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诗歌鉴赏题的五个答题误区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9大出错类型
把握选择题的9大设误方式
1.错解词语意思: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2.错解诗句意思: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3.艺术手法辨析错误: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做判断;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以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
4.思想感情分析错误: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5.忽视注释致误: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6.形象特点(或景物气氛)概括不当: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7.典故分析错误:准确了解典故,是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精读作品,在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全篇内容,找到典故内容与作品人物、事件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的相似点或者相异点,才能真正理解典故的作用。
8.主旨意图理解偏差:在解读作品时,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浮于表面、主观臆断、无中生有、脱离语境任意阐发、模式化理解,都会使主旨意图的理解出现偏差。
9.语言风格表述不当: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定错误,比如将“清新明快”错设为“沉郁委婉”等。
古代诗歌鉴赏题错误析因
问:第二句描绘出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第二句描绘出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012-4-28 5
分析: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的才略自负,慷慨 激昂,好谈军事,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但 他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 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始终 未能施展抱负。这首诗写在睦州任官期间,长期 宦游在外,便有漂泊之苦,仕途不遇之慨。学生 答题时,无法准确把握诗歌愁苦的内容。
2012-4-28 2
一、 先入为主,妄加推断。
脱离诗句,没有抓住重点词句分析, 脱离诗句,没有抓住重点词句分析,全凭主观 臆断,或无中生有,或牵强附会,导致理解有偏差。 臆断,或无中生有,或牵强附会,导致理解有偏差。
例1: :
生查子·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 骚》去。
2012-4-28 11
分析:诗中五、六句,描绘的是一幅清新自然、 生机勃勃春光图景。要结合细雨、游鱼、微风、 燕子等具体景物来分析它的妙处。 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 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 底;风急,则燕子不能承受;“斜”写燕子的轻 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 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涵 着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2012-4-28
10
五 不着要点,答题笼统。
鉴赏诗歌,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再现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揭示蕴涵在诗句中的感情。很多学生在答题时,泛泛而谈,导 致失分。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常见错误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常见错误作者:曹保顺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5年第01期文从考生的角度切入,从考生答题容易犯错的地方进行诊断,这样,可能会使考生在复习备考中有更强的针对性。
错误一:一叶障目,不能立足全诗病症在答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时,有些考生忽视了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而更看重出题点所在的诗句,这样在理解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时就容易出现一叶障目,从而忽略整首诗的错误。
病因考生犯这样的错误,实际上是盲目追求快速答题的心理造成的。
其实,能够快速答题固然很好,但保证答题的质量更为重要。
一般来说,古代诗歌鉴赏的答题时间控制在15~18分钟较为合适,超出这个时间会影响其他题目的作答,而少于这个时间则有可能没弄懂诗歌大意,导致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此外,命题者在出题时,往往是立足于诗歌整体的,所以虽然题目中考的表达技巧是对诗歌中某部分的理解,但是考查点往往是和整首诗歌息息相关的。
考生如果为了求快而只重点分析相关的部分词句,必然会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处方①初步了解内容。
对于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之前要通过阅读初步概括其主旨,辨识诗歌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整首诗歌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理解关键诗句、解答题目打下基础。
②揣摩深层含意。
古代诗歌的作者以诗歌为载体表达的情感、观点和态度,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
因此,考生必须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③理解关键词句。
遇到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时,要把速度稍微放慢下来,认真、仔细地阅读。
