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正常人体生理机能课件

合集下载

《正常人体功能》课件

《正常人体功能》课件
总结词
分泌胆汁促进消化
详细描述
肝脏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维持人体的正常消化功能。
肾脏功能
总结词
过滤血液、排除废物
详细描述
肾脏通过滤过作用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排除体外 ,形成尿液,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总结词
调节血压和血容量
详细描述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出量来调节血压和血容量 ,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循环系统概述
循环系统是负责将氧气和营养输 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二氧化 碳和废物带走的系统。它包括心
脏、血管和血液。
血液循环
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在血 管中循环流动。它携带氧气和营养 物质到各个组织,并带走二氧化碳 和废物。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 动脉硬化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 循环,导致心肌缺血、脑缺血、肢 体缺血等症状。
、大肠等部分。
消化过程
食物在消化系统的过程中,经过 物理和化学的分解,最终将复杂 的食物分子分解为简单的营养物 质,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供身体细胞使用。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 、肝炎、肝硬化等。这些疾病会 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 消化不良、腹泻、体重下降等症
状。
循环系统
内分泌系统
01
内分泌系统概述
内分泌系统由一系列腺体组成,它们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调节身体
的各种生理活动。
02
激素调节
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调节细胞功能,影响身体的代谢、生
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03
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

第二章 正常人体生理解剖学基础知识 PPT课件

第二章 正常人体生理解剖学基础知识 PPT课件

第一节 人体运动系统 解剖名称、体表标志
三、解剖学体表标志
1、骨性标志 2、肌性标志 3、常用腧穴的定位标志
第一节 人体运动系统 解剖名称、体表标志
四、骨骼结构知识
1、骨的形态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第一节 人体运动系统 解剖名称、体表标志
四、骨骼结构知识
2、骨的构造 (1) 骨质 骨密质 骨松质 (2)骨髓 黄骨髓 (3)骨膜 (4)关节软骨
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
第二章 正常人体生理解剖学 基础知识
希莱雅 杨洋
第一节 人体运动系统 解剖名称、体表标志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和 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 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骨是运动的杠杆, 关节是运动的枢纽, 肌是运动的动力。
第一节 人体运动系统 解剖名称、体表标志
二、人体各部位名称和 解剖学常用方向术语
第三节 皮肤解剖生理知识
1、表皮
(1)基底层(生发层) (2)棘细胞层 (3)颗粒层 (4)透明层 (5)角质层
第三节 皮肤解剖生理知识
2、真皮:
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网状纤维和各种结缔组织细胞
乳头层:连接表皮部 分 网状层:比乳头层厚,
结缔较致密,胶原纤维较 粗
第三节 皮肤解剖生理知识
神经系统的区分
(1)按照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中枢神 经系和周围神经系 (2)按照支配的对象不同,分为躯体神经 和内脏神经
第三节 皮肤解剖生理知识
皮肤的作用: 保护、分泌、排泄、 吸收、调节体温等。
第三节 皮肤解剖生理知识
一、皮肤的形态结构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表皮是上皮组织, 真皮是结缔组织。 皮肤的附属器官: 毛发、指甲、皮脂腺和汗腺。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调节生理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各个系统的生理 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应激反应
在面对压力、紧张等情境时,自主神经系统引发应激反应,调整机 体各系统的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
神经递质与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神经递质的种类
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 乙酰胆碱等,各自在不同部位发
免疫系统
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降低感染风险。
THANK YOU
心血管系统
运动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改善血液循环。长 期锻炼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呼吸系统
运动促进肺活量增加,改善氧气交换效率,提高呼吸系统 的功能。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适量运动有助 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代谢系统
运动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提高能量消耗,有助 于控制体重和减少肥胖风险。此外,运动还能提高胰岛素 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风险。
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调节神经元活动
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受 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的电位, 从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活动

影响情绪与行为
神经递质的异常可导致情绪障碍 、精神疾病等,如抑郁症、精神 分裂症等。同时,药物也可通过
影响神经递质起到治疗作用。
02
内分泌系统对人体功能活动的 调节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单核-巨噬细胞
吞噬、清除病原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
•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避免感染发生 。
• 免疫自稳:清除损伤的衰老细胞,维持机体的生理 平衡。

