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涤纶纤维表面改性处理
3211 涤纶纤维涤纶纤维自从其问世以来,就凭借着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其也成为合成纤维中发展速度最快、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
传统的涤纶纤维主要应用于服装家具等领域,而随着对其性能的不断研究与应用,其也在向高强度高模量以及尺寸稳定性等领域进行应用和拓展,并且近些年,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涤纶纤维又可以称作是聚酯纤维,其主要是通过精对苯二甲酸或者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通过酯交换和缩聚反应所获得的成纤高聚物。
高聚物通过纺丝以及相应的后处理获得纤维。
由于涤纶的分子结构较为特殊,其中包含了苯环以及脂肪烃基,前者具有较强的刚性,而脂肪烃基具有较强的柔性。
同时在分子结构中,苯环与酯基直接相连,并且构成了具有刚性的共轭体系,因此整个共聚物链无法自由旋转,这也就使得涤纶纤维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其具有较高的熔点较强的刚性,同时其强度高于同类别的纤维聚合物,因此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很多领域。
涤纶分子两端主要以羟基封端,并且整个分子链中都不包含有其它的极性基团,这也使得涤纶纤维具有更高的洁净度。
其表面惰性强,因此无法与树脂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层,并且由于其表面能较低也无法与其他复核材料进行侵润结合,这也限制了在复合材料领域中涤纶纤维的应用。
2 涤纶纤维表面改性对涤纶纤维进行改性,碱处理是最早使用的方法。
由于涤纶分子结构比较特别,其中具备苯环和两个亚甲基,因此从化学的角度来说该结构较为稳定,而使用碱处理主要是实现了涤纶分子官能团酯基水解,使其在碱性的条件下会发生水解进而断裂。
水解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并且水解作用之后涤纶纤维表面分子脱落,会呈现出很多随机分布的凹坑,这样会使得纤维的比表面积更大。
通过碱处理对其进行改性涤纶纤维的很多性能都会发生了变化。
在碱处理过程中引入其他物质可以增强纤维与织物的回潮率、透湿性以及柔软性等。
碱处理工艺的不同,对于涤纶纤维结构和性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主要集中在涤纶织物的吸湿性染色性等方面。
改性涤纶开发技术及应用
mo d i i f e d p o l y e s t e r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s u c h a s c h e mi c a l mo d i ic f a t i o n, p h y s i c a l mo d i i f c a t i o n, d i f f e r e n t me t h o d i n s p i n n i n g i f l —
De v e l o p me n t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o d i i f e d P o l y e s t e r
L i n g Li a n g z ho n g Li u s o n g Ni Z h i t i n g ( J i a n g s u Y u e d a T e x t i l e G r o u p C o . , L t d . , J i a n g s u Y a n c h e n g , 2 2 4 0 5 5 )
Ab s t r a c t D e v e l o p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o d i i f e d p o l y e s t e r 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Mo d i i f c a t i o n me t h o d s o f
r e d& a n t i s t a t i c wi t h s h a p e d c r o s s — s e c t i o n. d e v e l o p i n g wi c k i n g q u i c k — d r y i n g p o l y e s t e r . Ke y Wo r d s Mo d i i f e d P o l y e s t e r , F u n c t i o n a l C o mp o s i t e , C h e mi c a l Mo d i i f c a t i o n, P h y s i c a l Mo d i i f c a t i o n, S p i n n i n g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腐 蚀性 好 , 弱 酸 、 等 稳 定 … , 等 。 由于 以上种 对 碱 等
种优点 , 在纺织及 其他工、 农业领 域具有广泛 的应 用。但是 , 聚酯分子结构对称 , 结晶度较高 , 结构中 又没有 高极 性 基 团 , 此 亲 水 性 较 差 j这 就 在 很 因 ,
(. 1北京服装学 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北京 10 2 , 00 9 10 2 ) 00 9 2 北京服装学 院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 . 北京
摘要 : 介绍了近年来 国内外涤纶表面改性 的原理 、 方法 、 应用 以及各种常用表征方法 。对等离子体 处理方 法的 3个方面 的应
1 等 离子体处理
等 离子体 表 面改性 是通过 等离 子体 处理 以及在 材料 表 面等离 子体接 枝来 改变 材料 表面 结构 的一种 表 面改性 方 法 J 。低 温 等 离 子 体在 纤 维 改 性 方 面 的应 用 研究 始 于 2 0世 纪 6 0年 代 , 后 美 国进 行 了 此
一
化 。西北纺织工学院的陈杰珞等人单纯利用氧等离
子 体对 涤纶 表 面进 行 处 理 , 面 张 力评 价 的解 析结 表 果 表 明 , 等离子 体处 理后 的涤纶 表面 自由能增大 。 氧 x射 线光 电子 能谱 ( P ) 析 表 明 , 纶 表 面 被 引 XS 分 涤
些 研究并 有 应用 该技 术 处 理加 工 的聚酯 纤 维 ( 商 等离子 体 对涤纶 的表 面改性 主要 有 以下几 个方
用做 了详细 阐述 ; 介绍 了紫外光接枝方法 的原理 、 应用 , 以及近年来对 该方法 的改进 ; 阐述了碱 处理的原理 、 应用及 近年来的 发展趋势。 关键词 : 涤纶; 表面改性 ; 方法和原理 中图分类号: Q 4 . 1 T 3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0 886 ( 07)60 0 -3 10 -2 1 20 0 -0 50
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与应用
