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联合用药资料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
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
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
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太全了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太全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段。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通过合理的搭配和配伍规定,能够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联合用药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例如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可采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以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
2.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针对高血压患者,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案,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例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CCB(钙通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轻心脑血管的负担。
3.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用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者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抗血栓的效果,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4.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能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而口服降糖药物则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减少胰岛素的消耗,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5. 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用药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抗抑郁药可缓解抑郁症状,抗焦虑药则能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两者的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然,联合用药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此,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代谢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搭配方案,并定期进行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综上所述,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和减少不良反应。
然而,联合用药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
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
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
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
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1.混合感染。
2.严重感染。
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
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
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的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对青霉素G氨基苄青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
近年来对红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也升高,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率低,对头孢噻吩、头孢吡啶、万古霉素及利福平极少耐药。
浅谈抗生素的联合用药
建议在液体中加入的药物应限制最低数量,以不超过1种为宜。
在液体中>2种药物应有试验依据,否则不允许。
2.3 加强对输液配制内外环境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治疗室(配液室)及病房管理,治疗室必须严格消毒和管理,每日消毒1~2次。
控制非工作人员入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输液污染,定时消毒,打扫病房,进行细菌监测,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减少因环境污染诱发输液反应。
有条件的医院应在治疗室内安装空气净化设施或配备净化无菌工作台,改善护士配液操作环境,减少药品污染及输液反应发生。
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输液配制操作,配液前,应仔细检查液体内有无异物,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纹,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在配液添加药物时应尽量减少对输液瓶塞的穿刺次数,针头不宜过粗,一般采用9~12号为宜,以减少橡皮屑的脱屑,减少配液注射器反复多次使用,严格按照一人一针,一药一针。
添加安瓿注射剂时,应先消毒安瓿颈,锯割后再次消毒,方可掰开,且须倾斜45º,尽量减少玻璃屑污染。
2.5 加强对老年人输液反应的观察做好临床输液用药的管理及临床观察,对每一个输液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严密观察,特别是刚开始的20~30min 内,如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对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自感劳累,饥饿或突然血压升高者,应暂时停止静脉用药,待上述症状消退后再继续静脉给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2.6 输液反应的处理输液过程中应加强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出现寒颤、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对症处理,分析原因,并静注654-2注射液20~30mg /次。
一般注射后,多数患者在10min 左右畏冷、寒战解除,面色转红,四肢转暖,其它症状缓解,因静脉滴注654-2是目前治疗输液反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输液反应的监控和管理。
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强药效(正确配伍)
兽医西药正确配伍
来源:《科学养猪实用指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奎若酮类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2.头孢类:
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Ⅱ →新霉素、庆大霉素、奎若酮类、硫酸粘杆菌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3.氨基糖苷类:
硫酸庆大霉素、卡娜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多西霉素、TMP(甲氧苄啶) 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4.大环类酯类:
