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含解析)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张载指出:“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这表明()A.世族门阀制度初步形成 B.宗法概念扩至国家政权C.宗族制度威胁中央集权 D.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3.《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这一“政治制度”是指()A.郡县制度 B.皇帝制度 C.行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4.士大夫同时兼任“知识分子”和“官僚”两种角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特点,他们介乎于帝王和庶民之间,构成统治阶级的主体,操作庞大的国家机器,士大夫政治的形成可追溯到()A.战国 B.汉代 C.隋唐 D.两宋5.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6.据说,宋朝哲宗皇帝曾听程颐讲道并赐茶。
皇帝当时折断了一截柳枝。
程颐遽起谏日:“方春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折。
”哲宗虽面露怒容,但只是“掷枝而走”。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新版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试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D.“诸侯——周王——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B.地域 C.信仰 D.血缘3.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统一货币 C.监察制度 D.郡县制度4.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为列侯。
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 )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 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D.土地兼并更加严重5.《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6.“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A.秦汉郡县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7. 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该机构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御史台8.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9. 《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分值:100分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1.清代张之洞曾说:“取士之法,自汉至隋为一类,自唐至明为一类”。
“汉隋一类”的选官制度主要是指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世袭制2.贞观三年,唐太宗……违反规定,把未满十八岁的中男签发为府兵,诏救发出后,门下省不肯签署,接连数次,都被驳回。
……太宗最后被迫收回成命。
这反映出当时门下省的主要作用是A.签署皇帝命令 B.减少决策失误 C.检讨军事政策 D.限制皇帝权力3.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鸿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秦朝实行郡县制 B.唐朝推行六部制C.元朝建行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4.费正清(美)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A.揭示了战争根源 B.预测了战争结果C.分析了战争影响 D.抹杀了战争实质5.《上海县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一描述涉及了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6.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铁路经过的地方,……失业农民和游民数目剧增。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河北、山东、苏北人民的生计。
”因此导致了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8.“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最为典型的罪恶之一。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可参阅的一手史料有①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②当年驻南京外国人的日记③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④当时留下的一些新闻照片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其答案(共十套)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一)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近代最早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是______国,最早在中国强占租借地的是________国。
2. _____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3. 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________政变,垂帘听政;1898年慈禧太后又发动政变,史称_________。
4. 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革命新的内容,即在反对_________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______的斗争。
5. 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割占台湾及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位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此言论反映的本质观点是,通过鸦片战争使英国A.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 使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C. 使对华的正当贸易得到保护D. 获得倾销商品的广阔市场2.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清军装备落后B.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C. 封建制度的腐朽D. 英国势力的强大3.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 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4.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建在A. 南京B. 北京C. 广州D. 天津5. 总理衙门建立以后,清政府任命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为英国人A. 赫德B. 李威利C. 戈登D. 华尔6.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1)阶级矛盾的激化(2)外国经济侵略的加深(3)自然灾害严重(4)西方宗教思想的煽动A. (1)B. (1)(2)C. (1)(2)(3)D. (1)(2)(3)(4)7. 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 洪秀全称“天王”C. 太平军在永安建制D.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8.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的依据是A. 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 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 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9.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 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朝B.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 深入了解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 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10. 在书序中明确提出“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的著作是A. 《四洲志》B. 《海国图志》C. 《各国例律》D. 《瀛环志略》11. 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B. 它是洪仁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方案C. 它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愿望D. 它反映了当时农民最迫切的希望和要求12. 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A. 总理衙门的建立B. 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人控制C.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 外国人代表中国去欧美办理外交13. 下列对19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方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B.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 农民起义冲击清朝统治D. 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14. 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 发展资本主义B. 保护封建经济C. 维护清朝统治D. 抵制外国侵略15.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A. 其产生晚于中国无产阶级B. 其产生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其受到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D. 其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16.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洋务派经营的军事工业中B. 洋务派经营的民用工业中C. 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中D. 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中17. 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在中国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中法新约》D. 