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
随着中国扶贫工作的深入进行,易地搬迁扶贫政策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我们展开了一项调研工作,希望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交流,全面了解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其影响。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多个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所在地,与搬迁户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在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搬迁户的住房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也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有些搬迁户在搬迁后,由于缺乏技能和资源,面临着就业和生活困难。
另一方面,一些搬迁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足,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生活不便和发展瓶颈。
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政策配套和扶持措施,更好地解决搬迁后的实际困难。
综合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在政策实施中更加注重搬迁户的生计和就业问题,加大对搬迁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搬迁户在新的居住地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生活条件。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搬迁后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
总之,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措施,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其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为更好地推进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水库移民 调研报告
水库移民调研报告水库移民是指由于水库建设而被迫迁移的人群。
水库建设是指为了发电、灌溉、防洪等目的在河流、溪流上修建的水利工程。
在中国,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库建设成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
然而,水库建设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口迁移,给水库移民带来了各种问题和挑战。
水库移民对个体和家庭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生活变动。
他们不得不离开熟悉的家乡和生活方式,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的挑战。
许多移民面临着失去土地和财产的问题,导致他们的经济来源被剥夺,生活质量下降。
此外,移民还要重新认识他们的新社区和邻居,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和文化习俗,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身体健康是水库移民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在迁移过程中,由于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变,许多移民可能会受到疾病的影响。
在新的居住地,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无法得到适当的医疗照顾。
此外,由于迁移带来的心理压力和适应性问题,移民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教育问题也是水库移民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许多移民的子女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由于频繁的迁移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他们可能无法持续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此外,语言和文化差异也可能阻碍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然而,政府和各界对水库移民问题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护和改善水库移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提供经济补偿和再就业机会,帮助移民恢复和改善他们的生计。
此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高移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
同时,教育部门也加大了对水库移民子女的关爱和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在未来,随着水库建设的继续推进,水库移民问题也将持续存在。
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一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措施,加强社会保障和援助,帮助水库移民重建家园,促进他们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还应开展相关研究和调研,深入了解水库移民问题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为解决问题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支持。
总之,水库移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心得体会:打好水库移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的调查与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打好水库移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的调查与思考(最新)水库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我县列入移民后期扶持的中型水库共有4座,分别是盘江水库、泮头水库、千家洞水库、观音山水库,核定后期扶持移民人口近8000人。
很多贫困移民是因为生活环境改变和土地资源减少而导致的次生贫困,成为一些地方扶贫开发难啃的硬骨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为扎实推进水库移民精准脱贫,确保贫困移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必须加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
一、以长效机制保障水库移民稳定脱贫(一)政府引领脱贫机制。
在移民村,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农业、畜牧业、林业等示范村,定期召开水库移民经济发展交流会,通过参观学习,取长补短,推动全面发展。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
