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合集下载

气管插管技巧及注意事项

气管插管技巧及注意事项

何时实施气管切开术?
2011年:我国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但对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 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无明显改善。
目前已经证实,ICU患者中气管插管时间长短与机械通气 时间及住ICU时间密切相关。插管患者耐受性较差,活动 受限,需大量镇痛镇静药物维持治疗。
正确置入导丝(导丝末端球部靠近气管导管侧孔处, 不超过导管尖端),导管塑形满意,呈「C」形近似 「J」形;充分润滑气管导管;
如果做好气管插管
如果做好气管插管
2)患者准备(图 4~5):
仰卧,肩部垫高,抬颏推额,气道开放满意;体位 保持好,无回位;
清除活动性义齿、口腔异物或分泌物。
如果做好气管插管
拔管困难
1、引起喉梗阻的原因尚未完全解除; 2、气管切开位置过高,损伤环状软骨及第一气管环, 形成新的狭窄; 3、气管切口过大,气管套管套囊的压迫及气管前筋膜 分离过多,伤口感染气管软化致气管前壁下塌,气管 狭窄; 4、气管前壁肉芽组织过长; 5、功能性呼吸困难。
气管切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气胸 B.皮下气肿 C.出血 D.纵隔气肿 E.拔管困难
拔管指针
气管切开术缺点
1、创伤大,有出血及感染风险 2、操作复杂,不适应紧急抢救 3、护理要求高,愈合后有疤痕,最大的缺点气管狭窄 4、一般不作为紧急抢救手段
术后护理
1、保持套管通畅:随时吸痰。 2、维持下呼吸道通畅:吸痰,用蒸汽吸入疗法,定时 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生理盐水。 3、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22℃左右,湿度在 90%以上。 4、保持颈部切口清洁,预防感染。 5、防止套管阻塞或脱出 6、拔管 喉阻塞解除,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清除后, 无呼吸困难可以拔管

呼吸机脱机过程

呼吸机脱机过程

脱机过程
1. 脱机前 2. 脱机中 3. 脱机后
脱机前—撤机筛查
病因—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 PaO2/FiO2≥150-200
氧合指标—PEEP≤5-8cmH2O,FiO2 ≤ 0.4-0.5 PH≥7.25 PH>7.30
COPD患者—PaO2>50mmHg FiO2<35﹪
血流动力学—— 稳定 自主呼吸 —— 有能力
脱机过程
前言
机械通气的最终目标是脱机,这 个工作中的关键角色是护士。在脱机 过程中转变角色和责任是对护士的挑 战,内在更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知识和 技能,与医生共同创建一个安全的连 续的脱机过程。
概念
脱机——
是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水平,恢复病人 自主呼吸,最终脱离呼吸机的过程。
刘大为—《危重病学分册》--呼吸机的撤离
新发意识状态改变 新发或加重的呼吸困难
大汗 呼吸做功增加
气道评估
气道通畅度评价 气道保护能力评价
SBT二阶段—30~120分钟
气道通畅度评价 漏气试验——气囊漏气量<110ml或小
于输出气量的10%,则提示拔管后喘鸣 的危险性增加
俞森洋—《机械通气临床实践》
SBT二阶段—30~120分钟 气道保护能力评价—
谢 谢!
Esteban, Alia I,Tobin MJ, et al.Effect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duration on outcome of attempts to discontinu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Spanish Lung Failure Collaborative Group.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9159:512-51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CD–10:J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版),同时将“柏林定义”(欧洲急危重症医学学会组建专家小组,2012年)作为补充。

1.起病时间已知临床诱因后,1周之内或新发或原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

2.胸部影像学胸片或CT扫描,可见双肺浸润影,且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叶/肺不张、结节解释。