正常人体功能绪论PPT课件

正常人体功能绪论PPT课件

生殖
人类是通过生殖繁衍后代,延续种族。生命 通过生殖活动得以延续,每个生命的个体终 究会死亡,但生命永存。
适应性
机体根据内外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机体各部分 的功能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特征,分为行 为性适应性和生理性适应性。
人体功能的调节
人体与外环境 内环境及其稳态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人体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
细胞 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不同的细胞构成 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相关的组织器官联系组成 不同的功能系统。
与护理学的联系
护理工作者必须要有坚实的正常人体功 能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对不同的护 理对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学习方法
学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先理解,后记忆 学会把各个部分的知识点相互联系,促进理解和记
人体与外环境
外环境:人体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内环境及其稳态
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 是细胞外液,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内环 境。
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分布在细胞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和外液共同组成了人体的体液,占
成人总体重的60%。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最基本的调节方式是反射 体液调节—主要的化学物质是激素 自身调节—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行为调节—对个体的健康或疾病产生重要影
响的调节方式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功能调节
系统
反射弧模式图

新陈代谢—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特 征
概念: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 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 新的生物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反馈。“闭环”纠正偏差
负反馈
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作用效果:原有活动减弱,甚至终止。例:体温调节、减压反射意义:维持内环境稳定(稳态)
正反馈
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作用效果:使原有活动更加强、加快完成,不易中途终止例:排尿、分娩、血凝。
正常人体内,绝大多数控制系统都是负反馈方式的调节。
概述
生命的基本表现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基本调节方式体内的控制系统
控制方式:单向性 “开环”的系统控制部分——受控部分——机能活动产生或停止 控制特点:①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起调节作用。②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极少见的,仅在反馈机制受到抑制时,机体的反应表现为非自动控制的方式。例如:应激对血压的影响。
血凝过程
意义: 及时调控受控制部分的活动,使活动更加准确与协调。具有适应性、预见性。特点:对受控部分的调控较迅速、使活动幅度小、更加准确。例:条件反射
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如: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肾血流量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神经调节
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体液调节
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长
自身调节
作用精确局部调节维持细胞自稳态
《正常人体机能》
《正常人体机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述
生命的基本表现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基本调节方式体内的控制系统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行为调节免疫调节
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正常人体学2-ppt课件

正常人体学2-ppt课件

冠状面 水平面
矢状面
(二)轴和面
轴--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轴
面--矢状面 冠状面 水平面
垂直轴






水 平 面
三个面
矢状面:
前后方向下刀,
BA
分成左、右两部
正中矢状面:
D
冠状面:
左右方向下刀,分成前、后两部
水平面: 分成上、下两部
矢状面和冠状面






水平面
CT
纵切面和横切面
常用染色方法--HE染色法
苏木精(Hematoxylin) 伊红(Eosin)
碱性染料(蓝色)
酸性染料(红色)
显示嗜碱性结构
显示嗜酸性结构
细胞核(蓝紫色)
细胞质(粉红色)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
中 性--与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
切片 涂片
铺片 磨片
Dolly羊(体细胞隆)
(3)胚胎学
研究人体发生、生长发育及其机理的科学
受精卵 266天 成熟胎儿
(单细胞)
(多细胞)
(4)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从3个不同的水平加以研究: 整体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
(5)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 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二、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p2-3)
“三勤”的学习方法
勤动脑、勤动口(问老师、问同学、问自己、问电脑) 勤动手(多摸、多写、多画)
八方面的联系与结合:
外形结合内部结构 形态结合功能作用 平面结合立体形象 后面结合前面内容 静态结合动态活体 正常结合临床应用 系统结合局部关系 典型结合变异畸形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202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常人体机能课件)CATALOGUE 目录•绪论•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调节•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机体功能活动的整体调节01绪论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概念人体功能调节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生理功能活动进行调节,使之达到最佳水平,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免疫调节。

人体功能调节的生理学意义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人体通过调节机制维持内部环境稳定,如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等。

适应外环境变化人体通过调节机制使各个器官、系统协同工作,适应外环境变化。

维持机体健康通过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各个系统、器官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确保身体健康。

人体功能调节的几种方式通过神经系统对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包括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免疫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激素、离子、代谢产物等物质对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

指器官、系统自身对刺激的反应进行调节,如心肌收缩力对心输出量的调节。

指免疫系统对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等反应进行调节,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02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元的活动,对机体或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识别,是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感觉的感知和识别是通过感觉器官实现的,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感觉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经过高级分析和综合,形成特定的感觉印象,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识别。

神经系统的运动传出功能神经系统的运动传出功能是指神经系统对骨骼肌、平滑肌和腺体等效应器官的支配和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的运动传出功能是通过传出神经实现的,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送到效应器官,支配和调节其功能活动。

