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类者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解读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 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 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1、拓展了视野 2、亲近了生活 3、整合了学科 4、产生了困惑(时间、资源、方法、素质)
四、综合性学习解读 ——中考题型
⑴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 ②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
⑵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⑶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⑷活动参与类。
四、综合性学习解读 ——应对技巧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 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 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 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 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 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 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三、口语交际解读 ——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 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 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 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 原则和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 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①做一回小记者 ②劝告 ③话须形象才动人
①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 不离话题 ②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 的发表意见 ③师生自行设计
辩论的涵义、特征与类型
辩论的涵义、特征与类型
一、辩论概述
1.辩论涵义
《墨子·经说上》云:“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
《墨子·经说下》云:“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
“辩”即辩论、辩解、辩明的意思。
“论”是议论、评定之意。
“辩”与“论”好比是一把利剑的双面锋刃,相互为用。
“辩”的目的在于破(否定),论的目的在于立(表明主张)。
2. 辩论要素、辩论特征以及辩论类型
辩论要素
主体—辩论行为的实施者
客体—辩论行为实施的对象
媒体—辩论行为实施的条件
受体—辩论行为实施的接受者
注意:自辩不是辩论,因为它依赖于内部语言进行辩论,只能称
为“考虑”、“思考”或“思想斗争”。
辩论特征
观点的对立性辩论各方的观点必须是截然对立的或至少是有鲜
明分歧的。
没有对立便没有辩论。
辩论中,辩论者既要千方百计的证
明并要对方承认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又要针锋相对的批驳对方的观
点,并使对方放弃自己的观点,这就决定了各方立场的鲜明对立性,。
第二章 逻辑与论证
第二章 逻辑与论证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论证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传统观点,论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演绎论证,一类是归纳论证。
无论是演绎论证还是归纳论证,都是讨论前提的真值与结论的真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是,要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不总是一件容易之事。
对于事实命题而言,或许有真值可言,但对于价值命题来讲,它们便无真值可言。
因而,在面向分析评价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论证时,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引入非形式逻辑理论。
第一节 概述一、 评价论证的三种逻辑标准如第一章所述,根据主流观点,逻辑学是关于论证的科学,但它又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涉及处理论证的各个方面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好论证与不好论证相区别开来。
如何区别论证的好与不好,从逻辑学角度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标准:一是演绎逻辑标准;二是归纳逻辑标准;三是非形式逻辑标准。
首先,演绎逻辑标准。
演绎逻辑标准是演绎逻辑研究的对象。
根据演绎逻辑标准,一个论证是好的,当且仅当,它是可靠的。
“论证可靠”是什么意思呢?一个论证是可靠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所有前提都为真;(2)推理形式有效。
这里的推理形式有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演绎有效。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演绎有效性是指:一个论证是演绎有效的,当且仅当,其所有前提均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
这条标准仅仅是说在演绎有效的论证中“所有前提均真而结论为假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只断定了“所有前提均真且结论为真的论证才能是演绎有效的”。