3.肺水肿原因无法用心功能衰竭或液体负荷过多解释的呼吸衰竭,如果没有危险因素,需要客观评估(如心脏超声检查)除外高静水压性肺水肿。

4.低氧血症①轻度:200mmHg<PaO2/FiO2≤300mmHg,PEEP或CPAP≥5cmH2O (轻度ARDS患者可能采用无创通气);②中度:100mmHg<PaO2/FiO2≤200mmHg,PEEP≥5cmH2O;③重度:PaO2/FiO2≤100mmHg,PEEP≥5cmH2O。

如果所在地区纬度高于1000米,应引入校正因子计算:[PaO2/FiO2(气压/760)]。

注:FiO2:吸入氧浓度;PaO2:动脉氧分压;PEEP:呼气末正压;CPAP:持续气道正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2016年版)。

1.原发病治疗。

2.呼吸支持治疗。

3.限制性的液体管理及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病情复杂多变,4–8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8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或患者因其他疾病诊断入院,但在治疗期间发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入路径。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一、引言二、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三、人工气道的管理四、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五、无创正压通气(NPPV)六、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七、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结合血流动力学与通气、氧合监护)八、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九、呼吸机撤离一、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二、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06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06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 E级,其中A 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一、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

AIL、ARDS治疗指南(2006)

AIL、ARDS治疗指南(2006)

急性肺损伤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Guidel ines for managemen t of acute lung in juryöa 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 ev idence- basedupdate by the Chinese Soc iety of Cr itical CareMedic ine (2006) Chinese S ociety of C ritical CareM ed icine,Ch ineseM ed ical A ssociationCorresp ond ing au thors: Q IU H ai2bo (D ep artm ent of C ritical Care M ed icine, N anj ing Z hong d a H osp ital,S ou th2E ast U niversity , N anj ing 210009, J iang su, Ch ina. Em ail: haiboq2000@y ahoo. com. cn ) and L IUD a2w ei (D ep artm ent of C ritical Care M ed icine, P ek ing U nion M ed ical Colleg e H osp ital, Ch inese M ed icalS cience A cad emy , B eij ing 100730, Ch ina. Em ail: dw liu@m edm ail. com. cn or dw liu@p um ch. cn)【Abstract】Objective In 2006, Ch inese crit ical care experts drafted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 rdiagno sis and therapy of acute lung injury (AL I) öa cute resp irato ry dist ress syndrome (ARDS) , that wouldbe of p ract ical use fo r the clinician, and th is effo rtmay serve to increase nat ionw ide aw areness and to imp rovethe t reatment result of AL IöA RDS. Methods The p rocess included a modified Delph imethod, a consensusconference, several subsequent smaller meet ings of subgroup s and key individuals, teleconferences, andelect ronic based discussion among subgroup s and among the ent ire comm it tee. The modified Delph imethodo logy used fo r grading recommendat ions w as derived from a 2001 publicat ion sponso red by theInternat ional Sep sis Fo rum. A systemat 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 as undertook, and the repo rted resultsw ere graded into five levels to create recommendat ion grading from A to E, w ith a being the h ighest grade.Results It is essent ial to cont ro l the p rimary disease in AL IöA RDS. Ro le of noninvasive po sit ive2p ressurevent ilat ion in AL IöA RDS is undefined. Noninvasive po sit ive2p ressure vent ilat ion can no t be considered inpat ientsw ith coma, shock and damage of airw ay clearance. L im itat ion of end2insp irato ry p lateau p ressure isimpo rt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ARDS and may be facilitated by perm issive hypercapnia. Recruitmentmaneuver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open co llap sed lung and imp roveoxygenat ion. A m inimum amount ofpo sit ive end2exp irato ry p ressure (PEEP) should be set to p revent atelectasis at end exp irat ion in ARDS. If itis po ssible, set t ing the level of PEEP may be guided by measurement of stat ic pulmonary p ressure2vo lumecurve. U nless cont raindicated, pat ientsw ith ARDS should be maintained sem i2recumbent. P rone po sit ioning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pat ientsw ith severest ARDS. Sedat ion p ro toco ls should be used. Paralysis is no trecommended. The lim ited fluid management st rategy is beneficial fo r ARDS. Co rt ico stero id is no trecommended fo r ARDS. The ro le of o ther drugs is uncertain in ARDS. Conclus ion Evidence2basedrecommendat ions can be made regarding many aspects of the acute management of AL IöA RDS that w illhopefully t ranslate into imp roved outcomes fo r the crit ically ill pat ient. The guidelinesw ill be updated w hensome impo rtant new know ledge becomes available.急性肺损伤(AL I)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一种常见危重症, 病死率极高, 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

