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秋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总结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习题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知识小结
四、典例示范。 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列车每小时行驶 75 千米,乙列车每小 时行驶 69 千米,经过 2 小时两车相遇。求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75+69)×2=288(千米) 答:两地间的铁路长 288 千米。
谢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六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单元知识小结
一、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二、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解决行程问题,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可以将题意形象地展 示出来,线段图必须正确反映数量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题中的信息,所求问 题要有利于从图中直观地分析数量关系。
三、易错警示。 1.比较两者的速度时,一定要注意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比如:高铁行驶 的速度为 5 千米/分,地铁行驶的速度为 80 千米/时,不能说高铁的速度比地 铁慢,因为二者的时间单位不一样。 2.画线段图解题时,一要注意图中各长度的大致比例,二要注意在图中的 适当位置标注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知识点
六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一、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二、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总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三、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相差路程四、火车过桥问题桥长+车长=路程速度×过桥时间=路程五、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1. 公式法。
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2. 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
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
3. 分段法。
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1)相遇问题要分析题意,试着画线段图,真正弄清楚是不是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相对(同向)而行、最后相遇(相距),再确定计算方法。
(2)相向而行要先求速度和,再求路程和;同向而行:要先求速度差,再求路程差。
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
图示法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
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用方程解决问题,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把未知量4. 方程法。
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六、典例讲解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6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开出,又过了4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思路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先求出甲车2小时行的路程,再求出又过4小时甲、乙两车行的路程和,最后根据总路程=甲先行的路程+甲、乙一块行的路程解答。
新青岛版四上数学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全部备课及反思
第六单元备课教材内容简析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运输货物的情境,“合作探索”中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
借助第一个红点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究及数学模型的建构。
借助第二个红点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课时数 4单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 △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时备课课题: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型:新授课时 4-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前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物流中心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介绍素材背景:物流中心是从国民经济系统要求出发,所建立的以城市为依托、开放型的物品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综合性的物流业务基础设施,许多新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企业等都建设了许多物流中心,它们的产品分销全依靠物流中心,因此物流中心整天车来车往运输着货物。
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正在忙碌着。
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这个问题二、探究方法,构建模型1、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交流:用:“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可以列式:900×8=7200(米)2、解决完这个问题,你会解决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小组内交流汇报:每小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可以列式:65×4=260(千米)讲解概念:像这样,“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和“每小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运输货物的情境,“合作探索”中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
借助第一个红点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究及数学模型的建构。
借助第二个红点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②=总路程”。
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和递进。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与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两个物体运动的基础,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巩固和拓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青岛版
我跑了 108米呀。
我跑得很 快,也跑 了108米。
我都跑了150 米,更快呀!
到底谁跑得 更快呢?
路程 时间
150米 6秒
快
108米 6秒
慢
108米
路程 时间
150米 6秒
快
108米 6秒
慢
108米 4秒
快
路程 时间
150米 6秒
快
108米 6秒
慢
108米 4秒
快
路程
96千米 8分钟 12千米/分
60千米 5小时 12千米/时
15千米 3小时 35千米 7小时
5千米/时
最高限速80千米/时。
林老师2小时开了 180千米,你想对 林老师说什么?
你建议林老师按( 80千米/时 )的速度行驶。
长汀到厦门 机场公路长 240千米。
150米 6秒
150米
每秒跑25米
120米108米6秒
每秒跑27米
108米 4秒
速度
每秒跑25米
慢
每秒跑27米
路程 时间 速 度
96千米 8分钟 12千米/分
60千米 5小时 12千米/时
?
3小时
5千米/时
路程 时间 速 度
96千米 8分钟 12千米/分
60千米 5小时 12千米/时
15千米 35千米
林老师准备到厦门坐飞机,机票上的飞机起飞 时间是12:00,林老师准备9:00从长汀出发,以 80千米/时的速度前往,林老师赶得上飞机吗?
