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墨子》
《墨子》墨子亲士【原文】入国〔1〕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2〕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3〕;桓公〔4〕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5〕。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6〕而大丑也。
太上〔7〕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注解】〔1〕入国:治理国家。
〔2〕缓:怠慢,耽误。
〔3〕文公:晋文公,名重耳。
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出走:逃亡。
〔4〕桓公:齐桓公,名小白。
春秋时齐国国君。
〔5〕遇:遭遇,遭受。
吴王:名夫差。
春秋时吴国国君。
摄:震慑。
〔6〕抑:容忍,忍耐。
〔7〕太上:最好的。
【译文】治理国家,如果不体恤爱护有才能的人,那么国家就会灭亡。
看到贤能的人不立即亲近,那么这是对国君的怠慢。
没有贤才就不能应付急难,没有士人就无法考虑国家大事。
怠慢贤才,忘记士人,而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从来不会有这样的事。
从前晋文公重耳逃亡国外,而后匡正天下;齐桓公离开国家,而后称霸于诸侯;越王勾践遭遇吴王夫差灭国的耻辱,而后成为震慑中原诸侯国的贤君。
三人之所以能够扬名天下,取得成功,都是由于对治理国家能够忍耐奇耻大辱。
最好的是不要失败,其次失败了而能够成功,这叫做善于用人。
【原文】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1〕财也,我无足心也"。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君子进不败〔2〕其志,内〔3〕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4〕伤君,谄下伤上。
君必有弗弗之臣〔5〕,上必有谘谘之下〔6〕,分议者延延〔7〕,而支苟〔8〕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注解】〔1〕足:充足,满足。
〔2〕败:衰败,丧失。
〔3〕内:退。
〔4〕逼臣:宠爱的臣子。
〔5〕弗弗之臣:直言进谏的臣子。
〔6〕谘谘(zīzī)之下:敢于争辩的臣子。
墨子【古籍精品原文】
墨子《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目录∙01章亲士∙02章修身∙03章所染∙04章法仪∙05章七患∙06章辞过∙07章三辩∙08章尚贤(上)∙09章尚贤(中)∙10章尚贤(下)∙11章尚同(上)∙12章尚同(中)∙13章尚同(下)∙14章兼爱(上)∙15章兼爱(中)∙16章兼爱(下)∙17章非攻(上)∙18章非攻(中)∙19章非攻(下)∙20章节用(上)∙21章节用(中)∙23章节葬(上)(亡) ∙24章节葬(中)(亡) ∙25章节葬(下)∙26章天志(上)∙27章天志(中)∙28章天志(下)∙29章明鬼(上)(亡) ∙30章明鬼(中)(亡) ∙31章明鬼(下)∙32章非乐(上)∙33章非乐(中)(亡) ∙34章非乐(下)(亡) ∙35章非命(上)∙36章非命(中)∙37章非命(下)∙38章非儒(上)(亡) ∙39章非儒(下)∙40章经(上)∙41章经(下)∙42章经说(上)∙43章经说(下)∙44章大取∙45章小取∙46章耕柱∙47章贵义∙48章公孟∙49章鲁问∙50章公输∙51章囗囗(亡)∙52章备城门∙53章备高临∙54章囗囗囗(亡) ∙55章囗囗囗(亡) ∙56章备梯∙57章囗囗(亡)∙58章备水∙59章囗囗(亡)∙60章囗囗(亡)∙61章备突∙62章备穴∙64章(亡)∙65章(亡)∙66章(亡)∙67章(亡)∙68章迎敌祠∙69章旗帜∙70章号令∙71章杂守原文01章亲士作者:佚名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
墨子简介,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
墨子简介,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墨子简介,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墨子简介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名言,墨子名人名言,名言名句1、官无常责而民无终贱,有能刚举之,无能则下之。
2、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4、兼相爱,交相利。
5、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6、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7、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8、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9、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10、天欲义而恶不义。
11、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2、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13、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1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5、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墨子简介——精选推荐
墨子简介(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
”(《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
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
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墨子·公孟》)。
《庄子·天下篇》称赞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而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行迹所至。
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
曾与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
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
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
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
西汉刘向整理为七十一篇,六朝以后渐佚,今传《道藏》本五十三篇。
旧题墨翟著,但包括了墨子弟子乃至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是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典籍。
