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课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02
| 3 | t3 | x3 | v3 | a3 |
| ... | ... | ... | ... | ... |
03
04
| n | tn | xn | vn | an |
0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流程概述
80%
数据采集
通过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等设备 ,记录物体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过 程中的位置和时间数据。
100%
数据整理
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 排序和筛选,去除异常值和无效 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数 据基础。
80%
数据处理
运用数学和物理方法,对整理后 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如计算 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绘制运 动图像等。
误差来源及减小方法探讨
误差来源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包括设备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差等。例如 ,打点计时器的精度、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等都可能 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追及相遇问题
01
分析两物体的相对运动情况,根据位移关系列方程求解。注意
讨论两物体速度相等这一临界条件。
刹车问题
02
注意刹车时间,判断物体在给定时间内是否已经停止运动。结
合位移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03
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
速度之比等比例关系,以便快速求解相关问题。
求出加速度。
x-t图像
通过描绘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 化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物体的 位置变化。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x-t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v²-x图像
通过描绘物体的速度平方随位移 的变化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物 体的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对 于匀变速直线运动,v²-x图像是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生用书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定义和分类(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 、v 方向________.匀减速直线运动:a 、v 方向________.2.基本规律(1)速度公式:v =________. (2)位移公式:x =________.(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02=______. 3.三个重要推论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推论,生活情境1.一辆汽车从静止出发,在交通灯变绿时从A点以2.0 m/s2的加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一段时间运动到B点,速度达20 m/s,则(1)汽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是均匀增加的.( )(2)汽车在运动过程中,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3)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相等的.( )(4)汽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10 s,位移为100 m.( )(5)汽车从A点运动到B点,中间时刻的速度为10 m/s.( )(6)汽车从A点运动到B点,位移中点的速度为10√2 m/s.( )教材拓展2.[鲁科版必修1P36T1改编]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在相等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D.在相等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3.[人教版必修1P43T3改编]某航母跑道长160 m,飞机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飞机在航母跑道上起飞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航母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为使飞机安全起飞,航母匀速运动的最小速度为( )A.10 m/s B.15 m/sC.20 m/s D.30 m/s关键能力·分层突破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运动学公式中符号的规定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若v0=0,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2.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选用一般问题用两个基本公式可以解决,以下特殊情况下用导出公式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1)不涉及时间,选择v2−v02=2ax;(2)不涉及加速度,用平均速度公式,比如纸带问题中运用v t2=v̅=xt求瞬时速度;(3)处理纸带问题时用Δx=x2-x1=aT2,x m-x n=(m-n)aT2求加速度.角度1基本公式的应用例1 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1=12 m/s的速度朝收费站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距收费站中心线前d=10 m处正好匀减速至v2=4 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t0=20 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1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 m/s2.