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以《奇葩说》为例
奇葩说 经典完整辩论稿
![奇葩说 经典完整辩论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8db9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e.png)
奇葩说经典完整辩论稿引言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辩论选手,我将就“奇葩说”这一话题展开我的观点陈述和辩论。
在这个节目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奇葩的观点和言论,它们引发了人们对于各种话题的思考和讨论。
今天我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奇葩说”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一、激发思考和创新“奇葩说”作为一档辩论类节目,通过不同选手之间的碰撞与对抗,激发了观众们思考问题、表达自己观点的热情。
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他们用自己独到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够促进我们思维方式上的创新。
辩论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锻炼方式,它要求选手们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
通过参与辩论,选手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辩论技巧,从而培养出一批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促进社会对话和沟通“奇葩说”这一节目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不同观点的人可以在公开场合进行交流和辩论。
这种对话和沟通的方式有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意见相左的情况。
而通过“奇葩说”这样的节目,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观点之间的较量,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这些声音或许会激起我们内心深处对于问题的思考,并促使我们更加理性地去看待不同的观点。
另外,“奇葩说”还为一些被忽视或者被边缘化群体提供了发声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辩论表达自己对于社会问题、个人困境以及其他话题的看法。
这样一来,社会就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三、娱乐和消遣除了思考和讨论的功能之外,“奇葩说”还具有娱乐和消遣的作用。
这个节目以其独特的辩论形式和选手们的幽默表现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通过观看这样的节目,观众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放松心情,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取一些知识和启发。
这种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既满足了人们对于放松娱乐的需求,又提供了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结语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奇葩说”这个节目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分析——以《奇葩说》为例
![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分析——以《奇葩说》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0c4b3bbff00bed5b9f31dc5.png)
第10卷第17期 2019年09月Vol.10 No.17September 201943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我国网络综艺节目内容模式现状与发展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D009互联网迅速发展,带动许多行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大受欢迎,传统的新媒体行业结合互联网,发展出了如今的网络综艺节目,尤其是《奇葩说》,让许多青年观众成为其忠实粉丝。
《奇葩说》之所以有极高的收视率,是因为这档节目综合了真人秀、比赛、即兴表演等节目的特色,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不像传统节目那样死板无趣,且节目笑点很多,成为了许多人的“解压神器”。
本文主要讨论《奇葩说》的传播策略。
一、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定义网络自制节目是由网站自身拍摄完成的,包括策划、选材、后期剪辑等,节目种类多种多样,例如网络微电影、网络纪录片、网络电视剧以及网络综艺等。
在互联网还未如此发达的时候,网络自制节目就由于形式种类繁多,受到大众的欢迎。
[1]《奇葩说》这档综艺节目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的,是一档说话类节目,主要形式是围绕一个辩题,双方选手辩论,最后由导师和观众一起决定胜负。
《奇葩说》与传统综艺节目的不同主要在于观众的参与感更强,这使得这档节目刚刚播出,就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
二、《奇葩说》传播策略探析(一)《奇葩说》与传统综艺节目的不同传统的综艺节目大都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往往只有单一的特点。
比如真人秀节目,每一期都是固定的内容、固定的游戏等,虽然邀请的嘉宾不同,但是观众看多了总是会觉得无聊。
还有网络微电影,主题总是在爱情友情之间徘徊,且素材似乎少得可怜,总是围绕着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离不开第三者或者家人的阻挠。
或许一开始观众还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看的电影多了,就会觉得无聊,所以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才会票房大卖,因为人们看惯了小鲜肉,看惯了爱恨情仇的故事,对这类以男子汉精神或者爱国为主题的电影更加感兴趣,尤其是以正能量为主题的电影,更是受到人们的大力追捧。
基于5W模式的网络自制综艺传播特点分析以《奇葩说》为例
![基于5W模式的网络自制综艺传播特点分析以《奇葩说》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de883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5.png)
接下来是传播内容,即传播什么。《奇葩说》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 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这一宗旨贯穿于节目的始终,使其在众 多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独树一帜。
第三是传播渠道,即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奇葩说》通过爱奇艺平台的播出, 得到了广泛的受众传播。此外,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运用也极大地扩大 了节目的影响力。
其次,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传播方式具有多样性。《奇葩说》通过爱奇艺平 台进行播出,同时采用了多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观众可以通过、评论、转 发等方式参与到节目中来,使得节目组能够及时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从而进 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这种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不仅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也 增强了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还体现在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这种多元的元素融合,使得每一季的 《奇葩说》都有新的亮点和看点。
