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前燕的用人政策
魏晋南北朝选举用人制度述论
魏晋南北朝选举用人制度述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转型最为激烈、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表现古代选拔、用人制度的最高形态。
在这一时期,尤其是南朝时期,官吏的择优录用、德才兼备的考核以及家庭背景对文官的影响,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选拔用人制度,它反映了政治制度及社会伦理、价值观及文化观念,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制度(一)民众择优录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官吏择优录用,宋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苏轼对官吏择优录用的看法:“今之录官者,择手以求贤,众中若有贤者,然后其任之,得以警示以考毕士,此谓仁政”。
从宋代苏轼的言论可以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择优录用既是官吏择优录用的原则,也是关于官吏择优录用的一种实践活动,即“择手以求贤”,以期招聘到有才能、有道德等优秀官吏。
(二)考核德才兼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考核侧重考核德行,如叱咤经纶就是“传统的官吏德行标准化考核”;另外,康熙、乾隆时期也结合了“文才才绩考察”,将官吏考核纳入到“文学、古文、方术”等方面,体现了官吏选拔用人制度的“德才兼备”特色。
(三)家庭背景对文官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背景对文官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比如贵族家庭出身的官吏一般比较容易被录取,并且在官吏考核中有一定的优势地位;而且贵族家庭出身的文官,还会有一定的优势,如更高的薪水、更多的福利、权力等。
三、结语从上述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择优录用考核德才兼备以及家庭背景的综合考量,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选拔用人制度,它反映了政治制度及社会伦理、价值观及文化观念,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选拔用人制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官吏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发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过秦论用人的表现
过秦论用人的表现一、引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一中国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一,其中之一就是通过用人之道来巩固政权。
本文将探讨秦朝过秦论用人的表现,从中看出秦朝统治者的智慧和才干。
二、秦朝的用人之道2.1 选拔人才的标准秦朝在选拔人才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他们注重能力和忠诚度的结合。
秦朝统治者注重实际能力,不拘泥于出身和社会地位。
他们以身边的官员为榜样,要求下属有才干和忠诚度。
2.2 重用人才的原则秦朝重用人才的原则是以功绩为重。
无论是出身低贱还是贵族子弟,只要能够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就会得到重用。
这种原则不仅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2.3 用人环境的创造秦朝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用人环境。
他们建立了官吏考核制度,推行了薪俸制度,并设立了官员晋升的途径。
这样一来,人才就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有了晋升的机会,进一步增加了人才的积极性。
三、秦始皇的用人之道3.1 重用李斯秦始皇非常重用李斯,将其任命为丞相,成为秦朝的决策者之一。
李斯不仅有才干,而且忠诚于秦始皇。
他在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秦朝的统一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3.2 任用蒙恬秦始皇任用了蒙恬为将军,他是一位出身低贱的将领,但却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
蒙恬在边防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秦朝的安全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3.3 重用李斯与蒙恬的意义秦始皇重用李斯和蒙恬,体现了他对人才的敏锐眼光和正确判断力。
他们的任用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对秦朝统治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秦朝用人之道的启示4.1 重视人才培养秦朝的用人之道告诉我们,重视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关键。
只有注重选拔、培养和重用人才,才能激发人才的潜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4.2 公正公平的选拔机制秦朝建立了公正公平的选拔机制,不拘泥于出身和社会地位。
这种机制为人才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也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就封裕上书论前燕慕容皇光时期的经济政策
