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
中华医学会88个分会及主委名单
![中华医学会88个分会及主委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6d205298d0d233d4b14e69c1.png)
中华医学会88个分会及主委名单来源:赛柏蓝作者:克立兹鸠2015年,中华医学会迎来百年圣诞。
可以说,中国现代医学的进步,百年来都离不开学会的作用。
目前,中华医学会共设有88个分会,每一个分会的主任委员及其领导班子,总体上都可以称为该领域的精英分子,他们为我国的医学进展和百姓健康无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国医疗器械怀着敬意整理出学会88个分会的现任主任委员名单,本数据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官方网站,数据信息发布于2015年3月23日。
或有一些主委已有变动,以最新变动的为准;个别主委在今年3月后已被纪委查处,但分会官网的相关资料显示仍然在岗,我们在整理资料时,仍予以保留。
序号专科分会名称主任委员1医史学分会梁永宣2内科学分会厉有名3外科学分会赵玉沛4妇产科学分会郎景和5儿科学分会桂永浩6皮肤性病学分会张学军7眼科学分会王宁利8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韩德民9结核病学分会高文10放射学分会徐克11公共卫生学分会冯子健12神经病学分会蒲传强13精神病学分会赵靖平14病理学分会卞修武15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励建安16科学普及分会郑静晨17肿瘤学分会樊嘉18心血管病学分会胡大一19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尹红章20麻醉学分会于布为21检验分会潘柏申22骨科学分会田伟23核医学分会李亚明24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苏旭25呼吸病学分会王辰26消化病学分会杨云生27血液学分会黄晓军28内分泌学分会宁光29肾脏病学分会余学清30感染病学分会侯金林31老年医学分会李小鹰32泌尿外科学分会孙颖浩33医学教育分会王镭34计划生育学分会熊承良35风湿病学分会曾小峰36整形外科学分会祁佐良37医学病毒学分会袁正宏38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胡盛寿39神经外科学分会张建宁40烧伤外科学分会胡大海41超声医学分会张运42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郎锦义43医学遗传学分会张学44小儿外科学分会王维林45急诊医学分会于学忠46航空航天医学分会罗永昌47地方病学分会孙贵范48高原医学分会吴天一49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方伟岗会50围产医学分会段涛51器官移植学分会刘永峰52航海医学分会褚新奇53医学伦理学分会马强54显微外科学分会裴国献55创伤学分会姜保国56教育技术分会郭光友57行为医学分会杨志寅58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刘洪臣59消化内镜学分会李兆申60糖尿病学分会纪立农61激光医学分会顾瑛62高压氧医学分会高春锦63疼痛学分会于生元64肝病学分会魏来65临床流行病学分会王吉耀66医学信息学分会代涛67心身医学分会吴爱勤68影像技术分会王鸣鹏69医学工程学分会周丹70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陈誉华71全科医学分会曾益新72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成军73手外科学分会劳杰74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黄从新75男科学分会姜辉76变态反应学分会尹佳77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徐苓分会78生殖医学分会乔杰79重症医学分会于凯江80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于健春81妇科肿瘤学分会曹泽毅82运动医疗分会敖英芳83健康管理学分会武留信84灾难医学分会刘中民85数字医学分会张绍祥86临床药学分会阚全程87临床输血学分会刘景汉88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付小兵。
2020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2020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3591621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d.png)
2020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摘要:一、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概述二、2020 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名单详情1.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立项课题2.首都医科大学立项课题3.哈尔滨医科大学立项课题4.其他立项课题三、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正文:一、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概述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是每年都会公布的,旨在推动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医药卫生人才。
2020 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名单已经公布,其中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课题,涵盖了医学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2020 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名单详情1.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立项课题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是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组织,其立项课题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2020 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共立项了多个课题,包括医学教育改革、医学教育质量评估、医学教育研究方法等方向。
2.首都医科大学立项课题首都医科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2020 年,首都医科大学共立项了多个课题,涵盖了医学教育理论、医学教育实践、医学教育技术等方面。
3.哈尔滨医科大学立项课题哈尔滨医科大学是国内著名的医学教育机构,其医学教育研究课题一直备受瞩目。
2020 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共立项了多个课题,涉及医学教育政策、医学教育管理、医学教育评价等方向。
4.其他立项课题除了上述三所医学院校外,还有许多其他高校和机构在2020 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中。
这些课题涉及了医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医学教育心理学、医学教育社会学、医学教育哲学等。
三、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立项,旨在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
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医学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医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说明
![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13eda1e10a6f524ccbf85de.pn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士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说明(2010年2月4日)一、护士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相关文件要求(一)文件名称1. 关于印发《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修订稿)。
2.《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卫科教字[2006]75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登记制度与学分管理的通知》(京继委发[2008]5号)。
4.《关于公布中华医学会等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样式的通知》(全继委办发 [2008] 03号)。
(二)查询邮箱1. 护理部公共邮箱:rmyyhulibu@上传日期:2010年2月4日2.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查询:(点击历年公布项目查询)3. 继续教育证书样式查询:(点击继续教育)上传日期:2008年5月27日4. 继续教育个人学分查询:5. 继续教育学分录入网址:/login.html单位编号:110203用户名:科室名称密码(初始密码):“1234”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类别继续医学教育按照活动性质分为I类学分和Ⅱ类学分。
(一)I类学分1.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 北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授权单位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4. 经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专项备案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5.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6. 在京继委办发(2007)1号《关于中华医学会等I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备案问题协调会纪要》中规定,只有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6个学(协)会Ⅰ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后,其授予的学分方可在北京市认可,否则所授学分在每年北京市的学分审验时无效。
(二)Ⅱ类学分1. 区县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 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自管项目。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课题立项结果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课题立项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a787cc9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4.png)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课题立项结果1. 介绍中华医学会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为了更好地满足医学教育的需求,中华医学会对医学教育课题进行了立项,并对相关课题进行了评审和筛选,本文将对医学教育课题的立项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2. 课题立项流程2.1 课题申报中华医学会向全国范围内发出了医学教育课题的申报通知,邀请各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积极申报相关课题。
申报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等。
2.2 课题评审提交课题申报后,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团队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
评审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以及申报单位的研究实力和条件等方面。
2.3 课题立项通过评审后,中华医学会对合格的课题进行立项,并向相关单位发出立项通知书。
立项通知书中包括课题的研究方向、经费支持、研究期限等具体内容。
