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和异常心理及其区分共26页文档

合集下载

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

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个人的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

世界卫生组织给心理健康定了七条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智商在80以上);2.情感反应适度,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感;3.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6.要保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7.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相适应。

正常心理活动能够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发展;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异常心理活动,就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

正常人的心理从健康到不健康,从正常到异常,从心理问题到心理障碍以至心理疾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这种连续的变化可以根据一定标准,划分为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在正常心理的范畴,可将人的心理状态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区分人的心理可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都属于正常的范畴。

心理健康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心理不健康并不代表心理有疾病。

人在心理不健康的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由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中的各种事件所引发的,根据持续时间长短,对正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的影响程度以及不良情绪是否局限在最初引发心理问题的事件之内可划分为不同严重程度的心理问题。

严重程度由低到高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判断心理不健康程度的具体判断标准有:1.由刺激因素引发的症状强度,即由某一事件引发的、个人主观体验到的痛苦程度;2.问题出现后持续的时间;3.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即是否严重干扰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人际交往。

如何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精)

如何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精)

一、心理异常鉴别诊断1.心理正常、异常三原则郭念锋教授认为:为了区分心理的正常和异常,就应该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才能使该问题明确化,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是脑的机能",我们有理由提出以下三条原则: 1)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有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样感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部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这时我们便说,他产生了妄想,这些便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和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或同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其实这一指标已涵盖在上述标准之中,"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者说"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丧失。

在精神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其实.这一点也包含在上述标准之中,因为若要以客观事实来检验自己的感知和观念,必须以认知与客观现实一致性为前提。

上述标准对鉴别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等症状很有效。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协调一致)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成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部分但它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比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和行为,如果不是这样,一边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讲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或者对痛苦的事作出快乐的反映,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称为异常状态。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正常心理主要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是一种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心理状态。

然而,异常心理则是指人类表现出的与正常心理不符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正常心理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稳定性、适应性、可预测性和个体差异。

稳定性指的是人类心理状态的相对恒定性,即一个人在大部分时间内表现出相似的心理状态。

适应性是指人类根据环境和社会要求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可预测性指的是人类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或刺激来预测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

异常心理则是指人类表现出的与正常心理状态明显不一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它可以包括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和行为异常等。

异常心理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不稳定性、不适应性、不可预测性和个体差异。

不稳定性指的是异常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即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

不适应性是指异常心理状态不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会影响个体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不可预测性指的是异常心理状态难以通过一些常规的指标或刺激来预测。

个体差异是指在异常心理状态下,不同个体的表现方式和症状有所不同。

了解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对于心理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正常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为个体和社会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支持。

而对于异常心理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成因和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正常心理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而异常心理则是人类表现出的与正常心理不一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个体的心理健康。

正常与异常心理区分标准一览表

正常与异常心理区分标准一览表

正常与异常心理区分标准一览表
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标准
正常心理活动具有以下三大功能:1.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适应环境,健康地发展;2.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使人类正常、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异常心理活动是指失去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

常识性的区分方法有四种: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如不敢和人对视、不敢见人等;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如骚扰、恶作剧等。

非标准化的区分方法有五种:1.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2.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种文化俗的偏离;3.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4.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
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如幻觉、病理性错觉、倒错等古怪的行为,以及妄想、强迫观念等无效的观念;5.认知心
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根据个体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确认为心理异常的表现。

标准化的区分方法有四种:1.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
躯体疾病一样看待,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标准;2.
统计学标准,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但智力超常并不被认为是病态,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成常态分布;3.内省经
验标准,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二是指观察者的内省经验,但有很大主观性;4.社会适应标准,将其行为与社会行为的常
模相比较,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样的行为就是社会适应性行为。

最新心理咨询师: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别

最新心理咨询师: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别

心理咨询师: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别心理异常: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

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

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

其三,单纯的心理问题目前并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检查化验,全靠专业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主观判断。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1、自我评价标准: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

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

如果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能证明当事人就正常,具体请看第四个标准。

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属于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严重程度标准之一。

2、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3、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

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

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但是诊断范围狭小,对于象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也采纳了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

4、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正常群体
异常 群体
13.47/‰
正常心理
异常心理

万事万物皆有正反方面,人的心理也不例外。
✓ 存在精神障碍的人的心理活动也并不是完全异常的; (如:人格有异常并伴有思维障碍,但感知觉可能正常)
✓ 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 全被矫正;
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 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不能一 成不变地看待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三、异常心理的分类
1.异常心理学分类 (1)心理过程障碍:①感知障碍;②注意与记忆障碍;
③思维障碍;④情感障碍; ⑤意志行为障碍;⑥意识障碍; ⑦智能障碍。 (2)人格障碍:①偏执型人格障碍;②分裂型人格障碍; 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④攻击型人格障碍; ⑤表演型人格障碍;⑥强迫型人格障碍; ⑦焦虑型人格障碍;⑧依赖型人格障碍。
大致相近的看法,甚至对许多心理障碍仍可取得共识
(二)统计学标准
– 心理特征的测量显示为常态分布 – 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
则被视为“异常”。 – 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判定,偏离平均值程度越大越不正常。
– “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界限。 – 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
• 优点:比较客观,便于比较、操作简便易行。 • 缺陷: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极少数,很少被认为
病态。不是所有的都是正态分布,心理测量本身受社会文化 的制约。
低于一般心理健康 水平(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严重心理疾病 (精神病)
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极端心理健康

