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试卷交流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地理试卷-高一地理试卷与试题
图1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 据图判断,此时( )[2分]-----正确答案(D) A 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行星 B 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 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 是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的季节
8. 六个月后地球上昼夜情况分布如图2中的( )
22. 据图中信息,判断河流A---B河段的主要流向( A 从东南流向西北 B 从西南流向东北 C 从北向南 D 从南向北
)[2分]-----正确答案(C)
图8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种选择。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 答23-24题:
23. 武汉市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是( A K2线 B AC线 C AD线 D AB线
20. 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是( A 背斜成山 B 向斜成山 C 褶皱隆起成山 D 断层上升成山
)[2分]-----正确答案(B)
图7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据此完成21-22题。
21. 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A 发源地 B 上游 C 山区 D 中下游平原
)[2分]-----正确答案(D)
德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21.1 17.3 13.6 8.3
3.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2分]-----正确答案(C) A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更多的休闲时间 C 更高的经济收入 D 更优的自然环境
4.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 )[2分]-----正确答案(A) 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A甲 B乙 C丙 D丁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导致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是①资源的地区差异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③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④政治体制的地区差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现代物流业的产生是为了A.提高经济效益B.便于经济协作C.便于信息联系D.满足区际之间物资流动的需要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乡海拔3500米,年降水量约300mm,为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2004年5月某科技公司捐赠计算机给该乡的黄羊川职业中学,通过因特网师生接触到各种外界信息及教学资源,学生还设计了网页,登载农民委托出售农特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财源。
阅读材料,回答3~4题3、中国西部偏远农村过去在农业产销上所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①劳动力不足②市场信息封闭③交通不便④耕地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以学校作为地方电子商务中心销售农特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以校领乡”,其产生的原因是A.学校的空间面积最大B.学校为农村人才所在地C.学校的交通位置适中D.学校师生薪资较低5、右图中,A处的农业生产类型是A.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B.潘帕斯大草原的牧牛业C.津巴布韦的烟草种植业D.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牧羊带6、下列符合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的是A.大规模经营B.科技水平高C.夏季高温多雨或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7、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花卉生产基地。
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荷兰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的人文因素优势是A、劳动力B、科技C、交通D、市场8、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的产业活动是①农业②工业③商业④矿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因素是A.交通运输、市场、资源B.交通运输、土地、集聚C.资源、能源、市场D.交通运输、土地、政府政策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到N,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图所示。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1.4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全部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题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有效缓解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是A.鼓励使用私家车B.大幅度增加出租车数量C.将公共绿地改为交通用地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2.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劳动力和气候条件B.交通运输和集聚条件C.劳动力和市场条件D.土地价格和能源条件3.读右图,按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法国大部分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A.地中海型农业B.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4.法国工业区A.是现代工业发源地B.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C.属于资源密集型重工业区D.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优势5.影响内蒙古自治区伊利集团乳制品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廉价劳动力B.原料丰富C.技术雄厚D.市场广大6.近几年,伊利集团液态奶生产灌装基地在北京、大庆等城市落成,影响这些基地建设的主导因素是A.冷藏保鲜技术B.交通运输C.廉价的劳动力D.消费市场7.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都在发达国家B.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主要在非洲C.世界上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D.世界人口稠密区大多在北半球中纬度的近海地区8.近年来,拉动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技术条件B.交通条件C.自然条件D.能源条件9.近几年,重庆的部分人口在政府的安排下,相继迁居上海崇明岛,这种人口迁移的方式属于A.智力迁移B.生态移民C.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的人口迁移D.劳务迁移10.右图所示的陈家镇地区,近阶段房地产价格较岛上其他地区增幅大,其主要原因是B.