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下册1.4开会啦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4《开会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4《开会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4《开会啦》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这一节内容主要围绕“分类”和“比较”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

通过学生的日常经验,让他们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意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他们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分类和比较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物,用于教学。

2.准备数学游戏,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开会”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场景中的物品,引出分类和比较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并讲解它们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类和比较的实践活动,如分组、排序等。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总结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并解决问题。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啦》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啦》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啦》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这一节内容主要围绕“认识时间”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时间。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能够认识钟表和时间。

但是,对于时间的长短、快慢等概念,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时间的长短和快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时间,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时间,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时间。

2.难点:理解时间的长短、快慢等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故事情境图片、钟表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钟表、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和发现时间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图片,图片中的人物正在进行各种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活动发生的时间。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时间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拿出自带的钟表,观察并描述当前的时间。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时间词汇,如“早上7点”、“下午4点”,让学生找出对应的钟表时间。

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的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时间的调查表。

调查表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起床时间、放学时间、睡觉时间等。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开会啦》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开会啦》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开会啦》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这些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体的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入今天的主题——开会。

在故事中,学生会发现有一些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开会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场景中的物品和人数。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品和人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3.教学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加减运算,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的示例,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加减法的步骤和结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开会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开会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开会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会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2.学习如何发言和听取别人的发言;3.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发言和听取别人的发言;2.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发言和听取别人的发言;2.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1.演讲;2.讨论。

教学过程Step 1 讲解会议的意义及其重要性(10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会议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为什么会议对学生们很重要。

Step 2 演讲有关会议的专家讲解(15分钟)请一位已经有较多会议经验的人来给学生们讲解如何在会议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听取别人的发言。

Step 3 合作讨论训练(45分钟)1.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到4名学生组成;2.老师给学生分配会议议题,让每个小组在10分钟内讨论议题;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组员听取发言,进行反应;4.每位学生都要有发言机会,代表也要简短概括小组的共同发言;5.讨论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汇总和简评。

Step 4 讲解课程的总结和评估(10分钟)老师对全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评估学生们的表现和进步。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发言,可以对学生的表达和沟通技能进行了解和评估。

老师需要及时给学生反馈,指出其需改进的地方,帮助其不断提升沟通能力。

教学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会议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了如何发言和听取别人的发言的技巧,同时也培养出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意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职场竞争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一. 教材分析《开会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开会”这一场景,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开会”的场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观察、操作和理解数学知识。

2.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和体验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图片:与“开会”相关的图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开会”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开会”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场景中有几个人?他们在做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模拟“开会”的场景,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开会”场景中有几个人?他们在做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开会”场景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和理解?”让学生举例说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一. 教材分析《开会了》这一节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册教材,主要介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学校生活中的“开会”场景,引入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不够明确,对于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比较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会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3.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卡片、实物道具、PPT等。

2.教学环境:教室座位排列成“开会”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认识数字”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开会”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场景中的数字。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这些数字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的比较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教学卡片进行数字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知识解决。

如:“我有3个苹果,你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答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在哪里用到这些符号?”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2)一. 教材分析《开会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数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具等。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今天的课题《开会了》。

故事中,小动物们要参加一个聚会,但是座位不够,需要通过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加减法来分配座位。

2.呈现(10分钟)呈现故事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他们发现加减法的意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巩固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开会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开会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开会了︳北师大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开会了”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涉及到10以内的减法和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是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具和学具准备方面,我会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数字和加减法的符号,还有一些小礼物作为奖励。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看看哪些地方讲解得不够清楚,哪些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辅导,同时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资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解,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学生需要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他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让他们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学生需要理解加减法运算的优先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判断先进行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这需要他们对加减法运算的优先级有一定的理解。

对于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会采取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于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他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例如,我会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数字和加减法的符号,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对于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让他们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1.4开会啦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

1.4开会啦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

1.4 开会啦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4节“开会啦”。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4、5、6、7、8、9,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 学会用数字4、5、6、7、8、9表示物体个数。

3. 掌握加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4、5、6、7、8、9以内的加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4、5、6、7、8、9及其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能够用数字4、5、6、7、8、9表示物体个数。

3. 训练学生正确计算4、5、6、7、8、9以内的加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4、5、6、7、8、9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加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够用数字4、5、6、7、8、9表示物体个数,并正确计算4、5、6、7、8、9以内的加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苹果图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学生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字4、5、6、7、8、9的存在。

2. 例题讲解: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4、5、6、7、8、9,并用它们表示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学生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字,用数字卡片和小动物图片进行组合,看哪一组组合得最快、最准确。

4. 加法运算:引导学生发现数字4、5、6、7、8、9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讲解加法运算。

