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温泉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山东省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1)
山东省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1)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1. (2分) (2019九上·覃塘期中) 目前在西宁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各项污染物除可吸入颗粒外,还包括的三种气体是()A . SO2、NO2、O2B . SO2、NO2、CO2C . SO2、NO2、N2D . SO2、NO2、CO2. (2分) (2018八上·濮阳期中) 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药品质量时,将药品与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为9.5g(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A . 9gB . 10gC . 8.5gD . 8g3. (2分) (2017九上·江都月考) 下列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A . 锥形瓶B . 酒精喷灯C . 长颈漏斗D . 药匙4. (2分) (2017九上·天桥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几乎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B . 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立即燃烧起来C .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D . 凡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5. (2分)(2019·郴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CO2是大气污染物B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C . 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D . 为保护空气,应积极植树造林6. (2分)(2019·宜州模拟) 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下面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 大量开采矿物,保障金属材料的使用B .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C . 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垃圾D . 生活中尽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便于给水体提供养分7. (2分) (2016九上·锦州期中)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海水晒盐B . 烟花燃放C . 瓷碗破碎D . 汽油挥发8. (2分)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A . 氮气B . 氧气C . 二氧化碳D . 二氧化硫9. (2分)对化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 木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B . 电解水时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D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10. (2分)(2019·南岗模拟) 如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但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 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B .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C . 氧气用于焊接金属D . 石墨用于制金刚石11. (2分) (2015九上·云南期中) 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鉴别的物质鉴别的方法A酒精和醋闻气味B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C冰和干冰分別投入盛有水的杯子,观察是否有气泡D二氧化锰和氧化铜观察颜色A . AB . BC . CD . D12. (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白色的氧化镁B . 向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HNO3 ,沉淀不溶解,由此确认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 . 测定溶液pH值时,用玻璃棒蘸上一滴待测溶液到干燥的pH试纸上,再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D . 打开浓HCl瓶盖,可观察到瓶口有白色烟雾13. (3分)(2016·浦东模拟) 关于①、②两组对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对比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②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烈程度A . 两个实验方案设计均合理B . 实验①中可观察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 实验②中右瓶变瘪的程度更大D . 实验②反应后向右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可观察到冒气泡14. (2分)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纯净水和矿泉水都是纯净物;②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进行软化;③太阳能、风能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④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只要洗干净就可放心食用;⑤合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⑥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山东省威海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五)
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下列表格内)1.下列常见的物品中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木框门B.日光灯管 C.铝合金门窗D.陶瓷花瓶2.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B.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D.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3.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4.下列叙述属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沙子能够制造出芯片和光导纤维B.水的密度是1g/cm3C.锌粒遇盐酸能产生气体D.葡萄能酿酒5.下列观点或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在不断的运动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两种不同形式C.我们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对周围的物质加以改造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处于静止状态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 C.D.7.化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B.尽量少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人对其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C.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D.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蔗糖”.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猜想与假设D.得出结论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B.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当两种物质相遇后,有沉淀生成,说明它们发生化学变化D.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B.水通过自身的天然循环,实现水的自身净化C.明矾对水有净化作用D.淡水资源丰富,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1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碳酸→水+二氧化碳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12.下列变化产生的热量是化学变化的结果是()A.火力发电B.电熨斗通电发热C.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D.摩擦产生热量13.下列各组物质中,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 B.铁粉和水 C.食盐和水 D.蔗糖和水14.家庭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调味用的酒B.餐饮用的啤酒C.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D.做调味用的食盐1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5小题,共47分)16.人类获得所需物质的两条基本途径是和.人类在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够获取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和,另外人类还利用化学反应消除有害物质.煤燃烧主要是获取,铁矿石炼成铁主要是获取.请再举出一个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的例子,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17.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的方法.