重庆移民集聚C.商业网点增多D.与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相邻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下列因素中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的是A.信息通达性B.原料C.交通运输D.劳动力素质12.下列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措施,连线正确的是A.交通拥挤——建立交桥,大力发展私人汽车B.空间布局紊乱——进行城市规划,建立卫星城C.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城市中心发展D.环境污染严重——采取行政立法,不发展重工业13..全球第六家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浦东,与之密切相关的区位优势是①气候适宜②科研力量强③消费市场大④交通便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下列属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和我国沪宁杭工业区相同区位条件的是A.交通便利,市场巨大B.原料、燃料自给,水运便利C.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D.农业基础好,生产稻米15.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是A.提高第一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其产量B.提高第一、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C.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加强能源、交通的建设16.目前,上海面临的最重要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郊区人口密度小C.人口年龄构成轻D.人口老龄化严重17.下列关于我国工业布局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棉纺织厂宜布局在我国特大城市B.石油化工厂宜建在石油产区C.炼铝厂宜布局在能源丰富的地区D.制糖厂宜建在消费市场18.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人口容量的极限值B.无论生产力水平如何,全球人口容量还是有限的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人口容量会越来越大,直到无限大D.地球上还有许多未开发的资源及未知的领域,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人口容量的极限值19.高档百货商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大卖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带。
09-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试卷(20201015085009)
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09-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 2)期中试卷时间:100分钟,出题人:董波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选对得 2分,共60分。
请将各题的答 案填写到试卷答题卡上。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 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 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图 1 .丫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A. B.C .D .1是X 、丫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 1— 4题。
高自然增长率高自然增长率低自然增长率 低自然增长率 2. 造成X 、丫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 BC.历史条件D3. 属于丫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教育水平 .自然条件B •印度C .泰国D .日本4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自然环境改变.出生率减低 .收入提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 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图2和图3并回答5—6题。
8.忍r.'i制北fi. fiSit5用脱入6.04 40.B5盜出图2 21川年我国跨府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流也流入图3却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构成5•目前,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农村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 •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6 •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A. 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B.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C. 乡镇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D. 以上都不是7.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亚洲与欧洲B.非洲与欧洲C.欧洲与拉丁美洲D.亚洲与大洋洲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2009-2010年地理必修2期中考试
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学 ( )
A.1%
B.1.5%
C.4%
D.3% 学
学
出生率%
学
出生率%
死亡率%
学
死亡率%
学
4.0
4.0
学
3.0
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2.0
2.0
学
1.0
1.0
①②③④
2.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学 ( )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学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学
3.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学 ( )
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 学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学
4.下列人口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是学 ( )
A.北约入侵南联盟导致的难民迁移
B.被贩卖的非洲黑人奴隶学
C.上海赴泰山旅游的游客
D.三峡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移民学
5.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学 ( )
作出选择。学 7.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2.95亿人,图中“*”
80 100%
0 20
40 60 0 14岁
20 0
80 100%
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 15—6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学 ( )
A. 93%
B. 23%
C. 13%
D. 73%学
8.右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不
18.右图该城市化模式在我国哪个城市最典型 ( )
A.上海
B.成都
C.南昌 D.深圳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温室大棚,冬季餐桌上常有黄瓜、西红柿
高一地理期中试题