相应地,如果所有前提均真而结论为假,那么,这个论证是演绎无效的。
对于在“所有前提假且结论假”、“部分前提假且结论为假”、“所有前提均假而结论为真”、“部分前提为假而结论为真”并没有做出任何断定。
换句话说,在这些情形下,一个论证是否演绎有效,这是不清楚的。
因此,从演绎有效性标准来看,论证可分为有效论证、无效论证和不确定论证。
为了更加直观一些,我们用下表表示。
序号前提结论论证1 所有前提为真结论为真有效2 所有前提为真结论为假无效3 所有前提为假结论为假未断定4 所有前提为假结论为真未断定5 部分前提为真且部分前提为假结论为真未断定6 部分前提为真且部分前提为假结论为假未断定其次,归纳逻辑标准。
【品读】姚鼐《古文辞类纂》纂集序目(全文附注释)
【品读】姚鼐《古⽂辞类纂》纂集序⽬(全⽂附注释)鼐少闻古⽂法于伯⽗姜坞先⽣及同乡刘耕南先⽣,少究其义,未之深学也。
其后游宦数⼗年,益不得暇,独以幼所闻者,置之胸臆⽽已。
乾隆四⼗年,以疾请归,伯⽗前卒,不得见矣。
刘先⽣年⼋⼗,犹善谈说,见则必论古⽂。
后⼜⼆年,余来扬州,少年或从问古⽂法。
夫⽂⽆所谓古今也,惟其当⽽已。
得其当,则六经⾄于今⽇,其为道也⼀。
知其所以当,则于古虽远,⽽于今取法,如⾐⾷之不可释;不知其所以当,⽽敝弃于时,则存⼀家之⾔,以资来者,容有俟焉。
于是以所闻习者,编次论说为《古⽂辞类纂》。
其类⼗三,⽈: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
⼀类内⽽为⽤不同者,别之为上下编云。
论辩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各类所学著书诏后世。
孔孟之道与⽂,⾄矣。
⾃⽼、庄以降,道有是⾮,⽂有⼯拙。
今悉以⼦家不录,录⾃贾⽣始。
盖退之[5]著论,取于六经、孟⼦;⼦厚取于韩⾮、贾⽣;明允杂以苏、张之流;⼦瞻兼及于《庄⼦》。
学之⾄善者,神合焉;善⽽不⾄者,貌存焉。
惜乎!⼦厚之才,可以为其⾄,⽽不及⾄者,年为之也[9]。
序跋类者,昔前圣作《易》,孔⼦为作《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之传[10],以推论本原,⼴⼤其义。
《诗》、《书》皆有《序》,⽽《仪礼》篇后有《记》,皆儒者所为。
其馀诸⼦,或⾃序其意,或弟⼦作之,《庄⼦天下》篇、《荀⼦》末篇,皆是也。
余撰次古⽂辞,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
惟载太史公、欧阳永叔表志叙论数⾸,序之最⼯者也。
向、歆奏校书各有序,世不尽传,传者或伪,今存⼦政《战国策序》⼀篇,著其概。
其后⽬录之序,⼦固[14]独优已。
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说其君之辞,《尚书》具之矣。
周衰,列国⾂⼦为国谋者,谊忠⽽辞美,皆本谟诰[15]之遗,学者多涌之。
其载《春秋》内外传[16]者不录,录⾃战国以下。
汉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类。
现代论辩类名家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现代论辩类名家散文篇一:中国现代名家写景美文436篇中国现代名家写景美文436篇中国现代名家写景美文436篇田丰赫中国现代名家写景美文436篇(已作链接,点题阅文)四季之春《总有那一片蛙声》古清生《重庆值得留恋》郭沫若《终南山幽趣记》周沙尘《赞成都百花园》钟树梁《又是花灯满街》阿单《游子心衷》古清生《一朵小花》古清生《谒司马迁祠》李镜《野旷天低树》杨闻宇《喜重拜英灵意气舒——杭州西湖游记》钟树梁《西部系列:黄河源的狼》刘元举《无妨人自纵心游——昆明西山游记》钟树梁《松堂游记》朱自清《石湖》郑振铎《上梁山——鲁西南行简》峻青《园子里的春天》《天涯》吴伯箫《潭柘寺戒坛寺》朱自清《太平湖之春》吴象《苏州拾梦记》柯灵《山阴五日记游》《三访雁荡山》竹子《蓉城花会》曾克《去到南方的山岗上》古清生《秋荔亭记》俞平伯《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纪游》周沙尘《南岳纪游》洪周肖琦《南游杂感》老舍《牡丹园记》严阵《锦江春色来天地》钟树梁《记游桃花坪》丁玲《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叶圣陶《黄河梦》海飞《还乡》雷达《花重锦宫城——成都花会随笔》钟树梁《花溪一日间》陈伯吹《花城》秦牧《湖畔夜饮》丰子恺《桂林山水》方纪《桂湖与杨升庵祠》钟树梁《故园春》柯灵《故都之旅》孔另境《古刹──姑苏游痕之一》王统照《高原名城——大理》周沙尘《访修缮后的布达拉宫》李佳俊《峨眉天下秀》黄炎培《钓台的春昼》郁达夫《大明湖之春》老舍《春雨》楚笛《春游颐和园》沈从文《春游》成仿吾《春日游杭记》林语堂《春风吹临的湖畔》古清生《窗》钱钟书《成都武侯祠》钟树梁《成都的春天》刘大杰《长城春色无限好》王含英《不肯去观音院》丰子恺《北京的春天》古清生《北平的春天》周作人《北大河》刘半农《白马湖》朱自清《巴莱崖壁画》凌渡《鞍山印象》高洪波《爱晚亭》谢冰莹《“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祭黄帝陵》林祖涵《西湖即景》于敏《雷峰塔下》庐隐《高原名城——大理》周沙尘《游南三联岛》周立波《“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南京印象》朱自清《昆明的雨》汪曾祺《西昌月》高缨《草堂之春》钟树梁《春日游杭记》林语堂《绿》朱自清《梦游》佚名《湖畔夜饮》丰子恺《海上的日出》巴金《白水祭》朱自清篇二:名家散文欣赏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毕业论文选题的类型
毕业论文选题的类型毕业论文选题的类型选题时要明确自己所选论题的类型,权衡自己的力气与特长是否适合这种类型或者能否驾驭这种类型。
学术论文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论述型、论辩型、述评型。
(一)论述型选题论述型选题一般都围绕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正面开放论证。
如《一种文化能指的新意味)(见《小说评论))2021年第1期)围绕作为"文化能指'的"父亲'的隐喻意义在20世纪90年月所发生的变化这一问题开放争辩。
文章以(我的农夫父亲和母亲)(冯积歧,1994),(农夫父亲)(李西岳,1999),(挽救父亲》(白连春,2000)等三个描写"乡村父亲'的中篇为例,以20世纪80年月中期之前的文学创作中具有文化能指意义的"父亲'为参照,分析20世纪90年月以来乡村小说创作中的"父亲'所负载的特殊文化内涵,探讨这种新的文化意指消逝的文化意义。
文章通过分析指出:进人20世纪90年月之后,作为文化能指的"父亲'的文化所指或文化意味开头发生明显变化:乡村"父亲'不再是老国愚民的缩影或父权文化、落后意识的象征,而是传统美德或乡村人格的化身,进而"父亲'的境遇成为乡村文化或传统人文精神境遇的隐喻,这种变化是"审美现代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汉语言文学领域内绝大多数选题都属于这种类型。
