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分析预测及防御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述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述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述摘要 通过资料的分析研究,简明的阐述了几种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对于黑龙江省农业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黑龙江省 干旱 洪涝 风雹 农业 成因-4~5℃。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南北差近10℃。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西北端没有夏天。

全年平均气温零下6—4℃,一月零下32—零下17℃,七月16—23℃,西北部气温最低。

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日照充分,无霜期3—5个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

全年无霜期多在90—12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50--700毫米之间,以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迎风坡最多。

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6—8月份,1957年7月15日克山降水177.9毫米,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

春旱、夏涝、秋霜冻为主要自然灾害。

是中国最冷的省份。

黑龙江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衡,因此黑龙江省的干旱洪涝是季节性的。

一:干旱和洪涝“黑龙江省的洪涝特点是:1受灾面积大,危害重。

全省易涝面积6,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约1/2,每年成灾面积上千万亩,一遇洪涝灾害就容易造成农业生产减产。

洪涝灾害不仅危害当年的农业生产,而且影响来年春耕春种,形成土壤积水,板结和冷浆。

”(《搞好防洪除涝-抗御自然灾害》作者:刘锦成,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的旱灾是农业型旱灾,主要特点:1干旱频率加快...进入九十年代后,基本是十年九春旱。

2干旱范围扩大。

90年代以后,含情发展到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近几年,除黑龙江沿岸大兴安岭地区以外,大部分县市不同程度的发生过旱情。

3干旱程度加重,...连续无雨日延长,干土层加深,河流断流,小型库塘干涸,泵站低水位吊泵,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且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成倍增加”(《黑龙江省干旱问题研究》作者:金玲、王玉[黑龙江省水利厅]、王忠波[东北农业大学]。

农作物灾害发生及综合防御对策研究

农作物灾害发生及综合防御对策研究

农作物灾害发生及综合防御对策研究王增志 (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山东菏泽,274600)摘 要:在农业实际生产环节,若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极易导致农作物受损严重。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现代社会,气象灾害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加之气象灾害本身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防工作极其重要。

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发生的概率,将损失降至最低。

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农业气象灾害预防对策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旨在为农业的高效生产、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灾害;综合防御;对策中图分类号:X503.231 文献标识码:A1 关于农业气象灾害的概述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当气象条件不能达到要求时,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就会受到影响。

由于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的农作物歉收,称为农业气象灾害。

例如,由“温度因子”引发的冻害、热害、霜冻及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由“水分因子”引发的洪涝、冰冻、雪灾、雹灾及旱灾等;由“风因子”引发的风害;由“气象因子”引发的冷雨、冰涝灾害和干热风灾等,都属于农业气象灾害的范畴[1]。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中干旱和洪涝等灾害最为严重。

有关部门统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16年发生过比较严重的旱灾,而在1959、1960、1972、1979年比较突出;洪涝灾害也是我国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尤其是在1953、1956、1962、1964、1998年发生的灾害比较突出。

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调查研究表明,虽然农业生产力水平逐年提升,但农业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现出不降反升的趋势,这样下去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农业工作者应切实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利用气象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村市场进一步成熟发展。

2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台风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措施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3期中国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中,气象灾害的不可预估性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干旱、洪涝、台风及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期保障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1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由于降水量减少、气候干燥,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干旱发生频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春天和夏天容易出现干旱灾害,会严重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春季为种子播种时期,但受干旱影响,处于萌芽阶段的幼苗破土艰难,导致种子无法发芽,出现缺苗甚至没苗的现象。

夏天气候炎热,光照强烈,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较强,叶子的蒸腾系统需要大量的水,但受干旱影响,缺水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影响了农作物内部的能量生产和运输,抑制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育,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并且导致蝗虫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

干旱分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4个等级。

其中,轻旱指地表空气略微干燥,土壤水分轻度流失,对农作物的影响较轻微,农作物可以根据自身的生长系统茁壮成长;中旱或重旱,会对农作物的生产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需采取合理措施,合理运用引进的水资源,开展人工降雨作业,尽可能地缓解干旱造成的不良影响;特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可建设节水设施,提高灌溉效率,建立健全农业灾害保障体系,开展干旱灾害保险措施,增强抗旱能力,减少农户经济损失。

