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统治教案
历史教案-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教学教案
1.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五九国耻;中华革命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2.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入人心。
3.(1)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
(2)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
教学建议教学地位分析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
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重点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
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则卖国、投靠帝国主义,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复辟。
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
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入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难点分析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
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学生知道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因而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辟帝制正反应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不彻底。
高中历史课题2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案
课题20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袁世凯上台的标志:1912 年3 月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2)复辟帝制的过程。
2.护国运动:(1)背景。
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③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袁世凯称帝。
(2)概况。
①时间:1915 年底。
②地点:云南。
③人物: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④过程: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二次革命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识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混战:2.军阀混战: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3.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总统府与国务院的权力斗争)。
4.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5.维护共和: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
6.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
①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
②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③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1)原因。
袁世凯的统治说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说课稿课题选自:人教版高级中学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属于必修内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来说,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时期可以说是中国追求、建设民主共和历程中的一大挫折,由于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资产阶级又为了保护革命成果、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这又为中国追求民主社会创造条件,因而地位十分重要。
2、教材特点
难度大:专用名词多,诸如有内阁制、总统制、国民党、同盟会等;两条线索交杂在一起,导致线索混乱,学生不易理解。
3、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包括袁世凯对内的专权和复辟帝制的活动);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二次革命;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总结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整个历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的能力;通过相关的历史材料、图片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学会准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正确解决相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一时期围绕民主与共和展开斗争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任何专制、独裁、复辟的行为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通过学习这一时期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精品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材料,了解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军阀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推行的独裁统治;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护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通过学习宋教仁、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与袁世凯的复辟活动,感知近代民主革命的曲折性与艰巨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教学难点袁世凯能够复辟帝制的原因以及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随堂练习1.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
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C )A.篡夺革命果实 B.镇压二次革命C.公然复辟称帝 D.出卖维新派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D )A.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C )A.都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B.都是武装斗争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4.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概括为( A )A.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B.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C.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D.武装革命、建立民国、民主共和、民主科学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张作霖、吴佩孚、冯国璋、曹锟、段祺瑞……这些北洋军阀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
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北洋军阀人物,查阅其生平资料,并把他的故事和同学们分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袁世凯出山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惊恐万状,立即派陆军大臣荫昌赶赴武昌前线,调兵镇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
然而,因为北洋军大部分将领为袁世凯的心腹爪牙,所以荫昌指挥失灵。
10月14日,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但袁世凯为了逼迫清政府交出更多的权力,一面借口“足疾”尚未痊愈留在河南彰德,继而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授予他军事全权等条件;一面指使冯国璋、段祺瑞等北洋军将领暂取观望态度,致使清军进攻武汉受挫。
27日,清政府被迫召荫昌回京,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
