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大国平衡战略的地缘政治因素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分析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分析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是紧密联系的概念。
国际关系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以及国际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合作。
而地缘政治则主要涉及地理位置和资源分配等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影响。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局势中,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冲突不断涌现。
国际机制和多边主义受到挑战,世界正处于大国竞争、地缘竞争的时代。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
首先,地缘政治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国际政治的演化是由地缘政治所推动的。
冷战时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各种资源和势力范围,在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进行了诸多干预和介入。
而当前,中国崛起和美国单极霸权的弱化已催生出新的地缘政治的格局,如印太战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这些都是潜在的全球格局中的重要因素。
其次,国际关系也对地缘政治造成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联系日益紧密。
国际体系亦以这种联系为基础,但其本身也会对全球格局产生强大的影响。
国际关系以贸易、投资、文化等多种方式影响着全球政治,又是塑造未来几十年国际政治局势的重要动力。
最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持地缘政治稳定与合作有助于维护国际安全、促进和平,保持自身繁荣发展。
面对新时期下国际关系的变化与挑战,各国应保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态度,在地缘政治方面平衡各个因素,合理应用国际关系理论,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的途径。
综上所述,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是两个彼此密不可分的概念。
世界现在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化仍在持续进行中。
各国应当沿着和平、合作的道路前行,互相借鉴、汲取有效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发展,促进和平稳定。
同时,随着技术和信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的联系和交流变得更加紧密。
因此,对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分析也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
要实现这一点,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首先,应该关注全球问题的趋势和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地区和群体间的关系。
国际中的大国博弈与地缘
国际中的大国博弈与地缘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问题变得日益复杂。
各个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仅影响着世界的格局,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国家的命运。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安全等多个角度探讨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的关系。
一、历史视角下的大国博弈大国博弈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古代帝国时代的争霸战争,到近代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大国之间的角力一直存在。
历史上的大国博弈往往是为了争夺资源、地盘或权力。
例如欧洲在殖民时代为了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殖民战争,或者二战之后东西方阵营的冷战对抗。
二、经济维度下的大国博弈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因素在大国博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经济实力对比以及金融霸权等方面的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
例如21世纪初中国崛起引发了中美贸易争端,双方在贸易政策、汇率政策等方面进行角力。
此外,金融领域的竞争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例如美国和欧洲在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争夺。
三、安全层面上的大国博弈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国博弈的核心议题。
大国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地缘战略和军事联盟等方面的博弈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例如二战后的美苏两强对抗,双方通过军备竞赛、军事援助和军事联盟来争夺地缘优势。
当前,东海、南海等地区的争端也反映出大国之间在安全层面上的博弈。
四、地缘政治的影响和作用地缘政治在大国博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缘位置、地缘环境和地缘利益对于大国之间的争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地理位置优势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之一,拥有广大的领土和海洋霸权。
地缘政治的考量也决定了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结:大国博弈与地缘政治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历史、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共同塑造了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博弈格局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重塑国际秩序的过程中,各个大国需要审时度势、平衡利益,以实现和平、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地缘政治因素对战略的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对战略的影响在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因素是指地理位置、自然资源、领土争端、国家间的互相影响等因素对国家战略决策和行动产生的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对战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军事、经济、外交和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地缘政治因素对战略的影响。
一、军事战略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在军事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战略的制定必须基于地缘政治因素,包括军事力量的部署、军事基地的选址和军事行动的计划。
地理位置决定了国家的军事脆弱性和军事优势,对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举例来说,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通常具有更大的军事优势。
例如,俄罗斯拥有广袤的领土和众多的自然资源,这使得俄罗斯能够将军事力量投射到全球各地。
相比之下,地理位置不佳的国家可能在战略上面临挑战。
因此,国家必须根据地缘政治因素来制定适应实际情况的军事战略。
二、经济战略影响地缘政治因素也对经济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决定了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资源分配。
通过合理利用地缘政治因素,国家可以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战略,包括贸易政策、港口建设和区域合作等,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例如,亚洲国家之间的地理接触催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合作机制,如东盟、上合组织等。
这些机制使得亚洲国家能够通过贸易和投资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另外,一些国家通过控制重要海洋通道和资源点,实施战略性的经济政策,以保护自身利益。
三、外交战略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外交战略也有重要影响。
国家的外交行动和外交关系往往与地理位置和资源有关。
通过利用地缘政治因素,国家可以建立外交联盟、扩大影响力和提升国际地位。
比如,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凭借其地理优势和资源富集,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影响力。
美国通过与盟友合作,建立军事基地和签订军事援助协议,以保护其利益和维护地缘政治优势。
四、安全战略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国家安全战略也有深远影响。
地理位置和领土争端等因素决定了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安全需求。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趋势与影响因素
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强人力资本积累 和经济发展潜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推进多边合作
通过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 济联系和合作,从而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
加强社会文化交流
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 谊,从而促进经济合作和社会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与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 市场竞争力。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 、趋势与影响因素
2023-11-06
目 录
• 东盟经济发展概述 •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 •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 •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 • 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01
东盟经济发展概述
东盟经济概述
东盟十国
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老挝、缅甸、柬埔寨。
消费趋势
01
02
03
消费增长
消费结构
消费政策
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消费 总额也在逐年增长,消费者购买 力不断增强。
消费结构逐渐升级,由基本生活 消费向教育、旅游、医疗等服务 性消费转变。
政府也积极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推出促销 活动等措施刺激消费增长。
出口趋势
出口增长
东盟国家的出口总额逐年增长,反映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逐渐增强。
产业结构差异
东盟各国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国家以农业为主导 ,而另一些国家则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这导致了经 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政策差异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从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
