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1比教学教案
比多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比多少(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会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两堆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堆物品多,哪堆物品少。
2.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物品的多少,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比较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比多少”的方法。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通过解决拓展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拓展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了“比多少”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比多少”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探究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精品教案
课题二比一比单元目标: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比一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
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
汇报人: 202X-01-15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和技巧。
学会用数字表示比较 结果。
理解大于、小于和等 于的概念。
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 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 况,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
反思与改进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 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自信心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渐 建立起自信心,更好地面 对未来的学习和挑战。
教师评价
全面性评估
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从多个 方面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技能、思维 能力、情感态度等。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指导性建议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具体 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 自己和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反馈
了解孩子学习状况
家长通过反馈,了解孩子在学校 的学习状况和表现,关注孩子的
学习进步和成长。
促进家校合作
家长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 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促进 家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知识点解析
01
02
03
知识点1
比较物品的大小、长短、 高矮等属性
知识点2
使用形容词描述物品的属 性
知识点3
理解并运用“>”、 “<”、“=”等符号表 示大小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比较物品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属性,使用形容词描述物品的属 性。
《数一数_比多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数一数_比多少》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对数量的感知和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准确地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两组物体(每组物体的数量相同,但形状和颜色不同)。
2. 学具:每组学生一份相同的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出示两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物体,让学生发现两组物体的数量是相同的。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让学生发现两组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是不同的。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两组物体,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沪教版)
课题:比一比(1)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17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知道“一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 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理,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3.根据长度和个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两两配对和数数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2、体验与人合作的意义。
教学重点:用两两配对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对“比较”的结果能够说理,并能够说出多、少、一样多,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前2分钟:5的分拆;6的分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
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问:请你们仔细观察,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民族精神教育】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生:(略)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板书:多与少二、动手实践体验方法师:根据图1学说3句话。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问:你们都会比较了吗?谁能说说用什么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生:交流三、巩固练习方法运用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物体的多少,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书上的小伙伴来解决困难,你们愿意吗?1、P17题2(左图)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2、P17题2(右图)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师:请你自己比一比3、P17题3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精品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比大小的概念,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比大小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实物进行比大小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比大小的概念。
2.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大小的学习。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比大小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大小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实物:水果、玩具等具有大小不同的实物。
3.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几种大小不同的实物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哪个大、哪个小。
2. 学习比大小(20分钟)1.讲解比大小的概念,并通过实物让学生进行比大小练习。
2.让学生模仿老师比大小,然后让学生两两合作进行比大小活动。
3. 操作练习(15分钟)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2.辅导学生对比大小时的思路和方法。
4. 拓展活动(10分钟)1.让学生自带实物进行比大小游戏,如比大小接力等。
2.教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提出扩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比大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大小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初次接触比大小概念时,需要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学生回家后可以和家长一起做比大小游戏,锻炼他们在生活中的比大小能力。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用具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比一比(一)比多少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
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有多余的兔子吗?有多余的砖吗?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1) 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6、动手摆一摆(1) 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
(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
(二)比长短1、物体有长短之分(1)引导观察学具袋里的学具,大家打开学具袋吧它们倒出来看一看,里面装着什么?(2)你们发现了什么?(里面的物体有长有短)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物体有长短的?请同桌每人拿出一枝铅笔,比一比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2)汇报比较的方法和结果a用眼睛看b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或两枝铅笔一头摆在桌面上,高出来的那枝就长。
)c用绳子来量:量第一枝时先在绳子上做记号,然后再量第二枝,再比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3后面是什么?(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老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向大数,尖端朝向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一只熊吃了一颗玉米。
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大小P17教学目标:1、通过计数和比较活动,体验比较方法的多少。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一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1-5的数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识别1-5的数字,并理解其顺序。
- 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和用法。
- 能够使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
- 能够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正确的排序和比较。
2.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数的大小关系,并正确使用符号表示。
