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校办企业改革的系统思考
对国有企业举办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的思考
对国有企业举办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的思考作者:袁雪良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01期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与体制建设,促进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且必须解决的课题。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由国有特大型企业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出资举办的高职院校。
学院以建设国家骨干和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为契机,积极创新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四方深度合作的“校政企所”多元办学体制,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建高职院校的格局。
一、国有企业办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的必要性(一)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二)是建设国家骨干、省示范高职院校的需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要求:“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二、国有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的现状(一)企业办学的历史追溯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就办学形式问题提出了“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村合作社办学并举”的方针。
对新形势下做好地方高校办公室工作思考
对新形势下做好地方高校办公室工作的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不少地方独立学院相继诞生,地方本科学院面临的问题,机遇、挑战越显突出。
而办公室是学院管理系统的中枢,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就必须创新思维,加强办公室建设,增强管理水平,提升整体素质。
为地方学院增强教育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办公室工作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地方高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办公室将在学院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到助推学院进步的重要作用。
办公室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深化内部改革,大胆创新才能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发展需要。
一、创新管理制度提升高校竞争力办公室的工作定位很重要,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办公室,在做好综合协调,办文、行政事务等常规工作的同时,更应当下功夫,认真抓好以下两项重点工作。
(一)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体现高校文化和核心价值。
个人目标与高校目标融合共同发展,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高校建设目标。
管理制度的创新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通过民主管理,人文管理,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进步。
因此,地方高校的办公室,应开拓创新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各项管理等制度。
推进地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
实行目标管理,定期检查、考核、奖惩结合,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促进地方高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推进高校文化建设地方高校要生存发展必须建设先进文化,这是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的重要战略步骤。
学校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品牌标志。
高校文化主要体现在校训上,校训是引领大学前进的方向标,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对外是一种保障性的宣言、品牌的彰显。
高校文化建设不可忽视,地方高校办公室更应在文化建设的推进中发挥积极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去年以来,**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已进行的改革要深化、中央作出的改革要率先、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改革要探索”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l4个重点领域改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积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了盛谷公司、温泉宾馆现代企业制度。
多方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国有经济、非公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不断完善规范煤业集团、自来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县属企业经营管理层职业化从业、市场化选聘。
2、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严格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77个,建成农村资金互助社24个,多方搭建技术、信息、成果转化平台。
加快循环经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天纤棉业、正大饲料、家园陶瓷、华润建材、福润禽业等入园企业,全面推动企业市场化经营。
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简政放权,依法规范行政许可和自由裁量权,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97项,新增行政审批事项24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8项。
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理顺工商、质检部门管理体制。
全面启动运行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规范乡镇惠农便民服务大厅14个,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不断健全公共财政综合平衡预算机制,“三公”经费压缩25.2%,严格执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县乡“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理清,实现了政府性债务“零增长”。