其次,我们来看看《奇葩说》的商业价值。这档节目在商业上的成功,可以 说是内容头部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精心打造内容,《奇葩说》率先获得了流量 和粉丝,并以此为基础收获了极大的利益。例如,《奇葩说》的衍生品如抱枕、 T恤等都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此外,节目还通过与品牌的合作,实现了广 告收益。
总之,基于5W模式的网络自制综艺传播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奇葩说》的成 功不仅在于其多元化的制作团队和紧贴时代的辩论话题,更在于其多平台融合的 传播模式和年轻化、知识化的受众群体。节目所产生的深远社会影响力也进一步 彰显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强大生命力。未来,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我们有理由相信将会有更多优秀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涌现出来,为观众带来更多 的惊喜和欢乐。
在对比与参照其他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时,《奇葩说》具有其独特的传播特征 和优势。首先,节目形式新颖,辩论元素的引入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 其次,选手素质高,各具特色,为观众展示了多元的视角和观点。再者,导师们 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节目增色不少,也提供了更多元的辩论风格和深度。
新媒体节目口语传播特点探析——以《奇葩说》为例
![新媒体节目口语传播特点探析——以《奇葩说》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70b54ae009581b6bd9ebdd.png)
164第2卷第7期文化纵横一、引言近几年,新媒体节目井喷式爆发。
在这样表面繁荣的背后,却出现了节目多而杂,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受众评价褒贬不一等问题。
这与节目的口语传播方式有很大联系,因此,抛开节目制作层面的问题,去研究新媒体传播环境的特点,找出适合新媒体的口语传播方式十分重要。
作者将以“网综常青树”《奇葩说》为案例,与大家探讨新时代新媒体口语传播特点以及发展方向(本文着重研究口语传播中以人际传播为形式的公众传播)。
二、新媒体环境分析(一)新媒体现状技术革新,升级迅速。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很难做出一个明确定义,它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不断变化的概念。
新媒体的技术支持来源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技等多种技术的叠加运用。
简而言之,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推动新媒体概念的不断深化。
内容庞大,五花八门。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8亿人,每天利用网络进行休闲的人口数量占到中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我们除了运用各类视频APP收看各种各样的节目以外,我们还有数字报纸、电子图书、数字新闻杂志、有声书等,可以说几乎囊括了所有媒体可传播的内容。
接收信息快速方便,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大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提升工作效率,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有效地挖掘其学习潜能。
人们通过各种微信平台,能够及时获得各种感兴趣的信息。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进行密切交流,参与感也不断提升。
(二)新媒体传播趋势第一,新媒体传播内容还会更加多样化,除了媒体生产的各类产品以外,今后自媒体将会是大数据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自媒体、vlogger正在崛起;第二,新媒体传播速度将不断加快,将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让沟通更顺畅也更快速;第三,新媒体将更依赖于“人”,技术的进步将不断贴近人们更高更细致的需求,突破各种限制,更好地为广大受众群体服务;第五,新媒体传播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的全面上升,意味着人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对于所接受的内容质量要求也将不断升级。
辩论节目的创新与升级以奇葩说为例
![辩论节目的创新与升级以奇葩说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8a714db79563c1ec5da71eb.png)
XXX学院XX届毕业论文辩论节目的创新与升级(以《奇葩说》为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年级:专业:指导教师:职称:时间:目录1、中国辩论节目的现状1.1中国辩论节目的现状1.2辩论类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以《奇葩说》辩论节目的创新2.1内容方面的创新2.2内容形式的创新2.3传播方式的创新3、网络辩论节目《奇葩说》带来的启示4、从奇葩说对中国辩论节目创新升级4.1发展方向规范化4.2选题的严谨和合理化4.3辩论规则有序化4.4版权本土化5、结语【摘要】近几年,随着网络传媒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的逐渐成长,网络传播平台不再仅满足于播出电视节目,随之而来的是涌现出一批由各大网络公司独立制作、专门为网络传播平台量身打造的新式节目。
这些节目大多都以犀利独到的视角和标新立异的观念,凭借网络平台自身的传播特点和传播优势,在电视节目井喷式出现的当下,让受众耳目一新,同时赚足眼球与话题。
网络自制节目的创新性是构成其本身强大生命力的核心要素,它不仅是对于传统电视节目的突破与超越,而且在节目制播的整个过程中,对于自身也在不断的改良与革新。
网络自制节目将成为一次挑战传统节目的大胆革命,将成为节目发展的一种趋势。
以“辩论”形式展开的电视节目在各大电视台纷纷亮相,辩论嘞电视节目正逐渐成熟,其中不乏许多版权来自中国、这种电视节目在国内的受众广泛,所代表的跨文化交流内涵丰富,所以在我们研究国内电视节目市场发现现状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我们以《奇葩说》为例,对辩论嘞电视节目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辩论节目、《奇葩说》、发展模式1、中国辩论节目的现状1.1、中国辩论节目的现状近几年,随着网络传媒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的逐渐成长,网络传播平台不再仅满足于播出电视节目,随之而来的是涌现出一批由各大网络公司独立制作、专门为网络传播平台量身打造的新式节目。
这些节目大多都以犀利独到的视角和标新立异的观念,凭借网络平台自身的传播特点和传播优势,在电视节目井喷式出现的当下,让受众耳目一新,同时赚足眼球与话题。
以《奇葩说》为例探究网络综艺娱乐节目的人格化主持
![以《奇葩说》为例探究网络综艺娱乐节目的人格化主持](https://img.taocdn.com/s3/m/6ddbe08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5.png)
以《奇葩说》为例探究网络综艺娱乐节目的人格化主持一、网络综艺娱乐节目的崛起和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综艺娱乐节目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欢迎。
相比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娱乐节目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创新性,可以更好地迎合年轻观众的口味和需求。
网络综艺娱乐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在众多网络综艺娱乐节目中,以《奇葩说》为代表的辩论类节目备受关注。
这类节目借助辩论的形式,将观点碰撞、思想碰撞和语言碰撞融入节目内容之中,引发了观众对于言论自由和辩论艺术的关注和探讨。
这类节目也因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风格而深受观众喜爱,成为了网络综艺娱乐节目中的一大亮点。
二、《奇葩说》的人格化主持在《奇葩说》这样的网络综艺娱乐节目中,人格化的主持成为了节目的一大特色。
主持人通过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等方面的展示,将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魅力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了节目的一大看点。
