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合集下载

全市推动船舶业发展措施

全市推动船舶业发展措施

全市推动船舶业发展措施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1.制定相关政策,制定促进船舶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招商引资等,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从制度层面刺激船舶业发展。

2.加强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推动船舶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国内外船舶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船舶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加强船舶科研和技术创新1.加强对船舶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船舶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设船舶科研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开展船舶技术研究,提高船舶设计、制造、维修和管理水平。

3.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和创新,在船舶助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智能船舶技术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三、加强船舶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加强与国外船舶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高船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参与国际船舶产业展览和交流活动,了解船舶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3.建立国际化的船舶产业组织和合作平台,促进船舶制造、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的国际化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和合作机会。

四、加强船舶产业的规划和布局1.制定船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船舶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合理规划船舶制造、维修和配套服务的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河海联运发展,提高内河船舶的运力和运输效率,拓展内陆航道和港口建设,促进船舶产业在内陆地区的发展。

3.发展船舶维修和配套服务业,建设船坞、码头和船舶物流园区,提供全方位的船舶维修和服务,推动船舶产业链的延伸和全面发展。

五、加强船舶产业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1.完善船舶生产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船舶安全的监管和监测,提高船舶安全水平,防范事故的发生。

2.推广绿色船舶技术和环保设备,加大对船舶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推动船舶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减少船舶对环境的影响。

船舶转型升级方案

船舶转型升级方案

船舶转型升级方案引言船舶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战略意义。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传统船舶的竞争力逐渐下降,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本文将探讨船舶转型升级的方案,以提高船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船舶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船舶行业也面临着智能化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船舶的性能,船舶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推动船舶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

1.1 船舶智能化船舶智能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船舶的智能监测、自主决策和自动化操作。

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控船舶的状态和性能,提高航行安全和效率;利用和大数据分析,优化船舶的航线规划和能源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和碳排放。

1.2 船舶自动化船舶自动化是指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船舶的自动化操作和维护。

例如,引入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船舶的自动导航和避碰;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船舶的自动化装卸和维修。

通过船舶自动化,可以提高船舶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1.3 船舶绿色化船舶绿色化是指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降低船舶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例如,使用LNG或电动推进系统替代传统的燃油推进系统,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利用海洋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船舶供电。

通过船舶绿色化,可以提高船舶的环保性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2. 产业协同产业协同是船舶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船舶产业涉及到多个环节和领域,如船舶设计、制造、运营和维修等,需要各方合力推动转型升级。

因此,船舶企业应积极与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创新。

2.1 船舶设计和制造船舶设计和制造是船舶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

船舶企业应与设计院、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提高船舶的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

例如,采用虚拟设计和数字化制造技术,优化船舶的结构和布局,提高船舶的性能和可靠性。

《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解读

《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解读

《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解读船舶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行业之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如何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提高船舶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成为了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为此,2019-2021年,国家制定了《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

一、行动计划的制定背景船舶制造业作为典型的重资产、重工业产业,其生产过程繁琐、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靠手工与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在国际市场上,船舶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产能过剩、价格战的新时代,国内船舶制造业产业结构尚不完善,产能利用率低,行业集中度低等问题还需加强整合和提高整体效益。

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化改造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适应这个趋势,促进我国船舶制造业向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转型,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船舶总装建造体系,国家制定了《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1. 智能装配技术研究和应用通过研发智能装配技术,促进船体装配、设备安装、管路布置等关键环节在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方面的重要突破。

2. 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通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体系的建立,将数字化的设计、生产以及装配过程无缝衔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等目的。

3. 模块化、装配式制造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装配式制造技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实现产业提速、产品更加智能化。

这一制造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将会满足国家对于绿色制造的要求。

4. 先进制造技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先进制造技术平台,并在实践中推动不断优化和提升,提高我国船舶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这一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在船舶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并且改善整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5. 船舶智能制造工厂的打造塑造智能制造新生态,实现智能制造与管理、工艺和质量完美融合,形成了具备较高生产自动化和柔性化的船舶制造与配套产业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
的通知
正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推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提升我国船用设备
配套能力和水平,支撑造船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现予印发。

