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质地貌原理 特别微专题二 内外力共同作用地貌练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专题2外力作用与地貌
专题2外力作用与地貌【考点总结】1.河曲地貌:根据河流的弯曲状况,判断凹岸凸岸(看岸勿看河),熟悉凹岸凸岸特点:(1)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为主,河岸陡立;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为主,河岸平缓。
(2)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底层水流趋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2.河流湖泊的顶托作用:顶托是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
易发生顶托作用的地区:(1)支流汇入干流处:如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
(2)河流注入湖泊处:湖水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河水不易下泄。
(3)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的成因之一就是潮流的顶托作用。
3. 沟谷的发育过程:4.风力堆积地貌:(1)形成机理: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或者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风力减弱,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等。
(2)地貌类型及分布:沙丘(垄)及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区及沙漠边缘,其次是沿河、沿湖及沿海地区。
(3)风向判断: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黄土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为风向。
如下图所示:【典例示范】【典例1】(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
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
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典例2】2019年11月初,芬兰一处海岸边出现了数千颗“冰蛋”覆盖了30米长的海岸线(如图)。
这些“冰蛋”最小的如鸡蛋,最大的有足球那么大,而且它们还可以变得更大,最高可达3英尺。
摄影师马蒂拉说他是在一个寒冷多风的日子来到岛上的,而“寒冷多风”正是造成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条件。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四):地表形态的塑造1、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地处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山脉、燕山山脉三大地貌结合部,在公园北部海拔约1700m的绵延的山脊上分布着第四纪冰川遗迹、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地貌——阿斯哈图石林。
读图,回答1-2题。
1.阿斯哈图石林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隆起-冰川侵蚀-风化侵蚀B.地壳隆起-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冰川侵蚀C.岩浆侵入-地壳隆起-冰川侵蚀-风化侵蚀D.地壳隆起-冰川侵蚀-岩浆侵入-风化侵蚀2.阿斯哈图石林大多具有一面凹一面凸的特点,图中石林凹面朝向的方向最可能是( )A.东南B.西北C.西南D.东北2、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2.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
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1.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
如图1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2.河水侵蚀河岸易引起崩岸决口。
“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四 地壳的运动与地貌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课件
地 貌 常 被 侵 蚀 成 谷 地 不易被侵蚀,常形 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
貌
(外力作用)
成山岭(外力作用) 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
图示
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形成
12/10/2021
【易错警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 造是不准确的。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 如图所示:
12/10/2021
题组二 地质构造判读及应用 2.(2016·辽宁五校协作体考试)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假如你作为一位地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师,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由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据此, 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关系。
2.图像信息
向斜 山岭
12/10/2021
背 谷地
解析 第(1)题,材料中说明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 老到新。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知,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 向斜、乙处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根据地貌特征知,甲处为 山、乙处为谷。甲处为向斜可排除A项,乙处为背斜可排除D项, 甲处为山可排除B项,答案为C。第(2)题,丙处山峰为飞来峰, 比周围岩层较晚,没有侵入或切断的痕迹,存在层理结构,是 由表层沉积物形成的,可能是石灰岩等沉积岩,或是石灰岩变 质成的大理岩,答案为A。 答案 (1)C (2)A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考点解读考情分析现P067学生用书一、内力作用.能量来源1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①热能。
.表现形式及其作用2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结果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⑦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续表3.结果平缓。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微探究1 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峡形成的原因一样吗?答案它们都是受河流流水作用而形成,但长江三峡位于上游,主要是受侵蚀作用形成的,长江三角洲位于下游河口,主要是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分类 D是变质岩。
C?沉积岩、B岩浆岩(A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2.地质作用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固结成岩、自岩浆始至岩浆终,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1) 岩,其地质过程为冷却凝固。
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其地质过程(2) 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其地质(3) 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
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微探究2冷不能。