当前,移民管理机构要主动会同扶贫部门加强与行业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移民群众投工投劳,重点解决路、水、电、信息化和山洪地质灾害等问题,夯实贫困移民加快发展的基础。
二要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
围绕移民村的功能定位,发挥各地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三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移民村产业发展,切实改善贫困移民村人居环境。
要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实施移民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保护库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保留乡村特色,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移民村,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建构商品流通机制。
要畅通商品流通体系,增加水库贫困移民在农产品流通价值链条中的利益份额,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一方面,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升“小农户”抵御“大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有商品可卖,价格让农户满意。
水库移民居住地都较为分散,农产品“产、供、销”的信息不畅通,农户容易受到外来个人或组织的控制,往往成为市场风险转嫁的直接受害者。
调研报告易地扶贫搬迁情况调查报告
搬迁群众在安置点获得了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收入水平 也有了明显提升。
产业扶贫效果明显
在搬迁过程中,各地注重引导搬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搬 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中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 系,提高政策效能。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 2
政策执行不到位
部分地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政策执行不 到位、工作不细致等问题,导致搬迁过程中出现 各种问题。
资金筹措困难
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地区因 资金筹措困难而影响了搬迁工作的进展。
3
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贫困户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认识不够深入 ,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搬迁过程中出现各 种问题。
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宣传 引导,提高社会各界对易地扶贫 搬迁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加强安置点后续扶持 加大对安置点的后续扶持力度,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 众能够稳定脱贫。
推动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 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注重引 导搬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推动 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实现长期 脱贫致富。
明确搬迁对象
制定明确的搬迁对象标准,确保搬迁对象符合政策要 求。
规范搬迁流程
制定规范的搬迁流程,包括申请、审核、安置等环节 ,确保搬迁过程公开、公正、透明。
加强监督与管理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搬迁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 保政策实施效果。
加强搬迁后生活保障措施
完善安置点基础设
施
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住房、道路、供水、供电等,确 保搬迁群众生活便利。
促进产业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是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就必须解决好“搬走谁、迁去哪、如何发展”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解决“搬走谁”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搬得出”。
在我国7000多的贫困人口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这一现象更是明显。
面对这部分群众,传统的帮扶方式上的资金保障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脱贫和发展问题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就是实现这些人口脱贫的必然举措。
要解决好“搬走谁”的问题,就要实实在在考察,避免政策执行出现偏差,杜绝扶富不扶贫情况的发生,要将政策的贯彻落实真正体现在困难的群众身上,宜迁则迁,确保真正困难的群众“搬得出”,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存条件,树立脱贫的信心。
解决“迁去哪”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稳得住”。
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简单单的将困难群众迁离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更重要的是要对迁入地准确调研,一方面得以接纳迁出地的困难群众,另一方面有利于困难群众在迁入地扎根发展,稳定脱贫。
解决“迁去哪”的问题,还要解决好搬迁安置过程中土地调整变更、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在新的生存环境能够“稳得住”,群众安居才能乐业。
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能致富”。
要彻底解决贫困群众的“顽劣性”贫困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
如何发展?一方面是要扭转困难群众的旧思想观念,通过改善迁入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发展条件,帮助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坚定致富的信念。