3. 立项结果经过前期的申报和评审,中华医学会最终确定了一批优质的医学教育课题,这些课题涵盖了医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实践价值。
立项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课题数量本次立项共确定了30个医学教育课题,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覆盖面广,涵盖了当前医学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3.2 课题内容所立项的课题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医学教育理论研究、医学教育技术应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医学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
这些课题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3.3 经费支持为保障立项课题的顺利开展,中华医学会将为各课题提供经费支持,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取得。
经费支持将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实验材料、设备购置、人员支出等方面。
3.4 研究周期每个立项课题的研究周期为2年,确保课题研究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
研究周期的设定将有利于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推动医学教育课题的稳步推进。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692cb5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7.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8.04.07•【文号】教高厅函[2008]7号•【施行日期】2008.04.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教高厅函[2008]7号2008年4月7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有关单位:为加强对医学教育办学质量的宏观管理,促进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开展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经研究,我部决定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研究建立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的政策措施,提出开展医学专业认证的总体方案,指导医学各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开展本专业的认证工作,参加有关医学教育认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关医学专业认证的政策咨询与服务,指导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承办我部委托的有关事宜。
二、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研究建立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办法,制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组织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参加有关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指导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承办我部及专家委员会委托的有关事宜。
工作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该委员会日常工作。
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工作委员会委员所在单位和学校,要积极支持委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各高等医学院校要积极配合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做好认证有关工作。
附件:1.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名单2.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名单附件1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名单姓名单位名誉主任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问黄洁夫卫生部副部长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刘谦卫生部副部长陈新年总后卫生部副部长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主任委员钟南山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副主任委员殷大奎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曹荣桂中华医院协会会长王德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德培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张尧学院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杨玉良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羽卫生部医政司司长彭东平总后卫生部科训局局长季平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冯友梅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书记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医学院院长田勇泉中南大学副校长吕兆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刘雁飞中华医学会书记张运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张雁灵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玉林吉林大学副校长李宏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柯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闻玉梅院士复旦大学郝希山院士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高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润霖院士北京阜外医院顾玉东院士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曹泽毅中华医学会曹洪欣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院长谢建群上海中医药大学书记常务副校长韩济生院士北京大学樊明文武汉大学魏于全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附件2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名单姓名单位主任委员刘雁飞中华医学会书记副主任委员郝希山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郑树森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张运院士山东大学副校长吕兆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柯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李立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书记副院长田勇泉中南大学副校长王卫平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张雁灵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万学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于晓松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书记XXX辉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XXX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文历阳华中科技大学王宪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心如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永棣武汉大学王庭槐中山大学医学教务处处长王维民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处长石鹏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石应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医学院院长刘玉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朱正纲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孙宝志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中心主任孙靖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吴仁友上海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张文清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姒健敏浙江大学副校长余保平武汉大学医学院院长李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虹四川大学副校长李玉林吉林大学副校长李仲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李宏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李志宏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孟群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来茂德浙江大学副校长迟宝荣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邹和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陈服文中南大学赵群中国医科大学校长赵士斌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务长郎景和北京协和医院易露茜中南大学医学教务办公室主任洪光祥华中科技大学姜旭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教育处处长贾弘缇北京大学郭永松浙江大学郭明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院长曹德品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阎剑群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曾诚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程伯基北京大学鲁映青复旦大学医学院书记黎孟枫中山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秘书长程伯基(兼)北京大学副秘书长王维民(兼)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处长。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 2018年 课题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 2018年 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be87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3.png)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18年课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成立于1986年,是由国内医学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组织。