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与应用引言:涤纶纤维作为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在纺织行业中拥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涤纶纤维存在着一些限制,如低表面能、易吸附污染物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优化涤纶纤维的性能,表面改性研究和应用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高性能涤纶纤维表面改性的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前景。
一、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实现涤纶纤维表面改性的一种常见方法。
其中,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方法,可以通过氧等离子体处理来增加涤纶纤维表面的极性。
等离子体处理不仅可以增加纤维表面的活性官能团,还可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涤纶纤维表面改性方法。
例如,通过在纤维表面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如酸碱官能团、疏水官能团等,可以改变涤纶纤维的极性和亲水性。
采用化学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涤纶纤维的耐热性、抗静电性等性能。
二、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应用1. 纺织行业高性能涤纶纤维在纺织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表面改性方法,涤纶纤维的极性和亲水性得以增加,从而提高其染色和印花性能。
此外,表面改性还可以提高纤维的耐磨性和耐光性,延长纺织品的使用寿命。
2. 医疗领域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也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医用敷料和医用纺织品中,通过表面改性可以增加涤纶纤维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从而提高敷料的吸湿排汗能力和抗菌效果。
3. 环保领域在环保领域,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有助于提高其油水分离性能。
通过改变纤维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可以使涤纶纤维具有较高的油返水率和水返油率,实现高效的油水分离,有助于治理水污染。
4. 运动领域高性能涤纶纤维的表面改性也在运动领域得到应用,如运动服装、运动鞋等。
在运动服装中,表面改性可以提高纤维的透湿性和吸湿性,从而使运动者保持干爽和舒适。
在运动鞋中,表面改性可以提高纤维的耐磨性和抗菌性能,增强鞋子的使用寿命。
涤纶表面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DAI Gu o l i a n g ,XI AO Ho n g 。 SHI Me i wu ,
,
( 1 .C o l l e g e o f T e x t i l e s , D o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6 2 0 , C h i n a ; 2 .T h e Q u a r t e r m a s t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 o t h e G e n e r a l L o g i s t i c s D e p a r t m e n t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2 ,C h i n a )
几种主要方法 : 表面形态结构改性 、 表 面 接枝 改 性 和 亲 水 整 理 剂 的 涂 覆 整 理 。着 重 介 绍 了表 面 接 枝 改 性 方 法 , 尤 其
是辐射接枝改性 , 分 析 了 辐 照 诱 导 接 枝 的 机 制 和 改 善 涤 纶 辐 射 接 枝 率 的 措 施 。 基 于 对 这 些 改 性 方 法 优 缺 点 的 分
h y d r o p h i l i c f in i s hi ng a g e n t . Th e mo di f i c a t i o n o f s u fa r c e g r a ti f ng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e mph a t i c a l l y, e s p e c i a l l y i r r a d i a t e d g r a t mo f d i ic f a t i o n, a n d t h e me c h a ni s m o f i r r a d i a t i o n i n d u c e d g r a ti f n g i s a n a l y z e d, a nd t h e
涤纶织物表面改性及其对水中Cu 2+的吸附研究
l增重率, I2 4 5 1 7 4 1. 1. 4 2 l % . I . l . l 1 lI 2 3 I1. 7 5 8 1 8 5
表 2 不 同增 重 率 织 物 对 C “ 吸 附 效 果 u的
()经试验证 明 ,整 理后 织物上含有 J C , 2 B D — 还含有 部分未参与反应的羧基 ;整理后织物对 C u
有 一定 的吸附能 力。此外 ,还 可 以利用织物 上的 8C 一 D包合部分有机分子 ,物
+ “ ; cu
Co 0H
织物: \
/
CO 0
C“ H u +2 一
,
Co O
3 结 语
() 以柠檬酸作为交联剂 ,次亚磷酸钠作为催 1
化剂 ,将 』 C B D整理到涤纶织物上。最佳整理工 艺 ~ 为 : — D9 /、柠檬酸 10g 、催化剂 3 L C 0gL 0 L / 0g 、 e 焙烘 时间 2 i、焙烘 温度 10℃。 0r n a 8
— 。。
()织物增重率的测定 1
整理前后的试样在烘箱 中 ( 5℃)烘 3 i, 1 0 0m n 放入干燥器中 ,待冷却后称重 。
增 重 率 ( :一 × 0 %) M;Mo 1 0% -
一
磷C HO HO  ̄-  ̄- - -C '。 O 。 C O C D
二 次交联
图 l - D 与柠 檬酸反 应式 p C
I附量( , .3l .8 I .2J06 l .5I .7I 吸 /g) l0 6 63 .5 8 93 m g 3 28 4 19 96 7 i
改性涤纶研究进展
关 键 词 :聚对苯二 甲酸 Hale Waihona Puke 二酯纤维 改性舒适性 功能性
中图分类号 : Q 4.1 T 322
文献识别码 : 文章编号 : 0 104 (06 0 0 30 A 10 .0 120 )2 05 .3
在纺织纤维中, 由于天然纤维的生产受 自然
条件的限制难 以大规模扩产 , 世界纺织业对涤纶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 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上海 210 ) 028
摘 要 : 综述了改性 涤纶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 了舒适性 涤纶 、 涤纶 、 阻燃 抗凝血 涤纶 、 超临 界二氧化
碳处理 、 纳米技术。指 f通过涤纶的吸湿性 和输水性的改善 、 { J 纤维截面形状的改变 、 接枝共聚改性 、 碱水解处 理、 超仿真技术等方法可制得舒适性 涤纶 , 舒适性涤纶也是改性涤纶的主要发展方向。
维普资讯
第2卷 9
第2 期
合
成
纤
维
工
业
V 1 2 No 2 o. 9 .
