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及猪肉中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论文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论文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8-02沙门氏菌因美国病理学家de沙门于1884年发现本属菌中的猪霍乱杆菌而得名。

本属菌是一群抗原构造和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型繁多,已发现有2000种以上的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16个[1]。

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a、b、c、d、e,5个血清群,病型有①伤寒与副伤寒(统称肠热症):由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②食物中毒:可由不同菌型引起,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汤卜逊沙门氏菌等最为常见;③败血症: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此外,还可引起慢性肠炎。

人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呈无症状带菌,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病,人们在探索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过程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发各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提高了沙门氏菌检测的速度和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的传染。

由于其样品来源极为繁杂,尽管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期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将有关检测进展综述如下:1 传统的培养方法[2]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腹水细菌阳性培养及药敏实验,抽取患者腹水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并将腹水接种到装有葡萄糖肉汤的培养试管中。

对于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应转种到慷慨平板及血平板中,并将单个菌落分离鉴定。

应用mic法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进行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患者采用gp法鉴定进行药敏实验,革兰氏阴性菌患者应用gn021法进行药敏实验[2]。

上述所有操作必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以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以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再辅以免疫放大技术来鉴别细菌,通过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方法。

畜禽养殖中沙门氏菌污染的PCR快速检测

畜禽养殖中沙门氏菌污染的PCR快速检测
Ke r s:lv so ka uty b e dng S l n l p l i n PCR;a d d tc in y wo d ie tc ndpo lr r e i ; a m el o a; ol o ; ut r pi ee to
中图分类号 : 82 X 3
文献标识码: A
2 . 地表水样品 .2 1
在养殖场 周边采 集地表 水样品 5 。 0份 地 表水 取样量 均 为 1 ,经 04 m滤 膜过滤 , L . 5 浑 浊 不 易 过 滤 水 样 ,用 5gL的 硅 藻 土 悬 浮液 助 /
滤-, t 取样 瓶 用前 灭 菌 , ’ 采样 过 程保 持 无 菌操 作 , 避
2 1 样品 采集与前 处理 . 211 畜 禽粪便 ..
根据 沙 门氏菌 s t 冈核苷酸序 列 , n基 设计 了一对 引物 ,引物 序列 如下 :tI5- tgtg aa a gg s : "c tg t at gc 一 n t ca a
3;t : "t eaaeg ggt 一 引 物 由宝生 物 s 2 5-g cagaaaat 3。 n c c
率低 , 能满足环境 管理 的要求 。 不 利用 聚合酶链 式反
应 (C 技 术 , P R) 可在 2d的时 间 内快速 、 确 完成 检 准
测, 为环境 管理提 供 良好 的技术 支持 。
按参 考 文献 [ ] 的方法进 行 。 2介绍
2 . 引物 .1 2
2 实 验 方 法
文章编号 :6 4 12 (0 9 1—0 5 0 17 — 0 12 0 )2 0 4 — 3
1 引言
污水 中常含有一 定数量 的病 原微 生物 ,它们是 引起水 传播疾 病 的重 要来 源 ,沙 门 氏菌是其 中最 常

如何实现快速检测及有效控制沙门氏菌

如何实现快速检测及有效控制沙门氏菌

分析检测T logy科技如何实现快速检测及有效控制沙门氏菌□ 刘磊 陶文靖 北京良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源性疾病的治病因子主要有细菌、生物毒素、病毒、化学物质、寄生虫等5类,致病菌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食源性疾病中,由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这些致病菌主要导致肠道疾病,严重的造成肝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甚至死亡。

本文主要介绍了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系统及有效控制的方案。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系统原理传统的沙门氏菌检测需要准备多种培养液、培养基及试剂,在平均3~7天的检测时间里,由通过培训的实验员多次转接增菌及生化鉴定才能完成沙门氏菌的初步判断。

Micro Fast®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系统由沙门氏菌快速增菌培养基和金标检测卡组成,可实现样品中沙门氏菌最短24小时检测。

在沙门氏菌增菌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主要是抑制竞争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沙门氏菌的快速增殖,在低菌及高菌环境都能快速有效的实现沙门氏菌快速增菌。

快速检测卡应用“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沙门氏菌和金标记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及预包被于NC膜T线位置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结合,金颗粒的聚集而显示明显的红线。

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是否出现T线,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增菌效果的对比实验Micro Fast®沙门氏菌快速增菌培养基与其他2种培养基的修复能力、生长速度、特异性进行对比实验。

(Micro Fast®培养基以下简称MF培养基、BPW为GB/T4789.4-2010要求培养基、*FM为某国外品牌培养基)1 修复能力(比较MF、BPW和*FM培养基的复苏效果)(1)热损伤模型制备:经过试验,选取55℃,加热15min的方法建立热损伤模型。

