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结构成因解析
岩石的成因和分类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
岩石的成因和分类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第九讲岩石的成因和分类、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一、内容提要:本讲主要讲述①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主要造岩矿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
常见岩石的成分、结构及其他主要特征。
②地质构造和地史概念:褶皱形态和分类、断层形态和分类、地层的各种接触关系;大地构造概念;地史演变概况和地质年代表。
二、重点、难点: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褶皱形态和分类、断层形态和分类、地层的各种接触关系和地质年代三、内容讲解:第一节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一、主要造岩矿物(一)矿物的基本概念矿物是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形态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组成地壳的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岩石的特征及其工程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矿物成分、性质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变化。
已被发现的矿物有三千多种,而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只有三十多种。
造岩矿物绝大多数是结晶质,其基本特点是组成矿物的元素质点在矿物内部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稳定的结晶格子构造。
矿物的外形特征和许多物理性质都是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反映。
但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后,矿物原来的成分、内部构造和性质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次生矿物。
(二)矿物的分类矿物按生成条件可分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原生矿物:一般是由岩浆冷凝生成的,如石英、长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等。
次生矿物:一般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直接生成的,如高岭石、绿泥石等;或在水溶液中析出生成的,如方解石、石膏等。
(三)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主要有形状、颜色、光泽、硬度、解理、断口等。
1.形状:指矿物的外表形态。
结晶体的大都呈规则的几何形状,非结晶体则呈不规则的形状。
2.颜色:指矿物新鲜表面呈现的颜色,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所含的杂质。
按成色原因,有自色、他色、假色之分。
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颜色较固定。
变质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
变质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一、引言变质岩是一类在地壳内发生变质作用的岩石,经过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而形成。
本文将对变质岩的鉴定方法和成因进行解析,以增进读者对变质岩的认识和理解。
二、变质岩的鉴定变质岩的鉴定主要依靠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镜下的薄片观察、化学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等。
1. 薄片观察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变质岩的薄片,可以看到不同矿物的晶体形态、颜色和排列方式,从而确定岩石的类型和成因。
例如,片麻岩中常见的矿物包括黑云母、长石和石英,而绿帘石片岩中则有绿泥石和石英等。
2.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鉴定变质岩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岩石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中各种矿物的含量和组成,从而推断出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例如,高铝型变质岩中富含铝和镁,而高温变质岩则富含铁和镁。
3. 热力学计算热力学计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鉴定方法,通过计算变质岩形成所需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来确定岩石的成因。
这种方法对于了解变质作用的过程和变质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变质岩的成因解析变质岩的成因是地壳内物质受到高温、高压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的结果。
具体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热变质热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的变质作用,主要是由于岩石受到火山活动、岩浆侵入等热源的影响。
这种变质作用常见于构造活动剧烈、火山带和地热区域。
2. 压力变质压力变质是指岩石受到高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变质作用。
在地壳深部或构造运动带来的压力下,岩石中的矿物可以发生形态变化和再结晶,从而形成新的岩石类型。
压力变质主要发生在造山带和断裂带等地质构造活跃区域。
3. 化学变质化学变质是指岩石受到流体或气体的作用下发生的变质作用。
这种变质作用主要是由于外部流体(如地下水)中的溶质和岩石发生反应,导致岩石中矿物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
化学变质通常发生在含水层、露头和断裂带等位置。
四、变质岩的意义与应用变质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
岩石的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岩石的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岩石的形成主要是受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作用而进行的。
以下是岩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1. 岩浆的冷却凝固:由于地球内部温度高,地壳下部的岩石会融化形成岩浆,在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火山岩或深成岩。
2. 沉积物质的压实:沉积物质如泥沙、碳酸盐等经过长期的堆积和压实,形成沉积岩。
3. 变质作用:岩石受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力量作用,原来的岩石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