AD . 2 x 6 r I J
20 0 6年 4月
C NA YNTHET C FI HI S I BER I NDUS TRY
改 性 涤 纶研 究进 展
唐永 良
的 目的 , 又不损 伤材料 的 自身性能。在涤纶 的表
面上覆 盖光 敏剂 二苯 丙 酮可使 纤 维在 紫外 光 辐射
涤纶是疏水性 纤维 , 其织物 穿着有湿 闷感。 改变涤纶的疏水性可提高其吸湿性 , 改进 的方法 是在常规纤维上引入亲水性基团 , 强纤维 与水 增 的亲和力, 可引入的亲水基 团有羧基 、 羟基 、 酰胺 基、 氨基及磺酸基团等。 用亲水性试剂对纤 维进行后处理 , 明显提 可 高纤 维 的吸湿性 , 涤纶 织 物 直 接 浸 泡 于 亲水 性 将 试剂混合物水溶液中浸泡 , 经微波加热 、 水洗 、 干 燥、 热定形 、 染色 、 碳酸钠水溶液处理等步骤 , 可得 到较高吸湿率的织物 ; 将一种高吸湿性 丝蛋 白附 着于 涤纶 上 , 可得 到 高吸 湿性纤 维 。 另外 , 采用复合纺丝可制得高吸湿性涤纶 ; 应 用接枝共聚方法及在共聚合成过程 中加入问苯磺
改性涤纶的发展
改性涤纶的发展【转载】发布者:日期:2011-04-031941年英国Whenfield和Dikson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并制成了纤维,在我国商品名为涤纶。
涤纶于1946年在英国工业化生产,1953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71年开始在数量上超过尼龙,成为第一大合成纤维。
由于涤纶具有强度高、弹性好、保型性好、尺寸稳定性高等优异性能,由其织成的衣物经久耐穿,电绝缘性好,易洗快干,具有“洗可穿”的美称,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
但是涤纶由于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
在相对湿度为95%的条件下,其最高吸湿率为0.7%,由于其吸湿性差,抗静电性不好,涤纶织物透气性不好,染色性差,抗起毛起球性差。
针对涤纶使用性能的缺陷,其改性研究主要有:一是物理改性方法,主要在涤纶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物理共混改性;二是化学改性方法,运用化学接枝或嵌段的方法改变涤纶的分子链结构,改善涤纶的服用性能。
1 涤纶的染色改性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缺乏能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结合的官能团。
虽然具有能与分散染料形成氢键的酯基,但是涤纶分子链结构紧密,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内部,致使染色困难,色泽单调,直接影响到涤纶面料花色品种的开发。
由于涤纶的结晶度高,纤维中只存在较小的空隙,当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改变其位置的幅度较小,在潮湿条件下,涤纶纤维又不会象棉纤维那样能通过剧烈溶胀而使空隙增大,染料分子难以渗透到纤维内部。
涤纶染色时通常只能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并且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或借助载体进行染色。
为了提高涤纶的染色性能,从分子结构上考虑,提高分子链的疏松程度,将有助于染料分子的进入。
改善染色性能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与分子体积庞大的化台物共聚;(2)与具有可塑化效应的化合物混合纺丝;(3)导入具有醚键那样的和分散性染料亲和性好的基团。
涤纶改性及应用进展
涤纶主要组成是PET 其长链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为 H(OCH2CCOCO)NOCH2CH2OH,相对分子量一般在 18000~25000左右。
PET大分子链像面条一样相互无规则缠绕,大分子之间靠范德 华力相互作用,受热后大分子产生振动和分子键转动形成晶区,杂链则 形成无定形区。PET结晶单元是三斜晶,结晶区大分子链段与脂肪链段相 连接的反式芳环相互平行排列,其平面与纵轴垂直。
抗静电纤维通常通过共聚等方法在聚合物中引入亲水基 团,提高其吸湿性能,降低比电阻。
改性得到商品
涤纶阻燃丝 (涤纶DTY)
抗起球涤纶
抗静电涤纶
竹炭纤维(Bamboo Charcoal Fiber) 竹炭素有“黑钻石”的美誉,在国际上被 誉为“二十一世纪环保新卫士”。是取毛 竹为原料,采用了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 时的煅烧新工艺和新技术,使得竹炭天生 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然后再与具 有蜂窝状微孔结构趋势的聚酯改性切片熔 融纺丝而制成的。该纤维最大的与众不同 之处,就是每一根竹炭纤维都呈内外贯穿 的蜂窝状微孔结构。这种独特的纤维结构 设计,能使竹炭所具有的功能100%的发 挥出来。这款集多功能于一身竹炭纤维的 诞生,是纺织多功能原料一次革命性的创 新。
1.强度高 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 2.弹性好。弹性接近羊毛,耐皱性超过其他纤维,即织物不折皱,尺寸稳定性 好。弹性模数比锦纶高2~3倍。涤纶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 3.热塑性好,抗熔性较差。由于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因此涤纶 是合成纤织物中耐热性最好的面料,具有热塑性,可制做百褶裙,且褶裥持 久。同时,涤纶织物的抗熔性较差,遇着烟灰、火星等易形成孔洞。 4.耐磨性好。耐磨性仅次于耐磨性最好的锦纶,比其他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 好。 5.耐光性好。耐光性仅次于腈纶。涤纶织物的耐光性较好,除比腈纶差外,其 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尤其是在玻璃后面的耐晒能力很好,几乎与腈 纶不相上下。 6.耐腐蚀。可耐漂白剂、氧化剂、烃类、酮类、石油产品及无机酸。耐稀碱, 不怕霉,但热碱可使其分解。还有较强的抗酸碱性,抗紫外线的能力
涤纶改性技术发展动向
形 的涤纶 吸水 性优 于圆形 横截 面涤 纶 , 三 角形 、 如 三
叶形 、 四叶形 、 叶形 、 形 、 多 菱 中空形 、 异形 中空 等 异
热保 温功 能 和改善微 循 环功能 。采 用磷 系 纳米共 聚
阻燃 剂 、间 苯二 甲酸及 脂肪族 二元 羧酸 与对 苯二 甲 酸 、乙二醇 进行共 聚反 应可制 备 阻燃 高收 缩聚酯 切 片 ,对 纺丝 工艺 调整改进 后可 制备 出阻燃 高收缩 涤 纶 。 聚合工 艺加 以适 当改进 调整 , 增加 生产过 程 对 可 中的稳 定性 , 优化 阻燃 高收缩 切 片 的性 能 指标 , 其 使 熔 点 降到 比常 规半消 光 阻燃切 片 降低 5 8C。磷 系 - ̄ 阻燃 聚酯 切片 的纺丝 温度 比普 通 聚酯 切 片 的纺 丝温
与 聚合 物 的相容 性较 差 。 蒙脱 土进 行有 机改性 后 , 对
可 提 高其与 聚合 物 的相容性 ,有 机改 性后 的蒙脱 土 通 过 特殊 的添加 方式 加入 到聚 酯 中 ,层 状硅 酸盐 蒙
的吸湿 性 。纤维 中的 毛细芯 吸作 用是 纤维具 有输 水
性 的重 要原 因 。采用 包含 一定 比例 的超 细纤维 的线
纤维 的添 加剂 ,添 加纳 米二 氧化硅 粉体 可促 使涤 纶 碱水 解 ,并且 在纤 维表 面形成 长 径较 小且 分布 均匀 的微 米孔 结构 ,为制备 舒适 性及 易染 性涤 纶创 造 了
水性 试剂 混 合物 水 形 、 热 染色 、 酸钠 水溶 液处 理等 步 骤 , 碳 可 制得较 高吸 湿率 的织 物 ;将 一 种高 吸湿性 丝蛋 白 附着于涤 纶上 , 可得 到 高吸湿 性纤 维 。另外 , 采用 复
高性能涤纶的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高性能涤纶的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概述: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制成。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涤纶成为了纺织品行业中最常用的合成纤维之一。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研究人员一直在致力于高性能涤纶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本文将探讨涤纶的制备过程以及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涤纶的制备涤纶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聚合、纺丝、拉伸和固化四个步骤。
1. 聚合:聚合是指反应单体——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酯化和脱水反应聚合为长链聚酯的过程。
