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基础Chapt5

合集下载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chp.5)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chp.5)

稳定性概念
讨论: 讨论: 线性系统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内部结构和参数, ①线性系统稳定性只取决于系统内部结构和参数,是一 种自身恢复能力。与输入量种类、性质无关。 种自身恢复能力。与输入量种类、性质无关。 系统不稳定必伴有反馈作用。 ②系统不稳定必伴有反馈作用。 收敛, 若x0(t)收敛,系统稳定; 收敛 系统稳定; 发散, 若x0(t)发散,则系统不稳定。 发散 则系统不稳定。 反馈到输入端, 将X0(s)反馈到输入端,若反馈削弱 反馈到输入端 若反馈削弱E(s) →稳定 若反馈加强E(s) →不稳定 若反馈加强 稳定性是自由振荡下的定义。 ③稳定性是自由振荡下的定义。 即xi(t)=0时,仅存在 i(0-)或xi(0+) 时 仅存在x 或 在 xi(t)作用下的强迫运动而系统是否稳定不属于讨 作用下的强迫运动而系统是否稳定不属于讨 论范围。 论范围。
2、系统稳定的条件
对 [anpn+an-1pn-1+…a1p+a0]x0(t)=[bmpm+bm-1pm-1+…b1p+b0]xi(t) 令 B(s)= ansn+an-1sn-1+…a1s+a0 A(s)= bmsm+bm-1sm-1+…b1s+b0 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B0(s) A0(s) 则B(s)X0(s)- B0(s)= A(s)Xi(s)- B0(s)
判定其稳定性。 例1,已知系统特征方程 B(s)=s4+8s3+17s2+16s+5=0 判定其稳定性。 , 过程) 解: a4=1 a3=8 a2=17 a1=16 a0=5 (过程 过程 ai>0 (i=1,2,3,4,5) , , , , ) Rough列表中第一列 ,8,15,13.3,5)均大于 ,故系统稳定。 列表中第一列(1, , , 均大于0,故系统稳定。 列表中第一列 均大于 试判定其稳定性。 例2,已知系统特征方程 B(s)=s3-4s2+s+6=0 试判定其稳定性。 , 有一个负系数,不满足稳定的必要条件,有几个不稳定的根? 过程 过程) 解:有一个负系数,不满足稳定的必要条件,有几个不稳定的根?(过程 有二个负实根,实际上s 有二个负实根,实际上 3-4s2+s+6=(s-2)(s+1)(s-3) ( ) 3 2 3s + 12 s + 17 s + 20 试判定其稳定性。 例3,已知系统 , 试判定其稳定性。 G( s) = 5 s + 2 s 4 + 14 s 3 + 88s 2 + 200 s + 800 过程) 解:B(s)=s5+2s4+14s3+88s2+200s+800=0 (过程 过程 符号改变二次,存在两个不稳定的根。 符号改变二次,存在两个不稳定的根。

大机系统结构概览

大机系统结构概览

作者tag:综合我与计算科学z/os CSDN 推荐tag:tcp/ip os大型主机系统应用程序上一篇: 大机学习之具体技术-文件系统及数据集概览 | 下一篇: 大机学习陷入尴尬境地大型机学习之具体技术-大机系统结构概览昨天刚抱怨过培训课程的枯燥乏味,没想到今天情况就发生变化了,呵呵,来了一个新老师,公司的人,看上去30岁左右的样子,可是据他说他是去年才毕业的,也是本科生,所以到现在也只是工作了一年多,今年刚从大连调到成都,那么他应该没有30岁吧。

白衬衫,西裤,皮鞋,条纹领带,八错八错,呵呵,讲课也是饱含激情,声音宏亮,不断确认同学们的掌握情况,然后还准确的控制上课时间,及时让我们休息,中间也会跟同学们讨论。

这还算有点样子哈。

其间还发出过“你们以前的课是怎么上的呢?这都没讲。

”这样的感叹声,可见以前老师的讲课就是不合格!但非常可惜的是,因为我前几天由于那个瓜货讲得不好所以没听,也没跟他进度看,我DATA SET跟JCL还没掌握清楚,所以对今天的JCL ADVANCE就根本跟不上。

加之一本鬼吹灯正看得上劲呢,所以就只能放过精彩的讲课啦,郁闷。

嗯,再次回到自己的整理上来,略过老师的上课不提,前面我自己摸索到了会用TN3270连接得志之家的远程390系统,并且进入过它的Z/OS1.6的ISPF主菜单界面,可是由于当时资料确实有限,所以许多大的概念没有搞清楚,并且在ISPF下具体可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当时就无功退出了。