-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喜欢参与动手操作和游戏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如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哪组多、哪组少。
-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哪组物品更多的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也就是“比大小”。
2. 新课讲解- 呈现1-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讲解“>”(大于)和“<”(小于)的符号含义及用法。
-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来比较数字大小,如“3 > 2”表示3大于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5 教学实施后的体会:
本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大胆,联系生活实际, 随处可见学生创造的火花,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作为教师,我 们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 展示潜能的空间,这样课堂就能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思维在情境里飞扬
够吃。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生4:小猴子们这样讨论着,第一只小猴子也不吃桃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
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 (学生高兴地说:好!)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4 教学过程:
(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你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想一想,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
2 教学目标:
1. 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使用 符号“>”、“<”、“=”,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
2. 通过找、数、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 言表达能力。
3. 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比一比:比长短 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比长短说课稿一.明确内容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长短》,《长短》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做了必要的准备。
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支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
做一做的内容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
练习一中的5、6题,渗透出了比较的其它方法。
二、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感性经验。
而且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正确地运用“长”和“短”这类词来形容,并且在上一节课“比多少”的教学中,就已经让学生对“比”的方法有一些理解,因此这堂课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也是孩子们尝试将学习方法用来实践的过程。
这也是我的一个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到方法。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四、联系实际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是一年级的教学,针对孩子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烈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趣味式教学,新课伊始,我创设猜一猜的游戏,一下子勾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让孩子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案
第二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由此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要体现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至13页: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四、课时安排:共3课时比多少………… 1课时比高矮…………1课时比长短………… 1课时五、课时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3、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小明家做客;妈妈切西瓜招待大家,妈妈请小明把西瓜分给大家,你看每人一块,够吗出示主题图学生观看分西瓜情境图;二、组织活动,进行探究;㈠判断够不够分,理解“多少”的意义;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判断够不够,并在组内说明理由;提供素材:圆片和三角形;2、小组活动汇报;1、学生独立思考后,也许会有如下理由:⑴看看就觉得西瓜比人多,够分;⑵数数,数出西瓜有8块,人只有6个,一人一块,还多出2块;⑶分一分,一人一块分好后,还有两块多;假如学生判断不够分就积极引导学生间相互帮助;3、揭题;比较西瓜的块数和人数,结果我们发现西瓜比人多,人比西瓜少;所以一人一块,已经够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比比物体的多少;㈡操作学具分西瓜,初步认识“一一对应”:⑴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了西瓜够分,那你会分吗请用学具代替小朋友和西瓜,试一试吧;学生用圆片代替小朋友,用三角形代替西瓜,尝试分西瓜;⑵同桌互说,我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也许会有两种分法:a、第一排放8块三角形西瓜,第二排放6个圆片,再一个一个对齐;b、先放6个圆,然后一个圆上放一个三角形,一一对应后,最后还多2个三角形;⑶再来几个小朋友,西瓜正好分完能摆一摆,说一说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同样多”;学生操作学具,八块西瓜,8个人,正好一一对应,我们就说西瓜的块数和人的个数同样多;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1、童话故事,解答问题;A、听故事: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学生观察图画,师提问:你发现图画上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然后随机进行教学;B、提问题;⑴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⑵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⑶小猪搬木头,一次能搬完吗⑷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进行比较呢2、做一做;P;8摆一摆1、2;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的第1题:1师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比一比哪个动物多在后面的小方框里画“勾”;2学生独立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问:你是怎样想的3老师出示幻灯片,做示范;学生独立完成;答案: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引导学生用画线的方式,一一对应进行比较;1、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2、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比事物的多少,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吗你们认为哪种最好板书设计比一比多少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内容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教学准备:颜色、长短不同的铅笔、学具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事物的长短:1、引导观察: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2、汇报交流: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三、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四、巩固练习:1、练习一的第6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五、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六、小结:板书设计比长短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内容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重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教学准备:积木块、椅子一张;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1.引导比较1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①教师站立;"我是高还是矮"结论: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所以不知道老师是高还是矮;②请一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两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2.板题:高矮;学生齐读题;二、探究比较高矮方法一直接比高矮;找两对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说说谁比谁高,再请全班小朋友站起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作比较;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回答他和谁比谁高谁矮;二作记号比高矮;间接1请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师问:能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说出作记号比的方法;2师演示作记号比的方法,再请两个同学上台自己比;三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三、排队游戏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判断并说明方法;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四、反馈练习1、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2、第12页第7题1说出动物名2比较高和矮3、列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五、学生活动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2.摆高活动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3.悄悄话游戏1表演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2判断思考谁高,问题出在哪儿六、评价总结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二、比一比 教材分析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二、比一比教材分析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wo, one to one textbook analysi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二、比一比教材分析二、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俏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
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
