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微专题(5)植被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5449b71f90f76c660371a16.png)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及原因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Ⅲ卷微专题知识体系[核心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必备知识1.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水源——河流。
土壤。
植被适应环境的能力(某种具体的植被)。
人类活动。
3.影响生物种类多样的因素(1)气候:热量和降水。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3)生存空间:面积大,且自然条件差异大。
(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用)。
(5)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
(6)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人类活动远近。
(7)优势物种。
4.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
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
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
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
⑤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气温暖季短或雨季短。
一、植被类型1、木本——森林:(1)形态:乔木(高大树干,具有地带性)、灌木(树干矮小,丛生,不具有地带性)。
(2)陆地分布: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0de316e77232f60ddcca1f2.png)
(2016·新课标Ⅲ·T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 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 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 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植被覆盖 坡面
森林覆盖率 较高
汾川河洪峰情
无明显洪峰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m3/s 洪峰流量1750m3/s
2016 2017 2018
考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海南卷 海南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海南卷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Ⅱ 海南卷
考情分析
题号 综合题37(2)、 (3) 综合题37(2) 选择题6~8 综合题22 环境保护24 选择题8 环境保护44 选择题6 环境保护44 环境保护44 环境保护24 选择题9~11 环境保护44
体
表 现:
牵一发而动全身
区域变化影响其他区域
性
应 开发利用资源要有 用: 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1.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诊断,补充相关知识,指导学生运用自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评价人类 活动是否合理 。 2.通过研做习题,引导学生构建植被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思维模 板,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改进做题方法,提高做题的信心、能力和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微专题 植被与地理环境(共12页ppt)
![高中地理 微专题 植被与地理环境(共1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c53705e45c3b3567ec8bff.png)
水文对植被
水 文
植被对水文
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降低 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 土壤对植被 壤 植被对土壤
土壤肥力、酸碱性、水分含量等影响植被生长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
2020/5/28
3
【角度1】 植被的水平分布 1.(2014·全国大纲卷,4~5)如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 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回答 (1)~(2)题:
风大
气温低 光照不足 土壤贫瘠 干旱 灾害影响
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 气温低,热量少; 土层浅薄,贫瘠,植物 生长缓慢。
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 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 至匍匐地面;
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 长受阻。(8分)
受外力作用
如岩层缝中挤压 冬春积雪多等
10
岳桦林林木稀疏、矮曲成丛生状态,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 主要树种属于
A. 落叶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 C. 针叶林 D. 常绿阔叶林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 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 风力较大, 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2020/5/28
5
【角度3】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625k㎡。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 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 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 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 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图11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 (8分)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微专题植被类型分布与地理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微专题植被类型分布与地理环境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48cb68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f.png)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浑善达克沙地(下图)榆树疏林区较周边草原区植被更加茂密,千百 年来一直是内蒙古优质的冬季牧场。近半个世纪以来,榆树疏林破坏严 重,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活化。随着国家草畜平衡政策的推广,适度放牧 措施的落实,该区域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1)推测榆树疏林区在浑善达克沙地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2)简述牧民把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区作为冬季牧场的原因。 (3)说明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因。 [答案] (1)东部(东南部)。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相对较多。 (2)林区阻挡寒冷冬季风,风力弱,温度相对较高;林区水资源更丰 富,为牲畜提供饮水;植被覆盖率较高,为牲畜提供过冬食物。 (3)减轻草原压力,促进草原更新;减少牲畜踩踏对草原破坏;对水 资源消耗减少,利于植被生长。
B.冻融
C.多风
D.暖干
2.为适应自然环境,有的荒漠植物茎叶覆盖白色茸毛以( B )
A.减少蒸腾 B.抵抗灼热
C.储藏水分 D.排泄体盐
3.荒漠的显著特点是( A )
A.植被稀疏 B.生物质积累快
C.植物种类繁多 D.群落结构复杂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景观为荒漠景观,根据图示信 息可知,该地有沙丘分布,说明该地应为热带或温带沙漠,图中没有积 雪冰川,可推测其植被生长环境可能是暖干,D正确,A、B、C错误。 所以选D。第2题,荒漠植物茎叶覆盖白色茸毛,能够减少到达叶片表面 的太阳辐射,禁锢叶片表面空气,减少与周围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能 够起到抵抗灼热的作用,降低高温时叶片的温度,B正确;对于减少蒸 腾的影响不大,A错误;绒毛不能储藏水分,也不能排泄盐分,荒漠环 境植物主要是适应干旱环境,盐度高的水域中的植物一般能排泄盐分, C、D错误。所以选B。第3题,荒漠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不利 于植被生长,植被稀疏,A正确;荒漠生物质积累慢,B错误;荒漠植物 种类较少,C错误;群落结构简单,D错误。所以选A。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优秀课件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42815a4028915f814dc215.png)