(2)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向水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3)在实验室中将一杯浑浊的自来水进行过滤的主要仪器,小明在进行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是浑浊的,可能的原因(写两条即可)(4)下列关于过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编号)A.过滤后的水是纯净的水B.过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过滤是利用颗粒大小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D过滤速度较慢可能是滤纸被堵塞了(5)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性,发生的是变化.(6)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过滤后得到的水是否是纯净的水?请简单的写出你的实验方案.18.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填字母);实验B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填字母序号).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D.用喷灌、滴管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19.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如图变化:(1)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该反应的类型是(2)从微观方面(即从微粒的角度)、宏观方面可得到的信息:微观①;②.宏观①;②.(3)已知化学反应的前后的质量是守恒的.根据该反应可以推知,水包含的化学能比氢气和氧气所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者“低”),理由(4)分子、原子很小,我们看不到,化学上通常用模型形象地表示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请你分析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相应的模型对下列内容进行表示:①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保持不变的微粒是和,生成的新微粒是和.②由水分解的微观过程可知,有限的原子可以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多种分子,形成多样性的物质.请用相应模型分别表示一种纯净物和一种混合物:一种纯净物一种混合物.20.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将下列的有关日常自然现象与其蕴含的微观分子的性质连线.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21.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a 烧杯内壁出现;b手摸烧杯壁有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蜡烛燃烧为变化.(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变化.【获得结论】猜想(填“一”或“二”)正确.22.已知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易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小明同学要在实验室里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碱式碳酸铜,装入一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中.(1)将碱式碳酸铜装入试管中的方法是(2)写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反应文字表达式,反应类型(3)根据以上描述要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提供上述已经提到名称的仪器外,还需要提供的仪器有(4)请分别描述碱式碳酸铜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各一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5)如果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点)、、.(6)实验完毕后小明同学又向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并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又知氧化铜与硫酸溶液接触时,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要从反应后的硫酸铜溶液中得到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下列表格内)1.下列常见的物品中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是()A.木框门B.日光灯管 C.铝合金门窗D.陶瓷花瓶【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分析】天然材料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材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接:A、木头是天然材料;B、灯管是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C、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陶瓷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金属材料的特点、区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B.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D.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考点】化学的用途.【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分析本题,知道化学对人类和社会的作用.【解答】解:A、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为破坏造成的,故A错误;B、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故B正确;C、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故C正确;D、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故D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学习了化学知识后,如何使其服务于社会,为人类造福.3.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无其他物质生成.【解答】解:①、②、⑤发生物质的状态、形状等的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③涉及燃烧,④涉及碳酸钙的分解,⑥涉及蜡烛的燃烧,都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此题结合诗词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4.下列叙述属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沙子能够制造出芯片和光导纤维B.水的密度是1g/cm3C.锌粒遇盐酸能产生气体D.葡萄能酿酒【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沙子能够制造出芯片和光导纤维,属于沙子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水的密度是1g/cm3,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锌粒遇盐酸能产生气体,属于盐酸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葡萄能酿酒,属于葡萄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下列观点或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在不断的运动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两种不同形式C.我们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对周围的物质加以改造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处于静止状态【考点】化学的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在不断的运动,绝对静止的物质不存在,该选项说法正确;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两种不同形式,该选项说法正确;C、我们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对周围的物质加以改造,例如我们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制取化肥、农药,为农业生产服务,该选项说法正确;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仍然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在不断的运动,只不过运动的速率不同,即有快有慢.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 C.D.【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分析】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B、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正确方法分析;C、实验室中用坩埚钳取拿加热过的蒸发皿;D、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试管,故正确;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故错误;C、用坩埚钳加热过的取蒸发皿,不可用手,故错误;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口紧挨,瓶塞倒放,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和化学基本操作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在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7.化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B.尽量少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人对其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C.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D.