另一方面是要坚持绿色、协调发展的理念,这些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困难群众,大都是因为生存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相互制约造成的贫困,生态环境的恶劣导致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难以解决,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这种生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使得贫困留下劣根,坚持绿色、协调发展理念是避免贫穷劣根持续深刻的保障,是确保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脱贫、能致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关于我县水库移民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水库移民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1. 引言在我县发展进程中,水库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用水问题,还为发展农田灌溉、水电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条件。
然而,水库建设也带来了人口转移和移民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县水库移民工作的情况,本调研报告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2. 水库移民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水库建设常常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这些土地多由农民耕种,因此水库建设会导致大量农民面临土地流失和生活迁移的问题。
水库移民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不仅关乎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还关系到水库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 水库移民政策与措施为了保障水库移民的利益,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必不可少。
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县在水库移民工作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土地补偿制度、移民安置点建设、职业培训与就业创业扶持等。
4. 社会心态与文化传承的问题水库移民不仅仅是土地和住房的转移,还涉及到农民原有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承。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移民农民对新环境的适应存在困难,无法得到充分的社会支持和关怀,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
5. 水库移民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水库移民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土地补偿不公、安置点建设不完善、就业机会不足等。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与一些移民农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取了他们的心声和建议,也了解到了相关部门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方面的努力。
6. 水库移民工作的成功案例尽管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我县水库移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些移民农民通过土地补偿和合适的安置点建设,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并通过创业获得了收益。
这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7. 政策建议与改进措施基于对水库移民工作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与改进措施:- 完善土地补偿制度,确保合理的补偿标准和程序。
- 加强移民安置点的建设和管理,提供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为了深入了解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经主任会议研究,成立专题调研组分别到部分乡镇(街道)和移民安置点,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2012-20xx 年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2012-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情况xx县2012-2015年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六个,安置规模为1154户5423人。
10月底完成实际入住749户3933人,各安置点具体推进情况如下:(一)2012年盘水街道河边村铁厂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0户700人,目前,统规统建住房完成1xx套,统规自建房应建44套,实际建设完成43套,搬迁入住112户512人;(二)2012年江西坡镇茅背冲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125户731人, 实际搬迁入住2户9人,由于该安置点因选址不当,基础配套设施难以全覆盖,通过多次共商,群众搬迁意愿仍不高,经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核价后置换江西坡茶场社区保障房安置,现已共商愿意搬迁纳茶小区的有57户257人;(三)2013年楼下镇夹马石坡脚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376户1715人。
目前该安置点实际入住376户1715人;(四)2014年青山镇百合小区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232户1140人。
目前,安置住房已完成220套,实际搬迁入住210户1059人;(五)2015年新店镇林场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136户585人,目前,自建房77套已完成69套,还有8套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公租房安置已全部建成,实际入住69户347人;(六)2015年龙吟镇长冲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125户552人,目前,住房已完成130套,完成分房126户581人,实际入住69户291人。
二、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情况。
(一)搬迁入住情况。
xx县20xx年安置规模为8558人,截止6月30日,已实际入住8817人,各安置点完成情况如下:一是县城惠民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358户1417人,已搬迁入住384户1550人;二是东城区(江西坡)纳茶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845户3870人,已搬迁入住608户2855人;三是兴义洒金(一期)安置点安置任务为667户2946人,已搬迁入住945户4087人;四是兴义木贾安置点安置任务为50户325人,已搬迁入住50户325人。
调研报告水库移民
调研报告水库移民【调研报告:水库移民】一、引言水库移民是指由于水库建设需要而导致原有居住地被淹没,居民被迫搬迁到新的安置点的现象。