也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区域合作的动力来源问题:政治主导下的经济驱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合作,究竟在多大成分上是出于经济考虑的,如何平衡经济与政治、外交利益是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双方之间的经济竞争性与互补性来看,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使东盟担心失去自身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以新加坡为例,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在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再加工制造的(该类产品结构与新加坡极为类似)。
中国与东盟单个国家的制造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果与整个东盟相比,双方的制造业结构非常相似。
机电设备是中国和东盟中发达成员最大的制造业产业,服装、制鞋等轻工业产品则是东盟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新成员国的主要制造业。
原有的东盟发达成员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领域与中国竞争,新加入的成员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与中国竞争。
东盟的中等发展水平的成员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都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对国际出口市场的争夺上。
因为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均无一例外的高度依赖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市场。
(二)区域合作的主导权问题:中国主动但不主导1.东盟牢牢把握住区域合作的主导权。
东盟国家由于市场狭小,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的整合。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是什么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是什么地缘环境是指各自国家所处的地缘位置,以及周边及远离国家间的地缘关系。
而国际地缘政治则是指各个国家间的地缘政治关系。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战略外交和安全视野。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具有多重复杂性因素。
首先,中国属于世界最大陆的中心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中国较为安全的地理地位与其长期稳定的外部地缘政治条件已经成为了中国政策制定者所依据的重要理论基础。
然而,随着新时代下的世界体系变革,中国在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上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
除了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上,在历史上曾遭遇过多次侵略和战乱。
这使中国对其地缘环境和外部关系变得高度敏感,并渴求以和平、稳定的方式处理其周边国家和其他国际大国的关系。
近年来,在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和成长也使中国日渐成为溢出亚洲地区的全球影响力强国之一。
在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方面,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其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而中国的核心问题则是其对外的恐惧和不稳定因素。
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构成了最大的影响。
随着中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其地缘环境和国际地缘政治的挑战也将日益严峻。
其中,对中国最直接和深刻的挑战来自于其周边地缘环境的局势和秩序。
中国的邻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均邻接着强大的国家,并且存在岛屿纠纷、领土争端等历史遗留问题。
这些问题为中国的安全与国际地缘政治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中国在处理的过程中妥善平衡国内和周边国家的利益。
此外,美国的战略转移和中国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也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美国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以及其崛起的世界级威慑力量,令中国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地缘政治威胁。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不仅要努力维护其周边的安全与秩序,同时也必须平衡与美国的长期合作和竞争关系,以维护自己的重大利益。
对此,中国必须持续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提升自己在全球地位的影响力,并通过合作、对话等方式不断处理周边国家间的遗留问题。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作为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重要成员国,近年来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对于中国来说尤为关键。
以下将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对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进行论析。
一、政治方面东盟由10个成员国组成,共同推动着区域内的政治合作与一体化进程。
东盟的组织结构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和平与繁荣,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盟的发展。
东盟旨在通过多边合作解决争端,维护区域安全与稳定,因此政治合作是推动东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盟成员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利益的差异是东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对东盟的政治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的态度和意愿存在差异,因此在政治层面存在一定的分歧和挑战。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对东盟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一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安全威胁,这使得东盟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制约了东盟的发展。
二、经济方面东盟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盟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推动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等措施,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东盟内部的区域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有利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互动。
东盟内部的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是制约东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着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东盟在推动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合作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东盟内部的贸易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问题也限制了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些经济因素导致了区域内的贸易不平衡和经济结构不协调,制约了东盟的经济发展。
三、安全方面在安全领域,东盟致力于推动区域内的安全合作与交流。
东盟成员国通过举办联合军演、成立东盟地区论坛等方式,加强了区域内的安全合作。
东盟通过促进区域内的安全合作,提高了成员国之间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推动了东盟的安全一体化进程。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
东盟成员国应加强政治合作,引导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分歧,促进一体化进程。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 引言1.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背景介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双方建立了全面的对话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双方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2002年,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简称《框架协定》),标志着双方建立自贸区的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此之后,中国与东盟在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的关系也逐渐密切起来。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旨在促进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往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通过建立自贸区,双方能够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1.2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该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双方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这意味着双方通过开展自由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互相补充,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也有助于增进地区间的政治互信,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通过经济合作,各国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避免出现冲突和矛盾,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更在于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这一自贸区覆盖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涵盖了全球人口的接近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约为10万亿美元,占据了全球贸易总量的约40%。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贸易额达到了总额的近6000亿美元。
与大国共舞--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降: 一方 面 , 俄罗斯撤走 了在越南 的军事基地 , 止 了 停 对越南 的军事援助 ; 方面 ,东盟 各 国实 际已经不 另一 “ 存在来 自外 部大规模入 侵 的威胁 , 它们对美 国的军事 保护需求下 降” , 国撤走 了在 菲律宾 的海 空军事基 ②美 地 , 了美 国在东 南亚驻扎军 队 的历史③ 使东南亚 结束 ,
东南亚纵 横 A OU D S U H A TA L R N O T E S S 4
2 J . O 29
与大国共舞一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李松 寒 王 森 ※
摘要 : 东盟推 行 大 国平衡 战略是 以实力相 对 弱小 的 自身充 当“ 平衡 手 ”维持各 大 国在 东 南亚地 区影响 力 , 的 平衡 。 实践表 明 , 东盟推 行 的 大 国平 衡 战略 获得 了一 定 的成 效 , 东盟在 多极 化 的趋 势 中赢得 了“ 使 重要 力 量” 的地位 。 随着 国际形 势的 变革 , 东盟 的大 国平衡 战略 也 面临着挑 战 。 东盟 的 大国平衡 战略 对 中 国的 影响 亦
