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学试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A. 有具体内容B. 有中心C. 语句通顺D. 有条理答案:A2. 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
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A. 生活、实践的观点B. 自觉能动性的观点C. 联系、发展的观点D. 辩证统一的观点答案:B3.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A. 会读B. 会写C. 会讲D. 会用答案:D4.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A. 读课本B. 读课外书C. 大脑的思维活动D. 生活答案:D5.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A. 中心要明确B. 中心要突出C. 不一定非有中心D. 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答案:D6. 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A. 百分制B. 等级制C. 评语制D. 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答案:D7. 指导学生作文,要()A. 从内容入手B. 从形式入手C. 从题目入手D. 从确定中心入手答案:A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A. 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B.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C. 深化课程、教材改革D. 改进课堂教学答案:C9.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是()A. 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B. 螺旋式上升的C. 直线式上升的D. 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答案:B11. 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A.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B. 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C.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D. 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答案:D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指导。
”A. 马克思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辩证唯物主义D. 邓小平理论答案:C13. 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 识字写字教学B. 听话说话教学C. 阅读教学D. 作文教学答案:C14. 判断学生集体的学习质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A. 综合分析B. 定性分析C. 定量分析D.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答案:D15. 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必须依靠语文学科的()A. 工具性B. 思想性C. 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D. 主观能动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题型属于主观性试题的是()A. 阅读分析题B. 问答题C. 作文题D. 改错题E. 搭配题答案:A^B^C^2. 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学考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文教育学的任务是()。
A.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C. 研究语文教育的理论和方法D. 指导语文教育实践2.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
A.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B.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C.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
A.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C.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 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
A.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B.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审美能力C.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D.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审美品质5. 语文教育的方法有()。
A.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法B. 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C. 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习法D. 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6. 语文教育的评价标准有()。
A. 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B. 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审美能力C. 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D. 语文素养、语文能力、思维品质、审美品质7. 语文教育的原则有()。
A. 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创新性原则B. 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教育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D. 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教育性原则8. 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
A. 识字与写字、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B. 识字与写字、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文学鉴赏C. 识字与写字、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写作D. 识字与写字、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9. 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A. 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B. 个性化、多元化、本土化C. 个性化、多元化、创新化D. 个性化、多元化、规范化10. 语文教育的研究方法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
考试科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科目代码:829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一、名词解释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2、语文综合性学习3、语文课程理念4、语文素养5、创造型阅读6、对话二、简答题1、阅读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哪些?2、如何理解作文的开放性与自由表达?3、将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的意义?4、语文说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三、论述题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避免的问题。