请结合工作实际,做好落实,切实推进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发展。

附件: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5年12月30日
——结束——。

中国船舶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船舶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021年中国船舶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提示:2020年,工信部发布《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提出到2021年,初步建立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制定30项以上船舶智能制造急需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与国际先进造船国家水平差距明显缩校
船舶工业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近年来多家多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船舶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把中国从船舶大国变成船舶强国。

2020年,工信部发布《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提出到2021年,初步建立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制定30项以上船舶智能制造急需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与国际先进造船国家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全面覆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船厂应用等领域,基本达到国际先进造船国家同等水平。

在政策驱动下,我国船舶工业行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相关政策/规划/标准
2020年12月,船舶行业三项国家标准也正式发布,这三项标准对全面提升分段、总段的预舾装率以及船坞搭载效率,进一步缩短造船周期,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以
及实现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相关标准
与此同时,近年来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推动船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天津、重庆、黑龙江、河南、河北、浙江、广西、湖北、江西、安徽、广东等省市均已出台船舶工业行业相关政策规划。

我国部分地区船舶工业行业相关政策/规划
)-全文完-。

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

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

2 主要 目标
3 重点任务 3.1 加强 皂镑 技术研发
到 2020年 ,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船用设备研
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 ,针叉寸目前基本依靠引
发 、设计制i鸯和服务体系 ,关键船用设备设计制造 能力达到世I%-%, ̄zKT ,全面掌握船舶动力 、甲板 机械 、舱室设备 、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的核 肢
党的十八大提 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 , 《中国制造 2025》明确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 术船舶制i 虽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主要船用设备基 本立足国内,是造船强国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船 舶工 结构调整 、转型升级步恸 口快 ,船用设备发 展滞后问题更为突出 ,已成为制约i 台强国建设的 主要瓶颈 。突出表现在 ,船用设备产业链不完善 , 研发能力亟待全面加强 ,本土品牌产品竞争力薄弱 , 系统集成和打包供货能力不足 ,缺乏规模实力雄厚 、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强企业。实现i 台强国的战略 目标 ,必须加快提高船用设备研制与服务能力 ,全 面突破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瓶颈 。
I标准化政策 l Policies 一
船舶配套产 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2016年 ̄2020年 )
来源 :工业和信官化部
船舶配套产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 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 。船舶配套 产业涉及面广、产品种类多 ,其中船用设备价值量 最大 ,占全船总成本的 40%--60%,是月劭白配套产 发展的核 。21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i 台 大国 ,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产业 体系不断完善 ,重点目1明|设备研制取得突破 ,产业 规模大幅提升 ,本土船用设备装船能力不断提高。
3 统推进 :全面掌握杨 设计制造技术 , 提升产品可靠 口市场竞争力 。围绕核 l:般 备逐步 具备提供解决方案能力 ,实现系统集成 、打包供 货 ; 掐 产 品与关重件协同发展 ,以整机产品带动 关重件发展 ,使整初产 品成为关重件研发应用的平 台,从而带动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船舶产业扶持政策可望近期出台

船舶产业扶持政策可望近期出台

础设 施资 源整合 ,优 化船舶 产业 空 间布 局 ;积极发
展船舶 配套 产业和 船 配市 场 ,提 升船舶 配套 能力 ,
◆ 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输 电工程 圆满完 延 伸船 舶产 业链 ;鼓 励 造 船 企 业 建 立现 代造 船 模 式 ,改革船 舶产 品设计 、生产 和经 营方 式 ,缩 短造 成孤岛运行满 负荷试验
◆ 中石 油拟扩建中哈原油管道
中石 油近 日与哈 萨克斯坦 国际石 油公 司签署 了
《 中国石 油天 然 气集 团公 司 与哈萨克 斯坦 国家石 油
程 的发展 、提 高线路 运行 的安全 可 靠性具有 重要 的 公 司关 于 中哈原油 管道扩 建原 则协议 》 ,这 意 味着 意义 。 同时 ,也 为我 国全面 掌握特 高压 电力变压 器 中国从 哈萨克斯坦进 口原 油量将进 一步提 高。 的核 心技术 、提 高特 高压 变压器 规模 化生产 制造 能
年风 电发 电量1 0 0 8 亿k w・ h ,比2 o 1 1 年增长4 1 % ,风 电 化 学品船 等特种船 舶和 低速 柴油机 、船 用柴 油机 曲 发 电量约 占全 国总上 网电量的2 . O % 。按 照我国火 电有 轴等 重 点产 品,全 面提 升 市场 竞争力 ;强化造 船业 关指标折算,2 0 l 2 - 的风 电发 电量相 当于节约燃煤5 # 2 8 6 准入 限制 ,鼓励兼 并 重组或 抱 团合 作 ,加 快造船 基 万t 标准煤 、用水 1 . 6 7 亿t ,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 4 5 4 万t 、 二氧化硫2 2 . 8 Xt 、烟尘4 万t 、氮氧化物2 4 . 2 万t 。
◆ 2 0 1 2 年全国风 电发 电量 同比增长4 1 %
据 国家风 电信息管理 中心2 o 1 2 # - 度风 电产 业信

