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1718课时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文体的特点和结构;(2)了解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3)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运用文学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文体的文章,培养学生对文体的识别能力;(2)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常识;(3)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提高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尊重作家、珍惜文化遗产的意识;(3)通过学习文学常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体的概念和特点: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2. 文学常识:作家生平、作品特点、文学流派等;3. 文学作品鉴赏: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体的特点和结构,了解文学常识;2. 难点:运用文学知识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体的概念、特点和文学常识;2. 阅读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常识;4.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体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小说的特点和结构;2. 第二课时:介绍散文的特点和结构,分析经典散文作品;3. 第三课时:介绍诗歌的特点和结构,分析经典诗歌作品;4. 第四课时:介绍戏剧的特点和结构,分析经典戏剧作品;5. 第五课时:介绍文学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小说文体的深入分析,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散文的分类和特点,如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等;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元素的分析;戏剧的剧本结构、角色塑造、舞台说明等;文学常识的系统复习,包括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史实等。

2. 教学目标:能够详细分析小说中的各种元素,理解其表达效果;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散文,并分析其艺术特色;能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意象,理解其深层含义;能够理解戏剧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分析其主题和艺术成就;能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运用到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中。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第一章:小说1.1 小说概念:小说是一种以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为主要手段的文学作品,通过虚构的故事反映现实生活。

1.2 小说类型:1.2.1 现实主义小说: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

1.2.2 浪漫主义小说:以想象力丰富、情感夸张、手法独特为特点,表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1.2.3 科幻小说:以科学技术为背景,探索未来世界和人类命运。

1.2.4 悬疑小说:以悬疑情节为主线,引发读者思考和推理。

1.3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1.4 小说阅读方法:1.4.1 把握主题:理解小说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1.4.2 分析人物:关注人物性格、动机、发展变化。

1.4.3 梳理情节:理清故事发展、高潮、结局。

1.4.4 描述环境:感受作者创设的氛围和背景。

第二章:散文2.1 散文概念:散文是一种以抒发作者情感、表达思想为主要手段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注重抒发真实感受。

2.2 散文类型:2.2.1 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展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2.2 抒情散文:以表达作者情感为主,注重抒发内心世界。

2.2.3 哲理散文:以阐述道理、启示思考为主,提升读者的人生观念。

2.3 散文三要素:观点、材料、结构。

2.4 散文阅读方法:2.4.1 理解观点: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2.4.2 分析材料:关注文章中所用的事例、引用等材料。

2.4.3 梳理结构:理清文章的布局、论证方法等。

2.4.4 感悟情感: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诗歌3.1 诗歌概念:诗歌是一种以节奏、韵律为主要特征,抒发作者情感、表达思想的文学体裁。

3.2 诗歌类型:3.2.1 抒情诗:以表达作者情感为主,注重抒发内心世界。

3.2.2 叙事诗: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展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3.2.3 哲理诗:以阐述道理、启示思考为主,提升读者的人生观念。

3.3 诗歌三要素:意象、节奏、韵律。

文学常识教案初中

文学常识教案初中

文学常识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 使学生熟悉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如唐宋八大家、元曲四大家等。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文学基本概念和分类2. 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3.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基本概念、分类和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文学作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文学的定义,使学生对文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讲解文学分类:介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讲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从古代到现代,介绍唐宋八大家、元曲四大家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

4. 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以唐诗、宋词、元曲等为例,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

5. 讨论:组织学生就文学作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文学创作、表演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文学常识的试题,测试学生的文学知识水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文学常识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参考书目,便于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第一章:小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小说定义: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塑造人物、展现情节、描绘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1.2 小说特点:虚构性、叙事性、人物塑造、环境描绘、主题思想。

1.3 小说分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

第二章:散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1 散文定义:散文是一种以抒发作者情感、阐述道理、描绘景物为主的文学体裁。

2.2 散文特点:真实性强、情感真挚、文字优美、形式自由、寓意深刻。

2.3 散文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杂文。

第三章: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3.1 诗歌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情感、节奏韵律、象征意象为主的文学体裁。

3.2 诗歌特点:抒情性、音乐性、节奏感、意象鲜明、含蓄凝练。

3.3 诗歌分类: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童话诗、散文诗。

第四章:戏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4.1 戏剧定义:戏剧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主,融合叙事、抒情、对话等多种文学元素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4.2 戏剧特点:表演性、叙事性、抒情性、对话性强、时空集中。