2、谈谈你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3、在语文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接受学习”?考试科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科目代码:829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一、概念解释1.语文课程2.语文素养3.语文课程性质4.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课程评价二、要点回答1.为什么说“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为什么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3.为什么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问题论述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对这段表述你是怎样理解的?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育学引论考试资料
语文教育学引论选择题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2,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3,强调要使教学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有关理论是(杜威)提出的4,贯彻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应该做到:人文教育寓于语文教育之中5,语文教学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是:得法于课内,得砺于课外6,剧本教学尤其重视对(高潮)的分析7,文体写作指导的训练程序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8,国际通行的作文教学程序是: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9,语文教育观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终身接受语文教育10,语文教育从单一的学校教育结构发展成为其它正规和非正规,普通和职业的语文教育模式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1,语文教育是:历史的产物12,未来社会的文盲所指的是:不会自觉接受语文教育的人13,作为一门学科的价值,语文教育最重要的是:掌握语文教育学习方法和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4,在课文学科教育目标中,(智育)目标应放在首位15,称谓,纪年方法,地名,官名和科举名,礼仪风俗,器物用具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16,理解能力指的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表现形式(准确)能力17,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语文教育18,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代学校是在(17世纪)形成的19我国语文教育第四次变革始于:1978年20,语文教育涉及广泛,其内在逻辑体系不如其他学科体系那么清晰,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21,成绩检查是掌握教学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检查可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矫正信息22,在策划教育研究课题中,语文教育实际需要科学的研究价值,实现研究的可能性将属于:选题的总原则23,语文教育论是一门:语文教育专业课24,语文教育是指: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文教育25,标志着语文学科独立设科的时间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26,语文学科第四次变革的主要内容是:深化对语文学科的认识27,把目标归纳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是:布卢姆28,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29,文言文教学的借鉴作用主要指:学习古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30,语文教师主要通过(与学生各种关系)来渗透广泛道德内容31,语文教育是:知道人们学习祖国语言的活动32,语文的继续教育为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创造力,获得成功提供了:有利条件33,语文教育系统是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决定了它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向(外部环境)开放34,课外语文活动教育是课内与文活动教育的:延伸35,语文基础知识是构成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36,培养阅读能力,既是语文教育目标之一,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37,一般说的阅读能力,实际上是指:默读能力38,远古神话故事,谚语,歌谣等是:我国早期语文教育的内容39,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智能,体能素养,其品德素养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上40,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步骤,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布置,板书规划与时间分配是(课时计划)的具体化41,语文教育要至始至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42,语文以双基训练为重点,分量难度适宜,要求明确具体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43,你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语文教育家44,在撰写研究论文中,首先要搜索材料,材料的主要来源是:前人的文献,自身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45,语文学科“课程”指的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及其进程46,语文课程要求与时代共振指的是:语文课程必须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47,语文教学原则于一般教学原则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48,区别语文教学原则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原则是:听说读写相互促进49,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准确,灵感的感受,领悟能力50,诗歌最主要的因素是:情与韵51,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分析人物形象5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出自:孔子之口53,语文教育系统中,主题是:学校语文教育54,在信息化社会中,语文是信息的:最基本的载体55,语文教育从(横向)看是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56,从个体的发展阶段来看,(家庭语文教育)是一个人的开始57,我国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因此,(推广普通话教育)是社会语文教育的重要问题58,全民语文素质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校语文教育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59,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服从)培养语文能力的领要60,由于阅读内容具有丰富的美感因素,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存在:可能性61,文体的语言富于叙事性,注意描写人物行动,对象心理等,这往往是(小说)的语言62,进一个世纪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有过(4)次重大变革63,据记载,我国早在(清末维新运动)就提出普通话推广的要求64,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般都有引人入胜的(导入),感人情怀。