急救护理学-机械通气

急救护理学-机械通气

气道的临床解剖
19
人工气道种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简易人工气道) 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喉罩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气管-食道联合导管 Nhomakorabea20
常用人工气道的选择
口咽通气道
- 无法完全封闭气道
•经口/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优缺点
鼻插管:病人易耐受,可放置较长的时间, 口腔护理方便,插管的管径常受到鼻腔的 影响而相对较细,易引起鼻窦炎等并发症。
禁忌证
机械通气治疗无绝对禁忌证。正压通气的相对禁 忌证为: ①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②未经引流的气胸和纵隔气肿; ③严重肺出血; ④急性心肌梗死; ⑤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者。
呼吸机工作示意图
机械通气
- 密闭的通气空间; - 机器做功,克服气道阻力和弹性阻力; - 在进气相,正压通气;
呼吸机工作示意图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 主机 是呼吸机的核心, 起控制呼吸作用 连接管道 连接呼吸 机和患者的管道
动力和气源 提供压缩空
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一、机械通气的准备 二、机械通气模式 三、机械通气常见参数设置与调节 四、常见报警的原因与处理
一、机械通气前的准备
急危重症护理学
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规划教材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十四章 机械通气
教学目标
1.掌握机械通气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
常见报警的原因及处理、护理措施。 2.熟悉机械通气基本模式、参数的设置、撤 机指征与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了解呼吸机的维护、消毒及保养。
4.具有对机械通气患者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沟

机械通气撤机循证指南

机械通气撤机循证指南

撤机筛查试验: ①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 ②氧合指标:PaO2 /FiO2≥ 150-300;PEEP≤5-8 cmH2O;FiO2≤0.4 ;pH≥7.25;COPD患者:pH >7.30,PaO2>50mmHg,FiO2<0.35 ③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肌缺血动态变化,临床 上无显著的低血压(不需要血管活性药的治疗 或只需要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 多巴酚丁胺<5-10ug/kg/min); ④有自主呼吸的能力。
原因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描述 中枢驱动;外周神经 呼吸负荷增加:通气需求增加,肺顺 应性下降 呼吸肌肉方面:废用性肌萎缩,神经 性肌病或药物导致的肌病等; 营养、电解质和激素都是影响呼吸 肌功能的代谢因素
代谢因素
心血管系统 心脏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
心理因素
20/28
焦虑和恐惧
内容提要

wbc低于10109l体温低于375c停机吸氧条件下自主呼吸时口唇及肢端粘膜无发绀hr增加不超过20次分rr增加不超过10次分收缩压增加不超过10mmhg自主呼吸时vt5mlkgpimax25cmh2o在低流量吸氧条件下自主呼吸2h动脉血ph730pao260mmhg2228若患者达到撤机标准或已经撤机考虑气道损伤不严重而患者又有较好的气道防护能力比较完善的咳痰能力不容易发生吸入则可以拔管部分患者尽管恢复了用的耐受SBT 的标准
标准
SBT 成功的 客观指标
描述
动脉血气指标: (FiO2< 0.40, SpO2 ≥0.85~ 0.90; PaO2≥50~60mmHg; pH ≥7.32; PaCO2 增加≤10mmHg); 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HR<120~140次/m in 且HR改变<20% , 收缩压< 180~200 mmHg 并>90 mm Hg、血压改变< 20% , 不需用血 管活性药) ; 呼吸(呼吸频率≤30~35次/min,呼吸频率改 变≤50% )。 精神状态的改变(例如: 嗜睡、昏迷、兴奋 、焦虑) ; 出汗; 呼吸做功增加(使用辅助 呼吸肌, 矛盾呼吸)。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 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 分级分为级,其中A 级为最高。