4.3 戏剧分类:话剧、歌剧、舞剧、戏曲。

第五章:文学常识与典故5.1 文学典故: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重要作品、作者、人物、事件等。

5.2 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Pulitzer Prize 等。

5.3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第六章: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6.1 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学体裁。

6.2 记叙文特点:真实性、叙事性、描写性、情感性。

6.3 记叙文分类:日记、书信、传记、散文、小说。

第七章:说明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7.1 说明文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释事物、阐明道理、传授知识的文体。

7.2 说明文特点: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实用性。

7.3 说明文分类:科普文章、产品说明书、地图说明、事物说明、原理说明。

文学常识复习教案初中

文学常识复习教案初中

文学常识复习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文学常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回顾教材中出现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分析其主题、风格、写作手法等。

2. 文学人物:了解教材中出现的文学人物,包括作者、主人公、重要配角等,关注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等。

3. 文学常识:复习与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如作者生平、作品背景、文学流派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文学人物和作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写作手法等,同时补充相关文学常识。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复习。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提问、讨论、讲解、分析、拓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 注重课堂与课后的衔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巩固程度。

初三语文教案文学常识梳理

初三语文教案文学常识梳理

初三语文教案文学常识梳理文学常识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了解文学基本概念、熟悉文学作品和掌握文学运用技巧的基础。

本篇教案旨在系统梳理初三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常识内容,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运用。

一、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人类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实进行反映和抒发的重要方式。

2. 文学作品的特点文学作品具有主观性、客观性、艺术性和表现性等特点。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和艺术构思,真实地再现了自然界与社会生活的形象,表达了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3. 文学作品的分类文学作品可以按照体裁、主题和艺术流派来分类。

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主题可以涉及人生、爱情、家国、友情等方面;艺术流派又可细分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多种风格。

二、诗歌常识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节奏优美的韵律和押韵方式进行创作。

诗歌追求语言的艺术性、节奏感和音韵美,通过表情达意、传达情感。

2. 诗歌的体裁和格式诗歌可以分为七言、五言、四言等不同字数的诗体,常见的有诗歌体裁如诗经、唐诗、宋词、近代诗等。

3. 诗歌的韵律和格律诗歌的韵律是指诗句中音节的重音和轻音交替所形成的节奏感。

格律是指诗歌中每句的字数和音节的限制要求,如五言绝句每句有五个字,七言绝句每句有七个字。

三、散文常识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的文学形式。

相较于诗歌的韵律要求,散文不受限制,更加注重文字的表达和叙述的连贯性。

2. 散文的体裁和格式散文可以分为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叙事散文等不同体裁。

而格式上,散文通常采用段落的形式,以便于表达和阅读,段落之间可以通过标点符号或空行进行分隔。

3. 散文的写作技巧散文的写作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通过描写细节和表达感受来使读者对作品产生共鸣和思考。

四、小说常识1. 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通过故事叙述来表现人物形象和塑造社会形象的文学作品。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汇总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汇总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汇总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初三语文教案文学常识积累

初三语文教案文学常识积累

初三语文教案文学常识积累初三语文教案-文学常识积累文学常识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本教案将通过介绍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帮助初三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积累。

一、文学常识简介文学常识是指涉及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了解文学常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文学史知识的积累1. 古代文学史在学习古代文学史时,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等内容。

例如,可以介绍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汉代的《史记》,唐代的《长恨歌》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

2. 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是近现代文学的一部分,包括了从鲁迅、郭沫若等人的“五四”运动时期到当代作家的作品。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文学史知识,掌握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代作家的作品。

三、文学理论的积累1. 文学批评理论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理论,例如“意象派”、“现代主义”等。

了解这些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并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2. 文学流派与文学风格学生需要熟悉一些文学流派和文学风格,例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

通过了解这些流派和风格,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四、文学作品的积累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学习大量的文学作品,扩大自己的文学知识面。

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哈利·波特》等,进行阅读和学习。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文学常识的运用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文学常识后,应该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文学阅读和写作中。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常见文学手法。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体的分类及其特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散文:真实性、文学性、抒发情感诗歌:节奏、韵律、意象戏剧:冲突、舞台说明、角色2. 常见文学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衬托、渲染、象征伏笔、悬念、照应、突转三、教学过程2. 分析典型文学作品,讲解常见文学手法及其作用。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的文学作品。

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歌和一部戏剧,分析其文体特点。

2. 选取一个文学手法,分析其在某部作品中的运用和作用。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课堂练习。