而且,由于这类节目更加注重娱乐性和轻松氛围的营造,主持人的个性化表现也更加得到了放大和展示,进一步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以《奇葩说》的主持人马东为例,他的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的个性特点深受观众喜爱。
节目中,马东不仅以幽默风趣的表现方式引发了众多笑点,还利用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言行举止营造了与其他选手和嘉宾之间的轻松互动氛围。
特别是在辩论节目中,马东通过自己独特的辩论风格和魅力,成功地引领了节目的氛围和节奏,为节目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人格化主持的优势和特点在网络综艺娱乐节目中,人格化的主持具有很多优势和特点,也成为了节目的一大吸引点。
人格化的主持可以更加贴近观众,与观众产生更加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仅会对主持人的表现和言行举止感到好奇和期待,还会对主持人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一定的情感认同和共鸣,从而增加了对节目的关注和喜爱。
人格化的主持可以为节目增加独特的个性魅力和亲和力,并对节目的口碑和人气产生积极的影响。
浅析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传播策略
![浅析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传播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4cc0dcdb84ae45c3a358c7b.png)
一、国内网络综艺的兴起(一)发展历程回顾近年来,随着主流意识形态对国内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地加紧宏观调控的节奏,广电节目的类型、题材、播出时长、效果评估等微观层面均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深度调适。
在“一剧两星”“限娱令”“限韩令”政策的主导下,传统广电系统生态下内容产业的生产空间受到了较大的挤压及冲击。
而随着海量金融资本近几年来对互联网各垂直产业的不断投入,一时间“芒果TV”“爱奇艺”“优酷土豆”等网络视听内容平台纷纷加速行业洗牌,从网络视听播出平台转型向网络视听内容制播平台发展。
2014年,国内各大网络视听平台开始陆续出现自制综艺节目,2016年则是其发展的井喷之年,它们以黑马姿态迅速在网络平台中的视听内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二)兴起的主要原因1.制播分离模式的影响。
现有的制播分离模式为网络自制综艺的制作生产提供了现实的可操作经验。
由于网络平台受政策约束较小,大大促进了该类型节目的发展。
同时,现有的制播分离模式也催生出一大批国内专业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
现行的广电系统内成熟稳定的制播模式,为网络平台自制综艺的快速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制度与技术基础。
2.海量资本的注入。
海量金融资本的看好和资金的投入是网络自制综艺发展的主要经济动因。
网络自制综艺的飞速兴起,不仅能促进网络视听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还可为各大网络视频企业快速吸纳用户流量和广告主,从而实现流量变现,以此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传统电视节目发展受限。
传统电视平台受“限娱令”冲击,使得电视娱乐节目将发展空间转向网络。
为了杜绝低俗娱乐的综艺节目充斥民众的生活,国家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限制了各大卫视从海外引进节目版权,并减少了娱乐性节目播出时间。
而网络视听平台在内容的制作、生产、传播上受政策约束较少,所以各大卫视纷纷把眼光对准视频网站相对自由的制播环境和潜力巨大的年轻消费市场。
4.网络节目表现形式多样。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表达形式更加丰富、制播内容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节目分析
![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节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24fa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b.png)
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节目分析近年来,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兴起给观众带来了新的选择。
其中,备受瞩目的一档节目便是《奇葩说》。
自从2014年首次播出以来,该节目凭借独特的模式和犀利的辩论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本文将从节目的主要特点、形式创新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等角度,对《奇葩说》进行分析。
《奇葩说》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辩论。
每期节目选取一个主题,将六位选手分成两组,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激烈而精彩的辩论。
参与的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言之有理、反其道而行之的辩论技巧与风格。
他们能以接地气的话语展开激烈的角逐,有时还带有个人色彩,增加了互动与娱乐性。
辩论的过程非常紧凑、紧张,时长一般在30分钟左右,融入了节奏感很高的辩论内容。
同时,《奇葩说》表现出了强烈的思辨性质。
节目通过推出各种各样的“奇葩”主题,引导选手进行深度思考和论辩。
这些主题往往是一些热点或争议性话题,如孝道观念、婚姻观念、成功观念等。
选手们聚焦于各自的观点,并以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进行剖析、分析,从而引发了不同观念、思想的碰撞与对抗。
这种辩论的形式增强了思辨意识,提高了观众的思维水平,促使人们主动思考并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
同时,《奇葩说》在综艺节目创新方面也做出了突破。
首先,《奇葩说》大胆创新了辩论综艺的形式,将辩论作为核心元素并将之融入整个节目流程中。
此外,该节目还通过穿插真实案例、幽默搞笑的小品以及选手的个人故事等元素,增加了观赏性和娱乐性。
这些创新的手法使得《奇葩说》不仅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更成为了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
《奇葩说》的热播不仅令观众们沉浸其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首先,该节目提升了公众对于辩论和思辨的兴趣。
观众通过观看《奇葩说》,学习到了辨析事物的眼光和方法,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并养成了良好的思辨习惯。
其次,《奇葩说》通过引发众多观众的深度思考,进而拓宽了社会议题的边界。
选手们的不同观点和见解激起了观众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索与讨论,推动了社会舆论的形成与进步。
奇葩说的热播对于辩论的发展弊大于利(四辩)【原创】
![奇葩说的热播对于辩论的发展弊大于利(四辩)【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528202abf121dd36a32d82be.png)
四辩稿
——奇葩说的热播对于辩论的发展弊大于利大家好。
收拾战场。
我们不反对将本是小众化的辩论推广出去,我们反对的扭曲的推广。
我们不反对在辩论中加入一点娱乐元素,我们反对在娱乐中加入一点辩论元素,然后扭曲地推广出去,还厚脸皮地来告诉大家,我们是在推广辩论。
我们的一辩中,已经将我们的论点阐明的非常清晰。
两个点,第一个点,针对不知道辩论的人,扭曲了真正的辩论,造成误解。
第二个点,针对知道但未深入了解的人,您方的推广传播,在这些人面前,他明知道这不是真正的辩论还会去看,为了什么?为了让自己开心。
为了让自己一饱眼福。
马薇薇的美腿与辩论相结合是别有风味的一道菜。
明星效应就容易使他只停留在马薇薇的大腿上面,比赛是什么,不重要了。
其实这里还有第三点,针对那些知道辩论并且深入了解的人,有选手私底下很正经地问一代辩神黄执中,黄执中回答说,辩论娱乐化的意思,是大家都已经在打辩论了,才会把那种辩论越大越肤浅。
可当前的问题,是大家都在看娱乐节目,根本没机会领教辩论的趣味。
所以,请别自抬身价——咱们现在干的,哪里是什么娱乐辩论化?而是在努力,想要将娱乐辩论化啊。
所以,娱乐的,你专搞娱乐就好了,可千万不要打着辩论的幌子而一边又在放美腿放谷粒多;辩论的,就算是受众少,也别自降身价,我们辩论人从来就不需讨好大众而存活!