这是“为什么”
❖ 阴雨天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闪电和雷明明同时 产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 为什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1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青岛版一、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了解快递物流的运输方式、所需时间、费用等相关知识,并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能够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能够根据路程、时间、费用等要素,比较不同物流方式的优劣;•能够通过数字计算和图表分析的方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能够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在小组内就问题解决方法进行交流和探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难点:分析问题,确定解题策略。
二、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本课的主题,通过提问来让学生对快递物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大家都有使用快递的经历吗?你们知道你们的快递是怎样运送到你们手中的吗?”,然后让学生通过举手发言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的快递经历,初步认识到物流运输。
2.针对问题分析通过发放一张有运输问题场景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出问题中的关键要素,如路程、时间、费用等。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要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等。
3.比较大小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比较两种物流运输方式的优劣,然后引导他们使用数字计算或图表分析,来得出具体的结果。
例如:甲地到乙地,有两种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每公斤需要收费6元,公路运输每公斤需要收费7元。
根据这些信息,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出每种方式所需要的费用,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哪种方式更优。
4.小组合作学生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一个具体的问题,通过上述的分析方法,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并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方式,向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例如:有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出了这样一则求助贴:“请问从北京到杭州,三天内(不包括工作日)最近快递公司收件后可以第一时间送达,价格不要太贵,收件重量不超过10公斤?”。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青岛版
姓名 路程
2 小明 120米 1 小东 135米 3 小强 100米 4 丁丁 75米
时间
15秒
15秒
当时间一样时, 路程长的跑得快。
15秒
15秒
姓名 路程 时间 速度 小明 100米 25秒 1秒跑4米 丁丁 75米 15秒 每秒跑5米
100÷25=4(米) 75÷15=5(米)
路程÷时间=速度
(2)照这样的速度,行2千米需要多少分钟?
2千米=2000米 2000÷200=10(分)
路程 速度 时间
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 少年宫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我每分钟走70米。
我每分钟走60米。
(70+60)米/分×6分 =780米源自80米/分小红 家
50米/分
小华 家
560米
400米
小红和小华约好到公园玩,两人同时 从家里出发,谁会先到公园?
如果小华也想和小红同时到达公园, 你有什么好建议?
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谢谢
(3)求出兔子到达终点需要的时间: 450÷10=45(分钟)
乌龟和兔子 的速度各是 多少?
(4)由于90>45,也就是说乌龟到 达终点所需要的时间比兔子的多, 所以兔子先到终点,比乌龟早90 − 45=45(分钟)到达。
姓名 路程 时间 名次
小明 100米 25秒 3 小东 100米 15秒 1 小强 100米 18秒 2 当路程一样时, 时间少的跑得快。
快捷的物流运输 ——解决问题
兔子和乌龟赛跑,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450米,谁会先 到达终点?早多长时间到?
我每分钟 跑5米。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精品)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精品)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物流运输情境图。
学生观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1.你从中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b.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西城与东城相距多少千米?……2.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同学们想一想,如何解答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独立解答到练习本上。
教师巡视。
做完后小组内先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板书:900×8=7200(米)3. 解决第二个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让学生思考,独立解答到练习本上。
教师巡视。
做完后小组内先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板书:65×4=260(千米)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精讲点拨:1.像这样,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和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
车站、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的米数叫作路程。
每分钟行驶900米可以写作900米/分,读作900米每分。
2.你能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吗?小组交流后汇报:板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900×8=7200(米)速度×时间=路程7200÷8=900(米)路程÷时间=速度7200÷900=8(分)路程÷速度=时间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运输货物的情境,“合作探索”中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
借助第一个红点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究及数学模型的建构。
借助第二个红点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②=总路程”。
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1.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和递进。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与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两个物体运动的基础,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巩固和拓展。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第1-2课时 相遇问题授课 青岛六三制
(2) 从小军家到小方家有多少米? 350+300=650(米)
答:从小军家到小方家有650米。
二、合作探索
归纳总结:
1.相遇问题也是行程问题,它包含两个速度和一个相 遇时间。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的 方法帮助分析题意。
2.在相遇问题中,求总路程时,可以先求出各自的路 程,再求和,也可以求出两人(车)的速度和,再 乘所用时间。
(150 + 120)×8 = 270 × 8 = 2160(米)
答:这条隧道长 2160 米。
三、自主练习
3. (3)两人同时打印一份稿件,1小时正好录完。甲的打字速度 是80字/分, 乙的打字速度是65字/分。甲比乙多录入多 少个字?