考生只有圈定关键信息,在分析表达技巧时才会迅速准确地把握要点。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诗歌鉴赏解题误区
答参:自考诗由人自答描在写案、的快:是乐一他诗位人喜人的欢隐笔往士返形下于象山的,水第风田二园联是、写寻一到常风个人出家没不的于无知寻拘常疲无人束家、, 倦表、明它不追辞求的辛是闲苦适的安乐奉的生献活者;尾和联写“风有在日情落山”水人尽的形时候
吹动松树发出一阵阵松涛,使夜不沉寂,表明它的情意。诗人所
二、画龙不点睛,开花不结果
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试分析诗人笔下的风是个怎样的形象?请作具体说明。
答:风是有形的,有力的。它可以驱烟,可以卷雾,可 以起松声;风是无形的,它来去无踪;风又是有情的, 它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到来。
领起一个诗句,不是蒙太奇。
六、主观臆断,无据可凭
北陂杏花(宋)王安石
一陂bēi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七、忽视隐含问点,问答不对应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 能体
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
诗答参人:考“在凉这答”两句字案诗最:中能是体“如 现何诗凉营人”造感意情。境,的一“。个凉“凉””字字推既波助写澜,天将悲 凉凉,的气又氛进写一心步升情华,孤点寂明主。题。诗作句者因由思念床而上难眠之,因月难 分写析眠到:而从觉天题天目凉上要。之求看月,它,包过含四度个问巧点妙:哪,个字愁;情什么、情;凉什么 床意、境;月怎样影表和现。梧这四桐个,问题共说得同清营楚,造才算出答孤得圆寂满。答 (离愁别怨)的意境。 案中指出了凉字,却对其中感情未加说明,对另外两个问点
古诗词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古诗词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古诗赏析题常见失误与对策严维民一、审题失误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
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
如果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头不对马嘴”,痛失全分。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问的正确答案是: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
许多同学审题出现了错误,将“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看成是“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于是有的答成:前三联借景抒情,后一联直抒胸臆。
有的答成:第一、五、六句写动景,第二、三、四句写静景,动静结合,等等。
其实“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指景物本身的特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则指描写方法或技巧的特点。
混淆了“描写的景物”和“景物描写”这两个概念,答题就会失误。
审题失误常见的还有:混淆表现手法是全诗的还是某一两个句子的,是处于主要地位的还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分析“异曲同工之妙”时大谈思想感情,不明白这个“妙”主要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在对律诗诗句的赏析中错把颔联当颈联或相反;忽视对背景注解的审读,导致对诗歌特定思想内容的错误理解等。
对策:审题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背景,包括文学常识、语言知识,这样才能读懂题目里涉及的一些概念(如颔联与颈联)和古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
读题要全面,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要专注细心,逐字逐句,甚至咬文嚼字。
要抓住关键词语,对可能引起误解的概念反复推敲。
要弄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怎么问的。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做到问与答对缝合隼,准确无误。
二、手法误认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同学们对全诗或诗中某一两句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指认,常常很容易出问题——把一种手法说成是另一种手法,造成该得分点失分。
例如: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诗歌鉴赏题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古诗文阅读版块复习增分策略(陈泽)古诗文阅读版块共计36分,占高考语文总分150分的近1/4。
这部分是高三语文复习的最重要涨分点之一,历来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
(一)诗歌鉴赏题出错类型1、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重视不够诗歌鉴赏题的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关键字词、时代背景的交代,它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并不是每道题都有注释,而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在鉴赏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全国卷《江城子》: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问题: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对“姑苏台”的注解,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个地点所在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个地方曾经是“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由此不难想见此地昔日的繁华及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
这样一来,考生对“空有姑苏台上月”蕴含的深意就容易理解了。
