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合集下载

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加快其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几项政策意见,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首先,加强政策支持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特别是在研发方面,政府应不吝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财务和税收制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融资和发展。

其次,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和分析,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构建横向和纵向的产业政策体系,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第三,加强创新能力培育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晋升机会,激励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创新研究。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国际产业合作的新模式。

综上所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包括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培育和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将能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发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七 大产 业确定 突破 方 向 :
民 经 济 的 先 导 产 业 ; 新 能 力 大 幅 提 升 , 握 一 批 关 键 核 心 创 掌
节 能 环 保 产 业 : 效 节 能 环 保 、 源 高 资
循 环利 用技 术及 相关 服务 业。
新 能 源 产 业 : 能 、 阳 能 、 能 以 及 核 太 风 生物 质能 。 信 息 技 术 产 业 : 一 代 信 息 网 络 、 三 新 “
贷为 例 , 国家 将开 展 知 识产 权 质 押 融资 、 产 业链 融资 等创 新信 贷方 式。
深 化 九 方 面 体 制 改 革 : 改 委 特 别 提 发 出 , 对 制 约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的 体 制 针
“ 定 ” 出 , 据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特 征 , 足 中 国 国 决 指 根 立
业 的 整 体 创 新 能 力 和 产 业 发 展 水 平 达 到 世 界 先 进 水 平 , 经 为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强 有 力 的 支 撑 ” 。
根 据 “ 定 ” 中 国将 组 织 编 制 国 家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决 ,
网” 合 、 联 网 、 计 算 。 融 物 云 生 物 产 业 : 物 技 术 新 药 , 物 医 学 生 生 工 程 、 物 育种 、 色农 用和 海洋 生物 等。 生 绿 高 端 装 备 制 造 业 : 空 和 高 铁 等 到 世 界 领 先 水 平 ; 成 一 批 具 有 国 际 影 在 形
响 力 的 大 企 业 和 一 批 创 新 活 力 旺 盛 的 中 小 企 业 ; 成 一 批 产 建 业链 完善 、 新 能力强 、 色 鲜 明 的战略 性 新兴 产 业集 聚 区。 创 特 根据 “ 定 ” “ 经过 1 决 ,再 0年 左 右 的 努 力 , 国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中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为此,中共中央及国务院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发展目标,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

决定明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新兴产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因此,我国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力度。

决定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建立健全创新投入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

决定强调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重要性。

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支持体系,为企业提供贷款、税收优惠等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

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和装备购置,加快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决定还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的措施。

要深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产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提高我国在国际间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打破市场壁垒,拓展出口市场,实现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此外,决定还强调了加强规划和统筹的重要性。

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统筹解决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等方面的问题。

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壮大,做好培育和孵化工作。

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加强监管,推动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保证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国发〔〕号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号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决定国发〔2018〕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地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地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地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地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地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地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地巨大压力.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地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地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地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地根本要求.<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地迫切需要.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地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地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备地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地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地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地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地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坚持创新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地历史机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地重大需求,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地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抢占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地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巨大地优势,创新和转变消费模式,营造良好地市场环境,调动企业主体地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发挥政府地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要切实完善体制机制,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造就并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地作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要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要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地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重大前沿性领域及早部署,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同时,要立足当前,推进对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有重大作用地相关产业较快发展,推动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支柱产业.<三)发展目标.到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地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地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地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地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地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地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地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地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十年左右地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撑.三、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发展阶段和特点,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地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一)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地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地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地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地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生物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地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地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地研发和产业化.<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地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地智能制造装备.<五)新能源产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地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地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六)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M、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四、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地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地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等地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关键共性技术.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加强交叉领域地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水平.<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企业研究开发地投入力度,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地政府科技计划工程,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地有效机制.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地研发和系统集成,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地工程化平台,结合技术创新工程地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三)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地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地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发挥研究型大学地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地专业学位类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地政策,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地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地培养.支持知识产权地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地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地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地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地奖励力度.<四)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以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能够实现突破地重点方向,依托优势企业,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重大突破.<五)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着力培育新业态.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环境服务业.<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应用,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地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具有优势地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五、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地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地环境.<一)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地重大技术和产品,统筹衔接现有实验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信息惠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二)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信息消费,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加强新能源并网及储能、支线航空与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地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地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业模式.<三)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地审批管理程序.进一步健全药品注册管理地体制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支持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地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目录.完善新能源汽车地工程和产品准入标准.改善转基因农产品地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标准.六、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要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把握经济全球化地新特点,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一)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地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地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研工程.支持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地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共同形成国际标准.<二)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地质量和水平.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地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在境外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扩大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改进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地外汇支持.积极探索在海外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制定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提供指导.<三)大力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完善出口信贷、保险等政策,结合对外援助等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地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商标、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加强企业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作.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地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地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等推广应用.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地税收政策地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地税收支持政策.<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地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地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服务.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力度.<四)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地融资功能.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支持符合条件地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地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地需求.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地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衔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开发低信用等级高收益债券和私募可转债等金融产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五)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地配套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在风险可控地范围内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发挥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地引导作用,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地创新型企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地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地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二)加强宏观规划引导.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地衔接.加强对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三)加强组织协调.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决定地要求,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新地贡献.国务院二○一○年十月十日。