硫氰酸红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新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5.多粘菌素类:
硫酸黏杆→替米考星、罗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奎若酮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6.四环素类:
盐酸多西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四环素同类药、TMP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7.氯霉素类:
氟苯尼考→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硫酸黏杆菌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8.奎若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链霉素、新霉素、磺胺类、庆大霉素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9.磺胺类:
SD 、SMZ →TMP、新霉素、庆大霉素、卡娜霉素、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1.洁霉素:
盐酸林可霉素→甲硝唑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国际单位1mg﹦1000(IU)。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可与青霉素、头孢类、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TMP等药物联合使用。
不可与氯霉素、替米考星、四环素、红霉素、氟苯尼考等联合使用。
9 .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等)
可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TMP等药物及黄连素联合使用。
不能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莫能菌类、两性霉素B等以及山楂、乌梅、山萸肉、五味子、川芎、神曲、麦芽、白芍、赤芍、白陶土、果胶、活性炭、硼砂等联合使用。
可与喹诺酮类、TMP、双黄连等药物联合使用。
不能与红霉素、替米考星、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
6 .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可与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新霉素、TMP等联合使用。
Hale Waihona Puke 可与人参、柴胡、甘草、清肺汤、竹叶石膏汤、六味地黄汤、白芍、赤芍、黄连、黄柏、、葛根联合使用。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1.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纳、美西林等)
可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类药物等联合使用。
可与金银花、鱼腥草、板兰根、、蒲公英、青蒿、芦根、银花藤、双黄连、松萝、天葵、五苓散、麻杏石甘汤等联合使用。
不能与四环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氯霉素、红霉素与磺胺类药物等联合使用。
不能与红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多粘菌素B、磺胺类药物及大黄、犀角、羚羊角、白矾、赤石脂、牡蛎、珍珠母、滑石、硼砂联合使用。
7 .酰胺醇类药物(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例子及原理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例子及原理抗生素联合用药是指将两种或更多种抗生素同时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这种用药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同时可以扩大抗菌谱覆盖范围,在一些严重感染或复杂感染的情况下发挥更好的疗效。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协同作用: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即两种抗生素的综合疗效大于单一应用时的效果。
比如,青霉素与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可以相互增强抗菌功效,抑制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生长。
2.增加抗菌谱覆盖范围: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不同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敏感性,联合用药可以增加对多种病原体的有效覆盖范围。
例如,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覆盖更广谱的细菌感染,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等。
3.消除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联合用药可以降低细菌产生耐药变异的风险。
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抗菌靶点,同时应用能够减少细菌产生耐药基因突变的机会,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4.减少副作用和毒性:抗生素联合用药可以降低某些抗生素的单药数量,从而减少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和毒性。
选择两种互补或补充作用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剂量,从而减轻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毒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抗生素联合用药例子: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如阿莫西林/舒巴坦):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但由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导致耐药性的出现。
而联合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从而增加抗菌活性,提高药物对β-内酰胺酶阳性菌的效果。
2.多种静菌性抗生素联合用药:在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下,联合使用多种静菌性抗生素可以增加细菌的敏感性,并提高抗菌效果。
如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青霉素/万古霉素等。
3.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结核病的治疗通常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如伊索韦胺、拉米夫定、吡嗪酰胺和丙胺乳酸盐的联合使用就是一种常见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原则抗菌药物是用来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的药物,但滥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及分级管理原则进行详细探讨。
一、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1. 确定感染病原体:在开始抗菌治疗时,首先要明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情况,以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2. 考虑联合用药:对于病情复杂或有多重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以增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3.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药敏结果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避免重复覆盖: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多种药物有相同的作用机制,以免出现重复覆盖的情况。