5、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
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修编,建成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9个,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权登记颁证试点559户5123亩。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思考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第一~二章)一、概念阐释:1.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2.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管理主体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把研究作为有效管理的手段,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 办学体制多元化:所谓办学体制就是对办学主体和办学机制所做出的结构性安排。
办学体制多元化是指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即由过去政府单一办学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多种形式办学并存格局的转变。
4. 第三部门:是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之外“以志愿求公益”的组织。
具有六个主要特征:一是正规性,即非营利组织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二是民间性,即非营利组织从机构上与政府分离;三是非营利性,即非营利组织不得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四是自治性,即非营利组织要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五是自愿性,即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和管理中均有显著的资源参与成分;六是公益性,即非营利组织要服务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第三部门是第一部门-政府机构,和第二部门-营利机构之间的有益补充。
5、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规范与调节政府、学校、社会乃至市场之间的关系,调节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内部人、财、物、事之间等各种关系的制度体系。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可以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三个方面去理解。
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看,学校摆脱了是政府下属部门的境地,获得独立法人地位;从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看,就是要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内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及制约关系;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就是面向社会,树立顾客意识和服务意识,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对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的思考□高彦【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当前职业教育最受关注的话题,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纵深改革的方向,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作者单位】高彦,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模式来看,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只有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高职教育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对校企合作积极展开探讨与实践,寻求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但在加快取得成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个问题:(一)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发展后劲不足。
高职教育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但企业以赢利为根本目的,而教育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两者的追求目标有很大区别。
在政府鼓励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校企合作双方为快速取得对方支持而走入追求眼前利益的误区。
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实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
大多数企业只是挑选人才,而不参与人才的培养,因为人才培养需要企业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投入不可能立即取得经济效益,从而导致企业不愿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过多投资。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技术含量低,对技能实用型人才要求较低。
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简单技能的生产,为繁忙的企业创造利润,在此期间,学生变成了低层次的打工仔,进行的是简单重复的工作,系统学习得不到保证。
对高职教育来说,以校企合作为借口,转嫁办学成本,只追求眼前利益,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对学生、教育和社会都是不利的。
关于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思考——以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为例的开题报告
关于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思考——以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办学校改制分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企事业单位为解决职工子女就学问题,创办了大量企办学校。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企办学校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企办学校改制分离势在必行。
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作为一所具有代表性的企办学校,其改制分离的实践具有典型意义。