对于本科生来说,与另外两种类型的选题相较,论述型选题具有资料简洁搜集、论证操作难度较小的优点。
这种类型选题的基本做法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亦即将总命题切分为几个小命题后正面逐一论证。
(二)论辫型选题论辩型选题是针对他人的学术观点进行辩驳或提出质疑的论题。
如前面提到的'金克木教授的《古诗"玉衡指孟冬'试解》一文就是论辩型的。
论辩型的论题一般有"破'有"立'有的先"破'后"立',有的先"立'后"破',还有的"破'"立'并行。
古文辞类纂
《古文辞类纂》在文体学上的首要贡献,是姚鼐以“为用”为准则划分文体。他撇开构成文类的形式要素,从文章的用途角度着眼,辨析名实,区分文类。这不仅简化了文体,遏制了自魏晋以降日趋纷繁的文体分类,而且开启了现代文体学对文体功能“质”的“规定性”的认识,在古典文类研究 与现代文类研究之间搭建了桥梁。
在文体分类史上,姚鼐编撰《古文辞类纂》之前,文体类分的标准从未取得过统一。魏曹丕《典论·论文》曰:“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四科八体的划分,强调的是体制对语言“雅”、“理”、“实”、“丽”的要求。晋陆机《文赋》分文类为十:“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文类的划分与风格的概括较之曹丕准确细致,且有了对文体功能的认识,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缘情”、“体物”是对诗、赋文体功能的准确概括。晋挚虞《文章流别志论》今存的佚文片断涉及文体十一类,且以“类聚区分” ⑤ 为编选原则。齐刘勰《文心雕龙》将文体分为三十三类,有文体论二十篇,其《序志》曰:“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⑥ 。刘氏首次从语言形式上以有韵无韵为准则,将文章划分为“文、笔”两大类,而两大类的再次划分,其标准则较为多样:“论、说、议、对是分别由形式视点去类聚的;史传、诸子分别是由题材视点去类聚的;诏、策、檄、移、封禅、章、表、书、记分别由用途视点去类聚的” ⑦ 。梁昭明《文选》,“凡次文之体,各以会聚……文以类分” ⑧ ,将文体分为三十八类。编者有着鲜明的类分意识,但未交代类分的标准,只强调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⑨ 的选文标准。此后,文体类分日趋繁细,例如:宋吕祖谦《宋文鉴》为五十八类,明吴讷《文体明辨》则为一百二十七类,而他们的分类标准也颇为多样凌杂。
《论书表》译文
《论书表》译文《论书表》原文:臣闻庖牺氏作,而八卦列其画;轩辕氏兴,而灵龟彰其彩。
古史仓颉,览二象之文,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纪事。
宣之王庭,则百工以叙;载之方册,则万品以明。
迄于三代,厥体颇异。
虽依类取制,未能悉殊仓氏矣。
故《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谐声,三曰象形,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盖仓颉之遗法也。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之或同异,时人即谓之籀书。
孔子修《六经》,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言。
其后七国殊轨,文字乖别,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罢不合秦文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于是秦烧经书,涤除旧典,官狱繁多,以趋约易,始用隶书,古文繇此息矣。
隶书者,始皇时衙吏下邽程邈附于小篆所作也。
世人以邈徒隶,即谓之“隶书”。
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尉律学,复教以籀书,又习以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
书或有字不正,辄举劾焉。
又有草书,莫知谁始。
考其形画,虽无厥谊,亦是一时之变通也。
孝宣时,召通《仓颉篇》者,张敞从受之。
凉州刺史杜邺、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孝平时,征礼等百余人说文字于未央,以礼为小学元士。
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
及亡新居摄,自以运应制作。
使大司空甄丰校文字之部,颇改定古文。
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三曰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书,秦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所以书幡信也。
壁中书者,鲁共王坏孔子宅而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也。
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氏壁中书又类,即前代之古文矣。
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
自是后学皆其法也。
又诏侍中贾逵修理旧文。
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于国者,靡不悉集。
语篇分析
语篇的衔接手段cohesion and coherence 衔接与连贯⏹他们系统地将衔接分为五大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及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其中前三类属于语法手段,第四类属于逻辑手段,最后一类属于词汇衔接手段。
⏹照应(reference)是一些起信号作用的词项。
它们不能像大多数词项那样本身可作出语义理解,而只能通过照应别的词项来说明信息(Halliday & Hasan, 1976:31)。
照应分为外照应(exophora)和内照应(endophora)。
内照应又可分为下照应(或称后照应)(anaphora)和上照应(或称前照应)(cataphora)。
外照应指独立于上下文之外的词项。
内照应指意义依赖于上下文的词项。
下照应(后照应)指意义依赖于前述词项的词项、上照应(前照应)指意义依赖于后述词项的词项。
The snail is considered a great delicacy.As the child grows, he learns to be independent.It never should have happened. She went out and left the door open.⏹替代(substitution)指用一个词项去代替另一个或几个词项,是词项之间的一种代替关系。