国务院确定七个产业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确定七个产业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资投 向战 略性新 兴产 业 . 支持有 条 件 的企 业 开展境 外 投 资 . 高 国际投 融资合 作 的质 量 和水 平 。积极 支持 战 略 提 性 新 兴产 业 领域 的重点 产 品 、技 术 和 服 务开 拓 国际市 场 。( ) 大财 税金 融 等政策 扶持 力度 , 导和鼓 励社 五 加 引
大 力 发 展 新 型 高 效 节 能 、 进 环 保 、 源 循 环 利 月 技 先 资 j
术 和装 备 , 展 节 能 环 保 服 务 业 和 再 制 造 产 业 等 环保 发
产业 新 业态
纳米 、 导 、 超 稀土 等 材料 科学 技术 研 究 方 面 的优势 为基
础 . 以 满 足 国 家 重 大 工 程 建 设 和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为 目标 .
产 权 , 进 插 电 式 混 合 动 力 汽 车 、 电 动 汽 车 推 广 应 用 推 纯
和 产 业 化
技术 装 备水 平 , 序 推进 风 电规 模 化 发 展 : 地 制宜 开 有 因
发 利用生 物质 能
从新 一代 信息 技术 产业 看 . 信息 技术 正在 纵深 发展 并 深刻改 变人 类 的生产 和生 活方 式 . 新一代 信 息技术 依 然是 我 国产业 结构 优化 升级 的最 核心 技术
际竞争 力 , 进经济 社会可持 续发展 . 促 具有 重要意义 。 必 须坚 持发挥 市场基 础 性作用 与政府 引导推 动相结合 。 科 技创 新 与实 现产业 化 相结 合 , 深化 体制 改 革 . 以企 业 为
主 体 , 进产 学研 结合 , 战 略性新 兴 产业 培 育成 为 国 推 把 民经 济的先 导产业 和支柱产 业
会 资金 投入 。设 立战 略性 新兴 产业 发展 专项 资金 , 建立

有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有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02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的必要性
适应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新 兴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 引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 展是适应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
国际竞争压力
各国都在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 业,我国必须加快发展步伐,以 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有机结合。通过与高校 、科研机构的合作,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创新成果。
绿色低碳引领未来
01 02
绿色低碳意义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 要方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既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也能为企业带来 新的经济增长点。
引领未来发展
通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望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全 球科技和产业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03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创新挑战与机遇
挑战
技术研发的高风险与高成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 往往涉及高风险和高投入,需要面对技术不确定性、研发 周期长等问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开放合作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国际 间的交流与合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拓展市场空间。
引进技术与人才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技术引 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转型。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协作,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和行业标准。提升我国在全 球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

为此,我提出以下若干政策意见,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首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研发能力。

同时,要加强政府与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其次,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扶持基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支持、用地支持、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等。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与传统产业和相关产业的紧密配合,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链。