响植被分布。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影响大气: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 少, 氧气 的含量增加,从而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植被的 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 湿度 ,调节局地气候。
(2)影响土壤:植物根系具有 保持水土 的作用。在土壤微 生物的作用下,植物的残落体变成土壤 腐殖质 ,从而改变
中学地理野外考察小组拍摄了两组照片,分别是不同森林全
貌及其树叶照片。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植被与 自然环 境的关 系》自 然地理 要素及 现象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植被与 自然环 境的关 系》自 然地理 要素及 现象PPT
2.亚热带植被
类型 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常绿阔 叶林
亚欧大 陆东岸
夏季炎热多雨, 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
冬季温和且无 夏初。与雨林相比,垂直结
明显干季
构较简单,无板根和茎花现
象
常绿硬 叶林
地中海 气候区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由硬叶的常绿_乔__木__和灌木组 成。叶坚__硬__革__质__,叶面常被 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_粗__糙__
通常由_单__一___树种构 成,立木端直,树冠 呈尖塔状,群落结构 简单。叶片呈针状, 以抗寒抗旱
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 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 灌木组成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植被与 自然环 境的关 系》自 然地理 要素及 现象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植被与 自然环 境的关 系》自 然地理 要素及 现象PPT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植被 1.植物种群:在一定环境空间内生长的 同一种 植物的 个体集群。 2.植物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种群。 3.植被:覆盖地表某一区域的 植物 及其群落 。 4.植被的分类: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课件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课件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355223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8.png)
C.增加降水量
冲突认识:植被增加,河流泥沙增多!
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 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D
C.增加降水量
冲突认识:植被增加,湖泊面积缩小!
[2017全国乙卷]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 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 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C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 降水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D
冲突知识:气候变暖,植被面积减少!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C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冲突知识:气候变暖,植被生长稳定!
[2020全国乙卷]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 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 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 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演替的本质是植被在环境变化后获得生存竞争优势。
角度1:自然环境变化驱动植被变化
自然环境条件也被称为生态条件或者生态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形成与 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各类生态因子在自然界中并不足孤立存在的,它 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综合的形成特定的生态环境,对植被产生影 响。简而言之,植被分布是建立在时空背景下所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 果,但生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驱动植被发生进展演替或者逆行演替。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专题突破】高考地理综合题: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c0bf90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74.png)
【专题突破】⾼考地理综合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突破】⾼考地理综合题:⾼考地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及原因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Ⅲ卷微专题知识体系[核⼼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必备知识1.陆地⾃然带的名称和分布陆地⾃然带⽓候类型典型植被热带⾬林带热带⾬林⽓候热带⾬林热带季⾬林带热带季风⽓候热带季⾬林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候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候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源——河流。
⼟壤。
植被适应环境的能⼒(某种具体的植被)。
⼈类活动。
3.影响⽣物种类多样的因素(1)⽓候:热量和降⽔。
(2)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海拔⾼,⽓候垂直差异显著。
(3)⽣存空间:⾯积⼤,且⾃然条件差异⼤。
(4)封闭程度(独特物种必⽤)。
(5)天敌情况、灾害污染情况。
(6)⼈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晚;距⼈类活动远近。
(7)优势物种。
4.植被形态与⾃然环境的关系(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长的条件。
从⽓候、地形、⽔⽂、⼟壤等⽅⾯分析。
(2)植被适应环境——能⽣长的植被:说明⽣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
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长速度等⽅⾯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叶⽚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细⼩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③茎:粗壮,储⽔量⼤;倾斜,说明当地风⼒⼤。
④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壤贫瘠。
⑤花⾊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⑥⽣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温暖季短或⾬季短。
⼀、植被类型1、⽊本——森林:(1)形态:乔⽊(⾼⼤树⼲,具有地带性)、灌⽊(树⼲矮⼩,丛⽣,不具有地带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植被土壤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植被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119d09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b.png)
制约植被生长
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 、通气性等条件直接影响 植被的生长状况。
植被-土壤相互作用
植被改善土壤环境
01
植被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等方式,提高土壤质量。
土壤促进植被生长
02
优质土壤为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的繁茂。
植被与土壤协同进化
03
在长期自然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形成相互依存、协同进化
砖红壤
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南部等地,有机质含量较低, 土壤呈砖红色或红褐色,酸性较强,肥力较低。
盐碱土和风沙土
盐碱土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和黄河中下 游平原等地,土壤含盐量高,呈碱性 或强碱性反应,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 用。
风沙土
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 风沙地带,土壤质地疏松,含沙量大 ,肥力较低,易受风蚀和水蚀影响。