当时,北洋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正秘密组织燕晋联军直捣北京,而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则联合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等发动“兵谏”,于10月29日在滦州联名电奏清政府速开国会,改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特赦“国事犯”。
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11月1日,在北洋军攻克汉口的当天,皇族内阁被迫辞职,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来京组织责任内阁。
袁世凯取得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后,立即派人刺杀了吴禄贞,同时进京组阁。
可是袁世凯并不打算立即攻占武昌,而企图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夺取全国政权。
11月26日,经过袁世凯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密谋,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议南北停战议和。
为了创造议和的有利条件,27日,北洋军攻陷汉阳,威胁武昌。
2、南北议和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协议,开始停战。
18日,各省军政府议和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凯派出的议和全权大臣总代表唐绍仪在上海开始和谈。
南北代表除讨论军队停战的具体措施外,主要就实行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展开争论。
袁世凯在议和期间一面以倡言君主立宪要挟革命党,一面以革命党要求共和立宪来逼迫清政府。
20日,当南北议和代表举行第二次会议时,英、美、俄、法、日、德六国驻上海总领事同时向双方代表提出照会,表面上要他们“尽速达成协议,使目前的冲突归于停止”,实际上是压迫南方革命势力尽快向袁世凯妥协。
高二历史4.1《袁世凯独裁统治》教案人教版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一节袁世凯独裁统治教案本课重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本课难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和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教师介绍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拥有新式武器装备的反动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对清政府和革命派大耍反革命的两手,把清政府和革命派同时打了下去。
孙中山等企图以《临时约法》、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搞专制独裁。
袁世凯表面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在拟定各部部长名单时,却竭力排斥革命党人,结果北洋军阀掌握内阁实权。
不久,唐绍仪内阁倒台。
2、掌握内阁实权孙中山的解职和临时政府的北迁,标志着革命遭到严重挫败,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标志:孙中山宣布解职(1912年4月1日)教师指出:革命派既然交出了政权,企图依靠一纸约法来实现资产阶级的议会政治,使中国走上民主的轨道,历史证明这是多么幼稚的幻想。
二、二次革命1、原因(学生看书总结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①“宋案”使国民党人开始认清袁世凯专职独裁的真面目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为筹集反革命战争经费,他不惜出卖国家主权,1913年4月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定了《善后借款合同》,袁世凯独裁卖国的野心暴露无遗。
②善后大借款”暴露袁世凯卖国独裁的野心袁世凯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凶相毕露。
1913年夏,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是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
并派兵南下,发动了反革命内战。
③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袁世凯罢免赣粤皖三省国民党籍都督国民党人被迫应战。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宣布独立;黄兴在南京响应,随后,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省先后宣布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2、“二次革命”(1913年)教师讲述: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继续,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与公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的袁世凯之间的一场武装斗争,最终因为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而遭到失败。
袁世凯的统治教案
袁世凯的统治教案第一章:袁世凯的崛起1.1 袁世凯的背景介绍出生与成长:1859年出生于河南项城,清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经历:曾就读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后赴日本留学。
1.2 袁世凯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军事才能: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色,逐渐崭露头角。
政治手腕:善于利用政治手段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包括与清朝皇室、地方势力派以及列强的关系。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袁世凯的崛起2.1 辛亥革命背景介绍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2 袁世凯的崛起南北议和: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南北双方进行和平谈判的主要人物。
逼迫退位:袁世凯利用手中权力,逼迫清朝皇帝退位,结束清朝统治。
第三章: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1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2 袁世凯的总统统治政治改革: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第四章:洪宪帝制的失败4.1 洪宪帝制的提出1915年,袁世凯试图建立洪宪帝制,引发国内外的强烈反对。
4.2 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失败护国运动:1915年底,护国运动爆发,反对袁世凯的洪宪帝制。
袁世凯的去世:1916年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去世。
第五章:袁世凯的统治评价5.1 袁世凯的统治成就政治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推动国家现代化。
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5.2 袁世凯的统治不足专制倾向:袁世凯在统治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专制倾向。
洪宪帝制:试图建立洪宪帝制,引发国内外的强烈反对。
第六章:袁世凯的政治遗产6.1 袁世凯的政治体制袁世凯在统治时期建立了总统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他试图建立洪宪帝制,虽然失败,但对后来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6.2 袁世凯的政治手腕对后世的影响袁世凯的善于利用政治手腕,对后世的政治人物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政治手腕在某种程度上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袁世凯的统治教案
袁世凯的统治教案第一章:袁世凯的崛起1.1 袁世凯的生平简介介绍袁世凯的出生背景、家庭状况和个人经历。
强调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袁世凯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分析袁世凯在军事上的成就和贡献,如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甲午战争等。
探讨袁世凯在政治上的手腕和策略,如与各派势力周旋、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等。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袁世凯的权力转移2.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如清朝的衰落、民众的不满等。
概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如武昌起义、各省响应等。
2.2 袁世凯的权力转移与就任临时大总统分析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角色和立场,如与革命党人的谈判、逼迫清帝退位等。
讲述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过程和背景,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三章:北洋政府的建立与袁世凯的政治改革3.1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体制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和体制特点,如政府机构、政治制度等。