自身地 缘政治 和资源政治 的双重优 势 , 东盟逐 渐成 为 各 大国竞相拉拢 的对象 , 亚也 日益成为各 主要力 东南
量 角逐 的舞 台 ,形 成 了一个 大 国相互 制衡 的局面 , 特
别是 中美 日三 大 国的相互 制约 。 如加尼 山所言 :域 正 “
外 大 国一 直决定 着东 南亚 国 际关系 发展 的形 式 和 内
值得 关注 关键 词 :源自盟大 国平衡 战略地缘 政 治
均势
[ 中图分类 号 ]D 1. 841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号 ] 0 3 27 (0 20 —0 3 0 10 — 49 2 1 )9 00 — 5
大国治理发展与平衡的空间政治经济学
大国治理发展与平衡的空间政治经济学在当今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大国的治理发展和空间政治经济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大国的崛起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其对于国内和国际空间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因此,如何实现大国治理发展和空间政治经济学的平衡与协调,成为了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大难题。
首先,大国治理发展的成功与否,往往受到国家权力机构的稳定性、制定的主导力量和治理能力的有效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因素中,国家空间治理的有效性可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
以中国为例,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领导通过大量在各个领域的重大改革,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引入外资和扶助农村的经济建设等手段,成功的实现了中国的经济转型发展。
在治理能力方面,中国领导不断完善自己的制度和法规,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然而,在中国的城乡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和不均衡的空间经济现象。
这种空间经济差异不仅会造成社会的撕裂,还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实现大国治理发展的同时,平衡和解决空间经济问题,成为了中国领导和世界其他大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其次,在国际上,大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也和空间政治经济密切相关。
在国际上,大国的军事、经济和外交力量常常被用来谋求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影响力。
然而,这种利益追求往往产生了地缘政治紧张性,导致一些国际冲突和紧张局势。
例如,中美关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南海等领土争端等都有空间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问题上,大国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需要采用对等沟通、建立信任机制和通过多边合作等方式来解决。
综上所述,大国治理发展和空间政治经济的平衡与协调,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课题。
只有各国之间通过合作和协商,共同面对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差异与问题,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和稳定的局面。
未来,大国们需要以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促进国际合作和加强地缘政治稳定为理念,积极推进相关议题的讨论和实践,共同推动全球化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什么是地缘政治战略
参考资料:什么是地缘政治战略1.地缘政治战略就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国家问的政治关系。
因此,国家间政治地理关系实际上是空间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在军事上表现为安全关系,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关系,在经济上表现为财富关系。
安全、权力和财富是各国在全球格局中谋求的主要目标。
地缘政治学(geopolitics)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
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是各国制定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
随着科技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凸显,地缘政治学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地缘政治学说首先是一门竞争的学说,因此才可能为许多大国制定本国的外交战略时广泛采用。
另一方面,地缘战略是与一国的总体外交战略联系在一起、并服务总体外交战略。
2.地缘政治与资源政治的统一,是当今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而世界资源的稀缺程度与大国关系的紧张程度同比例发展,则是国际政治所呈现的历史规律。
资源到哪里,地缘政治就...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更大的地缘经济空间。
于是路带倡议被提出来了。
4.近代以来.以领土为物质基础的民族或者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均发生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之内.人们对地理空间与民族或者国家间相互关系影响的认识反映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就是地缘政治学,换言之,地缘政治是在对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地理空间分析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利益制定适当的对外政策和战略的一种理论.地缘政治最基本的内核是地理要素,即地理位置、国土幅员、邻国、地形与气候、资源以及距离等.科学认识地缘政治学基本的地理要素,是正确把握、运用地缘政治学的先决条件.5.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事关国际局势的稳定与发展,力量结构是其重要组成要素.对此开展研究可以深入挖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潜在特征与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古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逻辑关系,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地缘政治实践.本文通过梳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历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力量结构网络模型,并对其中心性、影响力指数、关联度指数和凝聚度指数等网络参数指标进行了分析.通过横向对比得到同类型格局中各节点网络参数特征的差异性,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得到不同类型格局力量结构转换过程中网络参数特征变化情况,并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力量结构演变过程进行聚类分析,并得出力量结构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转变的阶段的结论.6.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在这一特定时期,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伴随着中国—东盟经贸格局的演变,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国际经济影响力大幅提升,为新时代双方深化地缘经济合作,加快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重组,全面发挥“陆相型”和“海相型”贸易和资源禀赋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但是,在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东盟开展地缘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的挑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开展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合作,以全面深化与周边东盟国家的关系,不断开创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地缘政治新局面,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建设区域协调政策体系;优化双边经济合作的结构;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强化地缘经济关系;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7.1935年,民国“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在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提出“瑷珲(今黑河)-腾冲一线”,发现此线以西人口约为中国总人口的6%,此线以东人口约为中国总人口的94%。
东盟数字地缘政治的战略构想与实施路径
2024年第1期南洋问题研究No.12024(总第197期)SOUTHEASTASIANAFFAIRSGeneralSerialNo.197东盟数字地缘政治的战略构想与实施路径鲁传颖ꎬ章时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ꎬ上海200233)摘㊀要:中美在数字领域的激烈博弈加速了全球数字地缘政治时代的来临ꎬ东盟作为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一部分也被卷入其中ꎮ东盟数字地缘战略的基本构想是将传统东盟 中心性 延伸到数字空间ꎬ以此确立东盟在数字地缘政治中的相对优势地位ꎮ在实施过程中ꎬ这一构想受到数字环境的影响ꎮ大国对数字技术的垄断使得东盟在数字空间中产生前所未有的外部依赖性ꎮ东盟仅通过构建与外部在数字领域的合作网络来应对东盟的数字中心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不够的ꎬ还需要更加重视数字环境ꎬ聚焦云计算㊁算力中心㊁算法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ꎬ以及海底光缆等数字空间的关键节点ꎬ通过合作㊁制约与制衡等策略ꎬ改变东盟在这些关键节点中的劣势地位ꎬ从而真正提升东盟在数字空间中的地位ꎬ实现东盟的数字中心性ꎮ关键词:地缘政治ꎻ数字地缘ꎻ东盟中图分类号:K901.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9856(2024)01-0045-16东南亚地区不仅是亚洲地缘政治的重要板块ꎬ还在美国的 亚太战略 和 印太战略 中承担独一无二的角色ꎮ传统地缘政治战略中的 中心性 原则在东南亚国家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安全ꎬ以及平衡各大国的利益和影响力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ꎮ正因为此ꎬ在数字空间中东南亚国家也延续传统的 中心性 原则ꎬ并且东南亚国家在数字空间中的地位也继续拥有传统的地缘优势条件ꎮ一方面ꎬ新加坡等沿海国家既是传统海上要道ꎬ也占据海底光缆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节点ꎻ另一方面ꎬ东南亚自身庞大的人口和渐趋一体化的市场ꎬ使得地区内国家在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ꎬ增强区域一体化ꎬ以及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方面都展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巨大的潜力ꎮ可以说ꎬ东南亚国家在传统地缘政治战略中的 中心性 原则ꎬ是通过他们在地理位置㊁海上贸易㊁区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来实现的ꎮ东南亚国家在数字空间中的 中心性 原则ꎬ则是通过他们在基础设施㊁数字平台㊁数字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性来实现的ꎮ这两种 中心性 原则虽然在内涵上有所不同ꎬ但都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ꎬ以及他们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的策略和能力ꎮ作为东南亚国家最重要的协调机制ꎬ东盟在地缘政治环境中的 中心性 原则是凝聚各成员国54 