第18卷第3期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V o l.18.N o.3JOU RNAL O F XU CHAN G NORM AL COLL EGE N o.3.1999就封裕上书论前燕慕容皇光时期的经济政策[韩国] 池培善 一、前言本文通过分析慕容皇光在位时期,记室参军封裕的上书来探讨前燕的社会经济状况,试图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解答北方游牧民族进出中原之后,异民族以何种形态发展国家。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研究者,都引用了封裕的上书[1],这充分说明封裕的上书,对把握当时社会经济问题,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而封裕的上书,多大程度上显示了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前燕慕容皇光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政策?本研究将对此作出重要的结论。
二、慕容皇光即位初的状况337年9月,慕容皇光称王建立了前燕王国[2]。
咸康七年(341)东晋册封慕容皇光为燕王,这时是前燕向王国突越的起点。
341年,慕容皇光为使自己的国家以新的面貌进出中原,定都龙城[3]。
当年7月前燕主簿刘翔到东晋朝廷,得到了封慕容皇光为燕王的诏书[4]。
从这时起,慕容皇光的前燕对内对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王国。
咸康七年起,前燕积极推进对外扩张政策。
同年10月,慕容皇光封慕容恪为渡辽将军,对高句丽进行攻击[5]。
咸康八年10月,把都城从棘城迁到龙城。
前燕慕容皇光听取自己的庶兄慕容翰的建议,做好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准备。
迁都龙城以后,同年11月起,燕王慕容皇光亲自参加对高句丽的进攻。
史记如下: 率劲率四万,入自南陕,以伐宇文、高句丽,又使翰及子垂为前锋,遣长史王寓等勒众万五千,从北置而进。
高句丽王钊谓慕容皇光军之从北路也,乃遣其弟武统精锐五万距北置,躬率弱卒以防南陕。
翰与钊战于木底,大败之,乘胜遂入丸都,钊单马而遁。
皇光掘钊父利墓,载其尸并其母妻珍宝,掠男女五万余口,焚其宫室,毁丸都而归。
明年,钊遣使称臣于皇光,贡其方物,乃归其父尸[6]。
上述史料说明了从打败高句丽为起点,前燕开始了他的领土扩张,有关这段史实的研究有很多[7],下面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历史趣谈:前燕高祖慕容廆:慕容家从此进入中国历史舞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前燕高祖慕容廆:慕容家从此进入中国历史舞台导语:慕容廆(269年―333年),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慕容廆(269年―333年),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是其庶兄。
五胡乱始时期,慕容廆遂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自称鲜卑大单于。
慕容廆政事修明,爱护人才,故士大夫和民众多归附之。
东晋太兴三年(321年),受东晋政府命为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封辽东公。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谥号襄公。
永和八年(352年),其孙慕容俊称帝,追谥慕容廆为武宣皇帝,庙号高祖。
继承父位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支,慕容廆的曾祖父莫护跋,三国曹魏初年率诸部由鲜卑山(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入居辽西地区。
景初二年(238年),莫护跋助司马懿征讨辽东太守公孙渊有功,拜率义王,建国于棘城之北。
慕容姓氏的由来有二说,一说是莫护跋好戴步摇冠,步摇的音讹为慕容;一说是莫护跋仰慕天地二仪之德,继承日月星三光之容,便以慕容为氏。
二说无论孰是,均是鲜卑族趋向汉化的反映。
慕容廆的祖父慕容木延,是左贤王。
父亲慕容涉归,西晋时因保全柳城(今辽宁朝阳地区)之功,被封为鲜卑单于,由棘城迁至汉族聚居的辽东北部,于是更加速了其汉化的进程。
慕容廆年少时就身材魁伟,容貌俊美,身高八尺,雄伟出众有器度。
安北将军张华素有识别人才的能力,慕容魔少年时前往拜见张华,张华惊叹他是奇才,对他说:“你成人后必定成为治世之才和匡救时难的人。
”接着把自己用的簪帻赠送给慕容廆,结为挚友而道别。
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慕容涉归去世,其弟慕容生活常识分享。
试论十六国时期前燕的人口管理
迁徙时间 太康六年( 285)
迁徙对象 夫余
永嘉五年( 311) 太兴二年( 319) 永昌元年( 322)
鲜 卑 素 连 、木 津 部 高句丽 段末柸
迁徙人数 万余人 不详 千余家 千余家
迁徙地 棘城 棘城 棘城 棘城
资料来源 《晋 书 》卷 九 七 《夫 余 国 传 》、
卷 一 〇 八 《慕 容 廆 载 记 》 《晋 书 》卷 一 〇 八 《慕 容 廆 载 记 》 《资 治 通 鉴 》卷 八 七 晋 永 嘉 五 年 《资 治 通 鉴 》卷 九 一 晋 太 兴 二 年 《晋 书 》卷 一 〇 八 《慕 容 廆 载 记 》 《资 治 通 鉴 》卷 九 二 晋 永 昌 二 年
以上即为文献所见的前燕初起直到灭于前秦期间 人口迁徙的大致情况.当然, 我们无法排除由于史 家疏略而遗漏的情况。比如, 慕容廆与宇文鲜卑有 怨, 曾请求西晋派兵助其进攻宇文部, 遭到西晋政 府的拒绝, 于是“廆怒, 入寇辽西, 杀略甚众。帝遣 幽州诸军讨廆, 战于肥如, 廆众大败。自后, 复掠昌 黎, 每岁不绝”②。慕容廆这种连续性的劫掠行动中 应该也有掳掠人口的情况, 可能是规模较小, 故史 家未做具体的记载。
·33·
东北史地 2008 年第 4 期
发现, 民众对于迁徙往往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慕 容儁这一次并不是要迁徙人口, 却引发了民间的 骚动,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前燕就必须采取较为谨 慎的办法。晋永和七年( 351) , 慕容儁派慕容恪攻 打中山, 冉闵中山太守侯龛投降, “恪入中山, 迁其 将帅、土豪数十家诣蓟, 余皆安堵; 军令严明, 秋豪 不犯”。⑤对于新征服地区的人口迁徙, 前燕都以稳 定民心和当地的社会秩序为首要原则, 同时又注 意对其中的强势群体的控制, 以利于自己的统治。 在前燕原有统治区域内, 对于人口迁徙同样不能 贸然行事。慕容儁迁都蓟后, 也将原龙城民众迁往 蓟。《资治通鉴》卷九九晋永和八年载: “( 三月) 乙 巳, 燕王俊还蓟, 稍徙军中文武兵民家属于蓟。”胡 三省注曰: “自北徙其家属而南, 又恐其怀居而无 乐迁之心, 故稍徙之。”胡三省的解释是正确的, 慕 容儁正是认识到民众安土重迁的心理, 为安定民 心, 故采取变通的办法, 对龙城居民分批次地迁徙 到新都蓟城。
