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 中图版

合集下载

教育最新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检测(十)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

教育最新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章末检测(十)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

章末检测(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山西4月质检)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1~2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1.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2.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肥力的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解析:第1题,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

第2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答案:1.C 2.D(2016·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域图。

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温C.降水D.植被4.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正确的是 ( )A.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于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D.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进行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图例,Ⅰ区域是山区,Ⅱ区域是平原,所以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项对。

气温、降水、植被只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B、C、D项错。

第4题,Ⅰ区域是山区,落差大,不适合发展航运。

从图示范围看,河流短,水量不一定大,不适合修建大型水库,A项错。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九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8月8日,“中国·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山城加格达奇开幕。

据此完成1、2题。

1.大兴安岭生产的“中国北极蓝莓”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大兴安岭一张天然名片,该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在于( )A.劳动力丰富,工资成本低B.机械化水平高C.科技发达D.无污染的原始环境状态2.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C.发展特色农业和山特产品加工业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解析】1选D,2选C。

第1题,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在大兴安岭地区以完善当地的农业结构,延长生产链为中心。

蓝莓的种植就是利用了当地无污染的环境。

第2题,各种蓝莓产品的开发实行了发展特色农业和山特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加固训练】(2018·天津模拟)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最有可能是( )A.东北耕地分布图B.东北经济作物分布图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D.东北林地分布图(2)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A.保持水土B.建成我国的畜牧业基地C.综合治理中、低产田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解析】(1)选D,(2)选D。

第(1)题,从图例可看出,该地理要素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东北平原,以山区为主,因此其最有可能是林地。

第(2)题,东北地区发展商品粮、林业的区域优势显著,其方向是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2018·洛阳模拟)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

读下图,回答3、4题。

913401653.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均种植糖料作物为甜菜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3选B,4选D。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0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0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测
22
试卷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0
(4)指出敖汉旗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的主要条件。(6 分)
敖汉旗是谷子的起源地,旱作农业系统历史悠久; 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典型的旱作农业景观特征; 独特的农耕技术和知识体系与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任答三点 得 6 分)
复习课件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0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件0
2021’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选择性考试) 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 地理(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
时间:60 分钟 总分:90 分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测
120.02
78.89 103.97 103.97
耕地 197.87 198.38 38.44 38.44 39.64
人 林地 3.65
3.65 17.77 17.77 17.77
工 草地
绿 建设 洲 用地
11.60 8.48
9.80 10.68
26.29 26.29 28.21 11.03 11.03 18.52
2021/4/17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测
19
试卷十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0
二、非选择题(共 46 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分)
谷子古称“粟”,脱粒后就是几千年来养活中国
北方人的主粮(小米);属营养价值高,耐旱稳产的作物,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119.9°E,42.3°N)是中国旱作农

【配套K12】[学习](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荒漠化

【配套K12】[学习](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荒漠化

第1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识记—基础梳理]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 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植被覆盖率低,大面积地表裸露(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易误点拨]荒漠化不等同于沙漠化。

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另外,次生盐渍化和石质荒漠化也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

[理解—要点突破]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所示:(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较差→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 m 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cm 高度范围内。

【配套K12】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10.2美国

【配套K12】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10.2美国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冬末春初降水较多2.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A.9~10月B.11~12月C.1~2月D.4~5月【解析】1选D,2选A。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田纳西河流域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夏秋降水相对较少,冬末春初降水较多。

第2题,甲地区9~10月降水较少,11月份后降水逐渐增多,故9~10月是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的最佳时间。

(2018·金华模拟)2017年8月3日,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全面开工建设。

该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境内,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四个梯级电站中的第二个电站。

读图完成3、4题。

3.金沙江河段梯级开发能够实现,主要依赖的自然条件是( )A.流量大B.落差小C.峡谷多D.流速快4.依据充足的水电资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电子装配工业B.有色冶金工业C.家具制造工业D.服装加工工业【解析】3选C,4选B。

第3题,降水量大,径流量大,落差大(且落差集中),水能资源丰富,这些是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但是不一定利于梯级开发;落差大,地势狭窄,多峡谷地形,易于建坝,可以在不同的海拔处建造很多电站,电站建造海拔逐渐降低,利于梯级开发。