收稿日期:2023-09-0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现代化研究 (23AZD069)作者简介:鲁传颖ꎬ男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㊁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ꎬ法学博士ꎻ章时雨ꎬ女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ꎮ的共识而成ꎬ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国的支持ꎮ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ꎬ数字空间正在快速融入并重塑全球地缘政治的面貌ꎮ①东盟能否在数字地缘政治中依旧保持 中心 地位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一方面ꎬ俄乌冲突㊁中美 科技脱钩 加剧围绕数字技术展开的地缘政治博弈ꎻ另一方面ꎬ东盟所在的东南亚区域紧邻东亚㊁太平洋等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的核心区域ꎮ在这种情况下ꎬ如何构建数字地缘战略ꎬ并在激烈的全球数字地缘政治博弈中延续其 中心性 的位置ꎬ成为东盟面临的紧迫难题ꎮ因此ꎬ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东盟在数字空间面临的挑战ꎬ及其数字战略的基本部署ꎻ二是东盟数字战略建构的关键节点ꎬ及其在不同节点上与各方进行合作的模式选择ꎮ一、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给东盟带来的挑战地缘政治是地理环境与政治过程之间的互动ꎮ在数字地缘政治中ꎬ国家行为的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ꎬ即在数字空间中实行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ꎬ主要的变化来自于数字空间中 环境 的嬗变ꎮ数字空间的核心要素是数据ꎬ在数据的生产㊁存储㊁使用㊁传输以及安全保障过程中ꎬ国家㊁私营部门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形成数字空间ꎮ换言之ꎬ数字空间是以社交媒体平台㊁云平台㊁算力㊁算法为节点ꎬ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㊁海底电缆等通信基础设施为连接网络ꎬ以网络安全㊁数据安全㊁算法安全㊁供应链为主要风控点的空间体系ꎮ传统的地缘政治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陆地㊁港口ꎬ控制了战略要地就抓住控制全局的关键ꎮ映射到数字空间中ꎬ海底光缆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数据的传输基础设施ꎬ数据存储的云平台ꎬ对数据进行加工的算力平台ꎬ以及使用数据的算法平台ꎬ这些构成数字空间的关键节点ꎮ数字空间不像地球那样可以直接观察ꎬ更多是以网络和节点的方式存在ꎮ互联网基础设施㊁数字空间中流动的数据ꎬ以及算力和算法节点的地理位置分布ꎬ组成数字空间的地缘政治基础ꎮ传统地缘战略的决策基础是地理因素ꎬ而数字地缘战略需要考虑的是数字空间中的关键节点ꎮ在很大程度上ꎬ这些关键要素由私营部门或非政府机构掌控ꎬ这些实体所在的地理位置成为国家制定数字战略和地缘战略的依据ꎮ相较于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环境ꎬ数字空间的 环境 发生巨大变化ꎮ其一ꎬ传统的地理环境是静态的ꎬ数字环境是由数字技术驱动形成的ꎬ一直处于迭代创新之中ꎮ这就使得数字技术具有 马太效应 ꎬ少数科技企业垄断人工智能㊁云计算㊁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数字技术ꎮ其二ꎬ国家对于其境内的地理要素拥有明确的控制权ꎮ在数字环境中ꎬ由于大量的数字技术掌握在科技企业手中ꎬ国家对于数字环境缺乏直接控制力ꎬ存在数字治理边界的模糊性和动态性ꎮ其三ꎬ安全对于数字环境具有关键影响ꎮ数据安全㊁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ꎬ若其系统完整性遭到破坏将影响整个数字空间的运行ꎬ国家安全也会面临重大风险ꎮ在大国博弈背景下ꎬ各方更是将争夺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主导权视作获取经济㊁科技㊁安全等全方位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ꎬ并将之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高度重视ꎮ因此ꎬ国家在数字空间中的地缘环境是不确定的ꎬ并非是由自然禀赋所赋予ꎬ而是依托于数字技术ꎬ这是一种后天的能力(capacity)ꎬ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严重依赖外部科技企业ꎮ同时ꎬ国家在数字空间中面临着巨大风险ꎬ传统的地理边界被数字空间撕裂ꎬ需要依靠战略㊁技术㊁法律来重塑安全环境ꎮ全球数字地缘政治发展给东盟带来了三大挑战:一是从数字地缘战略角度来看ꎬ东盟面临大国地缘战略扩张的压力ꎮ在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ꎬ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ꎬ中国㊁欧盟等为第一阵营ꎬ中美欧三极鼎立ꎬ②日本㊁韩国㊁俄罗斯为区域性节点的数字地缘政治体系ꎮ大国对数字64 ①②鲁传颖:«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的战略态势及其影响»ꎬ«当代世界»2023年第5期ꎬ第37-43页ꎮ郎平:«全球数字地缘版图出现端倪»ꎬ«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1年第3期ꎬ第9-15页ꎮ技术的高度垄断ꎬ以及数字技术背后的安全属性ꎬ赋予大国更强大的控制力ꎮ美国作为数字空间中的霸权护持国ꎬ为应对中国快速崛起而在亚洲强化布局ꎬ不断推动数字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展ꎬ并且以所谓 数字合作 和 能力建设 为由ꎬ要求东盟接受美式监管模式ꎬ放弃行使 数字主权 ꎮ同时ꎬ东盟紧邻中美数字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区域ꎬ中美围绕数字技术的博弈日趋激烈ꎬ作为临近核心区域的东盟欲构建数字地缘的中心地带同样充满挑战ꎮ二是从数字环境的角度来看ꎬ东盟在数字技术上存在外部依赖性ꎮ数字技术与其他技术存在很大的不同ꎬ梅特卡夫法则给先行者带来了更大的优势ꎮ对东盟而言ꎬ不仅无法在数字技术领域实现对现有数字强国的赶超ꎬ甚至通过产业分工实现一定程度的本土替代都很困难ꎮ其原因在于ꎬ相关科技企业或是掌握了核心技术如半导体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或者算法ꎬ或是通过先发优势拥有全球庞大的用户基础ꎮ例如ꎬ很难想象东盟能够推出自身版本的脸书(Facebook)或者微信ꎬ尽管这在技术上对东盟并不困难ꎬ但是用户却更愿意选择用户数量最多的平台ꎮ三是从数字主权的角度来看ꎬ外部依赖性使得东盟在行使数字主权时面临挑战ꎮ一方面ꎬ域外科技企业不愿意接受东道国政府的监管ꎬ东盟也因此面临着很大的治理挑战ꎮ数字技术的逻辑在于创新和竞争ꎬ任何试图违反这一逻辑的企业都会被市场所淘汰ꎮ因此ꎬ科技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不愿意配合监管ꎮ另一方面ꎬ科技企业在当地市场取得主导地位之后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ꎬ可以借此来向政府施压ꎮ这些情况导致东盟在高度依赖国际科技企业的情况下无力改变这一现状ꎮ较之数字大国ꎬ东盟面临的风险更多ꎬ但是应对手段却更为有限ꎮ首先ꎬ在大国博弈和数字空间的地缘政治竞争的推动下ꎬ东盟数字一体化进程加快ꎮ中国㊁美国㊁欧盟等数字空间的重要行为体在数字技术㊁数字市场㊁数字治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标准和模式ꎬ导致数字空间的地缘竞争趋势加快演进ꎮ这种局面不利于东盟的数字发展和利益ꎬ因此东盟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来提升内部的数字一体化程度ꎬ维护自身的数字主权和安全ꎬ以及提升自身的数字影响力和话语权ꎮ事实上ꎬ东盟已经在数字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ꎬ例如在2021年集中发布«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网络安全合作战略(2021 2025)»«东盟数据管理框架»«东盟跨境数据流动合同范本»等ꎬ这些文件都体现了东盟在数字领域的共同愿景和行动计划ꎬ为东盟数字一体化奠定了基础ꎮ其次ꎬ东盟巨大的人口规模与统一市场对外部技术引进和产业转移形成强烈吸引ꎮ东盟拥有超过6.7亿的人口ꎬ是世界第三大人口集团ꎬ并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ꎮ在其人口中ꎬ15 35岁的年轻人有2.24亿ꎬ该部分人群具有较高的数字消费潜力和创新活力ꎮ①数据显示ꎬ2022年东盟数字经济规模接近2000亿美元ꎬ同比增长20%ꎬ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3300亿美元的规模ꎮ②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ꎬ吸引了来自美国㊁中国㊁日本㊁韩国等国的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的投资和转移ꎬ为东盟的数字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ꎬ也为东盟的数字人才和数字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平台ꎮ最后ꎬ东盟积极的监管态度和对国际规则建立的支持使其获得不对称的规范性力量ꎮ东盟在数字领域的监管并不是一味地模仿或者接受外部的标准和模式ꎬ而是根据自身的国情和需求ꎬ制定适合自身的数字法规和政策ꎬ如2016年出台的«东盟个人数据保护框架»㊁2018年签署的«东盟电子商务协议»等ꎬ这些法规和政策既保障东盟的数字主权和安全ꎬ又促进东盟的数字开放和合作ꎮ同时ꎬ东盟也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规则的制定和完善ꎬ如«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谈判»ꎬ以及由新加74 ①②ASEANꎬ ASEANYouthDevelopmentIndex-2022 ꎬJanuary7ꎬ2021ꎬhttps://asean.org/wp-content/uploads/2023/09/22313_ASEAN_Report_v08_RC_spreads-HQ-with-ISSN-FINAL-1.pdf.陈小方:«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ꎬ«经济日报»2023年9月9日ꎮ坡等国发起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ꎬ这些规则旨在建立一个公平㊁透明㊁包容㊁非歧视的数字贸易体系ꎬ为东盟的数字发展提供国际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ꎮ对东盟而言ꎬ不掌握核心技术ꎬ缺乏科技企业ꎬ对数字空间的关键节点缺乏控制力ꎬ使得东盟无论是在东亚还是全球数字空间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都具有天然劣势ꎮ如果缺乏相应的地缘战略谋划ꎬ东盟很有可能成为大国数字战略竞逐的场域ꎬ这不仅会使东盟丧失产业发展基础ꎬ也会导致东盟国家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ꎮ因此ꎬ东盟需要通过内外两个层面的努力来缓减以上劣势ꎮ在东盟内部ꎬ要加强数字一体化程度ꎬ强化对网络安全㊁数据安全的掌控力ꎬ从而提升东盟整体上的实力基础ꎮ在外部层面上ꎬ东盟不仅需要在双边层面采取更多手段ꎬ通过借力大国之间的竞争来制衡大国的影响ꎬ而且还需要参与数字空间国际规则的构建ꎬ通过规则来赋予东盟更多制约大国的手段ꎮ二、东盟数字地缘战略构想东盟的数字地缘战略受到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的影响ꎮ在东盟早期的数字地缘战略中ꎬ全球数字空间中的合作因素要大于地缘冲突因素ꎮ这一阶段中ꎬ中美也在数字空间中加大合作ꎬ即使在网络安全领域发生冲突ꎬ也仅限于双边层面ꎮ受益于相对良好的数字环境ꎬ东盟数字空间战略建设快速发展ꎮ从实践层面来看ꎬ东盟主要是通过内部㊁双边和多边3个层面的努力来实现数字空间战略ꎮ一是在内部聚焦数字基础设施ꎬ提升东盟数字水平ꎮ东盟早在2011年就发布«东盟信息通信技术总体规划2015»(ASEANICTMasterPlan2015)ꎬ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通信基础设施㊁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㊁培训数字化人才㊁缩小数字鸿沟等目标ꎮ①随后ꎬ东盟又发布升级版的«东盟信息通信技术总体规划2020»(ASEANICTMasterPlan2020)ꎬ首次提出要打造东盟信息通信技术(ICT)单一市场ꎮ②从东盟角度来看ꎬ吸引全球性的信息通信供应商和服务商加大在东盟投资是实现2020年目标的关键ꎬ而建立东盟单一市场则更有利于和全球通信产业巨头开展跨国合作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相当于高速公路ꎬ发挥数据流通的管道作用ꎮ要发展数字经济ꎬ就需要有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ꎮ东盟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ꎬ各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之间也存在较大的鸿沟ꎬ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东盟数字经济一体化的发展ꎮ从东盟角度而言ꎬ提高6.6亿人口的数字化水平将成为其最大的战略资源ꎬ而这就需要大力发展通信基础设施ꎬ缩小数字鸿沟ꎮ从最新的一版的«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ASEANDigitalMasterPlan2025)来看ꎬ东盟已经完全将 数字化战略 纳入其发展规划ꎮ从名称上来看ꎬ将 ICT 改为 Digital 拓展了战略规划的覆盖面ꎮ ICT 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ꎬ Digital 则拥有包括基础设施㊁数据㊁算法和网络连接等内容在内的更加广泛的内涵ꎮ通过对3份指导性文件中战略目标和内涵的比较可以发现ꎬ东盟的数字地缘战略意识在第三份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ꎮ在«2025年东盟数字总体规划»中ꎬ东盟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网络安全㊁数字服务㊁技术和生态的赋能的领先数字社区和数字经济体ꎮ这意味着东盟除了考虑数字空间对于经济㊁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ꎬ也开始强调东盟在全球网络安全与技术生态体系中的作用ꎮ前两份文件更多关注吸引外部投资来建设信息基础设施ꎬ为东盟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ꎻ第三份文件则突出了东盟的自主战略意识ꎬ不仅强调要继续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基础设施ꎬ还强调数84 ①②ASEANꎬ ASEANICTMasterplan2015 ꎬJanuary7ꎬ2011ꎬhttps://asean.org/wp-content/uploads/images/2012/Economic/TELMIN/ASEAN%20ICT%20Masterplan%202015.pdf.ASEANꎬ ASEANICTMasterPlan2020 ꎬNovember7ꎬ2015ꎬhttps://asean.org/wp-content/uploads/images/2015/November/ICT/15b%20--%20AIM%202020_Publication_Final.pdf.