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四季常 绿,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具有 耐高温、湿润的特性,常见的树
种有樟、楠、榕等。
草原植被类型及特点
1 2 3
草甸草原
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内蒙古东部,草层高而茂密, 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是优质的 牧草地。
典型草原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草层适中, 种类较多,有一定的耐旱能力,是畜牧业的重要 基地。
典型例子
如我国西北内陆的绿洲,由于地下水位高或冰雪融水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绿洲 植被;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的多雨森林,受地形影响形成了非地带 性的雨林气候和相应的植被类型。
02
土壤概述
土壤组成与性质
组成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等组成,其中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成 分。
地理植被速记知识点总结
![地理植被速记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935b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1.png)
地理植被速记知识点总结地理植被概述植被是地球陆地上生长的植物总称,是地球上陆地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人类活动等。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植被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森林、草原、荒漠、冰川等。
植被覆盖对地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地理植被对于了解地球系统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速记知识点1. 植被分布的影响因素:气候、土壤、地形、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
气候是决定植被类型和分布的关键因素,温度、降水、光照和湿度等气候要素会直接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
土壤的肥力、质地、排水状况等也会影响植被的分布情况。
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和坡向等也会对植被的分布产生影响。
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砍伐和环境污染也会严重影响植被的分布情况。
2. 植被类型和特点:- 森林:森林是最主要的植被类型,通常生长在温带、热带和寒带地区。
森林植被具有茂密、多样化的特点,包括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林等。
- 草原:草原是一种以草本植物为主要生长形态的植被类型,适应干旱和寒冷气候条件。
草原植被分为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
- 沙漠:沙漠是一种干旱地区的特殊植被类型,植被覆盖较少,主要由耐干旱的多肉植物和灌木组成。
- 冰川:冰川是高寒地区的特殊植被类型,主要由苔藓、地衣和一些低矮的植物组成,生长在寒冷的高山和极地地区。
3. 植被分布的特点:- 纬度分布规律: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呈现出相应的变化,热带地区以热带雨林为主,温带地区以落叶林和针叶林为主,寒带地区以苔原和冰川为主。
- 海拔高度分布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植被类型和分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常见的海拔带有森林、亚高山草甸、高山荒漠和冰川。
-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不同气候类型下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也会呈现出相应的特点,如热带雨林和草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和草原气候区域。
4. 植被面积和变化:全球植被面积约为3000亿亩,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0%,其分布不均匀,北半球植被面积大于南半球。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0de316e77232f60ddcca1f2.png)
2016 2017 20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海南卷 海南卷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海南卷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Ⅱ 海南卷
考情分析
题号 综合题37(2)、 (3) 综合题37(2) 选择题6~8 综合题22 环境保护24 选择题8 环境保护44 选择题6 环境保护44 环境保护44 环境保护24 选择题9~11 环境保护44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 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
行为动词: 分析 关键词: 结果 研究对象: 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 研究方向: 不良 限定词: 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区域
地上: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分
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植被覆盖 坡面
森林覆盖率 较高
汾川河洪峰情
无明显洪峰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m3/s 洪峰流量1750m3/s
5.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 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2018·新课标Ⅱ·T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
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左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初中地理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
![初中地理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a702286d960590c69fc37605.png)
地理环境与植被关系归纳,看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植被类型及分布地理环境与植被【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地形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比如,铁芒萁(qí)的生长反映了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而碱蓬的生长则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
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许多自然带的名称用植物分布类型的名称来表示,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等,原因即在此。
三、植被破坏的影响1.从整体性角度看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带来的影响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多现)→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2.“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②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
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植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植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caa935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1.png)
思维导图:植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典题精研][典例1]“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
在索科特拉岛(1 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读图,完成(1)~(2)题。
(1)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C.热带草原D.热带荒漠(2)“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A.储水B.散热C.耐寒D.防沙[图解思路][答案](1)__D__(2)__A__[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根据索科特拉岛的经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从区域认知上可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判断植被类型综合思维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运用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特点),判断植被形态的成因及作用1.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地区主要作用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较干旱的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道路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3.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了以下功能,如表所示: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森林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且能吸收有害气体,释放负离子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可以增加可用水量,净化水质,调节径流。