1。
网络自制辩论型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传播特征探究
![网络自制辩论型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传播特征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fa07c1482fb4daa48d4b87.png)
网络自制辩论型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传播特征探究摘要:2014年中国媒体步入融合发展元年,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处于整合与转型之中。
一种全方位的、多样化的新媒体格局,正深刻的影响着电视谈话节目的融合与创新。
由爱奇艺视频网站推出的自制网综辩论节目《奇葩说》,作为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辩论节目转型代表,更是受到极大热捧。
本文将以《奇葩说》研究对象,探究其在融媒体语境下的传播特征及受众效果。
关键词:《奇葩说》;传播特征;传播身份;受众效果一、媒介环境分析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新媒介格局的形成。
电视辩论节目依托融媒体环境的发展机遇,推动者传统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转型。
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网络视频平台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自媒体自制视频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势头。
2014年11月29日,由爱奇艺视频网站推出的自制网综辩论节目《奇葩说》正式上线。
这档以“奇葩”之名为奇葩正名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网络自制节目,上线后仅仅两个小时,便有破百万的点击率。
同时在微博热门话题榜上,《奇葩说》一档网综节目,热度及话题度,首次超过电视综艺节目,登上热搜之榜。
二、传播模式探究传播效果传播学史的发展历程上传播效果的发展均基于传播模式发展。
“5w模式”之于“ 魔弹论”,“循环模式”之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使得媒体的传播中心由传播者转移到受众。
全媒体时代下电视辩论节目针对热点话题设置议程,采取激烈交锋的辩论方式构建一个多元意见碰撞的社会公共话语空间。
其传播模式,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电视受众、网民多重元素构成。
主持人作为“ 守门人”,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互交融,兼具双重传播身份接收信息同时及时收到反馈。
主持人“接收信息”,一方面是指经过制片人、编导等加工选择后传递给主持人的信息主持人经过筛选传达给受众;另一方面嘉宾及现场参与观众对事件的看法及观点,通过主持人的接收引导也间接影响着受众。
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分析——以《奇葩说》为例
![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分析——以《奇葩说》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23d8ad8284ac850ac024276.png)
2019年4月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分析———以《奇葩说》为例胡屿(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北京市100009)【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媒体”和“互联网+”等政策的提出和媒介技术的演进,“互联网+综艺”的模式发展愈加成熟,我国的视频网站也借此机遇,推出一系列网络综艺节目。
本文选取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节目内容、节目参与者、节目创作方式以及节目的传播途径等,探究此节目获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思考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道路,对该类节目之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节目策划【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9)04-0315-02《奇葩说》是由爱奇艺和米未传媒联手制作的辩论类节目。
其宗旨是寻找“最会说话的人”。
2014年11月29日,该节目在全网正式上线播出后,截止到2018年,共播出五季,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作为辩论类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在最初获得成功之后,也在不断进行赛制的改革和自我完善,其最新一季(第五季)节目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特点:1辩题跟随时代,符合受众心理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逐渐成熟并被越来越多地加以应用,网络综艺节目可以参考大数据,进一步了解受众,从而进行内容设计。
《奇葩说》在选择辩题时,通过新浪微博、豆瓣、知乎等青年人常用的后台,选取受众最为关注的内容,并在初步筛选后邀请网友投票,从而使辩题更加贴近青年人实时变化的思想。
《奇葩说》第五季的辩题涉及情感、职场、生活、交友等,并且与生活实际更为贴近,如“ta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话吗”、“职场菜鸟被前辈压榨,要不要说不”、“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很喜欢的工作,你选哪个”符合当今初步进入职场的青年人心理,而“如果有个按钮能看到伴侣有多爱你,你要不要按”、“结婚前,我让伴侣在TA的房本上加我的名字,有错吗”、“恋人向你隐瞒富有or贫穷的背景哪个更不能接受”等,是对情感的叩问,也是当今人们对精神和物质平衡的考量。
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节目分析
![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节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199d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a.png)
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节目分析网络自制综艺《奇葩说》节目分析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其中一档备受关注的节目就是《奇葩说》。
该节目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题,以各种奇葩的观点和言论为噱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从节目形式、选手表现、话题选择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对《奇葩说》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奇葩说》的形式。
这档节目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每期有八位选手参与辩论,他们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
节目由主持人引导,给予选手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互相辩驳。
这种辩论的形式具有互动性和观众参与感强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参与其中并进行观点的对比和讨论。
其次,选手在《奇葩说》中的表现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选手们往往以极具争议性的言论和观点出现,有时为了引起眼球,他们会采取极端立场和言辞激进的方式进行辩论。