2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洪涝灾害指受暴雨或持续性降雨影响,地区无法快速排水,导致农作物被淹没的现象,或由于地表径流冲乱河道及山洪暴发使农田淹没的现象。

其中,雨涝具有可控制性,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小,可造成农作物减产。

若遇强降雨,可导致农作物直接死亡,造成农业绝收,土壤肥力严重流失,杂草滋生,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农民收益。

黑龙江省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耕地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黑龙江省的耕地保护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黑龙江省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黑龙江省的耕地面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大量占用优质耕地,导致耕地资源的流失。

2、耕地质量下降长期以来,不合理的耕种方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使得黑龙江省部分耕地的质量出现下降。

土壤肥力降低、板结、酸化等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耕地生态环境破坏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等活动,对耕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土壤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了耕地的生产功能,还对生态平衡构成了威胁。

4、耕地保护监管不力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执法不严,对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打击力度不足,导致耕地保护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5、农民耕地保护意识淡薄部分农民缺乏耕地保护的意识,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过度开垦、撂荒等现象时有发生。

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知识和技术,也难以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黑龙江省耕地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1、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经济发展需要土地资源的支持,而在一些情况下,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往往会忽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导致耕地被不合理占用。

2、农业生产方式的局限性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和环境保护,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对耕地造成了损害。

3、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难以对耕地保护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耕地保护做得好的地区和农民,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业生产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手段

农业生产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手段

农业生产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手段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农业生产安全隐患1. 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2. 病虫害:农作物受到病毒、细菌、真菌和害虫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下降。

3. 农药残留:不正确使用农药或超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4. 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能导致土壤污染,进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5.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供应不足会限制农业生产,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6. 机械设备故障: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防范手段1. 预警系统:建立农业生产安全的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自然灾害等风险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病虫害防治: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等。

3. 农药合理使用:加强对农民的农药使用培训,推广科学的农药使用方法,确保农药使用量合理,避免农药残留问题。

4. 土壤保护: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合理施肥,避免土壤污染。

加强土壤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

5.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的水源供应。

6. 设备维护与更新:定期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采取以上的防范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农民和相关部门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合作,形成合力,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调研农业受灾问题总结汇报

调研农业受灾问题总结汇报

调研农业受灾问题总结汇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然而在自然灾害的不断影响下,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受灾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总结如下:一、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1. 干旱和水灾:干旱导致水资源紧张,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水灾则会淹没农田,造成作物损失和增加浸泡时间,引发病虫害。

2. 高温和低温:高温导致农作物受热熄灭、生长周期缩短以及光合作用受阻。

低温则冻害农作物,农作物受冻后影响其正常生长。

3. 病虫害:灾后,作物受灾后易感染病虫害,进一步损失作物产量和质量。

4. 土壤侵蚀:水灾、风灾等会导致农田土壤严重侵蚀,丧失肥力,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二、农业受灾的主要表现1. 农作物减产:受灾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2. 农产品滞销:灾后,农产品供应过剩,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甚至出现滞销现象。

3. 农民生活困难:农业受灾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生活贫困现象增加,给受灾地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三、农业受灾问题的原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如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频发。

2. 土地利用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农作物易受灾。

3. 技术手段不足: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先进的农业设施和技术,导致农作物防灾能力弱。

4. 灾害防控体系不完善:相关部门对农业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手段。

四、应对农业受灾问题的对策1.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研究,研发抗灾品种和灾后修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灾能力。

2. 完善灾害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前预判灾情,加强农业灾害防控措施。

3.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农业保险的推广力度,建立农业灾害救助基金,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农业受灾的经济压力。

4. 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保护农用地,提高农田集约利用率,减少灾害风险。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农业优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绿色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绿色农业是指以保护环境、保障农产品品质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生态农业技术和方法为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产品安全隐患、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

