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得多 少得多 多一些 少一些》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多(少)一些、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多(少)一些、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多(少)一些、多(少)得多-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目标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将会掌握数与数量、数的读、写、认识、比较及加、减等基础内容,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教材内容本教材共包括以下内容:•数与数量:数和数量是数学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数和数量的概念及其关系。

•数的读、写、认识、比较:学生需要学会认识数字,并能够熟练地读、写和比较不同大小的数字。

•加、减:学生需要学会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让学生感受多少的概念,从而掌握数学中的多少关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熟练掌握多和少的概念,理解多少的概念。

•理解多少的关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多和少的概念的讲解及多少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多少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鼓励学生自己想出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4. 学情分析及教学准备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对于多和少的概念还不是很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多次的解释和练习。

此外,该课程需要准备一些与多少概念相关联的实物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使用一些鲜活的例子来导入,比如让学生看一只筐里放了很多苹果和只有几个苹果的篮子,然后问学生哪只筐里的苹果多一些。

2. 讲解(15分钟)通过比较不同的实物或图片,来让学生理解多和少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些苹果同时买哪一堆更多呢?•这些馒头中哪堆上面有更多个馒头?•如果你有100元钱,你能买到多少糖果?3.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少的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物,让学生自己比较多少的数量,或者给学生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自己算出多少。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数量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数轴演示和实物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轴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少得”的概念以及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的运算》中的“加减法”知识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少得”的概念。
2.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数等。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具体内容包括:
1.多一些、少一些:通过数轴和实物操作,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中“多”和“少”的关系。
2.多得、少得:引入“比较”的概念,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多得”和“少得”的含义。
3.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教案精选:小学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小学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小学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小学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叠书,一筐苹果,一筐草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呈现问题情境。

新年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家呢!(多媒体出示画面:三个小动物围坐桌前,每个动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动物呢?(小猴、小猪、小猫)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动物的头像。

2.尝试猜数。

谈话:这是小猪做的星星,它做了10个。

(在黑板上贴出星星并标上”10个”)提问:小猴做了儿个呢?提示可以先和小猪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几个。

(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11、12、13等)小猫做了几个呢?用刚才的方法猜猜看。

(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30、35、40等)3.初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

启发:看来,小猴、小猫都比小猪做的多。

同样都比小猪做的多,为什么大家猜小猴只做了十几个,而小猫却做了三十几个、四十几个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汇报交流。

归纳:小猴只比小猪做的多了一点点儿,小猫比小猪做的多了很多。

我们可以说”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板书: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

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评析:教师创设了三个小动物做星星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把小猴、小猫做的星星都和小猪做的10个进行比较,并尝试猜一猜它们做的个数。

通过比较、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了”多一些”和“多得多”的含义。

]4.练习反馈。

让我们再来比比小动物做的纸花吧!(多媒体呈现)提出要求:先比一比,再说一说”谁比谁做的纸花多一些”、”谁比谁做的纸花多得多”。

完整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完整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授课方案学校:唐滩小学设计人:冀成授课目的:1、结合详尽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可以用这些量间的关系,依照已知量来求出另一个量。

2、培养学生数感及估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生活的亲近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授课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达。

授课难点:懂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词语的差别。

授课过程:一、创立情境,激发兴趣情况一:春天来了(课件显现)师:温暖的春天又抵达了,草也绿了,花也开了,燕子也飞回来了。

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可快乐了,小猴、小猫、小熊,小兔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还要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呢?小朋友们高不快乐呢?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智慧星,特地发给那些纪律最好,回答以下问题最积极的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谁得智慧星最多呢?下面请看冀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智慧星。

二、因势利导,合作研究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

1、多一些,少一些情境二:谁准备的智慧星多(课件显现)师:老师让小猫准备了38 个智慧星,让小猴准备了34 个智慧星。

师:谁能用以前得知识来解决呢?生: 38 大于 34, 34 小于 38。

生: 38 比 34 多 4,34 比 38 少 4。

师:谁准备得多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呢?(多指几名学生回答)(慢慢引导)生:小猫比小猴多一些。