这种激烈的辩论方式不仅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也使选手们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然而,这种奇葩的言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种言论过于极端,可能会误导观众。
再次,节目选择的话题也是《奇葩说》能够引起广泛讨论的原因之一。
节目的话题广泛涵盖了社会热点、文化现象、价值观念等方面,让选手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进行讨论,激发思考和思辨的能力。
而这些话题的选择也与观众的关注点密切相关,能够引发大家的共鸣和讨论。
这种热门话题的选择无疑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但也需要注重话题的权衡,避免引发过于偏激或不负责任的讨论。
最后,节目的社会影响也不容忽视。
《奇葩说》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发了社会对于争议话题的讨论。
选手们的言论经过节目的传播和社交媒体的传扬,往往会引起热议和争论。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争论可以拓宽人们的思维和视野,激发公众对于重大议题的关注和投入。
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选手过于极端的言论可能误导观众,甚至引发争议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节目方需要加强对选手言论的把控,做好舆论引导的工作。
奇葩说有助于推动辩论的发展
![奇葩说有助于推动辩论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9d83198cc22bcd126ff0c4c.png)
1、奇葩说不同于那种正式的辩论形式,而是以更大众化、更具吸引了的辩论综艺节目模式来让观众靠近、了解那一直看上去高冷的辩论,为人们创造了认识辩论的渠道。
因此我方认为奇葩说有助于推动辩论的发展。
2、奇葩说的辩题大胆开放却又恰恰是那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或者是我们十分关心、懊恼的话题,这使得观众在看节目的同时也会引发观众自己内心的思考,开阔了观众的辩论思维,让辩论走进了生活。
因此我方认为奇葩说有助于推动辩论的发展。
3、PingWest品玩:会不会觉得《奇葩说》过于偏重娱乐?辩论会因为跟娱乐结合就不再那么“神圣”吗?4、马薇薇:第一,你喜欢的东西未必很神圣;第二,如果你喜欢的东西真的那么神圣,也不会那么容易被玷污;第三,娱乐并不能玷污任何东西,蠢才能。
我这个人比较不能接受蠢,但是娱乐不等于蠢,所以我是能接受娱乐的,我一点都不会觉得我参与一个娱乐化的项目会降我本身的逼格,因为我本身也没有什么逼格。
5、当然,会有人像李树裕一样觉得奇葩说误导了一些人对于辩论的看法,会有些人通过奇葩说加入辩论最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其实是这样的,李树裕作为一个专业辩手其实有些过分的强加给了奇葩说一些本不属于他的义务。
就是奇葩说不是一个教程,不是一个如何教人打辩论的节目,奇葩说是什么,是一个通过辩论的形式来开阔思维展现个性表达自我的一个平台,这是他的初衷,所以它允许那些讲故事的人存在,允许那些自身很有个性的人存在。
6、奇葩说只是把辩论带给了大众,让大家知道辩论,然后真正去接触了解辩论,但至于辩论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不是奇葩说的职责。
7、辩论里,输赢很重要,但内容比输赢还要重要。
8、那娱乐化辩论真的会毁了辩论吗,未必。
你可以说小朋友看了《奇葩说》会觉得辩论就是这样子的,但就如同马薇薇所说的,作为教练如果你不去做正确的引导那是你的问题,不是辩论娱乐化的问题。
再者说,我相信在辩论的训练过程中,教练一定会给小朋友们播放各种经典的辩论对决,我相信没有一个教练会只给小朋友看《奇葩说》。
基于受众调查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传播策略研究——以爱奇艺《奇葩说》为例
![基于受众调查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传播策略研究——以爱奇艺《奇葩说》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72636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1.png)
基于受众调查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传播策略研究——以爱奇艺《奇葩说》为例综艺节目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综艺节目迅速崛起。
作为中国领先的视频平台,爱奇艺率先开创了网络综艺的先河。
而其中最为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就是《奇葩说》。
本文将以《奇葩说》为例,探讨基于受众调查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传播策略。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奇葩说》是一档辩论类综艺节目,它以有趣、挑战性的主题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该节目不仅吸引了大众观众的关注,也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历经几季的播出,《奇葩说》的知名度和话题度不断提升,为爱奇艺平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因此,通过研究《奇葩说》的传播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成功之处。
第二部分:受众调查的意义和方法受众调查是了解观众需求和喜好的重要手段。
在研究《奇葩说》的传播策略时,我们需要对观众的反馈和看法进行深入分析。
传统的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等,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调查平台等途径获取受众的反馈信息。
第三部分:《奇葩说》的受众调查结果通过分析观众对《奇葩说》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1. 观众对辩论环节的喜爱程度较高。
辩论是《奇葩说》的核心环节,观众认为辩论能够带来思考和启发,并对争议性话题产生兴趣。
2. 观众喜欢有趣的主持人和评委。
主持人和评委在节目中扮演着引导和点评的角色。
观众认为主持人和评委的言辞幽默和风趣能够增加节目的趣味性。
3. 观众希望看到更多真实、接地气的话题和选手。
观众喜欢真实的辩论、真实的选手,这能够更好地引发共鸣和讨论。
第四部分:基于受众调查的传播策略研究根据观众的反馈,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传播策略,以提升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传播效果:1. 注重辩论的深度和争议性。
《奇葩说》之所以能够引发观众的关注和讨论,是因为辩论环节能够带来思考和争议。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应该在选题和辩题上下功夫,选取引人思考的话题,同时保持适度的争议度。
狂欢理论视野下知识类综艺研究——以《奇葩说》为例
![狂欢理论视野下知识类综艺研究——以《奇葩说》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1bfec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b.png)
210广电视角一、狂欢理论概述狂欢理论最早由巴赫金提出,其代表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和《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都谈到了狂欢化问题。
进一步溯源可以发现,狂欢理论根植于民间文化,是由狂欢节推衍出来的狂欢式、狂欢化等一系列概念术语的总称。
狂欢节,这一类似于古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的民间节日庆典活动,是巴赫金狂欢理论的起点。