《马关条约》18. 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C. 使帝国主义开始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D.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 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 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 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 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 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20. 19世纪末,外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是A.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 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 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进入高潮D.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同盟暂时形成21. 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获得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1)片面最惠国待遇(2)军舰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3)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4)准许华工出国A. (1)(2)(4)(3)B. (2)(4)(1)(3)C. (3)(1)(2)(4)D. (4)(1)(2)(3)22. 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洋务运动的刺激C. 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侵略D.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2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A. 19世纪6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C. 19世纪80年代D. 19世纪90年代24. 使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事件是A. 公车上书B. 强学会的成立C. 创办《万国公报》D. 保国会成立25.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 《变法通议》B. 《应诏统筹全局折》C. 《定国是诏》D. 《孔子改制考》26. 戊戌变法中,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 京师大学堂B. 京师同文馆C. 福州船政学堂D. 天津水师学堂三. 材料解析题第一小题10分,第二小题12分,共22分。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5)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把“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均与忠孝观念无关,排除BCD项。
点睛: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因此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即表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这类试题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2.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表中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AB.BC.CD.D【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西周宗法制规定,能够继承王位的是嫡长子,也就是周王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
由此可知,三哥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B项是正妻生的第二个儿子,故错误;C项是侧室生的儿子,虽然岁数最大,但是无权继承,故错误;D项也是侧室生的,故错误。
3. 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A. 农业发展迅猛B. 分封制度崩溃C. 郡县制度形成D. 官吏待遇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官吏报酬以土地形式是古代分封制下的产物,而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实行地方行政改革,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崩溃,故B项符合;A项中的“迅猛”不符合实际情况,只能说“有一定的发展”,且材料中反映的是政治上的变革,故排除;C项是干扰项,材料只是谈到官吏待遇的变化,没有谈郡县制的形成,且郡县制真正形成于秦朝时期,故排除;以粮食为标准不等于官吏待遇下降,故D项错误。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祭祖的习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影响是①扩大统治范围②巩固对地方的统治③巩固周天子的地位④形成割据混战局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战国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郡县制的实行 D.贫富差距的扩大4.下图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 B.秦律是统治的保证C.皇权至高无上 D.统治机构职责分明5.“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A.他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他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他确立了分封制D.他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防止地方割据C.推行贵族政治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8.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年秋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信仰C.地域D.血缘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帮助周部落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4.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
真宗只得收回成命。
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5.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 )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6.《汉书》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
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刺史的任务是()A.选拔地方人才B.征收地方赋税C.监察地方官员D.管理地方行政7.某学者说,中国古代某朝代某机构的官员,上面要受皇帝的气,中间要受司礼监的气,下面要受六部的气。
这个机构是( )A.汉代的中朝 B.唐代的三省C.明代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8.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建立行省制度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朝设置军机处9.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版
2019学年上学期考试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不正统,遭到历代官吏的非议或史学家的谴责。
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她通过不正当手段即位B.在古代妇女不能参与政治C.武则天的执政能力不佳D.受到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2.徐扬杰先生认为:“殷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
”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3.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
”这表明郡县制( )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B.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4.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
这些规定( )A.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B.体现对农业活动的重视C.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5.从西周“封建”各诸侯国到秦大一统的建立,反应出的本质变化是( )A.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B.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C.从藩镇割据到重文轻武 D.从设立内阁到置军机处6.寇准是北宋名臣,以刚直著称。
他担任的下列官职中,行使宰相部分职权的是( )A.知县B.枢密副使C.知府D.工部侍郎7.封建国家的政治制度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只凭皇帝个人的力量难以实现对国家的统治,于是设官分职。
隋唐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分工所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六部制B.内外朝制度C.三公九卿制D.二府三司制8.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高一文综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1. 《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
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神权高于王权B. 国王没有实现集权C. 宗法制成为主导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由“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可以看出商朝时期商王处理事物要去占卜,说明神权和王权是紧密结合的,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题干看不出神权高于王权;B项与题干材料无关,不选;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出宗法制。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本题考查商朝时期的政治特点。
2. 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宗法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