第4题,该区域水电资源充足,最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电能消耗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电子装配工业和服装加工工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家具制造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2018·潍坊模拟)抽水蓄能电站是既能抽水又能发电的水电站。

它具有上、下两部分水库。

其工作原理是充分利用电力系统中某时段多余的电能,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内,以势能的形式蓄能,电力系统需要时再从上水库放水至下水库进行发电。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2019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最终冲刺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改变。

该农业面对国内外市场,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渐渐退化。

据此完成1—3题。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沙化B.土壤盐碱化C.土壤酸化D.土壤有机质削减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实行的措施是A.采纳滴灌技术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D.刚好深耕土壤3.该蔬菜大棚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D.黄淮海平原(2019届湖北省孝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被延迟”栽培是指在夏季育苗、秋初定植、秋末冬初在爱护设施内接着生长发育,延迟到11—12月上市供应的栽培方式,既可延长蔬菜瓜果的供应期,又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进县,每年7月到9月平均气温为40℃,当地主动开展“秋延迟”栽培,塑料大棚等“秋延迟”栽培爱护措施投入占到全部投入的40%。

2019年秋,托克逊县“秋延迟”种植率达到了75%。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的叙述,正确的是A.投入资金少,相宜在全国大规模推广B.夏秋育苗、定植生产技术要求较高C.投入资金较小,商品率高,收益高D.冬季较寒冷,应尽早提前上市时间5.在下列对托克逊县“秋延迟”栽培农户进一步发展提出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A.加大资金投入,培育新品种B.发展网络营销,形成品牌C.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D.发展蔬菜深加工,增加附加值(2019届广东省高三百校摸底联考)近年来,内蒙古特泥河农牧场主动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造福子孙后代,改善生态环境为动身点,实施“绿色银行”行动,放弃以往普遍种植的防风林种杨树,大力种植沙棘,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自2019年以来,当地连续举办了两届沙棘采摘节,吸引众多外地游客自驾或组团前来采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美国田纳西.docx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美国田纳西.docx

第二讲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一、选择题(2017 •福建八县联考)普尔河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上。

读图,回答1〜2题。

1. 该河流() A. 由北向南流 C.航运价值大2. 该河流开发力度不大的原因是( A. 自然条件恶劣,市场需求有限 B. 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C. 地形平坦,水能资源匮乏D. 经济欠发达,技术力量薄弱 解析:第1题, 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春季冰雪融水多形 成春汛,冰雪融水补给所占比重较大;由于人口稀少,封冻期长,航运价值不高,因此B 项正确。

笫2题,该河流流域内冬季漫长而寒冷,人口稀少,市场需求也较小,因此开发力 度较小,A 项正确。

答案:1. B 2. A(2017・晋冀豫质检)下图为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量、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实战演练:::强技提能B.该河流易出现春汛 D.以雨水补给为主3.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上游来水减少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C.库区水污染加剧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4. 2011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B.水库库容变小C.水库清淤D.水库拦截率高解析:第3题,图屮显示入库泥沙量大于出库泥沙量,则该水库泥沙不断淤积,水库会不断变浅,库容必然不断变小。

第4题,图屮显示出库泥沙量多少主要受拦截率影响,故2011 年拦截率最低,导致出库泥沙暈最大,而该年拦截率突然降低,很可能是人为的水库清淤所答案:3. B 4. C(2017 •安庆模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下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国际重要湿地。

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人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的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讲 区域的

3.类型及特征 类型 范围
生产活动
二者关系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农业
非农业
是城镇地域发展 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 的基础和依托 作用
4.空间分布形式
经济要素 农业 交通运输线路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表现 面状 线状和网络状
点状
岛状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 关系。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例如,第1题所涉及的秦岭—淮河线的南北差异,南侧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1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1 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 年降水量为 800 毫米以下。由此分析两侧农业生产、交通方式 等人类活动差异。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5.意义 (1) 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 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 求,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3)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 转变为经济优势 ;将潜在优势变为 现实优势。
1.区域的开放性
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人 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球空间呈现出开 放性的特点。上图示意的是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
3.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
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 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区域 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2017·高考全国卷Ⅱ)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 经长江入海❶;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 多座长江大桥❷。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 分❸ (下图)。据此完成(1)~(3)题。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2019.5第一讲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考纲要求]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内容: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3)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