2. 课后作业:分析作品文体特点、文学手法的运用。

3.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体的特点和文学手法的运用。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练习巩固: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PPT等。

八、教学计划1. 第1-2周:回顾文体特点,分析文学手法。

3. 第5-6周:讲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4. 第7-8周:分析典型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第9-10周: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十、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60%。

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教案

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教案

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教案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掌握文学常识中的重要作品、重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悉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重要作品、重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阅读与分析,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文学是我们人类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字为媒介,用艺术的形式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塑造形象。

那么你们对文学了解多少呢?2. 提问:请举例说明你们曾经接触过的文学作品或文学人物。

二、知识讲解1. 文学常识概述文学常识是指对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重要作品和作家、流派等方面的了解,是开展文学学习和鉴赏的基础。

2. 文学常识内容(1)文学概念: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等。

(2)文学流派:古代和现代文学的区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流派。

(3)文学作品:古代和现代重要文学作品的介绍,如《红楼梦》、《骆驼祥子》、《1984》等。

(4)文学人物:重要作家和文学人物的介绍,如杜甫、鲁迅、莎士比亚等。

3. 学习文学常识的意义(1)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学习文学常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3)文学常识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案例分析1.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读一个文学作品,如《红楼梦》。

2. 学生分组展示对该作品的解读和理解,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四、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重要的文学作品或文学人物进行介绍和展示。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和研究文学作品或人物的背景、特点等。

3. 小组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文学常识内容和意义。

2. 向学生提问:通过学习文学常识,你们对文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了解?3.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

中考文学常识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考文学常识的考查范围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系统复习文学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

3. 培养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4. 提高学生在中考中解答文学常识题的准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文学常识的系统梳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学常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中考文学常识的分值和考查形式,引起学生对这一专题的重视。

2. 知识梳理(1)文体知识:讲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的特点和常见考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常见考点:记叙文: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分析人物形象。

3.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4.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5.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6. 分析写作手法的运用。

说明文: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说明顺序。

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5. 理解文章的信息和内容。

议论文:1. 找出中心论点。

2. 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3. 分析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

4. 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

5.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2)文学流派:介绍古代和现代的主要文学流派,如唐诗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

(3)作家作品:列举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其风格和影响。

3. 练习巩固(1)设置一些文学常识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情节或人物形象,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2)介绍一些文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文学知识。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学常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和运用。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文学常识相关的作业,如阅读指定的文学作品、整理文学常识笔记等。

文学常识中考教案模板范文

文学常识中考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重点:1. 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文学常识。

2. 如何将文学常识应用于实际阅读和鉴赏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阅读哪些文学作品?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二、新课讲授1. 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文学常识是指关于文学作品、作家、文学流派、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

2. 文学常识的分类: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文学理论等。

3. 文学常识的特点:具有广泛性、系统性、时代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自己熟悉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

2. 教师点评,纠正错误,补充遗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文学常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文学常识?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学常识是我们学习文学的基础,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二、新课讲授1.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包括了解作者背景、分析作品结构、品味语言艺术等。

2. 文学作品的鉴赏技巧:包括关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阅读指定的文学作品,并按照鉴赏方法进行鉴赏。

2. 分组汇报,教师点评,纠正错误,补充遗漏。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文学鉴赏在中考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学常识。

3.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分类,如小说、诗歌、散文等。

3. 培养学生对文学及文体知识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文体的概念与分类2. 文学作品的类型及特点3. 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4.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5. 文体与文学常识的结合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体的概念、特点及写作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点。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不同文体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文体知识,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讲解文学作品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小说、诗歌、散文等的特点。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文体的特点及写作技巧。

5. 对学生进行测试,检查他们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体和文学常识。

2. 选取一部文学作品,分析其文体特点及语言特色。

3. 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运用所学的文体知识,进行一篇习作。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文体和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文学史的基本脉络2.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3. 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4. 当代文学发展概况5. 外国文学经典及影响七、教学方法:1. 采用时间线教学法,梳理文学史的基本脉络。

2. 运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和外国文学经典。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文学史的基本脉络,让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

2. 详细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分析其文学特点和历史地位。

3. 讲解现代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如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等,探讨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1718课时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1718课时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1718课时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内容预览:第十七十八课时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点、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打算、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差不多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要紧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进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点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那个地点所说的散文确实是狭义范畴内的散文。

依照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样能够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因此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点:(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差不多的特点。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差不多上散文家族的成员。

年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年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

2010年中考复习《文体和文学常识》教案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具体的学习(复习)方法如下:文学常识的学习(复习)方法主要有:一、分类法。