表1 Delphi 分级标准一、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推荐级别A至少有2项I 级研究结果支持 B仅有1项I 级研究结果支持 C仅有II 级研究结果支持 D至少有1项III 级研究结果支持 E仅有IV 级或V 研究结果支持 研究课题分级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 II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 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IV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呼吸机安全使用管理

呼吸机安全使用管理

正压通气相关的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肺炎
• 定义: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炎,
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 h内出现的肺炎也属于VAP范畴。
• 发病率:文献报道大约28%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一
旦发生,会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显著增加病死率。
• 高危因素:研究认为高龄、高APACHEII评分、急慢性肺部疾病、
保证在安全范围内 设置范围不要过宽或过窄
因机型的不同报警的设置也各不一样,但一般都应有:
(1)气道压力报警 (2)潮气量报警(分钟通气量报警) (3)呼吸频率报警 (4)呼吸暂停间隔时间报警
呼吸机报警及处理
—— 报警分级
美国呼吸治疗学会已推荐把呼吸机报警按其紧 迫和危险程度分为3 个等级。
第一等级:为立即危及生命的情况, 通常为连续
第三项 管道漏气测试 (circuit leak)
第四项 呼气端过滤器测试 (expiratory filter)
第五项 管道阻力测试 (circuit resistance)
第六项 管道顺应性补偿 (compliance calibration)
SST测试项目完成
SST检测结果
SST的结果有三种:
(5)气管导管气囊的充盈压应保持不低于25cmH2O;
正压通气相关的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肺炎
预防措施: (6)无禁忌证患者应抬高床头30-45°; (7)加强口腔护理,推荐采用氯己定漱口液; (8)加强呼吸机内外管道的清洁消毒,推荐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 但在有肉眼可见污渍或有故障时应及时更换; (9)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0)鼓励并协助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

COPD机械通气指南

COPD机械通气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COPD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的第5位病因,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第3位死亡病因。

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导致COPD患者住院最重要的原因,加强对AECOPD 的防治,特别是提高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取得了显著进展,极大地改变了这类患者的治疗面貌。

为规范我国AECOPD机械通气治疗的操作,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指南。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 分级分为A 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一、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

慢性炎性反应累及全肺,在中央气道(内径>2-4mm)主要改变为杯状细胞和鳞状细胞化生、粘液腺分泌增加、纤毛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外周气道(内径<2mm)的主要改变为管腔狭窄,气道阻力增大,延缓肺内气体的排出,造成了患者呼气不畅、功能残气量增加。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编辑版pppt
33
无创正压通气(NPPV)
推荐意见13:应用NPPV1~2小 时病情不能改善应转为有创通气 (E级)
编辑版pppt
34
脱机指南
编辑版pppt
35
脱机指南
推荐意见14:机械通气大于24小 时,脱机失败的患者应尽快寻找 失败的原因(B级)
编辑版pppt
36
常见的原因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心理因素
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进入气道 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摄氏度,相 对湿度100%,以更好的维持粘 膜细胞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 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 染的发生
编辑版pppt
21
编辑版pppt
22
编辑版pppt
23
人工气道的管理
推荐意见6:呼吸机管路可以每 周更换一次,若有污染应及时更 换,管路中冷凝水应及时清除 (B级)
编辑版pppt
43
SBT成功的客观指标
血气指标
FiO2<40%,SpO2≥85-90% PaO2≥50-60mmHg pH≥7.32 PaCO2增加≤10 mmHg
编辑版pppt
44
SBT成功的客观指标
血流动力学稳定
HR<120-140次/分 HR改变<20% 收缩压<180–200并>90mmHg 血压改变<20%,不需要用血管活性升压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编辑版pppt
1
人工气道的选择
人工气道的管理
机械通气目的和应用指征
无创正压通气
脱机指南
编辑版pppt
2
人工气道的选择
编辑版pppt
3

