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线索与情节
中考作文指导:写记叙文妙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法
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妙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法技法指津在搬运东西的时候,我们常会找一根绳子,把要搬运的几样东西捆扎起来,这样运送就会更加方便。
这根串联物品的绳子,在我们的文章中就是“线索”。
顾名思义,线索是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在记叙文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串联起来,让所选的写作素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优秀的记叙文,常常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通过线索把文章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
有时尽管材料内容比较散乱,但只要把握住行文的线索,就可以将这些材料合理地“穿”起来,使文章层次清晰明了。
线索对于记叙文行文十分重要,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给人不佳的阅读体验。
有了好的写作素材和想法,再加上使内容连贯的线索,那么你的文字、你的故事就会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
一般来说,叙事的线索可以是人物、物品、事件、地点、时间,也可以以感情为线索。
记叙文中的线索我们可以参照如下方法来设置:一、时空连“线”法。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线索往往会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相结合。
如孙犁的《荷花淀》采用详略自如、运笔如流水的写法,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所涉时间包括“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在时间轴上自然地叙述出夫妻话别、探夫遇敌、荷花淀伏击战、打扫战场这四个片段,脉络清晰。
时间线索是记叙文中比较常用、且清晰的线索,往往会以明确时间关联词来串联全文,全篇以以时间的推移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比如课文《一定要争气》中就是以时间为线索,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线索并非一定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讲故事”,在运用时间线索来贯穿文章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比如倒叙、插叙、补叙等,将这些方法结合顺叙来推进情节的发展,比如采用倒叙方式将故事的“亮点”放到开头,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利用补叙的方式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等等。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分清记叙人称、顺序和线索(课题)
记叙文阅读——分清记叙人称、顺序和线索(课题)教学目标1.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2.探析理解词语和句子作用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重点:探析解题的基本规律及其方法。
难点:方法的理解及运用。
导入学习: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1.线索:(1)以人物为线索;《最后一课》、《背影》(2)以时间为线索;《登上地球之巅》(3)以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地点为线索《从百菜园到三味书屋》、《桃花源记》(5)以情感为线索(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珍珠鸟》(6)以某物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7)以题目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中以羚羊木雕为线索);(8)双线交织(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爸爸爱花是主线,毕业典礼是副线;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文章以“……”为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来脉络清楚。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风筝》。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紧凑集中,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补叙(补充对中心事件或人物的说明与交待)。
《阿长与三海经》三、分清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我、我们等):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四川省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4 线索与情节
考点跟踪突破14 线索与情节一、(2015·广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李良旭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
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
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
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
”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
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
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
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
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换上吧。
”我热情地说。
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术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
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的考试。
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
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
理清文章的线索 记叙文阅读专题-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六、真题演练
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 就简单了。”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 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 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 扭,而我却这般费力!⑪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 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 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 回来吃。”