字监管能力和环境的建设ꎮ而且ꎬ第三版数字化战略还更加关注全球数字技术发展的趋势ꎬ并为所有成员国建立了指标体系ꎬ真正意义上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版图当中ꎮ二是在双边层面与数字空间中的主要力量加强合作ꎮ构建更多以东盟为中心的合作网络ꎬ从结构上来说更有利东盟提升在数字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ꎬ从而转化为对资源和信息的影响ꎬ以及对各国间关系控制和调解的优势ꎮ①自2000年起ꎬ东盟与中国㊁美国㊁欧盟㊁英国㊁日本㊁韩国㊁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都建立起对话伙伴关系ꎬ在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展广泛沟通与合作ꎮ其中ꎬ中国与美国是东盟主要的合作对象ꎬ东盟与欧盟㊁英国等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见表1)ꎮ表1 各国与东盟数字合作机制时间机制名称主要内容合作方合作类型2002年«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关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ꎬ阶段合作重点包括网络犯罪中国安全导向型合作2003年«中国 东盟关于信息通信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综合性对话机制ꎬ该备忘录于2007年㊁2013年及2017年续签中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04年中国 东盟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动双方侦查和打击网络犯罪方面的密切合作中国安全导向型合作2006年至今中国 东盟电信部长会议(中国 东盟数字部长会议)数字政策交流平台中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15年至今中国 东盟信息港以基础设施建设㊁信息共享㊁技术合作㊁经贸服务㊁人文交流五大领域为重点中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18年«关于中国 东盟科学技术与创新合作的联合声明»对中国 东盟科技创新合作作出规划中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18年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下关于网络安全的合作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意识提升和信息分享中国安全导向型合作2019年«中国 东盟领导人智慧城市合作倡议领导人声明»支持中国积极参与东盟智慧城市网络(ASCN)中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19年中国 东盟关于 一带一路 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提出扩大创新㊁智慧城市㊁数字经济㊁供应链和劳动力数字化㊁人工智能㊁大数据㊁物联网㊁信息通信技术㊁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中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20年中国 东盟网络事务对话机制有关数字合作与网络空间治理中国安全导向型合作2020年«中国 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加强数字基础设施㊁智慧城市等务实合作中国发展导向型合作安全导向型合作2021年«中国 东盟建设面向未来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 2025年)»旨在明确战略性科技创新重点和双方即将采取的行动中国发展导向型合作94①董贺㊁袁正清:«东盟中心地位何以存续 基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ꎬ«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7期ꎬ第77-103页ꎮ续表1时间机制名称主要内容合作方合作类型2022年«落实中国 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2025)»加强数字政策对接㊁新兴技术创新应用㊁数字能力建设合作中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23年«共同推进实施中国 东盟科技创新提升计划的联合倡议»提出聚焦信息㊁制造㊁空间等共同关心的研究领域开展科研合作ꎻ在人工智能㊁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共同探索促进新技术应用的合作模式ꎬ缩减数字鸿沟中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12年至2020年第三国培训计划(TCTP)网络安全研讨会美国与新加坡共同向东盟国家输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美国安全导向型合作观念导向型合作2016年«美国 东盟互联互通倡议»美国 东盟贸易研讨会根据美国东盟贸易和投资框架安排ꎬ帮助东盟成员国官员熟悉高标准贸易协定的要素ꎬ改善贸易投资环境美国发展导向型合作观念导向型合作2018年«东盟 美国领导人关于网络安全合作的声明»建立信任措施ꎬ减少误解和风险升级美国安全导向型合作观念导向型合作2019年㊁2021年㊁2023年东盟 美国网络政策对话构建美国与东盟合作的政策平台美国安全导向型合作观念导向型合作2017年美国 东盟互联数字经济系列项目美国向东盟输出数字政策监管理念美国观念导向型合作2018年数字连接和网络安全合作伙伴关系(DCCP)美国向东盟输出 透明监管政策 美国观念导向型合作2018年美国 东盟智慧城市伙伴关系(USASCP)推广可持续㊁有弹性和包容性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东盟城市的数字㊁循环经济以及城市生活质量美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20年«落实东盟 美国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1 2025)»涉及支持东盟的数字经济战略与发展美国发展导向型合作安全导向型合作2020年«东盟 美国人力资本发展联合声明»加强数字素养教育㊁数字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美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21年«东盟 美国领导人关于数字发展的声明»美国在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领域支持东盟发展美国发展导向型合作2023年«美国 东盟数字工作计划(2023 2025)»关注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设施㊁数据政策和监管㊁数字连接和包容性美国观念导向型合作2017年增强型欧盟 东盟区域对话工具(E-READI)计划投资2000万欧元用于支持东盟的高性能计算㊁纳米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欧盟发展导向型合作2019年«东盟 欧盟网络安全合作声明»提出在网络安全领域加强合作欧盟安全导向型合作 05续表1时间机制名称主要内容合作方合作类型2020年«东盟 欧盟关于互联互通的部长级联合声明»承诺在数字创新㊁数字基础设施和物流㊁制造和服务数字化㊁ICT等方面互联互通欧盟发展导向型合作2021年«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战略文件数字治理和建立数字伙伴关系是7个优先行动领域之一欧盟观念导向型合作2022年«落实东盟 欧盟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3 2027)»数字经济合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欧盟观念导向型合作2010年东盟 澳大利亚 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AAN-ZFTA)涉及数字贸易ꎬ建立了电子商务合作与协调框架澳大利亚㊁新西兰发展导向型合作2016年索契宣言探讨在电子商务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㊁如何在数字环境中确保人民的金融福祉俄罗斯发展导向型合作2022年东盟 日本信息安全政策会议㊁东盟 日本网络安全合作部长级政策会议设立东盟 日本网络安全能力建设中心(AJCCBC)日本安全导向型合作㊀㊀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制作ꎮ在东盟双边合作网络中ꎬ中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ꎮ从时间上来看ꎬ早在2003年中国就与东盟开展了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沟通与合作ꎮ尽管中国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ꎬ但还是愿意向东盟提供相应的支持ꎮ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一种体现ꎮ一方面ꎬ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ꎬ参与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建设ꎻ另一方面ꎬ中国在南宁设立中国 东盟信息港ꎬ为东盟提供技术㊁产业和人才方面的支持ꎮ相比较而言ꎬ美国从2011年才开始与东盟建立对话合作机制ꎮ此后ꎬ美国㊁欧盟㊁英国㊁日本等纷纷与东盟加强合作ꎮ这表明ꎬ美国㊁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与东盟开展合作的动机并不纯粹ꎬ主要目的是来抵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见图1)ꎮ中国和东盟致力于平等对接合作ꎬ实现互利共赢ꎮ①相比而言ꎬ美国㊁欧盟等西方国家加强与东盟的合作更多是基于地缘政治博弈的考量ꎮ在合作模式上ꎬ域外大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存在安全导向㊁发展导向和观念导向3种类型ꎮ安全导向型通常以网络安全及其能力建设为主ꎻ发展导向型即以基础设施㊁信息通信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议题为主导ꎻ观念导向型则相对宽泛ꎬ主要是指合作原则㊁治理观念㊁监管理念等ꎮ东盟也会根据自身需求选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和议题ꎮ3种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使得东盟能够在中国㊁美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灵活应对ꎬ选择更符合自己利益诉求的合作对象和方式ꎮ东盟与中国的合作更多地以发展导向为基础ꎬ兼顾安全导向ꎮ近年来ꎬ中国与东盟在海陆光缆建设㊁算力基础设施㊁北斗推广等方面取得快速进展ꎮ②例如ꎬ中国 东盟的合作高度重视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抓手ꎮ中国 东盟的合作与东盟自身的数字战略(AIM㊁ADM)高度契合ꎮ可以说ꎬ中国的经验和技术ꎬ对于东盟数字一体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ꎮ在网络安全方面ꎬ中国与东15 ①②«中国 东盟关于 一带一路 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ꎬ2019年11月4日ꎬhttps://www.mfa.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lhg_682518/zywj_682530/201911/t20191104_9386088.shtmlꎮ杨芳㊁邹传鑫:«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联通:回顾㊁影响与展望»ꎬ«南洋问题研究»2023第2期ꎬ第26-39页ꎮ。
大国间的军备竞赛与战略平衡
大国间的军备竞赛与战略平衡近年来,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种竞赛和其中涉及的战略平衡问题对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如何形成,对战略平衡的影响以及如何维护和促进战略稳定。