政府应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第四,培育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提供创业环境、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吸引更多优秀的创业人才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要加强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器建设,提供创新资源和创新服务,帮助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并引导它们走向国际市场。

第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供优厚的待遇和晋升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和创新工作。

同时,要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平台和创新项目,培养多元化、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综上所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广东省2024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

广东省2024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早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因此,为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广东省制定了以下行动方案。

二、主要内容1.政策支持:广东省政府将制定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

2.产业培育: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和技术研讨会,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科研支持: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4.人才引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设立专门的人才项目和奖励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广东创业和工作。

同时,优化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5.市场拓展: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贸易融资、市场推广等支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规则制定,提升企业竞争力。

6.环境建设: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环保水平。

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推动环保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企业的环保责任感。

三、预期效果通过以上行动方案,广东省预计将实现以下效果: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培育,广东省相信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2.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和人才引进培养,广东省预计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3.国际市场份额的扩大: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广东省预计将扩大对国际市场的渗透和占有份额,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务院决定加快培育和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决定加快培育和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 院总 理 温 家 宝 9月 8日主 持 召 开 国务 院常 务 会议 ,审议 并原 则 通 过 《 国务 院 关于 加 快 培 育 和发 展
引 导 推 动 相 结 合 , 技创 新 与 实 现 产 业 化 相 结 合 , 科 深
化体制改革 , 以企业 为主体 , 推进产学研结合 , 战 把 略性新 兴产业培育 成为 国民经济的先导 产业和支柱
格局。
有重要意 义 。必须 坚持发挥市 场基础性作 用与政府
中 国 5 0强 9年之 变 勾 勒 中 国经 济 前行 轨 迹 0
2 1 中国企业5 0 00 0 强榜 单4日在安徽合肥发布 。 新
出炉 的 榜 单 显示 ,2 1 国企 业 5 0 的营 业 收 入 总 0 0中 0强
额和资产分别超过 2 万亿元和 9 万亿元,刷新历史 7 1
会 议 强 调 , 快培 育和 发 展 战 略性 新 兴产 业 , 我 加 是
国新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大 战略任务 。要加强组织
领导 和统 筹 协 调 , 制 国家 战略 性 新兴 产 业 发展 规 划 , 编
制 定 产业 发展 指 导 目录 ,优化 区域 布 局 ,形 成 各具 特
色 、优 势 互 补 、结 构合 理 的战 略 性 新兴 产 业 协 调 发展
产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现阶段 , 节能环保、新一代
信 息 技术 、生 物 、高 端 装 备 制造 、新 能源 、新 材料 和 新 能源 汽 车 七 个 产 业将 被 重 点 培 育 ,加 快 推 进 。 会 议 指 出 ,加 快 培育 和发 展 以重 大 技术 突 破 、重 大 发 展 需 求 为 基 础 的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对 于 推 进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和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提 升 我 国 自主 发 展 能 力 和 国 际竞 争 力 , 进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展 , 促 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1.29•【文号】国发〔2016〕67号•【施行日期】2016.11.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11月2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加快推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当今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决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填化快速发展时期,资源加工型、高耗能产业比重大,实现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紧迫,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必须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做大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提升主导产业技术水平和层次,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国内许多省市纷纷出台强有力资金、人才、技术、要素保障等支持政策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进则退,小进亦退。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以跨越发展的思维和魄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实施优势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开放带动、集聚发展的思路,立足我省产业基础、现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现阶段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海洋经济等产业。

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

集中力量推进实施新能源及应用示范、信息产业升级、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新材料特色产业链壮大、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新能源汽车示范、新兴海洋产业培育等八大工程,力争取得新突破。

