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谷金楼乡中心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1 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散步》【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2.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感受。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
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要求:(1)听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明确:本文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时节到田野散步,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他们用亲情和爱,解决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2.学生配乐自由诵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
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
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
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出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散步在缓缓地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满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流淌着。
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作者写来却那样细腻、那样深刻,文章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地揣摩,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并作简要赏析。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做好记录。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1)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1)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和内容:㈠、导入。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觉得甘甜滋润,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让你觉得天塌下来也不用愁,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祖辈父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
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
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衣的场景,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浓浓的亲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西方人说:上帝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 所以才创造出母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重庆作家莫怀戚散文作品《散步》中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㈡、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深沉而欢愉(情感基调,板书)。
师生共同评价。
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指名回答。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
边答边板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1.1 散步教材分析《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美散文,本文通过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来体现浓浓亲情,启发读者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文章篇幅短小,意蕴却十分丰富,从中可以领悟,怎样处理家庭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睦幸福,也可以由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法指引《散步》言简义丰,构思精巧,内涵丰富,适宜浅文深教。
为此可采用“读读议议”“圈点勾画”“合作探究”“采访调查”等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意;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方法: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圈点勾画赏析重点词句,合作探究疑难问题,达到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学会与家人、他人和谐相处。
重点难点1、学会品析语言,体会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领悟文章主旨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学会与家人、他人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讲述“乌鸦反哺”(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
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可是大哲学家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今天我们就学习莫怀戚的作品《散步》,来共同感受作家的儿女情怀。
(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莫怀戚,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
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原则性强。
《散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反思教学节奏是否合适,是否能够保证学生的学 习效果。
05
教学资源与教具
教学资源
教材
教学目标
《散步》一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课本,是部编版教材的新增篇目。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 所表达的家庭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 美德,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与重点
课文《散步》是一篇语言优美、意蕴丰富 的散文,通过描绘一次家庭散步的情景, 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品 味文章语言。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 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进 取精神。
学习作者选取生活中的小事,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思 想感情。
感受亲情、尊老爱幼的美德,提高自 身的道德修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中华传统美德有 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
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 演、情境模拟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 感和体验感。
评价与反馈机制完善
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及 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 更好地指导教学。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 的质量如何。
课堂纪律
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是 否专心听讲。
小组合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是否能与他 人有效合作。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 求。
课堂氛围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课堂 活动。
教学方法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散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散步课时一课时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浓浓的亲情。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
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
的问题)
补救
和儿子,感觉到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3、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发言感交流
3、通过讨论,体现学生活动,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由表及里。
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重点: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
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1、作者介绍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重庆人。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2、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嫩芽(nèn)咕咕叫(gū)分歧(qí)粼粼(lín)熬过(āo)拆开(chāi)(2)解释下列词语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意见不一致。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
(4)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是主要人物,一般来说,作者笔墨较多,作用较大,最能表现主题的就是主要人物。
(5)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祖孙俩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明确(3):
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南方的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争执):
①“我”劝母亲散步;
②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
③然后写发生分歧——选择大路小路的分
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 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巩固课堂所学
教
学
反
思
四、学生思考:
作者一家这样愉悦、
美好、其乐融融的心
情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一家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散步的?从而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领会“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法,加深对“生命之美”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仿写练习一:依照句子“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在路平坦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一句话,写出“你家人”的一个分歧点或矛盾产生的焦点所在。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用圈点法圈出精
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互动
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 ”进行认真审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绪,顺利进入课文情境中,为更好地理解“亲情之美”蓄足了势。
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听读,初步感知写作内容。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直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 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 散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走进《散步》,感受美好亲情。
二、前置作业1、筛选文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抄写并注音。
2、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注意写出情节发展的几次波澜。
3、本文共写了四个人物,其中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写出自己的理解。
4、我认为本文通过记叙散步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三、小组讨论四、全班交流1.字词练习1、霎时shà2、粼粼 lín3、嫩芽nèn4、熬过áo5、分歧qí6、拆散chāi2.故事情节我、母亲、妻子、儿子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