(2)冷损伤模型制备:选取-20℃冷冻,然后解冻建立冷损伤模型。

(3)试验方法:分别对冷损伤组和热损伤组进行检测。

相同浓度的沙门氏菌分别用上述方法进行建模,将建模后的沙门氏菌,分别加入到96孔板中,并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复苏培养,分别培养8h,24h,然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4h,最后用显色平板进行确认。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论文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论文

沙门氏菌检测研究进展【关键词】沙门氏菌;检测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18-02沙门氏菌因美国病理学家de沙门于1884年发现本属菌中的猪霍乱杆菌而得名。

本属菌是一群抗原构造和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菌型繁多,已发现有2000种以上的血清型,我国已发现216个[1]。

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大多属于a、b、c、d、e,5个血清群,病型有①伤寒与副伤寒(统称肠热症):由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②食物中毒:可由不同菌型引起,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汤卜逊沙门氏菌等最为常见;③败血症: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引起,此外,还可引起慢性肠炎。

人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呈无症状带菌,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病,人们在探索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过程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发各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提高了沙门氏菌检测的速度和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的传染。

由于其样品来源极为繁杂,尽管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长期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

将有关检测进展综述如下:1 传统的培养方法[2]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腹水细菌阳性培养及药敏实验,抽取患者腹水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并将腹水接种到装有葡萄糖肉汤的培养试管中。

对于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应转种到慷慨平板及血平板中,并将单个菌落分离鉴定。

应用mic法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进行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患者采用gp法鉴定进行药敏实验,革兰氏阴性菌患者应用gn021法进行药敏实验[2]。

上述所有操作必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以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以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再辅以免疫放大技术来鉴别细菌,通过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方法。

生鲜猪肉中含扩增内标的沙门氏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生鲜猪肉中含扩增内标的沙门氏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A )fr ai dtc o f am nl ehpr. h r es n rbsw r d s ndbsdo r C eeo l I C o pd e tno S loe ai f s ok T e i r a dpoe ee ei e ae ntB A gn f a— r ei l nr pm g t S
Abs r t tac :
Th i o hi t y wa o de e o e lt e PCR t d i cud n n i tr ala lfc to o r l e am ft s sud s t v l p a r a —i m meho n l i g a ne n mp iia in c nto
D e e to fSa m o e l n f e h p r e ltm e PCR s a t n t c i n o l n l i r s o k by r a -i a a s y wih a i e n la plfc to o t o nt r a m i a i n c n r l i
26 .6拷贝 。在 2 l 5 反应体 系中加入扩增 内标 1 0 拷贝不影响 目标基 因的扩增 , 该方 法能在 1 2h内对 法不仅可快速检测 生鲜 猪肉中的沙门氏菌 , 同时避免 了假 阳性现象的产生 。
关 键 词 : 猪 肉 ;沙 门 氏菌 ;实 时 荧 光 定 量 P R;扩 增 内标 C 中 图分 类 号 : T 2 16 S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 4 (0 2 0 -800 0 04 0 2 1 )40 8-6 4
生 鲜 猪 肉 中 含 扩 增 内 标 的 沙 门 氏 菌 R a—meP R el i C t 检 测 方 法 的 建 立

PCR 技术在猪肉中微生物检测的应用探讨

PCR 技术在猪肉中微生物检测的应用探讨

Apr. 2020 CHINA FOOD SAFETY 153食品科技在猪肉上市前展开质检极为必要,猪肉微生物检测的常用方法较多,相比较来说,PCR 技术的灵敏度更高、操作更简便,值得重点探究。

1 PCR 技术的简述PCR 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DNA 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其视为生物体外的DNA 复制,实现微量DNA 大幅增加,因此达到确定待检测物质中生物成分的效果。

2 猪肉微生物检测中PCR 技术的具体应用探究2.1 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应用沙门氏菌是导致国内外暴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而猪肉为沙门氏菌的重要污染物,因此,在猪肉微生物检测中实施沙门氏菌检测极为必要。

提取待检验猪肉样本,将其磨成匀浆,低速离心1~2次,剔除大组织块以及血细胞;在6 000 r/min 下离心10 min 后展开沙门氏菌DNA 检测。

当前,有关应用PCR 技术进行沙门氏菌检测的研究与实验较多。

例如,在2012年,姚大伟等人[1]依托沙门氏菌ttrBCA基因完成了探针与引物的设计,并提出了含有扩增内标的鲜猪肉沙门氏菌PCR 检测法,使用该方法可以在12 h 内完成猪肉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有效规避了假阳性现象;在2016年,王静等人[2]的研究发现,利用40 μg/mL 的叠氮溴化丙锭以及0.1%脱氧胆酸钠,能够到达抑制沙门氏菌死菌DNA 的PCR 扩增,同时不会抑制活菌的PCR 扩增,可以实现猪肉中活性沙门氏菌的检测。

2.2 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大肠杆菌是全世界公认的重要致病菌,其宿主为猪等家畜。

因此,在猪肉微生物检测中实施大肠杆菌检测极为必要。

提取待检测猪肉样本,研磨后加入1 mL 无菌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在3 000 r/min 下离心20 min,取上清液转入1.5 mL 离心管,结合大肠杆菌纯培养物完成PCR 检测。