例如,数字4加上数字5等于数字9。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数字4、5、6、7、8、9表示物体个数,并分享讨论成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1)一. 教材分析《开会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学会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加减运算,并能够口算和笔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这一节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运算,他们对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

同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需要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口算和笔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加减运算。

3.口算和笔算10以内的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

2.实物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加减运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口算和笔算法:让学生通过口算和笔算的方式,巩固和提高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物、图片、练习本等。

2.学具:实物、图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呈现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们开会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中的小动物数量,并提出问题:“如果再来一只小动物,一共有几只?”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加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物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上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共有几只小鸟?”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接着,展示另一幅图片,上有5只小鸟,然后拿走1只,让学生回答:“还剩下几只小鸟?”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1.4开会啦(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1.4开会啦(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1.4 开会啦(导学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开会流程,了解会议的基本要素。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议礼仪,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3. 使学生学会倾听、思考、提问,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会议的基本概念:介绍会议的定义、目的、类型等。

2. 会议的准备工作:讲解会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通知参会人员、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准备会议资料等。

3. 会议的进行:讲解会议的流程,包括会议开幕、议题讨论、表决、会议总结等环节。

4. 会议的后续工作:讲解会后需要做哪些工作,如整理会议纪要、落实会议决议、反馈会议效果等。

5. 会议礼仪:介绍参加会议时应注意的礼仪,如准时参会、保持会场秩序、尊重他人发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会议的基本概念、会议流程、会议礼仪。

2. 教学难点:会议的组织与主持、会议中的沟通与协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会议案例,引发学生对会议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会议的基本概念:讲解会议的定义、目的、类型等,让学生对会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讲解会议的准备工作:详细介绍会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让学生了解会议的组织过程。

4. 模拟会议: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会议,让学生亲身体验会议的流程,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5. 讲解会议的后续工作:讲解会后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了解会议的后续跟进。

6. 讲解会议礼仪:介绍参加会议时应注意的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议行为习惯。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会议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整理一份会议纪要。

2.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在会议中,如何做到倾听、思考、提问?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会议的基本概念、会议流程、会议礼仪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模拟会议中的表现,如沟通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1.4 开会啦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1.4 开会啦
课题:开会啦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开会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学生);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问题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新知
小结
观察图,理解图意
11个小朋友要开会,每人需要一把椅子,会场上只有7把椅子。
还缺几把椅子?
11-7
11-7=4
做练一练
小组讨论
用电脑出示课本中的全景图
你能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提一个减法问题
怎么列式?
11-7=?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来
肯定和评价
11-7=4(把)
表示“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关系,可以用减法
做书上练习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课前调整(手写)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索方法
实践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一年级下册1.4开会啦
一、选一选
1. 明明有18个气球,比芳芳多9,芳芳有气球()个。

A . 9
B . 27
C . 16
2. 小红有17张卡片,小明有9张卡片,小红比小明多()张卡片。

A . 8
B . 9
C . 10
3. 一根长跳绳12米,一根短跳绳7米,一根长跳绳比一根短跳绳多几米?()
A . 19米
B . 5米
C . 24米
D . 14米
4. 今年小金11岁,小明8岁.小金比小明大几岁?正确的解答是()
A . 11-3=8
B . 11+8=19
C . 11-8=3
D . 19-8=11
5. 停车场上有15辆小汽车,9辆大汽车.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正确的解答是()
A . 15+9=24
B . 15-6=9
C . 24-6=18
D . 15-9=6
二、判断题
6. 判断
(1)比11 小6 的数是5。

(2)比16 小7 的数是10。

(3)比8大3的数是5。

(4)比2大7的数是9。

7.
再画6个就和一样多。

三、填空题
8. 兰兰有14支铅笔,明明有8支铅笔,兰兰比明明多________支铅笔,兰兰给明明________支铅笔,两人的铅笔就同样多。

9.
第一行比第二行少________个。

第一行添上________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从第二行拿________个到第一行,两行就同多。

第二行拿走________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10. 填表
原有
19个
14副
_______副
卖出
9个
_______副
5副
还剩
______个
9副
8副
11. 在横线上填上“>”“<”或“=”。

15-8________9 12-4________9 7+6________15 13-6________7 12-5________6 18-9________7 5+8________11 16-7________9 12. 想一想,算一算。

________
四、解答题
13. 我们班有足球15个,排球有9个,足球比排球多几个?
14. 一把椅子配一张桌子,现有17把椅子,还缺几张桌子?
15. 小鸭重多少千克?
16. 有一块16米长的花布,做一条床单用去了7米,剩下的做成11米长的窗帘,够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