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分析】学习化学要善于观察、多交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解答】解:A、学习化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正确;B、学习化学要多交流,错误;C、学习化学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正确;D、学习化学要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正确.故选B.【点评】学习化学要善于观察、多交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蔗糖”.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猜想与假设D.得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尝一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提出问题,故选项错误.B、“尝一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选项正确.C、“尝一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进行实验,故选项错误.D、“尝一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B.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当两种物质相遇后,有沉淀生成,说明它们发生化学变化D.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发热发光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故错误;C、当两种物质相遇后,有沉淀生成,但不一定生成新物质,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B.水通过自身的天然循环,实现水的自身净化C.明矾对水有净化作用D.淡水资源丰富,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考点】水资源状况;水的净化;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分析】A、根据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解答;B、自然界的水通过天然循环,实现了自身的净化,同时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的速度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D、根据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进行解答.【解答】解: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故说法正确;B、自然界的水通过天然循环,实现了自身的净化,同时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故说法正确;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的速度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故说法正确;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于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碳酸→水+二氧化碳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碳酸→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变化产生的热量是化学变化的结果是()A.火力发电B.电熨斗通电发热C.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D.摩擦产生热量【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火力发电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电熨斗通电发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摩擦产生热量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13.下列各组物质中,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 B.铁粉和水 C.食盐和水 D.蔗糖和水【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过滤: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看ABCD四个选项中哪一个符合此条件,即是正确答案.【解答】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从水中分离出去的一种方法.A、酒精是可以溶于水的,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B、铁粉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C、食盐可溶于水,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D、蔗糖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用过滤法分离的物质,同学们一定要明白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可用过滤法分离.14.家庭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调味用的酒B.餐饮用的啤酒C.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D.做调味用的食盐【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酒、啤酒、食盐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解答】解:A、调味用的酒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啤酒中有水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做调味品的食盐是加了碘酸钾等物质的氯化钠,所以为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1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B、根据可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进行解答;C、根据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进行解答;D、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判断.【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A正确;B、可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就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少就是硬水,故B正确;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故D不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掌握水和肥皂水的性质及其电解水和净化水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5小题,共47分)16.人类获得所需物质的两条基本途径是从自然界中获取和人工合成.人类在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够获取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另外人类还利用化学反应消除有害物质.煤燃烧主要是获取热量,铁矿石炼成铁主要是获取新物质.请再举出一个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的例子酒精燃烧,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考点】化学的用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析】化学能够为人类提供合成新物质的有效途径,也能够提供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山东省威海市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题 及答案.doc
山东省威海市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 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5题)1.小花在家中取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蔗糖C.芝麻糊D.植物油【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的形成2.镁是国防元素,下列关于海水提取镁盐来制取镁的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蒸发海水得到氯化镁B、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C、电解氯化镁溶液D、向氢氧化镁中加入硫酸来制取氯化镁【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3.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 H=12的溶液的是()(横坐标表示加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4.海水淡化可以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评卷人得分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下列对“200C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A、200C时,31.6gKNO3溶解在水中B、200C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KNO3C、31.6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D、200C时,31.6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6.海水淡化不可直接采用()A.蒸馏法B.过滤法C.淡化膜法D.多级闪急蒸馏法【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7.小王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认识中,错误的是(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C、用自制的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8.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杂质,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水B.CaCl2溶液C.CO2气体 D.澄清石灰水【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9.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必需装备——航天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与酸碱指示剂反应B.与二氧化碳反应C.与氧化铁反应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10.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初中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初中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3、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