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二、网络法。

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篇名——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到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

三、表格法。

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

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各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

二、命题思路导航近几年的中考题,考查范围较广泛,要求按时代了解我国古代、现代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按国籍了解外国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熟悉基本篇目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作品出处及评价,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一般体裁常识的阅读要求,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格式,以及常见常用的文化知识。

而此部分内容主要靠识记,题型以选择、判断为主。

随着现在中考对文体常识的知识内容的淡化,越来越注重文学常识的考查。

那么结合中考实际,谈一谈文学常识作为考点最常见的题型有:①填空题,如闻一多______,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题,如: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这是我国第—部编年体通史。

B.韩非,是战国时代的重要作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选择题,如选出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

A.《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④综合题。

(word版)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word版)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表达事情的发生、开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表达: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根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衬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表达方式①顺序记叙:a.按事情开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清楚。

②倒叙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表达,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表达,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说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开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根据“重点”中的要求,这节课我们通过实例的训练,要求具有如下的能力:1、判断语文常识正误的能力。

2、分析语文常识的能力。

3、有关语文常识的选择与填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 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

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

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难点:识记和分析预习要求:1、阅读中考指要,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专题所要掌握的内容。

2、完成中考指要中的相关习题。

3、摘录疑难问题,准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你好一、明确要求:1、了解重要作家的有关情况(包括姓名、朝代或国籍、主要作品及其出处等)。

重点掌握的作家:中国现代作家:鲁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赵树理、周立波、吴伯箫、臧克家、鲁彦、魏巍、杨朔、王愿坚等。

中国古代作家:孔子、孟子、左丘明、韩非、司马迁、陶渊明、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施耐庵、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等。

外国作家:安徒生、都德、契诃夫、莫泊桑、高尔基、马克·吐温、奥斯特洛夫斯基等。

2、了解文体知识(主要了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及古代诗、词、曲等有关知识)3、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古代重要的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主人公等)。

重点了解的作品有:《诗经》、《论语》、《左传》、《战国策》、《孟子》、《列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着作。

4、了解并掌握初中课本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的人物及主人公等)。

如《分马》、《同志的信任》、《在烈日和暴雨下》、《变色龙》、《老杨同志》、《孔乙已》、《范进中举》、《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勒》5、文体知识应重点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②说明的对象、特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17-18课时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内容预览:第十七十八课时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只要能很好地表现内容,在形式上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4)富有文采好的散文总是和优美凝练的语言联系在一起的,讲究对语言美的追求。

一般来说,散文的语言应当简洁、凝练、自然、优美。

在遣词造句上,讲究朴实而不贫乏,华丽而不做作,丰富而不堆砌。

既追求文采斐然,又蔚为天然,使读者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5)情真意切散文和诗歌一样,侧重于抒发情感,表达情志。

散文之所以能产生一种迷人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作者在散文中所精心描绘的诗情画意和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

散文中的情贵真、贵深、贵实,忌假、忌浅、忌浮。

要为情造文,不要为文造情。

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3、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很多。

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图兰朵》;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另外,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在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中占的比重最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作品的主题。

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还有序幕和尾声。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语言、动作高度个性化,符合各自身份和性格特点。

(3)适合舞台演出。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4)有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4、诗歌诗歌,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开路先锋。

是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最凝练、形象地反映生活,富于想象,构思精巧,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常根据节奏和音顿分行排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是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来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既有别于其他一切文体,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原始歌谣的不定型,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诗基本定型,又发展到宋、元的词和曲,以至于今天的新体诗。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发展变化是相当大的,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1)乐府乐府原指朝廷所设置的音乐机构。

它的任务,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制成曲谱,制作、演奏新的歌舞新的歌舞;二是采集民间歌谣,陪上音乐演唱;三是训练演奏人员和歌手。

以供郊祀、饮宴、游观娱乐的需要。

后来,把乐府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

这样一来,“乐府”一词就由专业机关而变成诗歌的名称了。

最早的乐府诗是配乐歌唱的,后来文人仿照这种体裁创作的乐府诗,不管配不配乐,都一律称之为“乐府”。

(2)歌行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

汉魏南北朝乐府诗多用歌、行、曲、引、叹、吟、怨、弄、操等,其中以用“歌”、“行”为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

(3)古体诗古体诗有两种含义。

一指诗体名,也称为古诗、古风。

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格律诗)相对应。

其表现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多种,且不讲究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也较为自由且可换韵。