求:(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2)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时,应在离收费站中心线多远处开始减速;(3)汽车过ETC通道比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约的时间.教你解决问题(1)读题审题——获取信息(2)思维转化——模型建构①过ETC通道时经历三个运动阶段:②过人工收费通道经历两个运动阶段:角度2 推论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哈大高铁运营里程为921 km,设计时速为350 km.某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内的位移是57.5 m,第10 s内的位移是32.5 m,已知10 s末列车还未停止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B.921 km是指位移C.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2D.列车在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80 m/s[思维方法]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跟进训练1.(多选)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 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从顶端由静止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 s,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B.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C.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为1∶1D.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42.[2022·河南模拟]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 m,BC=4 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t=1 s,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和OD之间的距离.考点二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角度1自由落体运动(一题多变)例 3.如图所示,屋檐上水滴下落的过程可以近似地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假设水滴从10 m高的屋檐上无初速度滴落,水滴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大?(g取10 m/s2)【考法拓展】在[例3]中水滴下落过程中经过2 m高的窗户所需时间为0.2 s.那么窗户上沿到屋檐的距离为多少?角度2竖直上抛运动(一题多解)例4. 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175 m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脱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取10 m/s2)[思维方法]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1)分段研究法:(2)整体研究法: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全过程为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gt2v=v0−gt,v2−v02=-2gh.其规律符合h=v0t-12拓展点刹车类问题和双向可逆类问题1.刹车类问题中的两点提醒(1)分清运动时间与刹车时间之间的大小关系.(2)确定能否使用逆向思维法,所研究阶段的末速度为零,一般都可应用逆向思维法.2.双向可逆运动的特点这类运动的速度减到零后,以相同加速度反向加速.如竖直上抛、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例5. (多选)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为2ms2sA.1 s B.3 s C.4 s D.5+√412跟进训练3.如图所示,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把4个水果以不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若1 s后4个水果均未着地,则1 s后速率最大的是(g取10 m/s2)( )4.有一辆汽车在能见度较低的雾霾天气里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故障车,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6 s,刹车后汽车匀减速前进.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5 m/s2,最后停在故障车后1.5 m处,避免了一场事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司机发现故障车后,汽车经过3 s停下B.司机发现故障车时,汽车与故障车的距离为33 mC.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7.5 m/sD.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0.5 m/s考点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STSE问题素养提升匀变速运动与交通、体育和生活等紧密联系,常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STSE问题有行车安全、交通通行和体育运动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1)建模——建立运动的模型(列出运动方程);(2)分段——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研究运动.情境1 “智能物流机器人”(多选)为解决疫情下“最后500米”配送的矛盾,将“人传人”的风险降到最低,目前一些公司推出了智能物流机器人.机器人运动的最大速度为1 m/s,当它过红绿灯路口时,发现绿灯时间是20 s,路宽是19.5 m,它启动的最大加速度是0.5m,下面是它过马路的安排方案,s2既能不闯红灯,又能安全通过的方案是( )A.在停车线等绿灯亮起,以最大加速度启动B.在距离停车线1 m处,绿灯亮起之前2 s,以最大加速度启动C.在距离停车线2 m处,绿灯亮起之前2 s,以最大加速度启动D.