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

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

2024—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推动国际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实施,加快船舶制造业绿色转型,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需求导向,突出场景牵引,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总装建造模式变革,加快船舶工业产品体系、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绿色转型,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中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动能、锻造新优势,提升船舶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水平,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船舶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坚持战略引领。

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聚焦现代船舶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将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行业发展战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坚持创新驱动。

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绿色产品和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制度创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工业深度融合,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协调,突出应用场景牵引,发挥制造企业和用户单位的双带动作用,处理好产业竞争力提升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船舶设计、制造、修理、拆解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面融入全球海事治理体系,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规则、标准、技术、产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为全球船舶工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加大船舶建设的措施

加大船舶建设的措施

加大船舶建设的措施
船舶建设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海
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大船舶建设的力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政策支持:加大对船舶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船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推广船舶建造技术:引进国际先进船舶建造技术和工艺,提高我国
造船业的技术水平,加快我国船舶设计、建造、装备制造、试验检验、航
行维修等方面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船舶管理制度:加强船舶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和管理,统
一船舶建设标准,提高船舶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

4.支持产业链发展:加大对船舶建设相关产业链的支持,鼓励发展与
船舶建设相关的设计、采购、制造、维修和后勤保障等配套产业,形成完
整的产业链,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

5.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对船舶建设的科技创新,推动关键技术的
突破,提高我国自主研发的能力,降低对海外技术依赖,提高船舶建设的
核心竞争力。

6.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船舶建设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
机构加强船舶建设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人
才队伍。

7.加大对海洋工程科技的投资:加强对海洋工程科技的研发和投资,
提高我国海洋船舶工程的建设水平,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8.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拓宽船舶建设的国际合作渠道,积极参与国际船舶建设合作项目,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在船舶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加大船舶建设的力度,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船舶建设的技术水平和产能,推动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船舶制造产业政策

船舶制造产业政策

船舶制造产业政策
一、产业规划
制定船舶制造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对船舶制造产业的投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二、投资政策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税收政策
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监管和执行力度,确保税收政策的落实到位。

四、环保政策
制定环保政策,加强对船舶制造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促进绿色发展,提高环保水平。

五、人才政策
制定人才政策,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和竞争力。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六、进出口政策
制定进出口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出口,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加强对进出口政策的监管和执行力度,确保进出口政策的落实到位。

七、监管政策
加强对船舶制造产业的监管和管理力度,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指导,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船舶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军民结合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

当前,国际主流船舶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急剧萎缩,世界造船业全面陷入困境,我国船舶工业正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是由大到强的战略机遇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为核心,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调结构、提质量、强品牌,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

把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向世界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前沿,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坚持深化融合。

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在船舶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全面推进军民融合;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方式变革方向,大力推进船舶中间产品智能制造,加快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坚持优化结构。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着力优化产能结构;着眼于当前和未来市场需求,面向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优化产品结构和能力布局。

船舶制造 产业政策

船舶制造 产业政策

船舶制造产业政策
我国针对船舶制造业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其中包括:
1. 《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

这个文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旨在加快船舶制造业的绿色转型。

文件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包括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体系、推动制造体系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强绿色发展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等。

文件中还提出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船用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国际同步,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

2. 其他相关政策。

为了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船舶工业生产过程的绿色低碳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这些政策通过加快推进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专项技术应用,构建高效低碳的能源利用体系,提高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等方式,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转型。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查阅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公告。