在多种体式中,以五言、七言为多。

二是对于古体诗歌的泛称。

又,南北朝时称汉魏无名氏的诗为古诗。

(4)近体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律诗”。

是唐代以后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近体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讲究平仄,双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五言仄起式首句不用韵)。

律诗除首联尾联外,中间两联(颔联、颈联)还要求对仗。

“今体诗”一名是唐人为区别以前的诗体而采用的说法,为后人沿用,现代则多称为格律诗。

(5)四言诗四言诗指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为主的诗体。

四言诗在殷商时代形成,是我国古代诗歌总最早形成的诗体。

四言诗(这里主要就《诗经》而言)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其特殊功绩。

除了语言的准确精练而外,赋、比、兴的运用,开创了我国诗歌“形象思维”的先河。

东汉以后,“文繁而意少”的四言诗逐渐衰微,为民间新兴的杂言、五言诗所取代。

(6)律诗律诗是一种每首八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格律非常严谨的诗。

它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到唐代初期基本发展成熟,盛唐以后是它的黄金时代。

律诗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排律(或“长律”)三种。

此外,还有少量的三韵小律和六言律诗。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每首的字数、句数、压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些规定可以归纳如下:1、每首限定八句。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3、每句的句式、平仄都有规定,而且讲究粘对。

4、每首必须用对仗。

(7)绝句绝句是律诗的一种。

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

基本格式仅为四句,绝句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几种,“六绝”较为少见。

绝句分“古绝”和“律绝”两大类。

其中不讲平仄、连对,压韵又可平可仄的,叫古绝;讲究平仄、连对并压平声韵的,叫律绝。

(8)五言诗五言诗是由五字句构成诗篇的一种诗体。

五言诗是在民谣和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从汉代形成一直到近代,在我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直是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五言诗既能反映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又能流漓酣畅地抒发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而且节奏鲜明,音韵铿锵。

五言诗可分为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等形式。

(9)七言诗七言诗是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的一种诗体。

它同五言诗一样起源于民间。

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之作,是东汉张衡的《四愁诗》和魏晋曹丕的《燕歌行》。

此后经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初期成熟,终于在诗坛上确立了与五言诗抗衡的地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可分为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等。

(10)杂言诗杂言诗也是古风的一种,具有古风的一切特点,跟“五古”、“七古”惟一不同之处就是一个“杂”字。

说它“杂”,主要表现在句式上,其次表现在用韵上。

杂言诗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随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奔放而无所拘束地纵情放歌。

它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随意换韵;它的句式可以毫无限制,可以时而三言、四言、时而五言、六言、七言;句子长的可达十字以上,全篇短的可以只有四句,长的可以长到数十句乃至百句以上。

正因其“杂”,所以有时还允许夹用少数散文式的句子。

杂言诗不论表现形式多杂(但多数还是以七言句为主),在古代诗歌分类上都把它归入“七言古风”这一大类,即使全篇只有一个七言句。

(11)词词,诗歌的一种。

是伴随新兴音乐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起源于隋唐,盛行于两宋。

从词的句式来说,称为“长短句”。

词之所以采用长短不一的句式,是出于音乐上的要求。

词有词牌,就是填词时所依据的词牌,词牌对声与韵以及句式与结构有明确规定与严格要求,故有“填词”之说。

依照每首词的字数多少,通常把词分为三类,即小令、中调和长调。

由于词调不同,它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四种不同形式。

(12)小令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中产生最早的一种体式。

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很像一首句式参差的小诗,更近似于词。

小令主要是从民间的词调和小曲变化而来的,其中也有少数脱胎于诗词。

它以句式长短不齐而与诗(尤其是近体)迥然不同。

与词相比较,则有同有异。

主要特点有:用韵比词更密、平仄比诗词更严、通首只有一段、可以另加衬字,这是小令与诗词不同的更显著之点。

以字数多少来划分,58字以内为小令,其体式短小精悍,便于使用,所以在元代散曲中,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它都占据只要地位。

(13)中调中调:自《草堂诗余》按词的字数多少为词分类以后,词家通常把59至90字的词调称为中调。

因为中调的字数介于小令和长调之间,所以得名。

如《蝶恋花》、《渔家傲》等词调。

(14)长调长调即长词。

自《草堂诗余》以91字以上的词调为长调后,一直为后人所沿用。

如两段的《满江红》、《水调歌头》和三段的《兰陵王》、四段的《莺啼序》等词调,都称为“长调”。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二、文学常识的学习(复习)方法主要有:(一)分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