催化剂的选择对产品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 纺丝:在纺丝过程中,聚合得到的高分子冶金聚合物被熔融,然后通过喷丝孔板形成纤维状,并迅速被冷却和固化,形成涤纶短纤维。
3. 拉伸:拉伸是为了提高纤维的强度和延伸性。
在经过拉伸处理后的涤纶纤维具有更好的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热性能。
4. 固化:固化是涤纶纤维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热固化来确保纤维的稳定性和化学结构的完整性。
二、涤纶的改性研究进展为了满足特定领域不同应用的需求,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的是改善涤纶的性能。
以下将介绍涤纶的主要改性研究进展。
1. 功能性改性:为了提升涤纶的功能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改性研究。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添加功能性添加剂,如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和抗菌剂等,来增强涤纶纤维的性能。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引入纳米材料,如二氧化硅和氧化锌等,来赋予涤纶纤维新的性能,如抗菌、阻燃和自洁能力。
2. 结构改性:结构改性主要通过改变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来提升涤纶的性能。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改变聚合物的链长和分子量分布,以改善涤纶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久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交联、共聚反应和接枝等方法来引入新的侧链或功能基团,以赋予涤纶新的性能。
3. 复合改性:通过涤纶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可以提升涤纶的性能。
例如,与聚酰胺纤维复合可以提高涤纶的耐磨性能和吸湿性能;与聚氨酯复合可以提高涤纶的拉伸性能和柔软性能。
织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
织物材料的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织物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功能化研究在纺织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织物表面进行改性,可以赋予织物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多的附加功能,同时提升其在性能上的表现,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
一、表面改性的原理与方法表面改性是通过改变织物表面的化学结构或物理状态,使其具备特定的性能和功能。
目前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
在物理法中,常见的方法包括高能辐射、激光加工、等离子体处理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改变表面的形貌结构或物理特性,来改善织物的性能。
例如,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可以增加织物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其吸湿性和透湿性,使织物更适合用于户外运动服装。
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化学涂层或在纤维内部进行化学处理,改变织物表面的化学结构,从而赋予其特定的性能。
例如,将防水剂喷涂在织物表面,可以赋予织物较好的抗水性能,使其在雨天和潮湿环境下更加耐用。
生物法则是借鉴天然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利用生物材料和生物体内的酶催化作用等来改变织物表面的结构和性能。
例如,利用酶法可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类似于蛋白质的薄膜,使织物具备抗菌、抗臭、抗静电等功能。
二、功能化研究的领域与应用织物的功能化研究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的各个领域。
以下分别介绍几个典型的功能化研究领域。
1. 纳米技术在织物功能化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织物功能化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
通过将纳米材料引入织物,可以赋予织物一系列良好的性能,例如抗菌、防静电、防紫外线等。
纳米技术还可以改变织物表面的形貌结构,使其具备自清洁、自修复等功能。
因此,纳米技术在纺织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化学改性与环境友好织物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友好织物成为功能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化学改性可以使织物具备抗菌、抗紫外线、防蚊虫等功能,同时采用环境友好的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涤纶的酶法改性研究进展
2 涤纶酶 法改性研 究 中所 用的酶及 酶 的 筛选
涤纶酶法改性所 用的酶大都是脂肪酶 、 酯酶和
角质 酶 , 要 来 自以 下 菌 属 :C n ia属 ( 主 a dd 如
Ca d d r g s 3, ] Ca d d c ln a e 。 n i a u o a[ 3 , 03 n i a y i dr c a[ 引
芳香聚酯进行结构改性 , 如加入脂肪族聚酯成分或较 易生物降解的其他成分如聚乙二醇[ 或在苯环上 2 , 引入易生物分解的基团如磺酸基等[ 。研究证 明, 2 引 这些方法是可行的 , 但改性以后 , 聚酯强度下降很多,
方面 , 他们认为, 自然界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够分泌胞 外酶的微生物, 能够分解 P 的单体酯。他们曾选 T E 用了几种能使脂肪族聚酯产生明显分解的商品脂肪
理中, 越来越 多的化学过 程被酶催化过 程所 取代 ,
(ty n rp ta t)P T) e l e eehh l e ,E 已经成为应 用最广 he t a 泛的合成纤维之一 [。作为一种服 用性纤维 , 1 ] 涤纶 有很多优 良的特性 , 强度高、 如 手感 柔软、 耐拉 伸、 抗皱耐磨 、 机可洗等。但 另一方 面 , 纶也有许多 涤 不足之处 。如从服用的舒适性考虑 , 涤纶织物较厚 重、 透气性差 、 吸水性不好、 回潮率低 、 易产生静 电 且穿着有 沉闷感 ; 从审美角度来说 , 涤纶织物 易起 球、 抗油污性差 、 泛亮光 ; 功能整理的 角度 来讲 , 从
法, 对从土壤 中分离出来的可能分解 P 的微生物 T E
结果表明酶对 P 纤维有降解作用 , T E 但其降解率很 低。除此 之 外, okr等 曾 报道 了一 种 角 质 酶 H oe (ui s) P 纤维中的三聚物的酶解作用m]为 ct ae对 E n T ,
真空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涤纶织物研究
摘 要 :采用真空氧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 , 探讨不同处理压强 、 处理 时间下织 物润 湿性能和
分 散染 料 染 色 性 能 的 变 化 。使 用 x射 线 光 电 子能 谱 技 术 研 究 了织 物 表 面 处 理 前 后 化 学 组 成 及 元 素 含 量 的
变化 ,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了处理后织物表面形貌的变化 。结果表明 : 真空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涤纶织 物表面氧元素的含量从 2 . %上升到 4 . %, 41 0 7 表面粗糙程 度提高 ; 同时织 物的润湿性 能提高 , 湿时间 由 润
等特点 , 因其 固有 的结 构 紧 密 , 水 性 强 , 但 疏 易起 静 电等 限制 了它 的应 用 ¨ 。真空 等离子 体 作为 J
一
将 涤纶织 物放 入 9 0℃ 含 有 1 阴离 子 表 面 % 活性 剂 的水溶 液 中 , 理 3 i , 处 0m n 水洗 , 干燥 , 除 去 表 面 的油 剂 和浆 料 。再将 织物 放 人丙 酮 中 , 浸渍 2 , 4h 彻底 去除表 面存在 的油 渍 和其他 杂 质 , 后 然
参 数 以后开 始放 电 。达 到 设 定 时 间后 , 电 自动 放
停 止 , 出试样 。 取 1 4 性能测试 . 一
X S分析 : P 采用 x射 线 光 电子 能谱 仪 分析 试
样表 面 的各 元素 相对含 量 。测 试条件 为铝/ 镁靶 ,
11 材料 .