根据“授民授疆土”可知是分封制的内容,而建立邦国主要是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A项是权力的传承制度;C项是秦朝推行的;D项不符合材料。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 “秦……尽管昙花一现,它却能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B. ②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等,故②③④正确。
元朝时期设立行省制,与秦朝不符,排除①,排除ACD。
所以选B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秦朝切入,结合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周礼》载,周王召见诸侯之时,向其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往下动的“土揖”礼;向有姻亲关系的异姓诸侯,施以合手平推的“时揖”礼;向同姓诸候,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向上举的“天揖”礼。
材料的现象源于A.世袭制B.宗法观念C.分封制D.禅让思想2、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
后来鲁国大夫季氏用六十四人在庭院奏乐舞蹈,孔子表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A.西周贵族奢侈的家庭文化生活B.西周社会生活礼仪多姿多彩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高度关注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3、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井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等。
这反映出周代A.伦理政治的建构B.宗法观念的淡化C 神权政治的强化 D.君主专制的加强4、分封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由此可知分封制A.不利于国家统一和久安B.加剧了社会等级的分化C.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形成 D 促成了中央集权式统治5、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体现了皇帝决策时权力意志6 、公元前113 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
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2019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 井田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体现了宗族亲情的特点,故B正确。
井田制,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
分封制,主要是天子分封诸侯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 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 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 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 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不管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还是先代贵族,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因此D项正确;AC项明显不符合分封商代贵族的目的,排除;B项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 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下,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三省六部制2.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 宗法制渐趋强化B. 分封制趋于瓦解C. 边疆诸侯争霸中原D. 社会性质发生变革3.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4.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
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诸侯国数量的增加B.郡县制的逐渐推行C.各国对统一的渴望D.科技发展武器改进5.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6.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A.与宗法制有关 B.与郡县制有关 C.与分封制有关 D.与行省制有关2.我国某些行业内存在着“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家法行规。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历史遗风A.家长专制B.重男轻女C.封邦建国D.宗法血缘3.《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收藏玉玺,皇帝喜好 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4.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
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
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作者肯定了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宗法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5.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画了下面一幅画。
据此推断,该制度A.彻底的打破了特权垄断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是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 D.最早出现于唐代6.“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
2019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
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2.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 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据此绘制下表。
这说明唐代A.文官政治的特色明显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选官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主要反映出A. 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D. 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4.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铙的一个核心是A.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B. 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C. 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
”这一历史现象表明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6.《清实录》中“国体”的涵义有此变迁: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 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2.“陛下”本是对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色彩3.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4.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5.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
余杭人喜欢吃蟹。
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
”这讽刺了宋代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6.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中带有“獬豸”功能的有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枢密使④按察使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郡县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是指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9.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
”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A.灭亡殷商 B.巩固统治 C.镇压叛乱 D.恩及兄弟2.“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A.宗法制 B. 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皇权至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6.某电视剧出现了如下情节:淮安发生水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达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元朝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中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9.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00 分时间90 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1. 有学者认为: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 C. 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D.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2.有史学家认为西周社会与商朝一样,仍是由贵族、平民、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
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合理的解释是()贵族内部有更细的等级划分,等级的色彩尤其明显。
A.分封制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B.宗法制进一步细化了西周贵族等级C.世袭制造成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神化了西周王权。
这反映了()3.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C.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而其他人不能称“朕”,又采用了“五德之4.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帝的嫡长子,天子自称“朕”运”学说,认为周是火德,秦为水德,秦代周,符合水灭火。