小学语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A.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B. 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C. 从直观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D. 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2. 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不包括()A. 注意力稳定性增强B. 注意力选择性增强C. 注意力广度增大D. 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3. 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不包括()A. 情绪体验丰富B. 情绪外露C. 情绪调节能力差D. 情绪稳定性高4.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是()A. 从字词理解到篇章理解B. 从篇章理解到字词理解C. 从理解字词到理解句子D. 从理解句子到理解文章5.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趋势是()A. 从具体描述到抽象概括B. 从抽象概括到具体描述C. 从描述事物到表达观点D. 从表达观点到描述事物6.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目的是()A.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B.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C.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D. 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7. 小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不包括()A.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B.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C.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D.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8.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不包括()A. 品德认识从感性到理性B. 品德行为从模仿到自觉C. 品德情感从简单到复杂D. 品德意志从薄弱到坚强9.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 科学性原则B. 可行性原则C. 全面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10. 小学语文课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课堂纪律B. 提高教学效果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__________。
2. 小学生情绪发展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情绪的__________、情绪的外露、情绪的调节能力__________。
3.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字词理解、句子理解、__________。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题目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A.培根 B.格斯纳 C.洛克 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A.卢梭的《爱弥儿》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 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B 三个阶段。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07824语文教育学导论试题和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教育学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782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新的学习方式的第一要义是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网络学习D.探究学习2.英国朗曼公司出版的《国家课程管理》一书明确指出课程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发展知识和理解力B.培养技巧和能力C.形成态度和个性品质D.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3.陈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并表示“每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千篇一律”。
这是由所提出。
A.林砺儒B.吴天石C.李幸保D.徐世荣4.《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又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的归纳,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内涵突出的思想是A.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B.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C.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D.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5.下列文件中,出现在特殊历史时期政治运动的回响(1949~1966)时期的是A.《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B.《怎样教好语文课》C.《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D.《语文规律与语文教学》6.“人、从、众”配图为“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体现的汉字教学方法是A.看图会意明字理B.转盘识字辨形声C.抓住部首带一串D.朗读品味促连缀7.向创造性阅读输送水分、营养的干和枝的是A.比较阅读B.理解性阅读C.积累性阅读D.探究性阅读8.识字写字不仅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且强调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体现了识字写字目标的A.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B.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C.应用性与知识性的统一D.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9.不让学生认真阅读品味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义、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这属于阅读教学的A.教法不当B.学法不当C.阅读面窄D.考法不当10.通过教具、学具的改革,以汉字智力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方法是A.立体结构识字B.部件识字C.双脑识字D.字理识字11.阅读说明性文章是小学的阅读要求。
河西学院语文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ōng è)毛遂自荐(máo suí zì jiàn)B.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C. 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D. 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畏首畏尾(wèi shǒu wèi wě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增进了友谊,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B. 他的演讲声情并茂,使在场的观众深受感动。
C.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D. 在我国,语文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下列词语中,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指望B. 假装C. 期望D. 比喻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天上的星星,像孩子们的眼睛,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B. 春风拂面,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孩子的脸庞。
C. 那片稻田,就像一面金色的镜子,映照着天空。
D. 月亮升上了天空,像一个大银盘,静静地照耀着大地。
5.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虚怀若谷)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B. 她工作(一丝不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C. 在比赛中,他(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D. 他(坐井观天),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著名散文,主要描写了父亲送别儿子时的________情景。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校本课程“阅读与感悟”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向学生推荐了几篇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的外国文学作品,以下不适合的是( )。
