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阅读第一节整体阅读学会快速读文课件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部编版语文 特殊任务 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 Word版含解析
特殊任务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赋分38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材料一荧惑(中国对火星的古称)已至,求索无疆。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经历了近300天的长途跋涉后,着陆巡视器安全“到站”,着陆乌托邦平原,红色火星第一次留下了中国印迹。
“目前,全世界已进行的21次火星着陆任务中只有9次成功,难度系数极高!”在传回地球的第一封“家书”中,祝融号火星车“讲述”了着陆火星的惊魂时刻。
安全着陆火星,既要选择地形平坦的着陆区,还要有合适的天气状况。
“地质学家说,我的软着陆区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
”祝融号火星车在“家书”中写道。
地处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约3300千米。
有科学假说认为,乌托邦平原曾经有海洋,并存在着与水有关的地貌特征,有待进一步探测。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说,乌托邦平原相对平缓,安全着陆是后续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
同时,从科学探测的意义角度来看,天问一号着陆点附近应该是古海洋与陆地的交接面,在这附近开展科学探测的潜力巨大。
“目前,我还在着陆巡视器内。
经过短暂调整后,出仓并开展巡视探测。
期待全方位了解火星,并且回传珍贵的数据和照片给大家哦!”着陆火星后,祝融号火星车目前仍处于适应和“体检”状态。
几天后,祝融号将自主驶离着陆器,抵达火星表面并开展巡视探测,完成“绕、着、巡”任务的最后一步。
祝融号火星车的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由于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略长(火星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37分钟),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
按照计划,约90个火星日后,祝融号火星车将完成巡视探测,顺利“收工”。
为了在短暂的3个月内获取更多有效的科学探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具备了“一身技艺”,共载有6种科学仪器,包括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等。
通过全力巡视探测,祝融号将为中国带来火星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推动对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课题的研究。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现代文阅读之传记阅读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 第二章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 第二章
1.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如对重要词语、句子 和内容的理解,对作品风格的分析和人物形象的评价,对 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 2. 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 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 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 二是运用传记知识分析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 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 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2.要抓住文章的叙事和描写中所充分展现出来的人物 的个性。对文章中写得生动传神的片断,要反复地诵读、 深入体会,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对一 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
3.把握传记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艺术特色。可以从 事件的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 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通过阅读掌握传记 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文采
②“分析传主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特征”题型:首先,从人物 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其次,从传主
第四部分 (2008
现代文阅读 · 第二章
(点击打开)
请根据②③④⑤段的内容,每段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陈寅恪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第二段主要写到陈 寅恪的学识和成就,从文中‚游学欧美十数年……一生治学涉及……等方面,尤其 精治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学‛这些内容可得出他‚学识渊博‛,从文中‚《隋唐制度 渊源略论稿》……有划时代意义‛,‚至于《柳如是别传》,……有着重要的参考 价值‛ 这些内容可得出他‚成就卓著‛。抓住‚学识‛和‚成就‛概括。第三段主 要写他在逆境中专心治学的态度,抓住‚心有所属,兀兀独处而无悔;志向远大, 冷清寂寞仍无怨‛概括。第四段写他对官位的态度,抓住‚陈寅恪被任命为科学院 中古研究所所长,但被他委婉地拒绝了‛、‚固守自己的价值主张‛概括。第五段 是作者对他治学精神的评价。抓住‚前人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 【答案】①学识渊博,成就卓著;②专心治学,无悔无怨;③不慕官位,固守 己见。④勇于创新,超越自我。(每点1 【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概括出主要事件,归 纳段落要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传主故事,结合作者的评价性词句,抓住关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一、(2016河南三门峡陕州段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5分)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
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
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
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2025高三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Ⅰ 整体阅读深度理解课件(共36张PPT).ppt
2.勾画论据:圈注含“如”“例”等的语句,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示比较、引述等的语句,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3.标注关键词: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示代词;④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提示信息的词;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三析层次和结构,把握每则材料的行文思路。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每则材料的结构,如总分结构等。 其次,从局部把握每则材料段落内部、段落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对比等。
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T1-A)(T3-B)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惟妙惟肖。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摘编自党争胜《霍克思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
第二步:带题细读——以题带文,勾画关键词句。
〔整体阅读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T2-A)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来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T1-C)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
(2)书评是以“书”为对象,对书籍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文章。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请结合(jiéhé)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答案: ①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 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②地球是我们(wǒ men)唯一的家 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③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 ;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第九页,共27页。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 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 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 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 ℃),白天奇热(99 ℃)。
问题? 探究性题目的创设,实际上就是考查考生对文本理解的程
1.带着问题, 细读原文
度或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只有把所阅读的文本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语句,某一科 学事物形成的过程或科学原理都了然于胸,才能对题目中
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究。
2.明确思路, 选准角度
在对文本内容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概念、科学论证步骤或过 程、具有什么科学价值等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理解,细致解 析所设题目的关键内涵,才能找准所答问题的方向。