探讨北洋政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2 袁世凯的政治改革与现代化措施分析袁世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如推行宪政、发展经济等。
评价袁世凯的改革成效及其对中国的长远影响。
第四章: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民众反抗4.1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特点探讨袁世凯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独裁统治特点,如削弱国会、控制媒体等。
分析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原因和动机。
4.2 民众反抗与护国运动讲述民众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反抗行动,如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分析这些反抗行动对袁世凯统治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第五章: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与失败5.1 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计划介绍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的背景和动机,如个人野心、社会动荡等。
阐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具体计划和行动。
5.2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与去世讲述袁世凯复辟帝制所引发的民众反抗和国内动荡,如护国运动等。
描述袁世凯在复辟失败后的状况,以及他最终的去世。
第六章:袁世凯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6.1 袁世凯的经济改革措施分析袁世凯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如整顿税收、发行货币等。
袁世凯的统治教案
袁世凯的统治教案第一章:袁世凯的崛起1.1 导入:介绍袁世凯的背景和家庭情况,引发学生对袁世凯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讲述袁世凯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以及他在清朝末年的崛起过程。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袁世凯的崛起原因。
1.4 作业: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袁世凯在清朝末年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袁世凯的临时大总统生涯2.1 导入:回顾袁世凯的崛起,引出他担任临时大总统的时期。
2.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袁世凯在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的政绩和举措,如改革币制、建立新式军队等。
2.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袁世凯在临时大总统期间的执政理念。
第三章:袁世凯的洪宪帝制3.1 导入:介绍袁世凯在1915年发起的洪宪帝制,引发学生对这一事件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袁世凯发起洪宪帝制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失败的原因。
3.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洪宪帝制失败的原因。
3.4 作业: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洪宪帝制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第四章:袁世凯的统治手段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袁世凯在统治过程中使用的手段和策略。
4.2 教学内容:讲述袁世凯在统治过程中使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手段,如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推行新文化运动等。
4.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袁世凯的统治手段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袁世凯的统治评价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袁世凯的统治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5.2 教学内容:讲述袁世凯的统治评价,包括他的功绩和不足之处,以及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袁世凯的统治评价。
5.4 作业: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袁世凯的统治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第六章:袁世凯的统治与民主进程6.1 导入:讨论袁世凯在统治期间对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分析袁世凯在推行民主制度方面的举措和限制,如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袁世凯在民主进程中的角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袁世凯的统治教案
袁世凯的统治教案第一章:袁世凯的崛起1.1 袁世凯的背景介绍介绍袁世凯的出生地、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引导学生了解袁世凯的父亲是清朝将领,母亲是朝鲜人1.2 袁世凯的军事生涯介绍袁世凯在清朝时期的军事生涯,包括参与甲午战争的经历引导学生了解袁世凯在军队中的表现和晋升历程1.3 袁世凯的政治崛起介绍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期的立场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袁世凯在清朝末年的政治斗争中的角色第二章:北洋政府的成立2.1 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介绍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袁世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态度和行动2.2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介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过程和原因引导学生了解袁世凯就任后对政府的改革和整顿2.3 北洋政府的统治特点介绍北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和中央集权的矛盾第三章:袁世凯的独裁统治3.1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手段介绍袁世凯在政治、军事、财政等方面的独裁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袁世凯对反对派的打压和控制媒体的行为3.2 袁世凯的皇帝梦介绍袁世凯试图建立帝制的计划和行动引导学生了解袁世凯的皇帝梦引起的社会反弹和革命派的抗争3.3 袁世凯的统治危机介绍袁世凯在统治期间面临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引导学生了解袁世凯的统治危机对其政权的影响和后果第四章:袁世凯的死亡与北洋政府的结束4.1 袁世凯的死亡介绍袁世凯的死亡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袁世凯的死亡对北洋政府的影响和意义4.2 北洋政府的结束介绍北洋政府在袁世凯死后逐渐衰落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结束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4.3 袁世凯的历史评价介绍袁世凯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评价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对袁世凯的评价变化和争议第六章:袁世凯统治下的社会变革6.1 教育改革介绍袁世凯在教育领域推行的改革措施,如新学制的建立、教育内容的更新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改革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现代教育体系的启示。
袁世凯的统治教案
(一)知识和技能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案”和“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和“二十一条”及“五九国耻”,护国运动等。
2、能力方面:(1)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和“二次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2)通过相关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把握信息,正确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1、学习本节知识,关键是要抓住两条基本线索进行分析: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渐次加强独裁统治,乃至于复避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而且要从总体上认识到,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余波”,突出特征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复辟的斗争。