果没有线索,材料就是一盘散沙,也就无所谓主题的表现了; (2)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
因为人物形象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而事例也要由线 索来串联,如果没有线索将事件串联起来,人物的特点是难以刻 画鲜明的;(3)可以使文章结构更缜密,更严谨,使文章形成 整体。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四、常见题型
③标题看“线”:很多文章标题会揭示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
④以情导“线”:注意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词句。
⑤时空连“线”:注意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
⑥文体隐“线”:叙事散文常以中心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游记散
文常以游踪为线,抒情散文常以情感为线。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五、答题方法
答题模板 ①xx线索贯穿了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连在一 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②明线是……,写了……内容;暗线是……,写了……内容。 这样双线并行,相辅相成,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二、线索分类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 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记叙文线索主要可分为六类: 物线、事线、人线、地线、时线、感情线。
语文中考备考一轮复习:小说的答题技巧之概括情节方法及针对训练
小说的答题技巧之概括情节方法及针对训练(一)考点:情节及其作用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答题格式:何人在何某种情况下做了何事,结果如何(何人+何事+何果)2.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内容上: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活动的合理性;②对人物的作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上:①铺垫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②照应上文,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与xx形成对比。
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3.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1)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情节安排顺序: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4.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①表明观点(跟作者的观点保持一致)②从情节安排本身、人物身份性格及文章的主旨出发,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二)针对训练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一)风景候发山①镇中学门口有棵老槐树,树上挂着“梧桐镇中学”白底红字的牌子,从里面传出孩子们整齐的读书声。
这书声,被秋风吹得一时高一时低,显得这小镇更加宁静、安详和可爱了。
②老人的补鞋摊在老槐树下有些年头了,好像自打有了这个中学就有了。
老人矮小、瘦弱,他的背稍有一点驼曲,蜷曲在小凳上,活像一只虾米,一双粗壮的大手长得象蟹钳一样有力,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颈间褐色的皮肤上横着几条皱纹,清晰地暴露出条条青筋。
老人面前摆放着补鞋用的一应工具,锤呀锥子呀什么的。
中考语文梳理小说情节(线索),理解小说主题复习课件
•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 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 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 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 富。 • 3.情节安排评价: •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 入胜,扣人心弦。 •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 使结构紧密、完整。
•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 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 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 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 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 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 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 孙老师知道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
•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 孙老师唉唉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 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学生们就如一 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 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 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 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 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 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 声鸟儿的私语。
•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 整。 • 早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 学不及时回家。 • [解析] 概括情节的格式是:人+事。 • [ 答案] 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 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暖。 ____ • 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
中考语文专题2理清叙事线索分析线索作用(解析版)
专题02:理清叙事线索,分析线索作用【考情梳理】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中的体现,它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1.记叙文线索分类❶以实物为线索。