一、军备竞赛的形成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往往涉及技术革新、军事能力的增强以及战略地位的巩固。
以下是导致军备竞赛形成的几个主要原因:1.战略需求:大国在保护国家利益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有着共同的战略需求。
为了充实军备、增强国家防御能力,它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军事建设。
2.地缘政治:地缘政治因素也是导致军备竞赛发生的原因之一。
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常常促使其增加军事投入,以巩固在战略地区的影响力和地位。
3.军事技术的进步: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国间的军备竞赛提供了条件。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催生了新一轮的军事现代化竞赛。
二、军备竞赛对战略平衡的影响大国间的军备竞赛既可能破坏战略平衡,也可能推动其发展。
以下是军备竞赛对战略平衡的几种可能影响:1.军备赛跑:军备竞赛可能导致大国间的军事力量出现不对等的情况,从而破坏战略平衡。
一方军备的快速扩张可能引发另一方的担忧和对抗,进一步升级竞争,加剧地区或全球的紧张局势。
2.战略威慑:军备竞赛有时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当一方实力的提升使其在军事上具备一定的优势时,其对手可能通过增强自身的军备来维持战略平衡。
这种威慑能够降低冲突和战争爆发的风险。
3.经济压力:大规模的军备建设需要庞大的经济投入,这可能对国家的经济造成压力。
一些国家可能不愿意参与军备竞赛,而选择将有限资源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实现内部的稳定和繁荣。
三、维护和促进战略平衡的途径为了维护和促进战略平衡,大国之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对话与合作:通过对话和合作,各方可以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减少误解和对抗。
通过建立军事透明度机制、签订军控协议等方式,可以降低军备竞赛的紧张程度。
2.外交和外交政策: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存在的争端和分歧,维护各方的核心利益和关切。
地理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地缘政治
地理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地缘政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地理与国际关系之间的联系变得尤为密切。
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作为两个相关的学科领域,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格局、国家之间的交往以及地缘战略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际政治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国际政治是研究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和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的是国家的权力、利益、外交和战略等方面。
国际政治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国际法律和组织、全球治理等诸多方面。
通过研究国际政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国际组织的角色等内容。
地缘政治是以地理因素为基础,研究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力量分布的学科领域。
它强调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交通运输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对国家安全和国际事务的影响。
地缘政治关注的是国家的战略地位、领土争端、海洋争端以及资源竞争等问题。
通过研究地缘政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领土争端的根源、海洋安全的挑战等内容。
国际政治与地缘政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在国际政治中,地缘政治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会对国家的战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这就使得该地区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焦点,各个大国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角力。
而在地缘政治中,国际政治的因素同样重要。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会直接影响地缘政治格局。
例如,国际各国间的联盟和军事合作会对地缘战略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问题成为了热点之一。
领土争端、海洋争端和资源争夺等问题在地缘政治格局中层出不穷。
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和战略地位会决定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地缘政治的变化也会导致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甚至引发地区乃至全球的冲突。
因此,了解地缘政治对于国际事务的影响至关重要。
总之,国际政治与地缘政治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学科领域。
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竞争
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竞争地缘政治竞争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基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经济利益等因素而展开的竞争活动。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竞争成为了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竞争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影响地缘政治竞争的因素和相关国家的战略。
首先,地缘政治竞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一方面,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引发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和动荡。
例如,美国与中国之间在南海、台海等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
另一方面,中小国家也因地缘政治竞争而陷入两难境地,不得不在大国之间谋求平衡。
因此,地缘政治竞争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地缘政治竞争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地缘政治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
例如,控制着地中海的欧洲国家拥有更多的地缘政治资源。
其次是资源分布。
资源是支撑国家发展和地缘政治竞争的重要基础。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掌控往往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导火索。
再次是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是国家参与地缘政治竞争的重要动因,一带一路倡议等倡议正是基于此而发起。
最后是国际政治环境。
国际政治环境是地缘政治竞争的舞台,国际法、国际组织等因素都会影响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竞争。
最后,不同国家在地缘政治竞争中制定了不同的战略。
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往往会演变成战略博弈。
美国采取的是全球战略,通过军事、经济等手段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地缘政治利益。
中国则提出了和平崛起战略,力图通过发展经济和与多国合作来实现地缘政治竞争的目标。
而一些地缘政治上处于劣势的国家则通过联盟、借助国际组织等手段来应对地缘政治竞争的挑战。
另外,一些国家在地缘政治竞争中采取中立立场,避免与任何一方发生冲突。
总之,地缘政治竞争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地缘政治竞争受多种因素影响,也促使不同国家制定出不同的战略。
国际中的大国竞争与地区平衡
国际中的大国竞争与地区平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社会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多极化时代,国际关系中的大国竞争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议题。
大国之间的竞争既包括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竞争,也涉及到地缘政治、文化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同时,大国竞争也对地区的平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国际中的大国竞争与地区平衡展开探讨,以期了解其相互关系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一、大国竞争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大国竞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宏观层面的经济竞争,也有微观层面的军事角逐。
在经济领域,大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贸易、产业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
各国在争夺有限资源和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会通过投资、贸易壁垒等手段保护自身利益。
此外,大国还通过推动科技创新、研发高新技术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在军事领域,大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军备扩张、军事联盟的建立等方面。
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地区利益,都会通过提高军事实力来确保自身的战略空间。
这种军事竞争不仅是一种力量对比,更是大国之间权力和地位争夺的表达。
大国竞争的特点在于其全球性和隐蔽性。
不同于小国之间的地区争斗,大国竞争往往具有全球性的视野和影响力。
各个大国都在追求在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扩张,力图成为国际社会的引领者。
另外,大国竞争也具有隐蔽性,即某些行为可能被隐藏在和平外交的背后。
这种隐蔽性使得大国竞争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二、大国竞争对地区平衡的影响大国竞争对地区平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国的竞争往往会导致地区局势的紧张与不稳定。
各国为了追求地区霸权或者地缘利益,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挤压对手,诱发地缘政治冲突。
这种冲突不仅会给相关地区带来战乱和动荡,也会对全球产生波及。
其次,大国竞争可能导致小国被迫在大国之间选边站。
各国会将自身地区利益与大国的竞争利益联系起来,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小国为了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可能会被迫迎合某一大国的政策,以换取其保护或经济援助。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格局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格局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格局是指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缘政治局面。
国际关系的格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塑造,包括国家的实力、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制度等。
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在经历了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个具备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欧洲联盟、中国、俄罗斯等。