由于线索清晰,我们学习时可按两个方面分析,以做到一目了然。
2、袁世凯的统治可分为破坏民主共和与独裁称帝两个时期。
革命党人的斗争可分为三种方式、三个阶段:(1)运用法律手段(《临时约法》);(2)采用改党政治手段(宗教仁议会斗争);(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3、学习时,要系统地掌握本节重大事件的经过,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观察。
主要分析和解决两个问题,即:袁世凯为什么得以实现其专制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其帝制又为什么迅速垮台?(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围绕民主共和展开的斗争,让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专制、独裁、复辟的行为都是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
2、辛亥革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愿望未能实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对袁世凯及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示例]导言一: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宁教仁在上海火车站突遭行刺,击中腰部,由黄兴、廖仲恺、于佑任等就近送入沪宁铁路医院。
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优秀教案
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教材分析】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革命党人的妥协,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转而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一度复辟帝制,使新兴的民主共和国陷入困境。
而袁世凯死后,中国又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之中。
本课共有三目,分别是“袁世凯专权”“复辟帝制”和“军阀混战”。
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袁世凯的不断的进行专权统治到最后复辟帝制,在一步步的破坏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政体,而革命党人一直捍卫民主共和政体,双方之间不断的斗争。
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陷入了分裂,军阀之间混战不断,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袁世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专权统治。
(2)通过自主性和协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革命党人是如何与袁世凯等北洋军阀进行斗争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教学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混战。
【教学难点】理解民国初年共和专制的斗争。
【教学准备】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辛亥革命后,当时民间流传出这样的歌谣: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
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
教师讲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的果实,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统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吧。
(二)新课讲授1.袁世凯专权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官僚世家出身。
甲午战争后,清廷酝酿编练新军,他抢先上书朝中权贵,提出训练新军的方案,得到李鸿章和慈禧亲信荣禄的推荐,于光绪二十一年底被派至天津小站,组建新建陆军,“小站练兵”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教案第9课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
第9课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保守性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二、重点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二.新课讲授一:袁世凯专权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学生回答:宋教仁遇刺案教师提问:宋教仁遇刺案的背后真凶涉及到谁?学生回答: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教师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刺杀宋教仁?学生回答: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使得袁世凯大为惊恐。
2.教师讲述:“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心以武力平复国内的舆论压力和革命党人的斗争。
请问袁世凯是怎样做的?“二次革命”的结果又是如何?学生回答:袁世凯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最终被袁世凯镇压下去了。
二:复辟帝制1.教师提问: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下令解散国民党③解散国会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2.教师强调: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对自己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案”和“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和“二十一条”及“五九国耻”,护国运动等。
2、能力方面:(1)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和“二次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2)通过相关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把握信息,正确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1、学习本节知识,关键是要抓住两条基本线索进行分析: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渐次加强独裁统治,乃至于复避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而且要从总体上认识到,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余波”,突出特征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复辟的斗争。
由于线索清晰,我们学习时可按两个方面分析,以做到一目了然。
2、袁世凯的统治可分为破坏民主共和与独裁称帝两个时期。
革命党人的斗争可分为三种方式、三个阶段:(1)运用法律手段(《临时约法》);(2)采用改党政治手段(宗教仁议会斗争);(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3、学习时,要系统地掌握本节重大事件的经过,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观察。
主要分析和解决两个问题,即:袁世凯为什么得以实现其专制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其帝制又为什么迅速垮台?(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围绕民主共和展开的斗争,让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专制、独裁、复辟的行为都是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
2、辛亥革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愿望未能实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对袁世凯及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示例]导言一: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宁教仁在上海火车站突遭行刺,击中腰部,由黄兴、廖仲恺、于佑任等就近送入沪宁铁路医院。
当晚动手术钳出弹头,发现子弹有毒。
22日晨不治身亡。
6月26日葬于上海。
送葬者达数万人。
这起震惊全国的民国以来首起政治血案是何人所为?出手如此狠毒,其目的何在?为达到其目的他还干了哪些勾当?结果如何?导言二:在辛亥革命后,中国是不是就像资产阶级所想的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挂着民国空招牌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倒退;对外卖国,依靠帝国主义。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继续斗争。
结果将会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内容。
导言三:以“袁世凯何以能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导入“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拥有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革命阵营内的立宪派、旧官僚支持;资产阶级干革命党妥协退让。