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际 规 范 和 国 内法 律 中国 不 会 将
思的问题。 姚坚还表示 ,中国对稀土的管制是符合矿产资源法和 对
外 贸易 法的 有 关 规 定 ,同 时 也符 合 国际 上 的 有 关 规 定 中国 之 所 以在 对 稀 土 的开 采 和 出 口方 面采 取 限制 .主 要 是 出于 保 护环 境 、实现 可 持续 发 展 的需 要 。早 期 稀 土的 出口没有规 范 .
金 融政 策 支 持体 系 , 引导和 鼓 励 社 会 资金 投 入 。
息技术 、生物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商务部 : 不会把稀土出口作为封锁手段
商 务 部 新 闻 发言 人 姚 坚 1 月 0 1 日表 示 , 中国对 稀 土 的 开 采 、 5 生 产 、 出 口采 取 限 制 措施 符 合 国
姚坚表示.中国稀土的储 量占全球 的3 % .但 贸易额却 O
占 9 % , 中国 稀 土 的储 量低 于加 工生 产 量 ,这说 明有 很 多国 O 家在 储 备 稀 土 ,这 是 一 味指 责 中国 的那 些 稀 土 进 I国应 当反 Z I
稀 土 监管 主要 是 出于环 保 考虑 ,是 不 得已而 为之” 。
严重依赖中国稀土出口的国家产生担忧,并呼吁中国加大稀土
出口
段 会在这~方面加强 国际合作 .对于中国稀土的生产和冶
炼 方 面存 在 的 问题 , 中国要 提 升技 术 水平 加 强 和 别 国技 术 领域 的 合 作 ” 。
此 前 , 商务 部 部长 陈 德 铭 等 主 管 官员都 相继 表 示 ,加 强
由于技 术 水平 低 ,不 规范 开 采导 致了大 量 环境 问 题的 出现 . 中
稀 土出 口作 为封 锁 的手 段 。

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最新)

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最新)

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最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x-x年)的通知》(x 政办发〔x〕100号)等文件精神,培育壮大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提速发展,特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打造高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平台1.推进重点平台核心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快发展一批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支持发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重点产业。

对市区范围内的“3+12”核心产业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增加值达到20亿元以上的,市财政给予平台基础奖励100万元,20亿元以上部分每增加20亿元的,再给予100万元奖励,累计奖励不超过500万元。

2.加快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开发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对成功列入x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名单并以企业为主导开发的,市财政给予市场创建主体300万元奖励(同一平台如有多个市场创建主体,由多个市场创建主体共享300万元奖励资金),其中获批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资格,先期拨付40%奖励资金;通过验收命名为省“万亩千亿”新产业示范平台,再拨付余下奖励资金。

省“万亩千亿”新产业示范平台,可参与申报“五大平台”争创创新载体奖励资金。

省“万亩千亿”新产业示范平台内新建自持自用楼宇的(不分割产权),可参照x南科技城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

3.谋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

开展x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培育工作,支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在各类开发区(园区)以园中园等形式集中开发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对列入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基地培育名单的,在三年建设期内实行年度考核,每次考核通过的,市财政补助100万元。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会议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

(一)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二)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

(三)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四)深化国际合作。

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

(五)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精)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精)

国发〔2010〕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作出如下决定:[1]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国务院决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决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领先水平 ; 成一 批 具 有 国际 影 响力 的大 企 形 业 和一批 创新 活 力 旺盛 的 中 小企 业 ; 成 一 建
高端 软件、 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 软件服务 、 网络增 值服 务等 信 息服务 能 力, 加
快重要基础 设 施智 能化改 造。大力 发 展 数字 虚拟等技术 , 促进 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
用, 开拓 多元 化 的太 阳能光 伏 光 热发 电市 场。
提高风 电技术装 备水平 , 有序 推进 风 电规 模化
发展, 加快适应 新 能源发 展的智 能 电 网及 运行 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际合 作与 交流 , 积极 探索 合作 新模 式 , 在更 高
层 次上 参 与 国际合 作 。 加 快培 育和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 须 必
调 , 战 略性新 兴 产业发 展提 供 动力和 条 件。 为
( 源 : 国纺 织经济 信 息 网) 来 中
特种玻 璃 、 能陶 瓷 、 功 半导 体 照 明材料 等 新型
功能材 料 。积极 发展 高 品质 特 殊 钢 、 型 合 新 金材料 、 程 塑 料 等先 进 结 构 材 料 。 提 升 碳 工
七 、 能 源 汽 车 产 业 新
着力 突破 动力 电池 、 动 电机 和 电子 控 驱 制 领域关 键 核 心 技 术 , 进 插 电式混 合 动 力 推
推进 生 物 制 造 关 键 技 术 开 发 、 范 与 应 用 。 示 加快 海 洋生 物技 术及产 品的研 发和 产业 化 。
以先进 技 术 为 支 撑 的废 旧商 品 回 收 利 用 体
系 , 极推进 煤炭 清洁利 用 、 积 海水 综合利 用 。