2009——2010学年度(下)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1.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决定的()A.出生率B.死亡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D.人口基数2.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定居人口减少C.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D.短期流动人口增多3.目前,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人口主要迁出区的是()A.欧洲B.北美C.拉丁美洲D.西非和北非的一些产油国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A.从东北部向墨西哥湾沿岸移动B.从乡村向城市移动C.从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移动D.从南部向西部和北部移动5.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6.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A.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B.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C.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7.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8.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成不变的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D.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9.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10.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越⑤农业科技发达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1.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A.奶牛B. 奶羊C.牛奶D.奶制品12.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单产低,商品率低D.资金投入多13.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牧场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14.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A.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B.只出现在发达国家C.牧牛业占有重要地位D.属于粗放的商品农业安徽省亳州市下辖三县(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一区(谯城区),全市人口约530万,市区人口30多万,每年外出务工人数约120~140万,主要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高一地理试题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黑色签字笔答在各题相应位置,解答题答在每题的答题框内。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1.以下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土壤污染 B.酸雨C.土地荒漠化 D.森林资源的减少2.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大气污染 B.生态破坏C.水体污染 D.噪声污染3.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河流含沙量增大 B.地下水位持续上升C.土壤肥力下降 D.河流水位下降4.城市绿地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于A.吸烟滞尘 B.涵养水源C.保持水土 D.防风固沙5.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人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6.1999年夏天,荔枝在京津地区售价偏低,其原因主要有A.北方居民普遍不喜食荔枝B.京津地区荔枝丰收C.逢荔枝挂果“大年”,京津荔枝供应量偏多D.海运直达,运费降低7.有关现代物流过程中的商贸联系中,供应链正确的是A.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B.采购→包装→运输→仓储→配送C.采购→仓储→包装→运输→配送D.配送→采购→运输→包装→仓储8.某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达,该地区应优先发展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9.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面四种布局方案较合理的是10.发达国家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是因为A.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数量丰富,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B.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好,劳动力素质高C.发达国家不需要劳动密集型产品了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运输原料、半成品比终端产品方便11.分析下图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A.①蔗糖厂,②炼铝厂,③服装厂B.①炼铝厂,②服装厂,③蔗糖厂C.①炼铝厂,②蔗糖厂,③服装厂D.①服装厂,②蔗糖厂,③炼铝厂资料:20世纪70年代前,天然甲鱼很多且价格便宜,但无人愿吃。
安徽省蚌埠市八校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
安徽省蚌埠市三校联考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期中考试地理(必修2)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表1是X 、Y 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1~2题 1.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 欧洲 B.大洋洲 C. 北美洲 D.非洲2.造成X 、Y 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A .经济条件B .气候条件C .历史条件D .地形条件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回答3~5题:3.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面,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日本迁往中国D.从欧洲迁往非洲 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上海流往河南C.从广东流往四川D.从江苏流往重庆 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
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