机械通气指南

机械通气指南

指南:最佳湿度和温度
机械通气时应实施湿化 无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
37°C,相对湿度100%,以维持气道黏膜完整,纤毛 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VAP的发生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中国危 重病急救医学, 2007, 19(2):65-72.
4. 有初始吸气能力
推荐12:对呼衰机械通气患者正式脱机的评估应 在自主呼吸模式期间进行
初始简单的自主呼吸使用于评价连续正式自 主呼吸试验( SBT )的能力。评估正式SBT 期间病人耐力标准是呼吸类型,足够气体交 换,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主观感觉。SBT耐受 时间为30-120分钟,应试图考虑永久通气机 撤离。[A]
推荐2:机械通气建立应在镇静麻醉诱导下实施
力月西/咪达唑仑 丙泊酚/异丙酚 芬太尼
一般需在镇静麻醉诱导下建立人工气道后开始通气机支持。
推荐3:机械通气湿化
湿化温度: 34-37℃ 湿化罐更换:4-5天 机械通气管路更换:2-4天
湿化不足的危害
纤毛运动能力下降
气道分泌物粘稠
感染难以控制
推荐11:呼衰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应满足以下标 准方可经历中断呼吸机支持的正规评价
1. 呼吸衰竭基础病因一定程度缓解
2. 足够氧合(如PaO2/FiO2 >200mmHg,PEEP≤5cmH2O ,FiO2≤0.4以及pH≥7.25)
3. 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心肌缺血和临床低血压(即 不用血管升压药或仅使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及 多巴酚丁胺)
机械通气指南
机械通气是挽救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通气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对机械通气上机直至脱机的诸多关键环节提 出推荐意见并指出优缺点。

机械通气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呼吸变异系数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机械通气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呼吸变异系数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512020年第4卷第23期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机械通气患者下腔静脉管径、呼吸变异系数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研究李晓勇,刘易林,曹 燕(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韶关 512000)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下腔静脉管径(IVC )、呼吸变异指数(RVI )与中心静脉压(CVP )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3例(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32例机械通气治疗后已达复苏目标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对比两组患者IVC 、RVI 的差异;分析研究组患者复苏后2、6 h CVP 、IVC 及RVI 的变化;分析IVC 、RVI 与CVP 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患者IVC 管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CVP 均低于对照组,RVI 大于对照组(P <0.05);复苏前至复苏后6 h 研究组患者CVP 、IVC 最大值、最小值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RVI 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不同时间点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IVC 最大值、IVC 最小值与CVP 呈正相关(r = 0.837、0.891,P <0.05),RVI 与CVP 呈负相关(r = -0.809,P <0.05)。

结论 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吸气期间CVP 和IVC 、RVI 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可指导临床的容量监测。

关键词:下腔静脉管径 ; 呼吸变异指数 ; 中心静脉压 ; 机械通气 ; 容量反应性中图分类号:R5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0.23.0051.03作者简介:李晓勇,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重症医学。

液体复苏是危重症、创伤急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补液过多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如肺水肿、腹内压增高、室间隔综合征,补液不足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如何检测患者的容量状态始终是急救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1]。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目录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草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草案)……………………………………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一、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经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反复酝酿、讨论,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本会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修订。

二、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发表时间:2012-05-22T16:58:27.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韩春梅[导读]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韩春梅(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山东济宁 272200)【关键词】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目前,ICU病房中,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日趋增多。

2005年7月~2008年7月,我科使用机械通气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90例,我们从气管插管固定、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分泌物吸引、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几个方面加强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5年7月~2008年7月我院ICU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9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8例、颅脑创伤29例、严重多发伤5例、心肺复苏术后6例;脑出血术后22例。

气管切开者51例,经口气管插管者39例。

男56例,女34例,年龄18岁~85岁。

机械通气时间3d~35d。

成功脱机56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29例,死亡原因:脑疝19例、失血性休克4例、心衰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