在距离停车线0.5 m处,绿灯亮起之前1 s,以最大加速度启动情境2 酒驾(多选)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的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加速度都相同)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慢0.5 s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D.当车速为25 m/s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驾者不能安全停车拓展点有关汽车行驶的几个概念1.反应时间: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的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2.反应距离:驾驶员发现前方有危险时,必须先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后才能做出制动动作,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以原来的速度行驶,所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3.刹车距离:从制动刹车开始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4.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之和就是停车距离.5.安全距离:指在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与前车保持的最短距离,安全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情境3 机动车礼让行人[2021·浙江6月,19]机动车礼让行人是一种文明行为.如图所示,质量m=1.0×103kg 的汽车以v1=36 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距离斑马线s=20 m处,驾驶员发现小朋友排着长l=6 m的队伍从斑马线一端开始通过,立即刹车,最终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汽车在刹车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且忽略驾驶员反应时间.(1)求开始刹车到汽车停止所用的时间和所受阻力的大小;(2)若路面宽L=6 m,小朋友行走的速度v0=0.5 m/s,求汽车在斑马线前等待小朋友全部通过所需的时间;(3)假设驾驶员以v2=54 km/h超速行驶,在距离斑马线s=20 m处立即刹车,求汽车到斑马线时的速度.[思维方法]解决STSE 问题的方法在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1)根据所描述的情景 分析→ 物理过程 建构→ 物理模型. (2)分析各阶段的物理量.(3)选取合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一、 1.(1)加速度 (2)相同 相反 2.(1)v 0+at (2)v 0t +12at 2(3)2ax 4.(1)1∶2∶3∶…∶n(2)12∶22∶32∶…∶n 2(3)1∶3∶5∶…∶(2n -1)(4)1∶(√2-1)∶(√3-√2)∶…∶(√n -√n −1) 二、静止 gt 12gt 22gh 向上 重力 v 0-gt v 0t -12gt 2-2gh 生活情境 1.(1)√ (2)× (3)√ (4)√ (5)√ (6)√ 教材拓展 2.答案:B 3.答案:A关键能力·分层突破例1 解析:(1)过ETC 通道时,减速的位移和加速的位移相等,则x 1=v 21 -v 22 2a=64 m故总的位移x 总1=2x 1+d =138 m(2)过人工收费通道时,开始减速时距离中心线为x 2=v 212a=72 m(3)过ETC 通道的时间t 1=v 1-v 2a ×2+d v 2=18.5 s过人工收费通道的时间t 2=v 1a×2+t 0=44 sx 总2=2x 2=144 m二者的位移差Δx =x 总2-x 总1=6 m在这段位移内汽车以正常行驶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Δt =t 2-⎝ ⎛⎭⎪⎫t 1+Δx v 1 =25 s答案:(1)138 m (2)72 m (3)25 s例2 解析:因列车的长度远小于哈尔滨到大连的距离,故研究列车行驶该路程所用时间时可以把列车视为质点,选项A 错误;由位移与路程的意义知921 km 是指路程,选项B 错误;由x n -x m =(n -m )aT 2,解得加速度a =32.5 m -57.5 m 5×(1 s )2=-5 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5 m/s 2,选项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第4.5 s末列车速度为57.5 m/s ,由速度公式可得v 0=v -at =57.5 m/s -(-5 m/s 2×4.5 s )=80 m/s ,选项D 正确.答案:D1.解析:钢管长L =12 m ,运动总时间t =3 s ,加速过程加速度大小2a 、时间t 1、位移x 1、最大速度v ,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a 、时间t 2、位移x 2.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平均速度均为v2, vt2=L ,得v =8 m/s ,A 项错误,C 项正确;v =2at 1=at 2,t 1∶t 2=1∶2,B 项正确;x 1=vt 12,x 2=vt 22,x 1∶x 2=1∶2,D 项错误.答案:BC2.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可得a =ΔxT 2=Δx t 2=2 m/s 2由于CD -BC =BC -AB 代入数据有CD =6 m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得到B 点的速度v B =2+42×1m/s=3 m/s由2ax =v 2-v 02得OB =v B 2−02×a=322×1m =2.25 m故OD =OB +BC +CD =(2.25+4+6) m =12.25 m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和OD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2 m/s 2,12.25 m.答案:2 m/s 212.25 m例3 解析:选取水滴最初下落点为位移的起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知x =12gt 2,v =gt联立得v =√2gx代入数据得v =√2×10×10m/s ≈14 m/s即水滴下落到地面的瞬间,速度大约是14 m/s. 答案:14 m/s[考法拓展] 解析:设水滴下落到窗户上沿时的速度为v 0,则由x =v 0t +12gt 2得,2=v 0×0.2+12×10×0.22解得v 0=9 m/s根据v 02=2gx ,得窗户上沿到屋檐的距离x =v 022g =922×10 m =4.05 m.答案:4.05 m例4 解析:方法一 把竖直上抛运动过程分段研究 设重物离开气球后,经过t 1时间上升到最高点, 则t 1=v0g=1010 s =1 s.上升的最大高度h 1=v 20 2g =1022×10m =5 m. 12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H =h 1+h =5 m +175 m =180 m.