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前三篇掺有儒家理论,当为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多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理论,前人颇以为即以后相关篇章理论之叙余,其实正有对后来各篇提纲挈领的作用。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墨子人物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墨子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墨子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
后简略为墨姓。
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
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早年经历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
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师从儒者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开始在各地游学。
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墨子批评儒者对待天帝、鬼神和命运的不正确态度,以及厚葬久丧和奢靡礼乐,认为儒家所讲的都是些华而不实的废话,“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从墨子对儒家的攻讦中可以看出,两者在爱的问题上似乎没有什么扞格。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全文如下: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
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译文如下: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
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墨子》的赏析:
《墨子》的创作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战争频繁。
墨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补充。
他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人应该平等、互爱、互助,反对等级制度和阶级压迫。
同时,他也反对过度奢侈和浪费,主张节俭、勤奋、诚实等品德。
在墨子的思想中,这些品德和价值观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墨子》的语言简练、意蕴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墨子的论述方式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得他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同时,墨子的文学风格也非常独特,他的文字简洁明了、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能够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墨子简介资料
墨子简介资料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出身微贱,曾学儒术,因不满其烦琐的礼乐制度和学说,自创墨家学派以抗衡。
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生平经历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
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清朝学者汪中治墨学,他将墨子与孔子平视,认为“孔子鲁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
墨子与孔子有相当程度上的差异。
孔子主张久丧厚葬,对祭祀非常重视,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就是针对祭祀的说明。
墨子一生过著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2],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主要作品现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以下译自英文版wikipedia,足可见研究中国文化必须出国) 《Mozi》也是墨家子弟根据墨子思想汇编的哲学文本的名字。
墨子简介
墨子简介中文名称: 墨子又名: 墨翟性别: 男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生卒年: 约480~420生平简介:墨子(约前480~前420)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创始人。
名翟。
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
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
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
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
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
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
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
目前所知墨子事迹仅此。
墨子有著作传世。
《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
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者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
其余大都为墨家后学所作。
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以讨论人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问题为主,可能成书于战国晚期,故为集名辩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战国名辩之学的重要材料(见《墨经》)。
《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
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
《淮南子》说,墨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墨家和儒家都以《诗》、《书》为经典,但儒家尊周,墨家尊夏,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不相容。
儒家辟墨,墨家非儒。
墨自儒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据《墨子》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