答案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可转化成其他岩石,但其他岩石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P068学生用书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点一.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2.地壳运动的类型分析动方向续表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对地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的影响原等地貌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举例斯湾海岸的变迁①它们相伴发生相互关系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知能拓展】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1.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1)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质地貌原理 特别微专题二 内外力共同作用地貌练习
特别微专题二内外力共同作用地貌(2018·河北邯郸模拟)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
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玄武岩质的火山砾(渣)、火山砂、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
粗的火山砾(渣)、火山砂及熔浆会在火山口附近降落或者停止运动,细小的火山碎屑可以随风飘至远处降落。
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
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有( )A.1次 B.2次 C.3次 D.4次2.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海水堆积C.火山喷发D.湖泊堆积3.图示没有反映出的地质作用是( )A.火山活动B.断层活动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答案 1.C 2.D 3.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火山碎屑层有3层,所以该地有3次火山活跃期。
第2题,火山碎屑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结合文字材料“随风飘至远处降落”可以判断,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散落到湖面上,经湖泊水运动,沉入湖底,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火山碎屑层。
所以相关的直接作用是湖泊堆积。
第3题,图示没有出现断层。
(2017·福建省漳州市八校期末)读“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图”,完成4~5题。
4.图示地貌为( )A.背斜山B.向斜谷C.背斜谷D.向斜山5.甲、乙两处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答案 4.C 5.A解析第4题,读图,根据岩层形态,图示地质构造为背斜。
根据地表形态为河谷地区可知,图示地貌为背斜谷,C对。
第5题,根据图中指向标,甲位于河流北岸,乙位于南岸。
根据河床沉积物分布,甲是沉积岸,乙是侵蚀岸,所以甲位于河流凸岸,乙位于凹岸。
甲、乙两处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A图,A对。
(2018·湖北襄阳期末)一位探险者在游记中写到:蒙特港区,这里多岛屿、半岛和海湾,徜徉在峡湾,可在海上看到排列成龙的高大雄伟山峰群,山顶峰尖锐如剃刀。
从蒙特港到埃斯克尔,沿途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下图示意该次探险区域与路线。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内力作用与地貌
石灰岩是建筑材 料和化工原料
变质岩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 件下,使原来的成分结构 发生改变而成新岩石(变 质作用)
片理构造、 重结晶明显
石英岩、 片麻岩 板岩 、 大理岩
大理岩和石英岩 是建筑材料
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 1.判断地质构造及地貌 ● 【解题方法指导】(1)褶皱判断①岩层新老关系:例如: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
方法 从岩层新 中心岩层较老
中心岩层较新
老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一、知识回顾:内力作用与地貌(褶皱与断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油、气埋藏
背
隧道选址
斜
顶部宜建采石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 地下水储藏,有“自流井” 岩层下凹,易汇水 斜
泉、湖分布,河谷发育 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
● ④距离法--距海岭越近岩石越年轻,越远岩石越老。海岭处岩石为岩浆喷 出形成,喷出岩形成后板块张烈往两侧拉张,海岭处岩浆喷出则继续形成 新的岩石。
● ⑤化石法--据岩层中含有的化石对应的生物出现的地质时期分析。化石对 应生物级别越低岩石越古老。
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 3、在垂直剖面图中和水平剖面图中判断地壳运动的形成过程
三、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 1.判断地质构造及地貌 ● (3)根据岩层埋藏深度判断 ● 【解题方法指导】 ● 如图所示:判断③处的地貌,重点在理解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
垂直距离),用地形剖面线上各点的海拔减去其地下垂直对应的己知沉200 积岩埋藏深度,即为该沉积岩顶部的实际海拔高200度,得到该岩层在剖 面图上的实际位置及形态,可m 400知处③为背斜山。
2020版高考地理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2 4专题突破篇专题四 地质作用与地形
][专题分析岩石的形成及相要注意掌握热点区域地形特征、在复习应考中,断层构造的特点和成互转化、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等。
在复习褶皱、熟悉流水因时,学会根据岩层弯曲形态、新老关系区别背斜和向斜,地貌、风力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特点。
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1.板块边界与地貌.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3.根据地层相互关系判断地壳运动过程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1)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如下图中①→②→③→④,年代越来越老。
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2)岩层强烈褶皱所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而不判断背斜和向斜就需要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致,这种情况下,能只看岩层形态。
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地(3)或者是当地一开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也可能是当时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等地壳隆起后,始有沉积作用,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4)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
是因为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蚀。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下图中⑤晚于所有沉积岩。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2)()层是.二叠系C D.第四系.石炭系.志留系A B(1)A][答案(2)A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1)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第1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