现在经过上课,又用PCOM连接过科大的大机系统,虽说讲课非常失败,但是从老师以及班上其他同学那儿收集的一些资料还是相当不错的,本来我现在可以从ISPF出发进行具体的操作了,因为我有相关手册了。

但是诚如前面所说,许多大概念还没有搞清楚,所以还是先不急着往前走。

稍事深究一下再说。

前面我见过一个技术分类列表如下:系统基础TSO SDSF JCL 系统工具作业工具系统管理资源管理(RACF) 存储管理(SMS) 硬件管理(HCD) JES管理网络管理(TCP/SNA) IPL和系统客户化虚拟机配置系统编程REXX CLIST ISPF开发应用开发COBOL PLI SORT 调试工具版本工具其他语言文件&数据库QSAM VSAM DB2 IMS IDMS 文件操作工具数据库操作工具中间件CICS MQ MERVA我现在只能在最上面两大类上动动手脚,我觉得还是应该先了解一下系统管理那一块,而不是急着去掌握具体的TSO下的ISPF/PDF中的具体操作细节,或者JCL的各个语句参数倒底代表什么意义,因为如果我不了解一下下面的资源管理概况,当我在建立一个数据集的时候,我就会为什么是VOLUME,它在磁盘中倒底大概是个什么结构,什么又是UNIT,什么是连续数据集与分区数据集的实质性区别以及JCL倒底是拿来干什么的,作业为什么非要这么麻烦的来提交,而不像WINDOWS一样做成桌面图标,一个双击运行是何等的方便?这样,我的心就绝不会不踏实,就如某人说的“会用一样东西,而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实在是不太高明”,所以我决定还是先从高处入手,说了这么多废话,进入正题:我主要是看这份文档:新时代的大型主机导论,不知道是哪位达人编写的,这份资料一共包括8章:新时代的大型机导论,大型主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大型主机硬件系统与逻辑分区,大型主机的网络连接,数据集和数据集的管理,大型主机系统的安全概述,主机软件系统与软件开发,大型主机的应用。

计算机系统结构chap1

计算机系统结构chap1
•字串位串:n=1,m=1 •字并位串:n>1,m=1 •字串位并:n=1,m>1 •字并位并:n>1,m>1
最大并 行度
t(型号)=(k×k’,d×d’,w×w’)
k:程序控制部件的个数; k’:宏流水线中程序控制 部件的个数.
d:逻辑部件或处理部件的个数; d’:指令流水线中 算逻部件的个数.
w:算逻部件的套数; w’: 操作流水线中基本逻辑 线路的套数.
2
1.1.2 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
• 计算机系统结构: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的 系统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Amdahl)
• 透明性:一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 度看似乎不存在。
– 优点 – 缺点
•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内容:软硬件功能分配、软 硬件界面确定。
2024/8/7
3
2024/8/7
41
性能比较方法(续2)
程序1 程序2 W(1) W(2) W(3)
表1.2 加权执行时间
A机
B机
C机
1秒
10秒
20秒
1000秒 100秒 20秒
500.50秒 55秒
20秒
91.82秒 18.18秒 20秒
2.00秒 10.09秒 20秒
W(1)=(0.5,0.5)W(2)=(0.909,0.091)W(3)=(0.999,0.001)
处理机种类/个数
单处理机、多处理机、并行处理 机、关联处理机、超标量处理机、 超流水线处理机、对称多处理机、 大规模并行处理机、机群系统等
2024/8/7
12
指令流
1.1.4 计算机系统的分类(续)数据流
2024/8/7
FLYNN 分类 冯氏分类