船舶修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船舶修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船舶修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不断推动船舶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化,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对船舶修造企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研判,积极开展行业综合提升整治,对基础条件差的“淘汰”类实施关停;初步建成绿色船舶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低散”企业兼并重组和搬迁入园,通过整治仍未能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予以关停淘汰;船舶工业布局得到优化,船厂生产基础、环保水平、安全生产和亩均效益等显著提高,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稳固。

二、实施范围行政域内的船舶修造企业。

三、实施步骤(一)全面摸底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12月)。

各地根据规模产值、亩均税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内容,对域内船企逐家进行排摸。

(二)研判部署阶段(2025年1月-3月)。

成立工作专班,全面部署船舶修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作。

各地相应成立工作专班,按照《船舶修造企业综合评价细则》,对辖区内的船企进行全面分析研判和对照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分类形成提升优化、整治改善、重组淘汰的“一企一策”,制定辖区内船企高质量发展“三个一批”实施方案。

(三)组织实施阶段(2025年4月-2025年12月)1.全面整改阶段(2025年4月-6月)(1)2025年4月-5月,各地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谋划绿色船舶产业园区建设方案,集中力量持续分类推进“一企一整”,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企业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部分基础条件极差的“重组淘汰”类企业的先行落实关停。

(2)2025年6月底前,推动“整治改善”类企业全部完成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点整治事项,规范安全环保生产。

推动“整治改善”类企业60%以上和“提升优化”类企业80%以上使用低VOC涂料产品,使用移动式漆雾收集装置,完成“安全生产标准三级企业”或“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申报。

2.深化推进阶段(2025年7月-12月)(1)2025年9月底前,推动“提升优化”类企业根据发展实际,先行完成一批数字车间、信息化生产管理、AR安全培训等代表性技改项目,并持续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推进造船强国实施方案全文

推进造船强国实施方案全文

推进造船强国实施方案全文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造船业的重要力量。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造船业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等方面仍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推进造船强国战略,实施更加明确、有力的方案。

二、总体目标。

推进造船强国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2035年,我国造船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球造船业的重要引领者和参与者。

三、关键任务。

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对船舶设计、制造、检测等关键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 完善产业链条。

优化造船产业布局,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

3. 提高品质标准。

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产品品质,确保造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培育人才队伍。

加强对造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团队。

5. 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船东、船厂的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全球化发展。

四、政策支持。

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 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企业制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能力。

4. 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市场的开拓。

五、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造船产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强对关键技术的保护,防止技术泄露和侵权行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3. 加强政策宣传,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决心。

六、实施路径。

1.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分工和责任人。

2. 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3. 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七、结语。

推进造船强国实施方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国造船业的跨越式发展。

船舶行业发展规划方案

船舶行业发展规划方案

船舶行业发展规划方案船舶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国际航运业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制定如下发展规划方案。

一、加大船舶技术研发力度。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针对当前行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船舶行业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船舶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绿色船舶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发展海工装备和船用设备制造业,提高配套能力。

加强企业间的产业链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积极引进高层次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出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建立健全船舶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行业人才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四、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加强国内市场建设,提升国内需求对船舶行业的支撑能力。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出口量,提升船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强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体系,提供船舶行业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船舶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六、加强行业监管和标准建设。

加强对船舶行业的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和行业标准体系,提高行业的规范和公平性。

推动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对接,促进行业技术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可以更好地推动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

船舶行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我们有信心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人才培养和市场开拓等手段,将船舶行业推向更加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广东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2019—2025年)

广东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2019—2025年)

附件12广东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我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智能船舶技术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绿色船舶在江河流域得到普及;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海洋工程等重点海工装备研发、制造和配套服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海工装备与船舶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4%以上;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到2025年,规模以上海工装备、船舶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xxx亿元、xxx亿元,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

(三)产品转型成效显著。

到2025年,智能船舶、智能产品由单一的散装货船拓展到油船、集装箱船、工程船等高端产品,智能化技术和智能产品得到进一步提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本土化设备平均装船率分别达到80%、60%和40%以上;海上浮式风电、波浪能发电装置、深水养殖平台、海洋渔业装备、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四)质量效率大幅提升。