英语中常用的替代词one(s), do, same。
Halliday和Hasan将其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从句性替代。
由于前述句子或上下文使得意义明确而省去句子的一部分称作为省略。
它可以视为“零替代”(Halliday & Hasan, 1976:142),省去一些上下文可使之意义明确的成分。
Compare the new dictionary with the old one(s).We rent a house, but they own one.A: Black coffee, please.B: The same for me.They do not buy drinks at the supermarket, but we do.I think so.■省略EllipsisHe prefers Dutch cheese and I prefer Danish.---Do you understand?---I tried to.---You haven’t told him yet.---Not yet.连接(conjunction)是句际间意义相互联系的一种衔接手段,常用的有递进、转折、因果、时间。
中考口语交际答题方法及实例
【解题策略】“口语交际”大多具有不定性、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
中考语文试卷出现的口语交际题大多比较切合初中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理解水平考生依据“对象、场合,文明得体地实行交流”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题型,灵活的、有创意地实行解答。
这就需要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使用个性化的思维来独立思考,从很大水准上培养了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一)要准确解答“口语交际”题,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在具体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水平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的交际水平、文明水准、语言素养的平台。
要在文明和谐中实行人际交流,必须明确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其要求如下:(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会文明得体地实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持续提升应对水平。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感召力。
(8)能准确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二)要准确解答“口语”题,其次必须了解和掌握口语交际的方式和要求。
(1)听:①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能抓住中心和要点。
②听记叙性文章,能听清所写的人和事,听出条理和详略。
③听读说明性文章,能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④听读议论性文章,能明确作者的观点和道理。
⑤听课、听报告能抓要点作记录,做到重点不遗漏、难点不放过。
⑥参加讨论,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
⑦与人交谈,要耐心、专注地倾听别人说话,了解对方的意思,能听出弦外之音,话外之意。
(2)①当众说话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语音清晰、音量适中、神态自然、语句连贯、语意完整明白;注意场合、对象,用语文明、得体。
《古文辞类纂》序(清)姚鼐
赠序类者,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颜渊、子路之相违,则以言相赠处[20]。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鲁君择言而进[21],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苏明允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或曰引,或曰说。今悉依其体,编之于此。
诏令类者,原于《尚书》之《誓诰》。周之衰也,文诰犹存。昭王制,肃强侯,所以悦人心而胜于三军[22]之众,犹有赖焉。秦最无道,而辞则伟。汉至文、景,意与辞俱美矣,后世无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虽有善意,而辞气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谕下之辞,韩退之《鳄鱼文》,檄令类也,故悉附之。
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刘先生[23]云:“古之为达官名人传者,史官职之。文士作传,凡为圬者、种树之流而已[24]。其人既稍显,即不当为之传,为之行状,上史氏而已。”余谓先生之言是也。虽然,古之国史立传,不甚拘品位,所纪事犹详。又实录书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贤否。今实录不纪臣下之事,史馆凡仕非赐谥及死事者,不得为传。乾隆四十年,定一品官乃赐谥。然则史之传者,亦无几矣。余录古传状之文,并纪兹义,使后之文士得择之。昌黎《毛颖传》,嬉戏之文,其体传也,故亦附焉。
杂记类者,亦碑文之属。碑主于称颂功德,记则所纪大小事殊,取义各异,故有作序与铭诗全用碑文体者,又有为纪事而不以刻石者。柳子厚纪事小文,或谓之序,然实记之类也。
箴铭类者,三代以来有其体矣,圣贤所以自戒警之义,其辞尤质而意尤深。若张子[28]作《西铭》,岂独其理之美耶,其文固未易几也。
颂赞类者,亦《诗》颂之流,而不必施之金石者也。
《古文辞类纂》序
茅顺甫:明散文家茅坤。
▪ 杂记类者,亦碑文之属。碑主于称颂功 德,记则所纪大小事殊,取义各异,故有 作序与铭诗全用碑文体者,又有为纪事而 不以刻石者。柳子厚纪事小文,或谓之序, 然实记之类也。
[22]三军:周代天子六军,大国诸侯三军。