近年来,随着医学领域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医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每年都会选择一些热点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2018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其中包括“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等。
这些课题涵盖了医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价值。
关于“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这个课题,目前医学教育中的评价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医学生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和学术成绩为主,忽视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当前医学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建立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维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医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这个课题,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机构开始探索在教学中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医学教育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管理。
医学教育机构也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学、在线考试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效果。
关于“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这个课题,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师徒传授为主,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教学效果也难以保障。
如何创新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技能成为医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华医学会关于组建专业学组的若干规定
![中华医学会关于组建专业学组的若干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bdc7e3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8.png)
中华医学会关于组建专业学组的若干规定
无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教育通讯》
【年(卷),期】1992(000)026
【摘要】专科学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可设置若干专业学组,在专科学会委员会领导下开展本专业学术活动。
【总页数】1页(P1)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国高教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年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改革与研究学组CMB中国北方医学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会议在遵义医学院胜利召开 [J], ;
2.中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分会第十届国际艾滋病临床影像学大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分会感染性疾病影像学组第八届全国学术年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放射学分会第二届全国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放射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学术年会第一轮会议通知 [J], ;
3.中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分会第十届国际艾滋病临床影像学大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分会感染性疾病影像学组第八届全国学术年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放射学分会第二届全国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放射学专业委
员会第二届全国学术年会第一轮会议通知 [J], ;
4.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神经介入放射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J], 贺迎坤;王子亮
5.第八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专业学组第三届全国血液感染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J], 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组委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立项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13a70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f.png)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立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立项:深度评估与解析】一、引言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一直致力于促进医学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创新,为了更好地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该分会特别设立了课题立项项目,旨在引领医学教育研究的前沿方向,推动医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
本文将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立项进行深度评估与解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二、课题立项的意义1. 推动医学教育理论创新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立项是为了鼓励医学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立项项目的方式激发医学教育理论的创新,推动医学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2. 促进医学教育实践改革课题立项不仅关注医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还重视医学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立项项目,可以为医学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机会,促进医学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3. 培养医学教育研究人才课题立项项目为医学教育领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与探索机会,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医学教育研究人才,为医学教育领域的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课题立项的影响1.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立项通过不断推出新的研究项目,为医学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和平台,促进了医学教育领域学者之间的深度合作和交流。
2. 推动医学教育现代化课题立项项目的不断推出,有助于引领医学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推动医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推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3. 提升医学教育质量通过课题立项项目的推动,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有力促进了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医学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我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立项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立项项目的推出,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与探索机会,有助于促进医学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我相信,在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的引领下,医学教育领域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23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指南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23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b5aed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d.png)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23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指南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23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申报选题
课题设立自由选题项目和命题项目。
1. 自由选题项目:要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和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结合实际需要,注重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应用性和实证性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
2. 命题项目:由课题负责人依据当年课题指南命题进行申报,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择优确定立项。
二、申报条件
1. 自由选题项目申请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须有2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2. 申请人以往所承担的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必须已按规定结题,未结题者不能申报。
三、项目经费
具体经费数额会根据项目的不同有所区别,详细信息请在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官网查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课题指南可能存在变动,建议您及时关注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官网以获取最新动态。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指南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d92bf747e21af45b307a8f7.png)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度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指南课题研究必须求真务实,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为目的。