其中,狂欢仪式和狂欢广场是狂欢节中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狂欢节的广场上,人们乔装打扮、盛装表演,进行“加冕”和“脱冕”的戏谑游戏。
所谓狂欢式,是“一切狂欢节式庆贺、仪礼、形式的总和”[1]。
在巴赫金对狂欢的理解中,狂欢式分为四种范畴,分别是狂欢节中随便亲昵的接触、插科打诨的相处方式、平等亲昵的生活态度以及粗鄙。
在狂欢节中,所有人都是参与者,教条、阶级、地位不再作为限制和束缚存在,尽情娱乐和平等交流是狂欢节的引人之处,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颠覆性,都由“狂欢”体现出来。
狂欢化作为狂欢理论的中心术语,一方面,其渊源是狂欢节本身;另一方面,它是狂欢式文学化的语言。
在巴赫金看来,“狂欢化提供了一种这样的可能性,即任何人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大型对话的开放型结构,人们在其间可以将人与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相互作用,转移到精神和理智的高级的领域中来”[2]。
二、《奇葩说》中的“狂欢”特性探究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提高。
无论从口碑还是收视率来看,《奇葩说》作为网络综艺都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意在强调一种精神上的暂时解放以及不同个体之间平等自由的对话,而《奇葩说》为我们带来的正是一场全民言论的狂欢,也是思维上的狂欢。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建立在两个世界的前提下,第一世界是“官方的,严肃的,等级森严的”,与之相对的第二世界则是“轻松的,自由的,平等的”。
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两个世界。
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长期处于单调无趣的生活状况和高压紧张的状态中,这对应着巴赫金所说的第一世界。
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
![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7f38a1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d.png)
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随着综艺节目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论类综艺节目因其鲜明的主题性和辩手的激烈辩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辩论类综艺节目的有效传播对于观众的思维和认知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辩论类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进行分析。
综艺节目的受众广泛,有利于扩大辩论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综艺节目的传播范围不再局限于电视屏幕。
观众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节目信息,包括电视、互联网直播、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等。
这些传播渠道的多样性让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城市到农村,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观看到节目内容。
而广泛的受众群体对于辩论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因为不同的观众群体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他们对于节目中的观点和论据也会有着不同的看法。
辩论类综艺节目的广泛传播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不同的观点,也可以促进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扩大了辩论的影响力。
综艺节目会注重节目的可视化和娱乐性,让辩论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们对于信息的吸收力和记忆力都不断下降,他们更喜欢通过图像和声音来获取信息。
综艺节目往往会运用各种手段,比如幽默搞笑、动画、CG效果等,来提升节目的可视化和娱乐性。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也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节目中表达的观点。
在辩论节目中,节目制作方会通过设计一些视觉元素、音效和剧情来增强辩论的表现力,让观众更加投入到辩论中来。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传播节目内容,也可以激发观众对辩论的兴趣,让观众更加主动地思考和讨论。
综艺节目在辩论方面的成功也得益于节目制作的专业化和趣味化。
随着综艺节目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节目制作方不断加大了对于节目质量和观众满意度的要求。
在辩论类综艺节目中,节目制作方会聘请一些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口才的主持人和辩论嘉宾,他们在节目中不仅可以提供专业的观点和分析,还可以通过自身的魅力和表现力来吸引更多的观众。
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
![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5f3d6eb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9.png)
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
其次,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在于其形式的多样性。
辩论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表达方式严谨、逻辑性强,如果观众无法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和思想逻辑,就很难吸引观众。
而在综艺节目中,辩论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可以通过组织角逐和游戏等方式推进
辩论进程,吸引观众通过多感官的方式加深对于辩论主题的理解。
这些活泼有趣的形式决
定了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
最后,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在于其可以充分调动民众的参与热情。
辩论需要
活跃、深入、争辩剧烈的现场气氛来增加观众的兴趣。
而综艺节目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观
众的热情,让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其中的互动环节,进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增强了辩论的
真实性和公正性。
这种多样化的互动方式,能够使观众真正地发挥“裁判”的作用,使得
辩论在民间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网络中迅速传播,在短时间内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不仅展示了节目制作者的思想智慧和创意奇思,更重
要的是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使得辩论得以展开,吸引广大观众参与,引领社
会思潮,塑造核心价值观,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
![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052a0b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2.png)