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其利益冲突与合作成为稳定和塑造国际关系格局的关键。
尽管多极化的格局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明显,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冲突。
首先,全球化带来的经济联系和互依性增强,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竞争和分歧。
贸易战和经济制裁等行为正在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关系日益复杂。
其次,地区冲突和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如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南海争端和乌克兰危机等。
这些冲突和争端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成为威胁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因素。
另外,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性问题的增多,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等,各国间需要通过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就是为了推动国际合作和维护国际秩序而存在的。
而在国际合作中,大国的主导地位和利益博弈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各国在合作中往往力争维护自身利益,这就需要根据各自实力和战略需求来平衡各自的责任和利益。
综上所述,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格局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使得全球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在面对全球性挑战时,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地区冲突、经济竞争和利益分歧仍然是制约国际关系格局稳定的主要因素。
只有通过建立相互合作、平等共赢的机制和渠道,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和促进国际关系的和平与稳定。
地缘政治对经济合作的影响
地缘政治对经济合作的影响地缘政治是指以地理位置和政治因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动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缘政治对经济合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地缘政治对经济合作的不同层面以及相应影响。
一、地缘政治对经济区域合作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常常在经济区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经济区域合作通常指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或企业之间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而进行的合作。
地理位置和政治因素在经济区域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东盟是一个以东南亚国家为主的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由于成员国共享地缘位置,并且在地缘政治上有一定的利益互动,因此东盟能够建立起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然而,地缘政治因素也可能导致经济区域合作的发展受到限制。
例如,在中东地区,由于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和国家之间的冲突,就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区域合作。
无法形成共同利益和安全保障的国家很难进行经济合作。
因此,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成为制约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
二、地缘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地缘政治的重要领域之一。
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地理位置对贸易路线和通道的选择有着关键作用。
例如,巴拿马运河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航运距离,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良好的地缘政治关系能够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和市场准入。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和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国家可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例如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国际贸易。
这将削弱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对经济合作造成阻碍。
三、地缘政治对投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投资和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有助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并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一些地缘政治相对稳定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反,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和不稳定性将阻碍投资和经济发展。
大国平衡战略名词解释
大国平衡战略名词解释
一、大国平衡战略
大国平衡战略(balance of power strategy)是指在地缘政治中,某一大国通过形成内部合作,以阻止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发展,以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战略。
它是由著名外交家艾德蒙·弗朗西斯·布朗在18世纪末提出的,旨在促成大国之间的合作,以维
持一种全球的政治平衡和稳定的秩序。
二、艾德蒙·弗朗西斯·布朗
艾德蒙·弗朗西斯·布朗(Edmund Burke)是一位英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历史学家,也是18世纪末著名的大国平衡战略的提出者。
他
曾作为英国政治评论家,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论述如何在欧洲各大国之间保持平衡,以维持世界秩序的平衡。
三、大国同盟
大国同盟(Great Power Alliance)是指在世界政治实践中由几个大国组成的国际组织或协议,旨在通过加强内部凝聚力,以抵抗其他国家的扩张活动,以维持一种全球的政治平衡和稳定的秩序。
例如,索马里湾的同盟是由阿拉伯沙特、沙乌地阿拉伯、卡塔尔、阿曼和科威特组成的五大欧盟国家组成的同盟。
四、安全同盟
安全同盟(Security Alliance)是指一维国家间形成的紧密联盟,具有共同守护安全的特点,以避免双方的冲突和强权推动,促进互利共赢,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它往往包括协议、联
系、合作、军事结合和许多其他形式。
例如,北约是欧洲大国和美国的安全同盟,联合国安理会是推动国际安全合作的主要同盟机构。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是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国际政治格局以及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国际关系研究的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合作与冲突,而地缘政治则关注的是地理、历史和资源等因素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并解释它们对世界秩序的塑造和国际合作的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首先,国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
不同国家的政治体系、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及外交政策等因素都会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国家行为的动机和决策过程,从而更好地预测和解释国际事件的发生和演变。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并促进国际合作与稳定。
其次,地缘政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关系背后的地理和资源因素。
地理位置、领土争端、自然资源的分布以及交通网络的建设等地缘政治要素,都对国际政治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地缘政治的经典概念“地缘”强调了国家地理位置对于国际冲突和合作的重要性。
而地缘政治的确切利害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为什么一些地区存在战争和冲突,以及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博弈。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
国际政治主要是由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力量平衡所驱动的。
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往往与其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资源有关。
国际关系学和地缘政治的研究揭示了国家利益竞争的本质,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更为明智和具有前瞻性的外交策略。
只有在理解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基础上,国家才能更好地处理与他国的关系,寻求和平与合作的途径。
此外,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还涉及到国际秩序的维护和构建。
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的基本规则和组织结构,其稳定和公正性对于国际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利益、态度和政策,进而协调各国之间的分歧,并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建立一个更为稳定和公正的国际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08-16 22:43:56)转载▼标签:东盟地缘政治多极化文化一、地缘政治的含义地缘政治学萌芽于古希腊,成熟于近代欧洲面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新生于冷战后的多极化时代。
地缘政治的定义至今未有定论,但归纳各家主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是认为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是地理因素对政治现象和重大问题的制约性;二是指国家根据有关地理情况的分析而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就是把国家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成为地缘政治;三是把地缘政治视为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的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行性与优先权。
[1](P2)地缘政治学,又被称作地理政治学。
在大多数学者的论述里,两个概念是混同使用的,不做明确区分,分为其中心议题都是研究国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地理环境对国家政治行为、特别是对外政策以及国际关系的制约。
地缘政治学主要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亦称作人地关系。
概括起来说,就是地理环境对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以及各国的对外政治行为的影响。
它所强调的是对象的国际性质。
