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题2007年高考政治常识主要考点与分析
2007年高考政治复习重点
2007年高考政治复习重点一、构建和谐社会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是什么?(1)指导思想。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07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分析及08年高考备考建议
2007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分析及08年高考备考建议2007年高考综政治试题分析及08年高考备考建议 2007年高考综政治试题分析及08年高考备考建议
5 一、对2007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分析
(一)从试卷的整体看
1、今年的综政治试题难度比去年有所增大
2、试卷的大致结构有所变化,由过去的39个题变化为今年的40个题。
3、学科间的紧密结合。
如40题,政治部分与历史部分采用了相同的材料。
4、“一托二或三”的题明显减少(29、30两个),多项组合型选择题依然是重点考查形式,并大有增多趋势,12个选择题中有9个是组合题,其中2个是“三三组合”,7个是“两两组合”。
这一方面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试卷力求扩大知识覆盖面的特点。
(二)从试题看
1、注重基础性
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
如24题“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25题“企业的兼并和破产”、26题“征收消费税的目的”、27题“消费的反作用”、35题“政党制度”、40题“辩证唯物主义”。
其次,强调了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基础知识运用的综合程度,如25、26、29、34题以及39题的第⑶小题、40题的第⑸小题等。
第三,加强了基础知识与情景材料的融合,注重了结合题目的具体情景进行新的提炼和概括。
28题较好地突出了生活性、灵活性,。
07届高三年级高考政治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A.增加对农村、农业的投入 B.完善农村的各项政策 C.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D.依赖国家和政府的“输血” 14.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同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全资方式出 资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A.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国家机关 B.是以获得银行利润为经营目的企业法人 C.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D.属于政策性银行 15.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侵犯。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B.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平等的地位 D.公民的任何财产都受法律的保护 16.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制订下发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办法》明确了年所 得 12 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进行自行申报。这说明: A.公民应树立纳税人的意识,自觉地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B.高收入者需要自觉地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C.征收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的根本方法 D.国家对高收入者从严征税,对低收入者不征税 17. 去年江苏共有 12. 6 万高校毕业生在私营企业找到工作岗位, 占当年高校毕业生总数的 62. 38%。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私营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会加大,将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这 给劳动者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
D.追星行为都是可耻的,要树立崇高的理想 28.近年采,许多国家加强了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提高了进口商品的质量门槛。我国的粮谷类、 豆类,蔬菜类、水果类等产品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这警示我们必须: A.加大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 B.大力调整农业的产品结构 C.加大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 D.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建设 29.2006 年中央财政压缩一般性开支,力保“三个倾斜”,即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 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 斜。中央财政力保“三个倾斜”告诉我们: A.用好财政手段可以促进城乡同步发展 B.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 C.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 D.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实现对市场的监管 30. 第 100 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式暨庆祝大会于 2006 年 10 月 15 日在广州隆重举行, 从下届开始,沿用了 100 届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将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这一更名反映了: A.中国为了更好的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扩大进口,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平衡发展 B.表明进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它可以带动出口 C.表明对等贸易将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方式 D.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政策的重大转变,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1.新时期产业工人楷模,全国劳模孔祥瑞只有初中学历,但他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 教材、把设备故障做课题、把身边工友当老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为当之无愧的“蓝 领专家”。这一事实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D.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2.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仅应当了解客观世界的本质、状况和发展规律,而且 应当了解人自身的属性,能力和需求。只有把两方面正确结合起来,才能确定想问题、办事情的正 确方案。这说明: A.客观性始终妨碍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B.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想问题办事情 C.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D.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33.在台海“两岸经贸合作发展论坛”上,国民党人士谈到,必须与大陆结合台湾才能发展,他们 认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不力”,这个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A.由于人的利益需求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 B.要重视量的积累,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18 分。 34.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 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出口的 DVD 一台大约 40 美元左右,但是要交的专利费 为 21 美元;我们的药品,9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数控机床 7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 的汽车 90%都是合资企业或者是国外品牌.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自主创 新问题? 35.中共 16 届 6 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2007年高考政治常识主要考点与分析
2007年高考政治常识主要考点与分析--------------------------------------------------------------------------------发表日期:2007年2月2日已经有15837位读者读过此文一、我国的国家制度1.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民主的含义: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3.民主与专政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交往职能。
5.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是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6.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7.我国民主政治建设:(1)必要性: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如何建设:①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③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办西方政治模式。
2007年高考时政重点备考指导(非常重要)
2007年高考时政重点备考指导(非常重要)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是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其丰富。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是为了人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的意义在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原则。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的道路是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发展的代际延续原则,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保证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去。
(三)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但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要注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由又快又好转化为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强调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强调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的基本原理;强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自然观。