第八页,共27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 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 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chú le)地球, 我们没有其它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 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 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 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行文思路与技巧的分析-分析行文技巧(课件)-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比喻论证:第二段中的“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这样做很平 常,就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把人类的心领神会比喻为“像 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使抽象的事理生动形象。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 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 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 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 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以及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 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 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 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 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
题点2 分析行文技巧 题点必备知识
文类不同,行文技巧也就不同。此处所说的行文 技巧,就论述类文字而言,是论证方法;就说明类文字而 言,是说明方法。
1.论证方法
论证是用严密的分析说理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常见的论证方
法有: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因果论证 引用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材料二 “家”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西方文明从 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 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 情制礼”的反复努力,不仅构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 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 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即使20世纪 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 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结构”的“家” 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 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 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
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 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 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 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
㈣ 对传记进行探究。
三、举例剖析(2008年广州一模)
舞者之歌
伊莎朵拉· 邓肯
小时候,我的母亲相当贫困,她无法为我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这种情况便赋予我一种自然发 展的生命,使我能表露童稚之情且永保赤子之心。每次看见那些老是有保姆跟家庭教师随侍在侧, 一举一动都被保护、照顾的孩子们,就觉得他们十分可怜,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的确是肆无忌 惮、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激发了我的舞蹈创作灵感,即表现纯粹的、不受任何干扰的自由。 母亲出生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原来是个虔敬的天主教徒。她离婚后,就抛弃了天主教信 仰,转为一个十足的无神论者。在我小时候,母亲就向我们揭发了圣诞老人的不存在。有次在学校 圣诞晚会上,老师边发蛋糕和糖果边说:“孩子们,你们看!圣诞老公公带什么东西给你们啊!”我 站起来很严肃地说: “我不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圣诞老公公!一切都是骗人的。”这下可把老师 给气坏了。她说: “只有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同学才有糖果!”我说: “那我情愿不要你的糖果!” 我真正的教育是从晚上开始,母亲会为我们弹奏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或 大声为我们朗读莎士比亚、雪莱、济慈的诗篇。这些时光总让我们心驰神往。在一次校庆上,6岁 的我当众朗读了威廉· 莱托的《安东尼致克娄巴特拉》,满座皆惊。 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回家,发现我聚集了一大帮连走路都还不太稳的邻居小孩儿坐在地 板上,而我则站在房间前面教他们做出各种舞蹈的姿势。母亲觉得很奇怪,我告诉她这是我开设的 舞蹈学校。她十分高兴,并坐在钢琴前为我们的舞蹈伴奏。学校就这样办了下来且大受欢迎。后来 邻近的小女孩也进了我的学校,我10岁的时候,这些舞蹈课已经排得满满的。 我们教舞的名气越传越远。一位曾住在维也纳的女长辈要母亲带我去跟旧金山一位著名的老师 学芭蕾舞,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他的教学。他要我踮起脚尖站着,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 说:“因为这姿态很美。”我认为这种姿态不但丑而且违反自然,在上到第三堂课时我就走了,再 也没有回去。他称之为舞蹈的那种僵硬陈腐的体操徒然破坏了我的梦想。我所梦想的是一种与之有 天壤之别的舞蹈。我当时还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样子,只是摸索着向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前进,直觉告 诉我,只要找到了那把钥匙,我就能登堂入室。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编现代文阅读教师备课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教学案
年度卷别所涉考点选文2015上海卷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地图与理论模型》福建卷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说不尽的萤火虫》——摘编自《新华文摘》广东卷分析作品语言特色;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2013广东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山水画中的地质学》赵野木——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2012福建卷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作品语言特色《蟋蟀之话》夏丏尊山东卷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析作品语言特色、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古怪的重水》叶永烈——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最新考向1.从材料的选择上看,科普文章兼顾中外作品,内容涉及动物、植物、地理等各方面。
2.从题型上看,试卷有的以“主观题+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也有的以纯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从考查内容上看,注重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分析语言特色”等的考查。
4.从考查趋势上看,新课标全国卷多年没有考查科普文章,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考查的可能性在增大。
1.概念科普文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就其内容看,一般是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对新兴学科的介绍,对某种规律的阐述,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说明,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的特征。
就其写作看,主要是运用错误!说明的表达方式兼以或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或亦庄亦谐的语言来展示科普知识。
2.结构形式科普文作为典型的说明文,其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从“概说”到“分说”)、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错误!递进式等。
3.说明顺序科普文的写作顺序有错误!时空顺序和逻辑顺序两大类。
其中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的阅读方法
考情分析1.选材范围(1)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章多节选自现当代名篇,情节相对完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侧面。
作品多反映底层人的生活。
(2)人物选择上,主人公大多平凡而典型,他们身上具有闪光点;主题上,反映小人物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轻财重义等中华传统美德,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多展现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上的高贵品质。
2.考点考向(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
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