如:《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
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❷以人物为线索。
如:《邓稼先》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❸以事件为线索。
如:莫怀戚的《散步》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❹以时间为线索。
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先后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❺以地点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❻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阿长与<山海经>》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3.如何找文章的线索。
(1)看文题。
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尤其是以人和物为标题的文章。
(2)看反复。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
(3)看抒情议论句。
记叙文抒情议论句多为画龙点睛的重要语句,它往往隐含着线索。
(4)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
注:一篇文章行文的线索不一定只有一个,可以有多个线索,要看哪一个线索是最突出的,一般来说,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一一对应,一明一暗展开叙述。
4.线索作用(1)可以集中表现主题,因为主题是通过材料来体现的,材料又是由线索串联起来的,如果没有线索,材料就是一盘散沙,也就无所谓主题的表现了;(2)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因为人物形象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而事例也要由线索来串联,如果没有线索将事件串联起来,人物的特点是难以刻画鲜明的;(3)可以使文章结构更缜密,更严谨,使文章形成整体。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06(线索类题型)含解析
2024届中考语文真题试卷第一轮专项复习—答题技巧06(线索类题型)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卷试炼模|板|构|建『典型问答』(2022·山东菏泽·中考真题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与稻田重逢谢枚琼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
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在村子起伏的版图上,稻田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形态,大小不一。
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给一丘丘稻田命名。
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长方形的就叫长条丘,荷叶状的叫荷叶丘,碟子状的干脆叫碟子丘。
那丘最大的田,叫长丰大丘。
弯弯曲曲的,就叫大湾丘。
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脚的就是尖子丘。
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几分田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
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
长方形,显得规整,面积也不小,足有五亩三分,这样的大田在小村里可不多见。
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
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
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
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
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⑥几年之后,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这次爷爷没那么幸运了,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
其实,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即便身体再健康,也种不动长丰大丘了。
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记叙文线索与情节
考点跟踪突破16 记叙文线索与情节(一)(2016·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少年护城河肖复兴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
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
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
”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
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
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儿。
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的简单,又是这样的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
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交给她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
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
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
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通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脸青,鼻子流出了血。
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
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
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
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
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线索课件
【案例4】请阅读散文《昆明的雨》。
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 “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 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 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 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情感变化为线索