本课题以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为例,探讨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路径、措施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为我国企办学校改制分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选题目的1. 分析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背景、原因,总结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探讨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路径、措施,为我国企办学校改制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3. 通过对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改制分离的实证研究,分析改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4. 总结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办学校提供借鉴。
三、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1)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理论体系,为企办学校改制分离提供理论支撑。
(2)揭示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内在规律,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通过对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改制分离的研究,为我国企办学校改制分离提供实践案例,丰富教育体制改革的研究内容。
2. 实践意义(1)为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中小学的改制分离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建议,推动学校改革顺利进行。
(2)为其他企办学校改制分离提供借鉴,促进企办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
(3)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4)为政府、企业、学校及社会各界参与企办学校改制分离提供参考,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企办学校改制分离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
建立高校校办企业内部财会人员委派制度的思考
从国外 经验 看 , 几乎很 少 有国 家在 引 的 ,大 多数 国家 都 是 采 用权 责发 生 制 的 修正 模式 。例如 : 国 、 麦 、 国对 于雇 美 丹 法 员 养老 金收 益 、公 债 利 息 以及 第三 国家 的 贷款 或担 保 等特 定 会 计事 项 采 用权 责 发 生制 ,而 对其 他 事 项 则采 用 收付 实 现 制 。 因此我 国 在 目八 权 责 发生 制 的过 程 I 中 。必须 实事 求是 。根据 政 府 会计 的特 点 。针 对不 同 的会 计 事 项 采用 不 同 的会
㈧ 一 .’ .’
由单位财 务部 门统 一管理 。” 高等 财 务 机构 ,只 能 作 为学 校 的 二级 财 务机 领导 下 , 其财 务部 门在校 长领 构, 其财 务业务 接受财 务处 f ) 室 的统 一领 学 校作为 事业单 位 , 导。高等 学校 二级财 务机 构 , 必须遵 守和 执 行 学校 统一 制定 的财 务规章 制度 , 并接 导 下 有权统 一 管理 学 校 内部 的 一切 财 务
执行年度经 费预 算方案 , 护和管理校产 , 保 维护学校的合法利益” 。因此国家在 法律上
确认 了高等 学校 的法人地 位 ,并赋予 校长
管理学校财产的职责和权 力。
( )事 业单位 财务 规 则》第 五条规 三 《 定 :事业 单位 的财 务 活动 在单位 负责人 “
教育资源配置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 , 多大 中型企业 为了更好地对 许 外扩张形成竞争合 力 ,发挥最大 潜能拓展 企业的优势 。 都先 后在行业 内进行 整合 , 形
一
、
实行会计委派制 的法律依据
对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几点思考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高职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教育部推出了“双高计划”,旨在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技能的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本文就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力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施“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拓展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要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能需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要引进高水平教师和行业专家,充实师资队伍。
可以通过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或者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者兼职教师等方式,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研发,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
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可以通过建设实训室、模拟实验室等方式,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引入项目化教学、任务导向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和订单式培养。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开发、技术研发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
同时,可以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就业竞争力。
校园文化和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
校办企业改革案例
校办企业改革案例
以下是部分高校校办企业改革的案例:
1. 北京师范大学,根据改革要求,保留15家,注销67家。
这些企业大多数处于非经营状态或已经停止运营多年,注销这些企业有助于提升资产运营效率。
2. 北京林业大学,清理出47家僵尸企业,对27家“低效无效”企业进行清退处理。
这些企业的清理工作,有助于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校办企业运行效率。
3. 华东师范大学,改革前共有24家企业,改革后仅保留5家企业。
改革工作实现了人员、资产、业务的平稳过渡,保留的企业全部实现了盈利。
校办企业改革有利于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在改革过程中,高校应加强资产、人员、业务等方面的管理,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国有企业举办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的思考——以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机 电职 业 技术 学 院 ( 以下简 称学 院 )是 由 国 有 特 大 型 企 业 攀 钢 集 团有 限 公 司 校 。学院 以建 设 国家骨干 和 四川 省示 范 I 高职 院校 为契机 ,积 极 创新 由政府 、企 业 、科 研 院 ( )、学 校等 四方 深度 合 所 ( )企业办学 的历史追溯 一
2 政策划分不 明确 ,发展 受制 约 . 国有 企业 办高职 院校 感觉政 府在 制
( 下 简 称 攀 钢 ) 出 资 举 办 的 高 职 院 的现 状 以
二 、国 有企 业 举办 的高 职 院校 改革发 展 ,国有企 业举 办的 高职院校 在