近年来,由于我国水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库移民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水库移民现状,分析其影响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了水库移民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等;第二部分则以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询问了被调查者对水库移民的看法和感受。
实地访谈主要针对一些重要的水库移民安置点,了解移民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三、调研结果1.水库移民的基本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水库移民的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受教育程度较低,多数只完成初中或小学教育。
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多数家庭有两个以上的子女。
在实地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流转土地的困难以及缺乏技能,很多水库移民无法在新的安置点找到稳定的工作。
2.水库移民对生活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水库移民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存在困难,多数移民对新的生活条件无法完全适应,且很多移民面临着就业和教育等问题。
移民们普遍感到自身发展空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
3.水库移民对社会的影响水库移民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水库移民中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一些移民陷入了贫困和社会保障缺失的困境;另一方面,由于移民群体的大量涌入,给当地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例如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水库移民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政府对水库移民的政策支持,包括提供就业培训、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活条件等措施。
2.注重移民的职业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以提高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
3.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确保移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
4.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确保移民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
5.加强水库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为了深入了解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经主任会议研究,成立专题调研组分别到部分乡镇(街道)和移民安置点,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20XX-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20XX-20X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情况xx县20XX-20XX年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六个,安置规模为1XXX户5XXX人。
10月底完成实际入住XXX户3XXX人,各安置点具体推进情况如下:(一)20XX年盘水街道河边村铁厂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0户XXX人,目前,统规统建住房完成1xx套,统规自建房应建44套,实际建设完成43套,搬迁入住XXX户XXX人;(二)20XX年江西坡镇茅背冲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X户XXX人,实际搬迁入住2户9人,由于该安置点因选址不当,基础配套设施难以全覆盖,通过多次共商,群众搬迁意愿仍不高,经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核价后置换江西坡茶场社区保障房安置,现已共商愿意搬迁纳茶小区的有XXX户XXX人;(三)20XX年楼下镇夹马石坡脚安置点。
心得体会计划安置任务XXX户1XXX人。
目前该安置点实际入住XXX户1XXX人;(四)20XX年青山镇百合小区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X户1XXX人。
目前,安置住房已完成220套,实际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五)20XX年新店镇林场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X户XXX 人,目前,自建房77套已完成69套,还有8套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公租房安置已全部建成,实际入住XXX户XXX人;(六)20XX年龙吟镇长冲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X户XXX 人,目前,住房已完成130套,完成分房XXX户XXX人,实际入住XXX户XXX人。
二、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情况。
(一)搬迁入住情况。
xx县20xx年安置规模为8XXX人,截止6月30日,已实际入住8XXX人,各安置点完成情况如下:一是县城惠民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1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二是东城区(江西坡)纳茶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 户3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2XXX人;三是兴义洒金(一期)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2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4XXX人;四是兴义木贾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XXX 人。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县人大常委会:为了深入了解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经主任会议研究,成立专题调研组分别到部分乡镇(街道)和移民安置点,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2012-20xx 年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2012-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情况xx县2012-2015年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六个,安置规模为1154户5423人。