(附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未能把握诗标题中隐含的信息诗题可以帮助读者辨别诗的类别和内容.不同类别的诗表达的感情和抒写的内容是不同的。
如送别诗是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的思念之情,标题中常有“送”或“别”等标志;怀古诗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表达缅怀之情或对昔盛今衰的伤感,如《金陵怀古》《北固亭怀古》等等;咏物诗是借某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标题常常是“咏XX"或直接以事物名“XX”出现,如《咏梅》《蝉》。
如果我们能抓住诗题中隐含的这些信息,诗的基调就基本把握了。
破解古诗鉴赏答题的五种失误(正式版)
5.对作品中的关键字体味不深,以致答题 有偏差
非典型错误
过度诠释;穿凿附会;曲解意象; 空泛笼统;缺乏分析;以译代析; 未说行话;堆砌术语……
现 场 批 阅 一
交换纠错
参考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景色单调
独显身手
• 这首颇具随笔意味的小诗, 写的是一次春天郊野访友的感 受,写得曲折而极有情致。你 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心情的曲折 变化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 析。
你说我说
“曲折而极有情致” 题干信息: “心情的曲折变化” --心情有起伏,情绪有变化 “结合诗句分析” --按诗句顺序分析
可能失误: 笼统空泛作答,没有写出心
情的起伏变化,致答题时要 点不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
第一句“澧水桥西小路斜”,诗的起笔, 交代友人的住处在澧水桥之西。第二句, “日高”说明时间不早,“犹未”说明行程 已远,这一句可见诗人心情急切。第三句, 待到诗人好不容易走进了村庄,“村园门巷 多相似”,跃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座座极 为相似的村舍,这不禁让人充满了疑惑:君 家到底在何处?正在东张西望之际,诗人突 然有了一种新的发现:“处处春风枳壳花”。 真美呀,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种着枳 树,洁白而素雅的枳树花,在春风中散发着 幽幽的清香,诗人心中满是惊叹和欣喜。 所以,全诗写得曲折而极有情致,诗人的 心境也显得委婉而微妙:首先急切,继而疑 惑,最后惊叹,可谓一波三折。
破解古诗鉴赏答题的
五种失误 ----前车之鉴,引以为戒 反思:导致失分的原因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 谭森 Emil:tsanmu@
第一课时
失误展示
1.完全不顾试题要求,导致答非所问
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见答题失误与对策
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见答题失误与对策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的传统题、必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浅显的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涉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个方面。
要求考生具备相当的理解、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才能够答好。
在指导学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一些在学生答题时常犯的错误。
现加以整理,以期给学生以帮助。
一、方法不当,理解失误要能准确地回答后面的题目,就必须准确读懂诗歌的内容,而我们有许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或者是对有关诗歌知识的积累不够,导致对诗歌的理解出现失误,痛失全分。
例如:阅读下面一首童谣,然后回答问题。
桓灵时童谣汉无名氏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问:这首童谣讽刺尖锐,它反映了东汉末年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正确答案是:诗歌反映了东汉末年选才用人名不副实的不合理现象。
而我们很多同学由于相关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秀才”“孝廉”理解不到位,故而不能准确答出。
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到位常见的还有;忽视诗歌题目中暗示的信息。
不大关注作者的相关情况及诗后的注解,对关键词语把握不准。
从而导致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错误。
对策: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在阅读时先局部理解,然后整体把握,最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观照全局。
具体研读时,应做到:①看标题,控信息。
③看作者,寻提示。
③看注解,获帮助。
④抓关键,明主旨。
⑤调积累,求比照。
二、答非所问,目中无题诗歌鉴赏题学生历来得分低,除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外。
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也是重要原因。
有的学生对题目一扫而过,连问的是什么也没弄明白就匆忙下笔;有的学生对题中概念、术语不理解,因而无从下笔,乱写一气;有的学生抓不住重点、关键和限制条件,回答不符合题目要求。
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够明确答题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答对题,答全题。
诗歌鉴赏答题误区
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情感。(3分)(《 晓望》)
学生答案: ①推开扉门见到麋鹿,感到应与麋 鹿为伴,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山林, 享受幽静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②也表达了诗人因被流放,而不能 够施展才能,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 愤懑之情。
0分 经验主义 主观臆断
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情感。(3分)(《 晓望》)
得 鱼 莫 忘 筌
——诗歌鉴赏答题评讲
学习目标:
1.指出诗歌鉴赏答题中的误