师:(启示)还可以怎样说呢?生:(引导得出)小猴比小猫少一些。

(多叫几名学生说说)(师相机进行夸耀)(师板书:多一些,少一些)2、多得多,少得多师:听了小猫和小猴的发言,小狗不肯意了,它也拿出了自己准备的智慧星,请看屏幕。

师:观察图,小狗有多少个?小猫有多少个?谁多谁少呢?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呢?生:小狗多,小狗有80 个,小猴少,小猴有34 个。

师:还可以怎样说呢?生:小猴比小狗少得多。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比较数的大小2》教学反思《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在学生已经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

因此,也可以看成是《比较数的大小》的第二课时。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以此来进一步培养数感。

这部分教材是传统数学教科书里没有的,它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事物的多少总是相对的”,这是本课时的难点,在这节课中,我也没有渗透其内容,学生感受不是很深。

在复习铺垫中,第2题,让学生填上>或<来表示两数的大小关系,然后可以再让学生算式表示的含义,即“()比()大”或“()比()小”,让学生在说含义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和<表示的含义。

例题讲解时,两两比较,并把小动物折的星星排成队伍并一一对应,拿多出来的部分去与原来的作比较,要是多出来的部分比原来的多就是“多得多”,要是多出来的部分比原来的少就是“少得多”,这样做比较直观。

比较小猫和小猴做的星星时,先不出示小猫做的星星,学生通过猜谁做得多,体会“多一些”和“少一些”都是差不多,这样做,效果是比较好的。

在练习中,第二站“果园”,将原题稍作改变。

提示语分为“梨比苹果少”和“梨比苹果少得多”,学生体会此类题目解决的逻辑顺序,即先找出“比40小的数,即18和38”,然后根据“梨比苹果少得多”,再在18和38中,选择18。

之后追问“为什么不选38而选18”,再一次区分“少得多”与“少一些”。

最后的“猜数游戏”,抽象成数,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过高,可以改为同桌二人各写一个数,然后用二人写的这个数用新学习的4个词语中选择合适的来说一说,一位同学先说一句话,另一位同学反过来说一说,这样难度也能降低一点,同时还能保证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中。

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评课稿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评课稿王**老师这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多得多”“少些”“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从整节课设计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现象,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初步感知和体验,在教学中王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王老师就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轻轻松松学习。

二、体现了知识层次的梯度性。

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看,十分清晰。

一共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两个学生进行摆花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个环节是分析“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引领学生在相关情景图中感受这几个感念。

第三个环节是综合运用,培养数感,调动学生运用语言描述两个数大小关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整节课思路非常清晰。

三、教学实用性高,易于平时教学的开展。

这节课,王老师无论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是从教具的使用上,都十分新颖。

整节课的几个环节目的十分明确,,看得出学生玩得非常开心,非常有利于平时教学的推广。

这节课上王老师和学生的.交融是十分自然恰当的,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她带着孩子学习,让学生感受非常亲近。

总之,这节课从设计上,还是实施上也好,我觉得很新颖、独特。

听完这节课后,我也有想与王老师共同探究的地方:淡化了相近概念之间的相互比较。

比如说“少一些”与“少得多”两个之间的比较,这两个概念是相对的(举例20与80,在100范围内比较的话,20比100是“少得多”,但是在1000范围内,就是“少一些”),在这部分教学中,王老师处理得比较淡化,这也就使学生在下面具体情景图中的练习产生了困惑:比较不清,多少为“少一些”,多少又为“少。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青海油田一小“同课异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授课教师:李玉林授课班级:一年级(1)班授课时间:2016年04月15日的内容。

二、微课学习1、出示装有彩色球的玻璃瓶115选2种颜色的球进行比较得出两个数比较接近时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板书说一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蓝球比黄球少一些两个数相差较大时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板书黄球比红球少得多,红球比黄球多得多小结:两个数比较接近时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比少一些比多一些两个数相差较大时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板书比少得多比多得多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现在我们来试一试,说一说课堂练习设计三、练习巩固1、比一比,说一说(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提示:先比比看,这两个数字比较接近还是相差很大(1)、出示20个苹果,15个桃子(2)、出示香蕉和草莓(3)、出示核桃和花生(4)、出示30个桃子,35个苹果,65个梨2、选用数字说一说10,45,12,96,60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填空80比10()100比95()47比52()20比100()3、根据情景猜一猜(1)、出示小猴说:苹果有50个。

小兔神秘地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小朋友,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v"。