课题涉及范围包括医药学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层面。
课题研究注重实践,研究成果应该在医学教育中得到推广和发挥作用,符合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服务我国的医学教育,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作参考。
一、医学教育研究课题1. 医教协同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 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体制与机制的研究与实践3.卓越医学人才内涵与培养模式研究探索4.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5.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6. 医学院校依法治校(院)的有效路径的探索研究7.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8. 医学院校学风监测与改进的有效路径探索实践9. 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相关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研究与实践10.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11.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12.医学院校立德树人与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的实效性探索研究13.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14.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15.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16.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17.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18.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课程的开发与共享19.基于Bloom目标教学理论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20.基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研究21.移动式网络课程辅助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22.医学教育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共享23.医学生双语教学的研究24.临床教学面临的法律问题研究25.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与测评研究26.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在非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考评中的探索研究27.促进医学生就业的研究28.留学生医学教育研究29.中外医学教育比较研究30.中国医学教育史研究二、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1.医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2.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3.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4.医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梯队建设与创新机制的研究5. 其他(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三、本科医学教育研究课题1.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标准与认证2. 本科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3.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课程整合实施路径研究4.医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5.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模拟,虚拟技术,网络化教学等) 6.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研究7. 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8.医学考试测量方法改革探索研究9. 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研究10.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籍管理工作研究11.其他(本科教学方法、实验实习教学方面相关研究)四、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研究课题1. 医学高职(或高专)教育认证制度建设2.医学高职(或高专)专业建设及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3.医学高职(或高专)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研究4.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范及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5.高职(或高专)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6.高职(或高专)医学生社区实习模式的研究7. 乡村助理医师规范化培养(3+2)模式的研究8.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现状与对策的研究9.高职(或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0.基层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五、继续医学教育、成人医学教育研究课题1. 我国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2.国外毕业后医学教育标准本土化的研究3.国外继续医学教育标准本土化的研究4. 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衔接5. 我国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后职业岗位资格培训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6. 医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7. 医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8. 医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制度的研究9. 医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10.医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研究11.医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毕业后医学教育衔接的研究12.构建基于成人学习特点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研究13.农村医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乡村助理医师规范化培养的研究14.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15.我国继续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16.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途径与方法的研究17.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研究18.优化继续医学教育实施方式的研究19.继续医学教育中面向全员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研究20.卫生技术人员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开展全员继续医学教育的研究21.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22.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23.我国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24.我国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六、全科医学教育课题1.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建立社区全科医学培养体系的研究3.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研究4.全科医学教材建设的研究5.建立规范化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6.全科医学师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七、药学教育研究课题1.药学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2.我国高等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3.药学教育与药师社会功能的衔接的研究4.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5.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6.药学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研究7.药学类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八、中医药(民族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教育研究课题1.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包括长学制教育、师承教育等)2.中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3. 中医药人才知识结构与素质、能力标准的研究4.中医药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5.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6.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7.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8.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9.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10.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教育教材建设的研究11.中医药人才社会需求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12.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研究13.中医药院校中非医药类专业与中医药相关性研究九、护理教育研究课题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学制)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3. 护士职业精神的培养或岗位胜任力的研究4. 急救、灾害救援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5. 社区护理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6. 护理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7. 护理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法律规范的研究。