从战略上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在内的不同的地表特征对国家间政治互动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麦金德的陆权论、马汉的海权论、豪斯豪弗的生存空间论、杜黑的制空权论、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沃勒斯坦的“中心-外围”论等,就是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了地理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每种理论范式均有利弊,程度如何关键取决于当时社会与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际社会中各个行为主体间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加上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技术和军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以地理空间为研究主轴的地缘政治学提出了严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人认为,由于空间存在影响力的下降,地缘政治已经过时了。
事实上情况并非这样。
相对于传统来说,地缘政治的军事意义虽然不如过去那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后冷战时期地缘政治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了,恰好相反,“随着各国的战略目标从生存战略转变到发展战略,地缘政治所涵盖的领域不仅在扩大,而且一些原本就属于地缘政治的领域也获得了新的主题”。
[2](P78)二、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国际关系理论界对于大国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总的来说,能够被称之为大国者,首先必定是在国际上拥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与自己的只能相一致作用的,并具有与之相匹配的人口、资源、军事能力等硬性指标的国际关系行为体。
然而,“过去,对于一个大国的考验是其在战争中的实力,而今天,实力的界定不再强调军事力量和政府,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
[3](P97~99)东盟对于大国的界定更加偏重于经济实力、政治影响等对其地区安全、稳定与繁荣具有重大意义的“软权力”方面的考虑,强调“社会联系、经济相互依存和国际组织机制对国家的影响”。
[4](P107)从传统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大国平衡就是“国际社会中若干国家权力分配近乎均等的状况”。
[5](P205)大国平衡战略是东盟用以处理本地区国际关系的特殊手段,东盟希望通过这种特殊手段在本地区内实现的战略目标是:保持大国在东南亚的整体利益平衡;东盟成员国不介入大国之间的敌对和斗争;不邀请也不允许外部大国干涉东南亚内部事务。
东盟利用东南亚地缘政治优势与大国之间在东南亚区域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制衡,巧妙地扮演平衡者的角色,通过以此制彼,达到弥补自身力量不足而造成的被动局面,尽可能在地区和世界大国之间左右逢源,从而掌握处理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和平、自由、中立、稳定与繁荣的东南亚。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大国平衡战略与传统的“均势”有着很大的区别,历史上一些西方大国所追求的“均势”是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去满足大国的利益。
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是希望通过平衡各大国在该地区的力量,达到多种力量的和谐并存,实现地区格局的多极化,使东南亚各小国的利益得到保证。
另一方面,传统“均势”主要以追求军事安全为目的,服务于大国的对外战略,往往容易造成“安全困境”,而大国平衡战略主要是以追求综合安全为目的,是一种服务于区域内国家的对外政策。
如何平衡好大国之间的关系,使之朝着有利于东盟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既值得探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不易操作的技术难题。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东盟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推行大国平衡战略,成立东盟地区论坛,倡议召开亚欧首脑会议,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美国达成反恐合作协议,加强与印度的联系等等,都是东盟实践大国平衡战略的重要措施。
东盟尽一切可能利用世界多极化趋势给它提供的战略机遇,适时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依照平等参与、求同存异、协商一致和循序渐进原则,谋求大国之间、东盟与大国之间在安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利益平衡,构建一个以东盟为运转主轴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东亚新秩序。
东盟区域论坛成立于1994年,论坛的成员除了东盟成员国外还包括东盟的对话伙伴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
东盟区域论坛是一个高级协商对话机构,成立的目的旨在使东盟与周边大国一起就共同感兴趣和关注的政治与安全问题进行建设性对话,建立信任措施和开展预防性外交。
该机构的建立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通过这种对话与磋商机制,影响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大国在区域内的行动,让各大国互相制约,最终达到由东盟来主导本区域的安全事务的目的。
亚欧首脑会议是由东盟成员国新加坡于1994年倡议召开的,新加坡的提议得到了东盟其他成员及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和欧盟的积极响应。
东盟倡议召开亚欧首脑会议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欧盟的合作,通过欧盟来制约美国,防止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过分膨胀,不让美国单独主宰东南亚地区的事务。
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是东盟实施其大国平衡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东盟的意图是,通过与中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可以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减少对美日经济的依赖性。
2002年东盟同美国签署《合作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宣言》。
该宣言为双方联合反恐奠定了新的基础,标志着美国与东盟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达成了更多的共识,以及双边将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采取更多的统一行动。
除此之外,东盟还试图利用印度以平衡其他大国在该地区的势力。
1992年,印度成为东盟的“部分对话伙伴”国,1996年被正式接纳为东盟的“正式对话伙伴”国,双方的对话由此定期化和机制化。
紧接着,印度参加了东盟地区论坛,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印度第一次参与亚太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对话。
1996年7月,印度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部长会议,至此,双方的制度联系已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巩固。
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不断拓宽,双方建立了东盟—印度联合合作委员会,大力促进经济贸易往来。
印度与东盟的防务合作也不断加强,近年来,印度频繁地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在东南亚海域举行海军联合演习。
印度还分别与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签订了双边防务合作协定。
在印度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中,与越南的联系尤其密切。
东盟全面发展与印度关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印度来制约中国。
东盟认为,印度作为亚洲大国,拥有巨大潜力,是其实行大国平衡战略的一个理想伙伴,发展同印度的关系,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安全和平衡其他大国的力量。
三、地缘政治对东盟大国平衡战略的影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东盟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域范围包括大陆半岛与海洋群岛两个部分。
[6](P80)北起中缅交界处,南抵印尼的罗地岛,西至缅甸与孟加拉国交界处,东到伊里安查亚,包括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文莱共十个国家,人口4.8亿,陆地面积448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的十分之一。
[7](P16)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国际政治力量纵横捭阖的重要场所。
这是与其重要的政治地理条件密不可分的。
东盟制定和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也是基于这种认识而做出的反应和选择。
大国平衡战略能否发挥作用,关键要看有关大国是否愿意服从作为平衡砝码的东盟的安排。
众所周知,相对于当今多极化世界的其他强国,东盟的实力相对弱小,但从现实来看其他大国却都愿意参加由其主导的安排,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东盟拥有丰富和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
首先,从自然地理位置看面东盟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同时位于亚洲大陆与大洋洲之间,是沟通两大洲与两大洋的“十字路口”,也是连接亚洲、非洲、欧洲以及大洋洲之间海上航行的咽喉。
尤其是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新加坡海峡、圣贝纳迪诺海峡、苏里高海峡作为全球重要的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地位。
在国际政治中心逐渐由欧美转向亚太地区的时代,东南亚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尽管地缘政治理论范式多种多样,但我们均可从这些理论范式中找到与东南亚地理条件对其内外部政治生态影响有关的依据。
陆权论认为亚欧大陆由心脏地带、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三部分所组成,只要控制了内新月形地区和外新月形地区,心脏地带便是囊中之物。
东盟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端,其大陆半岛属内新月形地区,而海洋群岛则属外新月形地区,东南亚对控制心脏地带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海权论认为,在海洋是人类主要交通方式之一的社会里,控制海洋和海上交通线是国家海洋政策和海军战略的主要目标,夺取制海权,控制海洋就能确保本国的海洋通道,并能随时切断敌国的海上封锁。
东盟作为海洋包围的地区,无疑具有海权论所推崇的种种优势。
在边缘地带论看来,大陆和近海之间的边缘地带在全球战略中最为重要,起着缓和海上势力和陆上势力冲突的作用,斯皮克曼提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的命运”。
[8](P78)而东盟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如果将其看成一个整体,完全符合斯皮克曼所提说的边缘地带,即在亚欧大陆东、西两个边缘地带之后的南部边缘地带。
因此,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不可忽视。
其次,东南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该地区盛产石油、天然气、橡胶、木材以及多种矿产资源。
是世界重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其中橡胶产量占世界天然胶的85%,锡矿占55.6%,棕榈油占74.3%,热带木材占75%,其他如铁、糖、咖啡、烟草等产品均为重要出口物资。
[9](P337~338)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核心议题的今天,获取东盟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和贸易市场是大国外交的一项基本目标,这也为东盟推行大国平衡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筹码。
值得提出的是东盟国家的人力资源丰富,而且劳动力成本廉价,目前已经成为欧美、日本、中国等国家制造业和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三,众所周知,二战以后,世界性大国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如美国、苏联/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