学生选择后,指名说一说理由。

再问:小猪:我准备的草莓比梨多一些,猜一猜我准备了多少个梨?(2)“想想做做”师:阳光体育我们小朋友最喜欢了,看,小芳和小明正在拍球呢!我拍了46下我拍的比你多一些指名读题。

根据什么来判断小明可能拍了几下?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3)根据具体情景判一判,选一选52 47 90a、草莓比苹果少一些()b、草莓比苹果多得多()c、草莓比苹果多一些()如果草莓比苹果少得多,你能说说是多少吗?4、猜数游戏,结束全课谈话:小朋友今天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最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好不好?介绍游戏方法:小猴摘桃子,它摘的桃子比50多一些,比60少一些,你能猜猜小猴摘了几个桃子吗?多媒体示范游戏。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举例解释:
-难点一:学生容易混淆“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如比较两组物体,一个篮子有20个球,另一个篮子有5个球,应表述为“20比5多得多”;
-难点二: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可能无法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如两组物体数量相差较大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数量级的变化;
-难点三:比较符号的运用,如让学生理解“10>7”和“7<10”是等价的,并能灵活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多得多”和“少得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比如通过数轴或实物展示数量级的变化。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量比较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比较小组内成员的铅笔数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计数珠或积木来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我发现在讲授理论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仍然较难理解,这是未来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
-重点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比较两个小朋友的糖果数量,能正确表达“小明比小刚多两个糖果”。
2.教学难点
(1)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
(2)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信息,进行大小比较;
(3)运用比较符号进行大小比较,对于符号的运用和转换有一定的难度。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XX出版社《数学》教材第3册第四章第一节“比较大小”的内容。主要包括: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针对教学目标,应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些、少些”,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利用身边的例子引入。

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我们班有多少人?学生兴趣挺高,一起在数教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然后再数我们班有多少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数100以内的数,也让学生学习的劲头高涨。

数出:老师8人,学生60人(板书)。

然后由这两个数据让学生明白:“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然后还是用身边的例子: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人数差不多),来引入本课的另一个知识:多一些和少一些。

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挺好。

3.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说教。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义后,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加熟练理解。

让孩子们互相举例子,更加巩固含义。

然后全班交流:孩子们举的例子挺好:比如说:我有15支铅笔,小红有70支,小红的比我的多得多等例子,加深学生多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针对教学目标,应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些、少些”,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3个大小不一的物体——篮球、排球、网球进行比较大小,并引导孩子们说明白:篮球比排球(大)、篮球也比网球(大),怎样来描述大的程度呢?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篮球比排球大一些,篮球比网球大得多”,为接下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垫下伏笔。

接下来呈现教材例题,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多得多、多一些、少的多、少一些”含义,这一部分的内容充分让学生体会、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练习设计了三种水果、小松鼠采松果和青蛙吃害虫等练习题,使孩子自主感悟“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些词的含义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是游戏性的猜数练习,让孩子反复应用这些语言来叙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根据“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教学思路,孩子已经初步感受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经过课后反思,我发现这一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说的不太够。

虽然我也是事先多设计让孩子们说,但实际课堂上还是我说得过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了。

如可以在理解、体会用“多一些、少一些”表达红球和黄球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说它们间的多少,体会“多一些、少一些”的意思,并让优生带着后进生说、同桌说、指名说等,说多了、听多了,有些后进生自然也就理解了。

还有在上课时,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太丰富,有时对个别学生的回答甚至没有给予评价,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评价是必需的,而如何用更积极鼓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回答,进而激发学生更努力的学习、发言,是我今后在教学中的主要调整方向。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的度数,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猜数游戏》教学反思《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主要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猜数游戏中,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这些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

学生们在猜数游戏中,能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些词语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同时,学生们在游戏中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积极参与游戏,认真思考,努力猜测,不断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时,使用的词语不够准确。

此外,由于时间有限,我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游戏,这也影响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 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情境教学法 创设了一个猜数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游戏教学法虽然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如果游戏设计不合理,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但如果情境创设不真实,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教学法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教案OK1

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教案OK1

《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执教者:罗东凯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40例9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观察。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观察中估测,渗透区间套的思想,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4、学生能用一句话描述身边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