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2020年中华医学会等第二批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
![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2020年中华医学会等第二批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f422c6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5.png)
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2020年中华医学会等第二批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7.09•【文号】全继委办发〔2020〕13号•【施行日期】2020.07.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公布2020年中华医学会等第二批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全继委办发〔2020〕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相关学协会:根据《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全继委发〔2006〕11号)的有关规定,现公布2020年中华医学会等六个学会、协会第二批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计85项。
其中:中华医学会20项(附件1)、中华预防医学会17项(附件2)、中华护理学会13项(附件3)、中华口腔医学会7项(附件4)、中国医院协会11项(附件5)、中国医师协会17项(附件6)。
项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和中华医学会网站()及六学(协)会Ⅰ类学分项目公布管理系统()予以公布。
各学协会及项目主办单位要严格执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更改项目编号、名称等项目相关信息。
举办项目收取费用要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项目举办过程须依规、守法,确保培训质量并规范发放学分证书。
严禁到国家明令禁止举办会议的风景名胜区举办项目,严禁组织与项目无关的参观、考察等活动,严禁组织学员旅游观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布的2020年中华医学会等六学(协)会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可参照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执行方式全部或部分调整为线上形式开展,可使用项目申办单位现有网站实施,亦可依托现有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机构实施。
以上项目调整为线上形式后,仍参照面授项目管理。
项目主办单位要严格遵照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对所开展的继续教育活动负主体责任,不得将项目转交其他单位举办。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db1df0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8.p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10.23•【文号】国卫办科教发〔2024〕20号•【施行日期】2024.10.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办科教发〔2024〕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直属和联系单位,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升继续医学教育质量,根据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试行)有关要求,我委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10月23日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为加强和规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管理,根据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试行)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所获得学分累计不低于25学分(不少于90学时)。
二、可授予学分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修学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有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实践活动、政府指令性医疗卫生任务、有计划的自学以及符合规定的其他方式等,可获得相应学分。
(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指具有明确教学目标和考核评价手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包括继续医学教育推荐项目和继续医学教育推广项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推荐项目和推广项目。
继续医学教育推荐项目立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体现先进性、前瞻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定期发布项目申办要求,广泛征集各地优质资源。
各省级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直属和联系单位等按要求推荐。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遴选后,将符合条件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定期向社会公布,供各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选择。
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
![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https://img.taocdn.com/s3/m/35bc6d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c.png)
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全面评估1. 介绍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是中国医学领域的重要证书之一。
该证书的获得需要医学专业人士参加并完成中华医学会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并通过相关考试达到一定水平。
这个证书在医学界具有很高的声望,被广泛认可为专业发展和学术提升的标志。
2. 深度评估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在深度上给予了医学专业人士一个机会,通过持续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参与中华医学会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医学专业人士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 广度评估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在广度上促使医学专业人士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医学领域知识。
该证书要求参与者在不同的医学专业领域中取得一定的学分,这意味着医学专业人士需要对多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通过参与不同领域的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医学专业人士可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个人而言,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证。
作为医学领域的从业者,持续学习和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参与认可的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并获得这个证书,我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保持与医学发展的步伐同步。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的临床实践水平,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还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其他医学专业人士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同行,并与他们分享我的经验和见解。
这种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促进医学领域的共同进步,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是中国医学领域的重要证书,对医学专业人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度评估和广度评估,这个证书促使医学专业人士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拓宽学术视野。
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强调了持续学习和与行业同仁的交流对于个人和行业发展的意义。
《卫生部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decefb57e21af45b207a88c.png)
《卫生部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通知》第一篇:卫生部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通知卫生部人事部文件卫科教发[202x]477号关于印发《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人事厅(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xx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事局,计划单列市卫生局、人事局,部直属单位,有关高等院校,有关学术团体:xx年卫生部颁布的《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已基本建立,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已在全国普遍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规定》的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全行业管理,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规定》的基础上,由卫生部、人事部共同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生部人事部二000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机关各司局卫生部办公厅二ooo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印发校对:敬蜀青附件: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国家对卫生技术人员实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依据《教育法、《执业医师法》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应适应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三条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继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f186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8.png)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更关系到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背景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学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成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目的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医学教育的相关问题,探讨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重要性1.对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促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3.推动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4.助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四、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涵盖了医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医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五、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实地考察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医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六、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这些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医学界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崇。