植物根系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在生长中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环境防风固沙,减轻灾害森林可以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台风、霜冻等灾害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或分布指示作用热量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不同温度带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荒漠等不同海拔水分湿生植物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水湿环境旱生植物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干旱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光照充足喜阴植物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光照不足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 地理地貌与植被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 地理地貌与植被](https://img.taocdn.com/s3/m/993afc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c.png)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地理地貌与植被高三地理二轮复微专题:地理地貌与植被1. 地理地貌地理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形特征。
不同的地貌类型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对植被的分布和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1 高山地区高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山地、山脉和高原。
高山地形地势陡峭,海拔高度较大,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多样。
由于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也随之增加。
这种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高山地区独特的植被组成,如冰川、云雾森林等。
1.2 平原地区平原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广阔的平坦地形。
平原地区土地广袤,水域丰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这种地貌条件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因此平原地区的植被比较丰富多样,包括草原、湿地、森林等。
1.3 河流和湖泊地区河流和湖泊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水流侵蚀和沉积形成的。
河流地区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植被类型:河岸植被和洪泛区植被。
河岸植被通常是由喜欢湿润环境的植物组成,而洪泛区植被则需要适应周期性淹水和沉积物的条件。
2. 植被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植被类型和分布受到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2.1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气候是植被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阳光、降水和温度是气候对植被的重要影响要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植被类型和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2.2 植被对地貌的影响植被的根系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使地面更加稳定。
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对改善地区的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植被还可以调节地表温度、保持水分,对地貌形成和变化起到重要影响。
3. 总结地理地貌与植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地形地貌对植被的种类和分布起到直接影响,而植被则对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了解地理地貌与植被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地球自然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新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
![新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39e2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f.png)
新高一地理植被知识点地理学科中的植被是指生物群落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地理植被知识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变化、生态系统的演替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新高一地理学科中的植被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植被的定义和分类植被是指在一定区域上特定时间内长期存在的植物总群,是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的产物。
根据植被的分布情况和生物特征,可以将其进行分类。
常见的植被分类包括森林植被、草原植被、沙漠植被、湿地植被等。
二、植被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植被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切,不同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
典型的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
例如,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热带雨林则多分布于热带湿润气候区域。
三、中国的植被分区中国地大物博,植被类型丰富多样。
根据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我国植被可以划分为北方针叶林区、北方草原区、南方常绿阔叶林区、南方季风雨林区等几个主要的植被分区。
各个分区的植被类型和特征各不相同,这与我国广泛的地理特点紧密相关。
四、植被与生态环境保护植被是我们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空气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当代全球范围内植被退化现象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好我们的植被资源。
五、植被资源的利用植被资源的利用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
人们通过植被资源的开发利用来满足粮食、纤维、能源、药物等方面的需求。
然而,在植被资源利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利用并且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
六、植被演替与生态系统植被演替是指一个地区植被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过程逐渐变化的过程。
植被演替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植被演替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复杂性,并且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植被知识梳理
![植被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3f0e7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d.png)
植被知识梳理作者:卢媛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4年第06期植被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识点,植被与气候、水资源、土壤等紧密相连。
有关试题需要学生依据植物特点对当地的气候等进行判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要求较高。
【考点分析】植被的内容主要包括概念、类型、分布特点、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等。
不同区域的植被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
1.植被概念。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就是植被。