区,分析错误原因。 2.探究应对策略,提升得 分能力。
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3 分)(《秋宿湘江遇雨》)
生1:萧瑟的秋风吹拂着万里的芙蓉花,
濛濛的细雨飘洒在千万人家的薜荔上, 描绘了一幅湘江雨景图。 生2:寒冷的秋风吹遍大地,暮雨的清秋 打湿了各处村庄,描绘了一幅凄清的 湘江雨景图。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 情?(4分) ①对边关将士的同情(2分); ②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 知的不平(2分)。
归纳策略,直捣黄龙
深入文本 准确审题 规范用语 合理想象 巧妙切入 完善答案
沙场点兵,止于至善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3徐 州三模)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 ,可见相思之深;(2分)②因 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 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 切。(2分)
示例:
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 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 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 )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 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 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 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惜余春》2012—2013南通三模
走出诗歌鉴赏题的答题误区
走出诗歌鉴赏题的答题误区古典诗文04-01 0908走出诗歌鉴赏题的答题误区文章来源:诗歌鉴赏题是历年高考古诗文阅读的必考题型。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试卷来看,考查的题目类型虽然仍限制在主旨类提炼、形象类解读、意境类鉴赏、技巧类分析、语言类推断五种之内,但得分率依然不高,概括起来,主要误区涉及以下方面:一、答非所问所谓“答非所问”,指的是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答非所问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答题大忌,它将直接导致整个答题过程前功尽弃、劳而无获。
答非所问的罪魁祸首是审题不清,如将写景技巧答成抒情技巧,将抒情技巧答成语言技巧,将表达方式答成表现手法等,更有甚者将整个题目理解错误,把评价类题型理解成赏析类题型,把意象、意境类题型理解成情感主旨类题型等。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析该诗是怎样写景的。
【病例】纵目远眺万里长江,一条白色如练;放眼遥望淮上远山,无数青色似染。
江上轻帆数片,乘风顺流,疾飞如箭;江岸的近山崖壁上瀑泉直泻而下,奔流如电;傍晚,天空的云气慢慢变成露气,笼罩在江面上空;初月冉冉升起,就像一把半圆形的团扇;北塞鸿雁南归,成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
全诗一句一景,刻画出七幅山水屏画,描绘出一派千姿百态、各放异彩的秋光图。
【分析】这是一种属于答非所问的典型病例。
题目明明是在问“怎样写景”,考生却在大谈“写了什么景”,离题万里,自然是零分。
正确的答题思路应该是从角度、顺序和描写特色等方面入手。
【答案】①从角度看:全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急行、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诗歌鉴赏五大误区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 来田令孜荐其位工部侍郎。 问:本诗题为“贫女”,写的是一个怎样的贫女形象?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误区之二:不看注释 在高考诗歌阅读题中,为帮助考生充分理解诗歌,命题人往 往在诗歌后面附几条注释。这些注释或帮助考生理解词句,或 为答题作暗示,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切不可不看注释,而应利用注 释加深理解,正确解题。
答案:这首词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作 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将梦幻与生活、历史 与现实结合起来,气势恢宏、格调雄奇。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南正宫〃玉芙蓉〃喜雨 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 喜芃芃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 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 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 个赤金瓜。 问:这支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心情和感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五大误区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古诗鉴 赏的答题错误都源于考生对考查要求把握的偏差,考生在解答
古诗鉴赏试题时,常常陷入以下五个误区:
误区之一:不读标题 阅读标题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诗歌的标题常常包含着 诸多信息: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只有读了标题以后,才知 道本诗谈的其实是读书的感受:读书可以使人神清志清,思想永 远鲜活。鉴赏诗歌时结合标题分析,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如果忽视标题阅读,解答常常就会出现偏差。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审读诗歌标题并以标题中暗含 信息解题的能力。病例根本没有关注诗歌标题,而旁涉其他想 当然地作答。其实只要紧扣诗歌标题中的“喜”字,再联系学
古诗鉴赏失分误区及对策
古诗鉴赏失分误区及对策作者:李慧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10期李慧(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扬州225800)[摘要] 古诗鉴赏是语文试题中难度较高的题型。