5. 避免拮抗作用:在选择抗生素时,应避免出现相互拮抗的情况,否则会减弱抗菌效果。
6.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在联合用药时,要注意各种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反应过大的情况。
7.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药物过敏等因素个体化选择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1. 一线药物:对于常见的细菌感染,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一线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 二线药物:当一线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耐药时,可以考虑使用二线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3. 三线药物:对于罕见的或多重耐药的感染,可以选择三线抗菌药物,如利奈唑胺、替考拉宾等。
4. 权衡疗效和费用: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权衡其疗效和费用,避免因为药物费用过高而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
5. 指导合理使用: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包括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避免患者自行减少或增加药物剂量。
6. 加强监测评估: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患者的监测评估,包括细菌培养结果、感染症状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保护抗生素的疗效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
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抗菌药(即抗生素)的分类及联合用药抗菌药的种类很多,常用于临床的有200多种。
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有: 1.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2.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3.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4.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5.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6. 氯霉素类(如氯霉素)7. 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 8. 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
正是抗菌药的使用,使过去许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但也许是人们对这些“抗菌药”太过熟悉,加上其中的很多药可以在药房或药店直接买到,就出现了滥用现象,而造成细菌耐药性发生以及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甚至产生毒性反应等不良后果。
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适应症,根据药物本身性质使用抗菌药。
病毒性疾病(如常见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宜用抗菌药。
上述药物都属于处方药,抗生素没有非处方的。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穿心莲片、板蓝根和清火栀麦片、三金片、复方红根草片桂林西瓜霜系列,炎可宁片,蒲地黄消炎片,等等。
1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者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
自上个世纪30、40年代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相继发现后,抗生素作为治疗各类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迅速发展壮大,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新型抗菌药物。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
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
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
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与联合使用
一、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供全身或局部应用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品的统称。
二、B内酰胺类(青霉素、头抱类、棒酸、硫霉素、诺卡霉素)1)抗G+。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芽抱杆菌(炭疽)、魏氏梭菌(肠毒血症、仔猪红痢)破伤风梭杆菌、肉毒梭菌(食品中毒)、丹毒杆菌、结核分支杆菌}。
酸性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繁殖期杀菌3)B-内酰胺类与B-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霉烷飒)、他佐巴坦]合用有较好的抑霉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B-内酰胺酶抑制剂与B-内酰胺酶结合,使其对B-内酰胺类破坏减弱)。
4)青霉素类与氨基甙类协同(青破坏细菌细胞壁,有利于氨类进入细菌发挥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大剂量会降低氨类活性。
青霉素与庆大不能混合注射,因B-酰胺类环会使庆大部分失活。
5)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与TMP增效6)青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合用(青为快效杀菌剂,四等为抑菌剂,在四等的作用下,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停止生长,从而干扰了青霉素类的作用)7)青不能与VC、碳酸氢钠同时使用。
2、氨基甙类(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新霉素、卡那、丁胺卡那、壮观、安普霉素等)1)抗G-{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禽霍乱、鸭疫里默氏杆菌)、嗜血杆菌(传鼻炎)、坏死杆菌}。
2)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3)静止期杀菌药4)与B-内酰胺类协同5)与TMP增效。
如丁胺+TMP对各种G-有效6)与多粘菌素合用(阻碍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7)庆大或丁胺可与喹喏酮类合用8)链霉素与四环素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9)链霉素与红霉素增强对猪链球菌病的治疗10)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11)不与氯霉素合用(氨类主要使细菌的核蛋白聚合体分解,而氯霉素不但能稳定此聚合体,并阻止氨类进入细菌内起作用,从而拮抗氨类的杀菌效能12)同类药物不可联用以免增强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毒性13)与碱性药物连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14)与头抱类合用可引起肾小管坏死15)庆大与速尿合用增强耳毒性16)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会发生水解失效17)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3、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等)1)广谱抗生素,酸性2)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3)速效抑菌4)四环素类药物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牧菌素(泰妙灵X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感染时有协同,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兽医临床上抗生素的联合用药-狗狗常备药