创 新 办 学 体 制机 制 、 改 革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增 强社会 服务 能力 、建设优 质 教育 资源等 方面进 行 了积 极探 索 ,一大批 学 ( )国有企 业举 办高职 院校存 在 三 1 资金来源 渠道 单一,资金缺 保障 . 国有企业 举办 的高职 院校 与政府 办 1 5 年9 ,中共中央 国务 院在 《 98 月 关 校 和 专 业 的 建 设 成 效 明 显 。
1 9 年 1 月 , 国家 在 《 向 2 世 纪 模 、办 学条件 等方面 被拉 开 了距 离 ,发 98 2 面 1
促 进校 企合 作办 学法 规 ,推进 校 企合 作 教育 振兴行 动计划 》中确定 了 “ 三改一补 展 面 临挑 战 。
制 度 化 ” ; “ 化 办 学 体 制 改 革 。 坚 持 政策”,全 国一大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迅速 深
国有企 业举办 的高职 院校 在实 现教
一
教 育 发展 中 的一 个类 型 ,是 我 国高等 教 要求 : “ 地方 政 府与行 业 企业 共建 高职 学 与实 践结合 、校 企合 作办 学、产 学研
试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发展对策
试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发展对策作者:蔡晓晓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32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建设的物质基础,管理好使用好物资设备,发挥出国有资产的最大效能,保值、增值、严防流失。
现阶段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急需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因此我们要充分认知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时刻保持管理的新思维,紧迫地做好国有资产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各项管理水平,以确保高校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国有资产是单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国有资产在单位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是单位履行职能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物质前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国有资产不但数量和金额急剧增加,而且结构、性质、经费来源、使用方向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资产,如何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高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期保值增值、提高其使用效益,是我们每个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者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认识方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混乱、家底不清长期以来,由于計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缺乏产权管理、产权界定等责任意识,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资产账不健全,分类繁杂,普遍存在账物不符、账账不符、账外设账的现象。
家底不清,使大量的国有资产及其权益脱离了国家监督管理,至于国有资产优化配置、保值增值就更无从谈起。
(二)管理环节方面,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主体缺位,缺乏严格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尽管近年来高校已进行了多次物资清查整顿、清产核资、产权登记、国有资产年检等一系列资产清查工作,但往往是前清后乱,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主体不明。
财务部门负责资金核算与监督,设备部门负责教学科研部分物资的实物管理与监督,总务部门负责行政办公用品、设备、设施以及土地房屋的管理,基建部门负责相关在建项目的管理,产业部门负责校办产业的资产管理,但代表学校负责全校资产产权管理的责任主体相对缺乏,不能对各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实行有效地控制、协调、检查和监督。
改革环境下高职院校系部办公室行政工作思考与实践
2 . 2改革过程中 公室作用被忽视 由于办公室工作量大, 事情琐碎繁杂, 因而普遍 观念下 , 才培养模 式的 创新 是 系部 领导 、 人 教研室 主 任、 骨干教师的事情 , 与办公室儿 乎没有关 联 , 以也 所
没有 多少人认 识到要更大程 度发挥 办公室的作用 。
殊不知, 在这些过程中 所遇到的主要问题都与 否则, 人们可能在解读政策 E 大量的时间、 浪费 精力, 办公室的 工作密 切相关, 譬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要更 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大的调动教师积极性就需要有考核激励机制, 政策易 在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时,首先应该注意 制订 , 但这 些考核 和激励措施 在执 行过程 中的细致 要明确岗位责任制 , 规范工作程序; 其次要考虑政策 性、 准确性、 公平性才是激励作用的保证。 导向作用, 鼓励教职员工 自发、 主动的参与课程建设 办公室人员若能在以上这些工作上出效率 , 出 与改革; 最后还需要明确细致的条例以及制度的约束 创新 , 无疑会对系部乃至学校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 力来保障其实施效果。 作用。 3 3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 , 提高管理效能 2 3与专业契合度低、 办公室人员培训 、 交流机 “ 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现在很多办公自 , 动 会 梦 化、 信息化技术都可 用于提高效率和工作质量。 此, 因 办公室人员大多脱离了教学一线,很少参与到 办公室人员应树立现代管理意识, 掌握办公自动化技 课程 和专业建 设, 再加上 培训 和交 流机 会少 , 在这种 能, 推进无纸化办公, 提高现代化办公手段的应用水 不断变革的时代, 办公室工作人员大都很难跟 E 改革 平。 和发展的步伐, 然不能在工作中更多地从 ^ 培养 自 才 3 - 4积极进行办公室工作创新 模式改革的高度去审视判断、 从素质教育的深度去挖 3. .1引入知识管理 4 掘创新。因而 拄 一步加深了 前节所 述观念, 使得大家 知识管理是—个过程,是指组织个体通过这一 认为办公室在改革发展中可有可无。 过程学习新知识和获得新经验 , 并将这些新知识、 新 2 4工作辛苦待遇低, 缺乏激励措施, 主动性不 经验反映出来, 进行共享, 来促进培养、 用 增强个人的 高 知识和机构组织的价值, 通过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 二级部门办公室的服务职能,决定了这一特殊 智慧提高管理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岗位的辅助性、 从属性、 被动性等特点 ; 长期从事繁 办公室可以把部门各专家教授、骨干教师的知 重、 辛苦的 琐碎、 工作 , 工作缺乏成就感; 在进修、 评职 识、 经验进行总结归纳, 以增强办公室管理的应变能 称、 晋升、 评优等方面没有优先, 使工作人员易产生压 力和预见能力, 为部门的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抑感; 直接面对本部门数位领导, 还要经常协助学院 3. .2根据任务变化, 4 灵活组织动态团队 除了在办公室内部注重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 各职能部门工作, 工作人员承受的心理压力远大于普 通教师, 这些都使得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中遭遇心理 关系, 形成固定合作团队外, 还应根据需要, 组织协调 挫折的概率大大增加。 