到2025年,大型骨干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和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均达到97%,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水平不断提升;骨干船厂全面建立精益制造体系,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实现每修正总吨工时消耗降低20%以上,单位修正总吨综合能耗降低10%。

二、重点任务(一)抢占产业技术创新高地1.推动智能船舶技术创新发展。

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推动江苏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重装(2022)131号)精神,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53号)和《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关要求,围绕推动江苏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快推动新能源船舶产业链建设,加强产业链协同,大力发展绿色船舶、绿色造船、绿色航运、绿色配套,积极推动新能源船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市场引领,创新驱动。

聚焦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开展前瞻性技术攻关,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动力设备研发,加快成熟新能源技术工程化应用,补齐技术链与产业链短板。

统筹布局,开放合作。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体系化布局,统筹当前急需与长远发展,立足设计、建造、航运、保障体系等全产业链要素,积极构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加快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

标准引领,绿色安全。

立足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加强标准规范引领,夯实基础,实现规模化发展。

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船舶技术跨界融合,积极探索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场景支撑,示范推广。

立足场景应用,鼓励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新能源船舶自主发展。

扎实开展产业化应用,发挥市场牵引作用,制定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船舶有序发展。

船舶配套产业支持方案

船舶配套产业支持方案

船舶配套产业支持方案
为了促进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和提高船舶配套产业的水平,制定了以下的支持方案。

首先,加大船舶配套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船舶配套产业的财政投入,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负担。

同时,建立船舶配套产业的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船舶配套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加强船舶配套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鼓励船舶配套企业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项目。

设立资金奖励制度,对取得重要技术创新成果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支持。

再次,加强船舶配套产业的人才培养。

建立船舶配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与高校、职业学校合作,培养适应船舶配套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吸引更多人才从事船舶配套产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

此外,搭建船舶配套产业的交流平台。

举办行业展览、论坛和研讨会,为船舶配套企业提供交流、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国内外船舶配套产业的合作交流,提高船舶配套产业的整体水平。

最后,鼓励船舶配套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提供国际市场开拓的支持,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标准,推动企业产品的国际认证和国际化发展。

加强技术合作和项目对接,为企业
与国外同行进行合作创造条件。

总之,船舶配套产业是船舶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船舶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关键。

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和国际竞争等方面的支持,可以提高船舶配套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为船舶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船舶改造提升方案范本

船舶改造提升方案范本

船舶改造提升方案范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船舶改造提升方案的范本,旨在帮助管理者和工程师们制定适用于船舶改造项目的具体方案。

这个方案范本包括项目背景、目标、策略和实施步骤等关键内容。

2. 项目背景船舶改造是指对现有船只的结构、设备和系统进行升级、改进或改造,以提升船舶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

改造的目标可能包括提高船只的载货能力、航行速度、燃油效率等。

在制定船舶改造提升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项目背景。

这包括船只的类型、尺寸、年限、目前的使用状态等。

此外,还需要确定改造项目的预算、时间表和资源要求等。

3. 改造目标确定改造项目的目标是制定有效方案的关键一步。

改造目标应该明确并与项目背景相适应。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造目标范例:•提高船只的运行效率,降低燃油消耗。

•增大船只的载货能力,提高商业价值。

•提升船只的航行速度,缩短航行时间。

•强化船只的安全性能,满足新的安全要求。

4. 改造策略改造策略是指制定实现改造目标的具体方案和方法。

在制定改造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可行性等因素。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改造策略:4.1. 引入新技术改造项目可以利用最新的船舶工程技术,例如:新型推进系统、节能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通过引入新技术,船只的性能和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4.2. 改善结构设计通过对船只的结构设计进行改进,可以提高船只的载货能力、船身稳定性、抗风浪能力等。

例如,改善船只的外形设计、增加舱口尺寸、加强船体结构等。

4.3. 优化设备布局通过优化船只的设备布局,可以实现船只设备的合理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重新规划船上设备的位置、增加设备冗余度等。

5. 实施步骤制定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是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的关键所在。

以下是一般性的实施步骤:5.1. 项目可行性研究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是必要的。

项目可行性研究应该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资源可行性等方面的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船舶配套产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