生命的基本特征(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生命的基本特征(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bc. 负后电位的前部 分
相对不应期 cd. 负后电位的后部 分
超常期 de. 正后电位
低常期
同学,你 有过上课 睡觉的经 历吗?
绝对不应期
•当出现锋电位的时期内,不能再接受 任何强大的刺激而出现新的锋电位,因 而也不可能发生两次锋电位的叠加。这 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处在绝对不应期的细胞,Na+通道是 失活状态,细胞兴奋性降低到零。
钠通道失活
钠通道部分恢复
钠通道大部恢复
膜内电位呈超极化
《正常人体机能》
1 概述 2 生命的基本表现 3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生命的基本表现
➢ 新陈代谢 ➢ 兴奋性
1 [新陈代谢] 2 [兴奋性] 3 [适应性] 4 [生殖]
刺激
➢ 概念 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 种类 物理性刺激、生物性刺激、化学性刺激、
社会心理性刺激
定义
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 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 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新陈代谢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 物质交换和能能量交换 ,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
同化作用 合成代谢
机体从环境中摄取 营养物质,合成为 自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机体分解其自身成 分并将分解产物排 出体外的过程。
新陈代谢是一切生物体
最基本特征。一旦停止,
生命活动也就结束。
《正常人体机能》
1 概述 2 生命的基本表现 3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相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之后一定时间内,细胞 对阈上剌激可发生兴奋。 •标志着一些失活的Na+通道已开始 逐渐复活,细胞兴奋性从无到有逐 渐向正常恢复的时期。
超常期
•相对不应期之后,阈下剌激就可引 起细胞再兴奋,表明此时的兴奋性轻 度的高于正常。 •膜电位接近静息电位,相当于动作 电位的负后电位后期。

高中生物人体生理机能课件

高中生物人体生理机能课件

高中生物人体生理机能课件一、导言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而人体生理机能则是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本课件将全面介绍高中生物人体生理机能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二、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使人体能够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阶段。

吸气时,肺部扩张,气压降低,使空气进入肺部。

呼气时,肺部收缩,气压升高,将废气排出体外。

3. 呼吸调节机制呼吸受到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的调节。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能够感知体内血氧和二氧化碳水平的变化,并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三、循环系统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负责泵血,血管起到输送血液的通道,而血液则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

心脏分为心房和心室,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动作泵血。

左心室将血液输送至全身,右心室将血液输送至肺部。

这样,氧气被供应给身体各个器官,同时废物被带回肺部排出。

3.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负责运输物质和调节体温,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

四、消化系统1.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将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的消化,以便身体吸收营养物质。

2. 消化过程消化过程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是指通过咀嚼、搅拌等方式将食物破碎成较小的颗粒;化学消化是指通过酶的作用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3. 营养物质的吸收在小肠中,营养物质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被身体吸收利用。

脂肪通过淋巴系统吸收,其他营养物质则通过血液吸收。

五、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组成。

神经元通过电信号的传导,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2. 神经传递神经传递包括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突触
03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通过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信
号传递,实现神经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信号传递,实现对机体功能活动的精细调节。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作用于全身各器官、组织,实现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广泛 调节。
自身调节
反馈调节
内分泌系统各成分之间存在广泛的反馈调节机制,如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 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神经递质和调质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膜上的 受体,对靶腺的功能进行调节。
内分泌系统对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调节机体代谢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多种激素,参与调节机体的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过程。
支持
骨骼作为人体的支架,可以保护内 脏器官不受损伤。
保护
通过关节和骨骼形成的包围和保护 ,使体内重要器官免受损伤。
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对人体运动进行控制和调节。
运动系统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对肌肉和关节等运动器官进行精确的调控。
体液调节
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对肌肉和关节等运动器官进行调节,影响运动状态。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御功能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防止其繁殖 和扩散,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损伤。
自身稳定功能
免疫系统能够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及不断产生的突变细 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监视功能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 防止其发生恶变和扩散,预防肿瘤的发生。