植被分为天然植被、人工植被两种。
人工植被是指人工林场、人工草场等以人工经营管理的植被,天然植被是指自然界天然形成的荒漠、草原、森林等植被。
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具有分层现象。
因为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会争夺阳光而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这就形成了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通常情况下,降水越多、气温越高的区域植被高度越大,垂直结构越丰富。
2.植被类型与特点。
自然植被主要有森林、草原、荒漠三种,具体类型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草原、温带荒漠、热带荒漠等。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或热带季风气候区。
热带雨林物种丰富、植被高大,各月都有花开,垂直结构复杂,常见板根、茎花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出现在春末夏初。
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松、杉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主要植被,叶片呈针状,抗旱、抗寒。
热带草原一般分布于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干季草类枯黄,湿季草原葱绿。
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热带、温带荒漠植被以旱生灌木为主。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植被的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阳光、土壤、温度等。
同时,植被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森林能够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固定碳元素,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等。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176748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0.png)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考纲要求】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以区域图表为载体,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究地理环境差异性,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体系构建】1.影响植被的最重要因素——气候(1)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3)降水。
①同一纬度,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2.地形对植被的影响(1)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植被出现了垂直地域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水分条件相近情况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坡度越缓、相对高度越大,植被种类越多,垂直分异越明显。
(3)受坡向的影响,同一植被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要高于阴坡,但由于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的生长状况有可能不如阴坡。
(4)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这体现非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大陆东西岸,天山南北坡。
3.水文(1)水文对植被的影响: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
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
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2)植被对水文的影响: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4.土壤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
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
考点一植被的形成与分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创新思维P34落实水平分异规律、垂直带谱、雪线高度的判读方法)对点训练:瓦罕走廊(图)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质时期,冰川广布,谷地宽度可达数公里,谷底平坦,河流蜿蜒。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五植被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五植被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2faab6680203d8cf2f2402.png)
2.(2017·烟台市考前训练)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 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 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 (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高考重点主题突破系列之五 植被
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地形
山区植被比平原地区丰富;山地的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外力作用小,
阳坡和迎风坡植被比阴坡和背风坡 不利于外力作用地貌的形成
稠密
气候
植被可降低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 不同气候条件形成的植被类型不同
(3)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
A.莽山
B.武夷山 C.神农架
D.宝天曼
解析 第(1)题,依据图例,可看出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 第(2)题,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分布的山地主要分 布在东部地区,西部没有针叶林分布,而东西部的主要差异是 降水量,故C正确。第(3)题,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类 似于当地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可判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由 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则针叶林分布下 限海拔最低。 答案 (1)A (2)C (3)D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高三后期地理微专题补漏五:植被
![高三后期地理微专题补漏五:植被](https://img.taocdn.com/s3/m/9c6ea5e303d8ce2f016623cd.png)
高三下期地理补漏微专题五:植被一、知识必备(一)植物分布与环境根——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叶——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花色——可吸引动物为其传粉分布——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要素影响气候气候对植被①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④风向:旗形树指示风向,树冠指向风的去向⑤水分:旱生(仙人掌)、湿生、中生、水生(荷花、芦苇)植物对水分需求不同植被对气候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还可改善大气成分,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烟除尘地貌地貌对植被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坡。
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分异特征。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植被对地貌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水文对生物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如水域中渔业资源的种类)植被对水文影响水循环,植被能够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小河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土壤土壤对植被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植被对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气候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树冠截留,降低雨量和雨强;枯枝落叶蓄水,调节径流,延长径流时间,减少了土壤的径流侵蚀;枯枝落叶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抗侵蚀性;通过众多枝、叶、毛、根固结、阻挡、吸附牵拉等方式,减少风、径流对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抗侵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2017·甘肃一诊)绿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以小尺度范围,但具有相