▪ 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刘先生 [23]云:“古之为达官名人传者,史官职之。文 士作传,凡为圬者、种树之流而已[24]。其人既 稍显,即不当为之传,为之行状,上史氏而已。” 余谓先生之言是也。虽然,古之国史立传,不甚 拘品位,所纪事犹详。又实录书人臣卒,必撮序 其平生贤否。今实录不纪臣下之事,史馆凡仕非 赐谥及死事者,不得为传。乾隆四十年,定一品 官乃赐谥。然则史之传者,亦无几矣。余录古传 状之文,并纪兹义,使后之文士得择之。昌黎 《毛颖传》,嬉戏之文,其体传也,故亦附焉。
《古文辞类纂》序
(清)姚鼐
作家介绍
▪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安徽桐 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 (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 惜抱。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 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 (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 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 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 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 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11]太史公:指司马迁。欧阳永叔:宋文学家欧阳修。 [12]向、歆:刘向、刘歆。汉武帝时,使刘向校中秘之 书。每一书就,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论谬, 叙而奏之。向卒后,哀帝使其子歆嗣父之业。歆遂总 括群书,撮其指要,著为《七略》。[13]子政:刘向的 字。[14]子固:宋文学家曾巩的字。
从《古文辞类纂》到《唐宋文举要》——兼论高步瀛对姚鼐文章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从《古文辞类纂》到《唐宋文举要》——兼论高步瀛对姚鼐文章观念的继承和发展郑凯歌【摘要】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以其较为精当完备的选文、精辟的评论和谨严的注释成为清中期以后学习古文的畅销选本,对桐城派古文标准的确立和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步瀛选注《唐宋文举要》显示出对《古文辞类纂》的借鉴与吸收,也表现了高步瀛对姚鼐文章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The Anthology of Classical Prose by Yao Nai has been a best-seller of anthologies for classical prose learning since the mid-Qing Dynasty with its comprehensive selection of prose,incisive commentaries and precise annotation.It is also of signific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inheritance of the classical prose criteria for the Tongcheng School.Gao Bu'ying's compilation and annotation of Sketch of Prose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shows his learning from the Anthology of Classical Prose and hi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Yao Nai's view of prose.【期刊名称】《梧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1)006【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古文辞类纂》;《唐宋文举要》;继承;发展【作者】郑凯歌【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姚鼐被称为“桐城三祖”之一,其《古文辞类纂》奠定了他在古文选本历史上的地位,也使桐城派作为一个散文流派基本确立了自己的选文主张和文章观念。
国文知识:论辩类
〈天论〉荀子(节录)
•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 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 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 饥,寒暑未薄而疾,祅怪未至而凶。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 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 分,则可谓至人矣。
〈天论〉荀子(节录)
【语译】 如果荒废农业,用度奢侈,那么天不能使人富 足。养生的物资缺乏,又很少劳动,那么天不 能使人保全。违反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那么 天不能使人吉利。因此水旱灾害还没来就会闹 饥荒,寒暑还不曾侵犯就会得病,自然灾害还 没来临就会遭祸患。遇到的天时跟太平社会是 一样的,而遭到的灾祸却与太平社会不同,这 不能抱怨天,所行之道使之如此。所以能够明 于天人之分际,就可以称得上是至人了。
〈捕蛇者说〉柳宗元(节录)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 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 吾嗣爲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 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 ,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柳宗元(节录)
【语译】
有一位姓蒋的人,专门捕捉这类蛇已经三代了。 问他捕蛇的情形。他就回答说:“我祖父死于捕 蛇,我父亲也死于捕蛇。现在我接下这工作已经 十二年了,也有好几次险些送命。”说这话时, 显得好像悲伤的样子。我很替他难过,便对他说 ︰“你觉得这件事可怕可厌吗?我可以替你转告 有关官员,请他改变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 你认为怎么样?”