涤纶 织物 : 面密 度 6 / 丙酮 : 析 纯 , 0g m ; 分 市 售 ; 散红 玉 E D: 海 安诺 其 化 学 工 业 有 限 公 分 R 上 司产 。
1 2 实 验设备 .
高压 1. V, 率 20w。采用美 国 R D公 司 40k 功 5 B
涤纶的改性方法研究
酸和 乙二醇 为原 料 合 成 了聚 对 苯二 甲酸 乙二 酯 ,
并 制成 了纤 维 ,在 我 国商 品 名 为 涤 纶 。涤 纶 于
14 9 6年在 英 国工 业 化 生产 ,1 5 9 3年 开 始 在 世 界
范 围 内大 规模 工业 化 生产 , 9 1年开 始在 数量 上 17 超 过尼龙 ,成为第 一 大合 成 纤 维 。由 于涤纶 具有
中 图 分 类 号 : Q 4 . 1 T 3 2 2 文献标识码 : A
14 9 1年英 国 Whn ed和 Dko ef l i isn以对 苯二 甲
虽然具 有能 与分散 染料 形成 氢 键 的酯 基 ,但 是涤 纶 分 子 链 结 构 紧 密 ,染 料 分 子 不 易 进 入 纤 维 内 部 ,致使 染色 困难 ,色泽 单 调 ,直 接 影 响 到涤 纶
涤 纶 的 改 性 方 法 研 究
刘 松 梅 ,潘 守伟
( 济南合 成 纤维厂 ,山 东 济 南 2 0 0 ) 5 10
摘 要 : 述 了 涤 纶 的 不 同 改 性方 法 。 针 对 涤 纶 的 分 子 结 构 特 点 和 使 用 性 能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提 出 了 涤 综
纶 的 改 性 方 法 ,改 善 了 涤 纶 的 可 染性 、抗 静 电性 、抗 起 毛 起 球 性 、吸水 性 和 阻 燃 性 能 。 关 键 词 :涤纶 改性 ;阳离 子 可 染 性 ; 静 电 性 ; 起 球 性 ; 燃 剂 抗 抗 阻
纶 纤维 又不会 象棉 纤维那 样 能通 过剧 烈溶胀 而使
空 隙增 大 ,染料 分子难 以渗透 到 纤维 内部 。涤纶 染 色 时通 常 只能用 分散染 料 进 行染 色 , 且必 须 并
纺织品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纺织品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纺织品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摘要:纺织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传统的纺织品在一些特殊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对纺织品进行表面改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纺织品表面改性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并探讨这些技术对纺织品性能的影响。
最后,展望了纺织品表面改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纺织品、表面改性技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性能影响引言纺织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具有吸湿、透气、保暖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工业用品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纺织品在一些特殊性能方面往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纺织品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纺织品进行表面改性的技术,例如物理先锋法、超声波法和等离子体法。
1.物理先锋法物理先锋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通过使用先进的纺织设备和处理技术,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微观结构,从而改善其性能。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将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纺织品中,增加其抗菌性和防紫外线性能。
2.超声波法超声波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表面改性方法,通过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
该涂层可以增强纺织品的耐水性、抗静电性和表面光滑度。
3.等离子体法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纺织品表面改性技术,可以通过将纺织品暴露在等离子体气体中,改变其表面含氧含氟含水基团的含量,从而增强其抗污染性和耐磨性。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某些物质引入纺织品中,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能。
常用的化学方法有溶液法、电化学方法和修饰剂法。
1.溶液法溶液法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表面改性方法,可以利用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与纺织品表面发生反应,形成一层保护膜或改性层。
例如,利用聚合物溶液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增强其防水性和耐磨性。
2.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纺织品表面改性技术,通过电化学反应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新的氧化物或金属膜,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能。
涤纶的改性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涤纶的改性方法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章绪论1.1引言涤纶纤维是工艺最简单的合成纤维,涤纶也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它具有许多良好的性能,如弹性模量好,回弹性适中、断裂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氧化剂以及耐腐蚀性好、抗有机溶剂性能好,耐酸、耐碱等许多优良性能[1]。
基于以上优点,涤纶结实耐用,价格便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虽然涤纶纤维有诸多优点,但是涤纶纤维往往上色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在涤纶纤维分子结构中缺少与染料能够结合在一起的活性基团,分子结构紧密。
同时涤纶纤维分子结构对称,结晶度较高,染色过程中阻碍了染料的扩散与吸附,结构中没有强极性基团,因此亲水性较差,缺乏能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结合的官能团,与染料结合能力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可染性。
虽然涤纶纤维大分子中的酯基能够与分散染料在高温下结合形成氢键的,但是涤纶大分子的分子链结构相对紧密,不易让染料分子进入道涤纶纤维的内部,导致染色困难,因此涤纶染色的色泽比较单一,直接影响到涤纶面料其他各式花色品种的开发[2]。
传统的涤纶染色主要采用高温高压法、载体法、热熔法、超临界CO2法等对涤纶进行染色[3-4]。
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设备复杂、能源消耗较多、生产效率低,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等。
也有一些研究是先对涤纶表面进行化学改性、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紫外光接枝改性等[5],然后再采用阳离子染料、酸性染料等进行染色。
紫外光辐射具有很好的穿透力,而且接枝聚合反应可以只在材料的表面或者亚表面发生,不会损坏材料的原来所具有的性能。
紫外光不但可以通过对纺织材料进行接枝改性实现各种优异的性能,而且紫外光技术属于清洁节能技术。
紫外光具有很高的能量,并且技术简易、效率高,常压空气中就可以操作,易于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6-9]。
这一生态染色方法既缓解了传统染色污染环境的现状,同时节约了能源,缩短了染色时长,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涤纶表面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涤纶表面亲水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方向代国亮;肖红;施楣梧【摘要】基于涤纶亲水改性的原理和存在问题,结合目前常用的亲水改性方法,介绍了用于涤纶表面亲水改性的几种主要方法:表面形态结构改性、表面接枝改性和亲水整理剂的涂覆整理.着重介绍了表面接枝改性方法,尤其是辐射接枝改性,分析了辐照诱导接枝的机制和改善涤纶辐射接枝率的措施.基于对这些改性方法优缺点的分析,指出目前涤纶表面亲水改性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理想的涤纶亲水改性方法应该具有不损害其原有的优良性能,且耐久性好、经济效益高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5(036)008【总页数】9页(P156-164)【关键词】涤纶;辐射;接枝;亲水改性;表面改性【作者】代国亮;肖红;施楣梧【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北京100082;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北京10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2涤纶(PET纤维)是目前工业化规模、使用量最大的合成纤维。