Chapt5

Chapt5
P D R(ρ ρ )g 48 Vm η 6τ0 bt = ρmg + 2 b 2 s m + + H (Dh Dp )(Vm K'Vs ) (Dh DP)2 Dh Dp
2
(5(5-23)
垂直管固液两相流基本理论及应用
紊流条件下环空压降的计算公式为: 紊流条件下环空压降的计算公式为:
2 f ρ m HV m PA = Dh D p
Vc = Vm Vs
(5(5-2)
设环空中岩屑颗粒上升的体积流量为 Qc ,在环空中所占体积百 比为 C a ; 钻井液(不含岩屑) 空的截面积为A 钻井液(不含岩屑)的体积流量为 Qm;空的截面积为A。则钻井液在环空中的上升 速度为: 速度为:
Vm = Qm A (1 C a )
(5(5-3)
2.环空中岩屑和钻井液返速的关系
直井中忽略井眼的倾斜,可将环空内的流动视为垂直的固液(岩屑和钻井液) 直井中忽略井眼的倾斜,可将环空内的流动视为垂直的固液(岩屑和钻井液) 二相流。为携带岩屑,环空中钻井液的上返速度必须大于岩屑的下滑速度。 二相流。为携带岩屑,环空中钻井液的上返速度必须大于岩屑的下滑速度。岩屑 运移中的上升速度为: 运移中的上升速度为:
2
4(2n +1)Vm n(Dh Dp )
n
(5(5-21)
宾汉流体层流时环空压降计算公式为: 宾汉流体层流时环空压降计算公式为:
pA = 48HηVm 6τ 0 H + ( Dh D P ) 2 Dh D p
(5(5-22)
将(5-22)式代入(5-19)式得宾汉流体层流条件下的井底压力梯度表达式为: (5-22)式代入(5-19)式得宾汉流体层流条件下的井底压力梯度表达式为 式代入(5 式得宾汉流体层流条件下的井底压力梯度表达式为:

操作系统chapt5

操作系统chapt5
送的数据块全部传送结束时要求CPU进行中断处理。
(2)中断方式的数据传送是在中断处理时由CPU控
制完成的,而DMA方式则是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不 经过CPU控制完成的。
•I/O通道控制方式
I/O通道方式是DMA方式的发展,它可进一步减少 CPU的干预,即把对一个数据块的读(或写)为单位
的干预,减少为对一组数据块的读(或写)及有关的
•缓冲池
一、缓冲池的组成
• 对于既可用于输入又可用于输出的公用缓冲池,其中至少 应含有以下三种类型的缓冲区:(1)空缓冲区;(2)装 满输入数据的缓冲区;(3)装满输出数据的缓冲区。 • 为了管理方便,可将相同类型的队列链成队列,包括: (1)空缓冲队列emq; (2)输入队列inq; (3)输出队列outq。 • 除了上述三种队列外,还应具有四个工作缓冲区:(1) 用于收容输入数据的工作缓冲区;(2)用于收容提取输 入数据的工作缓冲区;(3)用于收容输出数据的工作缓 冲区;(4)用于收容提取输出数据的工作缓冲区;
2. 易于实现I/O重定向(I/O Redirection)
通道方式与DMA方式不同点 (1)在DMA方式中,数据的传送方向、存放数据的
内存始址以及传送的数据块长度等都由CPU控制,而在
通道方式中,这些都由通道来进行控制。 (2)DMA方式每台设备至少需要一个DMA控制器, 一个通道控制器可以控制多台设备,显然,通道方式进 一步减轻了CPU的工作负担和增加了计算机系统的并行
2、多个指针
(1)Nextg:指示计算进程下一个可用的缓冲区G; (2)Nexti:指示输入进程下次可用的空缓冲区R; (3)Current:指示计算进程正在使用的缓冲区单元。
循环缓冲
Nexti R R 2 Nexti