春秋战国时期的用人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的用人政策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充满战争和政治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人才备受重视,各种用人政策也不断推陈出新。
本文将从用人政策的角度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选拔、任用和管理方式。
一、人才选拔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
不同的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选拔方式。
比如,齐国的鲁班,是以木匠的名义从各地招聘木匠,然后选拔具备过人才能的人,最终成为了齐国的名匠。
而现在我们还常用的孔门五经中的语录,也是孔子为选拔人才而编纂的。
这些可以说是一些较为基本的选拔方式。
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还会通过背景调查、性格测试、才艺考核等方式来对人才进行评估。
齐国的田和李克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田和被认为是齐国史学家中的佼佼者,他能够对国家的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因此广受重用。
李克则是因为他善于驾车,于是受到了齐国国君的赏识和任用。
二、任用和提拔任用和推荐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用人政策。
很多国家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推荐或引荐人才。
比如,齐国的田和曾经推荐过一个外国人叫做仲由,仲由非常受到国君的信任,在接下来的几次外交和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常常成为人才的机遇。
比如,赵国的申错就是靠着在灭亡晋国的战争中大显身手而成名的。
而在魏国的李克刚到魏国的时候并没有过高的地位,可是在一次战斗中,他斩杀了敌军将领,成为了赢得胜利的关键人物。
之后,他的身份逐渐提高,成为魏国一位重要的将领和官员。
三、管理和奖励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管理和奖励也非常重要。
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人才,国家会给与适当的官位和薪资待遇。
比如,齐国的鲁班入选齐国的名士,成为了名闻遐迩的大匠,享受国家的礼遇和待遇。
而赵国的申错,则被任命为赵国的上将军。
这些和其他的待遇可以说是在当时非常高的奖励。
除此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还会为人才提供一些其他的福利,比如土地、房屋、家具等等。
战国时燕对北狄的民族政策
战国时燕对北狄的民族政策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同时也是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燕国的始封地在今北京房山县琉璃河遗址[1]地处周之东北,与中原各诸侯国相距甚远,但是却与北方诸民族相距较近,因此其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本文就其对东胡、山戎及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政策做一简要分析。
一、防狄。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因此名族关系也不可能平等,所以战国时普遍存在歧视少数民族的情况,在一些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将戎狄比作豺狼的记载。
因此对北方民族存在防备心理也是必然的。
一方面,燕国的建立本来就有藩屏周室、镇抚夷狄的目的,燕国可“北结肃慎,南联齐鲁,北控山戎,东南威慑徐淮夷残部,西与宗周合围殷商遗民”[2],因此对“北狄”的防备是其必然政策。
另一方面,在燕国打败东胡后,迫其“北退千余里”,但仍没有彻底消灭东胡,于是燕国就采取修筑长城的措施来巩固新占土地,防其卷土重来。
燕长城西起上谷郡的造阳(今河北怀来县境),东抵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县),在朝鲜半岛还有被朝鲜学者称为“大宁江长城”的一段,在长城沿线,燕国还修筑了卫城和烽火台,因此构筑起燕国在北方的防御体系。
二、和狄。
为使东胡不再侵扰燕国边境地区,燕昭王与东胡讲和,双方互派人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
”燕昭王派名将秦开前往东胡做人质,东胡人并未意识到这个所谓的人质实际上是军事间谍。
秦开在东胡秘密观察东胡人的一切,尤其是战术。
这样既使燕国有了励精图治的时机,又了解了东胡的情况,于是在打败了齐国后就召回了秦开进攻东胡。
三、伐狄。
摸清了东胡虚实的秦开,被燕昭王召回了国内,开始了发动进攻东胡的战争,使东胡又回到了西拉木伦河一带,从而拓疆千里。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开)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
商鞅变法选拔人才措施
商鞅变法选拔人才措施
商鞅变法选拔人才措施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变革,为秦国成功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而对于商鞅变法选拔人才的措施,则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商鞅变法选拔人才措施的具体内容:
一、凭才任官
商鞅变法推崇以才材为重,取消了以世袭、贵族出身来享有高官厚禄的制度,取而代之的是让人们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
凭借手中真正的技能和能力,就有了机会得到高位和优厚待遇。
二、平反显贵
商鞅变法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的统治地位,许多民间才俊能够受到重用,他们不再受到阶层之间的界限所限制,被赋予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同时,商鞅变法对之前被流放或不得志的知名人物进行了平反,让他们重新获得了翻身的机会。
三、任人唯贤