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赏题。
(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集中于拓展和探究题。
基础知识一、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其中,人物是核心,情节是骨架,环境是依托。
二、小说篇幅(1)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
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小说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字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字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
(2)中篇小说(三万字至六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三万字至六万字的小说为中篇小说。
也有少数十几万字的小说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
(3)短篇小说(几千字至三万字)。
一般认为,字数在几千字到三万字的小说为短篇小说。
(4)微型小说(数百字至几千字)。
一般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应在两千字以下。
三、常考小说题材、主题(1)军事小说。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汇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城市群理论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提出的“Megalopolis”城市群概念。
他提出“城市沿城市交通网络发展会演化成一个有机的社会经济体系,继而通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把多个社会经济体系连接,产生一个呈多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
时至今日,都市圈及城市群概念日渐成熟,也被广泛应用于大都市规划的蓝图中。
发展都市圈不仅成为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更是发挥虹吸效应,吸引资金、人才产业集聚,带动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9 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一“都市圈是城市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摘编自戴德梁行《2019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摘编自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材料三想“撬动”城市圈发展,向心力的支点究竟在哪?苏锡常三座经济强市给出的答案是,产业协同。
4月21日,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三市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制造业。
会议提出,苏州、无锡制造业“底盘”很大,常州“智造”也是全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道风景线,三市有能力共同打造产业智造服务联盟,共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18届高考冲刺阶段语文系统复习资料(全国卷模式)【中】——各题型答题知识与方法体系II、散文阅读{1}读懂散文【一】根据四要素——内容、主题、结构、语言及四要素各自相应的艺术手法来阅读。
基本原理同小说。
【二】分类阅读。
根据内容来分类:1、分类:写景散文、状物散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当然一篇文章可能是单一的一种类别,更可能是两种、三种甚至四种的综合。
这个时候需要先读题,根据题干的信息判定考查的类别有哪些,就按照考查的类别阅读。
2、转化:如果是只考一种类别或者主要考查一种,而文章却是几种的综合,那么在阅读中要学会转化,比如考查状物,那么文章中涉及的其他类别如写人写事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思想就需要转化到物上,让物去承载。
【三】阅读知识与技法1、写景——借景抒情1)景,即画面,需要弄清楚画面的构成及其特点。
注意:人及人的活动也是画面内容之一。
画面要分类并命名:分类可能按时空分类,也可能按性质来分类。
下面按照性质来分类:(1)自然景物——时空(2)人的活动——时空+人(3)人与自然(人活动的结果,如劳动成果)——自然+人2)景要体现一定文化,承载相应的情感——借景抒情。
(1)自然景物——内心的喜悦,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2)人的活动——对人的赞美与崇敬,对人改变自然、保护自然如劳动的赞美。
(3)人与自然(人活动的结果,如劳动成果)——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文化可能涉及人文关怀、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传统文化之美如农耕文化、隐逸文化……如2015四川卷《太湖碎锦》第二题,就考查对画面的分类概括及其表达的情感。
3)对景的描绘:描写的角度、顺序和手法以及语言。
(1)角度与顺序:角度——时空、五觉;顺序——时空、逻辑(2)手法:描摹类——勾勒、细描、工笔、白描、浓墨重彩、绘声绘色绘形……衬托——烘托、反衬,对比,想象,联想,虚实,动静,声寂……(3)语言:语音、词语、句式、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排比……如2015四川卷《太湖碎锦》第一题就考到了对景的描绘,第四题就考到了写景的角度——近观与远眺。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Ⅰ复习任务群1信息类文本阅读任务2分析论证特点
二、论述类文本本论部分层次安排 “总分”结构中的“分”即议论文的本论部分,这是论述类文本论证分析部分, 其内部层次有:
并列式
对照式 层递式 综合式 特殊式
各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明中心论点,各论点、各 段落是平行的;有时,提示分论点的语言形式也大致相同。 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作分析。 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过程。 综合运用几种结构方式,如先并列,再层递;先对照,再层递等。 针对驳论文的破立式,有的先破后立,有的先立后破,有的边破边立。
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 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 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被争夺的 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 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 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 方式来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 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都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时,网络中新的信 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 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 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 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 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 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 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 谣言。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 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 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 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 没有信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 不明真相地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高考语文传记阅读备考方略1
高考语文传记阅读备考方略【知识梳理】1. 传记的定义传记是记述人物事迹的一种文体。
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2. 传记的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3. 传记的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等。
自传的特点是:①第一人称,作者即传主;②展现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他传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他传的特点是:①第三人称叙述性传记;②展现思想脉络、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2)从表达方式看,还有叙议结合的“评传”。
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
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有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人物评传的特点有二:①采用第三人称;②“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
【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高考的考查要求,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案)-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I06.1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的特色考法教学目标把握科普类文章的特色及考法,准确阅读解答科普类文章的各种设题。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近两年来,新高考的信息类阅读主要选择论述类文本为命题对象,但信息类阅读既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高考命题日益灵活的当下,实用类文本也应纳入复习备考的范围。
其中科普类文章作为轮考点,不应被忽略。
科普类文章的选择题跟论述类做题思路是一致的,这里重点针对科普类文本的主要文体知识及常考主观题目进行概括梳理分析。
二题点必备知识1.科学小品的概念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
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科学小品的主要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要使文笔生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要善于穿插趣闻,三要善于运用修辞。