“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5、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6、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A.CO2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8、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9、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山东省威海市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附解析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3.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的颜色、状态一定不同C.“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D.“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构成原子的种类上不同5.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B.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C.化工厂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里6.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
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取液弃渣D.装袋保存7.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氢气燃烧—分子发生改变D.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气密性C.倾倒液体D.加热液体9.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10.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氢气+氧气水B.氢气+氧化铁铁+水C.碳酸→水+二氧化碳D.双氧水→水+氧气11.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12.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13.若想称取5.6g食盐粉末,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向右面,此时应该(其他操作均正确的是)()A.继续添加食盐B.取出少量食盐放回试剂瓶C.取出少量食盐放到指定容器D.向外调节平衡螺母14.如图,我们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和推论中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15.冬天第一场雪,当雪花落在地上,会很快化为水滴。
山东省威海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分,满分20分)1.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下列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A.在甲骨上刻字B.用石头堆砌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器皿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B.原子的种类C.水的化学性质D.水分子的能量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和大小随温度而改变;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食物腐败说明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隔很小;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D.粉碎很细的石灰石粉末就是构成石灰石的分子,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收集证据 C.猜想假设 D.作出结论6.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的化学性质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C.水的物理性质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7.某学生发现滴瓶中溶液变浑浊,若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图中不正确的操作有()A.4处B.3处C.2处D.1处8.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9.某同学为了验证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玻璃片上的水雾来达到目的,下列对此实验的反思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该方法简单易行B.该方法采用的玻璃片应冷而干燥C.该方法缺乏科学依据D.应再放一块玻璃片在空气中作对比10.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总数增加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木炭燃烧: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有新的元素生成D.光合作用: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二、填空与简答11.某同学看到方程式2H2+O22H2O,即想到以下两点,你能想到的更多吗?请把你的想法补充到以下空格中(回答两个即可).(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2)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都是氢元素和氧元素;(3).12.科学思想和方法(1)微观看世界,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看事物是化学科的重要思想,请你用化学学科的这种独特视角看待自然界中的“雨、雾、雪”,从微观角度阐述“雨→雾→雪”变化过程(2)分离和提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常要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如分离出黄泥水中的泥沙用法,这是利用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存在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要把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应采用法,要把酒精从其水溶液中分离出来采用法(3)循环图如图1,利用图表的形式可以很直观的将一个循环过程呈现出来,便于科学研究.根据下面的“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水在自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模型法.模型法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及变化规律.例如:用分子结构模型表示的化学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变化的微观实质.如图2是模型法表示的水通电条件下的反应过程,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①请从宏观角度描述此变化过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②请从微观角度描述此变化过程,反应中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③看图描述出反应物的分子的微观构成找出水分子和氢分子的微观构成的相同点是.1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酒精温度计可以指示温度变化,原因是(2)糖溶解在水中后看不见了,原因是:(3)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水在夏天比在冬天蒸发得快,说明:(5)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说明:.14.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1)你认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填名称);(2)自来水生产的过程中,发生了水与氯气(Cl2)的反应,这个反应可以用模型表示(如图)①在如图图中表示氯气分子的是(填“甲”、“乙”“丙”或“丁”);②由图可见,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化学反应的本质是③自来水生产过程中还可增设“加臭氧(O3)杀菌”和“加活性炭吸附”两道处理程序来净化水质.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增设这两道程序后处理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B.该生产过程得到的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三、实验与探究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1)量取8ml水,应选用ml的量筒(2)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应在烧瓶的地步垫放(3)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内时,先将玻璃管的一端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16.在化学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程,请仔细观察如图所示,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写出三种).(1);(2);(3).17.水是生活、生产中不可少的物质,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你已经掌握有关水的多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四个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实验丙中A出收集的气体是,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实验丙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是转化(2)实验甲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硬水在煮沸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碳酸氢钙碳酸钙+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类型是,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3)实验丁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海水分别经过实验甲、丁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18.