商鞅变法实施了任人唯贤的政策,只重视官员的能力和成就,而不在意其出身和身份,因此无论是穷人、市民还是少数民族中的才俊都得到了平等的机会,这样使得更多的才能被发掘和利用。
四、选拔人才多元化
商鞅变法实行了多元化的选拔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来选拔人才,比如选拔有才干的地方长官、刺探异邦政策情报的间谍、招募优秀士兵和儒者等等,不把人才的发掘限制在某一区域或某一集团内部。
五、考核分等
商鞅变法还通过考察分等的方式,来确保选拔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华和能力。
商鞅变法设立了礼乐、经学、法学三科,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国子监或者太学去深造,来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修养,以便长期致力于国家的发展。
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社会上对于选拔人才的要求逐渐升高,人才的选拔标准不断提高,这样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试论中国古代用人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魏 晋 南 北 朝 实 行 的 九 品 中 正制 ,实 际上 是 一 种 发 展 了 的 察 举制 :1 九 品 中正 制 规 定 设立 专 典 选 政 的 中正 官 ; )中正 ) 2
官主要 负责 品定士人 的资格 , 作为任官 的依据 , 此举实开 了后 世举士举官分途之先河。九品中正立制之初 , 有选 贤用 意 , 虽 但不久 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以至 出现 了 “ 上品无寒 门, 下品无势族” 的现象。这种制度 实际是按 门第高低作为用 人的标准 , 以它加速了政治的腐败 , 所 至南朝末年开始衰落 。
世官制 时代 , 职被限定在贵族 范围内 , 官 所谓公 门有公 , 卿门有卿 , 贱有常辱 , 贵有常荣, 便是当时社会的写照。 尽管世 官不一定非得世位 , 而且贵 胄子弟继承父祖 封地 和权位之前 , 必须在官办 的学校里接受教育 ,但官 贵之子恒为官贵却是无
法 突破 的铁 律 。春 秋 时 期 , 贤思 想 显 著 发 展 , 官 制 开 始 衰 明 世
古 人 云 : 政 以得 贤为 本 ” “ “ , 为政 之 本 在 于任 贤 ” 我 国古 。 代 , 治 主 义一 直 占 据 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导 地 位 , 谓 “ 乱 君 , 乱 国 , 人 所 有 无 有 治 人 , 治 法 ” 其颇 具 代 表 性 的 观点 。由于 重人 治 , 以对 用 无 是 所
途 。选用官吏包含着学校育 才 、 科举选才 、 铨叙用才三个完 和竞争性 , 为封建专 制政治带来某种生机 , 为我 国封建时代 成
时朝 , 由于商鞅 变法 , 军功逐步成为 爵位 大小 的标准 , 军功增
强了新兴地 主阶级的势力 ,豪强地主政治 由此成为东汉 的显
燕国君主燕昭王的故事
燕国君主燕昭王的故事燕昭襄王,春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
史称燕昭襄王,简称昭王或襄王。
那么关于燕昭王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燕昭王招贤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燕昭王招贤的故事燕昭王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国君,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他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招贤了。
关于燕昭王招贤的故事有很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就是燕昭王高筑黄金台的故事了。
说到这个故事,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这个人就是郭隗,郭隗是燕国的大臣,他是燕昭王的客卿。
郭隗是中国的历史上第一个十分有光芒的姓郭的人,而使他闻名于世的事就和燕昭王有关。
当时燕昭王刚即位,他很想广泛的招纳贤德的人来帮他兴国复仇,可是他不知道该用什么好的办法来招纳贤德的人,于是他就问了郭隗。
郭隗和他说如果真的是想要纳贤的话,先从他开始吧。
郭隗对燕昭王解释说,如果燕昭王很重视不是很有才的郭隗,那么那些有贤德的人听说了,便会都到您这来了。
燕昭王听了郭隗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为郭隗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挑了一个吉祥的日子,将郭隗请到了新宫殿里,并且还每天很恭敬地去拜见他。
之后燕昭王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在高台山,他放置了几千两的黄金,把这些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所以这座高台就成了后来有名的“黄金台”。
之后,果真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来到了燕昭王的身边,其实当初郭隗在为燕昭王献计的时候,还为他讲了很多的话,这些话也成了燕昭王愿意听从他建议的理由。
燕昭王求贤的故事当时郭隗先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古代,有一个国君十分喜欢千里马,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他可以派人到处寻找千里马的踪影,坚持了三年之久,无奈还是没有找到。
有一个侍臣听说远处有一个地方有一匹很名贵的千里马,便对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的金子,他就可以将千里马带回来。
那个国君一听,欣然答应了。
不想那个侍臣赶到那的时候千里马得病死了,侍臣觉得自己空手回去也不好对国君交代,所以他花了五百两金子买了马骨。
辛谠传文言文翻译答案
谠尝游于燕,燕王闻其名,召见之,问以治国之道。
谠对曰:“治国之道,在于用人。
用人之道,在于任贤才,去庸愚。
贤才者,国之栋梁,庸愚者,国之赘疣。
君若能用贤才,去庸愚,则国家可兴;若用庸愚,去贤才,则国家必衰。
”燕王大悦,遂用谠为相国。
谠在相位,勤政爱民,政事修举,百姓安居乐业。
谠又荐举贤才,使国家政治日益清明。
燕王感激,赐谠黄金千两,马百匹,以示宠信。
谠辞谢不受,曰:“臣受恩深重,不敢受赐。
