹套:
1.空心(kōng xīn)夹套 2.半管夹套
3.螺旋(luóxuán)导流板夹套
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
5.内部(nèibù)夹套
一、中试放大的研究(yánjiū)内容
常用 的挡板: (chánɡ yònɡ)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二页。
一、中试(zhōnɡ shì)放大的研究内容
n 从上式可以(kěyǐ)得出: 2
(
D1
1
)
4
n1
D2
注意
经验放大法适用于反应器的搅拌形 式、结构等反应条件相似的情况,而 且放大倍数不宜过大。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
一、中试(zhōnɡ shì)放大的研究内容
❖ 例:某厂在100L的机械搅拌反应罐中进行对氨基苯酚(běn fēn)生产
试验,所用的原料为对硝基苯酚(běn fēn),并获得良好的试验效果
一、中试放大的研究(yánjiū)内容
(P VL
)1
2N p n13Di15
Di13
P ( VL
)2
2
N
p
n2
3
Di
5 2
Di
3 2
根据 n (gēnjù) 2
(
Di1
2
)3
n1 Di2
P2
P1
(
D2 D1
)3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二页。
一、中试放大(fàngdà)的研究内容
(3)恒定(héngdìng)混合时间放大
第六页,共一百二十二页。
一、中试放大(fàngdà)的研究内容
1)选择比较成熟的工艺路线
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tiáojiàn)和工艺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公众和基因工程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基因工程,包括利用载体系统的重组体DNA技术,以及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把异源DNA直接导入有机体的技术。

但不包括下列遗传操作:(一)细胞融合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二)传统杂交繁殖技术;(三)诱变技术,体外受精技术,细胞培养或者胚胎培养技术。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一切基因工程工作,包括实验研究、中间试验、工业化生产以及遗传工程体释放和遗传工程产品使用等。

从国外进口遗传工程体,在中国境内进行基因工程工作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工作,成立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负责基因工程安全监督和协调。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基因工程工作进行安全管理。

第五条基因工程工作安全管理实行安全等级控制、分类归口审批制度。

第二章安全等级和安全性评价第六条按照潜在危险程度,将基因工程工作分为四个安全等级:安全等级Ⅰ,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Ⅱ,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Ⅲ,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Ⅳ,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高度危险。

第七条各类基因工程工作的安全等级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备案。

第八条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评估潜在危险,确定安全等级,制定安全控制方法和措施。

第九条从事基因工程实验研究,应当对DNA供体、载体、宿主及遗传工程体进行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重点是目的基因、载体、宿主和遗传工程体的致病性、致癌性、抗药性、转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以及确定生物控制和物理控制等级。

第八章 中间试验

第八章 中间试验
一、中试的目的及时机
第八章 中间试验
二、中试装置尺度
三、中试装置的完整性
四、运行周期与深度测试
五、中试的危险识别与控

2017/11/21
一、中试的目的及时机


中试放大的主要目的:
( 1 )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 合成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合理,主要经济技术指 标是否接近生产要求; ( 2 )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 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和最佳物料 量和物料消耗。对于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问
制在60~65℃的温度范围内。
2017/11/21

1.中试装置 见图1,反应釜的夹套中通入冷
却水及时移走反应热,其进出
口温度及流量分别为 t1,t2 和 W ; 釜内采用 2 支热电阻温度计分
别测量液相温度( T )和气相
温度( T’ );在反应釜两侧 相对距釜壁 500mm 处放置温度 计测量环境温度τ1、τ2。
AT-封头的散热面积,m2 T’、τ-封头的开始和终了温度, ℃ Δθ-测定的时间间隔,h
2017/11/21


⑥Q5-釜夹套侧对环境的传热量 Q5=KRAj(t-τ)Δθ Aj-釜夹套侧的散热面积,m2 t、τ-釜夹套侧的开始和终了温度, ℃ Δθ-测定的时间间隔,h (6)
式中:KR-釜夹套侧散热的传热系数, Kj/(m3·h·℃)
162.14
162.94 163.35
31.0
31.3 31.5
31.5
31.5 32.0
8:55
9:15 9:25
59.4
54.97 49.6
52.0
50.0 45.5

矿石可选性研究

矿石可选性研究

1、矿石的物质组成研究:一般把研究矿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的工作称为矿石的物质组成研究。

2、嵌布粒度特性: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特性。

3、矿石结构和构造:是说明矿物在矿石中的几何形态和结合关系。

结构是指某矿物在矿石中的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而构造是指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

4、比重组分分析:又称重力分析,其实质是,在接近理想的条件下,将矿粒分离为不同比重组分,根据不同比重组分的称重和化验结果,算出该矿样的比重组成以及有用和有害成分在不同比重组分中的分布率。