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6~8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文化C.资源状况D.生活消费水平8.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C.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均消费水平无关D.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江西十一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试题全套八科联考样卷试卷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十一县(市)高一年级期中联考地理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25×2分)如图1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单位)万人图11.1997年至1998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16.7% B.14.3% C.0.9% D.5.7%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读图2,完成3~4题:3.图2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号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表示无关的因素,下面表示推力因素的是()A.矿产资源丰富B.土壤盐渍化C.文化教育发达 D.人口老龄化图24.据图2可知,2001年阿富汗难民迁入巴基斯坦的中间阻力最有可能的是()A.交通不便B.国家政策C.气候干旱D.地形崎岖图3为“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图35.关于图3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图3中反映了()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人口负担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65岁及其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图4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
读图,回答7~8题。
7.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的持续时间一般为()A.20年左右 B.40年左右 C.60年左右 D.80年左右8.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时被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住房条件差,社会不安定,环境污染严重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读图5是“非洲某地(海拔197米)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判断9~10题图49.该地地理纬度为()A.18°26′S B.5°NC.18°26′N D.5°S10.该地的气候()图5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1.图6是某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变化的示意图。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2010年下半年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新课标)试卷
2009年上半年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地理(新课标)试卷命题人: 杨冬林Ⅰ卷(选择题共52分)1.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 .核电B .小麦C .钢铁D .地热 2.寒潮对我国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A .冬季和春季B .秋季和冬季C .春季和秋季D .冬季和夏季 3.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下图思考,这样选择路线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 B .河流因素 C .气候因素 D .矿产因素 4.下列几组城市中,依靠矿业发展起来的城市是( ) A .伯明翰、石家庄、大同、开滦 B .曼彻斯特 、阿伯丁、鞍山、克拉玛依C .大庆、玉门、郑州、宝鸡D .攀枝花、鹤岗、抚顺、蚌埠图中X 、Y 、Z 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
读图完成5-6题。
5.从自然条件考虑最容易形成城市群的地方是( )A .AB .BC .CD .D6.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 .AB .BC .CD .D右图是“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7-9题。
7.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 .山间低地B .山谷地带C .盆地中部D .山前冲积扇 8.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 .网状分布B .“之”字形分布C .线状分布D .环状分布 9.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组”,完成10~11题。
10. 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A.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B. 年轻人口大量迁入C. 年轻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11. 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 人口增长速度快B.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C. 就业压力太大D.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图3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高一地理试卷
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试卷(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60分)深圳市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
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性港口城市。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
全区面积约为123万平方千米,有藏、汉、门巴、珞巴、回族等,据此回答1、2题。
1. 当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A.人口的迁移B. 人口的出生率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D. 人口的死亡率2. 西藏自治区预测人口发展时,应重点考虑的是()A. 人口的出生率B. 人口的死亡率C. 人口迁移D.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3~5题。
3. 若此图表示“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 从北美洲迁往欧洲B. 从欧洲迁往南美洲C. 从北美洲迁往非洲D. 从大洋洲迁往美洲4.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 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 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的问题D. 甲地环境优美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5、6题。
5.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 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 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 以青壮年男性人口为主D. 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6.迁入人口对该城市的影响有()A. 缓解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 制约了该市经济的发展C. 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据此回答7、8题。
7. 以某地的四类资源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 8 000B. 10 000C. 6 000D. 4 5008. 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 a<b<cB.c<b<aC. b<a<cD.a<c<b(创新题)2009年春运工作从1月11日正式启动,2月19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5天,节后25天。