A.《老人与海》B.《高老头》C.《大卫科波菲尔》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答案】B。
解析:A项中的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C项中的大卫是狄更斯塑造出的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和家庭圆满的人物;D项中的保尔·柯察金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出为了革命奋斗终身的革命者。
B项高老头巴尔扎克塑造出的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故本题选择B项。
2.学习柳永的《雨霖铃》,老师引导学生鉴赏诗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教师让学生举例,和“柳”有关,并与其有相同的情感基调的诗句,下列例句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诗经》)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D.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2.【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诗句是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ABD三项中的诗句都是表达离别的感伤基调,只有C项纯粹写春天的杨柳。
故本题选择C项。
3.教学《鸿门宴》,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词类活用,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的是( )。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然而不王者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沛公欲王关中3.【答案】A。
解析:A项,王即大王;BCD项的王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故本题选择A项。
4.关于虚词的学习是高中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下列是关于“而”字的句子,其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语文教材教法--选择题
一、单选1、最近发展区得理论是有以下哪个教育家提出的(分数:2 分)A. 桑代克B. 斯金纳C. 维果茨基D. 布鲁纳标准答案是:C。
2、从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看,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分数:2 分)A. 认知——情感——审美B. 认识——情感——行为C. 感知——理解——实践D. 感觉——感知——表象标准答案是:C。
3、按照内容和性质表达方式不同,散文可以分为三类(分数:2 分)A. 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B. 自由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C. 象征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D. 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散文诗标准答案是:A。
4、根据规定的要求对原文进行改造的写作训练形式是(分数:2 分)A. 缩写B. 扩写C. 续写D. 改写标准答案是:D。
5、把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的思维方法是(分数:2 分)A. 分析B. 综合C. 比较D. 概括标准答案是:D。
6、根据他人的描述在头脑中出现新想象的过程称之为(分数:2 分)A. 有意想象B. 无意想象C. 再造想象D. 创造想象标准答案是:C。
二、多选1、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包括(分数:3 分)A. 认知领域B. 动作技能领域C. 政治领域D. 情感领域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分数:3 分)A. 教学目标B. 教学环境C. 语思结合的原则D. 教学内容标准答案是:AC。
3、交流式说话语境包括(分数:3 分)A. 交谈B. 朗读C. 朗诵D. 背诵标准答案是:AB。
4、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分数:3 分)A. 历史性知识B. 文字基础知识C. 语言基础知识D. 文学常识标准答案是:CD。
一、单选1、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引起学生联想而有所领悟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分数:2 分)A. 启发式提问B. 疏导式提问C. 质疑式提问D. 探究式提问标准答案是:A。
2、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能力称为(分数:2 分)A. 观察力B. 记忆力C. 想象力D. 思维力标准答案是:D。
语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根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底,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根底。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开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根底,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
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当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语文教学论试题与复习资料
语文学科教学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计20 分)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
A. 语文素质B .语文素养C. 语文能力 D .语文知识和能力2. 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年开始的。
A. 1904 B . 1919 C . 1949D. 19784. 教学活动中,备课常有要“吃透两头”之说,这两头指的是()。
A.教材和大纲B .课程标准和教材C .教材和学生D .课程标准和学生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A.习惯B .意志C .兴趣D.态度6.提出“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教学模式的是()A.于漪B .钱梦龙C .宁鸿彬D .上海育才中学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A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B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D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A.自主、独立、探究B .自主、合作、探究C .独立思考、勇于探究D .自立、提问、研究9.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年开始的A.1999 B .2000 C .2001D.2002 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课程总目标下,把九年分为(),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A.小学、初中两个阶段B .初小、高小、初中三个阶段C .义务教育一个阶段D . 1~2 年级、3~4 年级、5~6年级、7~9 年级四个学段1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
A. 2500 B . 3500 C . 2800D. 30001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A.综合性学习 B .合作学习C.探究性学习D .自主学习13.语文新课程把一二年级的写作叫()A.写作B .习作C .写话D .创作14.语文新课程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改为()。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 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语文教育学
语文教育学一、简答题:1、语文学科的性质。