10月底完成实际入住749户3933人,各安置点具体推进情况如下:(一)2012年盘水街道河边村铁厂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xx0户700人,目前,统规统建住房完成1xx套,统规自建房应建44套,实际建设完成43套,搬迁入住112户512人;(二)2012年江西坡镇茅背冲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125户731人, 实际搬迁入住2户9人,由于该安置点因选址不当,基础配套设施难以全覆盖,通过多次共商,群众搬迁意愿仍不高,经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核价后置换江西坡茶场社区保障房安置,现已共商愿意搬迁纳茶小区的有57户257人;(三)2013年楼下镇夹马石坡脚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376户1715人。
目前该安置点实际入住376户1715人;(四)2014年青山镇百合小区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232户1140人。
目前,安置住房已完成220套,实际搬迁入住210户1059人;(五)2015年新店镇林场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136户585人,目前,自建房77套已完成69套,还有8套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公租房安置已全部建成,实际入住69户347人;(六)2015年龙吟镇长冲安置点。
计划安置任务125户552人,目前,住房已完成130套,完成分房126户581人,实际入住69户291人。
二、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情况。
(一)搬迁入住情况。
xx县20xx年安置规模为8558人,截止6月30日,已实际入住8817人,各安置点完成情况如下:一是县城惠民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358户1417人,已搬迁入住384户1550人;二是东城区(江西坡)纳茶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845户3870人,已搬迁入住608户2855人;三是兴义洒金(一期)安置点安置任务为667户2946人,已搬迁入住945户4087人;四是兴义木贾安置点安置任务为50户325人,已搬迁入住50户325人。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一些特殊地域的贫困程度相对较深,传统的扶贫手段难以解决其根本问题。
为此,政府推行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过搬迁贫困户到适宜的地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从而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对贫困户的影响,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调研,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某贫困地区为例,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地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情况,探讨该政策对贫困户的帮助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当前的扶贫政策。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贫困户和搬迁安置点的居民,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收入来源等情况;访谈主要针对相关政府部门、扶贫机构和搬迁帮扶队伍,以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困难和问题等;实地观察主要是参观搬迁安置点,了解贫困户的居住条件、产业发展情况等。
四、调研结果1. 搬迁贫困户生活条件的改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发现,搬迁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们在新的安置点有更好的住房条件和基础设施,如饮水、路灯等,同时也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补贴和教育、医疗等各项福利政策的保障。
2. 收入来源的多样化调研显示,搬迁贫困户的收入来源相对多样化,不再完全依赖于农田的收入。
部分贫困户在新的安置点开办了小型农业产业,如养殖业、种植业等,另外一些贫困户通过外出务工,也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3. 教育机会的提升搬迁后,贫困户的子女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调研显示,搬迁安置点内设有学校和幼儿园,为贫困户的子女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 部分贫困户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贫困户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例如,部分搬迁后的贫困户在新的安置点没有稳定的就业机会,导致收入较低;另外一些贫困户由于基础教育程度较低,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水库移民调研报告
水库移民调研报告水库移民调研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库移民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库移民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移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的高低,事关库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意不得。
而参与培训是水库移民获取知识、撑握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做好移民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移民部门直接面临的一大课题。
为此,我们与县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到xx县凌津滩、黄石等库区,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书面问卷及抽样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发放了1000份问卷,在广泛倾听了广大移民及移民所在村组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基本摸清了移民培训及劳动力就业情况,从而基本掌握了移民的培训及就业意愿。
一、xx县水库移民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在国务院17号文件实施以前,xx县移民培训对象为凌津库区4个乡镇20个村的移民群众,该项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定期办班授课训。
主要侧重于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采取下乡到村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与相关职业技术学校取得联系,聘请有关专技人员,结合国家农村实用技术“阳光工程”,定期定专业进行技能培训等方法来培训移民。
自20xx年至20xx年,先后共聘请各类专技人员213人次,举办柑桔培管、牲猪养殖、网箱养鱼、楠竹栽培、杨树栽培、蛋(肉)禽养殖、高产杂交稻、养羊、库叉养鱼、油菜直播、沼气使用知识等培训班,加上对乡、村、组移民干部的各类培训等,五年来,培训总人数达13200人次,集中培训时间116天,输出移民劳动力14430人次,总培训经费达80.3万元。
二是扶植典型示范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xx县着眼于各类大户,在资金与技术上进行重点扶植,充分发挥大户的`带动效应。