臣所以得任相国,皆因陛下知人善任,臣何功之有?陛下若以臣为贤,宜以贤自处;若以臣为不肖,宜以不肖自处。
臣不敢贪天之功,以自盈满。
”燕王益敬重谠,曰:“子真之贤,朕已深知。
朕欲以子真为相,非为赏赐,实为治国之道。
子真不受,是朕之过也。
”谠曰:“臣不敢辞,然臣有二事,愿陛下裁之。
一者,臣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臣与陛下,君子之交也。
陛下若以臣为小人,则臣不敢与陛下为交;若以臣为君子,则臣不敢辞相国之任。
”燕王曰:“朕与子真,何人之交不可?子真之贤,朕已深知。
子真不受,是朕之过也。
”谠又曰:“臣有二子,皆贤良。
愿陛下以一子为嗣,以承继燕国之业。
”燕王曰:“子真之贤,朕已深知。
然朕有子,岂可废之?子真之请,朕当从之。
”谠曰:“陛下既允臣请,臣愿为陛下养子,以尽臣子之礼。
”燕王曰:“子真之诚,朕已感之。
朕岂可负子真?朕当以子真为嗣,以承继燕国之业。
”谠感其诚,遂为燕王养子,官至丞相。
谠在相位,以仁政爱人,政事修举,百姓安居乐业。
燕王甚嘉之,曰:“子真之贤,国之宝也。
”谠卒,燕王哀痛,辍朝三日。
谠之墓,后世称为“辛谠墓”,以纪念其贤。
译文:辛谠,字子真,广陵人。
自幼丧父,家境贫寒,然而志向高远,好学不倦。
十七岁时,到齐国游学,跟随老师学习,广泛阅读群书,无所不通。
辛谠性格刚直,不趋炎附势,与人交往以诚相待,因此受到众人的尊敬。
辛谠曾游历到燕国,燕王听闻他的名声,召见他,询问治国之道。
辛谠回答说:“治国之道,在于用人。
武则天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
武则天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摘要】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非常值得探讨。
她重用贤能,严格选拔人才,注重个人能力,善用谋士,甚至重用女性官员,突破了传统观念。
这些用人策略在武则天的治国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她治国的成功基础。
武则天治国理政的背景和其统治特点使得她更加注重用人,使能人才尽快得以施展其才能,为她的政治事业带来了可观的成果。
用人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武则天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独特而且高效的用人策略,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开创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
【关键词】武则天,治国理政,用人策略,贤能,人才选拔,个人能力,谋士,女性官员,成功之处,背景,统治特点,重要性。
1. 引言1.1 武则天治国理政的背景武则天(624年-705年),原名武曌,隋朝仁寿元年(601年)时出生于唐朝宜州人(今陕西延安)。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登基为皇帝的女性,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外祖父杨坚的家族中长大,她的祖父杨荣曾是隋朝的将领,对她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李渊建立唐朝后,武则天加入了宫廷,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太宗的赏识,并成为太宗的贵妃。
在太宗去世后,武则天继续留在宫廷,成为唐高宗的贵妃。
武则天在唐高宗去世后,通过巧妙的权谋和政治手腕,成功登基为皇帝,开创了武周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她以铁腕治国,实施一系列政治改革,推动了唐朝的繁荣和稳定。
在她的统治下,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繁盛,奠定了唐朝的盛世。
1.2 武则天的统治特点1. 高度集权:武则天通过建立自己的卫队和情报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她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政权。
2. 强调礼法:武则天致力于恢复和发扬儒家礼法,提倡尊孝道、尚德行,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3. 勤政爱民:武则天重视政治才能和勤政爱民的官员,奖励忠诚直言的臣子,惩罚贪污腐化的官员,保障百姓利益。
论秦朝官吏选拔任用制度
影响 ①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 ②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特点
贵族政权
①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 对服从中央 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 国家的统一
官僚政治
第二章 秦官吏选拔任用制度的特点
一、打破家法常规,注重人才至上 二、官吏选拔以功、能而论 三、官吏以文法吏为核心
第三章 军功爵制度
一、军功爵制度概述 二、军功爵制度的影响
二、秦官吏制度的改革
1.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
2.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分封制
基础 ①与宗法制相联系 ②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官吏 ①诸侯王位世袭, ②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郡县制
①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 行②按地域划分的
①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 位概不世袭 ②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前1600 前1046
前770
前476 前221
宗法制、分封制、世亲世禄
商鞅变法 前356
贵族政治
分封制为秦及其他诸侯国的官 吏制度。宗法制则为分封制的实 行提供了分封的原则和方法。
诸侯架空天子。 卿大夫架空诸侯。 逐级分割封地和势力范围。
弊端:不利于国家统一。任人唯亲,贵族阶级垄断国家 政权,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任用,阻断了人才入仕升迁的 通道。一、平步青云,破格擢用。二、推心置腹,“委国而听之不疑”