与此绿色农业发展不充分,政策扶持不到位,技术创新不够等问题也制约了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加快推进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实施产业协作和资源整合,可以进一步促进我省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束】1.2 问题现状在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多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存在着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的情况,造成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信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农民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农业生产要素的不足以及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等也是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转型升级亟待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正文2.1 我省绿色农业发展的挑战1. 土壤污染和土地资源严重矛盾:随着我省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比如化肥、农药残留等对土壤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农业气象灾害指由气象因素引发的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

如干旱、水涝、风灾、冰雹、霜冻、强烈的日照等。

这些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深远,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采取措施预防和减轻农业气象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十分重要。

1.干旱干旱是造成农业生产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它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死亡和减产。

为了预防干旱,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库、水井、渠道等,保证供水的稳定性。

2)选用抗旱植物:采用抗旱、耐旱的物种进行种植,减少干旱造成的影响。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对耐水性差的作物的种植,增加对耐旱作物的种植。

2.水涝水涝灾害同样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芽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抵御水涝灾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在农田、果园等地建设排水渠道,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

2)提高土地水分利用率:运用节水技术,减少浪费,提高土地水分的利用率。

3)改善土壤条件: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通过施肥、改善通气性等方法来提高土壤质量。

3.风灾风灾往往对农作物的叶片、枝干和果实造成损害,严重而言会导致农作物死亡。

为了预防风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风速监测:通过建立风速监测站,对风速进行实时监测。

2)调整农作物布局:让抗风性强的作物置于容易受到风灾影响的地方,减少风灾的影响。

3)加强农作物保护:可以采用建造风围墙、安装遮阳网等方法来防止风灾的发生。

4.冰雹冰雹灾害会对农作物造成直接的破坏,大范围的冰雹更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的死亡。

为了预防冰雹灾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造冰雹防护设施:例如冰雹网、冰雹加强墙等,尽可能地减轻冰雹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

2)选择宜种地点:避开易受冰雹攻击的地区,选择在相对安全的地方进行农作物种植。

3)及时采收农作物:如果遭受到冰雹的破坏,要及时采收受损的农作物,减少损失。

5.霜冻霜冻是造成农作物死亡和减产的常见因素之一,尤其在春秋季节,霜冻的发生概率较大。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干旱、水灾、暴雨、冰雹等灾害。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因此,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对于维护农业生产稳定和农民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气象灾害特征1.干旱:干旱是农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灾害之一,主要表现为缺水、土壤干燥、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粮食短缺,严重影响农民的生计。

2.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大、降水强度大的气象现象。

暴雨容易造成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导致农作物受损、土地受淹等问题。

3.冰雹:冰雹是指直径超过5毫米的结冰降水,会对农作物造成机械伤害,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农民的收益。

4.高温干旱:高温干旱是指高温天气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快,使土壤变干燥,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1.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建立农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预测和预警可能出现的灾害,做好农民转移、避险等准备工作。

2.提前调整农业生产计划:根据气象预测情况,及时调整农业生产计划,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农作物品种,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

3.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灌溉、排水设施建设,保证农作物的水分供应,防止因干旱或水灾导致农作物减产。

4.推广气象保险:推广农业气象保险,帮助农民规避气象风险,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农民的生计。

5.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气象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气象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帮助。

总之,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造成了重大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只有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提前调整生产计划、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气象保险、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才能有效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措施

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措施

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措施
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

如何防范自然灾害的风险,保护农业生产,是农业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措施:
1. 灾害监测: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预警和预防措施。

2.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单一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多样化种植,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

3. 土地整治:通过对农田进行整理、排水、修建防护墙等措施,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4. 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建立灌溉系统和防洪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灾害预防能力。

5. 农业保险: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保障,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6. 农业技术研究: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具有抗灾能力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农业领域自然灾害的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 1 -。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 的思考
2023-10-28
目录
• 农业防灾减灾避灾现状 •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必
要性 •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措
施 • 保障措施顺利实施的对策建议
01
农业防灾减灾避灾现状
当前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不足
01
02
03
预警系统不健全
农业灾害预警系统的发展 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无法 准确及时地预测和报警。
应急设施不完善
农业灾害应急设施建设不 足,无法在灾害发生时有 效减轻损失。
科技支撑不足
农业防灾减灾避灾的科技 研发和应用还不够充分, 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
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物损失
农业灾害会对农作物造成 直接损失,影响农业生产 效益。
产量下降
农业灾害会导致作物产量 下降,影响农产品的供应 和价格。
保障粮食安全
1 2 3
减少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降低自 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稳定农业生产
通过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可以增强农 业生产的稳定性,避免因灾害导致的产量波动 和供需失衡。
应对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增加
随着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增加,提高农业防灾 减灾避灾能力成为确保粮食供应的关键。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 力的措施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干旱等自然灾害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加强农村品的运输效率,降低因交通 不便导致的农业损失。
提升农业机械设备
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人力投入 ,降低因人力投入不足导致的农业损失。