(4)水土流失地区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温馨提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古就有,人类社会之前,自然原因是主要原因;人类社会之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温馨提示]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实际上就是各种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在小流域不同范围内的综合利用。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黄土高原位置的过渡性示意图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过渡性”特征及特殊的土壤组成,是水土流失问题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2)人为原因:在黄土高原地区易引发水土流失的自然前提下,长期的人类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2.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1)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卷(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 新人教版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测试卷(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 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卷(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图为洞庭湖水系上游一次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出、入湖径流量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此次洪水过程中,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的时刻出现在( B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以后2.随着退耕还湖面积的扩大,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径流的变化应是( C )A.湖泊峰值水位变高 B.出湖流量峰值提前C.入湖流量峰值增大 D.出湖流量峰值增大第1题,乙—丙出湖径流量最大,即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

第2题,由于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因此入湖流量峰值增大。

(2017·江苏四市联考)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15年1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工程起点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镇。

工程建成后,年送电量约400亿千瓦时。

下图为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 )A.晋、冀 B.晋、京C.秦、冀 D.秦、京4.建设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 D )A.沼气 B.核能C.地热 D.风能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蒙西—天津南1 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山西和河北,简称为晋、冀。

第4题,蒙西地区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故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有风能。

(2017·宿州调研)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两条河流都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

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远远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最可能是( C )A.地质不稳,工程建设质量低B.科技水平低,设计不准确C.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严重D.地震多发,大坝毁损6.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

【配套K12】[学习](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提升作业

【配套K12】[学习](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课时提升作业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就业区位商(LQ)用来衡量产业集群状况,其公式为:LQ=(Eij/Ej)/(Ein/En)。

其中,Eij指区域j里面产业i的就业人数,Ej指j区域的总就业人数,Ein指整个国家i产业的就业人数,而En是指国家的总就业人数。

读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省际就业区位商示意图,完成1、2题。

1.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最明显的省(区、市)是( )A.广东省B.上海市C.北京市D.江苏省2.与其他省(区、市)相比,该省(区、市)吸引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是( ) A.毗邻港澳 B.市场广阔C.环境优美D.人才充足【解析】1选A,2选A。

第1题,由题意可知,就业区位商越高,产业集聚越明显;读图可知,选项四省(区、市)中,广东省的就业区位商最高,故其产业集聚最明显。

第2题,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省利用毗邻香港、澳门的优势,较早开始承接产业转移,因而其电子信息产业起步早、发展快,集聚明显。

(2018·吉林模拟)读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3、4题。

913401713.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4.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技术B.交通C.政策D.资源【解析】3选C,4选D。

第3题,图示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第4题,图中阴影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缺乏矿产资源,黄河三角洲与之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加固训练】(2018·烟台模拟)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据此完成(1)、(2)题。

(1)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2)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解析】(1)选B,(2)选C。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考大题 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九)预测演练 鲁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考大题 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九)预测演练 鲁

第10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九)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松嫩平原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北与小兴安岭山脉相连,东西两面分别与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接壤。

松嫩平原面积约18万km2,超过东北平原面积的一半,其中耕地面积约5.6万km2。

松嫩平原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长期的耕作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

根据松嫩平原西部资源环境特点,当地人们建立了“稻—苇—鱼”种养模式。

(1)分析松嫩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松嫩平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3)结合上图分析“稻—苇—鱼”种养模式的生态意义。

解析:(1)农业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2)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排灌等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3)结合剖面图,主要从资源、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气候等方面分析。

答案:(1)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面积广阔;河流及支流众多,灌溉便利。

(2)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造成草场退化、沙化;过度开垦,造成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3)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稻田排水中携带的肥料被苇田中芦苇再次利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苇田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饵料;苇田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为稻田和鱼池提供了清洁的水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将湖中肥沃的底泥施入稻田,提高了稻田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含盐量;调节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新课标)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_同步测试卷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_同步测试卷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同步测试卷地理(十)(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年度干燥指数是某地区的年度蒸发量除以降水总量,干燥指数越高越干旱。