当前,有关应用PCR 技术进行大肠杆菌检测的研究与实验较多。

猪沙门氏菌病诊断及防治进展

猪沙门氏菌病诊断及防治进展

国畜禽种业中2019.07作者简介:咸跃宏(1990.2-),男,辽宁省大连市人,大学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医学。

猪沙门氏菌病诊断及防治进展咸跃宏(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116041)摘要:近年来,由于沙门氏菌频频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让人们惶恐不安,相关专家也加大了对该类疾病的关注。

沙门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之一,尤其是猪类发病率高,就其病原而言,沙门氏菌本身属于流行性病菌的一种,也常在猪类中传播,诱发大量的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疾病。

本文针对猪类沙门氏菌病理,相关流行病特征、诊断方式和防治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养殖人员提供采纳借鉴。

关键词:沙门氏菌;猪类;防治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病菌,其威胁着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家畜的生命健康,在猪类养殖中,由于沙门氏菌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再加上日常养殖中抗生素滥用,导致沙门氏菌在猪类养殖中不断出现,诱发了大量猪类疾病,降低了我国优质绿色猪类的生产,本文针对养殖场中沙门氏菌的养殖技巧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为相关养殖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1猪类沙门氏菌的病原学和相关流行病学猪沙门氏菌又被称为猪霍乱,其主要是由于猪类常见的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的一种流行性传染病,由于该细菌属于条件性细胞外寄生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且其和抗原结构类似,因此在猪类养殖中较为常见。

参见附图。

附图猪霍乱沙门氏菌病菌图就其病原学而言,猪沙门氏菌污染源主要源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乳液、水资源等,且饮食环境对整个沙门氏菌传染影响较大,也常见于哺乳动物养殖。

其中,在6月龄以下仔猪患病率较高,随着外界环境感染和气候变化,猪类患病概率会增加,且猪会发生厌食、腹痛、抑郁等现象,患病时间一般都在半周内[1]。

就猪沙门氏菌流行病症特点而言,该类疾病主要集中在养殖场中,且在断奶期爆发现象较为广泛,一般成年猪不会存在感染现象。

据分析,就其流行病特征而言,母源抗体是引起该类疾病传播的主要手段,相关研究表明,很多猪沙门氏菌产生原因是养殖场内部的其他动物如老鼠携带了病原体,污染了饲料、水资源,让猪产生感染,同时,猪的饲养密度较大,容易为流行性传播制造条件。

猪肉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PCR快速检测分析

猪肉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PCR快速检测分析

注:1-哈特福德沙门氏菌;2-大肠杆菌;3-印第安纳沙门氏菌;4-志贺氏菌;5-山夫登堡沙门氏菌;6-葡萄球菌;7-鼠伤寒沙门氏菌;8-柠檬酸杆菌;9-肠炎沙门氏菌;10-阴沟杆菌;11-德尔卑沙门氏菌。

图2 沙门氏菌和其他菌PCR扩增电泳图
2.2.2 实用性
用沙门氏菌与其他混菌、单菌对猪肉样品进行感染,经短期培养之后,提取DNA开展PCR扩增,其结果充分表明,
注:1-肠炎沙门氏菌;2-肠炎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3-鼠伤寒沙门氏菌;4-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5-大肠杆菌;6-志贺氏菌;7-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8-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9-志贺氏菌和葡萄球菌;10-葡萄球菌。

图3 混合培养物PCR扩增电泳图
在细菌浓度很高的情况下,全部的沙门氏菌阳性样品都可以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混合培养物感染与纯菌感染的结果相同。

当细菌的浓度达到了103 cfu/mL的时候,纯菌感染样。

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方法及防制研究进展

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方法及防制研究进展

覆盖标 本 ,将玻片 置湿盒中 ,3 7℃水 浴中作用 4 i ,取 出 0 n a r
根据 这些 临床症状和 病理 变化可 作出诊断 ,这种方 法对 玻 片置玻架 上 ,先用 p . 、0 O M 的 P S冲洗后 ,再经三 H7 4 . 1 B
舍拥 挤 ,粪便堆 集 ; 饲料 和饮水 供应不 良 ; 长途运 输 中气候 与其他症状相似 疾病的鉴别诊断 。 恶劣 、疲劳 和饥 饿、 内寄 生 虫和病 毒 的感染 ; 娩 、手术 ; 2 1涂 片镜检 分 . 母畜 缺奶 ; 引进的家 畜未实 行隔离检 疫等 ,在 进行流 行病 新 学调查时应全面考虑 。 无 菌采集病 死 猪尸体 内脏实质 器官 ,经涂 片革兰 氏染色 后取 单个 菌落镜检 发现有两 端钝 圆的 中等大 小杆 菌,无荚膜 和芽孢 ,周 边有鞭毛能运动 ,据 此检查符合沙门 氏菌的特征 ,
12 临 床 症 状 .
猪沙门氏菌在临床诊断上分为急性型 、 亚急性型和慢性 型。 再根据 进以下 的实验 室诊断 ,最终确诊 是否 为沙门 氏菌而引