2007年高考预测—政治
2007年高考预测—政治(1-1)押题热点㈠三农问题[押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表1、山东A、B两市农村状况:材料一:新农村建设需要新文化、和谐文化的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和谐文化,是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条件。
许多农村设立村文化中心,这不仅是唱歌跳舞的地方,更是聚人心、传播科技知识的阵地。
材料二:据估算,我国粮食需求每年将增长80亿—100亿斤。
而在生产方面,资源约束更加突出,我国已无法开发更多的耕地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只有提高单产这一途径,这正是建设现代农业所要解决的。
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农产品贸易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出现逆差,2006年前9个月农产品贸易继续保持逆差,逆差额为23亿美元。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会大大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根据表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A市新农村发展应向B市学习那些经验?(2)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怎样建设和谐文化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高度重视建设现代农业的理由。
押题指数:☆☆☆☆☆押题依据:当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从根本上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所以材料一的设问从生产关系入手,同时考查改革的原因。
2007年是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也是山东文综自主命题的第一年,立足山东省在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中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或某一具体事例来命题可能性很大,同时引入图表更符合山东考试说明中所强调的“从题目提供的图文资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等目标与要求。
押题解析:要回答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找到有效信息:农业投入、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等,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升归纳,就可以得出答案。
(2)要立足和谐文化的内涵与根本对新农村建设所起的作用,分别从人文环境、科技人才、文化产业等角度进行作答。
2007年高考政治题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
2007年高考政治题按考点分类—哲学常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0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D)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2.物质3.意识(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8)2007年年初,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
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说明:①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②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③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④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B)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8)图 6 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
图中画师完成的作品(C)A.忠实再现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B.完全是该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C.摆脱原型的制约,实现了主体的创作意图D.实现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实的统一(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9)图 6 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
漫画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给我们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是: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③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④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A)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07年高考文综重庆卷30)图7是一幅题为“晚了一步”的漫画。
漫画内三句话(“生病了想起健身”,“出事故了想起安全教育”,“入狱了想起拒贿”——录入者注)中的“想”字,体现的是:(D)A.认识的计划性 B.认识的目的性 C.认识的预见性 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17)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2007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
2007年高考时政热点专题(据《2007高考政治社会热点与模拟测试》、2007年的《考试报》(高考政治)和《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整理)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考试报》(高考政治第25期)关注点:从政治学科看,高考命题集中在坚持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职能、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分配制度等。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一、背景材料:P52二、知识点结合:(一)经济学常识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国家的宏观调控(注意调控手段、分配政策、财政及税收手段的调节)3、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分配制度内容、措施)4、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
6、市场交易原则。
公平是市场交易的灵魂,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做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7、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8、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哲学常识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社会发展的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否则贫富两极分化,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3、联系(不和谐的现象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发展(内外因、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看待成就与不足)4、因果联系(自觉性和预见性)5、整体与部分关系6、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忽视次要矛盾)8、两点论与重点论9、认识的变化发展10、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1、人民群众的作用,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2、价值观导向作用与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三)政治学常识1、我国的国家性质2、国家职能:政治、经济、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007年高考预测—政治(2-1)
押题热点㈡宏观调控与经济结构调整[押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说法,10多年来几乎约定俗成,“快”总在“好”之前。
中国经济发展在“快”的同时,也为多年来的“粗放型”快速增长方式付出了代价,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
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
材料二:许多企业涌入房地产行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而且,由于过分炒作造成了我国住房销售紧张和房价的持续上涨,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2007年3月29日,建设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提出将在未来整整1年内,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法进行审计和检查,依法打击房地产开发建设、交易、中介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针对房地产市场盲目投资的问题,居民应如何理性地对待住房投资和消费。
(3)专家指出,治理房地产市场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假如你对目前房价有意见,如何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民主决策?押题指数:☆☆☆☆☆押题依据:高考会以生活逻辑为核心设置问题,体现新教材编写思路,同时体现浓厚的生活气息。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房价问题,一直是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现实生活问题,以此为背景进行命题,应是2007年山东高考的重要趋向之一。
押题解析:⑴从材料可知,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既要“好”与“快”兼顾,又要着重于“好”。
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07年高考政治热点辨析题集锦
2007年高考政治热点辨析题集锦1.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于2006年8月24日经过投票表决,多数人赞成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遭到“降级”。
辨题: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大多数人的意见。
(11分)答:(1)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5分)(2)“大多数人的意见”不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因为大多数人的意见仍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人的认识不能判断自身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3分)(3)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即是真理,最终是要被大多数人接受而成为大多数人的意见。
(2分)(4)所以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
(1分)2.政府的权威来自政府及公职人员道德形象的树立。
(11分)答:(1)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德行操守,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