〈进学解〉韩愈(节录)
【语译】
国子先生早晨到太学去,召集学生们站在课堂下,教诲 着说:“学业的精进是由于勤勉进取,荒废则是由于嬉 戏怠惰。德行有成就是由于深思精求,败坏是由于苟且 随便。当今我们遇到圣君贤相在朝,一切治理国家的措 施都很完备,除去凶邪不正的人,拔用俊秀贤良的人。 只要有一点长处的人大都被录取,能以一技闻名的,没 有不被录用。多方搜罗,仔细挑选,除去他们的缺点, 使他们才能显现。只有侥幸被选上的,谁说有才的不能 被显扬呢?各位只怕学业不能精进,不必怕主管不英明 。只怕德行不能修养有成,不必怕主管不公平。”
3种不同类型的仪式演讲
3种不同类型的仪式演讲
以演讲活动的方式为标准,演讲可分为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论辩演讲三种。
1、命题演讲
命题演讲是根据组织者事先规定主题的范围,在有准备的基础上,所作的主题突出、内容系统、结构完整、要求全面的演讲。
它包括竞赛命题演讲、会议专题演讲和学术专题演讲三种类型。
2、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是指演讲者事前无准备,由于受某一环境、氛围或某一主题的诱发而临时发表的演讲。
它包括政治生活、工作事务中的即兴演讲和比赛、答辩等现场的即兴演讲两种类型。
3、论辩演讲
论辩演讲是指对某一事物持有不同观点的双方,在同一个演讲环境中,所进行的以坚持本方观点、批驳对方观点为宗旨的演讲。
这包括日常论辩演讲、专题论辩演讲、赛场论辩演讲三种类型。
论辩杂记类文言文翻译
吾昔游学四方,历观群贤论辩,或辞藻华美,或义理精深,或机智敏捷,或持论坚定。
尝录其一二,以为杂记,以资后学。
今试译之,以飨同好。
【原文】甲乙论辩,甲曰:“天之所以生万物,盖欲其各得其所也。
吾闻之,鸟兽草木,皆有所依,而人类独无所依,岂非天欲使之自强不息乎?”乙曰:“然则人类之所以自强不息,盖亦天之所命也。
然吾观今之人,多不能自强,反求诸外,岂非失天之所命哉?”【译文】甲乙两人进行辩论,甲说:“天地之所以孕育万物,大概是希望它们都能各得其所。
我听说,鸟兽草木,都有它们所依托的地方,而人类却独自没有依托,这难道不是上天希望他们自强不息吗?”乙回答说:“既然如此,那么人类之所以能够自强不息,也许就是天命如此。
但是我看现在的人,大多不能自强,反而向外寻求依靠,这难道不是违背了天命吗?”【原文】丙丁论辩,丙曰:“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故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之乐,乐其固也;水之乐,乐其变也。
固者不可移,变者无穷,故仁者乐而智者亦乐。
”【译文】丙丁两人进行辩论,丙说:“仁者看到山就会思考,智者看到水就会行动。
所以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的乐趣,在于它的坚实;水的乐趣,在于它的变化。
坚实的是不可改变的,变化的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仁者乐于其中,智者也乐于其中。
”【原文】戊己论辩,戊曰:“吾闻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水之淡,以其能养万物而不争也;醴之甘,以其能诱人而不真也。
是以君子交而不亲,小人亲而不交。
”【译文】戊己两人进行辩论,戊说:“我听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水的淡,是因为它能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蜜的甜,是因为它能诱人而不真诚。
因此,君子之间的交往虽然不亲近,但小人之间的亲近却不是真正的交往。
”【原文】庚辛论辩,庚曰:“吾闻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者,人之师也;路者,人之友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友者,所以相扶、相励、共进也。
故读书行路,不可偏废。
成功辩手应具备的六大素质
成功辩⼿应具备的六⼤素质成功辩⼿应具备的六⼤素质Arguer, Debater, Disputant, Eristic等等,都是对同⼀类⼈的称呼。
⽆论称作什么,这类⼈给⼈们的印象是⼝齿伶俐、语⾔华美、⼝若悬河、情绪激昂、谈古论今、针砭时弊等等。
毫⽆疑问的是,辩⼿⼀定是论辩和辩论赛的主⾓,⽽辩论赛⼀定会成为当时、当地的热点和焦点,万众瞩⽬、众⼈评说。
然⽽,并不是每个⼈都有条件成为雄辩之⼠,也不是每⼀个⼈都有条件站在辩坛上挥洒⾃如。
反过来说,任何⼀位优秀辩⼿也不是天⽣注定的。
实际上,要成为⼀个优秀辩⼿,或者成为⼀名辩⼿,必须是天赋和努⼒的完美结合。
虽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化背景对⼀个辩⼿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总的来说,要成为⼀个辩⼿应该具备以下六个⽅⾯的基础条件:①要具有先天的表演张⼒,要具有强烈的⾃我表现的欲望,并且乐意这么做,进⽽从中能够感受到⾃我实现的满⾜。
⾃古以来,辩论就是在众⽬睽睽之下进⾏的,如果没有表演的天赋和能⼒,没有展⽰⾃我的欲望和动⼒,也就失去了造就优秀辩⼿最基本的动因和激励。
