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 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郡 县 制
1.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 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 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2.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 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 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 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 “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 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3.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 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 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 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都起了重要作用。
(2)、消极: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
元朝
明朝
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下设路、府或州、县)
中央: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地方:废行省制度,设三司 地方:行省制度
清朝: 中央:设军机处
2.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 尚书令、 侍中 等,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 3、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中央设 中书 、 门下 和 尚书 ,分别负责 决策 、 审议 和 执行 . 4、宋:设 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使 和 三司使 ,分割宰相 增设参知政事 、 的 行政权 、军权 和 财权 。皇帝总揽大权。 5、元:最高行政机关是 中书省 。
二、封建社会(战国——清朝)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形成 2、从汉到元——演变发展 3、明清——达到顶峰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首创皇帝制度 ,基本特征是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御史大夫 、 太 2.中央设 丞相 、 ,三者之间相互牵制。 尉 郡县 制度。郡守、县长、县令由 3.地方:全面推行 朝廷 任命 而非世袭。 作用: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理 。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从汉朝到元朝 1、汉:西汉初, 郡县 、 封国 并存。汉武帝颁 推恩令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布 2、隋唐: 节度使、藩镇割据 ,削弱中央集权。 3、宋:地方 分权 ①军事上, 兵权收归中央 ②行政上, 由中央掌控 派 文臣 担任地方官③财政上,地方赋税 . 4、元:在地方实行 行省制度(中国 省制 的开端) 边远民族地区设 宣慰司 进行管理。
清朝设立军机处
1.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
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2.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 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 中枢机构。 3.特点: 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 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办事效率较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4.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 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分 封 制
含 义
宗 法 制
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 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 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 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的 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 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不 同 点
目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的
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 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 特 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 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 点 性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 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 治隶属关系。 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 一起。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 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史实:①汉武帝设“中朝”,削弱了丞 相权力。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最 高长官都是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 分割相权。
1.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特点: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史实: 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 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 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 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 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 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 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元朝行省制度
1.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
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 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省是地方最高行 政机关,权力受中央的节制②行省官员要定期 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行省官员 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3.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的设置,有利于中 央极权,特别对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 重要意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开始出现于:夏朝 •内容:
王位世袭制
宗法制
分封制
一、王位世袭制:始创于 夏启 。 二、分封制 有效的统治 1、目的:为了进行 。 2、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3、内容:周王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 诸侯的义务: 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利: 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 4、作用: 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统治 三、宗法制 1、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 2、与分封制关系 互为表里 . 3、作用:保证了贵族 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总趋势:相权 不断削弱, 君权 不断加强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草拟文件)—门下省(审批文
件)—尚书省(执行)[三省省最高长官 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2.六部名称与职责:礼部(主管礼 仪)、吏部(主管官吏)、 户部(主管户口)、工部(主管工程)、 兵部(主管军事)、刑部(主管刑法)
关 系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 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 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
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 度集中 (4)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其中宗法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 双重影响
①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 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有利于古代文明的持久性发展。 ②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失误,造 成暴政和腐败现象;造成官吏唯命是从的奴性和 官僚机构膨胀,官 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八股 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扼杀了社会活力,钳制 思想,摧残文化;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和社会发展进步,落后时代发展潮流。
总趋势: 地方权力 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
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1.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
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增强,割据一方,开 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2.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和中央集权,采取了建立中朝、设置刺 史和颁布“推恩令”等措施,最终解决 了地方分裂势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太祖废除中书省 和 丞相 ,以六部 分理全国政
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后设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顾问, 到 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 ,大学士开始参与决策.
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或决策机构 ,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 2、清(1)康熙设南书房,与内阁 、
古代 中国 的政 治制 度
封建社 会 专制主 义中央 集权制 度
秦朝: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 ①发展了皇帝制度 中央 ②三公九卿 汉朝 地方: 郡国并行制州郡县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 中央:中书门下、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分相权 宋朝 地方:(路)州县,派文臣做地方官
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 皇帝 。
(2)雍正设军机处 ,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
制制度发展到 顶峰
。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
2.明成祖设内阁:是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
治机构。 3.内阁职权及影响: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 政的助理机构。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 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 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2.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在封建社会前期 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其消极 因素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碍了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 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 原因之一。
单元总结
奴隶社会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王位世袭制; 夏 中央、地方官职 商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