船舶配套产业涉及面广、产品种类多,其中船用设备价值量最大,占全船总成本的40%-60%,是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的核心。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大国,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重点船用设备研制取得突破,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本土船用设备装船能力不断提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主要船用设备基本立足国内,是造船强国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船用设备发展滞后问题更为突出,已成为制约造船强国建设的主要瓶颈。

突出表现在,船用设备产业链不完善,研发能力亟待全面加强,本土品牌产品竞争力薄弱,系统集成和打包供货能力不足,缺乏规模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强企业。

实现造船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提高船用设备研制与服务能力,全面突破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瓶颈。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建设造船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尽快提升我国船用设备配套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航运和船舶制造的需求,支撑造船强国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目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以推动船舶配套产业链和价值链双升级为主线,实施“五大工程”,做强优势产品,改善薄弱环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业化船舶配套企业和系统集成供应商,全面提升我国船用设备核心发展能力,做大做强我国船舶配套产业。

(二)基本原则“十三五”期间我国船舶配套产业要按照“分类施策、创新驱动、系统推进、军民融合、开放合作”原则逐步推进。

分类施策:船用设备各类产品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差异大,对于采用专利技术生产或技术水平低的产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对已经实现产品研制,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产品,以产品系列化、提升质量品牌市场认可度和品牌价值为重点;对已突破关键技术,但装船率低的产品,以全面掌握设计制造技术、丰富产品型号、推动产品示范应用为重点,大幅提升我国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

创新驱动: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引导船舶配套企业及相关科研院所加强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和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促进重点船用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发展,加大满足国际新公约新规范新标准产品的创新力度。

系统推进:全面掌握核心设备设计制造技术,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

围绕核心设备逐步具备提供解决方案能力,实现系统集成、打包供货;推进整机产品与关重件协同发展,以整机产品带动关重件发展,使整机产品成为关重件研发应用的平台,从而带动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军民融合:大力发展军民两用船用设备及技术,加强船舶配套领域军民资源共享,在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全面推进军民融合,打造良性互动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促进高新技术军民双向转化、应用以及产业化,带动军、民船配套核心能力的同步提升。

开放合作: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力度,通过合资合作、引进专利技术、并购专业化公司、实施创新等多种形式,提升船舶配套薄弱领域的研发制造能力。

充分利用我国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发展成果,支持相关企业发展船舶配套产品。

加强重点船用设备研发和售后服务领域与国外企业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提高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价值增值能力。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船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体系,关键船用设备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船舶动力、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的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型谱完善,拥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实力的船用设备系统集成供应商;配套能力显著提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高技术船舶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船用设备关键零部件本土配套率达到80%,成为世界主要船用设备制造大国。

争取到2025年我国建成较为完善的船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体系,船舶配套能力全面提升,本土化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5%以上,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主要船用设备制造强国。

三、重点任务(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针对目前基本依靠引进技术或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的船用低速机、燃气轮机、喷水推进装置及油船货油区域相关设备,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展重点产品典型样机研制,攻克一批对产品技术水平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共性技术,掌握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满足市场需求的重大产品,大幅提升我国船舶配套产业的创新能力。

专栏1 船用设备创新工程重点提升船用低速机、燃气轮机、喷水推进装置及油船货油区域的舱室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

低速机:研制520mm缸径柴油机原理样机、工程样机各1型,400mm缸径双燃料原理样机、工程样机各1型,突破总体设计、高效清洁燃烧、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相关关重件研制。

燃气轮机:按照轻型和重型燃气轮机并行发展的战略部署,发展40兆瓦级间冷循环和简单循环燃气轮机技术和产品、300兆瓦级F级和400兆瓦级G/H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和产品,发展船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系统集成、叶片等核心配套技术和能力,建成燃气轮机试验电站并网试验运行。

发展和完善高水平的燃气轮机,创新研发体系。

喷水推进装置:研制10MW级喷水推进装置,具备工程应用条件,开展喷水推进装置的轻量化、高功率密度化、智能化、低噪音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20MW级范围内喷水推进装置系列化产品。