并发肺部感染11例,占12.2%。

2 护理2.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大多数为经口气管插管,也有极少数因咽部畸形经鼻气管插管,插管后遵医嘱固定插管的深度。

导管的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4cm,成年男性距门齿不超过22cm,女性21cm,儿童距双唇12cm+(年龄/2)。

每班检查并记录深度,听双肺呼吸音,翻身叩背后听呼吸音。

插管前有义齿的病人,需将义齿摘下,插管后用牙垫将上下齿隔开。

用胶布固定气管插管,剪长约30cm,宽约1cm胶布交叉固定于双侧面颊部,然后用寸带再次固定,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并用薄纱布将双侧口角用寸带隔开,以防长时间插管发生口角溃疡。

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

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

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发表时间:2012-08-01T10:46:36.8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冯玲[导读] 综上所述,造成V AP的因素甚多,难以用一种或几种措施来完全有效的预防V AP。

冯玲(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四川成都 610031)【中图分类号】R722.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037-02【摘要】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甚多,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措施呼吸机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伴随着机械通气应用的普及, VAP感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VAP 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或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肺部感染。

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症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人工气道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外源性细菌及体内致病菌有机可乘,增加继发感染的机会;另外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呼吸机管路消毒不彻底及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均可导致VAP发生。

VAP是急危重症抢救中实施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它延长了患儿机械通气的时间,增加了病残率和死亡率,加重了患儿的住院费用。

因此,预防VAP的发生是当前NICU控制院感的重要环节。

我院NICU从2011年3月—2011年12月应用呼吸机治疗67例,从中进行分析,找出VAP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7例中,男性51例,女性16例,其中早产47例,足月儿20例,使用呼吸机<3天18例,3-7天47例,>7天2例,平均95.18小时。

呼吸窘迫综合症45例,重症肺炎13例,外科手术9例。

1.2转归经加强呼吸道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等综合治疗,治愈59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

无创通气临床操作规程

无创通气临床操作规程
8、恐惧(幽闭症) 9、睡眠性上气道阻塞
.
27

按原参数重新应用 呼吸机治疗
.
Respir Care 2004. Vol. 49 (1):72-89 25
常见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1、口咽干燥 解决方法:避免漏气、间歇喝水、加强湿化 2、罩压迫或皮肤损伤 取决于应用鼻面罩的持续时间和松紧度。 解决方法:更换不同型号的鼻面罩,在减少漏气的前提下尽量降 低松紧度。 3、胃胀气 上气道压力超过食管贲门括约肌的张力,气体进入胃 解决方法:避免气道压力过高(<25cmH2O),留置胃管负压引流 4、误吸:与通气压力相关 解决方法:通气压力小于20cmH2O。半坐卧位、应用促胃动力药
.
24
逐渐降低 IPAP 水平,每次 2-3 cm H2O
撤机流程

试验性停机, 给予氧疗
是否符合撤 机标准?
临床稳定 RR < 24 HR < 110 pH > 7.35 SpO2 >90%
on< 50%

继续给予NPPV
治疗
如患者状态不稳定,考 虑气管插管
患者是否出现 呼吸困难?

停机,给予氧疗
.
4
无创通气禁忌症
.
5
2、患者的教育
患者教育内容:讲诉治疗的作用和目的(缓解症状、 帮助康复);连接和拆除的方法;讲解在治疗过程 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感觉,帮助患者正确区分和客 观评价所出现的症状。NPPV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的问题机相应措施,如鼻/面罩可能使面部有不适 感,使用鼻罩时要闭口呼吸,注意咳痰和减少漏气 等;指导患者有规律地放松呼吸,以便与呼吸机协 调;鼓励主动排痰并指导吐痰的方法;嘱咐患者 (家人)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务人员等。