好多套不同的 人员组合, 在需要时 快速 形成动 态的 临 而 不管是目 前的考核体制, 还是绩效的改革方 时的工作团队, 以快速应对不同的 工作任务。 案中取消行政职称系列的趋势都极其容易耗损办公 4结论 室人员的积极性。只要枋 处理好各项事务, 不 二级部门办公室作为基层的综合办事机构和对 出错成为了大多数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 外联络窗口, 需紧跟改革步伐, 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 3提高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对策 时, 要把管理工作当成一门科学, 积极探索工作规律, 要做好办公室工作,首先要从管理者的角度重 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 提高工作效率和 视办公室工作,注重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提 质量, 配合当前高职院校的改革步伐, 助推学校人才 高、采用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等 ; 其 培养水平的提升。 次, 办公室工作人员 自 身也需要调整心 , 态 理清思路 , 参考文献 合理安排增强工作效率。 【 加脆 高 l 附 职院 校办公室 提升服务质量的思考 闽 3 . 1与时俱进, 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西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0 81:7 2 0 ,25 n 办公室人员需善于调节情绪,养成良好的 , t理 『陈育对. l 2 ] 高职院校 办公室行政管理的有效策略探析 素质, 而且要甘于奉献 , 全心全意为教职员工服务, 正 I文教 资料 , 0 ,:2- 3. J l 2 992920 0 确处理得与失、 苦与乐的关系, 做到重事业、 轻得失、 {- 许倩倩. 3 ̄丽, 1 关于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 少索取、 多贡献、 甘当无名英雄。 的思考【中国高新技术企业,08924 J l 2 0,:5. 办公室人员要有较强的管理水平,和谐的人际 『吴秀娟. 4 1 论二级管理体制下高职院校系办的角色定 关系, 精通业务, 还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 位l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o 8 :l 并注 J l 2o ,4 2 2 意创新意识的培养, 使管理工作既 务实又有创新, 真 作者简介: 18 l , 江苏丹阳, 陈丽f Q ' 女, 9 4 s 无锡商 正做到管理科学化。 业职 业技 术学院 。 门党政 秘书。 部 另外 , 还要多学习高职教育理论, 更多的参与到 刘远 祥 (9681~ , , 17 ,,1 )男 江西安 远 , 无锡 商业 教研教改项 目r去, } 并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办公 职业技术学院, l 博士, 讲师。 室工作中, 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 服务于人才培养。 3 2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
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摘要:我国近年来为推动高校教育改革而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改革的方向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扩大办学自主权是主要的改革思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主要的价值取向;先行先试、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是主要的改革方式;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方向。
通过揭示高等教育改革试点的方式、范围和层次以及改革试点的具体措施,积极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学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
比如,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达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 000万人,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
我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在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中国高等教育也饱受诟病,高等教育官僚化、高校大学精神缺失、学术腐败、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等弊端也日益突出。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科学泰斗钱学森时,钱老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集中体现了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高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即是对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战略方向和目标。
针对高等教育,该纲要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3项专项改革试点任务和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作为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2011年1月24日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为重点,组织实施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新局面。
新形势下高校办公室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办公室工作的思考作者:王频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4期[摘要]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给高校办公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做好高校办公室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形象问题,有利于领导的科学决策,而且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
因此,文章结合实际工作浅谈对高校办公室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工作;思考[作者简介]王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中图分类号] G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9)04-0172-0003高校办公室作为高校的综合管理机构,是完成高校日常基础性工作,保障高校决策实施,促进教学、科研、管理各项工作协调运作的重要部门,它在学校中处于中枢地位,是为领导决策和实施决策服务的综合办事机构。
办公室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同时也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桥梁和枢纽,是学校对内对外的窗口部门。