解答此种试题,需要把握主旨、理解意象、熟悉手法、正确审题与表述。
[键词] 古诗鉴赏;语文试题;正确审题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610(2013)10 -0174 -01古诗鉴赏是语文试题中难度较高的题型。
解答此种试题,需要越过四个坎儿:把握主旨、理解意象、熟悉手法、正确审题与表述,而我们常常会走进一些失分误区。
一、主旨把握不准导致失分主旨,是诗歌的灵魂,是全篇的统帅。
诗歌写什么以及如何写,最终都指向主旨,为主旨服务。
正确的把握主旨是鉴赏和解答的关键。
同学们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对诗歌的主旨把握不准,导致“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如理解《论诗》时,就不能误以为作者对李白、杜甫的成就否定,而是表现了各个时代有各自的思想和文化,提倡创新精神的主旨。
对策:立足整体,准确把握主旨。
把握主旨,需要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关注背景,因为它影响诗人创作的动因和目的。
二是注意诗歌中典型的意象,因为它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
三是抓住诗中关键词句,因为它往往直接体现主旨所在。
准确把握主旨,还必须熟悉诗歌类别,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表达深厚情谊,或激励劝勉。
咏史诗,常常借古讽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思乡诗,表现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等。
爱国诗,抒发爱国情操,关心民族命运,立志报效祖国;渴望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对祖国河山深厚的感情等。
咏物诗,表达不愿同流合污、保持清白的情操,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达人生感悟、生活哲理等。
二、不明诗歌意象的含义而失分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表达思想的。
“意”往往黏附在“象”的刻画里,如果对“象”的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必然带来对“意”的把握的失误。
如“垂钓”这个意象,一般理解为隐居生活。
常见诗歌鉴赏答题误区语言形象表达技巧
(2)颈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从侧面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风递”,突出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禽窥”写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刻画了梅花芳香四溢、素雅芳洁的品性,并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
以乐景写哀情。①一、二两句写出洛阳满城春色、花香阵阵,是以乐景写哀情;②诗人借助“游丝”“垂柳”这两个代表别离的意象和“孤馆”“月”这两个表现孤独与寂寞的意象,将旅途的春光与离愁结合起来,含蓄地表现出主人公的依依难舍。
病例2:(第二问回答)微残的云霞挂在天边,孤独的大雁声声悲鸣,潮水上涨,一轮新月不知我的心情,竟然已经升起,让人不由得心碎。
病因分析: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题目要求赏析,其实是要考查表达技巧中情景交融这一知识点,回答时应该紧扣融情于景的技巧展开,分析融什么情于什么景,而不是单纯翻译。
STEP3
STEP2
(2)托物言志。表现了诗人对精卫衔微木以填沧海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不渝的决心的歌颂和赞扬,慨叹自己理想的无法实现。
这两首诗都使用了“对写法”,也就是虚实相生的手法。杜诗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鄜州的月色;明明是自己怀念妻子,却不写自己,而设想妻子想念自己的情景。高诗也一样,自己思家却不从自己的角度入手,而设想千里之外故乡的亲人思念自己的情景。这种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02
【参考答题】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01
病因分析: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问题问的是为什么,回答时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厌听”的原因,而非直接套入表示情感的句子。
病例1:(第一问回答)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做诗歌鉴赏题的误区
做诗歌鉴赏题的误区做诗歌鉴赏题的误区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很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如单一地从诗人的主要题材、内容、主体风格等出发来品读诗人的诗作,对诗人的一些具体诗作的思想、艺术、风格等的分析,很容易一概而论,曲解诗歌,诗歌鉴赏误解示例。
比如说到王维,就容易将其诗歌理解为山水田园的静谧、禅趣,比如说到苏东坡,就简单等同于豪迈奔放……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这一点,在教学中,老师一般多有强调,学生也会注意,知道要结合诗歌具体的写作背景来具体分析。
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有一种经验主义的表面化、单一化错误,很容易出现,是我们诗歌鉴赏教学时,需要注意的。
下面举例谈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高考辅导《诗歌鉴赏误解示例》。
【注】这首诗歌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尝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景物你看到了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的心情?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试作简要分析。
这是2006年2月份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开放式的诗歌鉴赏题,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诗。