教学准备:CAI课件、若干数量的铅笔。

教学流程:一、旧知回顾,激发学习兴趣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1)3个十和6个一是()2)7个十是()3)8个一和7个十组成()4)个位数是8,十位数是5,这个数是()。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 50()50+7我们前一节课用符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节课我们学习只用文字语言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大小(二)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猜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多少支?1、猜猜老师手中的花铅笔有几支?(100、80、85、……)2、出示10支捆成一捆的蓝铅笔,告诉同学们这是10支铅笔,再猜猜花铅笔有多少支?(60、50、55……)然后一起数一数,一起验证花铅笔有48支。

3、出示15支白铅笔,也让学生先猜猜有多少支?(20、18、16)然后一起数一数,验证白铅笔有15支。

4、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1)指着猜的数与验证的数引导学生比较大小,并用文字语言表述?(100比48多)2)100比48多得怎样呢?(多得多)3)反过来,48比100呢?(48比100少得多)4)15和16比呢?(15比16少一些)50反过来说呢?(16比15多一些)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比大小”的知识,跟前面不同的是我们是上面这4个词用语言描述相比较的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1、利用猜一猜的师生互动游戏引入新课,为新知识作铺垫,通过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确数目增大,比较结果也会变化。

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学生表现积极学习气氛活跃,用词也很准确。

总之引入新课阶段达到良好效果。

2、在例题探讨过程中(比较三个鱼缸里的金鱼数量),首先教师应以平等的意识,宽容的心胸接纳学生,亲切地和学生说话。

比较多少,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不同的数相比,所用词也会不同。

应启发学生用哪个词描述更为合适?那就要采用充分让学生讨论,达成一致,用多得多比较恰当。

所以48比10应该'多得多',15比10才应该是'多一些'。

3、在例题的拓展中,学生举手非常活跃,都想把表现自己,我忍不住多提问了几位学生。

其实要让学生用同桌或前后相互说一说,提问形式毕竟有它的局限性,达不到人人参与。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

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3、通过教材的整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进行估计。

教学难点:对生活现象进行合情推理。

一、创设情境,唤醒生活经验谈话:小朋友,你们和同桌比过高矮吗?下面我们来和同桌比高矮,说说你比同桌怎么样,同桌比你怎么样?1、学生站起来边比边说。

2、指名交流,说说比的结果。

提问:如果老师和大家比,结果怎么样?过渡:比高矮,两个人比较接近的可以说“高一些、矮一些”;两个人差得远,可以说“高得多,矮得多”。

我们去看看小猫、小猴在比什么,好不好?二、小组讨论,自学新知。

1、出示例题图(1)动物学校的小猫和小猴非常爱学习,得到了好多的智慧星呢!瞧,小猫得了多少个?小猴呢?老师问你:“谁比谁做得多些?”(2)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汇报。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说给同桌听后汇报。

(3)小结:像这样两个事物比较多少,我们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生活中这样的情况还多着呢!2、教师:小熊和小兔也想得智慧星,老师请他们到果园里帮忙数水果,谁数的好,就能得到智慧星。

但出发前,要点点人数。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一班共有38 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教师读题,学生开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全班交流,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选40人?练习用多一些,少一些说话。

问:为什么不选16人?36 人和16 人都比38 人少,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比较中,自己体会出:36人比38人少一些,16人比38人少得多。

板书:少得多教师:人数完全正确,继续出发。

3、教师:课件出示“试一试”的挂图:看,这是什么地方?对了,这是个用高科技专门栽种反季节水果的果园。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

让知识带有温度。

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老师转变一点点,同学收获多得多江宁区岔路小学杨志燕3月17号我执教了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多(少)一些、多(少)得多》一课,上完这节课,我感触无数。

以往我听过咱们小学无数教师的课,让我很观赏,比如胡静教师的课整洁利落;俞萍教师的课游刃有余;胡习香教师的课有板有眼;沈校的课严谨机灵……我很想仿照他们那样上一节藏匿课,可是我实在是学不来,于是诚惶诚恐中我挑选了自己的老路数去上这节课。

先说说我对这节课的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同学熟悉了100以内的数之后,学会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学习的,是通过让同学用规范的语言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加强数的概念,培养同学的数感,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结合例题情景让同学感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词语的含义,体味“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词语含义上的细微差别,着重引导同学用规范完整的语言来表述。