第1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解析:本题组以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和美国西海岸被 湖泊所占据的圣安地列斯断层景观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 质构造图的判读、地形形态的形成过程、内外力作用对地 表形态的影响。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第 3 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岩层的形成顺序是③②④①, A 错误;⑤位于岩浆岩和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可能是变质 岩,B 错误;河流出现在①形成之后,C 错误;T1、T2 位于断层的上升岩块,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D 正 确。故选 D。第 4 题,由材料知,圣安地列斯断层位于美
第1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1.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 C.岩浆活动和外力作用 D.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 2.根据海底黑烟囱的形成原理,可推测海底黑烟囱 主要分布在( ) ①大洋内部 ②大洋边缘 ③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④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1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1.若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向东偏移,其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东亚季风增强 D.长江上游修建水利枢纽 2.长江河口崇明等岛屿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九段沙 B.崇明岛、九段沙、长兴岛或横沙岛 C.九段沙、长兴岛或横沙岛、崇明岛 D.九段沙、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
第1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2.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 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 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 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 正确。水平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 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 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 D 错误。故选 A。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人教版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石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注:喀斯特一词源自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故此类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以及合适的温度条件,决定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如下表所示: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3.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1.河流地貌的概念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
包括”V”形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三、风沙地貌 1. 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又称风成地貌。
2. 类型:3. 风沙地貌的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如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丹娘沙丘。
四、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1.概念: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面上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2.类型: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
常见的冰川侵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角峰和刃脊等。
冰川堆积地貌主要有冰碛丘陵等,冰碛丘陵是冰川堆积后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地表形态。
(1)冰斗分布在雪线附近、呈围椅状的半圆形凹地。
(2)冰川槽谷: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壁陡立,谷底开阔,横剖面呈“U”形。
(3)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地表形态及变化命题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貌教师
专题四地表形态及变化考查内容必备知识1.岩石圈物质循环。
2.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
3.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关键能力结合图文资料或具体案例,提高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地理事物能力学科素养分析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描述区域地貌特点,分析其形成过程,提升区域认知核心价值以山河湖海为背景,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考情示例年份考点2021年2022年2023年内力作用与地貌全国甲卷T37山东卷T15浙江卷6月T5~6全国甲卷T7~8、T9全国乙卷T6外力作用与地貌广东卷T15~16湖南卷T15~16山东卷T3~4全国卷T9~11广东卷T3~4海南高考T10~11,新课标卷T7~8浙江1月T3~4,全国甲卷T13全国乙卷T7~8,湖南卷T19(2)地表形态影响山东卷T18 湖南卷T6~8 全国甲卷T12(1)命题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1 (2022·浙江6月选考)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1)~(2)题。
(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B )A.① B.②C.③ D.④(2)图中甲处( A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命题解读】本题组以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等必备知识,体现了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 精归纳1.内力作用主导影响下的地貌分布(1)板块构造运动影响下的宏观地貌的分布①板块张裂处:多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和海洋。
②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处:多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③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处:多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2)不同地质构造影响下的微观地貌的分布①褶皱构造中,背斜一般形成山地,向斜一般形成谷地或盆地;在外力长期作用下,地表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地质构造的形成、判断及其对地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地质学生用书P074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1)褶皱——基本单位:①褶曲。
⎩⎪⎨⎪⎧内力作用:强大的②挤压作用。
两种基本形态:③背斜和④向斜。
(2)板块构造学说如何解释海洋、裂谷和褶皱山系的形成(1)断层⎩⎪⎨⎪⎧内力作用:强大的⑦压力和张力。