五年来成功扶持养殖、柑橘、油桃、楠竹、茶叶、杨树等各类大户24户。
移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移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移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关于对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年工作要点安排,于10月25日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对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琴江镇怡然居、客家源、小松镇莲香苑、古井移民新村点现场进行察看,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在小松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县移民扶贫办和小松镇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情况汇报,向基层干部群众征询了意见建议,对近年来我县落实移民搬迁扶贫政策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情况向常委会报告如下:一、项目建设情况我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移民扶贫的难得机遇,把解决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群众脱贫与脱险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从201*年开始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项目,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共搬迁深山区、地质灾害区贫困户775户3873人。
建成48个集中安置点。
在安置区建设移民住房27.9万平方米,户均面积达360M,住房结构全部为砖混结构。
在安置区新修公路34.4公里,修建灌溉水渠8390米,架设输电线路43公里,建设沼气池186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68个,建设社区活动场所1.05万M。
二、项目实施成效我县的移民搬迁工程建设,以较低的扶贫成本,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并通过培育和壮大安置区的后续产业,为搬迁群众搭建起增收致富和长远发展的平台,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
移22民搬迁扶贫工作实现了四个100%的工作目标,100%移民户实现了集中安置,100%的集中安置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100%的移民建房补助款在春节前足额发放给移民户,100%的移民户在当年春节前迁入新居。
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移民搬迁,让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深受群众的欢迎,影响和带动了其他未搬迁群众的积极性,较好地推进了移民整体搬迁工作全面开展。
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该项工作连续多年评为省、市先进,在我县召开了全市经验交流现场会,作为经验典型进行推广。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大全五篇)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大全五篇)第一篇: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报告我区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以“六个坚持”“五个体系”“五个三”统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实加大安置点项目建设和探索创新后续服务工作力度,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
通过集中面上调研、听取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深入跨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家中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详细调查我区安置人员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及安置点建设等方面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近年来,我区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从搬迁建设向后续脱贫发展、社会融入管理转变,研究出台《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推动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
(一)抓组织建设、优化公共服务,着力解决“稳得住”的问题。
一是社区管理“共治”。
设置正光街道、铜兴街道,配齐配强领导班子。
成立安置点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同步推进工、青、妇等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体系。
构建“综治+社区警务+司法+”“3+N”大综治工作格局,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80余起。
二是服务阵地“共建”。
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用”的原则,建成打角冲、白岩溪、正光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规范建立社区“两委”办公室、妇女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20余个服务阵地,100余名干部入驻社区办公,零距离服务搬迁群众。
三是公共服务“共享”。
根据搬迁群众就学就医需求,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增加学位1.2万个,调配教师398名。
挂牌督战正光第二幼儿园、白岩溪幼儿园,5月底前投入使用。
建成卫生服务中心6个,配备医生、护士27名。
健全三重医疗保障体系,搬迁群众异地就医直报7157人次245万元。
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4689人703万元。
库区移民调研报告
库区移民调研报告库区移民调研报告库区移民调研报告1 为了全面准确理解掌握全市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情况,由市移民局牵头,结合财政、水利、电力等部门,于XX年8-9月对全市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情况展开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库区移民的根本情况(一)工程概况1、已建的水利水电工程:(1)已建装机容量2.5万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水电站有沙溪流域的安砂、贡川、竹洲、斑竹、城关、高砂、沙溪口;金溪流域的池潭、良浅、孔头、范厝、漠武;尤溪流域的水东、雍口;大田的成益(六角宫)以及闽江流域的水口等16座,总装机容量244万千瓦。
其中坝址库区全部在我市辖区内的有13座,装机容量74万千瓦,局部库区在我市的有3座,即:水口水电站库区我市占8%,沙溪口水电站库区我市占66%、漠武水电站库区我市占30%。