农业安全预防农业灾害的措施

农业安全预防农业灾害的措施

农业安全预防农业灾害的措施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其稳定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农业生产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威胁,如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地质灾害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农业灾害的影响,保障农业安全,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针对这些灾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农民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渠道获取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2、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建灌溉渠道、水库、水井等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涝能力。

在干旱时期,可以及时进行灌溉,保障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在洪涝时期,可以迅速排除田间积水,减少灾害损失。

3、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耐旱、耐涝、抗寒、抗风等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

同时,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种植区域,避开气象灾害高发期和易受灾区域。

4、推广农业保险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二、生物灾害的预防措施生物灾害主要包括病虫害和杂草危害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预防生物灾害的一些措施:1、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报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定期进行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发布准确的预报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防治。

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例如,合理轮作、深耕晒垡、清洁田园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基数;利用灯光诱捕、色板诱杀、性诱剂诱捕等物理方法可以控制害虫数量;释放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

3、加强植物检疫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虫害的传入和扩散。

农作物防灾减灾措施

农作物防灾减灾措施

农作物防灾减灾措施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农作物遭受灾害往往会对农民的生计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农作物防灾减灾措施的研究和实施至关重要。

一、防洪措施洪涝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为了预防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排水渠道畅通无阻,防止积水损害作物。

2.在田间地头设置排水井,提高排水效率。

3.进行土地改良,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减少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二、抗旱措施旱灾是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防止旱灾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施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农作物的耐旱性。

2.加强土壤保水措施,如覆盖保水膜、亩田秸秆覆盖等,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3.在干旱季节适时浇水,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防风措施农作物受到强风的侵袭,往往会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防止风灾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果树、葡萄等高大林木的修剪,减少树冠的面积,提高树体的稳定性。

2.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搭建支架、架网等保护措施,减少农作物因风灾造成的损失。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防风墙、挡土墙等,有效减少风灾的影响。

四、防霜措施霜灾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巨大影响。

为了防止霜灾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合理的农业布局,将易受霜灾影响的农作物种植在较为温暖的地方。

2.进行及时的防寒措施,如覆盖草帘、挂灯等,减少农作物受霜灾的影响。

3.加强农作物的保温措施,如在地下加铺保温材料等,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

农作物防灾减灾措施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才能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和农民生计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农业气象灾害是指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风灾、霜冻、冻害和暴雨洪涝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产品的供应。

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一、干旱干旱是指地区降水量长期偏少或短期降水量极少的天气现象。

干旱对农业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会导致农作物干旱、土地沙漠化和粮食减产。

为了防御干旱灾害,农民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包括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2. 加强土壤保护,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绿化措施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

3. 选择适应性强的抗旱作物品种,以减少干旱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

4. 发展旱地农业,通过适应干旱环境的种植方式和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

二、风灾风灾是指风力较大造成的自然灾害,风灾对农业生产有直接的破坏性影响,包括热风、飓风、龙卷风和沙尘暴等。

为了防御风灾,农民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风灾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 加强农田防风工作,如种植风帘林、筑起风雪墙、修筑风沙坝等,减小风灾对农作物的破坏。

3. 加强建设农田防护林,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农田,加强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提高耕地的抗风能力。

4. 发展风能利用,将风灾转化为资源,推广风力发电和风能灌溉技术,提高农户的灾后恢复能力。

三、霜冻和冻害霜冻和冻害是指低温天气对作物的危害,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的冻害和减产。