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有利于促进政府与公民关系趋向协调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说法有其合理之处。
(4分)(2)作为当代政府仅靠政府及公职人员道德的影响力来树立权威是不够的,还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等。
(4分)(3)对我国政府及公职人员来说,树立政府权威,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分)(4)所以上述观点是片面的。
(1分)3.背景材料: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辨题: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
答:(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如果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道德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是正确的。
(2)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07年高考预测—政治(1)
2007年热点问题专讲第十五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变“仇家”为“亲家”1、什么是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5)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题例】据报道,日本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被利用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为此,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循环经济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①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②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企业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③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3、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4、哲学分析:(1)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废与不废是对立统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自然界本身就是普遍联系的大系统,方可循环;(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发展的观点可以使过去的废物现在重新利用,变废为宝。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题例】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政治(一)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政治(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06年4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在白宫欢迎仪式上讲话指出:中美两国要在“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基础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加强交往,深化合作,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据此完成1~3题。
1.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其内涵包含着双方既有共同点和共同利益,又有分歧点和矛盾。
这表明①中美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②中美有合作的共同基础③中美之间的斗争和摩擦始终是第一位的④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形成,其主要决定因素有①国家利益②国家性质③国家力量④国家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中国人自古讲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是当今中国既覆被于内又揄扬于外的基本精神。
中国希望与各国友好相处,谋和平,谋合作,谋共同发展。
这表明A.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B.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C.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D.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4.2006年3月5日,国家发改委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为此应该①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质量③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④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短短几年内,“神舟”连续六次发射均获得圆满成功。
[政治]2007年政治或文综高考须知热点问题
[政治]2007年政治或文综高考须知热点问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热点问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医疗改革、教育政策、公共卫生、和谐劳动关系、民主权利保障等。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热点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调利率、消费税调整、房地产调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土地保护、发展文化产业、、反盗版、“三品”安全、反垄断法、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完善市场秩序等。
3、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热点问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热点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工权益、农村合作医疗、中央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等。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热点问题——保护知识产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义务教育法》修订、建设创新型国家、院士大会、科协七大、嫦娥工程、庞加莱猜想等。
6、坚持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热点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GDP、新能源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保护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十一五文化纲要》、反对恶搞、文明上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等。
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的热点问题——人大监督法、转变政府职能、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反腐倡廉、审计工作、人大政府换届选举、人事制度改革等。
9、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方面的热点问题——《文选》发行、建党85周年、反腐败及陈良宇的问题、中央出台干部任期规定等。
10、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方面的热点问题——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等。
11、实现祖国统一方面的热点问题——两岸经贸论坛、胡锦涛四点建议、拒绝台湾加入联合国等。
12、弘扬奥运精神方面的热点问题——奥运体育图标、福牛乐乐等。
13、共建和谐世界方面的热点问题——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中非合作、俄罗斯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亚欧会议、中国的国际援助、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东盟关系、朝鲜核问题、中美中日等关系等。
2007年高考政治复习核心知识点解读
2007年高考政治复习核心知识点解读一、考点分析经济常识第一部分基本经济理论(一)重要考点1.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 货币的职能。
4.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 价值规律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 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9.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性,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考配的结合: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12.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 国家的宏观调控, 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 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但存在间接关系,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要注意分清。
4. 如果l 只羊=10 斤大米成立,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也可以是货币, 这时买与卖分离。
货币产生后,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即W-G-W.6. 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有贮藏手段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是货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 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一一一般等价物一一货币↓↓↓交换价值←———价格8. 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2007年高考文综政治考点预测
200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误区剖析:第一部分《经济常识》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误区一财政收支平衡就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相等【剖析】国家财政最好是收支相等 , 但实际难以做到。
国民经济状况是不断变化的 , 而且财政收入也不是在年终完成后再安排支出。
因此 , 收支总有差额 ,收入略大于支出 , 也是财政收支平衡。
误区二财政收入就是税收收入【剖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四种途径 = 税、利、债、费。
即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人。