4. 球粒岩的堆积:球粒岩是由于海洋生物的死亡残骸堆积而形成的。
5. 侵入作用:含有熔岩的岩石逐渐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
以上是岩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不同的岩石类型和形成过程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性质,并在地球表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岩石的演变的名词解释是
岩石的演变的名词解释是岩石的演变是指岩石在地质时间中经历的各种变化和转化过程。
岩石是地球上的基本构造单元之一,它承载着地质历史的痕迹和地球演化的故事。
通过研究岩石的演变,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发展历程以及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岩石产生的影响。
首先,岩石的演变可以从其形成的角度来解释。
岩石形成的过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岩浆岩的形成、沉积岩的形成和变质岩的形成三种类型。
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岩屑、碎屑、生物残骸等物质在水体或陆地上沉积、压实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等;变质岩是既有基岩经过地壳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改变形成的,如片麻岩、石英岩等。
其次,岩石的演变还可以从其物质成分的角度来解释。
岩石的物质成分主要由矿物组成,通过分析矿物的种类、组合和相对比例,我们可以了解岩石的成因以及其所处的地质环境。
例如,含有较高镁离子的橄榄岩主要形成于洋中脊环境,而富含石英的岩石则往往形成于大陆地壳。
另外,岩石的演变还可以从岩石的结构和纹理的角度来解释。
岩石的结构和纹理是由于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所导致的。
例如,岩浆岩中的斑晶结构是由于岩浆在地壳中冷却时,矿物颗粒逐渐晶化形成的;而变质岩中的应力韵律则是岩石在地壳变形作用下形成的产物。
通过观察和解读岩石的结构和纹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岩石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条件。
此外,岩石的演变也涉及到岩石的变形和变化。
岩石在地质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地壳的应力和变形作用,通过变形作用,岩石的组织和结构会发生改变,最终形成新的岩石类型。
例如,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会导致周围的岩石变成变质岩,而地质断裂和褶皱则会使岩石变形和形成新的构造。
最后,岩石的演变是随着地质时间的推移而进行的。
地球已经经历了数百万年甚至数十亿年的演化过程,岩石的演变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岩石的演变,地质学家可以还原过去地球的样貌,推断出地壳运动、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和过程,进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历史和预测未来的地质变化。
小学科学岩石的组成课件ppt
肉眼观察法
01
02
03
观察岩石的颜色
不同岩石有不同的颜色, 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类型。
变质岩主要类型和特征
01
02
03
04
板岩
由粘土岩等低级岩石变质而成 ,具有板状构造,易于劈分成 薄片。
片岩
具有片状构造,由粘土岩等岩 石变质而成,矿物颗粒较细, 具有丝绢光泽。
片麻岩
具有片麻状构造,由粘土岩、 粉砂岩等岩石变质而成,矿物 颗粒较粗,常呈深色。
大理岩
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变质而成, 具有等粒或不等粒变晶结构, 颜色多样,常呈白色或灰色。
100%
砂岩
由砂粒胶结而成,砂粒直径在20.05毫米之间,常呈淡褐色或红 色,质地较硬。
80%
页岩
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具有薄页 状或薄片状层理,易分裂成薄片 ,常呈黑色或灰黑色。
沉积岩中常见化石和遗迹
化石
沉积岩中常含有化石,如贝壳、珊瑚、植物叶片等,这些化石是古生物遗留下 来的化石化痕迹。
遗迹
沉积岩中还可能保存有古生物的遗迹,如足迹、爬痕、潜穴等,这些遗迹可以 反映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
04
火成岩特征及其组成
火成岩形成条件和过程
形成条件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浆是地壳或上地幔部分熔融而形成的炽热 、粘稠的熔融体。
形成过程
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后,沿着地壳的裂缝或薄弱地带上升,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冷 却凝固,形成各种火成岩。
火成岩主要类型和特征
主要类型
根据岩浆冷却凝固的环境不同,火成岩可分为深成岩、浅成 岩和喷出岩三种类型。
变质岩中常见矿物和构造
常见矿物
变质岩中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 云母、角闪石、辉石等。这些矿物在 变质过程中可能重新组合或形成新的 矿物。
岩石学中的火山作用与火山岩成因
岩石学中的火山作用与火山岩成因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岩石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火山作用是岩石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火山喷发、岩浆生成以及火山岩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岩石学中的火山作用与火山岩成因,并从不同角度解析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火山作用的基本概述火山作用是指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它是地壳中岩浆运动的表现形式。
火山活动主要分为喷发火山和休眠火山两种形态。
数百万年以来,火山作用一直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口、火山喷发物和火山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火山活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成因和预测也有了相应的认识。
火山喷发是火山作用的主要现象之一,它是指地壳中高温高压的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发到地表。
这种喷发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物质,形成火山口和周边的火山喷发物。
火山岩是火山喷发产生的一种特殊岩石,它具有很高的热辐射能力和绝缘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冶金等领域。
二、火山岩成因的研究进展火山岩成因是岩石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对火山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结构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火山岩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1. 岩浆起源理论火山岩的成因与岩浆的起源有密切关系。