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综艺节目是当今社会中备受欢迎的一种娱乐形式,它不仅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心情,更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辩论来促进信息的传播和社会问题的讨论。
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够有效地传播辩论,原因在于其集中了大众的注意力、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讨论方式和引导了观众对话的节目形式。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
综艺节目能够有效传播辩论是因为它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综艺节目通常会邀请一些知名的明星、专家学者或者社会名人来参与节目的辩论环节,他们时常以自己独特的身份和观点来参与辩论,引起观众的关注。
而这些明星、专家学者或者社会名人们不仅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粉丝追随。
他们参与辩论,往往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观看,从而扩大了辩论的传播范围。
许多综艺节目也会采用各种创新的形式和方式来展现辩论的过程,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辩论内容的传播效果。
综艺节目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讨论方式,通过多种角度展现同一问题,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思考问题。
综艺节目可以通过辩论、对话、访谈、实地调查等形式来呈现辩论内容,每一种形式都可以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内涵,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问题。
某些综艺节目会聚焦某一社会热点事件,邀请行业内专家进行深度讨论,每位专家都会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对事件作出分析和解读,这样的综艺节目为观众呈现了不同的观点和认知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和本质,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综艺节目也引导了观众对话的形式,不仅让观众在看完节目后有所思、有所得,更能够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对话和交流。
如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社交平台成为了人们交流的主要平台,许多综艺节目都会在节目中设置观众互动环节,鼓励观众在观看完节目后,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深度讨论和交流。
这种互动的方式,使得辩论的传播不仅限于电视屏幕上,更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得到了延续和拓展,增加了辩论内容的传播范围和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9 第2卷第12期传媒论坛近年来,辩论逐渐淡出受众视野,辩论活动的特殊性使得辩论仅仅存在于辩论比赛中。
高校中虽有辩论队,辩论比赛,但是大学生对于辩论的了解并不高。
综艺节目《奇葩说》的开播使得辩论这一艺术形式再次进入观众视野。
一、辩论节目的发展辩论,指意见不同的两方根据对于持方的不同理解,进行探讨的一种语言活动,有助于锻炼选手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临场反应能力。
直观而言辩论可以综合锻炼辩手的各方面能力,但是受限于参与范围较小,并不能被大众熟知。
主要是因为辩论的属性特殊,辩论要求言语严谨真实可靠。
同时辩题的设立就具有难度性与深度性的统一;因此在辩论比赛时,所提及的专业术语,辩论术语,使得观众难以理解,扩大了辩手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辩手之间的交流十分严谨具有专业性,增加学术探讨的同时失去了趣味性,因此,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辩论十分晦涩难懂。
同时反映出辩论是一个小众的语言活动,限制了现场比赛时的观众数量以及电视节目的受众数量。
自《奇葩说》开播后,将辩论这个艺术形式传递给观众,同时为《世界听我说》《非正式会谈》奠定受众基础。
《奇葩说》自2014年11月底上线以后,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到目前为止,第五季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好评不断。
《奇葩说》作为爱奇艺2014重点打造的辩论综艺脱口秀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高关注度和高点击率,总点击率突破十亿,平均每期收视不低于2500万,获得了2015年中国内容营销金瞳奖,2015年北京市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网络原创节目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
《奇葩说》取得了好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节目形式,将辩论与真人秀、脱口秀相结合,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同时参与范围不受限制即:“全民奇葩”你敢说你就可以来的口号吸引了各大阶级的选手,包含了专业辩手、大学老师、公务员等,扩大群众参与度,同时传播了辩论这一语言活动,让大众熟知。
受益于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更加快速,受众更加广泛。
二、辩论节目的创新(一)辩题的趣味性《奇葩说》所采用的辩题十分新颖,具有趣味性以及现实性,比较通俗易懂,且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与传统辩题不同,传统辩题比较晦涩难懂,主要以政策辩、价值辩为主,大多辩题对于普通人难以接受,甚至对于辩手而言理解起来也是有一定的困难。
以政策辩为例子,“当今中国大陆该不该废除死刑”辩题紧随时代的发展,对于社会上有争议的现象进行探讨,其讨论内容依据法律法规的完善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其中常用术语损益比,解决方案,替代措施等专业术语观众并不能很好地接受和理解。
而《奇葩说》不同,所采用的辩题大多非常简短,单从字面意义上就能很好地理解该题想要讨论什么,同时选题跟社会现象紧密相连,更符合当代青年的生长环境,辩手的发言将自己的观点融入社会大背景之下,使观众感同身受,不断拉近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以第一季“相亲要不要AA制”为例辩题通俗易懂且与当今生活紧密联系。
相亲逐渐成为单身青年脱单的方式,根据珍爱网数据显示,单身人群中超过六成有相亲经历,其中62.94%的人一年至少三次相亲,当今大部分人都有过相亲的经历,该不该AA制同时也是对于新时代男女关系平等的探求,该节目选取的辩题从身边小事情入手,选取具有深意与可读性较强的话题进行讨论,将辩题本身的价值融入节目轻松搞笑的氛围当中。
(二)辩手的互动性综艺节目以收视率流量为其主要目标,所以会更加注重节目的内容形式。
因此在拍摄上和后制作上也是非常的精细。
首先,在辩手发言的时候,有辩手与观众的镜头剪切,一方面体现了辩手与观众的互动,另一方面体现了观众对于辩手观点的认同,观众更加认同辩手的发言,拉近辩手与观众的距离。
室内节目大多以中近景为主,有利于交代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整体关系,但是《奇葩说》与大部分室内节目不同,并没有固定使用中近景,而是融合多种景别,景别选取上非常灵活,受限于录制场地,机位大多以固定机位为主。
海选的辩手来自各大阶层,在辩手发言时更具有趣味性,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小事,使得观众将注意力放在辩手讲述的内容上。
