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苏轼简介》
惠 州 西 湖 东 坡 制 造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影响苏轼一生的重大事件。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 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 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 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 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1079年(元丰二年)三月,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 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 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作了手 脚,于是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 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 监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诗 》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 其它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装淡抹总相宜。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创作风格的变化﹥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 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 人生忧患”上。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 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 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 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 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
﹤苏轼书法欣赏﹥
黄州寒食诗帖 中山松醪赋
﹤苏轼绘画欣赏﹥
潇湘竹石图 寿星竹
苏轼资料
人物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人称“苏东坡”,号“东坡居士”。
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
),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
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
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苏轼生平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苏东坡简介资料
苏东坡简介资料苏东波,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苏东坡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苏东坡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东坡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苏东坡
苏东坡的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东坡和东坡肉的故事
杭州有一道名菜“东坡肉”与苏东坡有关。当时,杭州人 民为了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和修筑长堤的功德,都抬着衙慰劳苏 东坡。苏东坡得知后非常感动,但礼物却不肯收。可百姓 就是不依,说“如果不收下的话就不走了”。苏东坡没办 法只得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这才收下礼物。等百姓们都 走了以后,苏东坡便吩咐厨师按姓名,把猪肉分割成每人 一块,再教他以家乡煨肉的方法,煨好后,加以生姜、辣 椒、酱油、醋、葱等佐料调和而成的汁水,逐户送去,说 是让杭州父老乡人品尝一下苏老爷家乡的风味。从来没有 吃过这般鲜、嫩、香、酥肥而不腻的猪肉的杭州人,更是 赞不决口,于是就把它叫做“东坡肉”。后来,杭州有些 饭馆仿烧“东坡肉”生意相当地好,接着,别的馆子也相 继效仿起来,结果“东坡肉”就成了杭城的十大传统菜肴 之一了。
苏东坡简历
苏东坡又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 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 宕,有天真烂漫 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宋四家;画学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苏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杭州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 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 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堤上有映波、锁 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 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 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 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 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 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堤 宽平均36米。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 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
苏轼个人简历.doc
苏轼个人简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你知道东坡居士的事迹和文学成就吗?一起来看看我整理的“苏轼个人简历”,欢迎阅读,供您参考。
苏轼个人简历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生平事迹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和美食家。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坛巨子,他的文学才华广泛,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词、散文、历史、文言文、骈文等多个体裁。
苏东坡出身高官家族,自小聪明过人,吸收了其父苏洵的文化遗产。
自幼酷爱读书,好奇心强烈,喜欢问问题并独立思考。
在他17岁时,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进士,并被派往京城京兆尹(今陕西西安市)就任主簿,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非常丰富,他以才华洋溢的词章而著名,广泛涉猎山水田园、爱情离合、宴会豪华等主题,其词作在宋代掀起了一股盛世风潮。
他的词穷尽周易、道家、佛教、儒学等思想,流动的词意渗透其中,隐喻与抒情相得益彰。
他的散文以《东坡志林》最为著名,其中记述了他一生的遭遇、政绩、山水之趣和饮食文化等,内容丰富生动。
苏东坡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辞章无愧乐府诗人。
苏东坡特别喜欢写随笔和游记,他深爱大自然,经常旅行并在行程中记录所见所闻。
他的游记以《归田录》和《写寒堂集》最为著名,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反映着他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苏东坡对于中国美食历史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他将山东鲁菜带入了江南,改良了许多菜肴的烹饪方法,开创了苏菜这一美食流派,并且系统地记录下来,成为后人学习餐饮文化的重要资料。
除了文学方面的才华,苏东坡还是一位出色的书画家。
他擅长画竹,笔触洒脱,墨法流畅,丹青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书法更是闻名于世,他开创了“狂草”艺术风格,使得字迹变得自然流畅,形成了一种与传统书法不同的独特风格。
然而,苏东坡并非一生平坦无波。
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行为不合常规,他曾数次遭到贬斥和放逐,甚至被贬谪到黄州、岭南等地,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他都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敢地面对困境,并以他的才华和善良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苏东坡的介绍
苏东坡的介绍
苏东坡(1079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其文学与书艺上的成就,被后世尊称为“文忠”、“文苏”、“书皇帝”。
在诗词创作上,他与父兄一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在散文上,他与兄长苏辙合称为“三苏”;在书画艺术上,他则与父兄一起被称为“父亲的书法、儿子的文章”。
苏东坡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在词的创作上,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的创作上,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而在词的创作上则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他也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此外,他还擅长于医理,曾创造出《东坡易传》以救世。
—— 1 —1 —。
苏东坡古诗词全集
苏东坡古诗词全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 苏轼[朝代] 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作者] 苏轼[朝代] 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苏轼[朝代] 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作者] 苏轼[朝代] 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赤壁赋【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苏轼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高清组图(19张)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 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 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 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苏轼于 是选择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 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 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 向朝廷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 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 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北归途中,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六 岁。 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 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东坡最霸气的十首诗
苏东坡最霸气的十首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宋】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浣溪沙》【宋】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
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有美堂暴雨》【宋】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儋耳》【宋】苏轼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东坡简介资料