岩浆起源理论认为,岩浆是地球深部部分物质的熔融产物,它通过地幔和地壳的物质循环形成。
火山岩的成因可以分为岩浆来源于地幔和岩浆来源于地壳两种情况。
2. 火山喷发过程火山喷发是火山岩形成的重要过程,它包括岩浆的上升、喷发物的喷发和侵入物的形成等多个环节。
根据岩浆的成分不同,喷发物可以分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不同类型。
3. 方解石作用与火山岩成因火山作用还与方解石作用有密切关系。
方解石是一种重要的岩石学矿物,在火山岩的成因中起着重要作用。
方解石会与火山岩中的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物质,进一步促进了火山岩的形成。
三、岩石学中的火山作用研究方法在岩石学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来探索火山作用的不同方面。
碱性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
碱性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碱性岩是指含有较高钠、钾等碱金属元素的岩石。
它们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演化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鉴定碱性岩和解析其成因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鉴定碱性岩的方法鉴定碱性岩需要考虑到其组成、矿物组合、结构特征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鉴定方法: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最常用的鉴定碱性岩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特别是对岩石中碱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可以确定岩石的碱性特征。
2. 矿物鉴定法矿物鉴定法是鉴定碱性岩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碱性岩矿物的识别和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分特征。
常见的碱性岩矿物有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3. 岩石组合鉴定法岩石组合鉴定法主要是通过对碱性岩中不同矿物的比例和组合进行分析,确定岩石类型。
例如,若斜长石的含量较高,石英含量较低,可以判定该岩石为碱性岩。
二、碱性岩的成因解析碱性岩的成因与岩浆的性质和岩浆源区的特征密切相关。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碱性岩成因:1. 壳源碱性岩壳源碱性岩是指形成于大陆地壳中的碱性岩石。
它们通常与地壳深部物质的熔融作用有关。
壳源碱性岩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下地壳岩浆与上地壳物质的混合,以及地壳中矿物的改造和再结晶作用而形成。
2. 弧前盆地碱性岩弧前盆地碱性岩是形成于洋壳的边缘地区。
它们通常与古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弧前盆地碱性岩的成因是由于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作用而形成的。
3. 背景碱性岩背景碱性岩是形成于板块内陆地区的碱性岩石。
它们通常与大陆裂谷的最后扩张阶段有关。
背景碱性岩的成因是由于地壳伸展引起的区域岩浆上涌作用而形成的。
总结:碱性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化学分析、矿物鉴定和岩石组合鉴定等方法,我们可以准确鉴定碱性岩的种类。
而对于碱性岩的成因,我们需要考虑岩浆的性质和岩浆源区的特征,分析其形成过程。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的演化过程和地壳变动的机制,为地质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岩石的构造特征
岩石的构造特征岩石的构造特征是指岩石的组成、结构和组织特点,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以及岩石的晶粒度。
岩石的构造特征对于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及岩石的工程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一、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矿物组成是指岩石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的种类、含量和分布。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矿物组成直接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矿物的硬度、断裂性、化学稳定性等特性会直接反映在岩石中。
例如,由石英主要组成的石英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腐蚀性,对于地下水的渗透性较低,因此在水坝、隧道等建筑结构中常被选用。
二、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是指岩石中存在的空隙和裂缝。
孔隙和裂隙对岩石的力学性质、渗透性和强度等具有重要影响。
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可以直接影响岩石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以及岩石的渗透性。
孔隙和裂隙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对岩石的力学和物理性质的影响较大。
例如,岩石中存在大量孔隙和裂隙的话,势必会降低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渗透性,因此在地质工程中需要对岩体中的孔隙和裂隙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加固。
三、岩石的晶粒度岩石的晶粒度是指岩石中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的大小和形态。
晶粒度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可塑性和物理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晶粒度可以影响岩石的孔隙率、渗透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性质。
晶粒度较细的岩石通常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较低的渗透性,而晶粒度较粗的岩石通常具有较弱的抗压强度和较高的可塑性。
晶粒度还可以反映岩石的成因和变质作用的程度。
例如,变质作用强烈的片岩具有较细的晶粒度,而沉积岩通常具有较粗的晶粒度。
综上所述,岩石的构造特征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以及岩石的晶粒度。
这些构造特征对于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渗透性以及岩石的工程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岩石工程设计和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岩石的构造特征,合理选择岩石和岩体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碳酸盐岩的成因与演化