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t 2=2Hg=2×18010s =6 s. v =gt 2=10×6 m/s =60 m/s.所以重物从气球上脱落至落地共历时 t =t 1+t 2=7 s.方法二 取全过程作一整体进行研究从物体自气球上脱落计时,经时间t 落地,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画出运动草图如图所示,则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h =-175 m. 由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有,-175=10t -12×10t 2,解得t =7 s 和t =-5 s (舍去), 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v 1=v 0-gt =10 m/s -10×7 m/s =-60 m/s. 其中负号表示方向向下,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方法三 对称法根据速度对称知,重物返回脱离点时,具有向下的速度v 0=10 m/s ,设落地速度为v ,则v 2-v 20 =2gh .解得v =60 m/s ,方向竖直向下. 经过h 历时Δt =v -v 0g=5 s. 从最高点到落地历时t 1=v g=6 s.由时间对称可知,重物脱落后至落地历时t =2t 1-Δt =7 s. 答案:7 s 60 m/s例5 解析: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当物体的位移为4 m 时, 根据x =v 0t +12at 2得4=5t -12×2t 2解得t 1=1 s ,t 2=4 s 当物体的位移为-4 m 时, 根据x =v 0t +12at 2得 -4=5t -12×2t 2解得t 3=5+√412s ,故A 、C 、D 正确,B 错误.答案:ACD3.解析:根据v =v 0+at ,v 0A =-3 m/s.代入解得v A =7 m/s ,同理解得v B =5 m/s ,v C =0 m/s ,v D =-5 m/s.由于|v A |>|v B |=|v D |>|v C |,故A 正确,B 、C 、D 错误.答案:A4.解析:v 0=54 km/h =15 m/s ,汽车刹车时间t 2v0a =3 s ,故汽车运动总时间t =t 1+t 2=0.6 s +3 s =3.6 s ,故A 项错误;司机发现故障车时,汽车与故障车的距离为x =v 0t 1+v 02t 2+1.5 m =15×0.6 m +152×3 m +1.5 m =33 m ,故B 项正确;汽车的平均速度v - =v 0t 1+v 02t 2t 1+t 2=9+22.53.6m/s =8.75 m/s ,故C 、D 两项错误,故选B 项. 答案:B情境1 解析:机器人在停车线等绿灯亮起后,需要t 1=va =10.5s =2 s 达到最大速度,位移是x 1=12a t 12=1 m ,匀速运动的位移x 2=l -x 1=18.5 m ,需要时间为t 2=x2v =18.5 s ,两次运动时间之和为20.5 s,不安全,故A不对;在距离停车线1 m处以最大加速度启动2 s,正好绿灯亮,机器人也正好到了停车线,再经过19.5 s,过了马路,这个方案是可以的,故B对;在距离停车线2 m处,机器人启动2 s后,走了1 m,距离停车线还有1 m,这时绿灯亮起,机器人距离马路另外一端还有20.5 m,需要20.5 s通过,而绿灯时间为20 s,at2=0.25 所以不安全,故C不对;在距离停车线0.5 m处,1 s后绿灯亮起,其位移为x=12m,小于0.5 m,故没有闯红灯,继续前进0.75 m,达到最大速度,共用去了2 s,绿灯还有19 s,这时剩下的距离还有19 m,正好通过马路,故D对.答案:BD情境2 解析:反应时间=思考距离÷车速,因此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酒后反应时间为1 s,故A、B正确;设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停车的位移为x,则x=x制动-x思考,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2=2ax,解得a=7.5 m/s2,C错误;根据表格知,车速为25 m/s 时,酒后制动距离为66.7 m>60 m,故不能安全停车,D正确.答案:ABD情境3 解析:(1)设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1,所受阻力大小为F f由运动学公式得v12=2as①v1=at1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ma③联立①②③解得t1=4 s④F f=2.5×103 N⑤(2)设汽车等待时间为t,小朋友匀速过马路所用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得l+L=v0t2⑥t=t2-t1⑦联立④⑥⑦解得t=20 s⑧(3)设汽车到斑马线时的速度为v,在汽车刹车过程中由运动学有v22-v2=2as⑨联立①⑤⑨解得v=5√5 m/s⑩答案:(1)4 s 2.5×103 N (2)20 s (3)5√5 m/s。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
取的图片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此测得重
6
力加速度为
m/s2。
(4)在某次实验中,小明释放小球时手稍有晃动,视频显示小球下落时偏离了竖直
方向,从该视频中截取图片,
(选填“仍能”或“不能”)用(3)问中的方法
测出重力加速度。
答案 (1)小钢球
(2)①③④② (3)9.6(9.5~9.7均可)
答案 (1)4.5 m (2)2人
(3)2 m
解析 解法一 (推论法)
(1)游客在滑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运动的规律可知,在相邻
相等时间内位移差相等,即Δs=lCD-lBC=lBC-lAB=1 m
解得lCD=4.5 m。
(2)因为Δs=1 m,所以此刻A的上端滑道上还有2个人。
(3)设相邻两名游客(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下滑的加速度为a,则有
答案 8楼
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大约下降了两层砖的厚度,
即 14 cm(0.14 m),曝光时间为 0.01 s,所以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0.14
v= = 0.01 m/s=14 m/s
由 v =2gh 可得下降的高度大约为 h=
2
2
2
=
142
2×10
m=9.8 m,每层楼高约为
(4)仍能
解析 (1)为使物体的运动尽可能地接近自由落体运动,应该尽量减小空气
阻力的影响,故下落物体应该选小钢球。
(2)实验步骤要本着先安装器材,再进行实验的原则,具体步骤为①③④②。
(3)刻度尺读数时应读球心对应的刻度,把图中三幅图依次连接起来即为常
见的纸带问题,根据逐差法可得重力加速度为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鲁科版)课件:第一章实验一
1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张明制作的装置相当于物理实验室 的什么仪器? (2)通过上表数据,你认为小车在所记录 的这段时间内做怎样的运动?