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
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
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名人故事】墨子简介
【名人故事】墨子简介墨子个人资料中文名:墨翟别名:墨子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鲁国所处时代:战国时期出生地:宋国或鲁国出生日期:公元前468年逝世日期:公元前376年职业: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成就:墨家思想及学派创始人;著《墨经》代表作:《墨子》墨子简介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dí),汉族,鲁国人(今山东滕州),墨子出身低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其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生平简介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作为一个平民,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鲁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简介-《墨子》脉络
墨子简介-《墨子》脉络墨子(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鲁国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吕氏春秋·爱类》),人称“布衣之士”(《吕氏春秋·博志》)和“贱人”(《渚宫旧事》),汉代王充甚至说:“孔墨祖愚,丘翟圣贤。
”(《论衡·自纪》)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
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
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
墨子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墨子·公孟》)。
《庄子·天下篇》称赞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而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行迹所至。
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
曾与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
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
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
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
西汉刘向整理为七十一篇,六朝以后渐佚,今传《道藏》本五十三篇。
旧题墨翟著,但包括了墨子弟子乃至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是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典籍。
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前三篇掺有儒家理论,当为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多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理论,前人颇以为即以后相关篇章理论之叙余,其实正有对后来各篇提纲挈领的作用。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简介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墨子人物简介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墨子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墨子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
后简略为墨姓。
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
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早年经历作为一个平民,墨子在少年时代做过牧童,学过木工。
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
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记》记载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
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人。
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
师从儒者墨子穿着草鞋,步行天下,开始在各地游学。
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的儒学,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墨子的人物简介
墨子的人物简介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初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以及军事家,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墨子的人物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子的人物简介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出生于今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
墨子有著作传世,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的有《尚贤》、《兼爱》、《非攻》。
学说思想主要包括: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生活上奉行“以自苦为极”。
墨家在战国时是一个重要的学派,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其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墨子的生平简介墨子的出身微贱,曾经学习过儒家的儒术,后来由于不满儒家烦琐的礼乐制度和学说,于是就自己创立了墨家学派以抗衡儒家学派。
墨子曾经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墨家学说,有《墨子》一书流传于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甚至和儒家学说并称“显学”。
公元前5世纪,墨子出生在以木工为生活手段的家庭。