三、注重礼数周全。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 书法家。最高官职 :左丞相。,曾拜荀子为师,后去秦国发 展受到吕不韦赏识,受益于客卿制度。 李斯所经历“ 客—舍人— 郎—长史— 客抑—廷升—垂相” 这一入仕升迁过程。
客卿制度意义
董彦 MZ150129
秦王嬴政于公元 前221年消灭六国, 统一中国。
前燕政权与士族关系
互相影响
前燕政权与士族的互动关系 对双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 层面,还涉及到文化、经济
等方面。
互相渗透
前燕政权与士族在历史发展 过程中逐渐互相渗透,士族 开始参与政治决策,而政权 也开始对士族进行管理。
前燕政权与士族关系的深远影响评价
政治格局
前燕政权与士族的关系对当时的 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 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力的分 配和政治利益的交换上。
建立背景
在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了汉赵政权,开始了五胡十六国的序幕。在这 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相互间战争不断,社会经济和文化遭 到了严重的破坏。
前燕政权的政治环境
政治制度
前燕政权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即 以世族为统治基础,官员由世族 推荐和皇帝任命。
统治方式
前燕政权的统治方式是集权和分 权相结合,皇帝拥有最高权力, 但地方官员和世族有一定的自治 权。
社会结构
前燕政权与士族的关系对社会结 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 响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 阶级关系的形成上。
文化传承
前燕政权与士族的关系对文化传 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 响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和融合上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前燕政权与士族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 多个方面。例如,前燕政权在限制和 削弱士族势力的同时,也需要在一定 程度上依赖士族势力的支持。
VS
前燕政权与士族关系的多变性表现在 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例如,在政治 稳定时期,前燕政权可能会加强对士 族势力的限制和削弱;而在社会动荡 时期,前燕政权可能会需要士族势力 的支持来维护自身稳定。
前燕政权的经济与社会状况
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燕策引言《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略和智慧的古代典籍。
其中,燕国策作为其中的一篇,记载了燕国在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的策略。
本文将以《战国策燕策》为主题,探讨燕国在战国时期的策略和智慧。
一、燕国的背景燕国位于中国北方,是战国时期六大国之一。
燕国的统治地区辽阔,与各国接壤,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口。
然而,燕国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政治上相对薄弱,实力不强。
面对其他强大的国家,燕国如何制定策略,保护自己的领土和利益呢?二、燕国的政治策略燕国在战国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策略,以巩固自己的国家地位。
首先,燕国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政策,与周边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减少敌对势力。
其次,燕国通过改革内政,加强国家统一的力度,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
此外,燕国还重视人才的选拔,建立了严格的选拔机制,吸引了许多智者和贤士前来燕国效力。
三、燕国的军事策略在军事方面,燕国采取了多种策略来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
首先,燕国发展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一支精锐的军队。
其次,燕国注重军事训练和技术的提升,不断改进战术和武器装备。
此外,燕国还善于运用谋略,采取奇袭和伏击等战术,取得了不少战役的胜利。
四、燕国的外交策略燕国在战国时期注重外交,通过与其他国家间的外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燕国不仅与强大的国家建立了联盟,共同对抗敌对势力,还与弱小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争取他们的支持。
此外,燕国还善于运用分化、联合等手段,巧妙地在其他国家间制造矛盾,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五、燕国的成功之处燕国在战国时期的策略和智慧为其保卫了领土和利益,确保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燕国通过政治改革,加强内政,提高治理能力,稳定了国家的统一。
此外,燕国在军事方面的策略,使其取得了不少战役的胜利,保护了自己的国家安全。
同时,燕国注重外交手段,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有效维护了自己的国家利益。
六、燕国的启示《战国策燕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首先,政治的改革和内政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高考三国历史知识点:三国的政治、经济
高考三国历史知识点:三国的政治、经济高考三国历史知识点:三国的政治、经济1. 魏曹魏占据黄河流域,这里地区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人才也很多,曹操实行了不少比较有益的政策,所以曹魏在三国中最强大。