碳酸盐岩的成因与演化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钙主要组成的沉积岩,它在地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碳酸盐岩的成因与演化涉及到多种地质过程和环境条件。
本文将从碳酸盐岩的形成机制、主要类型和演化过程进行论述,旨在全面解析碳酸盐岩的成因与演化。
一、碳酸盐岩的形成机制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它的形成机制与生物作用、化学沉淀和物理作用密切相关。
1.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是碳酸盐岩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如藻类、珊瑚和贝类等,它们通过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使得海水中的碳酸钙浓度增加,进而促进了碳酸盐岩的形成。
2. 化学沉淀:在一些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固体的沉淀物质,最终形成碳酸盐岩。
例如,在湖泊或洞穴中,通过水中物质的饱和度降低,碳酸钙沉淀形成石笋、石钟乳等。
3. 物理作用:碳酸盐岩的物理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和沉积等。
例如,当河流或湖泊流经含有大量碳酸钙的地层时,会将这些物质搬运到新的地方,沉积形成碳酸盐岩。
二、碳酸盐岩的主要类型碳酸盐岩包括石灰岩、白云石、大理石等多种类型,它们的形成机制和物理特征有所不同。
1. 石灰岩:石灰岩是最常见的碳酸盐岩之一,它由大量碳酸钙沉积而成,通常呈灰白色或黄白色。
石灰岩可以根据成岩环境的不同分为珊瑚石灰岩、生物碎屑石灰岩和化学沉积石灰岩等。
2. 白云石:白云石是一种由纯度较高的碳酸钙组成的碳酸盐岩,呈白色或浅灰色。
白云石常见于热液沉积、岩洞和喀斯特地貌等特殊环境中。
3. 大理石:大理石是由石灰岩等碳酸盐岩经过高温和高压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
它通常呈现出丰富的颜色和纹理,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
三、碳酸盐岩的演化过程碳酸盐岩在演化过程中受到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包括压实、溶蚀、抬升和再沉积等。
1. 压实作用:碳酸盐岩在沉积过程中会受到压实作用,即沉积物中的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紧密并形成岩石。
压实作用会增加碳酸盐岩的密度和强度。
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岩石根据其成因、构造和化学成分分类,按其成因主要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很多人都好奇形成石的原因。
以下就是店铺做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岩石的形成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
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或喷出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地壳深处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
从地表向下16公里范围内火成岩和变质岩的体积占95%。
地壳表面以沉积岩为主,它们约占大陆面积的75%,洋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岩石的价值一、做建材的岩石1. 大理岩:大理岩的岩面质感细致,常用来作为壁面或地板。
由于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此也是制造水泥的原料。
大理岩材质软而细致,是很好的雕塑石材,许多有名的雕像都是由大理岩作成的,如著名的维纳斯像。
其他如墙面或摆饰,也常是由大理石加工琢磨而成,如花瓶、烟灰缸、桌子等家用品。
2. 花岗岩:本土的花岗岩只有在金门才看得到,因此金门的老房子几乎都是用花岗岩做成的。
台湾的寺庙所用的花岗岩,是来自福建,多用于寺庙里的龙柱、地砖、石狮。
3. 板岩:因其容易裂成薄板状,且在山区极易取得,故原住民至今仍使用板岩作为建材,筑成石板屋或围墙。
4. 砾岩:有些砾岩含有鹅卵石及砂,而且胶结不良,容易将它们分散开来,例如:台湾西部第四纪的头嵙山层中就是这种砾岩,其中卵石和砂都是建材。
5. 石灰岩:台湾最常见的石灰岩是由珊瑚形成的,通称为珊瑚礁石灰岩。
在澎湖,珊瑚礁石俗称「石」,居民用以作为围墙建材,以遮蔽强烈的东北季风,保护农作物。
三大类岩石详细图文解析
一、火成岩概述斑岩(porphyry)以斑状结构为特征的火成岩的总称。
以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命名。
斑岩一词,由玢岩演变而来。
玢岩由G.阿格里科拉于1546年首先引入文献,用以描述埃及的淡紫色、具斑点的岩石。
此后很长时期内,斑岩和玢岩分别泛指变化了的具斑状结构的粗面质的安山质岩石。
多数岩石学家认为,大多数斑岩和玢岩在化学成分上属于中性岩和酸性岩,因此常见的斑晶是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
其中石英常发育六方双锥,具高温石英外形;碱性长石常为透长石、正长石和歪长石,具隐条纹构造或亚显微条纹构造;斜长石一般是中长石,常受岩浆熔蚀,或生成钠质斜长石膜,也可以因岩浆流动作用,构成斜长石的聚合斑晶。
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石英斑晶,或只含其一的斑状结构的岩石,称为斑岩,如花岗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称玢岩,如闪长玢岩。
如含斜长石又兼有碱性长石和(或)石英斑晶,仍称为斑岩,如花岗闪长斑岩。
含大量自形(有时半自形)铁镁矿物斑晶的斑状岩石,一般为中、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作煌斑岩。
辉绿玢岩是指含斜长石斑晶的基性浅成岩。
钠长斑岩和苦橄玢岩分别是含钠长石斑晶和橄榄石斑晶的斑状浅成岩。
无论是斑岩或是玢岩,都是岩浆作用两阶段结晶的产物。
因此,它们的斑晶和基质之间矿物粒级悬殊。
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位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
就最终侵位深度而言,斑岩和玢岩都属浅成岩,并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小侵入体产状。
斑岩和玢岩随斑晶数量的减少和斑晶与基质之间粒度大小的接近而过渡为深成岩,如斑状花岗岩是相当于花岗斑岩的深成岩或半深成岩;又随斑晶数量减少和基质粒级减小(直至隐晶质或玻璃质)过渡为喷出岩,如斑状流纹岩是相当于浅成相的流纹斑岩的喷出岩。
与斑岩或玢岩有关的金属矿产,常称为斑岩铜矿、斑岩钼矿、斑岩钨矿、玢岩铁矿等,它们都是与浅成岩浆作用和岩浆期后作用有成因联系的重要矿床。
有些半风化的粗面质或粗安质斑岩,因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并被溶出,而称为药石──麦饭石。
三大岩类形成条件及其相互关系45页
③沉积物的同生、成岩作用和沉积岩的后生 作用阶段。
1)物理风化作用
是指地表和靠近地表岩 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坏而不 改变化学成分、不形成新矿 物的作用。这种作用又称机 械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主 要有温差风化、冰冻风化、 层裂等。
钙
硅
质
质
胶
胶
结
结
物
物
夹
铁
泥
质 与
质
钙
胶
质
结
的
作
胶 结
用
作
用
变质岩