广东省2024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

广东省2024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

一、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之一、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省制定了2024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

二、主要目标1.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产业价值的持续增长。

2.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4.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

三、重点任务1.政策支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税优惠、土地政策、融资支持等,吸引更多投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2.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效率。

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3.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

加强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

4.产业布局调整调整产业布局,合理选址和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协同效应。

5.市场拓展与对外合作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拓展和对外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加强与国际先进产业的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实施措施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落实。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3.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各项任务的实施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

4.健全考核评估制度,通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支持。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行动方案的实施,广东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取得显著的发展效果。

预计到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将占到广东省GDP的30%,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 n mi o o c& T a e U a eS m. r d pd t u NO. 4 M a . 0 2 2 1 y 2 1
加 快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促 进 智 慧 浙 江 的 建 设
次佳珊 于 俭
杭州 301) 10 8 ( 州 电子科 技 大 学管 理 学院 ,浙江 杭
【 摘 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未来经济社 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智 慧浙江建设也将成为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关键 时期的重要举措 。本文在深入 讨论 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 与智慧浙江建设 互动机制的基础之上,提 出针对促进浙江发展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浙江;对策建议
引言 当 前 浙 江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需 以 信 息 、知 识 资 源 为 支 撑 ,通 过透 明 、充 分 的信 息 获 取 ,广 泛 、 安 全 的信 息传 递 ,高 效 、 科 学 的信 息 处 理 ,均 衡 有 效 地 提 高 浙 江 省 运行 和 管 理 效 率 ,改 善 公共 服务 水 平 ,使 整 个 浙 江 省 如 同智 慧 的 人 ,让 市 民能 均 等 享 受 到 智 慧浙 江 的 服 务 和 应 用 。 智 慧 浙 江 是 基 于 数 字 浙 江 … 基 础 之 上 , 在 新 一 代 信 息技 术 和 知 识 经 济 加 速 发 展 的 背 景 下 , 以互 联 网、 物 联 网 、 电信 网 、广 电 网、 无 线 宽 带 网 等 网络 组 合 为 基 础 , 利 用 和 融合 更 为 先 进 的技 术 ,促 进 物 人 之 间 的 互动 能力 ,提 高 智 能 化 程度 。