(80 - 65)×60 = 15 × 60 = 900(个)
“每分钟行驶900米”可以写作“900米/分”,读作 “900米每分”
二、合作探索
你能说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吗? 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8分钟能行驶7200米。
900米/分 × 8分 = 7200米 速度 × 时间 = 路程
摩托车8分钟行驶7200米,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 7200米 ÷ 8分 = 900米/分 路程 ÷ 时间 = 速度
二、合作探索
(3)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表示的意思是 ( 短跑运动员每秒跑10米 )。
(4) 路程=( 时间 )×( 速度) 时间=( 路)程÷( 速) 度 速度=( 路)程÷( 时) 间
二、合作探索
2.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填表。
速度 80千米/秒 12千米/时 100米/分 90千米/分
二、合作探索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__解决问题第1_2课时解决问题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第1课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
3.经历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主预习,学习前检阅读课本80页信息图及第一个红点,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信息,我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1:?我能解决问题:。
问题2:?我能解决问题:。
问题3:?我能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你能说说刚才解决问题用到的关系式是什么?2、将题中摩托车的信息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还能解决它们吗?①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是720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900米/分,摩托车从车站到物流中心需要几分钟?②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是7200千米,摩托车一共行驶了8分钟,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展示交流精讲释疑1、组长做好分工,将探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
后检反馈当堂达标1、先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再填写下表。
2、甲地离乙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
请问:(1)60 × 4 = 240(千米)(2)240 ÷ 4 = 60 (千米/时)(3)240 ÷ 60 = 4 (小时)分别表示的是什么?3、(1)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做手工,平均每小时可以做纸花25朵,3小时可以做纸花多少朵?(2)小明平均每分钟打130个字,5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4、智慧乐园:你能仿照刚才的题目编一个数学故事吗?拓展交流总结提升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温馨提示:可以从知识性的收获、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习惯、个人反思等几方面谈) 板书设计。
达县二小四年级数学上册 六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知识归纳 青岛版六三制
解决问题知识归纳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10、平均数问题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1、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12、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和-小数=大数) 13、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14、相遇问题总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解题规律:(1)沿线段植树间距×间隔数=总长总长÷间距=间隔数总长÷间隔数=间距【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 总长=间距×(棵树-1)【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 总长=间距×(棵树+1)(2)沿周长植树棵树=间隔数总长=间距×棵数棵树=总路程÷株距株距=总路程÷棵树例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
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
四年级数学上册 六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生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构建行程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个数学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起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②=总路程”。
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与路程关系”的模型,并学会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发现、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构建路程模型,并体会路程模型的价值。
教学难点:自主构建模型的过程。
教学准备:前置性作业、多媒体课件授课时间:2014.12.1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几个二、三年级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看看谁的反应最快?最先说出答案?1、小明平均每分钟走80米,小明从家到学校共用7分钟,小明家离学校()米。
2、从聊城到济南共100千米,李叔叔开车从聊城出发用2个小时到济南,李叔叔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
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摩托车、大货车和小货车运输货物的情境,“合作探索”中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
借助第一个红点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究及数学模型的建构。
借助第二个红点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①+路程
②=总路程”。
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和递进。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与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两个物体运动的基础,两个物体运动中的数学模型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巩固和拓展。
教材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沟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既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连续和递进中得到高效地提升,又利于数学模型的构建。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
教材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除了速度和路程两个概念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其余无论是数量关系,还是解题思路、策略和方法都是由学生以交流汇报的形式呈现的,体现了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恰当定位。
学生能做到的,教师绝不代替,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感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倡导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
教材在相遇问题的编排上注重了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呈现了模拟表演和画线段图两种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呈现了两种,一种是先求每辆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一种是先求两辆车1小时共行驶的路程。
不同的解题策略相互验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如大部分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及其关系在生活中已经有所感知,教学第一个红点时,可放手让学生提问题、说思路、列算式。
同样,在抽象出速度和路程的概念后,要让学生结合红点问题抽象概括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的愿望,也能帮助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究新知。
2.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展现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再通过交流,展示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及其之间的联系。
如教学第二个红点时,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表示题目中两辆车的运动情况,然后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方法,如模拟表演、画线段图等。
3.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的灵活性等会有所不同,所以出现的方法可能不一样,像模拟表演这种方法学生可能想不到,但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要进行引导;线段图这种方法
直观简洁,比较重要,学生能够想到,但第一次接触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画不好,此时教师应该重点引导。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又可以保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4.引领学生自主领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对解题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整理和优化,让学生经历“感悟方法、体悟思想”的学习体验。
因为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后,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比较零乱,条理性较差,再加上为了照顾学困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回过头来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学生优化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如第二个红点中审题的策略,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进行优化,对两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让学生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解决相遇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