12 1急性 ( .. 败血性 )型
主要症 状是体温升 高 ( 1~ 4 4 2℃)精 神不振 ,不食 , 下痢 ,
起的猪副伤寒 。
其特 征是 发生 急性 败血 症 ,多 见于 断奶后 不 久的仔 猪 , 2 2 小鼠接种试验 . 张 如宽等 以分离 菌 2 4小 时 肉汤培养物 接种 I R小 鼠 1 C 0
鼻端 、耳和 四肢 末端皮肤 发绀 ,营养情 况 良好 ,其 他无特 异 只 , 鼠皮下注射 0 1 每 . mL, 4只 小鼠皮下 注射灭菌 肉汤各 另 . mL作对 照。试验组 小 鼠于接种 后 l 小 时表 现少食或 不 2 病状 ,很快消瘦 ,被毛粗 乱 ,步态不稳 ,呕吐 与腹泻 , 时 0 1 有 有腹痛症状 。粪便呈粥状或水样 , 黄褐 、 灰绿或 黑褐 色 , 恶臭 ; 食 , 冷 聚堆 , 7 9 怕 于 2 6小 时全 部死 亡 , 检 可见肝 、脾 、 剖 有 并从 中回收到 接种菌 ,症状与 猪沙 发生肺 炎时有咳 嗽和呼 吸加快 等症状 ,呼 吸 困难 。有时 出现 肾肿大 淤血 , 坏死灶 , 症状 后 2 4h内死亡 ,但 多数 病程 为 2~ 4d 。该 病 的病死率 门 氏菌病极其相似 。对照组小鼠全部健活 。 很高 ,不死的猪多发育停滞 ,成僵 猪。

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使用
长速 率的影 响。 二级模 型通过残差 图、 准确 因子、 差 因子 以及预 测值与 实测值对 比 图进行 了检验 , 偏 结果显 示残差 在士 . 之 间, 05 O 准确 因子为1 4 4 偏差因子为O 9 , .6 , 0 . 33预测值与 实测值比较接近。 9 关键词 : 沙门氏菌; 生长模型 ; 肉;0 sc 型; a ni ̄ ; a o sy 猪 L百t模 i B r y J R t w k ̄ a * k
检测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F o e e r hAn e e p n o d R s a c d D v l me t o
21 0 1年 1 2月
第 3 卷第 1 2 2期
鲜猪 肉中沙门氏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高丽娟 , -瓮绍苏 刘清瑁 张经华 陈尔凝 白羽, 一 。 。 。 。 , 韩北忠: , ’ (. 1北京 市理化分析测试 中心 , 北京 ,0 0 9 2 中国农 业大学 食 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10 8 ;. 北京 10 8 ) 00 3
o amo el t1 2 3 , 5 3 ℃ ,rs e t ey P ma y mo eswee d v l p d b s d o aa y mo e f l n l a 7, 5, 0 3 , 7 S a e p c i l . r r d l r e eo e a e n B r n i d l v i
司 )0 L 1. g ,酵母 提取物 ( 0/ 北京陆桥技术有 限责任公
yA +A - 2/ +W 0 ] = 2 ( 1A )I( x P [ ) 式 中 : , 2 X,为参 数。 A1A ,oP
1 . 二级模型 .2 5
() 2
R to sy 【 6 a w k 等 1 微生 物在不 同温度 条件 下 , k 根据

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的分离_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的分离_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姚大伟1,江 芸2,徐幸莲1,周光宏1,*(1.南京农业大学 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摘 要:调查本地区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及耐药性情况,为进一步对肉及肉制品中耐药性沙门氏菌的风险评估奠定基础。

采集超市和集贸市场的生鲜猪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对生鲜猪肉中沙门氏菌污染进行初筛,然后根据沙门氏菌检验国家标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耐药性检测。

结果从83份肉样中分离到21株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5.3%。

21株沙门氏菌中有7株对11种抗生素中的至少一种产生耐药性,耐药率33.3%。

结果表明本地区生鲜猪肉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且四环素耐药严重;另外在菌落总数和沙门氏菌检出率方面冷却肉的质量好于热鲜肉,超市和集贸出售的肉的质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猪肉;沙门氏菌;耐药性Isolation, Identi fi ca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Salmonella from Fresh PorkYAO Da-wei 1,JIANG Yun 2,XU Xing-lian 1,ZHOU Guang-hong 1,*(1. Key Laboratory of Meat Processing and Quality Control,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China ;2. Ginling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Salmonella contamination in fresh pork in Nanjing and test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Salmonella isolates. RT-PCR was used to primarily examine whether fresh pork samples collected from local supermarkets or farmers ’ markets were contaminated by Salmonella . Salmonella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contaminated samples according to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ested for antibiotic resistance. A total of 21 of 83 pork samples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 for Salmonella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25.3%. Seven of the positive samples were resistant to at least of one of 11 tested antibiotics with a resistance rate of 33.3%. Our results suggest the serious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fresh pork in Nanjing with high positive rate and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In addition, chilled pork was superior to fresh pork in terms of aerobic plate count and positive rate. No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fresh pork marketed in local supermarkets and farmers ’ markets. Key words :pork ;Salmonella ;antibiotic resistance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6630(2012)24-0210-05收稿日期:2011-09-16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200903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071614)作者简介:姚大伟(1979—),男,博士,研究方向为肉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