PET大分子呈直线型,分子排列紧密,采用熔体纺丝获得的PET纤维结晶度和取向度都较高,玻璃化温度在78℃左右。
这些特点都赋予其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如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形性能优异、耐热性好,良好的抗有机溶剂和耐水洗性能、较好的耐腐蚀性、较好的对弱酸和弱碱的稳定性,且由其制成的织物洗可穿性好,但PET大分子中无活性基团,导致其染色困难且吸湿性差。
通过分散染料或载体染色已经成功解决了涤纶的难染色问题,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界,但对于如何提高涤纶的吸湿性能、获得如棉等天然纤维具有的亲水性能,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和研究机构关注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1-2]。
理想的涤纶表面改性,应满足以下要求:不损害涤纶原有的优良性能,耐久性好、经济效益好、环境友好。
目前提高涤纶表面亲水性常采用的方法有:表面形态结构改性、表面接枝改性和亲水性整理剂的吸附固着等。
基于静电纺多巴胺原位聚合的涤纶表面亲水改性
基于静电纺多巴胺原位聚合的涤纶表面亲水改性郭国宁;赵瑾朝;刘沙柯;罗重阳;张腾;黄乐平【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多巴胺膜改性涤纶织物,通过多巴胺原位聚合的方法改善静电纺功能层与涤纶织物之间的界面结合力,研究多巴胺的浓度对水洗前后改性涤纶织物的克重、透气率、静电半衰期、亲水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技术可成功的将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多巴胺膜附着在涤纶织物表面,聚多巴胺提高了纤维膜对涤纶的粘附能力和成膜连续性,当多巴胺的浓度为6 g/L,改性涤纶表面膜形态较好,改性后涤纶的亲水性、抗静电性、力学性能和耐水洗性都得到较大改善.【期刊名称】《武汉纺织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1)006【总页数】4页(P3-6)【关键词】静电纺丝;聚多巴胺;涤纶;亲水性;耐水洗性【作者】郭国宁;赵瑾朝;刘沙柯;罗重阳;张腾;黄乐平【作者单位】湖北中烟技术中心,湖北武汉 430040;武汉纺织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质纤维与生态染整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200;武汉纺织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质纤维与生态染整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200;武汉纺织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质纤维与生态染整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200;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200;武汉纺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2海洋生物贻贝的足腺细胞可分泌超强粘液,紧密附着在珊瑚礁,船体,岩石等基体材料的表面,粘液的主要成分为吸附蛋白[1-3]。
近年来,以多巴胺(DA)为代表的仿生贻贝化学为表面科学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多巴胺分子中既具有贻贝吸附蛋白中的邻苯二酚基团,又具有赖氨酸中的氨基官能团,在弱碱性水溶液中易发生氧化自聚,生成物聚多巴胺(PDA)表现出超凡的表面活性,能在任何材料表面同时以共价键和分子间力结合形成粘附层[4-6]。
涤纶织物的低温等离子体表面亲水化改性的开题报告
涤纶织物的低温等离子体表面亲水化改性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涤纶织物是当今最常用的合成织物之一,因其良好的耐久性、易护理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装饰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表面的疏水性,导致其在接触水分时难以湿润,并使污垢更容易附着,从而影响其美观和功能,因此需要进行表面改性。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是一种无污染、无化学剂的表面处理方法,它能够在不损害基质材料的前提下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增强其表面活性,提高其亲水性。
因此,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涤纶织物表面进行改性,可以提高其水分的接触角,增强其表面亲水性,并降低其对污染物的吸附,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功能和美观性。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旨在研究涤纶织物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并探究其对涤纶织物表面的改性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了解和选择合适的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并对其表面处理参数进行优化。
2.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如静态接触角测试、表面能谱仪等,对涤纶织物表面的亲水性进行测试和分析。
3.通过纺织品洗涤实验和光泽度测试,对改性后的涤纶织物适用性和美观性进行评估。
三、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涤纶织物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
1. 探究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对涤纶织物表面的改性效果。
2. 确定最佳的涤纶织物表面处理参数和技术。
3. 提高涤纶织物的表面亲水性和抗沾污性能,从而提高涤纶织物的使用寿命和美观性。
4. 为涤纶织物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205225。
作者简介:张翠玲(19822),女,山东淄博人,在读研究生,从事生物相容材料研究开发工作。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张翠玲1,赵国樑2,宋立丹1,王甜甜1(1.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涤纶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应用以及各种常用表征方法。
对等离子体处理方法的3个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介绍了紫外光接枝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近年来对该方法的改进;阐述了碱处理的原理、应用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涤纶;表面改性;方法和原理中图分类号:T Q34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261(2007)0620005203 涤纶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形性好,耐热和耐光性好,抗有机溶剂、氧化剂以及耐腐蚀性好,对弱酸、碱等稳定[1],等等。
由于以上种种优点,在纺织及其他工、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聚酯分子结构对称,结晶度较高,结构中又没有高极性基团,因此亲水性较差[2],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舒适性、可染性等。
另外,由于涤纶对人体安全、无毒、低的吸水性,对人体的体液具有高抗渗透性[3],近年来,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但是,很多文献报道:涤纶的低亲水性结构使其血液相容性很差,这也是生物材料领域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为了使涤纶的应用更广泛,扬长避短,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涤纶的表面改性方法。