墨子从小就学习了家里的木工制作技术,由于聪明又善于思考,他成为杰出的木匠工程师,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墨子曾经做宋国大夫,觉得"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以看出墨子是一个体察"农与工肆之人"苦难的士人。
墨子"好学而博",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爱民者。
墨子可能是察觉到了人性薄弱的地方,他的著作《天志》《明鬼》宣扬要敬重天道和鬼神,用来威慑当时权力不受约制的皇帝,逐渐的形成了墨家宗教观。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收门徒,将自己的学说宣传出去;二是积极地反对兼并战争。
前376年,墨子卒,墨家弟子将他的遗体安葬在狐骀山下中。
墨子【古籍精品原文】
墨子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目录
∙01章亲士
∙02章修身
∙03章所染
∙04章法仪
∙05章七患
∙06章辞过
∙07章三辩
∙08章尚贤(上)
∙09章尚贤(中)
∙10章尚贤(下)
∙11章尚同(上)
∙12章尚同(中)
∙13章尚同(下)
∙14章兼爱(上)
∙15章兼爱(中)
∙16章兼爱(下)
∙17章非攻(上)
∙18章非攻(中)
∙19章非攻(下)
∙20章节用(上)
∙21章节用(中)。
墨子的全文和译文
墨子的全文和译文1. 墨子的概述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翟,字墨子,又称墨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工程师和教育家。
他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墨子是儒家学派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理念,主张以仁爱为核心来解决社会问题。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并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墨子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墨子全文以下是《墨子》全文:墨者,齐人也。
其先汤之苗裔也。
庄王之时,有孔丘焉。
孔丘将使于齐而适庄王。
庄王曰:“孰可使者?”孔丘对曰:“臣闻齐有圣人者,名曰墨子。
”庄王曰:“然则可以使者。
”乃遂使之。
既至于齐,庄王乃问曰:“何以名墨子?”墨子对曰:“臣闻之:圣人者,岂有所名?然有所言。
言不称其实,则民莫之信;言不信其事,则民莫之行。
故圣人者,无以自名也。
”庄王曰:“善哉!是亦圣人之言也。
”庄王曰:“吾闻齐有天下第一工匠者,名为鬼谷先生。
今欲以吾所贵宝与墨子赴之。
吾欲观其能否也。
”乃遂与墨子俱往。
既至于鬼谷先生,庄王乃请曰:“吾有宝物,愿先生观焉。
”鬼谷先生曰:“愿闻其名。
”庄王曰:“此物可使天下安宁者也。
”鬼谷先生曰:“愿得而观焉。
”庄王乃呈墨子所贵宝物于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视之而笑曰:“此何为物!”庄王怒而请出之。
墨子进前而请曰:“臣闻古之贤人尊道德而轻利欲,故能弘道义于天下;今世俗以利欲为先,而道德日以衰微。
臣愿得以此物观之。
”庄王许之。
墨子乃取庄王所贵宝物,对鬼谷先生曰:“此物何为?”鬼谷先生曰:“此乃能使人无有疾病者也。
”墨子曰:“然则可使天下无有疾病乎?”鬼谷先生曰:“不可。
”墨子又问:“然则可使天下无有死者乎?”鬼谷先生曰:“不可。
”墨子曰:“然则此物安能使天下安宁也?”鬼谷先生默然不语。
庄王闻之,心中大怒,欲杀鬼谷先生。
墨子急进前而请曰:“臣闻古之君子重信义而轻言辞,故能保全其身;今世俗以言辞为重,而信义日以衰微。
墨子简介
生卒年月不能确定,其活动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以内。
姓墨名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
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另一说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生卒考】钱穆墨子生年,自司马迁已不详,仅附著于《孟荀列传》,云:“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二说相较,后者为是。
《汉志》云:“墨子在孔子后,”《后汉书·张衡传》注云:“公输般与墨翟并当子思时,出仲尼后,”皆是也。
余考墨子止楚攻宋,在楚惠王四十四年后,五十年前。
时墨子年三十余,下逮周安王十年,墨子当死于其时,年寿盖逾八十。
(葛洪《神仙传》:“墨子年八十有二,入周狄山学道。
”孙诒让《闲诂》谓其说虚诞不足论。
然墨子年寿必逾八十,余尉或可墨子寿八十二,后世遂谓其入山学道也。
然既不得定其生卒的年,则此事无足深论。
)上推墨子生年,当早周敬王之末年,或犹及孔子之未死也。
(孔子卒,至安王十年共八十七年。
)近人梁启超《墨子年代考》颇精密,然谓墨子生于周定王初年,(元年至十年之间。
)约当孔子卒后十余年,卒于周安王中叶,(十二年至二十年之间。
)约当孟子生前墨子的心路,和现代人一样走过——《墨子智慧心解》王雨墨\中国墨子学会理事自二00二年开始在网上宣传墨学以来,相识墨学界朋友无数,但如陈伟兄这样还是不多。
同样是民间墨家学者身份,他却研究墨学早了许多年。
几年前我DIY了一个“墨子世界网”,最近也申请了国际域名。
他在上面留言,后来发邮件来询问一本书的出处。
最近终于相见,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从谈话中才得知他多年前就已经出过一本《墨子清谈》,相形之下我对墨学还迟迟不能提笔成书,不禁非常感佩。
我四处搜罗墨学的书比较多,里面就有《墨子清谈》。
感觉此书很有新意,后来还专门推荐给我的一位学生并送给了他。
墨子简介及《墨子》介绍
墨子简介及《墨子》介绍
墨子简介及《墨子》介绍
1.墨子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姓墨,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作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
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2.《墨子》简介
《墨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寂寞的书。
长时间在黑暗中的沉默,不仅影响了对其深层思想的诠释,
甚至影响了对其浅层语言的理解,而且,也限制乃至取消了她对中华文化建构的发言权,墨子的思想与精神只好潜伏在中华文化的潜流之中,或沉默,或偶尔嗫嚅着发出微弱的声音。
然而,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可以暂时寂寞,但她不会永远寂寞,她终究会迎来发言的机会,而且,这一发言必然是黄钟大吕,天下耸动。
转机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西学东渐的历程与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为古老的中国文化打开了新的视野,新的目光触及到了黑暗中的《墨子》,才惊讶地发现,她原本就焕发着夺目的光彩。
历史上墨子是谁
历史上墨子是谁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墨子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墨子的简介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出生于今山东省滕州市,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出身低贱,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