龙翔学校2009-2010学年下学期必修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范文
龙翔学校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决定的:()A.出生率 B.死亡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 D.人口基数2、在人口的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人口基数3、德国、匈牙利等国的人口数量增长呈现:()A.高增长 B.低增长 C.零增长D.负增长4、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定居人口减少C.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D.短期流动人口增多5、目前,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人口主要迁出区的是:()A.欧洲 B.北美C.拉丁美洲 D.西非和北非的一些产油国6、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A.资源的数量B.人均消费水平 C.区域开放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7、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根据“木桶效应”理论,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为突出的资源是:()A.土地 B.森林 C.矿产D.淡水读右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9、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20%鼓励生育 B. 15%采取移民政策C.60%计划生育 D. 30%鼓励人员出国10、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是:()A.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B.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C.我国地大物博,人口的容量是无限的D.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是可以确定的11.下列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A.拉什莫尔山雕塑B.行云飞瀑C.科罗拉多大峡谷D.黄山云海1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A.各种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低 B.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C.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13、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A.城市规划的需要B.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C.交通条件的发展 D.人口的消费需要从宝安、龙岗两区27万农民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转换开始,深圳就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
孝感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高一地理试卷与试题
(1)此图为( )锋示意图。
(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气压最高的是( )地,属于阴雨天气的是( )地。
(3)E地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是:①锋面过境时( )。
②锋面过境后(
)[12分]
参考答案: (1)暖 (2)C E D (3)阴雨连绵;天气睛朗 气温升高难度 气压降低
孝感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40×2分=80分) 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原题图缺失
1. 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A 45°W,135°W B 135°E,45°W C 60°E,120°W D 0°,180°
25. 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 气压低 B 空气稀薄 C 来自地面的辐射少 D 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2分]-----正确答案(C)
26. 天气状况对大型运动会的运动员成绩和会场组织工作影响很大,北京2008年奥运会召开的理想日期是( ) [2分]-----正确答案(D) A 4月~5月 B 7月~8月 C 8月~9月 D 9月~10月
11.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分]-----正确答案(D)
图中N为北极点,AB为晨昏线的一段,且B为晨昏线与某一纬线的切点,这一天B点最大太阳高度为40°,B、C在同一经线 上。读图,完成12~14题。
12. A点位于( )[2分]-----正确答案(A) A 昏线上 B 晨线上 C 可能在昏线上,也可能在晨线上 D 昏线和晨线的交点上
22. 北半球中纬地区有一闭合气压系统,其风向为顺时针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系统气压状况为低气压 ②该系统中心气流以下沉为主 ③该系统东部吹偏北风 ④该系统气流状况为气旋[2分]-----正确答案(C)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试卷交流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备课组(曹广文、魏宏麟、付小凤)
一、命题意图
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目标是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本次期中考试目的是促进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基本能力的掌握,反思教与学的不足,为下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
二、命题过程
(一)学校考试中心负责
1.考试科目及分值、时长
高一地理:100分卷考75分钟。
2.命题、审核人员安排
(1)本次期中考试实行高一、高二年级交叉命题。
(2)各备课组长与命题教师交流命题范围,可提出具体要求,保证命题的针对性。
加强审核,保证命题的科学性。
3.命题要求:
(1)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基础题、中档题及提高题比例为7:2:1。
(2)试题以原创为主,使用陈题一定要加以改动。
(3)请在试题题头下标明命题人、审核人姓名及命题时间。
(4)命题及审核教师做好试题保密工作,阅卷开始时命题教师将评分标准送交各相应备课组长。
4.试题上交时间:
(二)备课组长的工作
1.与命题教师交流命题范围
(1)范围:必修一全部占10分;必修二第1单元—第3单元第1节占70分。
(2)认识:必修一全部占10分,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学期所学的内容,在学习和巩固中要不断地联系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2.给命题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1)试题结构:
参照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结构,题型有单选题(30小题,共60分)、判断题(10小题,共10分)、综合题(3~4小题,共3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2)试题——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①依纲扣本,教考协调。
试卷重视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学科思想与重要地理观念的教育。
试题的取材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教材中的体例结构各部分都有涉及到,如活动、案例、思考或读图思考、问题研究等。