5、条件变差和试验误差:条件变差指的是由于试验条件的改变(泛指不同的处理,如不同的流程、设备和工艺条件)而引起的试验结果间的必然性差异。

实验误差则是指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按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过程误差和随机误差三类。

6、试金分析:金、银等贵重金属需要用类似火法冶金的方法进行分析,所以专门称之为试金分析。

7、试样最小必须量:指的是为保证一定粒度散粒物料试样代表性所必需取用的最小试样量。

8、试样的性质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的具体要求是:①试样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平均含量(品位)和含量变化特征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

②试样中主要组分的赋存状态。

③试样的理化性质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

9、元素有哪些赋存状态?和可选性的关系如何? 1)独立矿物 2)类质同像 3)吸附形式。

10、简述连生体的三种结构特征:①包裹连生----一种矿物颗粒被包裹在另一种矿物颗粒的内部。

②穿插连生----一种矿物颗粒由连生体的边缘穿插到另一种矿物颗粒的内部。

③毗邻连生----不同矿物颗粒彼此邻接。

11、决定重选流程的主要依据:1)矿石的泥化程度和可洗性。

2)矿石的贫化率。

3)矿石的粒度组成以及各粒级的金属分布率。

4)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

5)矿石中共生重矿物的性质、含量及其与主要有用矿物的嵌镶关系。

12、矿石性质研究的内容:1)化学组成的研究是研究矿石中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含量及相互结合情况。

矿石可选性研究电子教案-第6章

矿石可选性研究电子教案-第6章
所谓列表法是将试验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和工艺指标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表示 方法有许多优点:
① 简单明了; ② 不需特殊的仪器和纸张,形式紧凑; ③ 同一表格内可表示几个变数间的关系。 书P285表12-1是一种形式,另外还有其他的形式,使用时视具体情况而定。 往表中填写数据时应注意:
① 数值为0时应填“0”,数值空缺时应记作“—”; ② 将单位统一在表头,而不要逐个写入表中; ③ 同一列数据小数点应对齐; ④ 选用单位应适当,避免繁琐。
第六章 试验结果的处理(教材第十二章)
6.1 概述 6.2 试验结果的计算 6.3 试验结果的列表表示 6.4 试验结果的图示 6.5 试验结果的评价 6.6 中间试验及工业试验结果的计算 6.7 试验报告的编写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3/29
6.1 概述
概述
试验后得到的结果是零乱的,必须加以整理才能便于分析其中的
对筛分作业而言,一般正常情况下筛下产品中细粒级含量为100%,因此,筛
分效率 E 100( ) 100% (100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3/29
6.5.2 选矿效率的计算
⑶ 既能满足质又能满足量的综合效率公式(综合效率公式) 长期以来有许多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综合效率公式,总的说来可分为第一类和
校核应分两种情况:Ⅰ 若校核试验的试点移至曲线附近,则说明原来的 试验结果有问题,应舍去,而采用新的试验结果;Ⅱ 若试验结果没有差距, 则如实反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3/29
6.5 试验结果的评价
概述 ㈠ 概念 试验结果的评价是指判断试验结果好坏的方法或标准。 ㈡ 判据选择

科学技术活动的分类

科学技术活动的分类

科学技术活动的分类一、科技活动的分类定义1.科学技术活动科技活动是指所有与各科学技术领域(即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医学科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系统的活动。

科技活动分为三大类:①研究与发展(R&D);②科技教育与培训;③科技服务。

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科技教育与培训以及科技服务是与R&D密切相关的活动。

R&D是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利用知识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科技教育与培训是培养具有专门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科技服务是指有助于科技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

从科技统计的实施情况看,目前主要只对科技活动中的R&D活动进行统计。

由于R&D统计不能完全满足科技管理与决策的需要,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需求对R&D之外的部分科技活动也进行了统计。

我国的科技统计采用了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了一套科技统计指标。

在我国,进入科技统计的科技活动有三类:①R&D;②R&D成果应用;③科技服务,其中的R&D成果应用是我国具体情况增加的内容。

2.研究与发展(R&D)活动研究与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其中包括增加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

R&D活动与非R&D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R&D活动是探索和完善知识和技术、探索知识和技术的新的应用,其目的是获得新知识、寻求新方法和技术,或将它们投入新的应用,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而非R&D活动只涉及技术的一般性应用或是一些常规性活动,不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