(3)要测量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张明
同学需要知道什么物理量?还要需要什
么测量工具?如何测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距 0.4 1.1 1.5 1.8 1.9 1.9 1.9 1.9 1.9 1.9 离 22 24 30 14 23 00 32 26 12 46 (m)
从上表可以看出,开始时相邻两点间的 距离是逐渐变大的,后面两点间的距离
基本上保持不变,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说明开始时小车做加速运动,后面做匀 速运动.再进一步分析开始时加速度的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再算出 a1、a2、a3 的平均值 a1+a2+a3 s6+s5+s4-s3+s2+s1 a= = 3 9T2 即为所求物体运动的平均加速度. (3)“图象法”求加速度 以打某计数点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 vn= sn+sn+ 1 测出打各点时的速度,描点得 v-t 图 2T 象,v-t 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
图1-4-1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逐差法”求加速度 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 s1、s2、 s3„s6,则 s2-s1=s3-s2=s4-s3=„=s6- s5=aT2 2 s4-s1=3a1T s5-s2=3a2T2 s6-s3=3a3T2 s4-s1 s5-s2 s6-s3 a1= 2 ,a2= 2 ,a3= 2 3T 3T 3T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05194147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微知识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a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1)平均速度:v =v 0+v2=v t 2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或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_2。
(3)位移中点速度:v x 2=v 20+v 2t2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初、末速度的平方和的一半的算术平方根。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22∶32∶…∶n 2。
③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1∶(2-1)∶(3-2)∶…∶(n -n -1)。
微知识2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物理(人教版)课件:实验0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3)如果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出前六段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 x3、x4、x5、x6,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t,则小车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 为:__________
答案:(1)AD (2)x3-x2=x2-x1 (3)a=x4+x5+x262-5 tx2 1+x2+x3
____________ s打一次点.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过程的
操作顺序应该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哪个先,哪个后都可以
(3)实验中该同学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取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按时间 顺序取A、B、C、D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尺子测得相 邻各点间的距离为x1=3.62 cm,x2=4.75 cm,x3=5.88 cm.
二、实验原理 从纸带上确定计数点和两计数点间隔的时间,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利用 平均速度求出瞬时速度;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是一个常数来确定运 动性质.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 线、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线系在小车上,细线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 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三、误差分析 1.使用刻度尺测计数点的距离时有误差. 2.作v-t图象时出现作图误差. 3.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打点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同. 4.长木板粗糙程度不均匀,小车运动时加速度有变化造成误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和x-t图像,理解图像的斜率、截距 等物理意义。
实验原理与方法
了解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原理,掌握利用打点计时器、纸带 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的方法。
易错难点剖析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注意区分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 动等概念,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且方向与速 度方向相同或相反的特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竖直上抛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另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其中加速度同样为重力加速度g ,但方向相反。我们可以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图像来分析竖直上抛 运动的规律,如物体上升和下落的时间、最大高度、速度等。
思考题与讨论题
思考题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经过时间t后,速度达到v。求物 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x。
实验仪器精度限制
实验仪器的精度有限,如 计时器、测量尺等,其最 小分度值和量程都会对实 验结果产生影响。
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环 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实 验结果产生影响。
随机误差来源
人为因素
实验者的操作技巧、反应 速度、读数习惯等都会对 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仪器不稳定
实验仪器的稳定性不佳, 如电源波动、机械振动等 ,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波 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和x-t图像。v-t图 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x-t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其形状和开口 方向取决于初速度和加速度。
拓展应用举例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其中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通过 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图像,我们可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如 物体下落的时间、速度、位移等。
2012优化方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答案:40 m
二、对竖直上抛运动的理解 1.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 (1)对称性 如图1-2-1所示,一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①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 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 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图1-2-1
②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 的速度大小相等. ③能量对称性 物体从A→B和从B→A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 等,均等于mghAB. (2)多解性 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 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 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
【答案】
3∶ 2∶1
( 3- 2)∶( 2-1)∶1
【名师归纳】 逆向过程处理(逆向思维法)是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 题的方法.如把物体的加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减 速运动,物体的减速运动看成反向的加速运动 的处理.该方法一般用在末状态已知的情况.
