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四讲-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人教版):化学平衡

解析
用极值法判断各物质浓 度。
C.X2为0.2 mol/L
D.Z为0.4 mol/L
题组设计 思维建模
题组一 极限假设、限定范围,理解可逆反应特点
答案
解析
2. (2015· 唐山模拟 )一定条件下, 对于可逆反应 X(g)+ 3Y(g) 2Z(g), 平 衡 浓 度 之 比 为 1∶ 3 , 转 若 X、Y、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1、c2、c3(均不为零 ), 达到平衡时, 化浓度亦为 1∶3 ,故 c ∶c2 -1 -1 - 11 X、 Y、 Z 的浓度分别为 0.1 mol· L 、 0.3 mol· L 、0.08 mol· L , = 1∶3 , A 、 C 不正确;平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 衡时 Y 生成表示逆反应, Z A. c1∶ c2= 3∶ 1 生 成 表 示 正 反 应 且 vY( 生 B.平衡时, Y 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 3)∶v ( 生成 ) 应为 3∶2 , B 成
题组设计 思维建模
题组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5.某一容积为 5 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 0.2 mol CO 和 0.2 mol H2O,在 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 发生如下反应: CO(g)+ H2O(g) CO2(g) + H2(g) ΔH>0。反应中 CO2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知识梳理 思维深化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限度 (1)建立过程 (以 N2+ 3H2 2NH3 为例 )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N2 和 H2,使其反应。
最大 ;生成物 ①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 _______ 0 。 浓度为 0,逆反应速率为____ 减小 , ②反应进行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 _______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复习 说课(公开课)

2015-26、28 2016-27 2017-26 2018-27(2) 2019-27 ④
2016-8 2018-26(1) 2018-27(4) 2019-27 ③
针对典型案例,能从限度、速率等角度对化学反 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2018-26(4)
近五年速率平衡高考题特点
水平B
感谢人大附中曹喆老师高三一轮复习教材主要速率决定
离平衡附近,主要平衡决定
因变量
教学过程
引入:合成气 制甲醇
单个反应 单一角度
单个反应 多个角度
多个反应 多个角度
小结
T、P 变化
单个反应 相 互 影 响
多个反应
自变量
平衡移动
速率变化 控制变量
平衡转化率 变化
一致,直接判断
一定时间内
相反,判断主次
实际转化率变化
教学过程
引入:合成气 制甲醇
石 油 化 工 产 品
教学过程
引入:合成气 制甲醇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装置
国际首套煤制烯烃工业化装置 2011年1月1日正式商业化运行 每年产60万吨,盈利3000元/吨
教学过程
引入:合成气 制甲醇
CO(g) + 2H2(g)
CH3OH (g)
教学过程
引入:合成气 制甲醇
因变量
教学过程
引入:合成气 制甲醇
单个反应 单一角度
单个反应 多个角度
多个反应 多个角度
T、P 变化
单个反应 相 互 影 响
多个反应
自变量
① ② ③
两条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
协同
竞争
应用 知识+思路+复杂推理 解决问题
第07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2016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滚动检测(原卷版)