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他们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下列各项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a.自顶端起约1 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b.原料是半透明、无味的固体;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琬状存在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g.吹熄后,见烛心周围有白色烟上升,并慢慢消失;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k.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m.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观察到的现象还有(写两点),(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查阅资料可知: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与氧气反应时得到的生成物是、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在燃着的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猜想】: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②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实验验证】实验一: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实验二: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填序号)提供了证据.四、附加题19.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仪器,请按要求把如图仪器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进行加热的仪器是(2)从广口瓶里量取出食盐粉末需要用(3)从试剂瓶里量取15mL液体,需要以上的、,如果俯视量筒的刻度(其它操作无误),则所量取液体的体积(填“>”、“<”、“=”)15毫升做一个过滤器,除了如图仪器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过滤过程中起到引流作用的仪器是.20.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1)硬度(填“大”或“小”)(2)熔点(填“高”或“低”)21.物质的溶解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请你完成下列填空:15.4gNaCl完全溶解在图甲所示的水中,将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全部倒入原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则所得NaCl溶液的密度为g/cm3,(水的密度1g/ml,结果保留到0.0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分,满分20分)1.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下列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A.在甲骨上刻字B.用石头堆砌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器皿【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在甲骨上刻字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石头堆砌城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磨制玉石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铸造青铜器皿的过程中需要从铜矿石中冶炼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B.原子的种类C.水的化学性质D.水分子的能量【考点】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的种类不变,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水在直流电作用水分子被分解,所以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B、水在直流电作用水分子被分解,但是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变,所以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变;C、水在直流电作用水分子被分解,所以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D、水在直流电作用水分子被分解,所以水分子的能量发生了改变.故选:B.【点评】本题要掌握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别:“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改变,电解水的知识就能灵活解决.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分析】A、根据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和大小随温度而改变;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食物腐败说明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隔很小;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D.粉碎很细的石灰石粉末就是构成石灰石的分子,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随温度而改变,但分子大小不变,所以解释不正确;B、蔗糖能溶于水是由于分子不停运动,从蔗糖颗粒运动到水的结果,食物腐败产生了新物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故说法正确.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隔很大,所以此项解释不正确;D、被粉碎的石灰石仍是小颗粒而不是分子,破镜不能重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所以解释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收集证据 C.猜想假设 D.作出结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可能是食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而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B、“可能是食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C、“可能是食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故选项正确.D、“可能是食盐”,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而不是作出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的化学性质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C.水的物理性质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且温度越高微粒之间的间隔越大,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体积发生改变是由于微粒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解答】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转变,主要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大小、质量不发生改变,分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在固态时很小,在液态时较小,在气态时较大,但是水分子没有变.7.某学生发现滴瓶中溶液变浑浊,若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图中不正确的操作有()A.4处B.3处C.2处D.1处【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以及液体药品的取用和胶头滴管的使用进行解答.【解答】解:(1)过滤时未使用玻璃棒引流,会造成过滤时液体溅出;(2)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会使液体溅出;(3)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着手心,图中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容易腐蚀标签;胶头滴管使用不能平放或倒置,所以图示操作不正确的有4处;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液体药品的取用和胶头滴管的使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密度低,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导电性差,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9.某同学为了验证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玻璃片上的水雾来达到目的,下列对此实验的反思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该方法简单易行B.该方法采用的玻璃片应冷而干燥C.该方法缺乏科学依据D.应再放一块玻璃片在空气中作对比【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分析】A、根据向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吹气,观察玻璃片上的水雾来验证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进行解答;B、根据观察玻璃片上的水雾来验证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所以玻璃片应冷而干燥进行解答;C、根据该方法可以依据玻璃片上是否含有含有水蒸气进行解答;D、根据进行对比实验的优点进行解答【解答】解:A、向冷而干燥的玻璃片上吹气,观察玻璃片上的水雾来验证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故A正确;B、因为要观察玻璃片上的水雾来验证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所以玻璃片应冷而干燥,故B正确;C、该方法可以依据玻璃片上是否含有含有水蒸气,从而达到比较的目的,没有缺乏科学依据,故C错误;D、使用两块同样的玻璃片,一块放置于空气中,向另一块上呼气,这种对比实验的方法可排除水雾来自于空气中的观点,故D正确.