【案例5】请阅读《智取生辰纲》,思考问题。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 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 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忆花”“悟花”三个部分, 依次描写紫藤萝花的花瀑、花穗、花朵,从色彩、形状、 香味等多个方面具体展现紫藤萝的美,赞颂生命的长河 是无止境的,花与人融为一体。
2.《一滴水流过丽江》以一滴水的游踪为线索,试概括
“我”的丽江之行的经过。
文章中作者将“一滴水”拟人化,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我” 的所见所闻,见证着丽江古城的古往今来。这滴水,自玉龙雪山流下, 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看过初建的丽江城,见证了人世的沧桑 巨变;最终在昏睡数百年后再次醒来,来到现代的四方街。“我”登上 水车,远眺古城全貌;跨入小店,领略东巴文字的魅力;投身民居,体 验百姓生活的恬淡;之后穿城而出,欣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和旷野宁谧 澄澈的美;最终得偿夙愿,跃入金沙江,完成圆满的丽江之行。
中考复习专题—线索
一、回顾教材,考点探源
册数
篇目
考点探源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
七下
《老山界》
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背影》
“背影”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一
八上
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全国)题型10 故事情节(解析版)
题型10故事情节类题型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炼|||模板01故事情节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原因→结果(逻辑)期待→破灭(心理)悬念→结局(技巧)(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思考探究”第一题)【解答】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发现真相,幻梦破灭,遂弃他而去(逻辑)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一家人期待他归来解困→发现于勒已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心理)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救→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水手,他是谁?→原来就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失望而归(技巧)2.(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圆满①连接边陲的铁路终于全线贯通,首发列车命名为“圆满号”,首发通车日定在今天,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②报社要推选一位随行采访记者,采访的话题定为“讲述你心中最圆满的‘圆满’故事”。
报社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柳菡,因为这条铁路线从修建到贯通布满了柳菡采访的足迹,也蕴含了柳菡太多太多的思念和牵挂。
③车厢里洋溢着祥和与喜气,八月十五还在旅途中的人一定是奔着团圆而去的。
④坐在柳菡对面的,是一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一杯奶茶也要你一口我一口地喝,喝得柳菡都有几分羡慕,也勾起了她的落寞。
今天,原本是柳菡和大明订婚的日子,可是……⑤柳菡调整状态,笑着提出了采访的问题。
新娘指着新郎笑盈盈地说:“有了他,我就圆满啦!”新郎虽有些腼腆,但表白爱情毫不含糊:“你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幸福的表白仿佛让空气充满了甜蜜的味道。
⑥坐在柳菡旁边的是一对父子,父亲嘴角挂着藏不住的笑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索与情节一、时间存折二十六岁的史力,突然一摸口袋,那个存折弄丢了。
是掉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遗落在其他地方?天知道。
这个存折,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十个小时啊,比钱还珍贵。
史力父母为了供他读书,吃尽了苦头。
史力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主修古典文学。
没想到毕业后,找工作难于上青天,只好应聘到一家策划公司搞文案工作。
好在公司在吉和山庄买了几套房子,供未婚员工无偿居住。
一套房子住八个人,热闹得像集市,下班回来,打牌、看电视、聊天。
史力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想看看书,但看得进去吗?于是,他常孤零零地在社区闲逛;若是下雨,就在长廊里呆坐。
一天,史力发现吉和社区有一家奇异的时间储蓄所。
社区很大,老人不少,其中一些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人帮助。
管委会倡导中青年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些家庭去做义工,所花费的时间一笔一笔记于存折,当自己需要时,则由其他义工来帮忙干活,谓之“领取时间”。
史力的业余时间太难打发了,于是申请去做义工,并领取了一个存折。
储蓄所负责人告诉他:“有位叫章文心的老人,年过七十,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老伴过世,无儿无女。
要找一个懂行的年轻人帮他查找资料、听他说话。
我们物色了好久,你是最合适的!”星期六的上午,史力打电话给章文心老人时,对方说:“小史,你来吧,我扫榻以迎。
”于是,他第一次去了章家。
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站在门边,把他引进客厅,上下两层近200平方米的房子,除厨房、卫生间外,其他地方都立着成排的书架。
书香如无形的波流在涌动,史力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校园。
章先生说:“这是刚煮好的安化黑茶,请君一尝。
”“谢谢。
”当他们面对面坐在客厅的长条茶案前时,章先生说:“小史,你的硕士论文写的是什么呀?”“是《论明人小品的艺术走向》。
”“这要读不少书啊,难得难得。
张瀚的《松窗梦话》、袁宗道的《白苏斋类集》、张潮的《幽梦影》……想必都入了君眼?”“只是泛泛读过。
很惭愧!”“你虽离开大学,照样可以自学成才,只要吃得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何愁不成功。
你叫史力,有字吗?”“没有。
”“我给你起个字怎么样?就从屈原的《离骚》中取出‘修远’二字。
”“谢谢先生赐字。
”史力突然双眼涌出了泪水,站起来向章先生深鞠一躬。
章先生哈哈大笑。
史力觉得日子过得充实了。
业余时间他或耳塞棉花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或去章家。
每次去先打扫卫生,然后查找资料,都干完了,一老一少坐下来喝茶聊天。
就这样,史力的存折上,有了五十个小时的记录。
这个记录时间的存折,居然丢了!其实只要史力到管委会说明情况,补发一个存折就可以了。
但他觉得毫无必要,章先生传授的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才是他真正的积蓄。
三度寒暑过去了。
史力在先生的指导下,将当年的硕士论文,扩展成近二十万字的专著,由先生推荐出版了。
先生又写了推荐信,让史力到江南大学中文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告诉他:“你一边上课,一边考博士,只要肯下功夫,是可以留校的。
”史力说:“先生对我有再造之恩!”“不,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再造!”说完,先生拿出一个红封皮的存折,说:“你三年前掉在我这里的,之所以没有还你,是想看看你有什么反应。