在统计实践中,区分一项有计划的活动是否是R&D,主要是根据活动的性质或特点以及开展此项活动的直接目的或具体理由来判断。

如果一项活动具有创造性或者说具有明显的新颖成份,那末,该活动就是R&D;不具备创造性或新颖性的活动,如果是直接为R&D服务的,也属于R&D活动,如果是为其他目的开展的,就不属于R&D。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产学研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国际上的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科技竞争, 而科技竞争与经济竞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离开科技发展,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出现强势,把经济和科技联系起来看, 科研的核心问题已不完全是追求技术先进性的问题, 而是追求科技成果是否能转化生产力、是否产业化的目标。

所谓科技成果转化, 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 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 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市场预测确定科研目标、科技成果的产生、科技成果的转移和科技成果的使用四个阶段。

科技成果转化的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渐进的过程, 只有完成了这四个阶段, 才能达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的。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一样, 正面临着严重的尴尬和无奈: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转化时间长, 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1、科研立项与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生产应用联系不紧密高校的科技成果一般具有较高的技术指标和较强的先进性, 但成熟性和实用性则是高校科技成果的薄弱之处。

“重理论研究轻实际应用; 重成果发表,轻成果转化;重学术价值,轻实用价值”的情况在一些高校还普遍存在。

许多科研人员重视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而忽视了从事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

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成果轻推广的思想直接导致了高校与市场、企业联系的脱,造成大量科技成果游离于企业之外,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2、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高校科技面临着科研资源、特别是科研经费问题的严重挑战。

通过这种渠道争取来的科研经费, 几乎全部用于课题攻关、验收、鉴定、报奖等环节, 留给成果转化的经费几乎没有或很少。

发达国家在研发、中试、产业化方面的经费投入一般为1:10:100, 而我国则大约为1:1:10, 中试和产业化、商品化的资金缺乏, 使科研经费只能像撒胡椒面,科研项目只能进行低水平的重复, 导致重大项目难以完成, 大量科技成果不成熟,难以商品化、产业化。

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

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

(2)物质组成与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验证与小型试验所用矿石性质的差别,应基本相同,如果差 别太大应查清原因,确定是否需要重新取样 (3)制定连续试验方案、流程和条件 根据小型试验结果提出具体试验方案,要根据矿石性质变化 情况、试验的规模和小型试验的结果确定最终试验流程并考 虑如何调整。
(4)试验准备 计算、选择、配置设备;
(3)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较少, 灵活性大,允许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探 索试验。
实验室小型试验是一切试验的基础,实验室不能实现的过 程或工艺,工业上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1)试验是分批操作,作业之间以及 循环返回物料对试验的影响不能充分暴 露; (2)对给料性质波动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 响揭示不够全面; (3)试验条件和生产条件不同; (4)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新 药剂在实验室规模下取得的结果,对 于物料性质、环境条件、结构参数、 操作条件考察不够全面。 一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要经过 不同规模和深度的扩大试验; 特别是对于新矿石、新工艺、新设备、新药剂更是如此; 工艺比较简单,生产经验比较成熟的也可以直接应用。
情况比较复杂,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连续试验的规模一般为30~1000kg/h,常采用30~ 100kg/h,也可以减小到2-3kg/h。
10.2.2
实验室连续试验
(4)连续试验的设备
设备型式应与工业型设备相同或相似;
同一型式的设备要有多种规格 便于灵活配置和连接
便于操作和控制
要使工艺、操作条件等能灵活调整,因为根据试验结果可 能需要对工艺和药剂及条件进行调整。 要考虑产品的计量能方便进行。连续试验不象分批试验那 样可以把所有产品收集后过滤、烘干、称重。
10.2 中间试验 10.3 工业试验 10.4 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结果计算

中试基地运营机制

中试基地运营机制

中试基地运营机制
中试基地(中试:中间试验、中间试制)是指在产品研发的不同阶段,从实验室研发逐步推进到工业生产之间的一个环节,用于验证实验室研发结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

中试基地的运营机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规划和管理:中试基地的运营通常需要进行全面的项目规划,包括设备配置、人员安排、时间表等。

管理层需要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并负责监督和协调各个环节。

2.技术团队:中试基地通常需要配置专业的技术团队,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等,他们负责具体的试验、调试、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工作。

技术团队的水平和专业性对中试基地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3.设备和资源:中试基地需要合适的实验设备和生产资源,以模拟实际工业生产的条件。

这包括实验室设备、生产线设备、原材料等。

确保这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是中试基地运营的关键。

4.合规性和安全:中试基地的运营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要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这包括化学品的安全处理、设备操作的标准流程等。

5.产出和效益评估:中试基地的运营目标通常是验证产品的可行性,对产品进行中试生产,并获取相关数据进行评估。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调整产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确保产品在规模化生产中的质量和效益。