所属专题【狗狗与抗生素】兽医临床上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兽医临床上要根据药物的性质与药理作用,针对疾病的病原体和临床特征,科学合理的联合使用药物,以扩大抗病毒和抗菌谱,增强对病原体的杀灭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以提高药物预防与临床治疗的效果。
当临床上出现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或产生严重耐药性菌株时,应及时采取联合用药,以充分发挥各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与促进作用,可有效的提高临床防治效果。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1.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纳、美西林等)可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类药物等联合使用。
可与金银花、鱼腥草、板兰根、、蒲公英、青蒿、芦根、银花藤、双黄连、松萝、天葵、五苓散、麻杏石甘汤等联合使用。
不能与四环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氯霉素、红霉素与磺胺类药物等联合使用。
2 .头孢类药物(头孢噻呋、头孢唑啉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噻吩钠等)可与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双黄连、TMP抗菌增效剂等联合使用。
不可与氟苯尼考、红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等联合使用。
3. 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阿米卡星、安普霉素等)可与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TMP等联合使用。
不能与头孢类、林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两性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联合使用。
4 .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竹桃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北里霉素、螺旋霉素等)可与新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联合使用。
不能与青霉素类、头孢类、林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双黄连及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
5. 林可胺类药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可与喹诺酮类、TMP、双黄连等药物联合使用。
不能与红霉素、替米考星、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
6 .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可与氟苯尼考、庆大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新霉素、TMP等联合使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完整版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
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
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
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例子及原理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例子及原理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常常是针对复杂感染和多重感染的有效手段。
通过联合用药,可以增强抗菌效果、覆盖不同的感染部位、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耐药性,以及减轻毒副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联合用药的例子及原理。
1. 联合用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的重要结构,它保护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抗菌药物具有抵抗力。
因此,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以同时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增强抗菌效果。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以破坏细菌胞质膜的完整性。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 联合用药增加抗菌效果有些抗生素单独使用时效果较弱,但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可以增加抗菌效果。
例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抗菌效果,覆盖更多的病原体。
此外,氟喹诺酮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也可以增强抗菌效果。
3. 联合用药覆盖不同感染部位不同的感染部位需要使用不同的抗生素。
例如,肺部感染需要使用透过肺泡上皮细胞的药物,而泌尿系统感染需要使用能够透过尿路黏膜的药物。
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以覆盖不同的感染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分别针对肺和泌尿系统的感染进行治疗。
4. 联合用药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生素的使用常常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而联合使用一些免疫增强药物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例如,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可以联合使用一些免疫刺激剂或者细胞因子,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快感染的恢复。
5. 联合用药降低耐药性耐药性是抗生素治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以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降低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分类和指征
类一繁殖期杀菌剂 :包括青霉素类 、头孢 菌素类 。其作
类和三类合用 , 理论上三类可拮抗一类的抗菌效能。 因
用机理是能使敏感菌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粘肽的合成 , 造成细胞 壁缺损 , 失去渗透屏障作用而死亡 。 因为处于繁殖期的细菌其 细胞壁的 粘肽 合成十分旺盛, 因而一类抗生素可显示出强大 的杀菌效力 二类一静止期杀菌剂: 主要是氨基甙类抗生素, 如链霉素、 庆大霉素、新霉素 、 卡那霉素及 丁胺卡那霉素 。 静止期细菌 对
类和 四类合用 ,一般 不发生拮抗 ,多呈现无关作用 。 二类和Ⅳ 类合用 ,可获增强或相加作用 。如多粘菌素和磺胺药合用,可 增强对变形杆菌 的抗菌作用。T o E 可增强四环素、庆大霉素 、 卡那霉素的抗菌作用 。 三类和 四类并用, 一般不发生拮抗而呈
现 相 加 作用 。
一
抗 生素的分类方法有 多种 , 根据其对微 生物 的作用方式可 将其分为四类 。
中图分类号:R 6 . 9 93
联合 用 药 的 目的是 提 高疗 效 , 少 副 作用 , 缓 或 防 止 抗 减 延 药性 的产 生 。 生素 的选择 , 抗 应根 据 细 菌培 养 和 药敏 试 验 的 结 果而 定 。 在 基 层 兽 医诊 所 ,因受 条件 限制 多 无 法进 行 ,以下 但 几 点可 作 为 联 合用 药 的指征 。 1联 合 应 用 抗 生 素 的指 征 1 1病 因 未 明且 病 情 险恶 的严 重 感 染 。 细 菌 性 心 内膜 炎 . 如 和败血症;
及 四环素类 。 此类抗生素能快速抑制细菌蛋 白质 的合成 , 从而
.