为了防御霜冻和冻害,农民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 采取适时防冻措施,如喷洒抗冻剂、覆盖农膜和用火烟等方式,减少霜冻和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3. 选择适应性强的抗寒作物品种,通过育种和引种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

4. 发展冬季保温栽培技术,如地下保温、高架保温和温室栽培等,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

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摘要】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人们较为关注的内容,气候变化是影响农业产生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保证农业生产的开展,应重视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在气象灾害发生时应发挥气象的服务保障作用,本文针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并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预防措施1.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会为农业生产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可能会造成农作物生长的限制和死亡,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甚至完全无法收获[1];二是可能导致土地水分缺乏,引起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增加土地流失的可能性,降低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影响种植区域的土壤质量。

三是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2.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气候因素引起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破坏,这些影响和破坏种类繁多,在我国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2.1干旱灾害干旱是我国气象灾害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影响面广、影响程度深[2]。

干旱会导致土地水分缺乏,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令农作物的产量降低,甚至死亡;此外,干旱还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威胁[2]。

2.2 洪涝灾害我国地处亚洲季风带,在夏季雨季,易受暴雨影响,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高。

洪涝会导致庄稼淹水、积水,种植区域受损,庄稼受灾,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洪涝还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令土地的质量降低[3]。

2.3冻害和霜害灾害冻害和霜害会对植物造成冻害化、失水和机械损伤等,从而令作物的生长和成果受到不好的影响。

对我国的农业生产而言,冻害和霜害主要发生在北方和高原山区。

2.4风害风能尽管能够被用于发电,但同时风害也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强风、暴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很容易影响庄稼生长、农业生产资料的存储、运输等问题。

农业抵御灾害天气的困难及建议

农业抵御灾害天气的困难及建议

农业抵御灾害天气的困难及建议灾害天气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挑战之一、强降雨、干旱、台风、冰雹等灾害天气不仅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带来水土流失、农田淹没、农作物病虫害暴发等间接损失。

在农业抵御灾害天气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业抵御灾害天气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农业抵御灾害天气的困难之一是灾害预警和监测系统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灾害预警和监测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监测设备不足、监测数据不准确等。

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农民往往无法提前得知灾害天气的到来,无法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其次,农业抵御灾害天气的困难还包括缺乏相应的灾后救助政策和保险制度。

农作物遭受水灾、干旱等灾害天气的损失严重,但目前的救助政策和保险制度并不完善,难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帮助。

另外,农民对于保险的认识和了解也比较有限,导致保险的参与率不高。

针对以上困难首先,加强灾害天气预警和监测系统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监测设备的投入,并完善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高灾害天气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提高农民对灾害天气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完善灾后救助政策和保险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灾后救助力度,提供更多的救助资金和物资,帮助农民恢复生产。

同时,应推广农业保险,提高农民对保险的参与率,为农民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

第三,加强农田恢复和重建工作。

政府应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帮助农民进行农田的水土保持和修复,加强土壤和农作物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抵御灾害天气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农业抵御灾害天气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包括灾害预警和监测系统不完善、缺乏灾后救助政策和保险制度、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不到位等。

为了有效应对灾害天气的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抵御灾害天气,维护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农业 灾害 调研报告

农业 灾害 调研报告

农业灾害调研报告农业灾害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灾害是指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它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业灾害的形势,分析其原因及对策,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农业灾害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农业灾害的类型调研结果显示,农业灾害的类型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冻害、虫灾等,其发生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人为灾害包括环境污染、农药滥用等,其发生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2. 农业灾害的原因调研结果显示,农业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涝等灾害。

-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规模种植、单一品种种植以及农药过度使用等导致土壤退化、虫害滋生等问题。

- 环境污染:工业排放、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 生态失衡: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造成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多。

3. 农业灾害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农业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给农民经济带来直接损失;同时,农业灾害还会导致农民失业,加大城市社会稳定的压力;此外,农业灾害还会使粮食供应不稳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对策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农业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2. 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减少农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农业灾害的风险。