猪及猪肉中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

猪及猪肉中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
[1]
蔬菜等二次污染,引起人间接感染,或 者引起食源性污染,如肉、蛋、奶等直 接污染,引起人因食用污染食物而感染, 并致人腹泻或系统性疾病。猪沙门氏菌 病引起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猪肉 的食品安全及国际贸易形成较大威胁。 因此对猪沙门氏菌的检测及诊断就显得 至关重要。 自 19 世纪后期,沙门氏菌首次被鉴 定为人类的一种病原以来,检测方法学 都是建立在采集感染动物或患病者的粪 便或血液作为临床病料的基础上。此后 的 60 年间,用于从食品中分离沙门氏菌 的方法实质上与那些用于临床病料的方 法是相同的。但至少有 3 个因素限制了 用于临床病料的方法应用在食品分析上。 第一,通常,沙门氏菌的含量水平在污 染食品中比在感染病人的病料中要低很 多; 第二,食品本身的性质会干扰病原 的检测,例如,某些食品中固有菌群可 能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从而影响特定 细菌的选择性分离和鉴定 ; 第三,与临 床病料不同的是,经过加工的食品,由 于加热、干燥、高含盐量、酸和冷冻等 因素的作用,其中的沙门氏菌受到了尚 不致命的损伤或称“致伤” ,这就形成 了一个具有不同生长特性的细菌群,这 种现象对那些希望从食物样品中分离出 沙门氏菌的食品分析家来说有很大影 响,因为在选择培养基上直接培养“致 伤”的沙门氏菌通常是以细菌死亡和试 验失败而告终。为克服这些困难,人们 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微生物增殖步骤,专 门针对以食品为传播载体的病原。虽然
肉质与加工
PROK
图 1 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仪 这些方法本身证明是可靠的,但却很费 力、 耗时, 需要 3 ~ 6 d 才能完成。因此, 在需要及时、快速评价食品中微生物的 安全性时,通常不被采用。随着 DNA 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近几十年间 发展了许多改进的方法,其中一些方法 可以在 12 ~ 24 h 内检出沙门氏菌,这 些方法通称为快速检测。

沙门氏菌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研究进展

3 沙门氏菌的致病性研究^p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极大危害的一类致病菌, 由它引起的疾病重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伤寒和副伤寒,另一类是急性肠胃炎。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985年以来, 在世界范围内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已确诊的患病人数显著增长, 在一些欧洲国家已增长5倍。

据资料记录, 在我国内陆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 有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

因此, 开展食品中沙门氏菌的风险评估对有效管理食品的安全问题, 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沙门氏菌感染途径的研究进展3.1.1 侵袭性沙门氏菌的侵入在肠道黏膜表面派伊尔氏结(PP)上的滤泡上皮细胞,被认为是沙门氏菌入侵的最佳起始部位。

滤泡上皮中稀疏分布着捕获抗原的微皱褶细胞(m icrofold cell, M细胞),M细胞被肠上皮细胞所包围。

M细胞的基顶面有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及微褶,是其胞饮的部位沙门氏菌具有2个侵袭途径:一个是通过PP上M细胞进入上皮下组织;另一个是直接侵袭M细胞进入上皮下组织,并且侵袭是通过细胞的基顶面来进行的。

当沙门氏菌黏附到M细胞或上皮细胞顶部后,运用Ⅲ型分泌系统将效应蛋白分泌到胞外并易位于宿主细胞,从而诱导宿主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排。

这时细胞质形成一个向外突起将细菌包裹在细胞膜内,以细胞摄粒的作用进入细胞。

3.1.2 非侵袭性沙门氏菌的摄入过去一直认为,沙门氏菌是通过侵袭M细胞或肠上皮细胞进入宿主体内的,但已有研究结果表白,给小鼠口服侵袭力缺陷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后,在脾脏中发现有沙门氏菌的存在。

这意味着除了侵袭途径外,还存在另一种途径,就是肠黏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对沙门氏菌的摄入。

在PP中,DC与M细胞接触较紧密。

DC可打开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联接,从上皮细胞间伸出树突,直接将肠腔中的细菌摄入。

在这一过程中,肠上皮屏障仍然保持完整,其中的分子机制是DC对紧密联接蛋白的表达和调控,如闭合素、闭合带Ⅰ、联接黏附分子等.3.2沙门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3.2.1 沙门氏菌感染途径和机制沙门氏菌可经口感染、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被感染畜禽和啮齿类动物携带、排泄,污染环境、水源、饲料、食品,导致流行和传播。