苏东坡简介资料苏东波,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苏东坡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苏东坡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东坡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诗人苏轼的简介
诗人苏轼的简介关于诗人苏轼的简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人苏轼的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清新豪健,善用比喻夸张,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1](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苏轼像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农历虚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二人正锐意于诗文的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最著名20首诗
苏轼最著名20首诗0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世的悲欢离合,月亮的阴晴圆缺,从来都无可奈何。
谁一辈子能没点儿遗憾呢?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所以,有缘时惜缘,无缘时随缘。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愿余生,一切安好。
02《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命运变幻是上苍的玩笑,跌宕起伏是人生的本相。
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颠沛流离。
可他却说: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身处凡俗心自清,把人间看得透彻清明。
生活,是一首跌宕起伏的歌。
无论是悠扬,还是感伤,我们都要不畏路上的雪雨风霜,终会一路高歌,一路阳光。
03《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谁都会怀旧,谁都会思乡,最都会苦闷,可如果只是烦恼,并不能改善自己的心情半分。
昨日像那东流水,只可逝,不可追。
与其一味感怀过去,不如珍惜当下,幸福可期。
0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总有风雨,苏轼却不以为意。
他说:我有草鞋轻胜马,我有蓑衣穿雨行,风雨自来,我自从容。
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人怎能不爱苏东坡?正所谓: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没有不同,都是一会晴天一会雨天,习惯就好,看开就行。
05《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苏轼最哲理的一首诗。
唐宋八大家苏轼介绍
唐宋八大家苏轼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也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苏轼在文学、诗词、散文、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他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家”之一。
在绘画上,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此外,苏轼也是历史上的治水名人。
他的作品包括《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以上是关于唐宋八大家苏轼的介绍,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文学家。
苏轼
三、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 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 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 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 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 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1] 四年后还朝判登 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 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 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 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 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 ,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12]
一、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1月8日) 出生于眉州眉山,[2] 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 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 ,但是很用功。[3]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 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 缺之意。[4]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 道家风范。好交友,[5] 好美食,[6] 创造许 多饮食精品,[7] 好品茗,[8] 亦雅好游山林 。[9]
八、筑建苏堤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 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 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 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 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 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 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 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 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苏东坡
苏东坡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在绘画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
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名号由来苏东坡(1037~1101年),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很多人或许并不知晓苏轼名号的由来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人生的悲欢离。
苏洵在给苏轼取名时,是煞费一番苦心的。
轼,是古代车前用做乘车人扶手的横木。
对于车载人这一功能而言,轼是没有用的。
但是如果没有轼,那就不仅仅是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乘车人在崎岖颠簸的路上也难确保安稳。
苏洵取“轼”名,是企望其“外饰”,即巧为观瞻,处世圆通。
“轼”字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凭)轼而观”,苏洵写的《名二子说》是这样解释的:“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说起“东坡居士”这个名字有一番来历: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十二月,苏轼被贬黄州。
初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
苏东坡词十首全文
苏东坡词十首全文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苏东坡简介
苏东坡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苏东坡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苏东坡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苏东坡生平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评述
他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 有极高的成就。他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 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从分散在他著作里的诗文 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的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 他在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后面一句说“豪放”要耐人寻味, 并非发酒疯似的胡闹乱嚷。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义, 用苏轼所能了解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俞矩”; 用近代术语来说,就是:自由是以规律性的认识为基础,在 艺术规律的容许之下,创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动。这正是苏 轼所一再声明的,作文该像“行云流水”或“泉源涌地”那 样的自在活泼,可是同时候很谨严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 不可不止”。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 “豪放”。
谢谢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宋任宗嘉祐二年中进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 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 地作地方官。 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 出狱,贬为黄州(今 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 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 出任杭州、颖州 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 州)、儋州(今海 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 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 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他的散文 挥洒自如, 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由《东坡全集》。
作品评述
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 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 所称道的沙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 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 彷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
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苏轼字画源自苏轼故居作品
满庭芳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 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 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 双歌罢,虚檐转月,馀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 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 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