3.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抵御农业灾害的能力。

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抗灾品种和防治灾害的技术手段。

5. 强化环境保护,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农业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因素。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农田防排涝工作的紧急通知-黑农委函[2013]266号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农田防排涝工作的紧急通知-黑农委函[2013]266号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农田防排涝工作的紧急通知正文:----------------------------------------------------------------------------------------------------------------------------------------------------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农田防排涝工作的紧急通知(黑农委函[2013]266号)各市(地)、县(市、区)农委(农业局),绥芬河市、抚远县农业局:受高空冷空气影响,近期全省出现了不同程度降水天气,南部地区雨量较大。

6月28日~7月3日,松嫩平原南部、牡丹江中部、佳木斯及双鸭山部分县市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其中杜尔伯特、肇东和海林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

受低涡影响,今日夜间至明日我省较强降水仍将持续。

预计黑河、伊春、绥化北部、哈尔滨东部、鹤岗、佳木斯西部有大雨(过程降水合量25~50毫米),其中伊春、鹤岗、哈尔滨东部个别市县有暴雨。

部分地区降雨同时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7月7~9日,全省自西向东将出现降水天气过程,大部地区有中到大雨。

连续强降雨造成局部农田形成渍涝,如不及时排除,将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按照省政府主管领导指示,各地要切实做好农田内涝防范工作,并立即组织干部群众深入一线踏查,全面掌握农田渍涝面积,迅速组织农民开展农田排涝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小强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今年农业生产丰收。

现将有关事宜紧急通知如下:一要迅速排出田间积水。

对农田已形成内涝的积水地块,要立即组织农民挖排水沟或水泵强排,昼夜奋战,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避免长时间渍水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二要扶正倒伏庄稼。

各级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要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抢抓有效时机,动员组织群众扶正倒伏的庄稼,通过采取扶正培土加固处理,促进通风透光。

对叶片有淤泥的作物,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恢复叶片功能,保证作物正常光合作用。

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措施1.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加强气象、地质、水文等监测网络和设备的建设,及时掌握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趋势,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加强农业生产保险制度的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对农作物、农畜禽、渔业等农产品进行保险,减少农民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防洪、抗旱、防风、防冻和抗震能力的建设,提高水利、排灌、防灾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害。

4.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抗灾、应急和恢复重建等相关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灾害适应性和抗灾能力,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加强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及时制定恢复重建的计划和措施,组织农民开展重建工作,及时提供抗灾物资和资金支持,保障农民的基本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活保障需求。

6.加强农业灾害风险管理和培训。

加强农民的灾害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对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对农业灾害应急措施的认知和支持度。

7.强化组织领导和应急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确保农业灾害应急工作的顺畅进行。

总之,农业自然灾害应急措施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建立保险制度、增强农业生产抗灾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提高灾害应对和恢复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分析预测及防御对策建议
[ 作者:调宣部 | 来源:本站原创 | 更新时间:2011-3-21 ]
2011年3月3日,省科协、省气象局组织10个部门的20位农业防灾减灾专家,对2011年度黑龙江省农业年景和可能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专家们预测:2011年降水正常,气温略高,生长季(5-9月)热量基本够用,总体气象条件好于常年,略差于去年,影响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可能有:春季西部干旱、后春阶段性低温;夏季阶段性干旱、后夏局地洪涝;秋季早霜;森林火灾、农林病虫鼠害、冰坝凌汛等。

农业年景属丰年年景(与近五年平均比较)。

初步预测全省今年播种前期受旱面积为4950万亩,其中旱田4484万亩,受旱面积集中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南部、哈尔滨等地市,水田渴水面积466万亩,分布在哈尔滨、绥化、佳木斯等中东部地区。

一、2011年前期背景介绍
冬季(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我省大部农区平均气温正常偏低,全省平均气温为-15.5℃,比历年同期偏低0.2℃,比去年同期偏高1.4℃。

全省主要农区冬季平均气温为-20.2~-9.8℃,比历年同期偏低1~2℃或持平,比去年同期偏高1~3℃。

冬季(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降水偏多,全省平均降水量为44mm,比历年同期偏多1.2倍,比去年同期偏多2成。