变式训练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 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1 -2-3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 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 间. 解析: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到速度为0,相 当于向下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已知:BC∶AB=1∶3 由推论可知:tBC=t. 答案:t 图1-2-3
知能优化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中间 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_____时 刻的瞬时速度,或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 一半 和的_____. 思考感悟 1.①在什么情况下首选速度—位移关系式?② 平均速度公式的适用范围? 提示:1.①不涉及时间时;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0
解得x3=
3
m<7.5 m
符号使用规范,不能混用
可知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时,处在下滑阶段
由速度公式0=v0+a1t3得
物体上升阶段用时
4
t3=
3
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s
物体下滑阶段,由位移公式可得-7.5
解得 t4=
102
3
20
m3
m=
2Δ(1 -2 )
A.
1 2(1+2 )
Δ(1 -2)
B.
1 2(1+2)
2Δ(1+2)
C.
1 2 (1 -2 )
v1∶v2∶v3∶…∶vn= 1∶2∶3∶…∶n 。
(2)前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 1∶4∶9∶…∶n2
。
(3)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 1∶3∶5∶…∶(2n-1) 。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a=20 m/s2,v0=34 m/s,故 A、B 错误;汽车刹车的
m,故 C 正确;汽车刹车所用的总时间为
0
t= =1.7
s,故
易错警示 刹车类问题的注意事项
(1)刹车类问题的特点为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
(2)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实际运动时间。
(3)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
答案
0 2
(1)
0 2
(2)
2012年 高考 物理实验 专题复习【高中物理实验基本原理】
【力学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1如图1-1所示是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 点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x 1=5.18cm ,x 2=4.40cm ,x 3=3.62cm ,x 4=2.78cm ,x 5=2.00cm ,x 6=1.22cm 。
(1) 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s(2)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m/s 2,方向______________(填A B 或B A ) (3) 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__________m/s ,方向_________(同上)1-2某同学用图1-2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 .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方法A :由,2121TS S g-=,2232TS S g -=……,,2565TS S g -=取平均值g=8.667 m/s 2;方法B :由,32141TS S g -=,32252TS S g -=,32363TS S g -=取平均值g=8.673 m/s 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 1、S 2、S 3、S 4、S 5、S 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 中有__________;方法B 中有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 或B )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AB图1—1 s 1 s 5s 3s 4s 6s 2 图1—2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2-1:在研究弹力和弹簧的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人教版高三全册物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大的。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
(√)(5)物体由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是向下的。
(√)(7)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为负值时,位移也为负值。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突破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规律1.解答运动学问题的根本思路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
3.多过程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衔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连接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
[典例] (2017·孝感三中一模)如下列图,水平地面O点的正上方的装置M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当某小球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L=1.2 m的平板车开始以a=6.0 m/s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平板车上外表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h=0.45 m。
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小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2)假设至少有2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如此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Δt应满足什么条件?[审题指导]第一步:抓关键点关键点获取信息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平板车以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在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内,小车的左端恰好运动到O 点第二步:找突破口(1)小球下落的时间t 0可由h =12gt 02求得。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章直线运动的研究实验1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训练(含解析)