沙门氏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李杰;刘箐;丁承超;翟续昭;王广彬;刘武康;曾海娟;王淑娟;孙静娟;董庆利【摘要】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不仅能引起动物伤寒、霍乱,还会导致人类胃肠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威胁人、畜的生命健康,由其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高居所有食源性致病菌之首.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是预防与控制沙门氏菌传播蔓延的重要手段.随着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已从传统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发展到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电化学、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快速、高通量检测,尤其是近年来与纳米技术、光谱学、质谱学以及代谢组学等的结合使用,为沙门氏菌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进行总结阐述,并对沙门氏菌未来检测技术的发展动向予以分析.%Salmonella is a common pathogen shared by human and animals which can not only cause animal typhoid , cholera, but also lead to human gastroenteritis , septicaemia, and it is a serious threat to life and health of human and animals.Salmonella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highly causes foodborne diseases among all the food safety events .There-fore, rapid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food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diseas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logy , chemistry, physics and other subjects ,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Salmonella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traditional isolation and bi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 to the immunology , molecular biology , electrochemistry, sensors, bio-chips and so on,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 the combined uses of those methods with nanotechnology , spectroscopy , mass spectrometryand metabolomics , providing many new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Salmonella.Various detection methods and analyses of future Salmonella detection technology , and the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lates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port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 -per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7页(P126-132)【关键词】沙门氏菌;人畜致病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者】李杰;刘箐;丁承超;翟续昭;王广彬;刘武康;曾海娟;王淑娟;孙静娟;董庆利【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徐州绿健乳品饮料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006;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正文语种】中文菌快速检测”(3A15308006)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美国细菌学家Salmon 与Smith 于1885 年最早发现的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肠道沙门氏菌和邦戈尔沙门氏菌两个种[1],目前已发现存在2 579个血清型[2]。