变质作用:指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 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 引起岩石的结构、构造或成分发生变 化,形成新的岩石的一种地质作用。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 为变质岩。
已成岩石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花岗岩
举例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泥裂
化学风化作用
是指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因与水溶液、气体 等发生化学反应而在原地不仅改变其物理状态,而 且也可改变其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分解,并可形成 新矿物的作用。 主要方式有: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 解作用、碳酸盐化作用以及离子的带出作用和生物 的化学分解作用。
水解作用的实质是水的电离产物(H+及OH-)
搬运和沉积所涉及的地质营力有流水、 风、冰川、重力、生物。
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同生阶段 指沉积物刚沉积到水底,与水体的底 层水之间所发生的反应和变化过程。
成岩阶段 指原沉积物上面被新的沉积物覆盖之 后,他所遭受的物理化学的变化,并使松散沉积物 固结成岩的过程。
后生阶段 是指沉积物固结成岩后,至变质作用 或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过程,称为后生阶段。
三大类岩石详细图文解析
一、火成岩概述斑岩(porphyry)以斑状结构为特征的火成岩的总称。
以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命名。
斑岩一词,由玢岩演变而来。
玢岩由G.阿格里科拉于1546年首先引入文献,用以描述埃及的淡紫色、具斑点的岩石。
此后很长时期内,斑岩和玢岩分别泛指变化了的具斑状结构的粗面质的安山质岩石。
多数岩石学家认为,大多数斑岩和玢岩在化学成分上属于中性岩和酸性岩,因此常见的斑晶是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
其中石英常发育六方双锥,具高温石英外形;碱性长石常为透长石、正长石和歪长石,具隐条纹构造或亚显微条纹构造;斜长石一般是中长石,常受岩浆熔蚀,或生成钠质斜长石膜,也可以因岩浆流动作用,构成斜长石的聚合斑晶。
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石英斑晶,或只含其一的斑状结构的岩石,称为斑岩,如花岗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称玢岩,如闪长玢岩。
如含斜长石又兼有碱性长石和(或)石英斑晶,仍称为斑岩,如花岗闪长斑岩。
含大量自形(有时半自形)铁镁矿物斑晶的斑状岩石,一般为中、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作煌斑岩。
辉绿玢岩是指含斜长石斑晶的基性浅成岩。
钠长斑岩和苦橄玢岩分别是含钠长石斑晶和橄榄石斑晶的斑状浅成岩。
无论是斑岩或是玢岩,都是岩浆作用两阶段结晶的产物。
因此,它们的斑晶和基质之间矿物粒级悬殊。
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位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
就最终侵位深度而言,斑岩和玢岩都属浅成岩,并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小侵入体产状。
斑岩和玢岩随斑晶数量的减少和斑晶与基质之间粒度大小的接近而过渡为深成岩,如斑状花岗岩是相当于花岗斑岩的深成岩或半深成岩;又随斑晶数量减少和基质粒级减小(直至隐晶质或玻璃质)过渡为喷出岩,如斑状流纹岩是相当于浅成相的流纹斑岩的喷出岩。
与斑岩或玢岩有关的金属矿产,常称为斑岩铜矿、斑岩钼矿、斑岩钨矿、玢岩铁矿等,它们都是与浅成岩浆作用和岩浆期后作用有成因联系的重要矿床。
有些半风化的粗面质或粗安质斑岩,因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并被溶出,而称为药石──麦饭石。
碳酸盐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
碳酸盐岩的鉴定与成因解析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盐矿物主导的沉积岩,它在地质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碳酸盐岩进行准确的鉴定和成因解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以及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的鉴定方法和成因解析,并探讨其在地质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碳酸盐岩的鉴定方法鉴定碳酸盐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岩石学特征、岩性鉴定、组分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等。
首先,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碳酸盐岩通常呈现出颗粒状、结晶状或胶结状的结构,含有丰富的碳酸盐矿物晶体。
常见的碳酸盐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等。
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和矿物组成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为碳酸盐岩。
其次,岩性鉴定是鉴定碳酸盐岩的重要手段之一。
碳酸盐岩具有比较特殊的岩石学特征,如溶解性、脆性和易于分层等。
通过观察岩石的断口、劈裂性质以及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可以进一步确定岩石为碳酸盐岩。
此外,组分分析是鉴定碳酸盐岩的重要方法之一。
利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等技术,可以分析岩石中碳酸盐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
通过测定样品的镁离子含量、碳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等信息,可以准确地鉴定碳酸盐岩的类型和成分。
最后,地球化学分析也是鉴定碳酸盐岩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可以更加细致地解析碳酸盐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例如,稳定同位素分析可以揭示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和气候条件,微量元素分析可以探究岩石的成因和变质过程。
二、碳酸盐岩的成因解析碳酸盐岩的形成主要与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的碳酸盐岩成因包括生物成因、化学成因和物理成因等。
首先,生物成因是碳酸盐岩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生物成因碳酸盐岩是由生物活动所引起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如珊瑚礁岩和蛇纹石岩等。
在这类碳酸盐岩中,生物体的遗体和分泌物成为沉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生物作用使其胶结为岩石。
其次,化学成因也是碳酸盐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石是怎么形成的?