由于整体节目欢脱愉快,存在爆粗口的现象,后期剪辑中巧妙地做了消音处理,一方面是对于观众的尊重,其次也可以变现辩手的情绪激动,消音的处理使得节目更加具有趣味性。
不难看出,具有趣味性的同时节目依然存在严肃性。
但是辩论不同,辩论要求注意台风,稍有不慎就会关乎输赢。
节目是为了娱乐,但是辩论则是为了输赢,双方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不同。
且奇葩说判定输赢的决定权最终在观众手中,导师也只是发表了个人意见。
辩论不同,辩论中观众的参与度并不多,因此辩论更具有距离感。
(三)导师的功能化大部分以导师为区分的综艺节目中,导师占有很大的作用,基本上都是按照导师的逻辑进行下去,但是该节目不摘 要:“辩论”本身就是比较小众的语言思维探讨活动,自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始,辩论风气愈发浓厚到达了辩论的顶峰;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更新以及观众口味的不断变化,受限于“娱乐至上”,到2011年辩论赛逐渐淡出观众的视线。
到2014年《奇葩说》的开播,在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才使得辩论重回观众视野,同时为辩论竞技型节目《世界听我说》的开播奠定基础。
关键词:奇葩说;辩论;传播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2-0099-02综艺节目对于辩论的有效传播——以《奇葩说》为例段亚楠(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作者简介:段亚楠,女,汉族,山东聊城人。
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第2卷第12期传媒论坛同,让每个人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导师的意见也只是在场面上进入白热化时期才会出现,导师也不会强制性的去灌输知识。
在准备阶段仍有花絮的穿插,使得节目整体显得更加真实,且参加奇葩说的辩手,有高校的学生,有业内名人,具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
导师的话语权虽然是权威的,但是该节目的初衷就是发现爱说话的,讲出多种声音。
该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为马东,导师为蔡康永,高晓松等具有声望的业内大佬,因此他们讲述的内容更具有知识性,导师将双方的观点进行整理基于此再次发表自己对于辩题的理解,也因此更具有可读性。
他们的意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权威,但是以不同的声音进行解读更是为节目增加趣味性。
同时符合该节目的宗旨,讲出不同的声音。
三位导师基于整体的节目的讨论氛围将自己的观点融入讨论的氛围中,频出金句。
不断赋予节目新的内涵,使得节目更具有文化内涵。
辩论比赛不同,正式的辩论比赛均有评委决定最终的结果,由评委透出票,讲出自己投出的理由,可见评委的作用非常重要。
《奇葩说》弱化了评委导师的作用使得节目更加平易近人。
三、节目制作与包装《奇葩说》作为一档网络综艺节目,其在包装与宣传上非常精致。
首先是节目片头,节目片头画风与整个综艺节目链接非常紧密,十分风趣,片头与众不同,凸显奇葩,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胃口。
片中字幕凸显特效,在发言辩手讲到精彩的部分时,便会有字幕更加凸显辩手的言论,节目整体轻松幽默,加入字幕特效更加吸引观众注意力。
节目音效的选取恰到好处,开头轻松欢快,紧随发言辩手以及观众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当煽情时便会采用较为悲伤的音乐,更加烘托气氛,同时又可以很快地转变音乐风格,重新带动观众情绪。
网络媒体时代,观众更加喜爱幽默风趣类节目,该节目以幽默风趣为主的同时渲染部分哲理,因此观众可以收获快乐的同时对于人生进行思考。
且该节目前后并无太大联系,观众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回顾之前的内容,《奇葩说》的环节设置极其精巧,每一位辩手的发言内容以及态度都可以引起观众的思考,将这些镜头进行剪辑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碎片化阅读以及泛阅读大背景下,受众对于长篇节目的需求并不大,因此节目组剪辑辩手的精彩片段进行营销,无形中带动受众的传播力度。
《奇葩说》作为一个网络综艺节目,可以取得现在的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其次对于节目本身而言就具有非常大的探讨意义,小成本高质量制作模式的典型代表。
也是基于《奇葩说》以后辩论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辩题虽难懂但是辩手在努力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进行解释,奇葩说的成功推广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了辩论,了解了辩论的形式。
拉低了普通人辩论的门槛,让越来越多的去认识了解辩论,并不是一问三不知的状态。
以往高校中虽然有辩论队,但是大部分同学处于不了解,不知情的状态,但是该节目的推出使得更多的人在心中对于辩论有了了解。
精彩片段的裁剪,经典语录的推广,甚至高校辩论表演赛中也采用了奇葩说的辩题,因此从广泛来看,该节目不仅对于节目取得了成功,也是推动了辩论的发展。
由《奇葩说》衍生出的节目《奇葩大会》亦是如此,作为《奇葩说》的预选节目,两档节目的同时推出,加大了《奇葩说》的趣味性以及吸引了更多的粉丝。
四、结语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互联网进入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胃口,网络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但是小制作高质量的网络综艺节目并不多,奇葩说则是最典型代表,节目广受好评,收视率居高不下,无论是节目的主持风格,互动方式都带有着鲜明的标签。
在马薇薇、黄执中、陈铭等专业辩手的影响下不断圈粉,无形中带动粉丝对于辩论的热爱,通过这种传播方式使得辩论的推广起着积极的作用,二者实现双赢。
该节目播出以后,在有一种受众基础以后,同题材电视剧《你好,对方辩手》中马薇薇、范湉湉、黄执中知名“奇葩”的倾情加入,在网络上又一次带动辩论热潮,且多次被《人民日报》点名夸奖。
受益于互联网时代,该节目的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辩论这种语言活动,将辩论带到观众面前,而非以往的“神仙打架”,听不懂、看不明。
参考文献:[1]李晨.辩论赛的会话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2]谢秀慧.网络节目《奇葩说》的边缘话语解读[D].暨南大学,2016.[3] 周垍垚.媒介话语视域下,《奇葩说》节目“马晓康”主持团的话语呈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指导老师:张继晓(上接第98页)够对新闻内容进行核查,保持报道风格的连续统一性,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现代人的生活学习节奏越来越快,互联网的发展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让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加快捷。
医学新闻编辑要做到及时追踪最新的医学资讯,并且以专业的水平对其进行报道,保证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保持报道形式的连续统一性,方便读者对其内容进行阅读。
同时医学报道还要发挥多媒体渠道的作用,对其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五、结束语医学新闻报道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医生群体,将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医学资讯信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展现给医学读者,使他们能够根据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医学新闻报道要保持报道内容的真实科学,语言编译要准确合理,而且标题要写的形象生动,最基本医学要素要齐全,从而能够更好地传达医学资讯,保证医学新闻编辑的质量。