应用PCR技术检测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研究

应用PCR技术检测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研究

应用PCR技术检测猪肉中沙门氏菌的研究
刘胜贵;魏麟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7(028)003
【摘要】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猪肉中沙门氏菌,对已知和未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猪肉的培养物均能准确检测;取不同稀释度的样品进行PCR扩增,当DNA含量只有0.01 pg时,还能扩增出条带,说明本方法对检测猪肉中沙门氏菌具有特异性高且灵敏、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猪肉中沙门氏菌的需要.【总页数】3页(P254-256)
【作者】刘胜贵;魏麟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学院生物系,湖南,怀化,418008;湖南怀化学院生物系,湖南,怀化,418008;云南省生物技术与生物多样性人才培养基地,云南,昆明,6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1
【相关文献】
1.PCR技术在快速检测沙门氏菌中的应用分析 [J], 杨玲
2.PCR技术在沙门氏菌检测中的应用 [J], 钟仕花;池缔萍;周娟;葛虹
3.PCR技术在快速检测沙门氏菌中的应用 [J], 沈兰;王锐萍;史海涛;庞贤鹏
4.食品沙门氏菌检测中PCR技术的应用分析 [J], 郑国栋; 柳洪涛; 宋欣颖
5.食品沙门氏菌检测中PCR技术的应用分析 [J], 郑国栋; 柳洪涛; 宋欣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说,标准的 ELISA 法样品的制备,约 需 要 经 过 40 ~ 48 h 的 孵 育 才 能 完 成。 样品制备过程分 3 步 : 1)选用营养肉汤 进行预增菌,使致伤、冷冻的沙门氏菌 复苏 ; 2)使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增菌, 使沙门氏菌大量繁殖,同时抑制其他杂 菌生长 ; 3)使用营养肉汤(蛋白胨水) 进行后增菌,使沙门氏菌的数量大大增 加。比上述标准的 ELISA 法样品制备过 程缩短了一半的时间。ELISA 方法本身, 则仅需要大约 2 h 而已(其中 30 min 是 操作时间,90 min 是孵育时间) 。 最新的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法利用 经特异性抗体敏化的免疫色谱卡片为基 础。几滴样品加到卡片上,结果可以直 接用肉眼读出。免疫色谱卡片极易操作, 且由于无需要特殊设备,很适合小型实 验室使用。尽管卡片检测法与 ELISA 法 一样需要对样品进行增菌处理, 但它(卡 片法)本身通常需时不超过 10 min。 文其乙 等建立了直接 ELISA 检测
多种猪肉产品的污染源,因而猪的沙门 氏菌病备受关注,全世界所有国家都非 常重视沙门氏菌控制。 沙门氏菌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 道中,但由于其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 存能力,所以在环境中也广泛存在, 常见于农场的污水、人类生产的污物以 及被粪便污染的物体中。该细菌通常由 亚临床感染动物的排泄物通过施肥或浇 灌等方式造成环境源性污染,造成水果
肉质与加工
PROK
猪及猪肉中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 研究进展
耿士忠, 潘志明, 刘 杰, 刘志成, 方 强, 焦新安 (扬州大学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 扬州 225009) 沙门氏菌是常见的人和动物的重要 病原菌之一,呈全球性分布。多种沙门 氏菌均可感染猪,主要包括 : 海德堡沙 门氏菌(Salmonlla heidelberg) 、 华盛顿 沙门菌(Salmonlla worthington) 、鼠伤 寒沙门氏菌(Salmonlla typhimurium) 、 鼠伤寒沙门氏菌哥本哈根变种 (S.typhimurium-var.copenhagen) 、 新 生 儿 德 尔 卑 沙 门 氏 菌(Salmonlla derby) 、 婴 儿 沙 门 氏 菌(Salmonlla infantis) ,以及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lla paratyphi B) 、斯坦利沙门 氏菌(Salmonlla stanley) 、雷根特沙门 氏菌(Salmonella regent) 、猪霍乱沙门 氏 菌(Salmonlla choleraesuis) 、肠炎 沙 门 氏 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等 血清型。其中猪霍乱沙门氏菌和德尔卑 沙门氏菌对猪具有宿主适应性,感染母 猪可长时间携带病原。世界上最大的一 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1953 年 发生在瑞典,是由食用猪肉而引起的鼠 伤寒沙门氏菌中毒,导致 7 717 人中毒, 90 人死亡。由于沙门氏菌菌型、菌株不 同,致人发病的菌量也不同,一般使人 发病的菌量平均为 107 cfu 以上。鼠伤 寒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血清型,在国外 占 27.7% ~ 80%,其次为肠炎沙门氏菌 占 10.3%。某省 10 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 猪在屠宰前感染沙门氏菌是比较严重的, 其检出率高达 26.5%。由于带菌率高, 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往往可造成猪肉污 染,猪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为 12.5%。 肉类食品从宰杀到烹调加工的各个环节 中,都可受到污染。烹调后的熟肉,如 果再次受到污染,并且在较高的温度下 保存,食用前又不再加热,则更为危险。 有些细菌主要在生长猪以及一些母猪的 肠道内繁殖。感染猪可连续数周甚至数 月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而不表现任何症 状。在屠宰的时候,猪肠道中的沙门氏 菌可能污染胴体,导致人类食物中毒, 对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有些细菌如 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可引起仔猪 发病,是仔猪的一种较常见的肠道传染 病,而在成年猪中很少发生。该病在各 地猪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差 的猪场常有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 失。此病主要危害 1 ~ 4 月龄断奶仔猪, 所以是规模化猪场提高仔猪成活率与经 济效益的大敌 。由于这些沙门氏菌是