第一章 能力课知识巩固练习1.(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对于减小误差有效的是( )A .选取计数点时,常使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记录点为好B .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C .选计数点时,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迹间距适当的一部分进行测量和计算D .最好用v -t 图像来求加速度 【答案】ACD【解析】选取计数点时,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则实际间隔为0.1 s ,有利于减少误差,故A 正确;实验中为了打点的稳定,具体操作中要求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然后释放小车,故B 错误;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迹间距适当的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便于减少测量误差,故C 正确;把计算出的速度值和对应的时刻,运用描点法和拟合曲线法作出v -t 图像,计算该图像的斜率来求加速度,可以减少偶然误差,故D 正确.2.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对加速度的测量合理的是( ) A .任意选择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ΔvΔt算出B .根据数据作v -t 图像,取图线上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 =Δv Δt算出C .测出从第一个点到所选点的距离和时间,用x =12at 2计算D .算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计数点的速度,再用a =ΔvΔt 算出【答案】B【解析】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只使用其中两个数据,由于偶然误差的存在可能会造成最后误差较大;因此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像,考虑到误差,不可能使所有点都整齐地排成一条直线,连线时,应该尽量使那些不能画在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这样图线上会舍弃误差较大的点,由图线上较远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 =ΔvΔt 算出加速度,误差小,故A 错误,B 正确;第一个点不一定是出发点,因此对应的速度不一定是零,那么公式x =12at 2不适用,C 错误;算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计数点的速度,再用a =ΔvΔt 算出加速度,若其中一点速度误差较大,则计算不合理,D 错误.3.(2021年葫芦岛模拟)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他采用电火花计时器进行实验.(1)电火花计时器需要接的电源是________. A .8 V 以下直流电源 B .220 V 交流电源 C .8 V 以下交流电源D .220 V 直流电源(2)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________(填编号). ①电火花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变电源 ④细绳和纸带 ⑤砝码、托盘和小车 ⑥刻度尺⑦停表⑧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3)搭建好实验装置后,先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一段如图所示,可知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4)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 、A 、B 、C 、D 、E 、F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E 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B (2)②③⑦【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利用220 V 交流电源工作,B 正确.(2)本实验不必测量质量,不需要天平;电火花计时器利用220 V 交流电源工作,不需要低压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有计时功能,不需要停表,故不需要②③⑦.(3)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小车刚开始运动时打出的点比较密集,可知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4)根据逐差法,加速度为a=x C F -x O C9T2=11.99+10.01+7.98-6.02-3.96-2.00×10-22m/s 2=2.00 m/s 2.E 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DF 之间的平均速度,v E =11.99+10.01×10-20.2m/s =1.10 m/s .4.在暗室中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 Hz ,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远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m/s 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 8=_________m/s .(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解析】(1)后一水滴经过一个频闪间隔运动到前一水滴的位置,可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即频闪仪频率等于水滴滴落的频率时,水滴仿佛不动.(2)g =h 8,10-h 6,8⎝ ⎛⎭⎪⎫2f 2=43.67-26.39-26.39-13.43⎝ ⎛⎭⎪⎫2302 cm/s 2=9.72 m/s 2,v 8=h 7,92f=,230) cm/s ≈2.27 m/s .(3)存在空气阻力对水滴的运动产生影响,水滴滴落的频率不恒定也会对实验产生影响.综合提升练习5.(2021年贵州名校质检)(1)在下列学生实验中,需要用到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有________(填字母).A.探究求合力的方法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C.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2)在“探究滑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的中段粘上均匀的薄沙纸,沙面朝上,还选用了质量为100 g 的长方体木块、一段较长的棉绳、一盒钩码(单个质量为50 g)、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学生电源和导线若干,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在木块上加载4个钩码,在棉绳的右端悬挂3个钩码,接通电源,释放木块,成功打出一条纸带,纸带的局部如图乙所示,大部分点的时刻和速度的对应关系已经描绘在图丙里.①根据图乙,请计算0.20 s时刻点的瞬时速度,并将其填入下表中.时刻/s速度/(m·s-1)②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五组数据,请在图丙的坐标中描绘出对应的5个点,再根据图中所有的点,描绘出最能反映出木块运动性质的v-t图像.丙③根据上述图像,说明滑块的运动性质:__.④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和所给的条件,可进一步推算出________.A.滑块与薄沙纸间的动摩擦因数B.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C.薄沙纸的长度D.钩码下落的高度【答案】(1)A (2)①0.68 ②见解析图③滑块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匀加速运动④ABC【解析】(1)需要刻度尺的实验有A、B、C、D, 而需要弹簧测力计的实验为A,则需要用到刻度尺和测力计的实验为A.(2)①0.20 s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4.20-11.48×10-20.04m/s=0.68 m/s.②作出的v-t图像如图所示.③由图线可知,滑块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匀加速运动.④根据中段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以及共点力平衡,可求得滑块与薄沙纸间的动摩擦因数;再根据末端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求得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根据匀速运动经过的位移可求得薄沙纸的长度;由于不能确定最后打的点,因此无法确定下落的高度.故A、B、C正确,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2010·临沂模拟)如图实-1-8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由纸带可知( )
图实-1-8
A.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
C.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D.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解析: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两纸带所用时间相同,但甲纸带位移小于乙纸带位移,故v甲<v乙,选项A错,B对;相邻计数点间所用时间相等,可知甲的速度不变、乙的速度变快,故a甲<a乙,选项C错,D对.