6.技术转移和扩展:中试基地的成功运营后,可能需要考虑技术的转移和扩展,将中试阶段的成功经验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从而实现产品的商业化。

中试基地的运营机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管理、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中试阶段的平稳过渡和成功实施。

轻工业部科技计划管理试行办法-[81]轻科字第32号

轻工业部科技计划管理试行办法-[81]轻科字第32号

轻工业部科技计划管理试行办法制定机关轻工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1.10.23施行日期1981.10.23文号[81]轻科字第32号主题类别科技计划,科技经费与财务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轻工业部科技计划管理试行办法(1981年10月23日(81)轻科字第32号)一、贯彻科学技术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1.轻工业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是轻工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计划要与经济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要紧密结合生产,适合国情,把轻工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列入计划,组织实施,限期完成。

科技计划应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例如轻工业生产建设计划应包括工业性试验项目计划、技术开发项目计划、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计划,使科技计划和生产建设计划密切结合。

2.轻工科技计划管理要符合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体现发挥优势,协作配合,高效低耗、走少花钱高效益的路子,项目选得好又不重复,实行科学和经济管理,发展轻工科学技术,促进轻工业生产高速度的发展。

3.轻工科技计划纳入轻工生产建设计划后,生产发展要为科技发展提供条件,所需经费、物资、人员同样应分别纳入各级财务、物资和人事计划,以保证轻工科技项目计划的完成。

4.轻工业各级管理部门应把科技计划与轻工业生产建设计划同时下达,抓生产建设计划执行情况的同时要抓科技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生产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同时也要检查科技计划的完成情况。

二、科技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1.加强调查研究,分析本行业的现状、优势和差距,发展目标和科技水平。

重大科技项目要根据当前生产发展需要和市场需要来确定,应为企业提供经济效果显著并有竞争能力的成套或关键技术;要重视企业里生产技术研究,注意加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等的研究;对市场提供大批量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根据国情掌握、吸收、消化外国科学技术成就;同时,必要的技术储备项目也要作适当安排。

如何保证试样的代表性

如何保证试样的代表性

如何保证试样的代表性:
一、试样的性质应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

其具体内容包括:
1. 试样中主要化学组分的平均含量(品位)和含量变化特征与所研究的矿体基本一致。

矿石组分含量的变化可能引起质变,组分含量变化到一定程度会使矿石具有不同的工业价值和技术加工性质。

不仅要使试样的主要化学组分的平均含量符合规定,而且要使试样的组成能反映矿体中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

即采样时,要注意使试样由矿体中具有不同组分含量的样品组成,否则即使平均含量相同,其可选性也不会相同。

2.试样中主要组分的赋存状态(如矿物组成、结构构造、有用矿物嵌布特性等)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

主要组分的赋存状态决定着矿石的可选性,采样时,必须对主要组分赋存状态的一些主要指标加以控制。

同样,不仅要控制这些指标的平均值,而且要反映其变化特征。

3.试样的理化性质(如硬度、密度、碎散程度、含泥量等)与所研究矿体基本一致。

二、要注意不同性质的试验对试样的粒度和用量的不同要求,试样类别具体有:
1. 找矿勘探中的试样;
2. 选矿设计用试样;
3. 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样。

除了要注意各实验试样的采集量,还要注意粒度要求。

实验室试验样的粒度一般较小,工业试验样则希望能保持采出时的原始粒度。

为了保证试样代表性,采样时必须严格按照矿石可选性采样方法进行采样,矿体采样主要方法有:刻槽法、剥层法、爆破法和钻孔岩心劈取法等。

取样方法和取样的代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用正确的取样方法取出的样品,代表性较强,反之,代表性就较差。

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取样对象和地点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

矿石可选性研究答案费下载.doc

矿石可选性研究答案费下载.doc

试样最小必须量:为了保证一定粒度散粒物料试样代表性所必须取用的最小试样量。

采样点:为了反映矿石品位的变化,需将所取试样划分为在监测区域内采集环境样品的准确位置。

物象分析:用以确定矿石中主要组分和伴生有益组分的赋存状态、物相种类、含量和分配率。

矿石结构:指某矿物在矿石中的结晶程度、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

比重组成分析:在接近理想的条件下,将矿粒分离为不同比重组分,根据不同比重组分的称量和化验结果,算出该矿样的比重组成以及有用和有害成分在不同比重组分的分布率。

矿石构造:指矿物结合体形态、大小、和相互结合的关系。

四分法对分:将样品进行充分混合均匀后,压成饼状,从正中划“十”字,再将“十”字的对角两份分出来并作一份。

统计检验: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一•定的意义下,对变差的性质进行识别。

1:矿石可选性研究阶段:实验室试验、中间试验、工业试验2:试样加工操作包括:筛分、破碎、混匀、缩分。

3:准确度:用来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指使用同种备用样品进行重复测定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重现性。