新课标越来越重视同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可是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同学“说”的能力,而且让同学“敢说、想说、会说”,还要“有机会说”,“有东西说”,这就需要老师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让自己退居“二线”,把同学往前推让自己退居“二线”,把同学往前推,固然这就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首先要学会聆听同学的发言,听出同学发言中的不足,有的孩子可能是口误,鼓舞他自己改正;有的孩子可能习惯不好,说话不完整,鼓舞他说完整;有的孩子是内容说不全,可以请别的孩子提示他或是来帮他;有的孩子是答错了,不要批判他(不然他下次再也不敢举手了),可以请和他不同主意的孩子谈谈自己的主意,亦或请他自己谈谈他的主意,没准儿他就能发觉自己的错误了……久而久之的训练,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绝对会提高,同时孩子必定学会仔细去聆听同伴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时常听到教师抱怨孩子课堂上不会聆听),否则他发觉不了同伴的问题,其实孩子的天性是单纯的、和善的,让他们协助了别人,他是开心的,同时自信念也会增加。

一年级比多少教学反思

一年级比多少教学反思

一年级比多少教学反思一年级比多少教学反思一年级比多少教学反思一年级比多少教学反思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 100 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会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 100 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语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我觉得要做的只是找到一个契机,让学生将他们的生活语言说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老师买来了一些不同颜色的三中金鱼,分别把它们放在了三个鱼缸了。

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三缸鱼的多少,先引出“……比……多、……比……少。

”再根据多的程度和少的程度不同引出“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让学生理解这四个词的含义和用法。

接下来再建模一个游戏——猜小棒的根数。

游戏过程中,老师有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引导学生猜,猜出来之后再请学生用着四个词描述三袋小棒的关系。

此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性很高。

由于一年级学生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接下来给学生听一分钟音乐进入休息阶段。

为了让学生学后能灵活的运用,我又大量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以不同的体型训练学生说。

在拓展部分,引申到“贵得多、大得多、大一些、小得多、小一些。

”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十分显着。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学好了,但没有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今后需加强训练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明确小组合作的分工与汇报。

一年级比多少教学反思今年开学有点与众不同。

说是开学第一周为学前准备周。

这个新名词之前多少有点耳闻,但不知具体如何操作。

在接到文件的时候才真实的明白其中意蕴。

认真学习了数学学前教学的要求后,竟有点不以为然,不就是把新授课上成活动课嘛!让孩子们以游戏和活动为载体,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

简单!有幸聆听了一节由幼儿园老师执教的一节《数一数》,觉得幼儿园的老师真亲切,孩子们学得无拘无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
《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对学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触,但生活中学生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是不会用这些词来表达罢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建立数感,并且学会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知道多一些和少一些表示比较的两者之间的数量差别不大,多得多和少得多表示两者之间的数量差别比较大,掌握区别方法。

下面我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抓住重点难点,一一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会比较准确的估数,二是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难点是选用描述语的界定标准、思考方法。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对两个数比较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依据上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没有一个明显的界定,究竟相差多少来确定很难,什么时候用哪个词来描述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太大。

考虑到前面《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数来感知数字之间的距离,当两个数相距比较近时,大数在前,用多一些;小数在前,用少一些。

当两个数相距比较远时,大数在前,用多得多;小数在前,用少得多。

始终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中。

二、抓住学习兴趣,巧妙设计
1、我大胆的讲教材进行处理,将两只动物比较做的星星,改为三只动物比较做的星星的多少,并且用一个故事贯穿始终,孩子学的兴趣盎然,不亦乐乎。

2、设计游戏这一环节时,一开始让学生猜数,然后悄悄地告诉一位做的最好的学生,让这位学生来选,在让学生猜老师跟这位学生说的话,最后在增加难度,真是层层递进,把学生的胃口全部调动起来了,使这节课最后达到了高潮。

三、抓住能力培养,训练表达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这些词语虽然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感受多是模糊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又多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多说多议,并尽可能的多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说”的热情,培养了认真“听”的习惯,锻炼了“说”的才干,展示了“说”的才能,更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挖掘了大脑的潜能。

另外,在这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了自己,有些地方不足:
在上课时,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太丰富,有时对个别学生的回答甚至没有给予评价,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评价是必需的,而如何用更积极鼓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回答,进而激发学生更努力的学习、发言,是我今后在教学中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