当规模的生物群落为基础,构成能够相对稳定维持的、具有明显小气候效应的异
质生态景观。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可以保证绿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性以及结
A.第 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 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 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 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解析: 第(1)题,森林火灾后第 1 年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的功能减弱,下渗减少,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峰值大、径流量大。第(2)题,第 6 年植被较第 1 年有所恢复,故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增强,下渗增多,水土流 失减弱,河流含沙量小、流量峰值较小。
答案: (1)D (2)B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归纳总结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归纳总结]
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山区植被比平原地区丰富;海拔越高
山地垂直带谱越多;山地的阳坡(热量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 地形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5.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解析: 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 D 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微专题(五) 植被与其它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知识整合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1.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 )
A.浙东
B.豫西
C.冀南
D.湘北
2.该山地植被类型多样,据图推测其比重最大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落叶针叶林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解析: 第 1 题,由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可知,该区域最冷月(1 月)气温刚好为 0 ℃,说明该区域位于我国 1 月 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即秦岭—淮河—青藏高 原东南边缘一线,只有豫西符合这一条件。第 2 题,1 月份 0 ℃等温线沿线地区, 北侧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侧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B、D 错。由植被 指数曲线可知,夏季,该区域植被指数较高,生物生长活跃,生物量较大;冬季, 该区域植被指数较低,生物量较小,最有可能是因为冬季树叶凋落,生物生长停 滞。综上可知,该山地比重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
构上的系统性;其小气候效应则保证了绿洲能够具有人类和其它生物种群活动的
适宜气候环境,有利于形成景观生态健康成长的生物链结构。根据上述材料,完
成 3~4 题。
3.绿洲生态形成的核心是水。下列关于绿洲区域水的来源中,最不可能的是
() A.高山冰川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表河湖水
D.地下水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答案: (1)A (2)C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2016·江苏单科)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第 6 年两次相同降 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真题感悟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2016·全国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 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 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1)~(2)题。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谢谢观看!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水文
稳定性和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植被
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
覆盖率可增加下渗,涵养水源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影响植被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增加
土壤
生长
有机质含量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模拟预测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答案: 3.B 4.A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2017·湖南名校联考)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 800 米的低山、丘 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 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 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完成下 题。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解析: 第(1)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 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 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 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 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 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2)题,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低于高 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 000~3 000 米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 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 量”,2 000~3 000 米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 地表径流量大。
[模拟预测] (2017·新疆适应性检测二)植被指数是利用卫星不同波段探测数据组合而成 的,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该指数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可以衡量 植被覆盖的变化。读我国某山地月均植被指数、均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 1~2 题。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条件好)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 用较小,不利于外力作用地貌的形成 比阴坡和背风坡相对茂盛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植被可降低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 气候 不同气候条件形成的植被类型不同
加湿度;森林可降低风速
植被覆盖率影响河流含沙量,径流的
水源条件好的地区植被生长好;水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4.为了保持绿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性,下列措施最为合理的是 ()
A.形成相应的生物链结构 B.增加生物物种的数量 C.扩大生物群落的规模 D.减少各种水体的消耗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知识整合
真题感悟
归纳总结
模拟预测
解析: 第 3 题,绿洲处于沙漠中,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上的水汽难 以到达,降水稀少,所以其水源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以及内流河湖 补给。第 4 题,由绿洲的定义可知,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可以保证绿洲在空间和 时间上的稳定性以及结构上的系统性,故 C 项错误;增加生物物种数量,减少水 体消耗并不能从根本上保持绿洲的稳定性,故 B,D 项错误;相应的生物链结构, 有助于形成相当规模且稳定的生物群落,故 A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