)导言四:以历史上资产阶级限制专制统治的表现及结果导入新课:①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遭到封建顽固势力镇压(戊戌政变)而失败。
②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实行责任内阁制(可要求学生回忆其具体规定),来维护共和制度,限制袁世凯独裁。
③历史真的能像孙中山所设想的向前发展?一纸约法能限制野心家袁世凯独裁专制吗?……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1、北洋军阀统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怎样?2、袁世凯的专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袁世凯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怎样?〖思维提示〗对于第1题,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完成,并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作简单阶段叙述,使学生对其有系统的了解。
对于第2题,引导学生从袁世凯上台后的内外政策去把握,从袁世凯的真实面目暴露的过程中,认清袁的反革命本质,从而透过现象,认识其政权的性质。
〖归纳点拨1〗要点:(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AI课件展示《北洋军阀的统治》)图片〖归纳点拨2〗要点(1)专权表现①政治上,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②军事上,削弱革命军力量,加强北洋军实力。
(2)政权性质: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利益的卖国专制独裁政权。
(CAI课件展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内阁成员的组成上,袁世凯本来认为:“革命人才,鲜当人意。
”因而他开始拟议的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们作了些微小的让步。
(引自《辛亥革命史》)材料二:唐(绍仪)自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后,对同盟会非常忠实,与余晤谈之下,知其已向孙中山先后建议,用政治手法来对付袁世凯。
(引自柏文蔚《五十年经历》)回答:⑴材料一中袁世凯“微小的让步”表现在那些方面?试就本材料分析北洋军阀的性质。
⑵材料二中唐绍仪的政治态度有和变化。
解析:本材料题考察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第一问“微小的让步”可从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回答之;而北洋军阀的性质则是军阀独裁政权。
第二问就材料二了解唐绍仪政治态度的变化,这主要是由“拥袁”到“反袁”的变化。
答案:(1)袁世凯的“微小让步”表现:表面尊重同盟会,并将司法、教育、农林、工商等“冷衙门”交给同盟会控制。
军阀独裁政权。
(2)唐绍仪政治态度的变化:唐本是袁的部下,是拥戴袁夺取辛亥革命成果的重要人物。
加入同盟会后,忠于同盟会,主张用斗争对付袁世凯的独裁。
(过渡)袁世凯专权,遭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对。
他们通过合法手段与袁世凯进行斗争,在受到袁世凯的阴谋暗算时,他们于1913年掀起了一场反对袁世凯专制卖国的“二次革命”。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1、同盟会为什么要进行改组?宋教仁等人组建国民党的目的是什么?2、“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它为什么会失败?〖思维提示〗讲授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因果归纳法去掌握本目的几个相关的历史内容,剖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理解和把握历史内容之意愿相互关系。
本目内容可作如下简单归纳:(唐绍仪内阁垮台→宋教仁改组同盟会→袁世凯制造“宋案”→“二次革命”。
〖讨论点拨1〗(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步步深入,从而解决问题)①袁世凯专权在政治上有哪两个重要步骤?(安排亲信于要害部门;迫使唐绍仪辞职,组成亲信内阁。
)②在看到袁打着民主共和招牌,衽专制的真面目后,以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怎样进行反袁斗争?(走改党政治道路,维护共和制度。
)③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到1912年,为什么要对它进行改组呢?(由于党派混杂,政见不一,唐绍仪内阁垮台,同盟会内部分化,力量涣散)④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目的有二: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首的内阁。
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
根本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AI课件展示)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
……本党以巩固共和,衽平民政治为宗旨。
……保持政治统一。
采用民生政策。
——《国民党宣言》请回答:据材料看,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宗旨与同盟会纲领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①奋斗目标: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②变化:宣言只提民权和民生两主义,不提民族主义。
③原因:因为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达到。
〖讨论点拨2〗①国民党之所以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而成为第一大党的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后,人民民主意识增强;国民党前身同盟会享有较高威望,宋教仁的积极宣传。
)②袁世凯幕后策划“宋案”的目的是什么?(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扫除其专制独裁道路上的障碍。
)③“二次革命”前夕,中国的政局怎样?(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南北方只是形式上的统一,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态。
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
④“二次革命”的含义是什么?其性质怎样?(辛亥革命的继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起义。
)⑤“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宋教仁被刺和江西、广东、安徽三省国民党都督被罢免。
)⑥“二次革命”的结果怎样?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失败。
原因:客观上北洋军势力强大;主观上,国民党力量涣散。
)(在师生达成上述共识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归纳)“二次革命”的原因: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袁世凯建立的卖国专制独裁的北洋军阀政府;②国民党在国会选举获胜后,袁世凯派人刺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并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③为取得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不异出卖国主权,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④袁的反革命面目暴露后,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进行“二次革命”。
⑤“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北洋军势力强大,主观上,国民党力量涣散。
子目三:袁世凯称帝(过渡)二次革命被镇压后,孙中山、黄兴等许多革命党人遭袁世凯通缉,大多数逃往海外。
革命党人自武昌起义后在南方形成的势力丧失殆尽,南方数省落入北洋军手中,这给袁世凯进一步搞复辟带来了便利。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导学引思题〗1、简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
2、清朝封建帝制推翻不到几年,为什么会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丑剧?〖思维提示〗对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要求教师(或学生)对其步骤稍作讲述,特别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如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是在镇压“二次革命”以后,即1913年,1915年称帝,其他步骤均在1914年。
)〖归纳点拨1〗(CAI课件展示)称帝过程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终身总统——称帝〖讨论点拨〗①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最大成果是什么?有何局限性?(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②“五九国耻”是怎么回事?(1914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二十一条”,其目的是要控制整个中国,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袁世凯为一己之私欲,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其他全部要求。
这就是“五九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