内分泌系统概述(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内分泌系统概述(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 类固醇(甾体)激素——可口服 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 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
三个环节
➢ 激素与受体的相互识别与结合 ➢ 激素受体复合物的信号转导 ➢ 转导信号进一步引起的生物效应
1.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 含氮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的专一性受体结合。 ➢ 结合后,激活细胞内表面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 在Mg2+存在的条件下,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 ➢ cAMP使无活性的蛋白激酶激活,催化细胞内多种蛋白质发生磷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人体机能》
1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2 激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激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 激素的分类 ➢ 激素的作用机制
根据化学性质不同分类:
➢ 含氮激素——易被消化酶水解破坏,一般不宜口服,须用注射。 蛋白质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素、腺垂体激素等) 肽类激素(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降钙素、胃肠激素等) 胺类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化反应,包括一些酶蛋白发生磷酸化,从而调节靶细胞各种生理生 化反应。
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 结合G蛋白偶联 受体
激活G蛋白(与β、γ亚单位分离)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ATP
cAMP(第二信使)
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细胞内生物效应
其他的第二信使:cGMP、IP3、DG、PG Ca2+ 等
相对特异性
靶器官(腺)、组织、细胞——特异性受体 例如: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在甲状腺腺泡细胞,对其他组 织细胞无作用。 ∴激素的作用,主要决定于组织细胞是否含有该激素作用的 受体和受体数量。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正常人体生理机能培训课件

正常人体生理机能培训课件
?综上所述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心脏射血和充盈的原动力心室舒缩造成室内压的变化是导致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而压力梯度又是推动血流和瓣膜开闭的直接动力
正常人体生理机能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学习目标】
1
说明心率、心动周期的概念,血流量、血流阻力与血压的关系。
2
讨论心脏的泵血过程、评价指标及泵血功能的调节。
❖ (2)快速射血期:等容收缩期末,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动脉瓣被推开 ,心室开始射血。此时室内压上升至峰值,心室肌急剧缩短,血液快速射入主 动脉,心室容积迅速缩小,称为快速射血期,历时约0.1s,此期射血量占整 个心缩期总射血量的80%~85%。
❖ (3)减慢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后,由于大量血液进入主动脉,动脉内压力上 升,心室内血液减少,心室肌收缩力量减弱,导致射血速度逐渐减慢,称为减 慢射血期,历时约0.15s。在快速射血期的中期或稍后至减慢射血期,心室内 压已经低于主动脉压,但心室内血液依其惯性作用仍可逆着压力梯度继续进入 主动脉。减慢射血期末,心室容积缩至最小,但心室内仍然有余血。
▪ 心输出量是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对不同身材的个体测量心功能时 ,若用心输出量作为指标进行不同个体之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 的。因为不同的个体代谢水平不同,心输出量也不同。人在安静时 的心输出量与体重并不成正比,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以每平方 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cardiac index,CI)。中等 身材成年人的体表面积约为1.6~1.7m2,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输 出量为4.5~6L/min,其心指数为3.0~3.5L/(min·m2),在安静空 腹时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是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的评价指标 。
▪ 在整体情况下,机体可以通过心肌自身调节及神经体液 调节,使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与后负荷相配合,使博 出量恢复到原有水平,但此时搏出量的维持,是心肌收 缩加强的结果。如果动脉血压持续增高,心室肌将因收 缩活动长期加强而逐渐发生肥厚,最后将导致泵血功能 减退。