(2)已建装机容量在2.5万千瓦以下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利水电工程有明溪蒙州、水口,永安上坂、鸭姆潭,清流嵩口坪,尤溪双剑潭,建宁合水口等7座,总装机容量4.87万千瓦;总库容1.2624 万立方米。
(3)已建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有三元东牙溪,沙县官昌,大田坑口,明溪芦下坡,清流琴,宁化泉上、桥下、砂坪、隆陂,尤溪南溪、双里、柳塘,将乐小王,泰宁水埠等14座,总库容 2.4715 万立方米。
2、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1)在建装机容量2.5万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水电站有尤溪街面,永安西门,三元台江,将乐大言、黄潭等5座,总装机容量41.1万千瓦。
(2)在建装机容量2.5万以下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电站有永安丰海,装机容量2.4万千瓦,总库容0.17 万立方米。
3、拟建的水利水电工程:(1)拟建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水电站有尤溪坂面、汶潭、将乐高塘等3座,总装机容量11.5万千瓦。
(2)拟建的水库有黄砂坑、沙洲、石坂桥等3座,总库容1.3968亿立方米。
(二)移民安置与消费生活情况 1、移民安置情况:全市已建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有96558人,其中1986年以后新建大中型水电站库区移民24517人、中央直属水库库区移民57940人、市内水库库区移民15273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移民政策法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水库移民工作。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以下简称国务院17号文件),体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于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近,笔者会同州县移民部门的一些同事,就湘西州库区如何以贯彻实施国务院17号文件为契机,把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村寨的特困移民,二次搬迁到城镇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发展,并通过新一轮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实现异地脱贫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这次调研活动共走访6个县、7个乡镇、12个移民村,分别召开了移民群众代表、基层移民干部和县直相关部门人员座谈会,参会人员140人次,走访移民45人,发放问卷35余份。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要以国务院17号文件为指针,以实施新的后期扶持政策为契机,按照州领导提出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要坚持“四个结合”,即:要与解决移民的温饱和扶贫开发相结合、要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要与智力移民工作相结合。
借鉴湘西州部分地区“退人还山”和异地脱贫的成功经验,来探索新时期移民工作的新路子。
一、实施二次搬迁,实现异地脱贫已势在必行湘西州现有大中型水库32座,涉淹8个县市、113个乡镇、587个村、1405个组,共有现状农村移民人口16万人。
大部分水库均在1986年以前修建,受历史因素影响,移民前期补偿标准低,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2007年,全州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为1500元,比全州农民人均收入2250元少了750元,库区绝对贫困人口2万余人,占移民总数的12.5%。
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现状以及与非移民差距越拉越大的现实告诉我们,对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繁,人口稀少,基础设施投入过大以及后期扶持效果不明显的特困移民实施二次搬迁,实现异地脱贫已是刻不容缓。
(一)库区生态环境恶劣,制约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是耕地面积小,土地贫瘠。
200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州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55亩,仅为全州农民人均耕地的50%,其中人均耕地未达到0.5亩的移民有9.16万人,人均耕地面积0.1亩以下的移民有1.26万人,并且这些耕地多属贫瘠、低产和旱涝灾害频发之地,土地产出不够养家糊口。
凤滩库区古丈县茶叶村马鞍子组系纯移民后靠安置组,全组48户192人,仅有茶叶和桔园35亩和可开垦荒山30亩,人均旱地仅0.3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015元。
碗米坡库区保靖县比耳镇亚渔村原来土地肥沃,人均耕地1.8亩,村民生活较为富裕,是远近有名的“女婿村”。
碗米坡电站建成蓄水发电后,全村80%以上的良田沃土被淹没,移民人均耕地不足0.14亩,60%的移民无耕地,移民有手无处做,有劲无处使,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极为不便。
州内移民后靠安置者居多。
他们原来生活在河边,土地肥沃,生产方便,但随着大坝建成和水位抬升,这部分移民被迫搬迁到地处偏远且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山高坡陡,环境恶劣。
据摸底统计,全州共有26个村、1500多户、7000多移民居住在此类地区。
由于地处边远,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难和用电贵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
据调查统计,全州库区共有9.4万人饮水难,771个移民小组9.2万人未通公路,25个村未通电或用电贵。
前面提到的马鞍子组,由于组内没有水源,每挑一担水,要走3-4里山路,挑几担水就是一天,而一旦遇上天旱,就只能租用拉砂石的拖拉机到十几公里之外的地方拖水喝,用移民的话说:“干旱少雨时,我们这里的水比油还贵”。
(二)库区自然灾害频繁,威胁着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湘西州库区因受自然因素和水库蓄水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频发。
目前,全州共有13个移民村、560多户、2300多人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地带。
凤滩库区永顺县镇溪乡、古丈县高峰乡镇溪村93户移民至今仍居住在滑坡体上,4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五强溪库区泸溪县五里洲村原系泸溪县重要的商品粮和蔬菜生产基地,全村876户2586人,其中80%以上是移民。
该村四面环水,自1994年五强溪水库关闸蓄水发电以来连续6年遭受洪水袭击,特别是1996年“7·13”洪灾致使水位超过五里洲最高高程3.1米,洪水给全村带来了灭顶之灾。
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苦不堪言。
(三)库区文教事业落后,阻碍着移民的就地持续发展。
2004年全州库情统计显示,库区1.2万多名适龄儿童上学困难或面临失学,移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8年,文盲、半文盲占30%以上。