厚积薄发,伺机⽽动,在登上辩坛的短时间⾥,慷慨激昴,创造出⽣命体验的辉煌时刻。
这样的表现⼒,不仅需要知识和体验,也需要来⾃天份的本源⼒量。
②要具有⽤语⾔说明复杂关系、介绍复杂事物和解释复杂道理的能⼒,以及在辩论场上就简去繁的语⾔习惯和综述能⼒。
讲个⼩故事、笑话是基本功,当司仪、做演讲、背诵名⼈妙句,更是锻炼⼝才的绝佳途径。
不但要能够滔滔不绝,娓娓道来,更要求准确、明快,睿智⽽⽣动。
有天赋的辩论者从来不会逐字逐句地写下⾃⼰的演讲词,哪怕在最关键的时候,他们也往往都是在内⼼设计出⾃⼰说话的仪态和⽓势,⽽不是⽂字。
这种语⾔能⼒同样也是天赋加努⼒。
③要有⼀定的撰写⽂章的能⼒。
虽然辩⼿们并不是根据所撰写⽂章的质量来确定辩论的⽔平,但是⼀定的撰写⽂章的能⼒对辩论⽔平的提升来说⽆疑是⼀种催化剂。
毕竟⾳容笑貌不会永留⼈间,只有⽂字记录才会流传百世。
语篇分析——精选推荐
语篇分析语篇的衔接⼿段cohesion and coherence 衔接与连贯他们系统地将衔接分为五⼤类: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及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其中前三类属于语法⼿段,第四类属于逻辑⼿段,最后⼀类属于词汇衔接⼿段。
照应(reference)是⼀些起信号作⽤的词项。
它们不能像⼤多数词项那样本⾝可作出语义理解,⽽只能通过照应别的词项来说明信息(Halliday & Hasan, 1976:31)。
照应分为外照应(exophora)和内照应(endophora)。
内照应⼜可分为下照应(或称后照应)(anaphora)和上照应(或称前照应)(cataphora)。
外照应指独⽴于上下⽂之外的词项。
内照应指意义依赖于上下⽂的词项。
下照应(后照应)指意义依赖于前述词项的词项、上照应(前照应)指意义依赖于后述词项的词项。
The snail is considered a great delicacy.As the child grows, he learns to be independent.It never should have happened. She went out and left the door open.替代(substitution)指⽤⼀个词项去代替另⼀个或⼏个词项,是词项之间的⼀种代替关系。
英语中常⽤的替代词one(s), do, same。
Halliday和Hasan将其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从句性替代。
由于前述句⼦或上下⽂使得意义明确⽽省去句⼦的⼀部分称作为省略。
它可以视为“零替代”(Halliday & Hasan, 1976:142),省去⼀些上下⽂可使之意义明确的成分。
Compare the new dictionary with the old one(s).We rent a house, but they own one.A: Black coffee, please.B: The same for me.They do not buy drinks at the supermarket, but we do.I think so.■省略EllipsisHe prefers Dutch cheese and I prefer Danish.---Do you understand?---I tried to.---Y ou haven’t told him yet.---Not yet.连接(conjunction)是句际间意义相互联系的⼀种衔接⼿段,常⽤的有递进、转折、因果、时间。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类著录
集部第1581冊:文選旁證四十六卷(清)梁章鉅撰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集部第1581冊(手写稿本,辨识不清)21-410集部第1582冊:文選笺證三十二卷(清)胡紹煐撰影印清光緒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第五集本27-481绩溪胡绍煐。
紹煐病选择焉不精,而欲补段玉裁、王念治文选所未及者,二十余载,最后厘为三十二卷,,有朱右曾序以及自序。
咸丰间刻即毁,仅存钞本同治十二年。
其子小泉以钞本伪夺,属族父培系为校勘。
集部第1582冊:文館詞林一千卷(存三十卷)(唐)許敬宗撰影印民國三年張鈞衡刻適園叢書第三集本。
《文馆词林》的部类体系参考了同时代类书的体系,编者在部类的划分上也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从目前《文馆词林》残卷的容看,包括了经、史、集三部的文献,没有见到子部的文献。
可能是该书不收子部文章,也可能是因为残缺太甚,这部分文章都弄丢了。
因为目前的存卷仅包含诗、颂、七、碑、诏、救、令、教等文体,这些和子部的东西基本没什么关系,因此没有子部文章的出现也很正常。
在目前见到的经、史、集三类文章中,尤其以史部和集部为多。
不过《文馆词林》不注文献出处,因此我们也难以确知哪些文章究竟引自叨肠些书,以及它总共用到了多少部书。
卷691的卷首保存了该书目前能见到的唯一一句编者按语:臣敬宗等谨按:救者,正也。
《书》称“救天之命”,其名盖取此也。
周穆王命邓父受救宪即其事也。
汉责仆,其文尤著。
今历采史籍,以备救部。
这里揭示了“救”体的文章来自史籍,而且是广泛地搜集采录。