墨子有著作传世,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的有《尚贤》、《兼爱》、《非攻》。
学说思想主要包括: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生活上奉行“以自苦为极”。
墨家在战国时是一个重要的学派,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其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历史上墨子的姓名传说1.墨子姓墨名翟。
最传统,最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
《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
《元和姓纂》明确说墨子乃孤竹君之后,本墨胎民,改为墨氏。
而《新唐书·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
另外,在《孟子》中也提到墨子名墨翟(与杨朱并提)2.墨子姓翟名乌。
南齐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则称墨翟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琅环记》[2]也附和此说,并认为墨子姓翟名乌。
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
”认为他姓翟,并将姓转成名;而“墨”是一种学派。
晚清学者江琼所著的《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并进一步说明,以为古代确实有“翟”这姓氏,但无“墨”姓,而且战国诸子中儒、道、名、法、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都没以姓作为学派名,因此墨应该是学派的名称。
3.墨翟为“貊狄”或“蛮狄”之音转,非姓名。
近代学者胡怀琛有研究墨子,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
4.墨为古代刑名之一。
墨家文化
墨家文化第一讲一、墨子与墨家1. 墨子的生平生平:墨字、名翟(公元前475——390)鲁国人。
“生于鲁而仕宋,其生平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又适越而未果。
”(孙诒让《墨子闲诂·时录·墨子传略》)墨子出身于小手工业者,但后来上升为“士”。
他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但“反对儒家,创墨家,成为先秦显学之一。
”墨子自己没有著书,但墨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科学、严谨的立论方法都被他的弟子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一书原有71篇,后来逐渐散失,今本《墨子》共15卷53篇,是反映整个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墨子具有突出的平民形象与思想性格,他是紧接着孔子之后而活跃于中华大地上的第二位文化巨人。
《墨子·贵义》墨子有一次到卫国游说,车上载的书很多,他向弟子解释说:“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2. 墨学著作《墨子》借《道藏》保存下来,《道藏》是道教经典的汇集,它始于南北朝,后经多次编修,现存于1445年刊印的明正统的《道藏》。
道士们把《墨子》编入《道藏》客观上保存了墨家经典。
《墨子》现存53篇,分为5类:①《亲士》《修身》《所染》《法议》《七患》《辞过》《三辩》《非儒》共8篇,记载的是墨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②《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其中包括上、中、下)等共23篇,是墨子对其学说基本问题所作的谈话或系统讲演,经由其弟子们记录的资料并编纂而成。
③《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5篇,体裁类似于孔子的《论语》,多记载墨子和墨家后学与时人的对话,当为墨子言行录或墨家传统材料,内容涉及义礼、治国等多方面的内容。
④《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11篇军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学辑评一、古代墨学辑评1、孟子评墨2、庄子评墨3、荀子评墨4、司马谈、司马迁父子评墨二、近代墨学辑评1、梁启超、谭嗣同评墨2、孙中山评墨三、现代墨学辑评从墨学问世到清代鸦片战争前的两千多年里,墨学的命运大起大落,由“天下显学”降为“衰微之学”,几乎沦为“绝学”。
在整个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墨学被各家评说,墨学影响可与儒家并列。
但自汉武帝定儒学为官学后,直到清末,《墨子》却少有人问津,研究、评论者更是寥若晨星。
战国是百家争鸣的时代。
诸子由于政治主张不同,代表着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而为了游说各国君主、推行自己一派的主张,彼此之间展开辩驳问难,固无可厚非。
但就诸子评墨来看,有的比较公允,有的失之偏颇。
孟子、荀子以阐释和捍卫儒学为己任,批判墨学“无父无君”,(《孟子•尽心上》) “欺惑愚众”(《荀子•非十二子》),判为“禽兽”(《孟子•尽心上》)之学。
韩非从法家立场出发,判定儒、墨同为“愚诬之学”、“杂反之学”。
(《韩非子•显学》)相比较儒、法两家而言,道家的庄子、司马谈、刘安以及杂家吕不韦,则给予墨子和墨家以较高评价。
他们推崇墨子、墨家效法夏禹,出以公心,为天下苍生而节俭苦干,讲求道德人格的修养,同时指出墨家学说“反天下之心”,迂阔不合实际,“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
(《庄子•天下》)孟轲(约公元前372-前289)是孔子去世后儒家最大的学者,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明白地以积极救世的儒家领袖自居。
所以当他看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 时,心焦如焚,深感作为“圣人之徒”(《孟子•滕文公下》)“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孟子•滕文公下》),责无旁贷。
那么杨、墨之道何以对孔子之道构成了莫大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 因为“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
”(《孟子•滕文公下》)庄周(公元前369-前286) 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对墨子、墨家学说的评价,主要见于《庄子•天下》,宣扬“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庄子•天下》),才是唯一的古之道术。
指出墨家的主张和特点是:“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
”(《庄子•天下》)他说墨子及其弟子仿效夏禹,穿着用兽皮和粗布制成的衣服,穿木屐草鞋,日夜不停地劳作,以自苦作为行为的准则,以致“腓无,胫无毛”(《庄子•天下》)具有高尚人格和忘我的献身精神。
他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庄子•天下》) ,认为只有墨子才可称得上天下有才能的救世之士。