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从构成、分布和地质演化等多方面来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那么,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一、内在形成(1)物质组成。
岩石是由一定比例的物质组成,主要是由硅质矿物构成,包括硅质长石、黄钙石、铝石、钙长石等,还有少量的块状物等,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点。
(2)物理状态。
岩石由物质组成,因此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例如,有硬石头、软石头以及碎屑状岩石等,各具特点。
(3)物理现象特征。
岩石也具有一定的物理现象,其中包括岩石的吸水性和松缩性等,这将直接影响岩石的物理性质。
二、外在形成(1)来源。
岩石是在地壳中形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会形成岩石,必须要经过适当的地质演化过程才能形成岩石。
(2)流程。
形成岩石的过程复杂,从流体融化、熔融变形到在地壳中压实变质等均可使物质最终变成岩石。
(3)因素。
形成岩石的因素很多,包括物理地质条件、化学地球化学条件、生物活动等,其中大多数因素都是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控制着岩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三、地质演化(1)地层改变。
岩石的形成演化是一个演化过程,它可以由原来的成岩期和改变期构成,当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时候,会使得岩石的结构由原来的矿物结构变成新的结构。
(2)破坏演变。
随着岩石的演化,岩石的旋转、塑性变形、气化、强烈的吸水和溶蚀等现象都会发生,这将使岩石每一处都会发生改变,最终发生破坏。
(3)形变演变。
岩石随着地质演化会发生变形,从原来的大块状变为碎石、再到小粒子等保存状态,地壳的变形、变质也是影响形变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岩石是由地壳内的物质、物理和化学综合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结构变化,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岩石会不断变形、破碎和变质,形成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
岩石结构的基本类型
岩石结构的基本类型
岩石结构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1.断层结构:指岩层中的断层形成的结构。
断层结构对岩层的形态和
性质有很大影响。
2.褶皱结构:指岩层因构造运动而产生的皱褶形态。
褶皱结构多数发
生在地壳的构造活动区域。
3.裂隙结构:指岩层中可能存在的小缝隙或开裂区域。
这些缝隙可能
影响岩石物理性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4.泉眼结构:指由地下水经过岩层裂隙、孔隙等进入地面形成的泉眼。
泉眼结构对于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非常重要。
5.同生结构:指不同层次的沉积岩层中,同时形成的结构,如泥沙层
中的脚印痕迹、化石残骸等。
6.火山结构:指形成于火山爆发和喷发过程中的岩浆和熔岩形成的结构,如火山口、熔岩流等。
7.岩性结构:不同岩石类型的不同结构形态,如花岗岩的团块结构、
石灰岩的岩柱结构等。
【高中地理】岩石的种类
【高中地理】岩石的种类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的层状结构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
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风化作用是一个主要渠道,它包括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机械风化是以崩解的方式把已经形成的岩石破碎成大小不同的碎屑;化学风化是由于水、氧气、二氧化碳引起的化学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碎屑;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风化作用也能分解岩石。
此外,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质也是沉积物质的来源之一;植物和动物有机质在沉积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不论那种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质都要经历搬运过程,然后在合适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石化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巨大的岩浆岩体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因为它生成的条件与沉积岩差别很大,因此,它的特点也与沉积岩明显不同。
在野外观察,沉积岩常具有成层构造,层状构造是沉积岩所独有的特征。
而在岩浆岩发育的地区则常常见到节理,而基本上看不到层理;在矿物组合上,在岩浆岩中出现的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矿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容易保存……3、变质岩结构改变了的岩石--变质岩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这种岩石被称为变质岩。
变质岩是大陆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
在变质岩的概念中,有两点必须强调,这是变质岩区别于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关键所在。
首先,变质作用形成于地壳一定的深度,也就是发生于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
岩类 结构名称 粒状结构(花 岗结构) 斑状结构 岩浆 岩类 隐晶质结构 形 成 条 件 形成于缓慢冷却条件,一般为地表以下较深处,岩石中 矿物颗粒大小相近。 部分早形成的矿物形成于较深处,其他形成于较浅处,前 者为斑晶,后者为基质(晶体或者玻璃质)。 形成于较快速冷凝的地表或近地表条件,矿物颗粒很 细。肉眼无法分辨矿物颗粒,多为隐晶质矿物或者玻 璃质。 迅速冷凝条件,多半形成于地表或水下,全部由未结晶 的火山玻璃质组成的岩石的结构。
4、晶粒形状(自形程度)
• 自形程度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形态特点,它主要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性,岩浆结晶的
物理化学条件、结晶的时间、空间等。按岩石中矿物晶体形状发育程度,可以分为:
•
(1)自形粒状结构
晶体发育成应有的形状。 晶体只发育成应有晶形的一部分。 晶体不能发育成应有的形状,而是决定于相邻晶体所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 所谓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等) 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特征。 • 所谓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 合体与其它组分之间的排列、空间分布及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 征。 • 任何一个岩石的块体或标本都同时具有其自身的结构和构造,结构、构造都是由岩 石的生成环境或条件所决定的 • 但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各有其具体涵义,结构是相对微观的个体(岩石中的 矿物颗粒、碎屑)特征,构造是宏观的整体特征
由机械搬运和机械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具有如下的结构即由机械破碎的陆源屑组成的岩具有 “碎屑结构”,由火山喷发的碎屑组成的岩石具“火山碎屑结构”,由化学风化形成的陆源粘
土组成的岩石具“泥状结构” ;机械作用形成的内源岩则具有“粒屑结构” ;由化学和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辉石--霓石
• 横断面为六边形, 纵断面为长条形。 角闪石外形,辉 石解理。 • 多色性强 • 消光角小(0° 8°),近平行 消光 • 干涉色III级-IV 级,但常被本身 的颜色遮盖。
(2)辉石--霓石
方钠石正长岩
霓辉石与霓石光性特征对比
(2)辉石--斜方辉石
除具有单偏光下普通辉石的 特征外,斜方辉石典型的特 征是:
(5)长石类-斜长石
主要鉴别特征:
• 板条状,无色,突 起低(绝大多数为 正低突起,酸性端 员为负低突起)。 • 干涉色I级灰。 • 普遍发育聚片双晶、 卡钠复合双晶、肖 钠双晶,沿双晶缝 为斜消光。 • 中长石环带发育。 • 易绢云母化。
辉长岩
(5)长石类-碱性长石
共同特征: 无色透明,负低突起,宽板状及不规则状,干涉 色I级灰白。常出现条纹结构,易高岭土化。 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
• 照片414,412
YOU ARE FREE, NOW!