除了救以外,诏、令等体也是多靠史书保存下来,因此到史籍中搜罗这些文章,是容易获得且收获较大的。
在史书的一记载中,这些文章如果没有明确标识是哪个大臣代为拟作,那么总集在取材史书时,这些真正作者就被隐去了。
而《文馆词林》能标出了它们的实际作者,应该是编纂时使用到了这些作家的别集,因为在别集中作者可以理直气壮地表明这些文章是他们所写的。
另外,早于《文馆词林》的其他总集可能也用到了这些别集,《文馆词林》的材料可能也来自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辩类者,盖原于古之诸子,各类所学著书诏后世。
孔孟之道与文,至矣。
自老、庄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
今悉以子家不录,录自贾生始。
盖退之[5]著论,取于六经、孟子;子厚取于韩非、贾生;明允杂以苏、张之流;子瞻兼及于《庄子》。
学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
惜乎!子厚之才,可以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为之也[9]。
序跋类者,昔前圣作《易》,孔子为作《系辞》、《说卦》、《文言》、《序卦》、《杂卦》之传[10],以推论本原,广大其义。
《诗》、《书》皆有《序》,而《仪礼》篇后有《记》,皆儒者所为。
其馀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庄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
余撰次古文辞,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
惟载太史公、欧阳永叔表志叙论数首,序之最工者也。
向、歆奏校书各有序,世不尽传,传者或伪,今存子政《战国策序》一篇,著其概。
其后目录之序,子固[14]独优已。
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说其君之辞,《尚书》具之矣。
周衰,列国臣子为国谋者,谊忠而辞美,皆本谟诰[15]之遗,学者多涌之。
其载《春秋》内外传[16]者不录,录自战国以下。
汉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
惟对策虽亦臣下告君之辞[17],而其体少别,故置之下编。
两苏应制举[18]时所进时务策,又以附对策之后。
书说类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奭》之篇[19]。
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
战国说士,说其时主,当委质为臣,则入之奏议;其已去国,或说异国之君,则入此编。
赠序类者,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
”颜渊、子路之相违,则以言相赠处[20]。
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鲁君择言而进[21],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
唐初赠人,始以序名,作者亦众。
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
苏明允之考名序,故苏氏讳序,或曰引,或曰说。
今悉依其体,编之于此。
诏令类者,原于《尚书》之《誓诰》。
周之衰也,文诰犹存。
昭王制,肃强侯,所以悦人心而胜于三军[22]之众,犹有赖焉。
秦最无道,而辞则伟。
汉至文、景,意与辞俱美矣,后世无以逮之。
光武以降,人主虽有善意,而辞气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谕下之辞,韩退之《鳄鱼文》,檄令类也,故悉附之。
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
刘先生[23]云:“古之为达官名人传者,史官职之。
文士作传,凡为圬者、种树之流而已[24]。
其人既稍显,即不当为之传,为之行状,上史氏而已。
”余谓先生之言是也。
虽然,古之国史立传,不甚拘品位,所纪事犹详。
又实录书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贤否。
今实录不纪臣下之事,史馆凡仕非赐谥及死事者,不得为传。
乾隆四十年,定一品官乃赐谥。
然则史之传者,亦无几矣。
余录古传状之文,并纪兹义,使后之文士得择之。
昌黎《毛颖传》,嬉戏之文,其体传也,故亦附焉。
碑志类者,其体本于诗。
歌颂功德,其用施于金石。
周之时有石鼓刻文[25],秦刻石于巡狩所经过,汉人作碑文又加以序,序之体,盖秦刻琅邪[26]具之矣。
茅顺甫[27]讥韩文公碑序异史迁,此非知言。
金石之文,自与史家异体。
如文公作文,岂必以效司马氏为工耶?志者,识也。
或立石墓上,或埋之圹中,古人皆曰志。
为之铭者,所以识之之辞也。
然恐人观之不详,故又为序。
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及分志铭二之,独呼前序曰志者,皆失其义。
盖自欧阳公不能辨矣。
墓志文,录者犹多,今别为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