心里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原则

心里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原则

心里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原则1. 引言说到心理健康,大家可能会觉得这话题有点沉重,但其实,它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味料,少了它可不行。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之间的界限,就像咸鱼和咸肉的区别,乍一看似乎都在吃,但细究起来,各自的滋味可就大相径庭了。

今天我们就聊聊,怎样才能轻松地分辨这两者。

希望大家听得开心,别觉得像上课一样无聊哦!2. 心理正常的表现2.1 日常生活中的正常首先,咱们得知道,心理正常其实就是在生活中能顺顺当当地过日子。

比如,早上闹钟响了,能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毕后,带着一脸的睡意去上班,这不就是正常人吗?再比如,朋友约你吃饭,你能欣然接受,和大家聊聊天,笑一笑,这都是心里正常的表现。

正常的心理状态,就像是机器正常运转,不会出现突发故障。

2.2 情绪的波动当然,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偶尔的情绪波动也是很正常的。

有时候开心得像吃了蜜一样,有时候又会忧愁得像下雨天的黄昏。

关键在于,这些波动是短暂的。

比如,今天工作压力大,心情有点低落,但过几天再看看,可能就又开开心心了。

这种情绪的起伏,完全是生活的一部分,跟心里的健康没有太大关系。

3. 心理异常的表现3.1 明显的情绪波动说到心理异常,那就有点不同了。

心理异常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情绪波动得特别厉害,像坐过山车似的。

可能前一分钟还在大笑,转眼就哭得稀里哗啦,这种极端的情绪变化,让人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气球,根本没法控制。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身边的人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哪怕是以前最喜欢的活动,现在也觉得索然无味,这就得引起重视了。

3.2 持续的负面情绪再者,心理异常往往伴随着持续的负面情绪。

比如,明明是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你却像是披了一层阴霾,觉得无论做什么都没劲,甚至开始自我怀疑。

老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这个时候,自己调整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这种负面情绪持续了好几周,甚至几个月,那就有必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聊聊了。

4. 如何分辨正常与异常4.1 自我观察与反思那么,咱们该如何分辨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呢?首先,可以进行自我观察和反思。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

(一)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是人类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 能使人类正常的、正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变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二)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是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

以上说的,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是从不同角度和经验,不同标准去看待心理的正常和异常的。

下面,我就说说区分方式。

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日常生活里,大家常会提到心理正常,心里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这些概念也是我们在学习和讨论心理咨询问题时,常常使用的概念。

这里所说的心理正常,就是前面所说的,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是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而心理不正常,也就是前面说的心理异常,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也就是说心理正常和异常是标明有无精神病问题的一对范畴。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

心里不正常已经不在心理咨询范围以内了。

图表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心理健康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经症)(二)常识性的区分其实,至今关于心理的常态和变态,是没有公认的统一判断标准的,所以,非专业人员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一般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

尽管这种做法不太科学,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这就是常识性区分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如果有人老是跟你说:“我认识中央领导人,我要主管我们国家的军政大事了”“我一个人的时候老是能听到有人跟我说话”“老是有人监视我,跟踪我,想害我”比如,一个人,本来比较节俭,突然挥金如土。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ppt课件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ppt课件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 理学知识
第二讲 正常心理与 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识记)
掌握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
1、保障顺应环境、健康发展 2、保障社会生活功能 3、保障人类的创造性能力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重点掌握标准化区分 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及其与之相连的神经 组织、以及能提高刺激感受效率的一些附属 结构共同构成的器官。一般将分布于头部与 脑神经相连的感觉器官称做特殊感觉器官。
(视、听、嗅、味、前庭)
分类
1、部位分类: 外感受器:距离、接触,感受外界环
境刺激 内感受器:平衡、本体、内脏 2、所接受的刺激的性质分类(五种) : 机械、温度、伤害性、电磁、化学
眼睛发生这种能看清近物的适应 性变化,称为眼的调节。
1、晶状体折光能力的调节 2、瞳孔的调节 3、双眼球会聚
1、晶状体折光能力的调节
随着物体的移近,反射性引起晶体变凸, 折光能力增大,使影像聚焦在视网膜上。模糊 的视觉形象在视区皮层出现,引起下行冲动到 达中脑正中核,由动眼神经使眼内睫状肌的环 行肌收缩,引起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 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以前突较为明 显),折光能力增大。
三、标准化的区分 (领会、应用)
❖ 医学标准(把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 ❖ 统计学标准(心理测量衡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 ❖ 内省经验标准(病人和观察者的经验) ❖ 社会适应标准(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识记)
❖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完全偏离(妄想/幻觉) 2. 主观体验与客观刺激强度不相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