表面改性是指在不改变材料及其制品本体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表面新的性能,如亲水性、抗静电性、染色性、耐老化性、生物相容性等[4]。
目前,对涤纶的表面主要有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法、紫外光引发接枝法、湿法化学法、离子束照射法[5]、光化学法[6]等改性方法。
1 等离子体处理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是通过等离子体处理以及在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接枝来改变材料表面结构的一种表面改性方法[7]。
低温等离子体在纤维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美国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有应用该技术处理加工的聚酯纤维(商品名Refresca )投放市场[8]。
等离子体对涤纶的表面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反应(Plas ma -initiated Grafted Poly merizati on );单纯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引发表面结构的变化;等离子体聚合沉积成膜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
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反应方面,很多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日本九州国立大学的Young J in Ki m 等人利用氧气等离子体引发,接枝丙烯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改变涤纶的表面结构达到改变其血液相容性的效果[9]。
天津工业大学的张晓林、马小光通过丙烯酸微波等离子体对涤纶的表面接枝改性来达到提高其染色性能的目的[10]。
西南交通大学的潘长江等人利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方法在涤纶表面接枝不同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 ),使涤纶的抗凝血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11]。
Shizuoka 大学聚合物化学实验室的N.I N A 2G AKI 等人利用A r 等离子引发涤纶表面改性,通过XPS 光谱发现其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表面改性后亲水性显著改善[12]。
在单纯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中,日本静冈大学的NOR I H I RO I N AG AKI 等人[13214]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证实等离子体对于涤纶表面改性的显著作用。
结果表明涤纶表面的N /C 比例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其接触角也发生显著变化。
西北纺织工学院的陈杰瑢等人单纯利用氧等离子体对涤纶表面进行处理,表面张力评价的解析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涤纶表面自由能增大。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分析表明,涤纶表面被引入了大量含氧和含氮极性基团,最终使得涤纶的亲水性增强[15]。
第20卷第6期 2007211 聚酯工业 Polyester I ndustryVol .20No .6 Nov .2007 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等离子体沉积成膜对涤纶进行表面改性的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的王进、潘长江等人采用乙炔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 III2D)技术,对医用涤纶缝合环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涤纶材料表面有效地沉积了一层类金刚石(DLC)薄膜。
原子力显微镜(AF M)的图像分析进一步证明,表面平均粗糙度从58.9n m 降低到11.2n m。
细菌黏附实验结果证明,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等5种细菌的黏附均有明显抑制作用[16]。
中科院物理所的陈光良等人[17],以及北京印刷学院的张跃飞等人[18]分别以CH4为碳源,A r为稀释气体,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涤纶上沉积了阻隔性能优良的碳氢膜,镀碳氢膜涤纶的阻隔性能都有提高。
目前,利用等离子体处理的技术较成熟,在美国已实现了工业化。
而在我国,等离子体改性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距离工业化还有一段距离。
而涤纶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工业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 紫外光表面接枝 聚合物的表面光接枝,就是利用紫外光引发单体在聚合物表面进行的接枝聚合,反应遵循自由基聚合机理[4]。
表面光接枝的研究始于1957年的O ster等人的报道。
近年来,西欧各国的研究报道愈来愈多,其应用领域也已从最初的简单表面改性发展到表面高性能化、表面功能化、接枝成型方法等高新技术领域。
但是,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紫外光引发的表面接枝聚合(表面光接枝)具有2个突出的特点:(1)紫外光比高能辐射对材料的穿透力差,故接枝聚合可严格地限定在材料的表面或亚表面进行,不会损坏材料的本体性能;(2)紫外辐射的光源及设备成本低,易于连续化操作,故近年来发展较快,极具工业应用前景[19]。
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系的韦亚兵、钱翼清,南京理工大学的朱伟敏等人利用高压汞灯,采用不同的光敏剂,引发丙烯酰胺(AA M)在聚酯薄膜表面的气相接枝聚合,来达到对聚酯纤维表面改性的作用,其亲水性、染色性以及力学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20221]。
武汉科技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的刘晓洪等人在二苯甲酮作为光敏剂的体系中,利用紫外光引发丙烯酸(AA)在涤纶表面的液相接枝的反应中,发现表面改性后的涤纶的吸水性得到了很明显的提高[22]。
四川大学的刘建伟等人采取紫外共辐照方法和逐步偶合接枝方法,先在涤纶表面接枝聚乙二醇,然后通过化学偶合方法在聚乙二醇末端接枝抗凝血药物肝素,很好地改善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2]。
随着人们对紫外光表面接枝研究的深入,实验方案在不断地改进。
有文献报道,在微量Na I O4(约为10-3mol/L)存在下,实验过程中可以不除氧进行反应[23]。
由于紫外光表面接枝反应对于条件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光敏剂的选择,以及反应的气氛等条件更为苛刻,为了更有效更方便地进行反应,对于不除氧以及不添加光敏剂的反应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紫外光表面改性研究的一个重点。
3 碱处理 涤纶结构致密,具有疏水性,耐碱性良好。
但在高浓度的碱液中,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PET分子会发生水解,生成乙二醇和水溶性的对苯二甲酸盐。
由于PET分子结构中的苯环和2个亚甲基在化学结构上都较稳定,PET的水解过程实际上是大分子中酯基的水解断裂过程。
开始系属于亲核加成反应机理,由于结晶部分结构紧密,水分子不易进入结晶区,水解过程基本上在无定形区进行,分解后在纤维表面的分子脱落,称为“剥皮”,因而在纤维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痕迹,使纤维变细且具有亲水性[24225]。
由于PET的亲水性极差,就需要对涤纶表面进行碱处理。
传统的涤纶碱处理方式是涤纶在渗透剂和促进剂(一般为季铵盐类促进剂)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碱处理[25227]。
浙江理工大学的程贞娟采用传统的碱处理方法使涤纶织物具有真丝般的感觉[19]。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的白秀娥改变传统Na OH水溶液的处理方式,采用Na OH的乙醇溶液对涤纶进行碱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溶液对涤纶进行碱处理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得到了与水相碱处理相同的效果[28]。
郑敏等人利用超声波/碱协同处理涤纶,除去涤纶表面的低聚物,改善其染色性能[29230]。