图 2 实时定量 PCR 仪 菌过程中,竞争性细菌生长过快而难以 分离。第 2 步是选择性增菌步骤,它能 选择性地使沙门氏菌生长,而抑制其他 细菌的生长,有时也对某些血清型的 沙门氏菌有抑制和致死作用,如亚硒酸 能抑制和致死猪霍乱沙门氏菌,亮绿对 都柏林沙门氏菌有害。除了在培养基中 添加特定成分外,还常常用提高温度的 方法来增加增菌培养基的选择性,不少 实验室采用的温度为 43 ℃。目前应用 的培养基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 含四磺 酸 钠 的 Muller-Kauffman 肉 汤、 亚 硒 酸盐 F- 亚硒酸盐半胱氨酸 - 亮绿磺、 Rappaport-Vassiliadis 培养基或半固体 Rappaport-Vassiliadis 培养基、连四硫 基盐肉汤(Tetrathionate broth) 、硒酸 盐 胱 氨 酸 肉 汤(Selenitecystinebroth) , 现在 Rappaport-Vassiliadis 培养基的推 荐温度为 41.5 ℃。活力选择增菌培养基 用来增加沙门氏菌的敏感性,半固体培 养基,如 MSRV 或 DIASALM(诊断用 半固体培养基)可以提供更好的选择性。 由于没有任何一种培养基可以全面地保 持所有食品基质或各种沙门氏菌血清型, 所以,较适当的做法就是使用 2 种培养 基平行地进行试验。从某种程度上讲, 使用多种选择性培养基或通过预增菌培 养后,直接选择性增菌、直接涂板会更 有利。第 3 步选择性平板培养,作为选 择性固体培养基,能进行不同程度的鉴 别培养,能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并能提 供沙门氏菌的一些主要生化鉴别特征 : 无乳糖发酵和硫化氢产生,37 ℃培养 24 ~ 48 h 后判定结果。 在这种培养基上,
1 直接法——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
用于检测沙门氏菌的传统方法是 将食物样品分步增菌,以提高病原菌的 检出率。这种培养方法总体可分为 3 个 不同阶段,预增菌、选择性增菌及分离 步骤。传统沙门氏菌检测法全过程需时 至少 4 ~ 7 d,才能得出明确的诊断结 果。GB 4789.4-94 是 目 前 我 国 规 定 的 对畜产品中沙门氏菌的标准检测方法, 主要是根据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进行 预增菌、选择性增菌、分离培养、生化 鉴定和血清分型 5 个步骤。在检测畜产 品过程中,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样品采取 不同的检测步骤。第 1 步预增菌,不表 现临床症状的动物粪便、环境样品、动 物饲料和食物中的沙门氏菌数量通常很 低,必须使用预增菌培养基(如缓冲 蛋白胨水) ,它能使少量的沙门氏菌增 殖,以利于细菌分离,或使用普通预增 菌液以帮助细菌分离。将样品添加到一 种高营养、无选择性的培养基中,37 ℃ 培养,有助于因被冷冻、加热、干燥或 生物试剂等因素而致于濒死的沙门氏菌 复苏。预增菌对较少的生长较活泼的沙 门氏菌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来自粪 便的热适应菌株,因为在非选择性预增
2010年 第6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 101
肉质与加工
PROK
肠杆菌科分属诊断噬菌体,其鉴定沙门 氏菌只要 6 min,加上培养菌落时间只 需 2 d。张碧波等应用噬菌体快速检测沙 门氏菌,对 100 个肠杆菌菌株进行噬菌 体 O-I 裂解试验,30 株沙门氏菌全部为 阳性,而其余非沙门氏菌株全部为阴性, 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应用 沙门氏菌噬菌体 O-I 对沙门氏菌进行检 测方便可靠。
图 3 磁分选仪 沙门氏菌形成特征性菌落,据此通常可 与其他细菌菌落相区别。现在有一种较 宽范围的显色培养基可以方便使用。有 许多这样的培养基有助于分离可疑菌落, 但是必须确认样品的基体、培养系统和 血清型,因为在某些环境下,细菌的感 受性是很差的。第 4 步是分离鉴定步骤, 即选择性培养物在含一种或多种抑制非 沙门氏菌生长制剂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培 养,然后对平板上肉眼可见的特征性可 疑菌落进行确认,并将可疑菌落在选择 和非选择性琼脂上作继代培养,对该菌 落分离物进行一系列生化和血清学检测, 以作出鉴定。鉴定 O、H 抗原和在特定 的情况下鉴定 Vi 抗原,可用特异抗血清 进行直接平板凝集试验。在具有双相菌 的情况下,应通过含已知相抗血清的半 固体培养基传代,用相转化法鉴定 2 个 相,尽可能使用抗多种因子的抗血清加 速筛选,因为单因子血清能更进一步纯 化细菌。大多数实验室能鉴定较为普通 的血清型,而进一步鉴定某菌株应参考 实验室的设备。传统沙门氏菌检测法全 过程需时至少 4 ~ 7 d,才能得出明确的 诊断结果。 噬菌体对细菌有特殊的裂解作用。 Thal-Kalings 对 1 181 株 沙 门 氏 菌 和 323 株其他菌株进行沙门氏菌噬菌体 O-I 裂解试验,结果表明沙门氏菌裂解率为 99.5%,而非沙门氏菌裂解率为 0.3%。 截 至 到 1973 年,Keils 及 Seeliger 等 人 通过大量观察证实,沙门氏菌属内裂解 率在 95.0% ~ 99.6% 之间,属外误差为 0% ~ 2.33% 之间。何晓青等发现一种
[1]
蔬菜等二次污染,引起人间接感染,或 者引起食源性污染,如肉、蛋、奶等直 接污染,引起人因食用污染食物而感染, 并致人腹泻或系统性疾病。猪沙门氏菌 病引起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猪肉 的食品安全及国际贸易形成较大威胁。 因此对猪沙门氏菌的检测及诊断就显得 至关重要。 自 19 世纪后期,沙门氏菌首次被鉴 定为人类的一种病原以来,检测方法学 都是建立在采集感染动物或患病者的粪 便或血液作为临床病料的基础上。此后 的 60 年间,用于从食品中分离沙门氏菌 的方法实质上与那些用于临床病料的方 法是相同的。但至少有 3 个因素限制了 用于临床病料的方法应用在食品分析上。 第一,通常,沙门氏菌的含量水平在污 染食品中比在感染病人的病料中要低很 多; 第二,食品本身的性质会干扰病原 的检测,例如,某些食品中固有菌群可 能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从而影响特定 细菌的选择性分离和鉴定 ; 第三,与临 床病料不同的是,经过加工的食品,由 于加热、干燥、高含盐量、酸和冷冻等 因素的作用,其中的沙门氏菌受到了尚 不致命的损伤或称“致伤” ,这就形成 了一个具有不同生长特性的细菌群,这 种现象对那些希望从食物样品中分离出 沙门氏菌的食品分析家来说有很大影 响,因为在选择培养基上直接培养“致 伤”的沙门氏菌通常是以细菌死亡和试 验失败而告终。为克服这些困难,人们 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微生物增殖步骤,专 门针对以食品为传播载体的病原。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