七、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启示1.加强医学教育改革,促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2.推动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助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3.深化医学教育研究,探索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八、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的展望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将继续深化,不断探索医学教育的新领域和新问题,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1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 医学教育研究课题
![2021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 医学教育研究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13d9b4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7.png)
2021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摘要:一、背景介绍二、课题概述三、课题研究方向与目标四、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五、预期成果与应用价值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与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提升医学教育质量,2021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设立了医学教育研究课题。
本文将简要介绍课题的设立背景、目的及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题设立目的2021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设立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解决现实问题,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如下:1.激发医学教育研究热情,推动医学教育理论创新。
2.促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3.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医学教育研究人才,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课题研究方向2021年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涵盖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教育与管理等多个领域。
课题研究方向包括:1.临床医学教育:研究临床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临床技能培训的新方法,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2.基础医学教育:关注基础医学教育的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探讨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研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培养,推动预防医学教育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
4.医学教育与管理:探讨医学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益。
四、课题实施与管理1.申报与评审:设立专门的申报评审委员会,对申报课题进行严格评审,确保课题质量。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 2020年 课题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 2020年 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2d4a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d.png)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 2020年课题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20年课题是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以提升医学教育质量。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实践性研究不足,教学资源不充足等。
为此,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提升医学素质。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医学教育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更加注重临床实践,更多地开设护理、药学等临床实践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对病人护理和用药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
其次,要完善医学教育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学管理的监督和督促,完善考核制度,给予老师合理的激励机制,确保教学质量,使教师们在教学中有积极的态度和热情。
此外,要重视医学教育的科技支持,建立科学的教学研究体系,利用新型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质量。
最后,要加大对医学生及医学教育者的培训力度,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医学生和医学教育者的专业能力,为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20年课题提出的推动医学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旨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提升医学素质。
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完善科技支持、加大对医学生及医学教育者的培训力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医学教育水平,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做出贡献。
国内主要医学教学教育期刊杂志
![国内主要医学教学教育期刊杂志](https://img.taocdn.com/s3/m/9b5f9f8290c69ec3d4bb756c.png)
思想教育研究
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
月刊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承办,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14
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
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
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精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材料
15
高校理论战线
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
31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
双月刊
清华大学主办,教育研究理论刊物,发表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包括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比较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32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
季刊
北京大学主办,教育类学术期刊,对教育领域现状及问题发表研究和评论文章,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17
中国大学教学
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
月刊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18
全球教育展望
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
月刊
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刊登有关外国教育理论、制度、流派、方法、变革等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和综述性文章
19
教育评论
49
中国教育学刊
综合性教育核心期刊
月刊
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被认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
50
教育与职业
教育类核心期刊
旬刊
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上旬刊为综合版,中、下旬刊是本刊专门设立的教育学术研究版,本刊已实施《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布“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评审结
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医学教育管理,推动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医药卫生人才,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实施了“2010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项目”(医教字[2010]06号),我校医学教育研究中心于2010年7月组织各基层部门进行申报共申报课题34项,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组对申报课题进行了评审并评选出28项做为立项课题,现将评审结果发布(见附件),请各有关
单位协同项目主持人按期开展项目。
附件: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
201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