故选:C.【点评】利用检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不同,结合他们的化学性质进行检验,从而发现呼出气体与空气的不同.10.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总数增加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木炭燃烧: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有新的元素生成D.光合作用: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液氧转化为氧气,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总数没有增加,故选项解释错误.B、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C、木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但没有新的元素生成,故选项解释错误.D、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二、填空与简答11.某同学看到方程式2H2+O22H2O,即想到以下两点,你能想到的更多吗?请把你的想法补充到以下空格中(回答两个即可).(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2)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都是氢元素和氧元素;(3)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2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分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表示反应物是谁,生成物是谁,反应条件是什么,从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解释,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解答】解:由2H2+O22H2O可知,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2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故答案为: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2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表示反应物是谁,生成物是谁,反应条件是什么,从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理解,熟悉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12.科学思想和方法(1)微观看世界,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看事物是化学科的重要思想,请你用化学学科的这种独特视角看待自然界中的“雨、雾、雪”,从微观角度阐述“雨→雾→雪”变化过程落在地面上的雨水的分子获得太阳的能量后,运动加快,间隔变大,克服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变成水蒸气,大量的水蒸气聚集形成雾,水蒸气遇冷后,失去能量,间隔变小,运动速率减慢,状态改变,变成雨或雪降落(2)分离和提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常要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如分离出黄泥水中的泥沙用过滤法,这是利用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要把食盐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应采用蒸发结晶法,要把酒精从其水溶液中分离出来采用蒸馏法(3)循环图如图1,利用图表的形式可以很直观的将一个循环过程呈现出来,便于科学研究.根据下面的“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联考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联考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题)评卷人得分1.铁是我们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金属之一,关于铁的下列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A. 如何把铁矿石炼成铁 B. 钢铁为什么会生锈C. 如何将钢板轧成汽车外壳D. 铁锈是由什么组成的【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2.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前,小明的以下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化学变化需要很长时间②化学变化只在燃烧时发生③化学变化能生成一种或几种新物质④物理变化没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A.②B.③C.①③D.②④【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3.化学学习不能满足于单纯和机械的书本知识.这是因为(1)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生活无处无化学;(2)化学需要观察和实验,需要掌握技能和方法,而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3)化学需要感受、体验和运用,从而更加热爱化学、热爱生活;(4)化学学习需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质疑和探究.A. (1)(2)(3)B. (2)(3)(4)C. (1)(2)(3)(4)D. (1)(2)(4) 【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4.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实验B. 假设或猜想C. 观察D. 得出结论【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空气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水的天然循环,所以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因为蒸馏水没有任何杂质,所以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身体健康C.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D.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6.“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2)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变为新物质的实质是()A.只是组成发生变化B.只是结构发生变化C.组成或结构发生变化D.状态发生变化2.(2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原子是静止的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分子可以保持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任何物质的化学性质3.(2分)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4.(2分)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数目、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烘烤食物②钢铁生锈③擦燃一根火柴④干冰升华⑤瓷碗碎了⑥杜鹃开花⑦沙子变成了沙雕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5.(2分)下列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A.地热发电B.太阳能发电C.火力发电D.风能发电6.(2分)如图所示微观示意图中可以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7.(2分)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B.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颜色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2分)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
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9.(2分)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B.打开盛装酒精的试剂瓶,闻到酒精气味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D.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10.(2分)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取用固体D.过滤河水11.(2分)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A.过滤B.蒸发C.蒸馏D.结晶12.(2分)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2.53g的食盐固体B.用量筒量取85.5mL水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氧化镁D.用50mL酒精和50mL蒸馏水配制100mL酒精溶液13.(2分)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14.(2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B.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C.物质本身并无优与劣之分,但应用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15.(2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4年4月下旬,在我国东海海域又发生了数百平方公里的赤潮.赤潮是海洋中一种红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繁殖的生物现象,这种现象对海洋的危害越来越大.为减少赤潮的发生,善待我们的家园,就需要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你认为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①农田中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②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使用含磷洗衣粉④过度进行海水养殖⑤海洋中的潮汐现象⑥海岸绿化.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与简答(本答题共三题,总分47分)16.(8分)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制)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1、化学的发展造就了现代社会,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 化学可以帮助人类研究新材料B.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 化工生产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D. 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能源2、2018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备受关注,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小东同学在试管中加入两块石灰石,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大量气泡他认为“可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小华说“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