标志: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地貌类型(1)成因: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
(2)两大组成:○10火山口和⑪火山锥。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微探究1 是否可以根据地貌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答案 判断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进行判断,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反之为向斜。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地交通线路的走向尽量要沿等高线,减少道路的坡度,增加安全性。
铁路的最大限度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要求较高,山地地区修建铁路的工程量、造价和技术要求比公路高。
微探究2 山区修建公路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案①建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如沼泽地、陡崖、地质灾害多发区;②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避开陡崖、陡坡;③平原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④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学生用书P075考点一地质构造的判读和实践意义1.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1)找矿①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上图所示。
②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如煤、铁矿等,它们往往保留在向斜构造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物质与能量传输: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貌
页码:33
金溶液形成 于地球内部
岩浆携金上 涌填充断裂
含金矿石地 层被抬升
上覆地层被 风化侵蚀
金矿石出露 地表
金矿分布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
山高谷深,流水侵蚀
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2分);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 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2分);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空间范围增大(2分) 。
页码:31
(1)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6分)
印度洋板块 + 亚欧板块
挤压碰撞,构造运动活跃
地表水汇集
断裂分布
岩石破碎
易被侵蚀
地势变低
板块挤压(构造运动活跃),断裂发育(2分);断裂沿 线岩石破碎(2分);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2分) 。
汇流成河 流水侵蚀
页码:32
(2)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
页码:20
(2013全国2卷)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 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 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 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河段 入海口
流速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坡度/落差小 汊道分流
海水顶托/湖(库)水顶托
特殊区域
流速减缓
堆积
XX阻挡、围垦
(大)湖泊
风力堆积地貌(物质+动力+沉积空间)
页码:28
沙源 风力
原生沙漠 次生沙漠
干旱地区 荒漠化
植被稀疏
水成砂/沙 耕地/荒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高频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PPT共36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高频考 点外力作用与地貌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4 地貌
专题四地貌[知识体系构建](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典型图示——填一填·1.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是②。
(填数码) 2.板块分布示意图(1)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A和C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日本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A与板块B的消亡边界处。
(填字母)3.地质剖面示意图(1)写出图中的地质构造:A背斜,B向斜,E断层。
(2)写出图中的地形:A谷地,B山岭,C山谷,D断块山。
(3)图中甲→乙→丙→丁岩层的新老关系为:由老到新。
■方法规律——记一记·1.地壳物质循环原理(1)岩浆上升经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
(2)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3)地表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4)各类岩石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
2.常见的地形倒置规律(1)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而成谷地。
(2)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板块运动与地壳运动的分布规律(1)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板块张裂→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3)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高大山脉、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4)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4.主要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干旱、半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地区湿润、半湿润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地区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常见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1.日常生活中,作为建材使用的大理石属于岩浆岩。
(×) 2.日本的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质地貌原理 常考点二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练习
常考点二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18·武汉调研)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
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太行山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顺序为(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2.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形峡谷是最后形成的,选D。
第2题,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早于孤峰所在岩层,但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A错。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B错。
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山峡谷并不处在火山地震带上,C错。
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影响河流走向,故D正确。