• • • • • • • • • • • • • • • • •
岩石产地:山东济南 1 手标本描述: 岩石为深灰色,块状构造,全晶质中粒等粒结构,粒径2-4mm。岩石新鲜,断口参差。可见黑绿 色短柱状辉石(40%左右)、黄绿色细粒橄榄石(约10%),褐黑色片状黑云母(约5%)及灰白 色板状斜长石(约45%)。长石肉眼可见聚片双晶。 据手标本描述,初步定名为辉长岩。 2薄片描述: 岩石具辉长结构(或等粒的辉长辉绿结构)。主要矿物有基性斜长石(50%),普通辉石(25%), 次要矿物有橄榄石(8%),紫苏辉石(10%),黑云母(5%),副矿物为磁铁矿(2%)。次生 变化轻微。 斜长石:无色、板状、半自形晶,正低突起,无次生变化,一级灰白,多具聚片双晶及卡钠复合双 晶;以⊥[010]晶带最大消光角法测得Npˊ∧(010)=33°,为An60拉长石。粒度1-2mm。 普通辉石:浅褐色、半自形柱状,具辉石式完全解理,正高突起,二级兰,Z∧Ng=44°。解理明 显,并沿(100)裂理充填细小片状磁铁矿(席列构造)为其特征。 紫苏辉石:半自形柱状-它形粒状,正高突起,具明显多色性,Ng-淡绿色,Np-淡红色。干涉 色为一级黄,平行消光。解理相对不明显,无磁铁矿小片是其特征。部分颗粒具单斜辉石出熔页片。 橄榄石:无色,它形粒状、高正突起,糙面显著。裂隙宽,并有少量次生黄绿色蛇纹石分布,部分 颗粒被辉石围绕构成反应边结构。 黑云母:片状,正中突起,多色性强,Ng-深褐色,Np-淡黄色,{001}极完全解理。 副矿物:磁铁矿,黑色,不透明,<0.1mm。 斜长石与辉石含量、粒度相近,均为半自形,为共结的辉长结构。部分薄片斜长石长宽比较大、半 定向排列,自形程度较辉石略高,呈辉长辉绿结构。橄榄石与辉石成反应边结构。岩石新鲜,次生 蚀变微弱。 磁铁矿位于暗色矿物之间,生成最早,次为橄榄石。辉石与斜长石大致同时结晶,斜长石略早。黑 云母常围绕矿物外围,结晶最晚。 岩石具辉长结构(或辉长辉绿结构);色率50,主要矿物组合是辉石+An60拉长石,属基性深成 岩。斜方、单斜辉石含量均>5%,并含黑云母5%,橄榄石8%。 定名:云母橄榄辉长苏长岩。
• • • • • • 橄榄石类 辉石类 角闪石类 云母类 长石类 石英
(1)橄榄石
• 薄片中主要特征: • 富镁Ol无色透明, 富铁Ol淡黄色。 • 常呈短柱状和粒 状。 • 正高突起、边缘 较宽、糙面明显。 • 多数情况下见不 到解理,但常可 见交叉的不规则 裂纹。 橄长岩(单偏光)
(1)橄榄石
• 干涉色高达 II级顶到III 级。 • 平行消光
橄长岩(正交偏光)
(2)辉石--普通辉石
• 主要光性特征: • 镜下为无色透明或 带有较浅的色调 (淡绿、淡棕) • 多色性不显著(紫 苏辉石和碱性辉石 除外) • 正中-正高突起 • 两组完全解理,近 正交(87和93)
辉长岩(单偏光)
(2)辉石--普通辉石
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对比
二、基性岩典型岩石结构
深成岩:辉长结构 浅成岩:辉绿结构 喷出岩:间粒结构 间隐结构 间粒-间隐结构(拉斑玄武岩结构) 堆晶岩:堆晶结构
基性岩典型岩石结构-辉长结构
• 辉长结构:是辉长岩 的特征结构。浅色矿 物基性Pl和Cpx、Ol 等暗色矿物的数量约 个占一半,它们粒度 大小近似,自形程度 大致相同,在岩石中 均匀分布,互相成不 规则状排列,反映组 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 物Pl和Cpx是同时丛 岩浆中结晶的,是一 种共结关系。
• 依据:玄武岩携带的地幔岩包体中,可见斜方辉石析出单斜辉石叶片,也
见有单斜辉石析出斜方辉石出溶叶片,还具有碎斑结构,基质为等粒中粒 变晶结构,三联点非常发育,表明他们在进入玄武岩质岩浆之前所处的地
质环境发生过重大的变化。所以,可利用地幔岩中的出溶现象再造地幔岩
经历的地质事件。
• 研究结果: (1)碎斑矿物记录了发生在约85km深处的变质分异事件; (2)基质矿物和出溶叶片则记录了发生在约47km深处的热力学再平衡事 件,表明该区第四纪火山活动之前曾经发生地幔隆升事件,隆升幅度约微 38km。 (罗照华等,2000)
(5)长石类-斜长石
An 0-10 10-30 30-50 50-70 Ab 90-100 70-90 50-70 30-50 钠长石 更长石 中长石 拉长石 An<30 An 30-50 An>50 70-90 90-100 10-30 0-10 倍长石 钙长石
酸性斜长石 中性斜长石 基性斜长石
(1)正高突起,低干涉色, 最大干涉色为I级红,最常见 的为I级灰和I级黄。
(2)平行消光
橄榄石与普通辉石对比
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对比
(3)普通角闪石