对于“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猜想与假设B. 反思与评价C. 设计实验方案D. 进行实验4、冬天第一场雪,当雪花落在地上,会很快化为水滴。
在雪花化作水滴的过程中,对水分子行为描述正确的是()A. 水分子的能量降低了B. 水分子的体积变小了C. 水分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D. 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了5、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燃烧: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B. 食物腐败:分子种类发生变化C. 水蒸发后体积增大:分子总数增加了D.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总数减少6、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山东威海文登21-22学度初二上鲁教版(五四制)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山东威海文登21-22学度初二上鲁教版(五四制)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变为新物质的实质是A、只是组成发生变化B、只是结构发生变化C、组成或结构发生变化D、状态发生变化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原子是静止的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分子能够保持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任何物质的化学性质3、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4.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数目、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烘烤食物②钢铁生锈③擦燃一根火柴④干冰升华⑤瓷碗碎了⑥杜鹃开花⑦沙子变成了沙雕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5.下列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A.地热发电B.太阳能发电C.火力发电D.风能发电6.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够表示混合物的是7.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B.氮气在通常情形下没有颜色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
实验说明,不管是固体碘依旧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9、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B、打开盛装酒精的试剂瓶,闻到酒精气味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D、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10、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取用固体D.过滤河水11.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一杯澄清透亮液体中的固体和液体?A.过滤B.蒸发C.蒸馏D.结晶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2.53g的食盐固体B.用量筒量取85.5ml水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氧化镁。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答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初三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共计20分,其中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1.D2.C3.D4.A5.B6.C7.B8.D9.B 10.C 11.A 12.B 13.B 14.A 15.D二.填空与简答(共包括4个小题,除了17(4)外,每空1分,共计35分)16.(8分)(1)纯净物混合物(2)①②⑤;⑥;③;④(3)NH3+HCl==NH4Cl (4)氨气易溶于水17.(6分)(1)BC (2)温度分子的种类(或分子的质量)(3)阳光下湿衣服干的快(合理即可)(4)固态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不能自由运动;液态水分子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气态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2分,答出两条得1分)18.(12分)(1)甲:水分子不变,只是间隔和分子排列改变了,乙: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2)负、B、C (3)点燃气体安静燃烧,火焰淡蓝色可燃性通电2.5(4)水氢气+氧气电、化学19.(9分)(1)硬水,煮沸(2)能溶于水,受热能分解,碳酸钙(3)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又通过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能回答出前一个要点即可)②②②②(顺序错了不得分)(4)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5)(1分)不同意,理由: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的可溶性物质还在(答对理由得分,否则不得分);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计2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20.(共8分)(1)7.2g 2.8g (2)大(3)玻璃棒引流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4)连接好仪器把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则证明气密性良好21.(7分)(1)甲、丙(2)氧气(3)铜片不变黑(4)铜片变黑(5)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6)使铜片不与氧气接触(7)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解析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八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
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玻璃破裂B. 轮胎变瘪C. 燃油燃烧D. 座椅摇晃【答案】C【解析】解:A、玻璃破裂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车胎变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座椅摇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微观模拟图中的〇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和②均为混合物B. 只有③是纯净物C. ③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②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③和⑤【答案】D【解析】解:①由图示可知由两种分子构成,所以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②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属于氧化物;③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氢气,属于单质;④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⑤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氧气,属于单质。
A.①是混合物,②是纯净物,故错误;B.②③④⑤均为纯净物,故错误;C.③是氢气,没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错误;D.水(②)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③)和氧气(⑤),故正确。
故选:D。