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 是孔子之后仅次于孟子的大儒,是先秦时期最详尽地评墨批墨的代表人物。
荀子之时,“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荀子•成相》),墨学大有压倒儒学独霸天下之势。
作为继承了儒家衣钵的荀子,很自然地要捍卫儒学的地位,与墨家一争高低。
与其他诸子相比,荀子对墨家学说的批判较为深刻,但对其评价很低,认为墨子之言“足以欺惑愚众”(《荀子•非十二子》),与慎到、惠施等百家之说实在都是不祥之论(《荀子•成相》:“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祥。
”)。
荀子认为,墨子指出“节用”、“节葬”的前提就不成立:“墨子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
”(《荀子•富国》) “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悍也。
”(《荀子•富国》)司马谈(? -前110)在《论六家要旨》中,将墨家与儒、名、法、道、阴阳并称为先秦六大学派,充分肯定了墨家的历史地位。
他说:“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墨家的长处在于“强本节用”,注重农业生产和节约开支,这是使家庭、国家的富足之道,但墨家的节俭却难以为大多数人所遵从,因为统治者都效法尧、舜:“‘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粮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公元前135-?)对墨子的记述极为简略。
他说墨子“善守御、为节用”,指出了墨家的特点,但从整体上来说,对墨子、墨家评价较低。
对墨子并没有立传,仅在《孟子荀卿列传》末附缀24个字,还连用几个“盖”、“或曰”等不确定的表示推测的词语。
由此可以看出,到司马迁之时,墨学已十分衰微,不为世人所注意。
近代墨学研究是墨学第一次复兴和繁荣时期。
根据历史发展和墨学研究的不同特点,近代墨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第二阶段,即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从辛亥革命后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致结束。
梁启超自幼好墨,自称“墨学狂”,他认为墨家“轻生死、忍苦痛”的武侠精神可以挽救中国的衰亡,断言“欲救今日之中国,舍墨学之忍苦痛则何以哉,舍墨学之轻生死则何以哉?”(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版,48页。
) 谭嗣同说:“我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忍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
由是益轻生命,以为专块然躯壳,除利人外,复何足惜。
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
”(《仁学•自序》;《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增订版,289-290页。
)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号中,故意不理会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而独独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客宗师。
后来他又经常提到墨子,对墨子的“兼爱”推崇备至,认为中国“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
认为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孙中山(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孙中山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版。
)杨向奎学贯中西,精研《墨经》40年,多有创获,他指出:“在古代,在先秦,说墨子是科学之圣,一点也不夸大。
研究古希腊时期的重要科学著作,《墨经》全不比它落后,而且时间比它早,内容比它精。
……一部《墨经》,无论在自然科学的哪一个方面,都超过整个希腊,至少等于整个希腊。
”(张知寒主编《墨子研究论丛》第一辑,40页。
)张岱年认为,墨子学说“是人道主义与科学精神的结合”,科学精神在墨子全部学说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卓越的价值”,“我们应当发扬墨子的救世精神、科学精神。
”(张知寒主编《墨子研究论丛》第一辑,30页、54页、42页。
) 他墨学“如果在汉代没有中绝,那么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将大大不同了。
”(张岱年:《学术文化随笔》,216页、38页。
)秦彦士认为,“墨家科学的失传对中国自然科学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对整个民族的思维深度也带来负面影响。
”(秦彦士:《略论“墨经”与中国自然科学》;张知寒主编《墨子研究论丛》第三辑,148页。
)“他们那种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通过证伪以求真的方法正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方法。
”(秦彦士:《略论“墨经”与中国自然科学》;张知寒主编《墨子研究论丛》第三辑,147页。
)。
游戏中的墨家一、游戏中的墨家思想1、轩辕剑2、兼爱非攻二、墨家团体1、梁启超、谭嗣同评墨2、孙中山评墨三、墨家机关术作为游戏《轩辕剑》世界观这片宏大拼图的重要一角,墨家及其子弟传人始终深受制作小组的亲睐。
这种特殊的偏爱不仅体现在角色配置上:从《枫之舞》的主角辅子辙到其后《轩辕剑四》中一心复兴墨家的水镜,在轩辕剑的世界观中总是少不了几个继承墨门思想的角色,为九黎世界的大同之梦不息奔走。
之所以选择墨门作为《轩辕剑》中贯穿始终的一条脉络,这可能是源于墨家思想的先进与务实的价值观。
延续墨子理念的墨门团体的情况正如《轩辕剑4》中墨家大寨所描述的情形一样,收纳来自社会底层的人民,胼手胝足,摩顶放踵,过着类似于公社般的生活。
轩辕剑,传说中的神兵,又名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
由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
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
此剑后为商汤所得,大败上古三大邪刀。
孟轲(约公元前372-前289)是孔子去世后儒家最大的学者,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明白地以积极救世的儒家领袖自居。
所以当他看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 时,心焦如焚,深感作为“圣人之徒”(《孟子•滕文公下》)“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孟子•滕文公下》),责无旁贷。
那么杨、墨之道何以对孔子之道构成了莫大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 因为“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
”(《孟子•滕文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