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抓大事、谋全局、当高参,积极强化综合协调与系统整合功能,紧紧围绕高校加快发展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校内外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外的各类资源,为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高校办公室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高校办公室如何做好工作,发挥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办公室工作的职能高校办公室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参谋助手学校领导既是决策者又是指挥者。
因此,办公室既要为领导的指挥服务,也要为领导的决策服务。
就是说,办公室既要办理事务,又要参与政务。
所谓“参谋”,主要是对领导的决策而言,经常为领导提供一些参考数据、信息,甚至出主意、想办法等; 所谓“助手”,主要是对决策的实施而言,办公室的助手作用表现在校领导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上。
为了减轻领导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代表领导处理日常事务是办公室的一项基本职能。
但办公室又不是单纯的办事机构,而应参与政务,应在校领导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反映办公室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王琦(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0)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 化,这使得高职教育从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正逐渐向着产教融合的方向进行演变。
深入分析 高校教育工作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工 作中在从校企合作向着产教融合进行演变过程中应从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这两个维度来进行 总结,而这种演变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的论证则要从政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高职院 校自身的发展水平这三个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思考中图分类号:G 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5646(2021)01-0122-03近年来,我国国内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并 在经济繁荣稳定的推动下,我国也愈发重视高等 职业教育工作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中,其办学核心始终都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006年我国教育部 在相关出台文件中明确提出,工学结合应该作为 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工作中的关键切入点,而校 企之间的合作则应通过教学改革来进行深入推 进。
这也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资源 共享以及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广度不断提 高,校企合作深度也从以往的单一性逐渐发展至 具有体系化的合作机制,并向着产教融合的目标 逐步迈进。
由此可见,对高职教育从校企合作到 产教融合的演变过程进行历史视域下的分析与总 结,以此进行系统性的梳理,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一、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所具有的内在联系 及其区别(一)产教融合的发展雏形是校企合作以客观角度来讲,教育和产业是两种截然不 同的主体,也可将其看作是一种主从关系。
高职 院校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其教育目标是为了 更好的服务于产业,这能够使以人为本的理念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所以,从某种意义来看,要想产 业得到更好发展,就必然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则能 够为产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以此促进产业发展。
对学校教学实习与厂方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学习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精品
对学校教学实习与厂方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学习领域的实践与思考摘要:由于当前社会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是中国投资办厂,以及国内的众多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特别是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高等级操作技能劳动者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曾一度出现高级技工年薪超过硕士的现象,这一切不断推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职业技术教育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产教结合,校企合一”办学体制入手,使之在教育、教学、生产、科研、服务等方面呈现新格局,闯出新路子,使办学更贴近社会,更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期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一、职业技术教育背景分析在世界许多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已从设立时对日进狭隘的职业技术培训、为企业输送急需的技术工人或初级技术人员的初衷偏离了,职业技术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样的变化集中体现在1999年4月26日至4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的文件和主要发言中。
这次大会认为:第一,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所有国家发展日程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第二,必须重视教育、培训和就业政策的紧密联系;第三,职业技术教育不应该仅仅由“需求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驱动,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人的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为全民提供终生学习机会。
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技术教育发生了以下重大变化:(一)、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从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定阶段转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