我提议散步——劝说母亲——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决定走小路——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散步。
3、(1)我——孝顺的儿子、慈爱的父亲①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②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2)母亲——慈祥的奶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3)妻子——贤惠的儿媳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4)儿子——天真可爱的孩子①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4、尊老爱幼五、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提问: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明确:不能。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亲情哲理。
(2)如何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亲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悟亲情的伟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情感体验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分享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语文上册 1 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快速寻找。
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4、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散步》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散步知识目标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德育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上有很多种爱,每一种爱都有不同的含义,如母爱的柔情似水,父爱的沉稳如山., 那么假如一个人他既为人子,享受一份母爱,同时又为人父,付出一份父爱,在这两种爱发生冲突时他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分歧qí蹲dūn下2、释词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三、再读课文并思考如下问题:1、找出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
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时间:初春地点:田野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我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四、探究质疑1、二段:本文写一家四口的散步,为什么先对母亲的身体状况作了详细的交代?对一家四口出来散步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母亲的健康——的交代,充分体现了“我”对母亲真挚的爱,体现了亲情,而这也是本文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散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瞬间。(2—3 名学生
二、自读 预习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 回答)
感受他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作者)
2、用心感受
二、自读预习
1、认识作者作品 2、积累生字词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 X 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
word
散步
课题
散步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知识 与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力
教 过 程 1、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 与 方 2、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目法
标 情 感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尊老爱幼
3/4
word
教学 反思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对儿孙的疼爱、浓 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 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
4/4
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文 1、请大家联系自己的
用“散步”作标题很好,一是朴实,二是题目不太大, 生活实际,谈谈发生
三是不过于直白地点明中心。
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
四、联系实际,提升亲情
故事(某个细节)。
1、生活中亲情的体现,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
学生以小组为单
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般悄悄滋润着我们的生命。 位,自由交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散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同时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体会文章朴实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中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培养尊老爱幼的品格。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伤心失败的时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别亲近的人默默地为你递上一张纸巾,轻轻地对你说“我们知道你尽力了”。
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
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
(多媒体投影“散步”)(于细微处见真情。
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
虽未涉及文本,却已“意在言中”。
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的目的。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1、朗读比赛。
以班级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比赛,据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1)音准;(2)句逗的停顿;(3)语气、语调的处理。
2、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根据讨论结果,自由读课文。
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师生互动,形成板书。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那种追求成功的兴奋可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为自己、为集体争光。
同时,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中。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1、师生共同探讨第一、二节。
学习第一节:多媒体投影第一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请同学们轻轻地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读第一节)师:从这样一句话的表述中,你能读出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含着的情感吗?自己再轻轻读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
以猜读体味作者的创作,学生以最自然的状态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不急于让学生回答,给他们时间再次阅读。
)(生轻声读。
纷纷举手。
)(既让学生猜想,自然给以一定时间。
对开放性的问题,不仓促评价。
努力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师追问:这样的内容平常习惯是怎样表达的?作者这样选用词语和选择句式,你能否发现什么“特别”之处?通常习惯的表达有:(1)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2)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及对一家人的爱,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体验其中蕴含的真情。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词语:信服(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2)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
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富有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探讨中穿插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读是吞食、咀嚼,是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沈江峰《主体阅读的实践形式探析》)可能有的词语:太迟、总算、熬、分歧、责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如:说母亲过冬天,为什么说成“熬”?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个这么大的词?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假设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为什么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背呢?等等。
这些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渗透情感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
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语言、情感,也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语文托起的,是一个大写的“人”。
)五、拓展:强化发现1、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放任思维的潮流。
“且放杜鹃林中啼”,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2、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师: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在生活中或者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如“扛着一支铅笔”。
你能否也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写几句话,描述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读与写结合,同时也希望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
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六、比较:验证发现速读课后短文《三代》,和《散步》进行比较阅读。
师:《三代》与《散步》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可从情节、主旨、写法和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三代》的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说《散步》更感动人,可以;说《三代》更感动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
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由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启示。
)2、师总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这处空白点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以大家齐唱《常回家看看》来结课,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
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
)2、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品味生活。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九、板书设计:(板书图示是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科学,但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课的板书,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相应的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
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
副板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