绝密★启用前2016届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同一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C.△H<0、△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甲.在500 ℃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乙.在500 ℃时,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起反应丙.在45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丁.在50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3.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情况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③NO2、NO、O2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②④⑤4.工业制备纯硅的反应: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1(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的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C.反应达平衡时,若升高温度,则硅的产量会提高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200mL 1mol·L-1的NaOH恰好反应5.下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 △H<0的平衡移动图形,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是()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2016《名师面对面》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讲座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题解题策略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三一轮总复习 · 化学
专题讲座六 化学反应速率和 化学平衡图象题解题策略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三一轮总复习 · 化学
一、题型特点及命题预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类试题是化学试题中的一种 特殊题型,其特点是:图象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 查的化学知识寓于图中曲线上,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 点。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以及对学科内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这
3.由反应和图象判断图象中坐标或曲线的物理意义
4.由反应和图象判断符合图象变化的外界条件 5.由反应判断图象正误等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三一轮总复习 · 化学
三、图象类型 1.浓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能说明平衡体系中各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情况。如 A+B AB 反应情况如图 1 所示,解该类图象题要 注意各物质曲线出现折点(达到平衡)的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 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三一轮总复习 · 化学
四、解题步骤与解题方法
1.解题步骤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三一轮总复习 · 化学
2.解题方法
(1) 先拐先平:在含量 ( 转化率 )—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 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 催化剂或压强较大等。 (2) 定一议二:当图象中出现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三一轮总复习 · 化学
【解析】这是一道把图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结合在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7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3 的浓度一定小于 0.4 mol·L-1, 故 A 错误;SO2 与 SO3 浓度不会均为 0.15 mol·L-1,只能一 种物质的浓度增大,另一种物质的浓度减小,故 B 错误;由 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2 的浓度一定小于 0.4 mol·L-1,大于 0,则可能为 0.25 mol·L-1,故 C 正确;根据元素守恒,c(SO2) +c(SO3)=0.4 mol·L-1,故 D 错误。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第7章 化学反应 速率和化学 (huàxué fǎnyìng) 平衡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
移动
12/12/20共九十九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考试说明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 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中的重要作用。
(H2),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正确。
12/12/2021
21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第三二十一页,共九十九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4.(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本质特
征是___正__反__应__速__率__与__逆__反__应__速__率__相__等____。下列关系中能说
12/12/2021
25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第三二十五页,共九十九页。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经典版)
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准确地判断题目提供的物理量,反应过程中是变量还是 定量,变量不变,则可逆反应达平衡。 以 mA(g)+nB(g) pC(g)+qD(g)为例:
2016年高考总复习高三化学课件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 基础课时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_____ 减少 或生成物
浓度的_____ 增加 来表示。
Δc - -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 Δt ,单位为 mol· L 1· min 1 或 mol· L
-1
· s - 1。
量 ) 酸性溶液 40.0 mL 混合,记录 10 ~ 55 ℃间溶液变蓝时 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 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考点一
考点二
A.40 ℃之前与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 势相反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A 项,0~6 min 内,产生 n(O2)=1×10-3 mol,消耗 2×10 3 mol -3 10 × 10 L Δc mol , 则 v(H2O2) = Δt = 6 min
-
n(H2O2) = 2×10 - 3 ≈3.3×10
-2
mol/(L· min),故 A 正确;B 项,随着反应的进
考点一
考点二
基础课时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最新考纲]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3.理 解外界条件 (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 对反应速率的影
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反应速
3
mol,占起始物质的量的 50%,故 D 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一 考点二
2. (2013·福建理综, 12)NaHSO3 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 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 所需时间可以求得 NaHSO3 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 0.020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能力提升

第七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能力提升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强酸与一元弱酸的性质差异(以盐酸和醋酸为例)归纳如下:(1)盐酸中HCl全部电离,不存在HCl分子,只有H+、Cl-、OH-(极少);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既含H+、CH3COO-、OH-(极少),还有醋酸分子。
(2)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
(3)同温度、同浓度的盐酸的导电性强于醋酸溶液。
(4)中和同体积、同pH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耗碱量多于盐酸。
(5)pH相同、体积也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足量活泼金属反应时,起始速率相同;在反应过程中,醋酸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盐酸慢,平均反应速率比盐酸快,产生的氢气也是醋酸多。
(6)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足量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盐酸产生氢气的速率比醋酸大,但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7)pH相同、体积也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强碱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后,若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醋酸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8)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强碱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后,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醋酸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9)pH相同、体积也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盐酸的pH增加程度大,醋酸的pH增加程度小。
(10)盐酸和醋酸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后,盐酸的pH几乎不变,而醋酸溶液的pH增大。
(11)当盐酸与弱碱相互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当醋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溶液显碱性,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
酸碱中和滴定pH变化曲线以0.100 0 mol·L-1NaOH滴定0.100 0 mol·L-1HCl为例,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理论上讲,强酸强碱完全反应时的pH应为7,滴定时应选用在pH=7时变色的指示剂,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从19.98 mL变为20.02 mL时,pH从3.6突跃至10.4。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第4节 化学平衡移动课件

提高 H2 的利用率,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B )
A.升温
B.增大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 H2 的浓度
[解析]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H2 的利用率减小,
错误;B.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H2 的利用
结束
语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
衡 第4节 化学平衡移动课件-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 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第4节化学平衡移动课 件
3.(2018·天津)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 1 mol C2H5OH 和含 1 mol HBr 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 C2H5Br+H2O,充分反应后 达到平衡。已知常压下,C2H5Br 和 C2H5OH 的沸点分别为 38.4 ℃和 78.5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增加,此反应( )
A.是放热反应
B.没有显著的热量变化
C.是吸热反应
D.原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解析】升温时,C 的量增加,说明升温时,反应向正方向移动,而升
高温度,平衡将向吸热方向移动,则说明正反应方向是吸热方向,即此反应
为吸热反应。
【答案】C
03
课堂练习
1.(2019·海南)反应 C2H6(g) C2H4(g)+H2(g) ΔH>0,在一定条件下于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 化学反应速 率和平衡 第4节 化学平衡移动课件-202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 平同学衡们第,4下节课休化息学十平分钟衡下。眼移现睛在动,是课休息件时间,你们休息一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 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