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为部分学生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顺利进入某一职业就业,而且还要贯穿和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探索职业,了解职业和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此外,还要为全民提供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二)、职业技术教育不再是孤立于正规学校教育一隅的一种类型或一个阶段的教育,而是已经转化为职前教育、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紧密结合的一个统一和连续的过程;(三)、职业技术教育不再是只重职业和技术培训的狭隘的教育,而是转为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的全面教育,也就是说,是一种把职业和技术技能的培训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职业技能与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与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
我国高校校办产业的探析与思考
我国高校校办产业的探析与思考◆周 州李瑞清本文提出校办产业的概念与特征,介绍中外校办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出高职院校校办产业模式,探索与思考了本科高校校办产业问题对高职高专校办产业的借鉴作用。
高校校办产业校办产业模式校办产业问题一、校办产业的概念与特征我国《高教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大学具有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也就是习惯上讲“产学研”相结合。
西方通常将大学的功能分为三大项:第一是知识产生的功能;第二是知识传播的功能;第三是知识的应用功能。
高校校办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在理论上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而且在形式和内涵上完善了高等学校教育、科研、产业的三大功能,曾被国外理论界誉为中国的创举。
狭义上的校办产业概念,根据国家税字(1994)001号文件精神,高校办产业是指相当一级高校主管部门和税务批准,由高校出资自办的、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各类法人经济实体的总称。
根据这一概念校办产业应具三个条件:(1)必须是学校出资自办;(2)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3)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
广义上的校办产业概念,是根据我国高校校办产业的实际情况,把高校校办产业置于社会大系统加以界定和概括得出来的,高校校办产业是指由学校独资,由学校负责或主要参与负责经营管理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或隶属学校法人的各类经济实体的总称。
根据这一概念校办产业应具四个条件:(1)经济实体产权主要归学校所有;(2)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由学校任命或委派;(3)接受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检查;(4)相当比例的收益上缴学校。
高校校办产业构成要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按产业类型划分,高校校办产业包括:(1)科技产业;(2)传统产业;(3)服务产业。
按主管层次划分,高校校办产业包括:(1)校有校管产业;(2)校有系管产业。
按产权的界定划分,高校校办产业包括:(1)学校独资;(2)股份制;(3)中外合资;(4)国内联营。
对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思考
统 管 理 的 科 学 化 与 规 范 化 。同样 的办 公 自动 化 系 统 在 某 些 学 校 运 行 良 而 其 11 高 校 管 理 上 的 复 杂 性 需 要 有 办 公 自动 化 系 统 作 支 持 。 高 校 管 理 好 , 在 某 些 学 校 却 无 法 得 到 有 效 的 应 用 , 根 本 原 因 就 在 于 管 理 上 . 制 没 办 中 涉 及 的信 息量 大 而复 杂 。 仅 涉 及 一 般 企 事 业 单 位 管 理 所 有 的 信 息 的 缺失 , 度 上 的 不 健 全 。 有 规 范 的管 理 , 公 自动 化 就 会 变成 一 纸 不 或者 只 能 用 来 完 成 发 通 知 、 告 等 低 级 应 用 , 法 实 现 办 公 自动 公 无 ( 如档 案 、 务 、 事 和 资产 等 信 息 ) 而且 还 涉 及 教 务 、 学 、 研 等 信 空谈 , 财 人 . 教 科 息 。而 办 公 自动 化 所 收 集 、 理 、 析 的 对 象 正 是 “ 息 ” 处 分 信 。在 这 种 情 况 化 的建 设 目标 。 . 下 . 必 要 通 过 办 公 自动 化 来 提 高 信 息 处 理 效 率 。 同 时 . 高 校 管 理 25 网 络 安 全 仍 存 在 不 稳 定 因 素 。 由于 办公 自动 化 系统 与 互 联 网互 有 在
【 键 词 】 校 ; 算机 网络 ; 公 自动 化 系统 关 高 计 办
办 公 自动 化 系 统 即 O 系 统 , Of e Auo tn 的 简 写 , 高 化 系 统 整 体 效 能 的 发 挥 。 A 是 fc — tmoi i o 就 校 而 言 . 公 自动 化 系 统是 将 现代 化 办 公 和 计 算 机 网 络 结 合 起 来 的 一 23 传 统 办 公 模 式 与 办 公 自动 化 系 统 的 衔 接 、 渡还 存 在 一 定 问 题 。 办 . 过 种 新 型 办 公 方 式 , 般 具有 领 导 办公 、 文 处 理 、 文 管 理 、 议 管 理 、 目前 自动 化 系 统 还 没 有 国家 统 一 的标 准 ,尚 未 形 成 有 效 的 规 章 制 度 , 一 公 发 会 提 案 、 案 管 理 、 案 管 理 、 共 信 息 发 布 、 文 检 索 等 功 能 , 充 分 运 文 件 的 审 核 、 批 等 涉 及 到 电子 签 名 、 子 印 章 等 问题 , 使 用 的 有 效 议 档 公 公 它 签 电 其 用 了现 代 计 算 机 互 联 网技 术 , 到 无 纸 化 、 程 化 、 能 化 , 约 化 的 性 受 到 质 疑 , 达 远 智 节 目前 文件 签 批 仍 以 纸 质 为 准 , 推 行 办 公 自动 化 系 统 的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校办企业改革的系统思考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深入,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环境也随之作出了调整。
要解决目前高校校办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内涵发展,成为经营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校办企业;改革
1建立完善产权制度,推陈出新管理分配
我国高校校办企业,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上,也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化历史上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校办企业产权制度不清晰是导致发展阻滞的根本原因,校办企业产权从理论而言,隶属学校和国家,实际运营时,产权分配漏洞逐一显现。
笔者认为,根据企政分开机制,将控制权归属学校,将经营权归属校办企业,让校办企业成为真正实现企业管理制度,没有过多行政干预。
术业有专攻,学校方面负责学术研究和发展,校办企业让了解市场与善于经营者来操作大环境,有利于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制衡,达到双赢目的。
产权分离对人才和管理办法提出更高要求,初期学校认为校办企业从属学校资产应受学校管理,而校办企业认为自己是独立个体,与资产分配没有明确规范,导致矛盾丛生,因此企业想要彻底跳出行政干预范围,必须有第三方见证和监督二者。