看似简单,学生答题时却很容易走入误区,其一,经验性表面化处理回答第一问:由“暮”时,眼前“残阳”之景,及“夜”时,“弓月”之境;结合“朝政昏暗”、“外任”、“杭州刺史”的背景;加之经验理解下《琵琶行》“沦落失意”的暗示,学生答题时,大量出现“不得志的伤感”、“失意沦落的孤苦”等错误答案,是在意料之中的。
其二,简单处理回答第二问,诗中四句都写了景,于是简单回答为借景抒情,答案虽然没错,但明显不够全面。
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蕴涵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前两句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万变的景象,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景象,“可怜”为“可爱”之意,面对“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美景,诗人不禁赞叹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在答诗歌鉴赏题时,考生们常踩的“坑”都有哪些?
在答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无外乎下面的几种。
1不能联系全诗,片面答题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后所作,题目中的“东坡”既是他劳动与生活的处所,也是他的“号”的来源。
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试题】很多评论者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你的看法如何?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缺陷答案】他既写出了月光之洁白、月夜之清静,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缺陷分析】这个答案的可取之处是看到了“清”不仅指客观的景,也映射诗人主观情感这一层,但它显然只注意到了“雨”和“清”的一般意义,就从经验出发(而不是从诗歌本身出发)武断地得出了诗人心情孤寂、凄冷的结论。
其实只要考生注意三、四句中的“莫嫌”和“自爱”这些关键词,再联系雨洗月清后东坡清朗澄澈的意境及注解中的说明,是很容易理解到诗中“清”不仅指景物清新宜人,也应指心情的清净恬淡这一层的。
着眼全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这个答案的另一缺陷是过于笼统,没有考虑到题目中所说的“请具体说说你的理由”这一要求。
如果考生注意到了“具体”,自觉地去联系全诗,也许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缺陷答案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里的“清”字既写出了月色和地面景物,又写出了心情,情景交融,的确很好。
一场雨后,天空和地面都很洁净,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倾泻在珠水晶莹的万物之上,显出一澄明清朗的境界,这是写景;诗人虽然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但随遇而安,开朗乐观,心净无尘,这是写情。
二者和谐统一。
2不能知人论世,架空分析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
涧户,涧边的人家。
山楹,就是山岩凿成的房屋。
【试题】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子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
古诗词鉴赏题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
古诗词鉴赏题出错类型及应对策略今天我们介绍古典诗词鉴赏考试题目中的一些容易出错的类型以及学生应该如何应对的凶策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有很大的形似性,现总结如下,旨在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第一对诗歌鉴赏题给出的注释,学生关注不够,在答题的时候没有把它考虑在其中。
如: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田荐其为工部侍郎。
本诗题为贫女,写的仅仅是一个贫女吗?请结合全诗及注释分析一下诗歌的立意,并指出其写作方法。
(不少于80各字)在这个题目中,如果我们不看注释,这首诗的立意可以有多种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为通过这一女子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苦难和地位低下。
所以,在具体的练习中有不少的学生就是这样答的,这就是他们忽略了注释的作用。
注释在考试中,除了对原作的解释外,还是一个重要的出题点,在注释中包涵着重要的信息,像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秦韬玉的身世和经历中,我们就应该理解到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了,就是以贫女作比,暗示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第二对作者本身没有好好考虑,导致失分。
例2.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请结合李白的生平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在这个题目中,不少学生没注意到李白这一关键点,所以,他们把答案写为:抒发了作者要隐居的思想感情,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结合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一生的思想,是介于儒释道三家之间,始终在入仕和出仕之间,所以,李白的一生是不会归隐的,只是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罢了。
因此,虽然有的题目没有出现作者的生平和经历,但如果这是一位很著名的诗人,也要关注到作者的有关情况,否则,就要把题意理解答偏了。
第三有的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没有对诗歌进行理解,就把诗歌当成了用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诗歌鉴赏题的五个答题误区
作者:李义
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09年第04期
诗歌鉴赏大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这样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实际鉴赏水平。