读图完成1~2题。

1.年度蒸发量等于降水总量的地区与下列界线重合度最高的是( C )A.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D.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分界线【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年度蒸发量等于降水总量的地区与下列界线重合度最高的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所以C正确。

2.干燥指数较小的区域生态破坏问题表现为( B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危害D.臭氧层破坏【解析】年度干燥指数是某地区的年度蒸发量除以降水总量,干燥指数越高越干旱。

干燥指数较小的区域,如江南丘陵地区,生态破坏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所以B正确。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 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3~4题。

表1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111.32 2.35 4.31 50.54 54.12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水蚀风蚀冻融盐碱化12.53 83.93 5.24 9.3983.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由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解析】由题干可知,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由表1可知,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是111.32万km2,由此判断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故A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故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故C正确;由表1可知,有人类活地、林地、草地荒漠化面积相对较小,未利用土地荒漠动的耕化面积较大,由此判断荒漠化大部分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对应学生用书第179页)
[识记—基础梳理]
[图文助记]
鲁尔区有全国最大煤田,煤质好,煤种全。

煤炭资源是鲁尔区能源和工业原料的物质基础。

煤炭工业的发展,对其他工业部门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其他工业部门也发展起来。

鲁尔区工业布局的调整,也和水运条件密切相关。

炼铁企业移至鲁尔区西部或荷兰,就是为了降
[理解—要点突破]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鲁尔区是采矿型的工业区,其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鲁尔区的区位分析
1.读德国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德国北部水系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河流①②③④中
运输量居第一位的是________。

(2)传统工业区⑤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东京—横滨工业区与⑤工业区相比,发展的不同区位因素有哪些?
[解析]本题以德国矿产和工业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充分获取和解读图中的有效信息(位置、资源、河流、工业区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1)地形以平原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降水丰富④
(2)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3)原料和燃料缺乏,人力资源丰富,对国际市场依赖性更大;便利的海运条件利于进出
口。

考向2 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2.(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
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风能资源的开发为切入点,考查风能资源的优点、区域风电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及相关知识。

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1)题,审清题干要求“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因此从风能比煤炭、风能比水能的突出优势角度回答。

第(2)题,明确建设大型风电场需要的自然条件:一是丰富的风力资源,二是占用大量土地。

结合图示可知瓜州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且有大面积的戈壁,可避免占用
耕地。

第(3)题,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要从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小、基础设施不足、资金不足等方面分析。

第(4)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保障电网的稳定性”,风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建设热电站是为了保证电力输出的稳定。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规律总结]
(1)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思路
①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②开采条件评价:是否进行露天开采;若不能进行露天开采,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

③市场条件评价: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④交通运输条件评价:可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2)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思路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来分析。

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影响储存量的因素。

主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如下:
考点二| 鲁尔区的衰落与整治
(对应学生用书第18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鲁尔区的衰退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工业⎩⎪⎨⎪⎧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 减少,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鲁尔 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3)钢铁工业:出现了世界性的钢铁过剩的状况。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5)用地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类型: ①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②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③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图文助记] 煤矿开挖地表,破坏生态环境,极易造成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产生“三废”污染。

为了改变经济结构的单一性,鲁尔区政府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科技,先后建立了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吸引新兴产业迁入,发展旅游业,使鲁尔区焕发了生机。

[理解—要点突破
1.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及表现
2.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
考向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

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

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

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解析]第(1)题,分析表可知,大庆的第二产业比重一直高于80%,但一直在下降,且第三产业比重在上升;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一直在70%以上,占主导地位,但也在不断下降。

第(2)题,根据材料一中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表中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材料二中玉门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石油开采造成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锐减等信息组织答案,特别注意题中强调的资源、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

第(3)题,主要根据大庆和玉门的位置,结合两城市地理环境特征解答。

第(4)题,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给予了这些地区一些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第(5)题,因地制宜是地理的一种重要思想,就是根据当地区位条件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答案](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规律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