油船货油区域相关设备:重点开展惰性气体系统、油水界面探测仪及取样阀、洗舱机、油气回收系统、可燃气体探测、货油舱透气系统、排油监控系统、变风量空调等产品的研制。

到2020年,完成船用低速机2型原理样机和工程样机的研制,具备整机系列化开发和新一代低速机开发能力,关重件本土配套率达到80%以上;突破重型燃气轮机的关键技术,完成样机研制;完成燃气轮机试验电站建设并实现试验运行,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基本建成;形成20MW级范围内喷水推进装置配套能力,具备为4000吨级范围内高速船提供喷水推进装置能力;油船货油区域相关设备研制取得突破,大幅提高舱室设备配套能力。

(二)开展质量品牌建设针对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已实现研发制造,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装船的船用中高速机、电力推进系统、甲板机械等产品,重点提升质量品牌竞争力,扩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

提升数字化集成化设计水平,开展设备轻量化、模块化、节能环保、智能化开发,完善产品系列;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和使用寿命,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加强关键技术与产品试验验证能力建设;提高产品全寿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建立覆盖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

专栏2 船用设备质量品牌工程支持中高速机、电力推进系统、甲板机械制造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监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可靠性;建设试验验证条件,建设整机、关键系统及零部件综合性能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平台,完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实验平台和专项检测平台,建成协同设计和数据系统平台;开展系列产品开发:中速机:开发210mm、260mm、320mm、390mm缸径中速柴油机系列机型,功率范围1300kw-17000kw,形成我国高性能中速柴油机主力型谱;开发相关缸径范围的中速气体机和双燃料机产品。

高速机:开发130mm、170mm缸径范围,功率范围涵盖250kw-4000kw的系列高速柴油机机型,形成我国高性能高速柴油机主力型谱;开发相关缸径范围的高速气体机和双燃料机产品。

电力推进系统:开发20MW级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及低谐波变频器、永磁电动机和断路器等关键设备系列化产品,具备工程应用条件;开展船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研究。

甲板机械:开发满足集装箱船要求的45t、60t 主要规格及全系列的电动甲板吊机;开展低温传动、智能控制、密封等特种甲板机械关键技术研究;完善满足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要求的ø46mm-ø142mm链径全电液锚绞机和电动锚绞机系列;开展满足三大主流船型要求的600knm-6000knm全系列柱塞式舵机和转叶式舵机研制,具备舵机、舵承及操舵系统集成供货能力;开展极地甲板机械,具有恒张力、主动波浪补偿功能的超大型特种锚机绞车,及绿色节能、智能化甲板机械等新型产品研制。

到2020年,中高速机型谱完善,品牌中高速柴油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

具备电力推进系统集成供货能力,产品系列完善,部分品牌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

吊机、锚绞机、舵机等甲板机械部分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具备为极地航行船舶、豪华邮轮、深远海工程船舶提供特种甲板机械设备能力。

(三)大力推动示范应用瞄准已经突破关键技术和实现工程样机研制,但装船率低的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领域的产品,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力量重点围绕大功率吊舱式推进器、液货装卸产品及系统、安全环保舱室设备、主要基础通导设备、智能化航行管理相关设备等核心产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首台(套)推广和产业化示范应用,从满足内河、公务、沿海船舶需求入手,实现批量装配,形成一定示范效应后,逐步实现远洋船装船突破。

专栏3 船用设备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大功率吊舱式推进器、液货装卸产品及系统、安全环保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的工程化和商品化技术研究,开展示范应用。

大功率吊舱式推进器:开展低压690V、3MW级吊舱推进器工程化研制与示范应用;中压3300V、7MW级吊舱式推进器样机研制与示范应用。

液货装卸产品及系统:开展单泵排量为500m3/h~6000m3/h,额定扬程为120mlc~150mlc,满足30万吨级及以下原油船、原油/成品油船要求的货油泵系统研制与示范应用;开展单泵排量为50m3/h~2000m3/h,额定扬程为100mlc~150mlc,满足各类成品/化学品船要求的电动深井泵、液压潜液泵系统的研制与示范应用。

安全环保舱室设备:开展污水除磷脱氮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及水质监控技术研究;开展海水淡化装备、消防灭火装置、油水分离器、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压载水处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新型垃圾焚烧系统质量和可靠性技术研究及样机示范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