ARDS

ARDS

缺点
无法提供有效的气 道管理 阻碍排痰 不能确保较高的压 力水平
呼吸支持治疗—NIV
绝对禁忌

相对禁忌

心跳呼吸骤停 缺乏气道保护能力
—昏迷 —呕吐 —气道分泌物多且排出困难




面罩连接困难 颌面部、颈部、口鼻咽 部损伤或畸形 上呼吸道梗阻


无法配合NIV 紧张、不合作或精神疾 病 严重酸中毒或低氧血症 近期食道或上腹部手术、 肠梗阻 合并严重肺外脏器功能 不全 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 力学难以维持
呼吸支持治疗—自主呼吸
膈肌主动收缩可增加ARDS患者肺重力依赖区的通 气,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氧合 一项前瞻对照研究显示, 与控制通气相比,保留自 主呼吸的患者镇静剂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 院时 间均明显减少。
推荐意见10 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尽量保留自主 呼吸。(推荐级别:c级)

肺容积减少—small lung baby lung CT
—70%—80%的肺野呈现高密度区 —分 布,下垂部位


参与通气的肺泡区域明显减少(20%—30%) 肺损伤具有不均一性
推荐意见7 对ARDS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时应采用肺保护 性通气策略,气道平台压不应超过30~35 cmH O2。 (推荐级别:B级)
ALI/ARDS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李梅
内容提要
ALI/ARDS的概念与流行病学
ALI/ARDS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ALI/ARDS临床特征和诊断 ALI/ARDS的治疗 ALI/ARDS的护理
ALI/ARDS的概念与流行病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II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III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非随机,历史对照和专家意见V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

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

推荐意见1: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经口气管插管推荐级别:D级原因和解释: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较易,插管的管径相对较大,便于气道内分泌物的清除,但其对会厌的影响较明显,患者耐受性也较差。

经口气管插管适应征:①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又不考虑气管切开;②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返流物或出血,有误吸危险;③下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且自主清除能力较差;④存在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道瘘等严重影响正常呼吸;⑤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经口气管插管的关键在于声门的暴露,在声门无法暴露的情况下,容易失败或出现较多并发症。

禁忌征或相对禁忌征包括:①张口困难或口腔空间小,无法经口插管;②无法后仰(如疑有颈椎骨折)。

经鼻气管,较易固定,舒适性优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较易耐受,但管径较小,导致呼吸功增加,不利于气道及鼻窦分泌物的引流。

经鼻气管插管适应征:除紧急抢救外,余同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禁忌征或相对禁忌征:①紧急抢救,特别是院前急救;②严重鼻或颌面骨折;③凝血功能障碍;④鼻或鼻咽部梗阻,如鼻中隔偏曲、息肉、囊肿、脓肿、水肿、异物、血肿等;⑤颅底骨折。

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减少了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发生,而医院获得性鼻窦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若患者短期内能脱离呼吸机者,应优先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但是,在经鼻气管插管技术操作熟练的单位,或者患者不适于经口气管插管时,仍可以考虑先行经鼻气管插管。

逆行气管插管术,指先行环甲膜穿刺,送入导丝,将导丝经喉至口咽部,由口腔或鼻腔引出,再将气管导管沿导丝插入气管。

逆行气管插管术适应征:因上呼吸道解剖因素或病理条件下,无法看到声带甚至会厌,无法完成经口或鼻气管插管。

禁忌征:①甲状腺肿大,如甲亢或甲状腺癌等;②无法张口;③穿刺点肿瘤或感染;④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⑤不合作者。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有助于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前者适用情况有:舌后坠而导致上呼吸道梗阻,癫痫大发作或阵发性抽搐,以及经口气道插管时,可在气管插管旁插入口咽气道,防止患者咬闭气管插管发生部分梗阻或窒息。

鼻咽通气道仅适用于因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阻塞,此时需注意凝血功能障碍者的鼻咽出血。

推荐意见2:短期内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推荐级别:C级原因与解释: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是常选择的人工气道方式。

与其他人工气道比较,由于其管腔较大、导管较短,因而气道阻力及通气死腔较小,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但是气管切开的时机仍有争议。

1989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建议:若预期机械通气时间在10天以内者优先选择气管插管,而超过21天者则优先选择气管切开术,在10至21天之间者则应每天对患者进行评估。