因此,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3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听懂、会说“比多少”、“比……多”、“比……少”的用法。
能正确把握“比多少”的概念。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于比较大小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听懂、会说“比多少”、“比……多”、“比……少”的用法。
2.能正确理解“比多少”的意义。
教学难点1.让学生正确区分“比多少”、“比……多”、“比……少”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教学准备1.教学软件:数字图书馆。
2.教学实物:计算器、拼图。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利用数字图书馆展示一组班级里同学们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讨论身高高低的不同(比多少)。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1.观看身高比较的视频教学,了解“比多少”的概念及用法。
2.在教学实物计算器上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练习,让学生体会“比多少”、“比……多”、“比……少”的具体应用。
步骤三:巩固与延伸1.学生分组,用拼图游戏进行身高比较,巩固“比多少”的概念。
2.要求学生完成一道书面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针对今天所学内容,老师进行小结梳理,并强调“比多少”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比多少》,要求学生书写答案并交到老师手中。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新颖,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分组练习时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避免出现个别学生被忽视情况的发生。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一、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和比较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大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大小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实物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小猫,一张是大象,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2. 讲解比较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两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和操作的方法比较大小。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选取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卡片,学生需要迅速判断并说出哪个大哪个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较大小的方法步骤:1. 观察物体2. 比较大小3. 用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比较大小:请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玩具或图片,比较大小的练习。
答案:请学生将比较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
2. 小组合作:请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选取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请学生将比较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大小排序、大小分类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围绕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展开的,主要包括认识和比较大小。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条,分别是: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大小的相对性,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比大、比小”的概念,能用“比”这个概念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比大小的概念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2.难点: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材。
2.教具:比大小卡片、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黑板、彩色粉笔等。
3.环境:教室需要整洁、明亮,并保持安静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比”字1.导入:老师展示比大小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大小。
2.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读“比”字,让学生说说“比”字的意思。
3.拓展:老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个比较大?”让学生用手指指出。
4.巩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比大”、“比小”。
第二课时:练习比大小1.导入:老师出示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学生两两进行比较并说出结果。
2.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比”字进行大小比较,写出比较结果。
第三课时:生活中的比大小1.导入:老师给学生出示几个物品图片,讨论哪个更大、哪个更小。
2.学习: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比大小情况,如比大的桌子、小的书等。
3.拓展:让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几个物品进行大小比较,并向同学们做出解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主要以“比大小”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比”字,进行大小比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比大小”的概念,达到教学目标。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多少”的概念。
2.能正确理解和解答有关“比多少”的问题。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能自主解答问题。
2.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积极参与,与同学一起完成任务。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练习册。
3.数学工具:尺子、橡皮、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比多少”的概念,让学生感受给定量的大小关系。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向学生介绍“比多少”的概念,通过实际图片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
•学生观察图片,与同桌讨论,总结出“比多少”的特点。
3. 巩固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做题方法,鼓励学生正确思考。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设置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比多少”问题,如多个物体的长度比较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展示优秀学生的答案,鼓励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六、课后作业•布置练习册上相关题目作业,巩固“比多少”的概念。
•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多观察,尝试用“比多少”的方式描述给定物体的大小关系。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比多少”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比多少》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比多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比”这个概念,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关系–能够用大小关系对物体进行排序2.过程与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交流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掌握大小关系的描述语言2. 难点•进行大小关系的描述•对物体进行排序三、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准备大、中、小不同大小的物体•准备学生名字卡片2. 导入•让学生拿出他们的名字卡片,比较大小•引导学生讨论名字卡片的大小关系•提出“比”这个概念3. 学习活动•呈现各种大小的物体,让学生进行比较,描述大小•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这个词进行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大小关系的排列4. 拓展活动•让学生找出教室中不同物体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描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大小关系•设计其他比较大小的游戏活动四、教学评估1. 方法•观察学生的表现•组织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情况•通过口头提问,考察学生对“比”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2. 标准•能够用“比”这个词进行描述•能够正确进行物体的大小关系排列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的概念容易理解,但在描述大小关系和进行排序时还存在难度。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比”的概念。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1比教学教案Teaching plan of 1:1 mat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编订:JinTai College
小学一年级数学1比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
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
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
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
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
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
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
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
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
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
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
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
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
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
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
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学生说和做,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