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误区三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因而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剖析】①财政收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人 ,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 , 为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 要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国家财政收入太少 , 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 ,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为 , 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③但是国家财政收 -人是有一定限度的 , 并非越多越好 , 财政收人过多 , 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 ,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影响 ,最终也会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误区四.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 , 积累基金多安排一点 , 消费基金少安排一点 , 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剖析】(1)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 , 积累基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 ,多一点积累基金 ,可以使生产发展更有后劲 , 从长远观点说 , 也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因此 ,在比例适当的情况下 , 多安排一点积累基金确实有利于生产发展。
(2) 在一定时期内 , 国民收入的总量是一定的 ,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如果积累基金安排得过多 ,造成消费萎缩 , 或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 ,不仅会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 而且也会影响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积累和消费两者不可偏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Network information-see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search information. However, as there is a mass of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2007年高考政治常识主要考点与分析--------------------------------------------------------------------------------发表日期:2007年2月2日已经有15837位读者读过此文一、我国的国家制度1.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民主的含义: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3.民主与专政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交往职能。
5.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是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6.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7.我国民主政治建设:(1)必要性: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如何建设:①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②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③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办西方政治模式。
④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人民民主。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我国的国家职能:①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包括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活动和各种犯罪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经济职能:即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③文化职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包括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④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包括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⑤保卫职能、交往职能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的职能。
理解:(1)履行国家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及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包括:党的机关、人民政协和其他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城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2)要全面把握各职能的名称、基本含义、意义和行使方式。
(3)要注意把握同一事例可能体现几种职能。
区分体现某种职能与有利于处理某种关系的不同。
9.政体类型:(1)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2)比较议会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共和制(异同)。
比较总统共和制和议会共和制(异同)。
(内容略,详见课本P20~23)10.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要把握他们的不同内容,从而区分这四种职权)(3)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4)人民代表:①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性质和法律地位)②如何理解“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③人民代表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因此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5)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6)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形式,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集中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7)任何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的选举。
②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和监督职能。
③进一步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1.国家结构形式包括联邦制和单一制,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前者的中央权力是地方让渡的,而后者地方的权力是中央赋予的。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12.“一国两制”:(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3)含义和主要内容: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
②两制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但享有高度的自治(非“完全自治”)——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地方性的)、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一定的外事权,中央依法授予的其他自治权力。
(注意没有外交权和国防权)(像行政长官进京述职,特别行政区主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对“基本法”的解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等都体现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4)意义:有力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和繁荣。
13.台湾问题:(1)性质——是国家实现统一的内政,不是恢复主权的问题,不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其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①用和平方式,可以避免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不损国力,不伤民心,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②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
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证,永享太平。
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台湾同胞可以同祖国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4)我们反对以公投和“修宪”方式决定台湾的命运——主权在民,是在全体人民,中国的主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因此,台湾的命运应该由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来决定。
(5)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①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我们只有承诺不放弃使用武力,才能真正威慑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防止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③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也是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的坚强决心,促进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
④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
(6)台湾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14.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15.我国的国家机构:①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③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④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16.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①含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②主要体现在: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对人民负责原则:①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我国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②这一原则要求: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治国原则: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只有走依法治国的道路,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含义: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③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保证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和普法教育工作,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