链霉素联用, 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疗效 , 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
的二类和三类均可联用, 如氨基甙类和氯霉素合用 时, 因氨基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在qq群聊天经常会谈起抗生素的联合应用问题,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看法和观点。
有的说头孢类和克林用了很长时间,效果很好;有的人就反对说这样联用不合理,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此将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及相互作用行文如下,非本人一家之言,乃医药权威人士多年经验之积累所成,有意者可借鉴参考。
联合用药指征:1 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
2 混合感染。
3 难治性感染。
4 需长时间用药的感染。
5 为了增强疗效。
6 为了减轻不良反应。
抗生素分类:A 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硫霉素类等),万古霉素类。
B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甙类,喹诺酮类,杆菌肽类,多粘菌素。
C 快速抑菌药: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
D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环丝氨酸。
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A+B=协同,即作用加强。
A+C=拮抗,即效果降低。
B+D=协同或无关。
C+D=累加,即作用互补。
A+D=累加或无关。
C+B=累加或协同。
大家如果画个图表,看起来会一目了然。
限于笔者对电脑的无知,只能这样列出,有意者可将四类药物分置四个角,用连线连起,将相互作用标记于上,会非常清晰。
特别提示,A类繁殖期杀菌药作用原理为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是细菌不能合成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而死亡。
故而联用C类速效抑菌药时将会不起作用。
因为C类药物作用机制为可与细菌核蛋白体50S 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蛋白质肽链延伸受阻而抑制细菌生长。
而细菌不生长则不会合成细胞壁,使A类药物失去作用。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
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
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抗生素联合用药原则
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抗生素联合用药原则2014-02-09医学论坛网医殇(一)细菌分类:现将细菌分成以下几类,并拟出其用药大原则:1、G+菌:例如上感、青壮年肺炎。
普通的用头孢一代二代、阿奇就可以搞定了。
恐怖菌代表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此种要用到最顶级的万古霉素、替考拉丁、利奈唑胺才能搞定。
2、G-菌:例如医院获得肺炎、肠道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
普通的用头孢三代和/或喹诺酮就可以搞定了。
恐怖菌代表:铜绿假单胞菌(选药:舒普深、泰能、美平、特治星、环丙沙星、马斯平)、肺炎克雷伯菌(选药:碳青酶烯类:泰能、美平)、鲍曼不动杆菌(选药:泰能、美平,省钱方案或尝试:舒普深+丁胺卡那)。
3、厌氧菌:一般消化系统的的胆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用到;妇科感染也常。
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4、支原体:儿科的支原体肺炎常用:阿奇霉素5、立克次体:内科的恙虫病必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6、其他杂菌:可考虑喹诺酮或阿奇来解决。
(二)抗菌药物分类及其抗菌谱、常用药物:1、青霉素类:(1)青霉素:对G+菌、G-球菌有效,我感觉,现在估计只有急性肾炎、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化脑、梅毒这些非得用PG的病才会用它了。
(2)对G-G+均有效的广谱青霉素:代表药: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此类不仅对G+有效,主要抗菌谱是对G-有较强的作用,若加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则效果更佳:例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这些都是好药贵药。
进口药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劲药),对G-、厌氧菌均有强大作用。
2、头孢类及头霉素类一代:抗菌谱:G+常用药:头孢替唑、头孢拉定二代:抗菌谱:G+、G-均有不太强的作用。
常用药:针: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口服:头孢克洛(希刻劳,口服好药)、头孢丙烯三代:抗菌谱:G-常用药: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甲肟、头孢地嗪、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进口,劲药)四代:抗菌谱:G-比三代好一些,厌氧菌也有效头孢吡肟(马斯平,劲药)头孢匹罗:虽是四代,但国产的效果很不怎么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扩大抗菌谱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生物膜,以阿奇霉素 抑制作用最强,细菌生物膜是导致头孢菌素治疗 失败的重要原因
• X类:禁用
6/23/2019
哺乳期抗生素使用
• (1)哺乳期不应服用或服用后宜停止哺乳的药物 磺胺药﹑异烟肼:在乳汁中浓度与母血中相等 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乳汁中浓度约为母血浓度
1/2 • (2)哺乳期可应用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乳汁中浓度较低 氨基糖苷类:在乳汁中有一定浓度,但乳儿肠道基本不
6/23/2019
新生儿抗生素使用
• (2)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点: • 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
• 慎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 • 不用氯霉素、磺胺药、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6/23/2019
小儿抗生素使用
• 氨基苷类有明显耳、肾毒性,应尽量避免应用
•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有一定耳、肾毒性,仅 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 联合用药的指征: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单一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的顽固感染 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 药物不易渗入的特殊部位感染
6/23/20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 手术则高达95%。