根据分子构成判断物质类别,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威海市温泉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对各种材料的利用过程中,主要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棉、麻等植物纤维纺纱织布B.用钛和钛合金制成飞机、火箭的外壳C.用氯气、漂白粉等为自来水消毒D.用活性炭除去水中有色杂质2.(2分)郝颖同学在厨房里看到一种白色固体,她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猜想与假设B.提出问题C.收集证据D.做出结论3.(2分)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4.(2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D.抗氧化性强5.(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B.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6.(2分)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7.(2分)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A.往右盘增加砝码B.从右盘减少砝码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8.(2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纯牛奶B.冰水混合物、矿泉水C.白醋、蒸馏水D.二氧化碳、铁9.(2分)文言同学在化学课上发现蜡烛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10.(2分)实验室加热120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烧杯②试管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试管夹⑥铁架台.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⑥11.(2分)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平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小于10ml B.大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12.(2分)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C.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13.(2分)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水蒸发变成水蒸汽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1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B.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构成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物质)的过程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D.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15.(2分)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与简答题16.(6分)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通常情况下,①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为了防止天然气泄漏,常在天然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③当天然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察觉到天然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④1L甲烷约重0.71g左右,比空气密度小.⑤甲烷能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以上信息可概括出:(1)甲烷的物理性质有;(2)甲烷的化学性质有.(3)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甲烷能发生的化学变化.17.(4分)现有五种变化:(1)黄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2)氢气+氧气水;(3)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4)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5)氯化氢+氨气→氯化铵.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由此你认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各有什么特点?①②.18.(4分)化学老师准备了下列仪器让同学们练习实验操作:①量筒②试管③烧杯④酒精灯⑤广口瓶⑥胶头滴管.用上述仪器的序号填空(只填一个).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的仪器是;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给物质进行加热的仪器是;④储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19.(11分)要用托盘天平称量11.6克的食盐,其操作是:(1)称量前先把放在标尺的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指针偏向右边,可旋转左边平衡螺母,让其向移动,旋转右边平衡螺母,让其向移动,使天平平衡.(2)称量时在两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取克砝码放在盘,再将移动到标尺的克处,然后向盘逐渐加食盐,直到天平平衡为止.(3)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中,游码移回处.20.(8分)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B两个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和吸附.21.(15分)近年来,威海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水的需求急剧增长.由于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淡水资源贫乏,因此米山水库就成为我们城市赖以生存的主要水源地.水库中的水中含有许多杂质,不能直接饮用,需要引入自来水厂进行净化,才能输送到千家万户.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水库中的水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2)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采用图1装置实现.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若过滤后烧杯内液体仍然浑浊,写出其可能的原因(写三条);;.进行上述操作之后得到的“水”是纯水吗?.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判断.(3)自来水厂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水还要进行,才能输送给千家万户,一般加入的是氯气,这一环节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水与氯气(Cl2)的反应,这个反应可以用图式形象地表示如图2.在上述图示中表示氯气分子的是(填“甲”、“乙”“丙”或“丁”);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改变的微粒是,没有改变的微粒是,化学反应的本质.(4)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三、实验与探究题22.(11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他们先查阅了资料:1、常温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2、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比常温空气轻,在空气中上升的原理制成的”,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接下来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乙同学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3)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丙、丁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①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最终都熄灭了.原因是.②丙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丁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③本实验条件下,丙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选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沿墙角迅速爬向房间外D.打开窗户跳出.23.(11分)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加热碳酸氢铵固体(一种白色粉末)的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2)该同学按正确操作向试管中加入药品,其操作方法是:;然后,他将装有药品的试管按正确方式固定好(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3)用酒精灯给试管内固体加热.加热的方法是.(4)已知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实验发现,试管口处有,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5)班级的其他同学做完此实验后,出现了试管破裂的现象,请你帮助分析导致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2条);.山东省威海市温泉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2.A;3.C;4.D;5.A;6.A;7.A;8.C;9.B;10.D;11.B;12.D;13.C;14.D;15.D;二、填空与简答题16.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甲烷能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17.(2)(5);(4);多变一;一变多;18.⑥;②;④;⑤;19.游码;0刻度;左;左;10;右;游码;1.6;左;砝码盒;0刻度;20.物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水氢气+氧气;A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隔变大;B中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过滤;21.蒸馏;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烧杯不干净;不是;用滴管取一滴水滴到玻璃片上加热,水蒸发后有固体残留;杀菌消毒;化学变化;乙;水分子和氯气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氯原子;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重新组成新分子;用洗菜的水浇花或者洗手时水流开小点;三、实验与探究题22.小;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外焰;茶杯内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温度高,密度小,聚集在杯内上方;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杯内下方;AC;23.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横放,然后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以防加热时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给试管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水珠;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