愿做义工领一个存折已属不易,但你掉了后不要求补发,心很安详,连理所当然的报偿都淡忘了,是修德修文所至。
”史力接过存折,翻了翻,除原有的页码,又加订了厚厚一沓,上面由先生填满了他每次做义工的时间。
史力合上存折,双手捧着..递还给先生,说:“我做义工的时间,即是先生义务教诲学生的时间,只有您知道我有多少长进,还是由您保管吧。
”先生说:“好!”1.本文以“时间存折”为线索。
请围绕此线索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有关内容。
(★)(1)史力用“时间存折”到章先生家做义工“领取时间”;积蓄“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完成对自己的“再造”。
(2)章文心用“时间存折”义务教诲史力;传授史力“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完成对史力的“再造”。
2.小说第3段,介绍了史力工作后的哪些情况?请简要概括。
①上研究生时,主攻的是古典文学,毕业后迫于生计,不得已去某公司做文案工作;②因经济状况只能住免费公寓,但“热闹”的环境,让他无法读书;③对打牌、聊天、看电视之类的业余活动不感兴趣,常常在社区闲逛来打发业余时间。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生满头华发,站在门边,把他引进客厅。
“早已”表现了章文心待人的彬彬有礼和盼望有人能帮他“查找资料,听他说话”的迫切心情。
(2)史力合上存折,双手捧着..递还给先生,说:“我做义工的时间,即是先生义务教诲学生的时间,只有您知道我有多少长进,还是由您保管吧。
”“捧着”写出了史力对章先生“再造之恩”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意思对即可。
4.有人认为,史力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章文心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观点一:同意史力是主人公。
理由:①从小说的标题来看。
“时间存折”是储蓄做义工时间的存折。
小说叙述了史力在章文心家做义工的三年零五十个小时里,学习做人、做学问的事情。
②从小说行文看,史力在文中有着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围绕史力记叙了他领取、使用、丢失、再得、转交“时间存折”的事情。
③从小说主题来看,小说写史力,着力叙述他的“再造”,以此表现“修德修文”对人“再造”的重要性这一主题。
__观点二:同意章文心是主人公。
理由:①从小说的标题来看。
“时间存折”是储蓄做义工时间的存折。
小说叙述的是章文心如何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义务帮助史力“再造”的事情。
②从小说行文看。
小说虽然起笔写的是史力,但收笔却在章文心,并借史力之口赞美章文心,点明小说主题。
③从具体表现来看。
小说写史力一方面是为了引出章文心,另一方面是为了衬托章文心,用史力的“再造”衬托章文心“德”“文”之高。
二、老胡①我不喜欢老胡。
但是,父亲去世一年后,他娶了我妈。
②我们都知道,我们母子俩需要一个男人。
后来便遇见了老胡,他是小城的一个包工头,离异。
③我讨厌他。
母亲炖的排骨,他总是跟我们娘俩平分;他站在路边看着刚放学的我半天搞不定自行车的链子,却袖手旁观;他暑假把我带到他的工地上,给他手下的人打工,看我晒得又黑又瘦却是喜欢得很,虽然他给了我工钱;他对母亲好,给母亲买衣服从来都舍得,对母亲从来没有吼过,对外婆也是大方得很,所以,他们都说母亲的命不薄。
④我知道他也不喜欢我,他总是嫌我太女孩子气,他不喜欢我说话用那么小的声音,甚至不喜欢我白白的衬衣领子。
他说,爷们儿要有个爷们儿的样子。
⑤3个月之后,我在学校打了架,一个同学拿了我的笔,硬说是他自己的。
这笔是老胡给的,给的时候说不值钱让我拿去用,第一天就被班里最强悍的男生拿了去,还放肆地在笔端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一脸的鄙夷:“就凭你的后爹,能给你买这派克笔吗?”最终,我们动了拳头。
老胡被叫到老师的办公室训话,开始还低眉顺眼地道歉,后来,知道了原因就跟我们戴着瓶底眼镜的老师好一顿激辩,他主张这架打得没错,领我出办公室的时候,还是雄赳赳气昂昂的。
⑥出校门正是放学的时候,他拦在门口,等着那几个男生。
他说,来,你们一个一个来打,是爷们儿就要有爷们儿的解决方式。
于是那天傍晚,很多人围在学校旁边的胡同里,看我怎样地歇斯底里。
最终,我拿着那支派克笔一瘸一拐地跟老胡回了家。
他揉揉我的脑袋,夸奖我“爷们儿不错,像我的儿子”。
⑦这件事情,母亲始终不知道,这成了我们两个人的小秘密,有了秘密的两个人总会有些小小的亲近。
⑧高考的那年,我意外地失利,成绩只能上个专科。
母亲征求我的意见是否复读,被他一口拒绝了。
他说,复读什么,浪费时间,浪费钱。
我和母亲都沉默着,毕竟是继父,大抵是计较的。
填报志愿的时候,他也说得轻松无比,他说,别管有用没用,挑个自己喜欢的。
最终我报了警校。
⑨我毕业的时候,为了爱情执意要去千里之外的城市闯出一番天地。
老胡生平第一次对我大发雷霆,我知道我应该留在他和母亲身边尽孝,但是那个城市里有我梦寐以求的爱人和生活,我最终是自私的。
⑩走的时候,是凌晨4时的车,摩托车坏掉了,为了赶时间,老胡在楼下随便找了辆邻居没锁的破自行车,用袖子擦了下后车座,让我上车。
我有些迟疑,他却已经蹬上了车子,我小心地坐着,小城的街道很空旷,他的后背努力地向前弯,他的衣服被清晨的风吹起来,我突然便落了泪。
我上车的时候,他说,存折在你的口袋里。
我打开,一笔一笔,有百元的,也有千元的,我想象着他拿着它们去银行一点点地攒起来,为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未来做准备,而这个儿子,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爸爸。
⑪我看着老胡,眼圈就红了,我说:“爸爸,你多保重。
”老胡一巴掌拍过来,说:“怎么跟个娘们儿似的。
”可是,车开出去之后,我看他扭过头去擦眼泪,比娘们儿还娘们儿。
我以为他会一直在我的生命里,给我坚强的爷们儿样的支撑,没想到时光已经让他那么脆弱。
半年之后,我回家,带了我的女朋友,带了他爱抽的烟,还有一身好西服,而他已经躺在了床上。
⑫我请了假留下来照顾他,那是我们生平最快乐的日子。
天晴的时候,我推着他去近郊的每一个景点。
过马路的时候,即使推着他,我也会握住他的手,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地握住他的手,厚实而温暖。
他像个孩子般地听话与依赖。
他的笑容始终没有停过,跟问候他的每一个人说,这是我儿子,老胡的儿子。
⑬公司有急事,我对老胡说我要回去处理一下,我说,我只要两天,你等着我。
可是,只隔了48小时,我回来的时候,客厅里已经有了他的遗像,他最终没有等我。
⑭他最后的时光,我却不在他的身边,这成了我一生的疼。
5.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把小说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不喜欢(讨厌)→小小的亲近→眼圈红了→最快乐的(日子)→一生的疼6.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这篇小说的情节有明暗两条线索,“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明线,老胡对“我”的态度变化过程是暗线。
B.小说的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
如第⑥段中,“是爷们儿就要有爷们儿的解决方式”,就很符合老胡作为包工头,处理事情简单粗暴的特点。
C.这篇小说以“老胡”为题,一是因为老胡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二是为了突出“我”与继父的情感超越了与生父的情感。
D.小说第⑬段,前一句说“我只要两天”,后一句把“两天”改成了“48小时”很有深意,虽然表示的时间相等,但暗含的情感不同。
7.小说开头部分写老胡对“我”“袖手旁观”,嫌“我”“太女孩子气”等,这种写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手法,能很好地突出“我”对老胡的深厚感情,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兴趣。
8.根据⑤至○10段内容,概括出老胡是从哪些方面关心“我”的。
(1)培养“我”自立、自强、敢于担当(教“我”像个爷们)。
__(2)尊重“我”的选择(填报志愿挑自己喜欢的)。
__(3)为“我”的未来默默付出(为“我”攒钱,送“我”去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