Chapt01

Chapt01

寄存器号在电路中可用二进制代码识别。 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运算器是一个组合逻辑 电路, 它一般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可同时输入两个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并经过一定延 迟后输出运算结果。操作数可以是寄存器的输出,也可以来自存储器。 1.1.2 存储器 存储器的作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 存储器中采用某种存储介质存放数据和程序代码信息, 主要的存储介质有半导体电路、磁性记录介质、光存储介质等。存储器中可包含的信息数量 称为存储器的容量。 半导体介质的存储密度高,工作速度快,在电源切断时存储的内容会丢失;而光、磁等 介质则容量大,但工作速度低。实现存储器的元器件有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磁盘、磁带、光 盘等。为了用最合理的 成本实现最大的存储容量,存储器都分成主存储器(Primary Storage 或 Memory)和辅助存储器(Secondary Storage) 。主存储器又称主存或内存,它一般采用半 导体存储器件实现,速度较高,程序和数据在运行时主要放在主存中,由于半导体存储器的 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很大容量的存储器。为此需要附加一个成本较低、容量更大的辅助存储 器。辅助存储器用于存放一些在计算过程中不频繁使用的数据和程序。辅助存储器称外存, 因为它们一般是通过输入/输出单元连接到主存储器的。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必须具有某种适 当的表示形式。在数字计算机中,信息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表示,二进制代码的运算是构成 数字系统的基础。 在数字计算机中,任何数字、文本中的字符或者指令都表示成二进制的编码数据。其中 每个二进制数据代码称为“位” (Bit,b) ,它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信息通常表示为若干 个位, 通过这种位的组合, 计算机中就可以表示各种数据和字符, 如十进制数值和英文字母。 这种把数据信息表示成二进制位组合的表示过程称为编码,每个二进制位组合又称为代码, 它是编码的结果。 一个二进制位可以有 0 和 1 两个代码, 2 个二进制的位可以有 4 个代码 (00, 01, 10,11) , 3 个二进制的位可以有 8 个代 码(000, 001, 010, 011, 100, 101,110, 111) , 10 个二进制位可构成 1024 个代码。 主存储器由大量的数据存储单元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存储一位信息。数据的存储操 作一般是以“字” (Word)为单位进行。字是运算器中进行的数据运算的单位。衡量运算数 据的基本单位是字, 它是运算器一次可以完成的运算位数。 一个字的数据运算操作在一次运 算操作中完成, 大于一个字的数据必须分步完成, 因此计算机的字长反映了计算机中并行计 算的能力。 对不同的计算机, 字包含的位数可能是不同的。 有的计算机中一个字是 16 位的, 有的计算机中一个字是 32 位的。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称为该计算机的字长。通常,计

chapt4(发动机现代设计)

chapt4(发动机现代设计)

2013-10-31
2. 主轴颈做成空心机构 优点:可显著缓解曲柄销过 渡圆角处的应力集中 现象。如设置卸载穴, 则效果更好。
2013-10-31
3. 曲柄臂斜削:在采用中空曲柄销时注意不要形成应力集中
2013-10-31
五、油道布置 要求: ◆有利于润滑油流动 ◆对曲轴强度影响小 两种方案: ▲单线斜油道 ▲多线直角油道 1. 单线斜油道:
2013-10-31
三、曲柄臂 从强度的观点看,整体式曲轴的最薄弱环节即为曲臂,曲 轴上应力集中最严重处就在曲柄臂与曲柄销、主轴颈相邻的 过渡圆角处;从圆角处开始而横断的曲臂弯曲疲劳断裂破坏 也最为常见。 在曲柄平面内,曲柄的抗弯断面模数W=bh2/6,有关试验 表明: 曲柄臂厚度h↑10%,W应↑20%,实际W↑40%; 曲柄臂宽度b↑10%,W应↑10%,实际W↑5%; 故为提高曲柄的抗弯断面模数W,增加h比增加宽度b有效。
2013-10-31
2. 结构型式: ① 整体式、套合式、焊接式、 圆盘式
整体锻造曲轴 锻造过程
2013-10-31
套合式曲轴:用于大型低速机,可以消除大件锻造的困难
焊接式曲轴:用于超长行程十字头式柴油机,可以消除大件锻造 困难,而且可以降低曲轴质量,使连杆长度得以缩短
2013-10-31
锻造
§4—3 曲轴疲劳强度计算
曲轴的破坏大多为疲劳破坏,而且最小的安全系数都出现 在曲柄销的过度圆角处。为此要求出:σaσmτaτm。 一、弯曲应力(σaσm)计算 有两种计算方法:简支梁法(分段法)、连续梁法。这里介 绍简支梁法(该法是连续梁法的基础) 考虑切断下来的一个曲柄,对于 对称曲拐,按曲拐尺寸及作用力求 出曲柄平面内的支反力:
第4章 曲轴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TCP/IP
——大型主机中的TCP/IP
• 大型主机操作系统(如z/OS)支持一些其他操作系统中使 用的TCP/IP命令,如:NETSTAT、PING、TRACERTE和 NSLOOKUP等。 • 可通过授权的TSO会话输入以上命令,这些授权的会话包 括TSO命令提示符、ISPF命令shell和任何带TSO前缀的 ISPF命令行。 • 也可通过批处理程序调用这些命令。 • 还可使用DISPLAY TCPIP 和 VARY TCPIP命令来管理 z/OS网络。