学校选择校办企业需要考虑评估资产、债券、债务的承担能力,确认并委托后则应放手让校办企业发展,否则会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
2调整企政营销策略,明确最优效益目标
企业经营有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比较突出的,大多企业呈现自主经营、自负亏盈、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状态。
校办企业略有不同,一旦出现亏本或破产,学校是必须承担的一方。
因此,校办企业产业结构和总体收益是考虑重点,不同产业收益率和市场经济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充分结合我国国情,以占据比例来调整校办企业应上缴的利润指数,并适当给予早期实行利润承包制与现代管制下浮动率较大的企业缓冲期以适应改革。
企政营销策略的调整,以效益为最终目标,任务细分到各企业,尤其在科研教学方面要求量化,才能以科教兴国为主力发展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对校办企业经营的改革制度,主要目的在于校办企业经营模式向现代化企业管理靠近奠定基础。
市场经济弹性变容易让校办企业处于被动状态,为了适应发展企业文化必须具备凝聚、调适、辐射、导向、约束六大基石,加之股权多元化如此方可学校与校办企业共同获益。
学校规范企业发展,与校办企业整体达成共同进步意识,企业改革按照淘汰、重组、托管、改制四种方式开展,将营销方式合理化,明晰企业责任、权利、利益关系。
在利用股权制,学校有两种分红办法。
一则,学校作为优先股对校办企业进行投资,无论企业盈亏,企业必须上缴固定比例;二则,按照参股大小对校办企业进行投资,对企业盈亏负责,赢利多则分红多,反之亦反。
促进企业发展必须有明确目标,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校办企业同样如此。
经济建设离不开创新,唯有多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注入,方可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下,现代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愈演愈烈。
在风险中生存是校办企业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般而言,无论生产经营过程,企业成长所遇风险及其产生的负面很可能让企业无立足之地。
企业经营风险包括自然风险、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风险、社会经济环境风险等,财务风险则包括理财各方面包括筹资、投资、运营资金和利润分配的不确定性。
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从而维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校办企业在拥有高素质人才基础上必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将概率降至最低。
校办企业维持基本原则(校企分开、规范管理,政府推动、学校运作,明确职责、确保稳定)基础上,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是生存要求的素质。
校办企业需要承担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的责任,将其量化,为提高教育水平和科研质量而奋斗。
3建设素质人才队伍,合理规划人力资源
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企业。
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一直都高度重视,求贤若渴是现代企业力抓的方向。
的确,面对人才的流失,很多企业都扼腕。
复合型的人才越来越为企业的发展相中,而校办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
人才队伍的建设能为企业打下夯实的基础,优秀人才的争夺则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各业界新起之秀网罗不少全才,给予的待遇也是留住人才的先天要诀。
因此,很多企业岌岌可危,对此有点招架不住。
校办企业想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没有技术性和专业管理型人才的支持难以在社会立足。
人事管理制度是校办企业改革重点,根据各个阶层需要,向社会招纳有志之士。
校办企业人力资源内部控制要合理,企业有自主选择权,对于招聘、考核都要层层把关,不能随意收纳学校家属等裙带关系,最终造成校办企业与学校之间矛盾,也直接导致经济损失。
学校不能随意使用国家教育经费及科研代理费等来进行私人经营性投资,同理,校办企业需要真正落实利益,以学校和社会直接与间接贡献和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利润总额、资产增值率,对股东的投资收益回报为最终意向。
五险一金是企业保障职工享有权益的基本成分,现代人讲究后续利益,因此对保险事项颇为关注。
校办企业必须规范保险机制,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一金是有个人缴纳,当然这也是法定。
校办企业按照规定缴纳五险一金,既能保证职工安心工作减少因生老病退的顾虑,也为后续人才扩招做好品牌宣传。
校办企业建立完整职工薪酬管理委员会,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年终奖金进行比例分配,彻底实现多劳多得、奖惩有度、福利津贴等有效制。
4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优化制定战略布局
日新月异的社会,电子商务融入企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传统企业管理制度不能满足需要,我们必须创新与改革,优化制定战略布局。
校办企业因其特殊性质,目前国家政策对其都有一定扶助,甚至会连带享受国家给予学校的优惠条例。
但是校办企业同时也是独立机构,我国教育格局处于随时变动状态,在未来,校办企业很可能失去这些先天优势,而校办企业若然想要生存就必须迎合时代发展,走向普通企业路线,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个体。
校办企业应当结合实际状况与市场走向,调整管理制度,打破陈旧观念,接受新生事物,为企业发展做好规划与定位。
机遇与意外是并存的,唯有企业占据主动状态,才能对机遇有较好把握。
制度创新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唯一途径,企业契约制度和治理结构创新是重中之重。
关于契约制度,主要是对企业与股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部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良好把控。
如今,相当多企业都没有清晰的契约观念,校办企业是明显机构之一。
契约制度不明确,不创新,职工难以得到实际利益保障,也有许多钻空子成分在,使得人们待遇不公平,引起怨愤。
调整创新契约条框,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四点,通过明晰校办企业契约关系,理顺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创新校办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应用体系,依法保障学校与企业的基本利益。
关于校办企业治理结构创新主要在于划清控制者与经营者关系界限,分明职权,控制者注重市场走向,经营者判断利弊,然后执行,用创新的人才架构来打理企业,做到学习营销知识,锻炼营销技能,传播营销理念,交流营销文化,借鉴国外成功转型机构的管理概念与市场规划,对我国校办企业进行内部环境与内部实力分析,通过行政、经济、政策等改革来实现战略目标,让战略布局得以周到严密。
参考文献:
[1]陈晓明高校校办企业经营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2]魏杰企业制度安排[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3]翟福军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8(30).
[4]霍彩珍,李丽红,户艳领产学研结合校办物流企业的创建与完善[J]中国市场,2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