•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 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 素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 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 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 喹诺酮类对软骨、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6/23/201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用药
• 协同作用: 青霉素G与氨基苷类合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但不能
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否则降低抗菌活性
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可竞争性抑 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肾小管的分泌,使其排泄 减慢,增强疗效,延长作用时间
抗生素联合用药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药理教研室 赵佳
联合用药
• 定义:联合用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 先后使用。
• 联合用药后出现的作用称为相互作用
• 相互作用分类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 定义:1997年WTO修订的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 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
• 具体要求:应用医学和药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按 照安全、有效、适时和经济的用药原则实施药物 治疗
• 我国:保守估计药源致死的病人至少在20%以上, 既每年8万人以上。
6/23/2019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
• 目的: 扩大抗菌谱、协同抗菌、延缓耐药性产生、
减少不良反应
• 联合用药的原则: 必须有符合联合用药的目的,有明确联合用
药指征,一般限于两种药物联用,极必要时才三 药联用
6/23/2019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
吸收
6/23/2019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
• 体重法: 小儿体重(kg)×成人剂量
小儿剂量= 60
• 年龄法: 1岁以内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用量=0.05×(年龄+2) ×成人剂量
6/23/2019
新生儿抗生素使用
•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 体内酶系统不足或缺乏 • 肾功能发育不全
6/23/2019
根据适应症选择抗感染药
•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 心内膜炎、蜂窝织炎、猩红热:青霉素、头孢唑 啉、氨苄西林、大环内酯类
• 大叶性肺炎: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 孢唑啉
• 支原体肺炎:多西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
6/23/2019
根据适应症选择抗感染药
•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阿莫西林、 甲硝唑
6/23/2019
老年人抗菌药物使用
•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肾脏萎缩﹑肾功能减退,用量应为常用治疗量的1/2
至2/3 • (2)老年人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点: 选用杀菌剂:青霉素、头孢等β -内酰胺类 剂量宜偏小:氨基糖苷类易致耳聋
6/23/2019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
B类
C类
D类
X类
青霉素类 克拉霉素 链霉素
6/23/2019
抗菌药按作用机制分类
• Ⅰ类为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和头 孢菌素)
• Ⅱ类为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喹诺酮类
• Ⅲ为快效抑菌药: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 Ⅳ为慢效抑菌药:磺胺类
6/23/2019
联合用药的效果
• 第1类 + 第2类:协同 • 第1类 + 第3类:拮抗 • 第3类 + 第4类:相加 • 第2类 + 第3类:相加 • 第1类 + 第4类:无关或相加
头孢菌素类 复方新诺明 妥布霉素
大环内酯类 庆大霉素 四环素类
林可霉素类 氟喹诺酮类
万古霉素
异烟肼
•6/23/2019
利福平
利巴韦林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
• 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
• 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 选用
• D类:避免应用,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 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
6/23/201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用药
• 拮抗作用 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等不宜与β-内酰胺
类抗生素合用——降低疗效
氨基苷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不宜与头孢菌素合 用——肾损害
头孢孟多、头孢哌酮不宜与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 合用——出血危险
6/23/2019
大环内酯类联合用药
• 协同作用:
•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妥布霉素、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
• 伤寒、副伤寒:氯霉素、氨苄西林、氟喹诺酮
6/23/2019
根据适应症选择抗感染药
• 菌痢:诺氟沙星、环丙沙星 • 百日咳:红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 • 霍乱:多西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 脑膜炎:SD、大剂量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
肟
• 四个要素: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
6/23/2019
不合理用药的严峻性
• WTO估计,有一半的患者没有正确使用药物 • 全球有1/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
于不合理用药 • 我国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
药所致。
6/23/2019
不合理用药的严峻性
• 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 延长等严重后果,有3.6%-25%是吃药吃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