从目前墒情观测结果分析:我省耕层(10cm)齐齐哈尔大部及逊克、林甸、青冈、兰西、肇源、通河、富锦、绥芬河土壤相对湿度在70%以下,处于干旱状态,旱区包括17个县市,占全省农区的23%,其中龙江、甘南、齐齐哈尔市、依安、克东、林甸、肇源共7个县市土壤相对湿度在50%以下,为重旱区;三江平原大部、绥化东部、哈尔滨大部、牡丹江大部及黑河市等39个县市土壤相对湿度在90%以上,处于偏涝状态;其它农区共17个县市土壤相对湿度在70%~90%之间,墒情正常。

目前全省各江河仍处于封冻状态,主要江河水势平稳。

与历年同期相比,嫩江干流水位偏高0.4~1.01米;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受工程影响偏高2.36米,其它江段偏低0.39米;黑龙江干流偏低0.23米;乌苏里江干流水位基本持平。

主要支流中,诺敏河、逊毕拉河水位基本持平,绥芬河、雅鲁河偏高0.26~1.62米,呼兰河、呼玛河、拉林河、蚂蚁河、牡丹江、汤旺河偏低0.28~1.59米。

第二松花江丰满水库蓄水量67.9亿立方米。

嫩江尼尔基水库蓄水量55.1
亿立方米。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蓄水量9.6亿立方米,多于上年和历年水平,有利于松嫩干流春灌抗旱应急调水。

全省有灌溉任务的92座大、中型水库(不包括尼尔基水库)蓄水为31.2亿立方米,与去年(31.9亿立方米)基本持平,比多年平均多蓄12.3亿立方米。

但存在部分水库蓄水不足,宁安市桦树川、依安县双阳河、海伦市燎原等11个(去年为21个)大中型水库水位低于死水位。

地下水位回补缓慢,对井灌区存在影响。

冬季全省地下水位与上年同期相比
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0.03米,与多年平均水位比较,平均下降0.14米。

松嫩平原地下水位平均比上年同期下降0.23米,比多年平均下降0.27米。

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比上年同期上升0.10米,比多年上升0.11米。

因回补缓慢,对部分提取地下水抗旱保苗保灌有一定影响。

二、2011年农业自然灾害综合预测
1.2011年度(3~10月)气候预测
预计2011年3~10月全省气候总趋势:气温略高,生长季热量高于常年,少于去年;降水正常。

预计今年春季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正常略高,前期略高,后春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气温正常略低,终霜正常;夏季气温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5℃左右;秋季气温略高,较近几年为下降趋势,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2~0.5℃,初霜略偏早,平均比常年早4天左右。

预计今年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明显少于去年,其中大兴安岭北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哈尔滨西部比常年少2成左右,双鸭山、七台河、牡丹江、鸡西比常年多1~2成,其它地区接近常年。

夏季降水全省平均接近常年,其中齐齐哈尔南部、大庆、绥化、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比常年多1成左右,其它地区比常年少1成左右;秋季降水全省大部地区比常年少1~2成。

综合气候预测及相关资料分析:2011年降水正常,气温略高,生长季热量够用,总体气象条件好于常年,略差于去年,影响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可能有:春季西部干旱、后春阶段性低温;夏季阶段性干旱、后夏局地洪涝;秋季早霜。

农业年景属丰年年景(与近五年平均比较)
2.2011年农作物主要病虫鼠害发生预测
预计2011年全省农作物生物灾害总体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
以玉米螟为主的玉米病虫害总体将重于上年,达偏重至大发生;以稻瘟病、二化螟为主的水稻病虫总体将中等偏重发生;以大豆食心虫、大豆蚜、大豆根部病害为主的大豆病虫总体为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

局部区域农田草荒将较重。

3.冰坝凌汛、春季来水量及夏汛洪水预测
如果开江期不出现急剧的气温回暖及明显的降雨过程,黑龙江上游产生一般性冰坝的可能性较大;嫩江上游、松花江下游局部可能会产生冰凌卡塞,发生灾害性冰坝的可能性不大。

从水库预测情况分析,4月份来水量接近常年或略多,5月份来水量接近常年。

预计我省夏汛(6~9月):4条大河: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为中水年份,乌苏里江为中水偏高年份;18条中河: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通肯河为中水偏高年份,呼玛河、额木尔河、乌裕尔河、拉林河、呼兰河、蚂蚁河、汤旺河、甘河、诺敏河、雅鲁河、逊毕拉河为中水年份。