《正常人体功能》PPT课件

《正常人体功能》PPT课件

糖原
还原端
非还原端
二、糖的生理功能
1、氧化供能。 2、储能维持血糖 3、是机体重要的碳源。 4、组成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成分。如糖蛋白、糖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5、构成特殊生理功能的糖蛋白,如 激素、酶 、免疫球蛋白等等。
三、糖代谢概况
糖类物质口腔消、化小单肠糖 门静脉
肝脏
肝静脉
血液循环
单糖
单糖
GTP 草酰乙酸
N A D H + H+
N A D+
苹果酸
PEP N A D H + HN+A D+
丙酮酸
乳酸
丙酮酸
N A D H +草H+酰乙酸
N A D+
苹果酸
TCA
返回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维持血糖水平恒定。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乳酸、氨基酸及甘油。饥饿时主 要为氨基酸和甘油。
2、有利于乳酸的利用,防止酸中毒。 3、协助氨基酸的代谢。
acid cycle, TAC或TCA) 又称柠檬酸循环或
Krebs循环。
反应过程
乙酰CoA
CO2+H2O
• 特点
• 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全过程: 乙酰CoA
柠檬酸合酶
草酰乙酸
柠檬酸
NADH
顺乌头酸
NAD+ 苹果酸
延胡索酸
TCA
异柠檬酸 NAD+
异柠檬酸
脱氢酶
NADH
FADH2 FAD
琥珀酸
α-酮戊二α- 酮戊二酸
分支酶催化糖原不断形成新分支链
12~18G
糖原合酶
分枝酶
糖原引物
糖原合成的限速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学会ABO血型的鉴定方法,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概述
❖ 一、血液的组成 ❖ 血液由血浆和悬浮在其中的血细胞构成。
▪ 通常将新采的血液抗凝处理,装入标有刻度的比容管中,以 3000r/min的速度离心30min,可见到管内血液分层:上部为淡黄 色液体即血浆,下部的红色血柱即红细胞,中间是一薄层灰白色的 物体即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血浆渗透压 (一)渗透压 ❖ 将两种溶质颗粒浓度不相同的溶液用半透膜隔开,会发现颗粒浓度高
的一侧的溶液会越来越多,而颗粒浓度低的一侧溶液会越来越少,即 颗粒浓度高的一侧的溶液将水分“吸引”过来了。我们将这一现象称 之为渗透(osmosis),把溶液中溶质吸引水分子的能力称为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 通常用渗透克分子(osm)作为渗透压的单位。因为体液的溶质浓度 较低,故医学上用毫渗克分子(mOsm)作为单位,简称毫渗。
正常形态和代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细胞膜作为半透膜,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但不允许晶体物质自由通 过,经研究发现,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溶质分子构成存在着差异 ,但两者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所以细胞内外水分子交换保持着 平衡。
▪ 但当某些原因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则可以吸引红细胞内的水分 子透过细胞膜而进入血浆,从而使红细胞脱水而发生皱缩。当血浆 晶体渗透压下降时,则可使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增加,红细胞会发生 膨胀,甚至破裂而引起溶血。因此,在临床需要给病人大量输液时 ,一般应输入等渗溶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三章 血 液
【学习目标】
1
识记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正常值和生理功能。
2
描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解释血细胞比容、血量和血型的概念。
3
理解红细胞的生成及生成调节,分析贫血可能的原因及其预防。
4
说明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电解质 ❖ 正离子有Na+、K+、Ca2+、Mg2+等,其中主要是Na+
;负离子主要是Cl-,还存在少量的HCO3—、HPO42—等 ,它们对形成并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维 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起着重要作用。 3.非蛋白含氮有机物 ❖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为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 的总称,主要包括尿素、肌酸、尿酸、肌酐等。临床上把 这些物质中所含有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其中有 1/3为血尿素氮(BUN),这些代谢产物均由肾脏排泄 。
第二节 血浆
一、血浆的组 (一)水 ❖ 血浆中的水约占91%~92%。 (二)溶质 1.血浆蛋白 ❖ 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主要包括白蛋白(或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 血浆蛋白的生理作用如下: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②参与免疫反 应;③参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等生理过程;④营养功能;⑤ 运输功能。
▪ 胶体渗透压由胶体物质(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形成 ,正常值约为1.3mOsm/L。血浆总渗透压约为 300mOsm/L(770kP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意义 ❖ 血浆晶体渗透压在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和及维持红细胞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意义 ❖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维
持正常血容量。
▪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比细胞膜大,允许晶体物质自由通过 ,使毛细血管内、外两侧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故对 血管内、外的水分分布几乎没有影响。但血浆蛋白分子 量大,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使得血浆胶体渗透压比组 织液胶体渗透压要高,所以组织液的水分能透过毛细血 管壁进入血液,维持血容量。
▪ 临床上有些疾病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进入毛细 血管的水份减少,组织间隙的水份增多从而引起水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正常值和功
能 ❖ 1.红细胞的正常值
成年男子 成年女性 新生儿
RBC
Hb
(4.0~5.5)×1012/L (3.5~5.0)×1012/L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正常值 ❖ 血浆内的主要溶质颗粒可以分为两大类,晶体物
质和胶体物质。 ❖ 人体的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
体渗透压。
▪ 晶体渗透压主要由晶体物质(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 以Nacl为主)形成,其正常值约为298.7mOsm/L。
❖ 我们把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HCT)或红细胞压积。
▪ 正常成年男性血细胞比容为40%~50%,女性是3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颜色 ❖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二)血液的比重 ❖ 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血浆的比重为
>(6.0~7.0) ×1012/L
120~160g/L 110~150g/L >110~2000g/L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025~1.030。 (三)血液的粘滞性 ❖ 粘滞性的产生源于血液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力。 (四)血液的酸碱度 ❖ 正常血浆PH值为7.35~7.45,其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主
要的缓冲对NaHCO3/H2CO3比值。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