当时这个建议并没有很强的研究结果支持,是建立在专家的经验之上。

之后,有研究比较了“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探讨“最佳”气管切开时机。

有研究发现[1],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天数和ICU住院天数,同时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预后,这个观点尚需要大样本的RCT研究。

对于“早期”的确切定义也没有统一,早至气管插管后48小时内,晚至气管插管后两周内,多数是在气管插管后7天或7天以内。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无需到21天后,2周内可考虑气管切开[1]。

气管切开术适应征:①预期或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②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呼吸困难,如双侧声带麻痹、有颈部手术史、颈部放疗史;③反复误吸或下呼吸道分泌较多而且患者气道清除能力差;④减少通气死腔,利于机械通气支持;⑤因喉部疾病致狭窄或阻塞而无法气管插管;⑥头颈部大手术或严重创伤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术创伤较大,可发生切口出血或感染。

气管切开术禁忌征:①切开部位的感染或化脓;②切开部位肿物,如巨大甲状腺肿、气管肿瘤等;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经皮气管造口术(PCT)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快捷,手术创伤小等特点,临床研究表明,与气管切开术比较,有助于患者较早脱离呼吸机和减少ICU住院天数,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人工气道的管理对机械通气的病人应通过各种指标(包括听诊呼吸音粗糙,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加或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少,病人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气道内可见到分泌物,监测到的流速压力波形变化,可疑胃内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入,临床可见明显呼吸做功增加,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影像学改变提示与肺内分泌物潴留相关)来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集聚,并通过正确方式的气道吸引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2)。

推荐意见3: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推荐级别C级原因与解释:维持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Granja在一项95人的前瞻临床试验中得出结论,认为每天3次监测套囊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和气管狭窄(4)。

要注意气道压对套囊最小封闭压的影响,Guyton所做的一项15例病人的前瞻临床试验表明即使正确充盈套囊,如果气道峰压过高仍可造成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5)。

高容低压套囊不需要间断放气。

推荐意见4:有人工气道的患者条件允许时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推荐级别B级原因与解释:在长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延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

Kollef的一项以343例心脏外科病人为对象的研究表明在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6)。

另有多个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均表明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并延缓通气机肺炎发生率,减少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7-11)。

推荐意见5:机械通气时应在管路中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但不推荐在吸痰前常规进行气道内生理盐水湿化推荐级别C级原因与解释: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包括主动湿化和被动湿化。

主动湿化主要指在呼吸机管路内应用加热湿化器进行呼吸气体的加温加湿(包括不含加热导线,含吸气管路加热导线,含吸气呼气双管路加热导线);被动湿化主要指应用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吸收患者呼出气的热量和水份进行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

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进入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摄氏度,相对湿度100%,以更好的维持粘膜细胞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可较好进行加温加湿,与加热型湿化器相比不增加堵管发生率,并可保持远端呼吸机管路的清洁,但因能增加气道阻力,死腔容积及吸气做功,不推荐在慢性呼衰患者尤其是撤机困难因素的患者应用(12,13);Kirton 曾报道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较加热型湿化器能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14),近年来多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出结论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与加热型湿化器比较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15,16)。

有6个临床试验表明吸痰前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可使患者的血氧在吸痰后短期内显著下降,因此在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17-22)。

推荐意见6:呼吸机管路可以每周更换一次,若有污染应及时更换,管路中冷凝水应及时清除推荐级别B级原因与解释:Fink的一项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天更换一次并不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并可降低费用(22);另有两项临床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23,24)。

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1. 目的机械通气可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缓解呼吸肌疲劳,防止肺不张,为使用镇静和肌松剂保驾,稳定胸壁。

机械通气的生理学作用[25,26]:提供一定水平的分钟通气量以改善肺泡通气;改善氧合;提供吸气末压(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PEEP)以增加吸气末肺容积(EILV)和呼气末肺容积(EELV);对气道阻力较高和顺应性较低者,机械通气可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