随着碱处理工艺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碱胺同浴对涤纶进行碱处理改性,而使纤维表面形成了深一层的凹槽,为改性涤纶的进一步整理打下良好的基础[6,31232]。
由于涤纶的直接接枝反应不易进行,且接枝率低,人们开始研究经碱减量处理后的涤纶的接枝反应。
嘉兴学院的徐旭凡将涤纶织物先进行碱减量处理,一方面使涤纶表面钝化,另一方面旨在使表层涤纶分子中的酯基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然后用壳聚糖溶液对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涤纶的吸湿性、抗静6 聚酯工业 第20卷 电性、耐起球性、手感等性能均有显著变化[33]。
美国的Matthe w D.等人利用经碱减量处理后的涤纶接枝牛血清蛋白,来改善涤纶材料与蛋白质的亲和性能[34]。
浙江理工大学的杨斌利用碱处理后的涤纶吸附壳聚糖整理剂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35]。
北京服装学院的宋移团等人利用碱减量处理后的涤纶接枝衣康酸/丙烯酸来改善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36]。
4 结语 涤纶的表面改性的方法已经被应用在了改善涤纶性能的很多方面,研究者已开始扬长避短,对涤纶的各种表面改性方法进行改进,越来越成熟的表面改性方法将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当然,改性后的涤纶的表征方法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1] 詹怀宇.纤维化学与物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2] 刘建伟,陈元维,唐昌伟.PET膜的接枝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36(1):41244. [3] Pigl owski J,Gancarz J.I nfluence of Plas ma Modificati on on B i o2l ogical Pr 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J].B i omateri2als,1994,15(11):9092915.[4] 王睿,谢雁,潘炯玺.聚合物表面接枝改性研究进展[J].现代塑料加工,2004,16(6):61264.[5] 方志,王辉,邱毓昌.低温等离子体对聚酯薄膜表面改性的研究[J].印染,2005,19:14217.[6] 胡智文,傅雅琴,陈文兴.化学法聚酯纤维表面改性研究[J].纺织学报,2001,22(4):57259.[7] 潘长江,王进,孙鸿,等.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涤纶材料的血浆蛋白吸附与血小板黏附行为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21(4):5362540.[8] 张凤涛,唐淑娟,韩连顺,等.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处理装置[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5,(2):17220.[9] Young J in Ki m,I nn-Kyu Kang,Man Woo Huh,et al.Surfacecharacterizati on and in vitr o bl ood compatibility of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i m mobilized with insulin and/or heparin using p las2ma gl ow discharge[J].B i omaterials,2000(21):1212130. [10] 张晓林,马晓光.丙烯酸微波低温等离子体引发PET接枝改性的研究[J].纺织学报,2005,26(5):16-19.[11] 潘长江,王进,黄楠,等.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血液相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3,34(4):4682470.[12] N I N AG AKI,S T AS AK A,K NARUSH I M A,et al.Surface Modifi2cati on of PET Fil m s by Pulsed A rgon Plas ma[J].Journal of Ap2p lied Poly mer Science,2002,85:284522852.[13] NOR I H I RO I N AG AKI,K AZ UO NARUSH I M A,AKI T OMO Y OK2O I.Surface modificati on of PET fil m s by a combinati on of vi2nyl phthali m ide depositi on and A r p las ma irradiati on[J]1J Adhe2si on Sci Technol,2004,18(13):151721528.[14] N I N AG AKI,S T AS AK A,NARUSH I M A,et al.Surface Modifica2ti on of PET Fil m s by Pulsed A rgon Plas ma[J].Journal of App liedPoly mer Science,2002,85:284522852.[15] 陈杰璐,李尊朝,王雪燕,等.氧等离子体处理提高涤纶纤维表面亲水性的机理[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11(1):54259.[16] 王进,潘长江,李鹏,等.涤纶材料表面类金刚石薄膜的沉积及其抗菌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4,35(5):5632565. [17] 陈光良,葛袁静,张跃飞,等.高阻隔碳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05,54(2):8182823.[18] 张跃飞,张广秋,葛袁静,等.射频等离子体沉积非晶碳氢薄膜及其阻隔性能[J].包装工程,2004,25(4):1772180. [19] 杨万泰,尹梅贞,邓建元,等1表面光接枝原理、方法及应用前景[J].高分子通报,1999,(3):60266.[20] 韦亚兵,钱翼清.聚酯薄膜表面的光化学接枝改性[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15(4):1272129.[21] 朱伟敏,刘金慧,姚雄健.聚酯纤维非织造布紫外光表面接枝改性研究[J].化学与粘合,2003,(3):1132115.[22] 刘晓洪,黄翠蓉,郭名霞.辐射接枝改性聚酯纤维吸湿性的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5,28(5):20222.[23] 郭锴,李军,伊敏.聚合物光接枝表面改性研究与应用[J].大学化学,1999,14(3):7212.[24] 程贞娟.改性聚酯仿真丝织物的碱处理[J].纺织学报,1997,18(1):34239.[25] 吴明华,陈水林.聚酯纤维碱处理技术实践及其进展[J].丝绸,2001,(2):24229.[26] 刘峻,张瑜,李刚,等.碱处理对抗菌导湿聚酯纤维性能的影响[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5,20(4):44247.[27] 宋移团,王锐,张大省.三叶异形聚酯共混纤维的碱水解性能[J].合成纤维工业,2006,29(4):43245.[28] 白秀娥.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对聚酯纤维的碱处理[J].合成纤维,2003,(9):10212.[29] 郑敏,朱心远.超声波/碱协同处理聚酯纤维表面低聚物的研究[J].印染助剂,2004,21(5):8210.[30] 郑敏,宋心远.聚酯纤维染整加工中低聚物问题的研究[J].染料与染色,2005,42(4):49252.[31] 白秀娥,秦志忠,张巧莲,等.改性涤纶碱胺同浴碱处理[J].纺织学报,1997,18(1):34239.[32] 杨斌.涤纶织物的胺减理论及其性能研究[J].丝绸,2000,(5):12214.[33] 徐旭凡.壳聚糖对涤纶织物处理的探讨[J].纺织学报,2003,24(5):4662469.[34] Matthe w D P,W illiam C Q,Martin J B,et al1Modificati on of Po2lyethylene Terephthalate(Dacr on)V ia Denier Reducti on:Effectson Material Tensile Strength,W eight,and Pr otein B inding Capa2bility[J].Journal of App lied B i omaterials,1995,(6):2892299.[35] 杨斌.涤纶织物胺碱工艺及壳聚糖涂膜整理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0,17(1):124.[36] 宋移团,王锐,张大省.衣康酸/丙烯酸与聚酯织物接枝共聚[J].纺织学报,2007,28(3):16219.(下转第41页)7第6期张翠玲,等: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因此,控制PT A 中42CBA 含量,主要控制手段是确保氧化反应的深度和加氢反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