这反映出秦始皇()A.彻底摆脱了商周政治观念的影响B.对君主专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C.利用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D.主要采用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5.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
”这表明郡县制()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6.通过一系列诏令和措施,革除靠资历出身而取官的陋习,下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举荐贤良方正立言极谏之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1.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
下面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 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 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试题所给材料来看西周青铜器何尊有关于“中国”的最早记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封建时代的秦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局面,故B项错误;“中国”词语的出现并不能说明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根据所学也可以推断出西周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所以C项错误;根据西周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可知周天子居于天下之中,体现出天下共主的的地位,所以D项正确。
点睛:“中国”名词的产生就来自于分封制中分封诸侯镇守四方,天子居于天下之中。
本身既带有天下之中、天下共主的意味。
2.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不同于商朝之处在于A. 重视民心向背B. 宣扬君权神授C. 实行等级制度D. 依赖家族关系【答案】A【解析】据材料“率民以事神……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的思想观念,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行等级制度的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家族关系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3. 《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写道“今天下底定,宜分茅裂土,封之以爵禄,使子孙世食其土,以昭崇德报功之义。
其亲王子孙,亦当封树藩屏,以壮王室”。
从中我们可知①分封制弥漫着神权色彩②分封的对象有功臣、亲族③分封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分封是为了拱卫王室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从材料“宜分茅裂土”“亦当封树藩屏,以壮王室”中可以看出,西周时为了巩固周王的统治,采取了分封制,故④正确;材料“,以昭崇德报功之义”“其亲王子孙”体现出分封制的对象有功臣、亲族,故②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色彩和等级制度,故①③排除。
所以答案选D。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4.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下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 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 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C. 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 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图反映的是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右图反映的是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两者相比,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秦朝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错误,秦朝刚刚确立中央集权,不可能“空前强化”。
5.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 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
西周时期并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B;C明显表述错误;D开始于夏朝,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6.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说明该制度按照既定继承模式,避免了贵族之间的权力纷争,应该是宗法制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根据血缘亲疏的嫡庶身份,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故本题应选C项。
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7. “师尚父(即姜尚)谋居多。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该材料反映出A. 王族身份,守土封疆B. 大兴礼乐,尊卑有序C. 诸侯镇守疆土,藩屏王室D. 尊王攘夷,称霸诸侯【答案】C【解析】姜子牙因功而封于齐国,并非王族身份,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因其俗,简其礼”的做法相矛盾,故B项错误;从“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於齐营丘”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镇守疆土,藩屏王室,故C项正确;尊王攘夷,称霸诸侯是在齐桓公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即可知道是分封制。
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
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也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
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8. 中央集权是国家权力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的制度。
下列言论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 “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并出于朝廷,州郡无复有辟署之事”B. “今我朝罢丞相……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C.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D.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符合题意;B项是废除丞相,强化了皇权,排除;C项是设立军机处,强化专制主义,排除;D项是指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排除。
9.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哪些判断是正确的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全国,对周朝的制度进行了反思,认周朝的灭亡是分封制所致,决定推广郡县制,官员由世袭制变为官僚制,由皇帝直接任命,而不是通过考试方式产生,所以④错误。
本题选择B项正确。
10.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说道:“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从材料“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故A项正确。
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
点睛: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的,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也就是所谓的贵族统治(诸候就是贵族)。
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制。
而三公九卿制就是官僚政治性质的。
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1. 唐僖宗时,(左拾遗)侯昌业上疏:“上不亲政事,专务游戏,赏赐无度,田令孜专权无上,天文变异,社稷将危,上疏极谏”。
上大怒,召昌业至内侍省,赐死。
由此推断A. 引导式劝谏有助于民主政治B. 尊天道施仁政的理念消亡C. 左拾遗职责是内侍皇帝起居D. 该官隶属于谏诤监察机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内容可知,侯昌业被赐死说明没有民主政治,则A项错误;从题意可知侯昌业的上疏正是为了追求遵天道施仁政的理念,因此不能说明已经消亡,所以B项错误;从题中“召昌业至内侍省”说明左拾遗并不是内饰皇帝起居,故C项错误;侯昌业谏皇帝说明左拾遗属于谏诤监察机构,故D项正确。
12. 《通鉴纪事本末》记载某朝皇帝说:“朕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端,乃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
”下列史实与此相符的是A.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B.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C. “知州掌郡国之政令,通判为之贰”D. “大学士之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中睹五代弊端可以看出这是五代以后的历史,应该是宋朝,选项反映的是秦朝的地方官职,故A项排除;B项反映的是汉朝的地方官职,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监督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材料时间和内容相符,故C项正确;大学是作为顾问,是明朝朱元璋废丞相以后,故D项排除。
13.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
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郡”的信息,排除A,在四国旧地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王国的领地变小了,封皇子为诸侯王,皇帝与诸侯王的亲缘更近,故B正确,D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取代异姓诸侯王”,排除C。
14. “尚书六官,各有所职,倘无折中,则恐互相推避……故总摄以宰相。
宰相亦虑有未周,见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杂判……又继之以给事之驳正……此等制度,可谓宏大又兼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