答: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1)工具性,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这是由语言的性质及语文科为基础学科的特性决定。
(2)思想性,任何国家无论其制度如何,必然是以社会的主流思想,以其民族的文化传统来决定课程的价值取向。
语文学科也不例外。
思想性是语文学科又一基本属性。
(3)人文性,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人文教育,即由文化到人的教育,它比通常所提的思想教育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关于语文学科人文性则是指语文教学中得文化特质——文化精神和文化知识,它与语文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4)实践性,语文具有全社会和全人生的空间和时间,语文教育活动不只是学校的课堂活动和校内的课外活动,它广泛的存在于家庭和社会当中。
因此,语文学科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实践性这一特点。
(5)综合性,语文的综合性源于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他们互相依存,彼此统一。
语文的学科综合性并不是指各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包括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社会性等内在的综合。
2、语文教材的功能(1)社会功能,在语文教育活动中,语文教材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它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语言能力、文化修养的个体的物质材料。
教师通过它的讲授,学生通过对它的学习,将社会各个方面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2)文化功能,文化是通过教育进行传递、发展与创新的。
文化功能的实现途径亦与教育密不可分。
语文教材是文化的载体,教材中语文的内容决定着语文教材的文化储存,传递、认知等诸多功能。
(3)教育功能。
中学语文教材的教育功能是指语言训练以外的教育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等等,这一功能是由课本所选内容决定的。
(4)训练功能。
语文教育学导论自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语文教学的方法B. 语文教学的目标C. 语文教学的过程D. 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2. 语文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性质是:A. 应用学科B. 理论学科C. 实践学科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3. 语文教育学的创立标志是:A. 《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出版B. 《语文教育学》一书的出版C. 语文教育学的正式设立D. 语文教育学的国际研讨会4. 语文教育学的核心是:A. 语文教学论B. 语文教育史C. 语文教育心理学D. 语文教育法规5. 语文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A.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探索语文教育规律6. 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A. 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心理学B. 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法规、语文教育管理C. 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心理学、语文教育技术D. 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法规7. 语文教育学的根本原则是:A. 教育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教学规律原则D. 系统性原则8. 语文教育学的根本方法是:A. 经验总结法B. 理论研究法C. 教学实验法D. 历史研究法9. 语文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 文献研究法B. 调查研究法C. 案例分析法D. 心理测量法10. 语文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不包括:A.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 综合性C. 实用性D. 独立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包括哪些方面?A. 语文教学论B. 语文教育史C. 语文教育心理学D. 语文教育法规E. 语文教育技术2. 语文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A. 文献研究法B. 调查研究法C. 案例分析法D. 教学实验法E. 心理测量法3. 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原则有哪些?A. 教育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教学规律原则D. 系统性原则E. 灵活性原则4. 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A. 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B. 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C. 语文教学的质量评价D.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E. 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5. 语文教育学的研究价值有哪些?A.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探索语文教育规律E. 推动语文教育改革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语文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魏本亚《语文教育学》课后习题
魏本亚《语文教育学》课后习题1、1“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遗憾浓酣B、色调协调C、娇柔骄傲(正确答案)D、意境景色3、1祥林嫂是孙犁《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65. 下列选项中,文言现象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左手依一衡木。
B、诎右臂支船。
C、便要还家。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正确答案)5、1四大文学体裁是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单选题] *A.模拟(mú)鄙夷(bǐ)粗犷(kuànɡ)如坐针毡(zhān)B.妖娆(ráo)星宿(sù)驰骋(chěnɡ)锲而不舍(qì)C.遒劲(qiú)吟唱(yín)点缀(zhuì)咄咄逼人(duō)(正确答案)D.拮据(jū)炽热(zhì)凛冽(lǐn)海市蜃楼(shènɡ)7、1《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拿来主义》运用了先立后破的写作方法。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1《拿来主义》运用了先立后破的写作方法。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0、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或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跫(qióng)音春帷(帷幕)窗扉(门)B、炫(xuàn)耀慰藉(jiè)归(回家)人C、威仪(外貌仪表)相融(róng)向(对着)晚(正确答案)D、红硕(大)霹雳(lì)虹霓(ní)11、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育学考试大纲 2007年7月6日星期五吴玲霞
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
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2)教育理论素养(3)知识素养(4)美学素养(5)文学素养
(6)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素
养
三、中学生作文能力(1)审题立意能力(2)谋篇布局能力(3)驾驭语言能
力
(4)修改作文能力(5)收集积累资料能
力
四、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什么是语文教材(定义)根据新课程标准回答。
(简答题/名词解释)
我们老师给的:
(1)一切对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的口头语言材料及书面语言材料。
(2)广义: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制作、遴选和组编的用于语文教育活动的一切载体。
(3)狭义:专指以纸张为载体的教科
书。
二班老师给的:
(1)宏观:一切对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的口头语言材料及书面材料。
(2)中观: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汇总。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音像资
料……
(3)微观:依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审查通过的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知道学生学习语文的文本材料,即常说的教科
书。
六、语文能力(定义)(简答题/名词解释)
答:通过语文学习培养起来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能
力。
一、听话的能力,包括辨音能力(把音节与表达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能力(理解对方说话的含义、重点、要点、本质性的含意及感情色彩)和判断能力。
二、说话能力,包括①选词表意能力,即迅速选出恰当的词表达意思。
②有条理地表达能力,要求语脉清晰、条理分明地表达思想,讲究表达的质量与效果。
③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语音纯净、语调优美,音律(节奏、快慢)适当,音力(强弱、大小)适度。
三、阅读能力,包括①认读能力,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②理解能力,要不仅了解词的表面意思,而且认识文字之间的内部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的、全部的含义。
③鉴赏能力,是指对阅读对象(内容、形式、风格)的鉴别、欣赏能力,区别其是非、好坏、美
丑。
四、写作能力,包括①立意能力,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把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炼,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②布局谋篇的能力,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要求组织材料,用什么表达方式,都能运用自如。
③书写能力,指书写成问的能力。
七、阅读教学(定义)(简答题/名词解释)
我们老师给的:
(1)让学生感知书面语言、鉴赏、吸收、理解别人的书面语言及其所包含的内涵内容。
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读、理解、掌握书面材料,对书面信息掌握储存的过程。
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过程。
网上搜索的:关于课程标准中的: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
(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
受
(3)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
(4)实现阅读的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培养语感,注重积
累
(5)阅读教学注重朗读和默
读。
八、义务教育课标所论述的四个基本理念(简答题/名词解释)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程
九、论述
1、请谈谈对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原则的看法(论述题)
(1)文道统一提出的依据:
A依据教育方针B依据语文性质和特点C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2)文道“统一”而非“同一” 的关系:
A“文”属于智育;“道”属于德育B从内容看:“文”属于字、词、句;“道”属于思想道德C从要求看:“文”属于本学科所特有;“道”所有学科共
有
D从方法看:“文”注重知识掌握,属于技能;“道”注重熏陶、感
染
(3)如何看待“文道统
一”
A要树立科学观
点
B要把握语文特点,教育时,把“道”渗透在字词句
中
C要提高教学艺
术
2、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途径(论述题)
(1)多读书,大量阅读:阅读中好词好句帮助作文更生动、形象、具体;学习别人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有更多的作文素
材;
(2)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标准,让更多的读者震撼心灵,产生共
鸣。
(3)要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写好一篇文章,选题很关键,这就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多写一些见
闻。
(4)提高思维能力,关键是创新能力:一篇好文章,选材很重要,但是怎样把所想的写成语言是一个物化过程,创新能力能是学生作文更加出
彩
3、你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论述题)
(1)体现:[四点]
A能自主地组织学习活动,如办刊、编报
B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自主研究,有研究成果,互相学习
C能关心学校、本地区、国内外大事,关注焦点、热点、收集材料,掌握资料的方法D分清原始材料和间接材料之间的关系
(2)综合性学习特点:[四点]
A知识综合运用;B听说读写整体发展;C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D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密切结合
(3)三个强调:
A强调合作,注意培养学生组织、策划能力B强调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C强调跨领域学习
综合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开展实践活动。
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以“学会学习”为总目
标。
(4)基本特征: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A语文综合性学习重整合B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过程C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应用D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体验E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全员参与(a开放性b主体性c合作
性)
补充材料:
1. 语文教师的使命: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和手段,使之朝着适合自身的语文素质的方面发展。
2. 语文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
3. 语文定义:小学语文指语言(口头)和文字,以识字为基础;中学语文指语言和作文;大学语文指语言和文学。
4. 课程标准各个阶段的名称:(1)高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9月6日;(2)中小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
月
5.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1)教强的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2)从事教学活动的能力(3)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6. 作文能力的性质:(1)后天性(2)感知性:不是从理论获得,必须通过大量阅读(3)实践性:多写多练(4)创造性:写文章要有创造性
7. 作文教学的任务:(1)提高学生运用现代语文进行记叙、说明、议论的书面表达能力(2)提高思想认识,陶冶其情操,培养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实事求是的好文风
8. 作文的基本规律:物——意——
文
9. 中学生作文的心理特点:(1)由依赖性、幼稚性向独立性、自觉性发展(2)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3)由定向型思维向变相思维发展
10. 语文教学改革:(八次)
(1)西周时代:孔子,提倡六艺(礼、乐、射、书、数、
艺)
(2)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中推行2000多年,“学而优则
仕”
(3)1848年:西学东渐时代,西学冲击鲜红国教育体制,1860年,北京、上海出现洋学堂逐渐取代上学
院
(4)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以开明国文,西方教育体制深入中
国
(5)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文、国语教育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国文、国语更名为语
文
(7)1978年文革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教育体制完善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素质教
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