(3)内容的通俗性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二)科普文章的结构特点科普文章的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首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然后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三)科普文章的说明顺序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特点到用途、总分总等)。
信息的迁移与应用-观点迁移运用(课件)-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①鉴赏者能够通过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读“十八之败,杏南表弟 阵亡,营官亡者亦多”,可以了解与此有关的部分史实。 ②家书可以启发鉴赏者体悟宇宙人生,“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吾生平长进 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可以启发鉴赏者积极面对磨难。 ③家书是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曾国藩在家书中既引用谚语,又联系 自身经历,循循善诱,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说教。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 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 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 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 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 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 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 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 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 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 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 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 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 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 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 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 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材料由传记文本和相关链接两部分组成, 相关链接一般为 2~3 个,能够突出人物的时代延续性和影响力,帮助考生更好 地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2.从题型上看,传记阅读有何特点? 由于 2017 年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大幅调整,高考传记阅读 的题型也应作出相应变化, 即由原来的“1 客观(5 选 2)+3 主观” 调整为“2 客观(5 选 2 与 4 选 1)+1 主观”。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
题目信息
考点考向 概括分析传主作出贡
试卷
选文
分析概括 (选择题)
概括分析 传主事迹
概括分析 传主形象
献
分析传
评价传主观点 探究某些问题
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 记技巧 因
2016· 卷Ⅰ
《寻找属于自己 的句子》 《吴文俊的数学 世界》 《一代通儒顾炎 武》 《朱东润自传》 《将军赋采薇》
❻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 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 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 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 自己的句子。 ❼2016 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 人物(传主)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初步了解传主人生 轨迹。
第二步:明事 事件是传记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叙述传主行为事迹的相关语句,如时间、地点等,然 后筛选概括出事件。 第三步:辨法 所谓辨法,就是考虑作者在运用事件展现传主形象时运用的各种手法,包 括选材组材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通过这些方法来领悟作 者的创作意图。
❷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 1965 年 3 月 8 日的《西安晚 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 1979 年小说《信任》 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 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 9 月 25 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 之后,陈忠实 40 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 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第四步:察情 所谓察情,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传主作出怎样的评价,表现 了传主怎样的精神面貌、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步快速读文示范] —————[考题原文]—————[四步信息提炼]—————— (2016· 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2 分)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❶1942 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 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 ,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 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 20 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 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❸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 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 10 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 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 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 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 袍,换上“列宁装” 。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 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 生。
√
√
√
2016· 卷Ⅱ
√
√
√
√
2016·卷Ⅲ 2015·卷Ⅰ 2015·卷Ⅱ
√ √ √
√
√ √ √ √ √
√ √ √
1.从选材特点来看,高考对传记阅读的考查有何特点? (1)主要选取那些在某一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有潜心 钻研的学问家、见识卓越的教育家、探索求新的科学家、为 国为民的政治家、骁勇善战的军事家等,如 2016 年全国卷Ⅲ 《一代通儒顾炎武》的传主是思想家顾炎武。
第一节 整体阅读 学会快速读文 ——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
高考对任何一种文体的命题角度都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 因此,高考对传记的命题就是从人、事、情、法四方面命制的。考生对传记的 阅读,可从传主入手,梳理传主事件,来洞悉传记的手法、表达的情感态度、 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传记文本阅读“四步骤” :
❺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 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 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 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 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 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 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 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
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 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 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 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 认为自己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 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 的。
❹1985 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 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 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 己是“乡棒”, 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 面对世界, 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 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