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考生在答题时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只译不议,以释代析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在词的上阕,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误答示例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看上去像是满怀忧愁;兰花上沾着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清晨,罗幕之间飘荡着阵阵轻寒,燕子穿过帘幕飞走了。
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
解析这样的答案只是对诗句的翻译,不是赏析。
鉴赏离不开对诗句的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解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这种解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对诗歌的鉴赏。
参考答案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
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
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苦。
误区二:思而无评,以感代论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试分析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误答示例裴多菲有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生命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生机蓬勃。
我们要做自由的人,不做金丝笼里的鸟。
解析这只是读后感,不是对诗中形象的分析。
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形象和意境辨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回答这类问题的步骤是:①找出并描摹诗歌中的形象;②概括形象特点;
③揭示作者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飞出鸟笼后,自由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塑造了一个摆脱束缚、感受自由乐趣的形象。
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误区三:滥用术语,评述脱节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
粱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你写一段文字,对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加以赏析。
(100字左右)
误答示例诗人运用借景抒情、托物青志、移情于景、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全诗显得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首句交代时间和景物,次句写远处萧条的人家,最后两句写庭树不知无人欣赏,在春日里依旧开花,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解析这里把托物言志、移情于景、动静结合等美好的词语搜罗出来,编进答案,不明概念的内涵,滥用术语,这是失误一。
先提出见解,后复述诗句内容,有评有述,思路符合赏析要求,但是评论点不能统率复述的内容,评和述严重脱节,这是失误二。
参考答案用反衬手法写衰败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仰望天空,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
前两句写尽眼前萧条。
后两句不写梁园颓败,却写庭树花开,以乐景写哀情,把梁园衬托得更加萧条,感情沉痛,用语含蓄,有力地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误区四:信口开河,答非所问
例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误答示例《越中览古》写越王、战士和宫女,侧重写人,抒发的是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苏台览古》写的是苑、台、杨柳、菱歌和明月,侧重写物,书写的是物是人非的感叹。
解析题目问的是艺术手法的不同之处,答的却是内容和情感的差异,答非所问。
其实,两首诗抒发的感情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都是感慨世事的变幻无常。
参考答案《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越宫遗址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着重描绘苏台(即姑苏台,吴王阖间所建,极奢华)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世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误区五言而无力,答而无序
例5请分析“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中“凋”字的妙处(原词见例1)。
误答示例这里也可以用其他动词,如“拂”“吹”“刮”“撩”等,但这些动词都不如“凋”字好。
“凋”字写出了秋天的凄凉,更能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凋”,凋谢、凋零的意思,“凋”字比其他动词好。
解析分析乏力,靠几声空洞的“好”难以令人信服,这是失误一。
答题没有思路,语无伦次,这是失误二。
每一种类型的主观题都有一定的答题思路,只有言而有“方”、言而有序,才能言而有力。
就炼字题而言,答题思路一般是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它所使用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然后把该字放入诗句,描述景象,体会妙处:最后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参考答案“凋”本是凋谢、凋零的意思,这里是使动用法,译作“使……凋零”。
昨晚一夜西风使原本碧绿的树叶凋零殆尽,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
“凋”字写出了秋天的凄凉,更能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