从 促 进 产 业 发 展 的角 度 看 ,智 慧浙 江建 设无 论 对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的 培 育 还 是 传 统 产 业 的升 级 改 造 , 都有 巨大 的需 求 拉 动 作 用 。通 过 智 慧 浙 江 的 建 设 将 建 立 智 慧 电 力 、 智 慧 海 洋 、 智 慧 基 础 设 施 、 智 慧 交 通 、智 慧 物 流 、智 慧 医 疗 、 智 慧 公共 安 全 等 智 慧 应 用体 系 , 这 将 促 进 “ 二 五 ”浙 江 九 大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中的 物 联 网 产 业 、 十 新 材 料 产 业 、高 端 装 备 制 造 业 、海 洋 新 兴 产 业 、节 能 环 保产 业 的 崛 起 ,并 能 进 一 步 巩 固 浙 江 省在 电子 商务 、文 化 创 意 、 传 统 制造 业 等 领 域 的 优 势 地 位 。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 是 引 导 未 来 经 济 社 会 发 2 3 展 的 重 要 力 量 ,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已 成 为 世 界 主 要 国 家 抢 占新 轮 经 济 和 科 技 发 展 制 高 点 的 重 大 战 略 。 浙 江 省 正 处 在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的关 键 时 期 ,必 须 按 照 科 学 发展 观 的要 求 ,抓 住 推 动 智 慧浙 江 建 设 的契机 ,加 快 培育 和 发展 战 略性 新 兴产 业 。 二 、 智慧 浙江 建 设 对战 略 性新 兴产 业 发 展 的影 响 1 建 设 智 慧浙 江 是 推 动战 略 性新 兴 产 业 发展 的 重要 引擎 。建 、 设 智 慧 浙 江 将 进 一 步 引领 带 动 物 联 网 、 云计 算 等 产 业 发 展 , 突破 新 一 代 信 息技 术 产 业 的发 展 瓶 颈 ,推 动 以 文化 创 意 、物 联 网 等 为 重 点 的城 市经 济 迅 猛 发 展 , 以智 慧 交通 、 电力 等 为 重 点 的 城 市基 础 设 施 承 载 能 力 大 幅 提 升 ,城 市 能 级 迈 上 历史 性 高 度 ,为 城 市化 提 供 更大 马 力 的发 展 引擎 。 2 、智 慧浙 江 建设 也 有 利 于催 生 大规 模 的 战 略性 新 兴产 业 。智 慧浙 江建 设将 带动 大 规 模 产 业 链 的 形 成 ,包 括 物 联 网设 备 与 终 端 制 造 业 、基 础 支 撑 产 业 、物 联 网 软件 开 发 与应 用 集 成 服 务 业 等 。 通 过 智 慧浙 江 建 设 相 关 产 业 的 建 设 与 发展 ,可 在 增  ̄lF D 传 感 JR I 和 t 器等 数 据 采 集 设备 制 造 产 业 、海 量 数 据 处 理和 信 息 管 理 服 务 提 供 商 ,催 生庞 大 的 战略 性新 兴 产 业链 。 3 、智 慧浙 江 建 设 为战 略 性 新兴 产业 的发 展 提供 广 阔 的市 场 。 目前 ,我 省 九 大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其 中物 联 网 、先 进 装 备 和 新 材 料等 与 智 慧浙 江 建 设直 接 相 关 ,加 上 文 化 刨 意 、应 用 软 件 等 现 代 服 务 业 , 建 设 智 慧 浙江 可 以直 接 为 五 大 行 业创 造 市场 需求 ,这 也 是战 略 性新 兴 产业 培 育所 必 需 的条 件之 一 。 三 、战略 性 新 兴产 业 发展 对 智慧 浙 江建 设 的作 用 1 加 快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发 展是 智 慧 浙江 建 设 可持 续 发展 的必 、 然 选 择 。 当前 ,浙 江 省正 处于 工 业化 、城 镇 化快 速 发展 时期 ,面 战 略性 新 兴产 业 发 展是 智 慧浙 江 建 设取 得 国 际竞 争 新 优 势 ,掌 握 发 展 主动 权 的 需要 。当 前 ,全 球 经 济 呈 现 出 愈 来 愈 激 烈 的 竞 争 态 势 , 世 界 各 主 要 经 济 体 为 了 夺 取 这 场 竞 争 的 战 略 制 高 点 ,纷 纷 抓 住 当 前 科技 发展 正 孕 育 着 新 的 革命 性 突 破 的 时 机 ,加 大 科 技 创 新 的 投 入 力 度 , 加 快 对 新 兴 技 术 和 产 业 发 展 的 布 局 。 因 此 , 智 慧 浙 江 建 设 必 须 审 时 度 势 , 统 筹 安 排 , 科 学 预 测 和 确 定 全 球 新 兴 产 业 的 发 展 方 向 , 选 准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重 点 领 域 , 实 施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的优 先发 展 规 划 ,力 争在 新 一 轮 全 球 经 济 和 科 技 发 展 的 竞 争 中 占据 有 利 地 位 。 四 、对 策建 议 1 积 极 推 行 智 慧 城 市 与 农 村 建 设 试 点 、 加 强 组 织 领 导和 统 筹 协 调 ,统 一 思想 , 明确 方 向 ,做 出战 略 部 署 。组 织 制 定 智 慧浙 江 产 业 发 展 实施 方 案 ,协 调 解 决 智 慧 浙 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