关键原理1.高处发生侵蚀,形成侵蚀地貌。
2.低处发生沉积,形成沉积地貌。
速度减慢时发生沉积。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其所在山谷在冰河时期被冰川覆盖,两旁峭壁上到处可见冰川切削过的痕迹。
山谷中的酋长岩(下图)拥有高大、垂直、光滑的花岗岩面,号称“全球最难攀爬和最危险的岩石”。
据此完成下题。
1.与酋长岩光滑的崖壁形成原理类似的是( )A.蘑菇石B.挪威峡湾C.长江三峡D.贝加尔湖答案 B解析垂直光滑的花岗岩面,主要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四个选项中,蘑菇石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贝加尔湖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
故选B项。
(2018·蚌埠模拟)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微专题二内外力共同作用地貌
(2018·河北邯郸模拟)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
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玄武岩质的火山砾(渣)、火山砂、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
粗的火山砾(渣)、火山砂及熔浆会在火山口附近降落或者停止运动,细小的火山碎屑可以随风飘至远处降落。
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
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有(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海水堆积
C.火山喷发D.湖泊堆积
3.图示没有反映出的地质作用是( )
A.火山活动B.断层活动
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
答案 1.C 2.D 3.B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火山碎屑层有3层,所以该地有3次火山活跃期。
第2题,火山碎屑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结合文字材料“随风飘至远处降落”可以判断,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散落到湖面上,经湖泊水运动,沉入湖底,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火山碎屑层。
所以相关的直接作用是湖泊堆积。
第3题,图示没有出现断层。
(2017·福建省漳州市八校期末)读“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图”,完成4~5题。
4.图示地貌为( )
A.背斜山B.向斜谷
C.背斜谷D.向斜山
5.甲、乙两处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
答案 4.C 5.A
解析第4题,读图,根据岩层形态,图示地质构造为背斜。
根据地表形态为河谷地区可知,图示地貌为背斜谷,C对。
第5题,根据图中指向标,甲位于河流北岸,乙位于南岸。
根据河床沉积物分布,甲是沉积岸,乙是侵蚀岸,所以甲位于河流凸岸,乙位于凹岸。
甲、乙两处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A图,A对。
(2018·湖北襄阳期末)一位探险者在游记中写到:蒙特港区,这里多岛屿、半岛和海湾,徜徉在峡湾,可在海上看到排列成龙的高大雄伟山峰群,山顶峰尖锐如剃刀。
从蒙特港到埃斯克尔,沿途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下图示意该次探险区域与路线。
据此完成下题。
6.对“这里多岛屿、半岛和海湾”这一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沿海地区,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B.纬度高且山体高大,冰川侵蚀作用强
C.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D.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答案 C
下面左图为“薄饼岩”地质景观,该地位于右图岛屿的西部沿海。
它是由数以百计的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而成的,因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
据此完成7~8题。
7.左图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固结成岩—内力抬升—风化侵蚀
B.岩浆侵入—内力抬升—海浪侵蚀
C.固结成岩—海浪侵蚀—内力抬升
D.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内力抬升
8.右图岛屿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其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A.消亡边界西北—东南B.消亡边界东北—西南
C.生长边界西北—东南D.生长边界东北—西南
答案7.A 8.A
新疆火焰山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
火焰山以红色的花岗岩反射阳光而闻名遐迩,这座火焰山又称“红山”,如下左图所示。
读下
列两幅图,完成9~10题。
9.构成火焰山的岩石属于上面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形成图中a处“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阳光暴晒崩落,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答案9.A 10.C
解析第9题,火焰山的岩石为花岗岩即岩浆岩,对应①。
第10题,“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侵蚀作用的结果,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a处居于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温差大,风力强劲,选C。
(2018·湖南郴州模拟)河西走廊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下图是“该地貌的地质剖面图”。
据图回答11~12题。
11.形成此种花岗岩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
C.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
12.该地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外力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外力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11.D 12.A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
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则形成火山岛。
图甲是“某海区的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乙示意火山岛和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13~15题。
13.据图推断,甲图中的热点位置及与乙图所示阶段的地形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阶段Ⅰ B.②-阶段Ⅱ
C.③-阶段Ⅲ D.④-阶段Ⅰ
14.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 )
A.距今100~120百万年B.距今120~140百万年
C.距今140~160百万年D.距今160~180百万年
15.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答案13.D 14.A 15.B
解析第13题,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在运动,最先形成的岛屿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是不断离开热点的,最远的先离开,近的后离开;④距今时间最近对应阶段Ⅰ。
选D正确。
第14题,由图可以看出,距今100~120百万年间距最短,说明其单位时间内移动的速度最慢。
选A正确。
第15题,由图示距今年限走向图可以判断岛链南北方向距今时间长,往西北方向距今时间近;即最先形成的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移动是正南;后来形成的岛屿往西北方向,说明板块移动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即板块的移动方向为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选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