4:类质同象:化学成分不同,但互相类似而结晶构造相同的物质,在结晶的过程中,构造单位可以互相替换,而不破坏其结晶构造的现象。

完全类质同象:可以完全替换的类质同象。

不完全类质同象:有限制的替换的类质同象。

5:试验方法的分类,从如何处理多因素的问题出发,分为:一•次一因素法和多因素组合试验法。

如何处理多水平问题出发分为:同时试验法,序贯试验法6:确定试样最小必需量的俩类公式:经验公式理论模型。

常用经验公式及字母含义:M瑚Ms试样最小质量k;经验系数与矿石性质有关。

d:试样中最大块的粒度。

a:表示Ms与d之间函数关系特征的参数。

7:连生体的三种结构:包裹连生,原矿呈乳浊状,参与结构等穿插连生:原矿具交代熔蚀结构、结状结构等毗邻连生:原矿具粗粒自形、半自形晶结构,格状结构等8:矿石的主要构造形态有哪些: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新状构造、脉状及网脉状状结构、多孔状及蜂窝状构造、似层状构造、胶状构造。

矿石可选性研究复习汇总(金功版)

矿石可选性研究复习汇总(金功版)

矿石可选性研究复习汇总一、名词解释1、样品代表性:是指样品能够在规定的取样和分析总误差范围内,反应物料固有的特征。

2、试样最小必需量:为保证一定粒度散粒物料试样代表性所必需取用的最小试样量。

3、四分法对分:将混合均匀的样品堆成圆锥形,用铲子将锥顶压平成截锥体,通过截面圆心将锥体分成四等份,弃去任一相对两等份。

4、方格法:将混匀的样品铺成正方形的均匀薄层,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

将每一定间隔内的小正方形中的样品全部取出,放在一起混合均匀。

其余部分弃去或留作副样保管。

5、割环法:将用移锥法或环锥法混匀的试样,耙成圆环,然后沿环周依次连续割取小份试样。

6、类质同象:化学成分不同,但相互类似而结晶构造性同的物质,在结晶过程中原子、离子、分子等可以相互替换但结晶构造不受破坏的现象。

7、矿石结构:指某矿物在矿石中的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

8、矿石构造:指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的关系。

9、单体解离度:有用矿物的单体含量与该矿物的总含量的百分率。

10、包裹连生:一种矿物颗粒被包裹在另一种矿物颗粒的内部。

11、穿插连生:一种矿物颗粒由连生体的边缘穿插到另一种矿物颗的内部。

12、毗邻连生:不同矿物颗粒彼此邻接。

13、粒度:矿粒(块)颗粒的大小。

14、粒级:将矿粒混合物按粒度分为若干级别,这些级别称为粒级。

15、粒度组成(粒度分布):物料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16、粒度分析: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工作。

17、比表面:单位重量的矿粒群所具有的总表面积。

18、渗透法:利用流体透过待测物料的速度测定比表面。

19、比重:物料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20、重度:单位体积物料的重量21、堆比重:堆积的矿粒(块)群与同体积水的重量比,也称假比重。

22、堆重度:单位体积的矿粒群的重量23、绝对可磨度:用所测出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或单位耗电量的绝对值度量可磨度。

24、相对磨度: 将待测试样与标准试样的单位容积生产能力或单位耗电量的比值度量可磨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
10.1概述
10.2中间试验
10.3工业试验
10.4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结果计算
10.1概述
实验室小型试验的特点:
1)规模小,试样量少,各次试验的试样性质基本一致,试验数据的重复性和可比性好;
2)试验分批操作,条件容易控制,影响因素较少,因而在正常情况下,试验指标比中间试验和工业试验高而稳定;
3)人力、灵活性大,索试验。

实验室小型试验是一切试验的基础,实验室不能实现的过程或工艺,工业上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实验室小型试验的局限性
(1)试验是分批操作,作业之间以及循环返回物料对试验的影响不能充分暴露;
(2)对给料性质波动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揭示不够全面;
3)试验条件和生产条件不同;
(4)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新药剂在实验室规模下取得的结果,对于物料性质、环境条件、结构参数、操作条件考察不够全面。

一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要经过不同规模和深度的扩大试验; 特别是对于新矿石、新工艺、新设备、新药剂更是如此;
工艺比较简单,生产经验比较成熟的也可以直接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