横断面为菱形或六边形、四边 形,常呈长柱状、针状。 横断面上两组完全解理:124° -56 °。 薄片下常呈绿、黄褐等色,多 色性和吸收性都很强。
• 拉斑玄武结构:充填暗色矿物和玻璃质。
基性岩典型岩石结构-辉绿结构
基性岩典型岩石结构-辉绿结构
基性岩典型岩石结构-辉绿结构
三、地幔岩典型岩石结构
• • • • 原生粒状结构 残碎斑结构 等粒结构 矿物与熔浆反应结构(实验课)
地幔岩典型岩石结构-原生粒状结构
• 原生粒状结构:粗粒(主要矿物粒径>4mm),颗粒之间呈曲线接 触,橄榄石中有少量的扭折带。岩石局部地方发生了重结晶作用, 小的颗粒重结晶具接近相同的方位,在受到重结晶的这部分矿物集 合体,矿物颗粒具直线边缘,呈镶嵌结构。晶体几乎不存在变形也 是本结构的特点。(是地幔岩中形成时间相对最早的一种结构。)
黑云母、金云母和白云母对比
光性特征 颜色 吸收性 突起 延性 光性 黑云母 NgNm深褐色 Np-浅黄 明显, NgNm>Np 正中 正 二(-) 金云母 NgNm浅黄色 Np-浅黄或无色 较弱 NgNm>Np 正低-正中 正 二(-) 白云母 无 无吸收性 正低-正中 正 二(-)
白云母的干涉色高,III级,闪突起。
Important? Why? Show me!
• 岩石结构是岩相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无论是火成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它们 形成演化的物理化学环境都会在岩石结构 上留有印记,仔细研究各类岩石的典型结 构,可以揭示成岩地质环境的丰富信息。 某些特征岩石的典型结构对于成岩和(或) 成矿条件具有确定的指示意义。
正中突起 干涉色II级 横断面为对称消光,其它面 为斜消光,消光角小<25 °
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对比
霓石与普通角闪石对比
(4)云母类
• • • • •
云母类的共同特征: 呈六方板状、片状、鳞片状。 具有{001}一组完全解理。 正低-正中突起。 干涉色高,达III级,消光不均匀,具有缎 子般的色彩。 平行消光。
岩石结构成因解析
Email:keshan@ Tel:82321390,82320915
What is rock‘s structure?
• 结构是指岩石的结晶程度、点。 影响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形成岩石时的物理 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和粘度等。
教学与考查方法
• 实验为主(每周三,教一429,共三次),讲课为辅(周 一,19-423) • 结构的具体成因在实验课上讲 • 目的:方法学,抛砖引玉
• 考查方法:未知岩石结构鉴定(包括鉴定报告和结构成因 分析)
• 参考书:叶德隆等,1995,岩石典型结构分析 路凤香等,2003,岩石学
-、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特征
For example:
• 辉长结构
1800
1600
L
1400
Di+ L
1200
p=1a tm
Pl+ L
Di+ Pl
1000 Di 20 40 60 80 An
Example 2:
• 条纹结构 (霓辉石英 正长岩)
Example3:
• 地幔岩辉石出溶
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出溶
大椅山玄武岩地幔岩包体
基性岩典型岩石结构-辉绿结构
• 辉绿结构:狭义的辉绿结构指的是自形程度高的斜长石 不规则排列成三角形或多角形格架,空隙中充填一颗力 度大小与斜长石相当辉石,似乎Pl相对于辉石更占优势。 • 广义的辉绿结构则把凡是斜长石自形程度高于会上等暗 色矿物的结构都称为辉绿结构,它实际上包括嵌晶含长 结构、间粒结构、间隐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等结构的变 种。 • 间粒结构:充填多颗辉石、橄榄石、磁铁矿等暗色矿物 • 间隐结构:充填着玻璃质(常用来指基质结构)
温度降低 透长石表面新鲜,出现于喷出岩中 正长石以卡双晶为特征 微斜长石以格子双晶为特征(注意和具格状双晶的斜长石区分)
(5)长石类-碱性长石
(6)石英和方解石
• 石英薄片中无色透明,表面干净,它形粒 状,无解理,正低突起,干涉色为I级黄白, 常具波状消光,-(+)。
• 方解石片中无色透明,具菱形解理,闪突 起,负低-正中突起,高级白干涉色,常 具聚片双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