预计松花江哈尔滨站4月12日左右开江,凌汛最高水位116.50米上下;夏汛最高水位在117.00米上下,最大流量为5000立方米/秒左右。

4.春季森林火险预测
全省大部林区均高于常年,其中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林区偏高,是今年的防火重点。

大部林区大风日数有增多趋势。

春防开始期大部林区正常略晚,高火险开始期北部林区偏早,南部林区正常。

高火险日数正常偏多,春防结束期拖后,总的火险趋势高于常年,尤其高于2010年春防期,具备发生大森林火险的
天气条件。

5.2011年草原有害生物发生预测
预计今年我省草原鼠虫害发生面积总面积在2695万亩,其中鼠害1260万亩左右,虫害发生面积在1435万亩左右。

鼠害的优势种主要是达乌尔黄鼠,其次是褐家鼠、东北鼢鼠等,危害区域主要是西部松嫩地区。

虫害主要是土蝗灾害,重点防治区域是西部松嫩草原。

另外还要加强对亚洲飞蝗和草地螟的监测与防治。

三、2011年可能发生的主要农业自然灾害
1.春季西部干旱夏季阶段性干旱:今年春播时期我省西部耕层土壤将出现旱象。

预计夏季我省部分地区阶段性少水,因此大田作物苗期遭遇阶段性干旱的可能性较大。

2.东部部分地区有涝象:东部局部地区因底墒好,冬雪大,春季降水多,易形成春涝,但春涝严重程度不如去年,范围也较小。

3. 后春阶段性低温:后春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发生阶段性低温的可能,气温正常略低。

对作物播种及出苗有一定不利影响。

4.森林火灾:全省大部林区春季森林火险趋势高于常年,其中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林区火险等级偏高,是今年的防火重点。

5.冰坝: 预计黑龙江上游可能一般性冰坝的可能性较大,嫩江上游、松花江下游局部可能会产生冰凌卡塞,发生灾害性冰坝的可能性不大。

6. 后夏局地洪涝:夏季降水集中在后夏,注意预防局地洪涝。

7.秋季早霜:秋季初霜冻有偏早趋势,无霜期较最近两年明显偏短,对作物的成熟有不利影响,应在春播期采取相应的农业生产措施预防早霜。

8.虫病鼠害:预计2011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总的趋势为偏重发生。

四、防御自然灾害的主要对策建议
1.各级领导,必须树立抗大旱、防大灾的思想,及早启动各项抗旱备耕工作,加大抗旱投入。

充分利用冬雪大的有利条件,及早作好破冰引水的准备工作,力争开春后多抢、多截“桃花水”,做到早引水、早蓄水。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实施高炮、火箭、飞机等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

2.夏季我省易发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早做好消雹、防涝、抗阶段性干旱等各项准备工作,尤其要注意做好各项防治农业病虫害的工作。

3. 要充分考虑当地作物生育期热量状况来选择作物品种,加强农技培训,提高种植技术。

建议各地禁止越区种植,要将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不要种植极晚熟品种。

扩大水稻面积应注意水源搭配条件。

4.认真开展虫、病、鼠情普查,加强预测,及时掌握虫、病、鼠害发生动态。

建立有效的防虫指挥系统,在成虫前及时捕杀灭治;引进新技术和新药剂,推广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防治方法。

5. 合理调度牡丹江莲花电站和松花江大顶子山航运枢纽,开江期间适当减少放流,保持稳定放流量,降低松花江下游产生冰坝的可能性。

6.为提高我省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土壤和环境,应大力推广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采取少耕深松、免耕精量播种、植保喷药、联合作业等技术。

同时,做好
救灾种子的储备工作,避免出现弃耕地。

7.加强森林防火组织工作,严防森林大火发生。

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加强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认真落实火源管理措施,加大森林防火检查力度,加强防火通信网络建设;及时做好森林火灾的监测、预测工作;提高火灾首次扑救成功率;及早做好人力、物力和人工增雨灭火准备。

(省科协学会部供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