今举两项政策述下:“唯才是举”与“九品中正”曹操的用人政策就是所谓“唯才是举”,这是用人政策的一大改革。
他反对东汉时期的把所谓“门第”、“道德”作为用人的主要标准,而主张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不论品德如何,都可重用。
他先后杀掉了不顺从于他的名士孔融、杨修等人,擢用了不少庶族平民出身的有才之士。
这种用人政策的实施,是对东汉近二百年来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的一次重大打击;也为曹操建立他的强有力的统治集团选拔了不少有用的人才。
曹操死,曹丕称帝,用“九品中正制”以选拔官吏。
就是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有才能的士人,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这与其父的“唯才是举”政策的精神是一致的。
屯田与水利:黄巾起义失败以后,中原地区长期陷入军阀混战的状态。
不仅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就是各地军阀也严重缺粮。
如“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shèn甚);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luǒ螺)。
”曹操的军队还有吃人肉干的。
曹操为了解决军粮问题,于公元196年开始在都城许县屯田。
后来又下令在各郡国屯田。
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
民屯的屯田民由国家拨给田地,按军事编制。
地租率:用官牛的,官得产粮的六分,民得四分;不用官牛的,对分。
屯田民有国家组织、保护,还供给耕牛、种子等,又无徭役苛扰,可以安心生产。
史载,建安元年(196年),“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石)。
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
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军屯是以士卒屯田,用“十二分休”制,即每十人中,有八人佃耕,二人巡守。
史载,邓艾在淮水流域屯田,用五万人,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绵亘四百余里,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
读《资治通鉴》之燕昭王能够成功的要领
读《资治通鉴》之燕昭王能够成功的要领《资治通鉴》第三卷周纪三【原文】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昭王,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
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
’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
于是士争趣燕。
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
昭王以乐毅为亚卿,任以国政。
【译文】燕国族人共同把太子姬平拥立为燕昭王。
昭王即位是在燕国被攻破之后。
他亲自哀悼死去的人,慰问孤身的百姓,和百姓同甘共苦,降低自己的身份,以厚禄寻求贤能的人才。
对郭隗说:“齐国趁我国内乱而攻破燕国。
我深知燕国国土狭小、国力贫弱,没有报仇的能力;然而如果真的能求得贤士一起治理政事,一雪先王的屈辱,这是我的心愿。
先生如果遇到合适的人,我一定要亲自侍奉他。
”郭隗说:“古时候有一位君王派涓人带着千斤黄金求购千里马,找到一匹千里马却已经死了,就花了五百斤黄金把马头买回去。
国君非常愤怒,涓人说:‘连死的千里马都买,更别说是活马了!千里马很快就会得到了。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马。
如今大王你要招揽贤士,应该先从厚待我开始,那些比我贤良的人,难道会因路途遥远就不来吗!”于是燕昭王给郭隗重修宫室,以尊奉老师的礼节对他。
从这以后,贤德之士都争先到燕国:乐毅由魏国而来,剧辛自赵国而来。
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亚卿,把国家大权委托给他。
【材料解析】燕王哙听人蛊惑将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太子不服气,于是纠集一批死士跟子之内斗,导致燕国国内发生大暴乱,死伤几万人,齐国趁此机会大举进攻燕国,在燕都蓟城烧杀抢掠,最后齐国军队带着燕国百年积累的财富凯旋而归。
有人欢笑有人哭,齐国那边载歌载舞,燕国这边却是国破家亡,燕都蓟城宛如人间地狱,研招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继位,留给燕昭王的是一个破碎的家园,是一个烂摊子,内忧外患,任重道远。
[六国,时期,政策]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的侨置政策的分析与研究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的侨置政策的分析与研究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走向衰落,五胡相继入主中原。
匈奴人刘渊建汉,氏人李雄在四川建立成汉政权,司马睿在江南再续正统,东晋十六国时代开始。
中国北方的各个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当中,辽河流域的鲜卑慕容部开始兴起,其势力范围慢慢扩大。
在这相互征伐不断、社会局势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大量的流民前往较安定的地方以避战乱,而其中一部分人就迁移到了辽西,投靠鲜卑慕容氏。
木文拟对这个时期鲜卑慕容政权的侨置政策进行粗略探讨。
一、前燕侨置政策的具体措施(一)慕容魔时期的侨郡政策有关中原人口流亡东北后被鲜卑统治者通过采取侨置政策所管理的过程,史籍有记载:时二京倾覆,幽冀沦陷,魔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桃负归之。
魔乃立郡以统流人,冀州人为冀阳郡,豫州人为成周郡,青州人为营丘郡,并州人为唐国郡。
于是推举贤才,委以庶政,以河东裴疑、代郡鲁昌、北平阳耽为谋主,北海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爽、河东裴开为股胧,渤海封弈、平原宋该、安定皇甫岌、兰陵缪恺以文章才俊任居枢要,会稽朱左车、太山胡毋翼、鲁国孔纂以旧德清重引为宾友,平原刘赞儒学该通,引为东痒祭酒,其世子毁率国胃束修受业焉。