457个移民村没有医务室,645个移民村没有通有线电视或电话。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这些移民普遍不易接受新生事物,农业实用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
加之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村民与外界的交往甚少。
有的村民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山门,也不会说汉话。
这次,我们调研组来到凤凰县长潭岗库区椿木坪村四组,因当地移民不懂汉话,和他们的简单交流也只能通过当地干部翻译才得以进行。
调研中,有基层干部对我们说:“移民越不接受教育,所住的地方也就越穷,搬到哪里都摆不脱穷根,只有让孩子上学了,有文化了,才是真正把移民从贫苦中‘搬迁’出来。
”(四)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增加了后期扶持工作难度。
移民安置点多处在偏远山区,移民分散居住,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发展文教卫等社会事业难度大、成本高、管理难,投资效益低。
尽管十年来,全州库区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高达2亿多元,但由于运行成本高,管理不到位,许多工程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很多工程因受地质灾害影响,毁了再建,建了又毁,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投入效益低下。
吉首市河溪库区铁岩村移民分散居住在水库四周山坡上,全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生姜、西瓜种植和网箱养鱼。
由于村里至今还没有通公路,一到收获季节,生姜、西瓜的外运就成了老大难问题。
先是靠肩挑背扛搬出村,再租用船只和汽车转运外销,这样不仅增加了运输环节和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错过了销售时机,造成大量农产品积压甚至腐烂变质,进而影响移民的增产增收。
凤滩库区古丈县罗依溪镇、高峰乡10个村6500多移民分散居住在酉水河畔的崇山峻岭中,外出的唯一通道就是一条水路。
遇到电站低水位运行期间,船只搁浅,淤泥堆积,移民就无法出山,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要解决这十个村的通村通寨公路问题,古丈县交通部门的同志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预计投资2个多亿,摊到每个移民头上,人均投资3万多元。
这么大的投资,不仅资金无法落实,算起效益帐来,也是划不来的。
不如把这部分人口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使这部分移民彻底脱离恶劣的生存环境,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实施二次搬迁,实现异地脱贫已时机成熟。
(一)国家异地脱贫政策明确。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决定》提出,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要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和异地扶贫;2004年6月24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生态移民规划,对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寨的贫困户和自然保护核心区内的居民,实施搬迁,异地脱贫。
”2005年,州委、州政府结合湘西州的实际,总结多年来退耕还林和扶贫开发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退人还山”战略。
这一系列理论和政策的出台,为在库区实施二次搬迁、实现异地脱贫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扎实的政策依据。
(二)移民二次搬迁愿望强烈。
州委、州政府组织专题调研时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寨85%以上的村民要求搬迁,自然灾害频繁的村寨98%的村民强烈要求搬迁,这表明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移民实施有计划的二次搬迁和易地安置,实现异地脱贫的群众基础已经成熟。
如古丈县罗依溪镇茶叶村马鞍子组移民多次上书州县两级人民政府和移民部门,并集体赴省城上访,要求政府帮助他们二次搬迁,为此,他们还拒绝了移民部门和建整扶贫工作队提出的投资40多万元架设输水管道的规划。
(三)实践证明二次搬迁可行。
国家对库区移民实行后期扶持,是满足库区贫困移民群众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为了让广大移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而湘西州已有群众自发成功搬迁,说明了二次搬迁,异地脱贫是库区贫困移民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可行的。
2002年至2003年,凤凰县长潭岗库区都里乡椿木坪村四、五组29户一期后靠移民,追寻着10年前外迁安置同胞的足迹,克服重重困难,自力举家二次搬迁到边贸重镇阿拉营镇阿拉和教场村,在那里租田耕种,拖板车、打临工、做生意谋生。
搬迁四年来,尽管他们的生活还赶不上当地群众和前期迁入的同乡,但他们用自已辛勤的劳动开创了另外一番新天地。
现阿拉村6组村民唐廷章兄弟,原居住在椿木坪村4组,2002年搬迁前,全家15人,以5亩“雷公田”和河里捞鱼虾为生,人均年纯收入不足500元。
2002年,他们变卖了祖业(一栋不足3000元的土房子),搬迁到阿拉村,兄弟俩在移民部门的帮助下,学会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短短四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食用菌栽培大户,仅此一项,家庭年收入就达到了25000多元,再加上3个小孩在温州打工,每年寄回资金可达20000余元,全家一年总收入达到了45000元,人均年纯收入接近3000元,是搬迁前的6倍。
教场村5组的吴元江,原居住在椿木坪村5组,全家8口人,搬迁前所有家当加起来不足5000元,自发搬迁到集镇后,靠加工扫帚闯出了一条致富路,2006年就实现家庭纯收入20000元,如今,一家8口住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样的搬迁成功典范,还有凤滩库区古丈县罗依溪镇茶叶村马鞍子组的“大撮”和“二撮”兄弟。
10年前,他们自发从山上搬到山下,在公路沿线租房安家落户,并利用集镇和交通优势开起了鲜鱼馆,如今,这两兄弟早已成为古丈县库区有名的百万富翁和纳税大户。
三、实施二次搬迁,实现异地脱贫的对策与建议在湘西州库区实施移民二次搬迁,异地扶持脱贫工程,要坚持“群众自愿、就近安置、量力而行、适当补助”的原则进行,为抓紧抓好这项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合部门资源,出台配套政策。
贯彻实施国务院17号文件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组织领导得力,部门配合到位的县市,往往工作成效显著,遗留问题少,工作进度快。
因此,要搞好移民二次搬迁工作,州里和有移民二次搬迁任务的县市人民政府都要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发改委、财政、扶贫、建设、林业、农业、水利、民政、教育、劳动、科技、电力、卫生、移民、国土、工商、税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下,有项目资金来源的,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能、各计其功”的原则,实行捆绑使用;具体在实施移民二次搬迁工程时,可以把林业部门的退耕还林资金、发改委和扶贫部门的易地扶贫资金、民政部门的危房改造资金及移民部门的后期扶持资金组合起来,打捆使用,这样资金有保障,工作也就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