VTAM 网 络 环 境
§5.6
VTAM概述
——子域网络配置
§5.6
VTAM概述
——APPN网络配置
§5.7 小结与答疑
• ?
第5章 大型主机网络连接
华中科技大学 IBM技术中心 2009.09
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 IBM SNA模型及其主要网络组件 TCP/IP体系结构与大型主机 SNA网络与IP网络的融合 z/OS通信服务器 VTAM概述
§5.1 网络发展简史
• • 20世纪50年代——基础准备阶段 1969年ARPANET网络诞生——计算机网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是 Internet出现的基础,同时分组交换技术的出现成为网络发展的另一个 重要标志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中期——PC的出现、各种局域、广域网迅速发展,1974 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合作,提出了TCP/IP协议 20世纪80年代——1983年出现了可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作为 BSD UNIX操作系统的一部分,TCP/IP协议得到了认可并逐步流行— —Internet诞生! 1985年,美国科学家基金会(NSF)组建NSFNet,成为今后Internet主 干网(速度从1986年的56Kbps到1989年的1.54Mbps) 1991年Internet的商业化,成为Internet发展的一剂催化剂,使得它以空 前的速度迅速发展
• •
• •
§5.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BM SNA体系结构 ——SNA模型
•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网络体 系结构模型 ,采用了IBM大型主机使用的主机到终端的通 信模型,包括APPN和APPC。 • SNA模型没有为物理控制层定义任何特殊协议,物理控制 层是通过其他标准实现的
SNA与OSI的对应关系图
§5.2
物理实体:
IBM SNA体系结构 ——SNA网络组件
主机系统 通信控制器(或前端处理机) 集线器 终端
网络访问单元(NAU)
逻辑单元(LU)——提供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管理信息在用户之 间的流动。 物理单元(PU)监视和控制相连的网络连接和与特定节点相联系的网 络资源。 控制点(CP) CP管理SNA节点的资源
• 在其他操作系统上也被实现, 如:AIX、Microsoft Windows和Linux 。
§5.6
• •
VTAM概述
虚拟远程通信访问方法(VTAM)是一个IBM电信设备和它们的用户 之间的应用程序界面。 在z/OS中,VTAM提供SNA层次网络通信栈来在应用程序和最终用户 间传输数据。VTAM管理SNA中定义的资源,在这些资源间建立会 话,并跟踪会话的状态。
§5.4
• • • •
SNA网络与IP网络的融合


SNA一个与众不同的优点是它是面向连接的,它通过很多定时器和控 制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让客户端通过IP网络存取基于SNA的主机系统上的资源,需要某 种方式将SNA网络和IP网络融合起来。 两种“SNA over IP”方式:DLSw和EnterpriseExterder(EE) DLSw是业界的通信标准,是基于路由器的扩展的桥接方式,通过广 域网连接不同的局域网,以实现两个在不同局域网的SNA节点间的通 信。这样,两个SNA节点间的逻辑链路分成三段:位于两台路由器之 间的虚拟环通过TCP服务连接。 EE是基于软件的方案,将SNA网络的拓展方式APPN/HPR通过IP网络 连接起来,又称“HPR over IP”。EE利用通信服务器(Communication Server)软件将SNA数据包打入UDP包,然后通过IP网络传送到对 方,因为UDP是标准的IP应用,所以不需要IP网络中有特殊的硬件或 软件。 相对于DLSw,EE减少了很多协议转换等额外开销,大大提高了通讯 的性能。
§5.5
z/OS通信服务器
• 通信服务器是一组集成的软件组件,它在外部网络和z/OS 上运行的企业应用程序间提供一条数据传输通道。 • 三个主要组件:
–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 – 虚拟远程通信访问法(VTAM),它为z/OS提供IBM SNA能力 – 通信存储管理器(CSM),它为TCP/IP和VTAM数据流提供一个 共享的I/O缓冲区。
§5.3 TCP/IP
——TCP/IP协议体系
• 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TCP/IP)是一系列公开的通 信协议集合,它也是一种工业标准。为不同类型的互连网 络上的应用程序提供一种可靠的端到端连接。 • TCP/IP 协议体系和 OSI 参考模型一样,也是一种分层结 构。
• 在TCP/IP网络环境下,使用TCP/IP协议的机器被称作主机。 一个TCP/IP网络由一台或者多台通过通信链路相互连接的 主机组成。
§5.2
IBM SNA体系结构
——SNA链路层协议
• 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用来管理数据链路上 的同步信息传输的协议,带有所有必需的详细信息的数据 封装,它维护着正在进行的LU间的会话。 • SDLC 支持识别两类网络节点:主节点(Primary)和次节 点(Secondary),主次节点可以在四种配置中建立连接。 • SDLC是一种面向比特的协议,SDLC头中的位设置和 SDLC命令由SNA网络层来解释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