这样,既克服了学生只重视读教材的文本内容,而忽视教材中有关图表、活动、案例、思考或读图思考、问题研究等的习惯;又纠正了学生只重视做配套练习,而忽视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把握;还唤起了学生重视平时课堂的听课效率,不能等到考试前才注重知识的复习。
试题注重人文关怀,提高试卷的亲和力。
如,试题情境呈现引用新情境新素材,要体现时代性,生活性,活泼性,探究性。
使试卷既有亲和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又体现“新课程关注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合作”理念,对今后的学生地理学习具有导向性作用。
②难度适宜,努力冲A。
试卷中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试题占到70%以上,学生如果只是凭借死记硬背的方法是很难得分的,只有真正通过理解相关知识之后,才能灵活运用知识。
希望值:90分以上在10%左右(优生的优势),80~89分占40%左右(好生冲A),60分以下在10%左右(后进生不能掉以轻心)。
认识:若试题过于简单,对教材知识和图表重复太多,往往中等生与优生考的成绩少差距,后进生考的较满意。
学生的学习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得不到检验,也就得不到提高。
实践证明,我校地理组由“抓中促优顾差”,变“抓优带中拖差”是提高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达A率的有效措施。
2010年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我校地理达A级人数420人(占在籍参考地理人数的47%),D级人数4人(为特招生或艺术生)。
……我校多数为优良生,少部分扩招生和借读生学习基础较差。
课堂关注后进生多,其它学生有意见;训练难度低,不符合“跳一跳摘桃子”教育规律,会挫伤优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班级学习地理氛围的形成。
③覆盖面广,突出主干。
必修一:每一章出一道选择题。
必修二:“第1单元~第3单元第1节”部分的主干知识均要考到。
④选题针对,创新改动。
参考广东、山东和上海相关试题和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各大市的模拟题,进行创新和改动。
对备课组已统一练习的题,如《课课练》、考前训练题,进行改动和重组。
(3)统一复习进度和要求。
三、考后总结
(一)测试情况介绍
1.组织:学校据学生上学期期末成绩名次安排考场,按高二水平测试的考场人数规模和要求,学生单人独座,教师严格监考。
2.考试成绩:参考人数1110人,最高分95分,最低分23分,均分78.5分,其中卷Ⅰ均分57.6分(比期望值偏高)。
90分以上人数77人; 80~89分人数514人(比期望值偏高,说明大多数学生学习还是较为认真的,能较好
地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60分以下人数48人。
两个层次的班级平均分相差近8分,实验各班级平均分较接近,普通班之间均分最高班与最低班相差近7分。
与预期相比,优秀率偏低一些,及格率偏高,其它的都较为正常。
(二)问题及教学建议
1.试卷有不足
①教材中的活动、问题研究等少涉及。
②有两题设问的合理性不够,如:选择题“11”、“26”题,综合题41(5)。
③部分试题生活性、时事性、现实性不够,如:“41”题,背景材料过时;“42”题,城市等级变化与实际不符。
④考的过细,如43(4)题填空案例中“墨累—达令”等名称。
⑤试卷页面设计不合理,第6页留空,诱使几十名学生漏做第7页的43题。
教学建议:
备课组内汇总分析,教研组长找命题教师反馈。
2.答卷情况反映出的问题
(1)概念不清
如,“40.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农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典型的混合农业。
”得分率仅45%。
如,“42.(5)目前我国城市化大力发展之时,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却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试分析其主要原因?”学生在答案组织中约35%的人把“郊区”与“乡村”混淆,即把“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概念混淆。
教学建议:
课堂重视概念教学;定期默写概念和原理;多查后进生作业。
(2)对题干分析或教材知识迁移能力
如,“12.目前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政策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D。
分析:该题考生得分率为18.6%。
学生错选C的占74.13%。
该题的背景资料在考前的练习中有过,只是设问具体化——新疆。
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选“政策因素”,没能结合我国解放后两个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去迁移知识;没有分析“政策因素”对整个西部地区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新疆。
如,“27.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A.市场需求量B.交通运输条件C.国家政策D.光热和降水”答案:A。
分析:得分率65.1%,错选D的占29%。
学生还没很好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这与我们第三章第2、第3节还没学习有关系。
教学建议:
定向有效训练,考前“错题”再做。
可克服定势,提高迁移的准确性。
(3)图表判读和信息提取
如,30.该农业生产改造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气候B.地形
C.土壤D.水源
得分率:32.3%。
选择D的较多。
主要是没联系珠江三角洲观察分析图示中的主要自然因素的改变。
当然图中信息不全面,“塘泥”和“鱼塘”等信息干扰有关。
如,“41.(1)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学生读统计图方法欠缺,没能从图文中提取答案,使答题的针对性不够,。
如,“42.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4)从1985年到2000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有哪些?”学生多答城市原有等级提升,与图中图例显示的变化不相符。
如,4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
农业地域类型:。
理由。
学生对图中信息没有充分提取,而少答“且多占较大比例”扣1分。
教学建议:
重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变式图定向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考前再做“错题”,是有效的、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的复习。
(4)审题不清,思路不畅
如,42题的第(2)小题,“自然地理区位分析”答成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
第(4)小题“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答成区域城市空间的变化特点。
如,“42题的第(4)(5)小题”和“43题的第(3)小题”答不全面。
教学建议:
在平时练习的评析或例题讲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解题素养。
如,解题时先读题明确已知显性条件,并分析出隐性条件。
其次审题,从题目设问中明确考了什么知识点,以前是否做过类似的题,解答此类题的技巧和方法是什么。
再下笔答题。
读图题步骤,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看图例表示的要素变化。
记忆地理基础知识思路畅通的提前,复习中可让学生整理教材书写或默写章节知识结构。
(5)平行班级间的差异较大
问题分析:实验班均分相差2分多点,较为为正常;但普通班均分相差近7分。
原因是个别班级学风不正或班主任管理目标要求不同造成;个别班级因放假少复习课时或因地理课安排在体育课后而影响教学效果;个别特招生或借读生考的过差(23分),影响了班级均分;另与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和复习指导也有关。
教学建议:
协调班主任,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明确高一地理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集体备课统一要求,相互听课弥补不足;考后组内交流,介绍好经验,检讨不足之处。
执笔:曹广文2010年5月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