答案:BD
2.(2009·广东理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实-1-9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图实-1-9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x6-x1)等于(x2-x1)的6倍
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解析: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v B=x2+x3
2T
,所以C正确;x6-x1=5(x2
-x1),所以B错误;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D错误;按照实验要求应该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所以A错误.
答案:C
3.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实-1-10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数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AB的距离应为________ 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实-1-10
解析:由公式v C =AE 4T 得v C =0.986 m/s ;由公式a =CE -AC 4T 2得a =2.58 m/s 2;由BC -AB =2.58 cm 与AB +BC =14.56 cm ,联立得AB =5.99 cm.
答案:0.986 2.58 5.99
4.(2010·聊城模拟)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实-1-11所示,设0点为计数点的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第一个计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x 1=________ cm ,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 m/s 2
;物体经过第3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 3=________ m/s.
图实-1-11
解析:x 2=6 cm ,x 3=15 cm -6 cm =9 cm ,
由于x 3-x 2=x 2-x 1,
所以x 1=2x 2-x 3=3 cm ,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 =5T =0.1 s
所以a =x 3-x 2t 2=(9-6)×10-2
0.12 m/s 2=3 m/s 2, v 2=x 2+x 32t
=0.75 m/s , 所以v 3=v 2+at =(0.75+3×0.1) m/s=1.05 m/s.
答案:3 3 1.05
5.(2010·苏州模拟)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实-1-12(a)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受装置,当有物体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利用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 是水平桌面,Q 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 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 s 和4.0×10-3
s .用精度为0.05 mm 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为d ,其示数如图(c)所示.
图实-1-12
(1)滑块的宽度d=________ 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 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
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解析:(1)d=10 mm+0.05 mm×2=10.10 mm=1.010 cm
(2)v1=d
t1
=
1.010×10-2
1.0×10-2
m/s=1.0 m/s
v2=d
t2
=
1.010×10-2
4.0×10-3
m/s=2.5 m/s
(3)v1、v2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平均速度,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滑块的宽度减小一些.
答案:(1)1.010 (2)1.0 2.5 (3)平均速度滑块
6.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实-1-13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图实-1-13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v B=________ m/s,v C=______ m/s,v D=________ m/s,v E=________ m/s,v F=________ m/s.
(2)以A点为计时零点,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实-1-14所示的坐标纸上,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图实-1-14
(3)根据第(2)问中画出的v-t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知:
v B=AB+BC
2T
=
(3.62+4.38)×10-2
2×0.1
m/s=0.400 m/s
同理可得:
v C=0.479 m/s,v D=0.560 m/s,v E=0.640 m/s,v F=0.721 m/s.
(2)v-t图象如图所示.
(3)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则a=Δv
Δt
=0.80 m/s2.
答案:(1)0.400 0.479 0.560 0.640 0.721
(2)见解析图(3)0.80(0.78~0.82均可)
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如图实-1-15所示,每一小段纸带的一端与x轴相重合,两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
图实-1-15
(1)仔细研究图实-1-15,找出小车在相邻时间内位移存在的关系.
(2)设Δt=0.1 s,请画出该小车的v-t图象.
(3)根据图象求其加速度.
解析:(1)由图中所标纸带每段位移的大小,可知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近似认为Δy=8 cm.
(2)由图中的x轴作为时间轴,以纸带的宽度表示相等的时间间隔T=0.1 s,每段纸带最上
端中点对应v轴上的速度恰好表示每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y n
T
;因此可以用纸带
的长度表示每小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将纸带上端中间各点连接起来,可得到v-t图象,如图所示.
(3)利用图象求斜率或用Δy=aT2均可以求得小车加速度a=0.8 m/s2.
答案:(1)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
(2)见解析图(3)0.8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