魔览政之暇,亲临听之,于是路有颂声,礼让兴矣。
又有载:魔政事修明,爱重人物,故士民多归之。
是时中国流民归魔者数万家。
由此可见,当时西晋王朝己分崩离析,原先由它统治的中原地区的大量流民投靠到了东北地区慕容魔的势力范围下。
这些流民主要从冀州、豫州、青州、并州这四个地方而来,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
慕容魔专为这些流民设置了四个郡进行安置管理,即为来自如今属于河北地区的冀州人设置了冀阳郡,为来自如今属于河南地区的豫州人设置了周郡,为来自如今属于山东地区的青州人设置了营丘郡,以及为来自如今属于山西地区的并州人设置了唐国郡。
慕容魔不但设立新郡安置这些流民,而且委任长官来管理他们。
这些长官一般都是投奔慕容氏的世家大族,他们大都举族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0 9 62 o
Ge e a o 6 n r lN . 6
试论前燕的用人政 策
徐 效 慧
( 阳市博物馆 , 宁 朝 阳 120 ) 朝 辽 2 0 0
摘 要: 十六国时期幕容鲜卑建 立的前燕政权盛极 一时, 鼎盛时期的版 图东起辽东, 其 西至黄河河套 , 北近 大漠, 南临淮北。
南燕王朝之所 以如此强盛, 其“g进入才、 J 任人唯贤、 虚怀纳谏、 培养人才” 等用人政策起 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 前燕; 人才; 纳谏 中图分类号 :. 8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39 IO 9 0— o 3 —0 I3 ( 2 A 10 - 8 8 2O ) 6_ 14 2
20 09年第 6 期 辽 宁 师 专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 6 ) 总 6期 J U N LO IO I GT A H R O L G S CA CEN E DT O ) O R A FLA N N E C E SC L E E( O I LS I C SE II N
十六 国时期 的前 燕政 权 是 由慕 容 鲜卑 建立 的 。 慕 容鲜卑 于西晋初 年 迁居 辽 西地 区后 , 其 杰 出 的 在 领 导者慕容 魔带领 下 不 断发 展 自己的 势 力 , 为前 燕 政权 的建立 打下 了坚实 的基 础 。慕 容 鱿继 位 后 , 于 公元 37年 正式建 立 了前燕 王 朝 。当 时 的龙 城 ( 3 今 朝 阳市 ) 为东北 地 区政 治 、 济 、 化 的 中心 。慕 成 经 文 容侑统 治 时期 又不 断 向南 发 展 , 时 的前 燕 王朝 东 此 起 辽东 , 至黄河 河套 与前秦 为邻 , 近 大漠 , 临 西 北 南 淮北 与东 晋对峙 , 为 当时 天 下第 一 强 国 。前燕 王 成 朝 之所 以这样 强大 , 在用 人 方 面起 了相 当 大 的作 其 用, 归纳起 来大致 有 以下 四方面 : 引进人 才 西晋 时期 , 中原 战乱 , 当时 山东 、 北 等地 的 流 河 民大多投 奔幽州 , 时 的幽州 刺 史 王 浚对 这 些 流 民 当 不 予理 睬 , 当时段 氏鲜卑 也没有 收 留他们 , 而 那些无 处 可去 的中原 流 民 , 纷纷 涌 人 辽西 。 当时 慕 容鲜 就 卑 统治 的辽 西地 区还 是 比较 安定 的 , 晋 书 ・慕 容 《 魔传》 中记载到 :辽东辽西之地 , “ 幸无兵乱 , 群视为 桃 园乐 土 , 趋之若 骛 , 如水就 下 ” 。又载 : 魔刑 政 修 “ 明, 虚怀 归纳 , 流亡 士 庶 多襁 负 归之 ” 。可 见 慕 容 魔 对这些 流 民给予 了很好 的安 置。 这 些投 奔慕 容 魔 的流 民 中 , 括 了 中原地 区 的 包 汉族 知识分 子 , 他们 在投靠慕 容 氏后 , 受到 慕容 魔 的 尊重 , 成为座 上嘉 宾 , 纷纷 地 为之 出谋划 策 , 教导 慕 容氏一套统治汉人的办法 , 使慕容鲜卑的国势不断 增强 。如教 导他们 不 要仇 视 汉人 , 名义 上 承认 晋 王 室 的宗 主 国地 位 。 当时 的 征 虏 将 军 鲁 昌劝 慕 容 魔 说 :明公 虽雄 据 一 方 , 诸 部 犹 阻 兵 未 服 者 , 以 “ 而 盖 官非王命故也。谓宜通使琅邪 , 劝承大统, 然后奉诏 令 以伐有罪 , 谁敢 不从 ” 慕 容魔 采 纳 了这 一 建议 , … 遣史降晋 , 对晋王朝表示尊敬, 接受 了晋王 朝的册 封 。从此 , 慕容 以奉 中 国勤 王伐 罪 的名义 不 断 巩 固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和扩 大 自己的 范 围 。如伐 夫 余 时 “ 万 余 人 而 归 ” 驱 就是 在这 个旗 号下 进行 的 。慕 容 鱿 时期 , 晋 王 室 对 还继 续表 示尊敬 , 慕容侑 称帝后 , 由于实力 已超过 了 当时 的东 晋王朝 , 才与东 晋政权 断决 了来往 。 另一方面 , 慕容魔招募流民的政策, 辽河流域设 置 了侨郡 、 县来统 治流 民 。据 《 书 ・ 晋 慕容 魔 载记 》 载 :冀州 人 为冀 阳郡 , 州 人 为 成周 郡 , 州 人 为 “ 豫 青 营丘郡 , 州人 为唐 国郡 ” 并 。慕容 鱿时期 , 民仍 然 流 继续 增加 。慕 容 氏安排 他们在 这里从 事各 种生产 活 动, 这些汉 族人 民大 多来 自经 济 比较 发 达 的 中原 地 区 , 掌握 着熟 练 的生 产技 能 。他们 的 到来 , 都 给慕 容 鲜卑 带来 了先 进 的生产 技 术 , 辽 西地 区土地 的开 对 发起 了决 定性 的推 动作 用 , 进 了慕 容 鲜卑 经 济 的 促 发展 , 快 了其 封 建 化 的步 伐 , 强 了慕 容 氏 的实 加 增 力。 由此可见 , 慕容 氏的这种 招募 流 民的政策 , 实际 上就是 人才 的引进 , 些 流 民 的到 来 对加 快慕 容鲜 这 卑 的汉 化进程 起 了积极 的推 动 作用 , 容 氏也 因此 慕 得 以迅 速崛起 , 这实 在是其 用人 上 的高 明之举 。 二 、 人睢 贤 任 前燕 统 治者 在用 人 上重 视 贤 能 , 有才 能 之人 对 予 以重用 , 人 才 的需 求 达 到 了求 贤若 渴 的程 度 。 对 慕容 魔对 臣下 说 到 : 贤人 君 子 , 家 之基 也 , 可 “ 国 不 以不敬” ( 对那些归附他的人 , oJ 2 慕容魔不但能很好 的收 留 他 们 , 其 中有 才 能 的 人 还 予 以重 用 。他 对 “ 举其英俊 , 随才授任” 【 做到人尽其才 , 。 3 使他们更 好 的为 自己服 务 。慕 容魔不 分 民族 , 不分 亲疏 , 知人 善任 。如 阳耽 因为有谋 略 , 归 附慕容 氏后 , 容魔 在 慕 给予他很高的礼遇, 任用他 为谋士。慕舆句勤恪廉 靖 , 容 氏用 他掌 管府库 。慕舆 句认真 职守 , 目清 慕 帐 楚 , 终没有 出现差 错 。又如平 原人宋 该 , 始 安定 人 皇 甫岌、 皇甫真, 兰陵人廖恺 , 昌平人刘斌等饱学多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